知识讲解_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合集下载

文言实词: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4

文言实词: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4
文 偏 今 通言 义异假 复 义 、实 词、古 词
【知识网络】
1、通假字 文言实词 5、词类活用 4、偏义复词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文言文阅读之实词——
通假字
什么是通假字
通假字是古代汉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
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
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 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有的词古今词 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 物了。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汤:古代本义为”热水”,今则菜汤、米汤等。
“为”是“是”。再如“妻子”“地方”“可以”“因为”“祖父”“不行”“突
出”“前进”“不过”“十一”等,课本内外,比比皆是。
方法感悟
(一)全面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正确理解古今异义,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要区分所给词语是否由两个词组成。
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与蔺相如》) 指示:为“指”和“示”两个词, 译为“指出来, 给……看”;而在现代汉语中“指示”为一个词。
• [今义] 举动,名词
8、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 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 语表示了。 目 现换成“眼睛” 寡 现换用“少” 足 现换用“脚”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愿为市鞍马。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高考考查实词的重点之一是
古今同形异义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

文言文语法

文言文语法
如: 微斯人,吾谁与归? 忌不自信。 宋何罪之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定语后置
动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常常放在名词 的后面。一般在定语后加“者”字,有 的还在名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 来表示。
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介词结构后 置(状语后置)
(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 (2)介词结构“以……”、“乎……”等有时放在谓 语动词后作补语。(并不多见)

而绝江河。
《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劝学》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 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标 题|
此处添加文本
此处添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此 处添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此处 添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此处添 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此处添加
文本
此处添加标题
此处添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此 处添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此处 添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
• 直:我活着应当掉脑袋,死后应当编草
• 意: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死后应当报恩。
• 2.秋毫不敢有所近。
• 直: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 意: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
比喻
温馨提示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寡人之于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曰:“非我也,兵也。” 小

《劝学》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一、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一、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典例:“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翻译:独自和苏迈坐着小船来到绝壁之下。
典例:“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翻译:从京城冒着风雪,来到泰安。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翻译:兵灾旱灾一个接一个到来,天下的财富极度匮乏。
典例:“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 论》)翻译:凭借着这种有利的形势,任意割取天下的 土地,划分诸侯的山河。
音是按古音读的,与今天对某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
例7: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罢-疲(古代同读pí),而今音“罢”读bà,与“疲”pí不同。
例8: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内-纳(古代同读nà),今“内”读nèi,与“纳”nà读音不同。
现在通用的通假字,哪些读音相同,哪些不同,一
时也难于查对,这是一大困难。其次,从字形的笔画来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 论》)翻译:然而秦国凭借着很小的一块土地,取得 了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势。
典例:“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 翻译:就约请宾客,准备一百多辆兵车。
实战演练: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就 ▪(1)金就砺则利( 接近,靠近 ) ▪(2)连辟公府不就( 赴任,就职 ) ▪(3)一蹴而就( 成功,达到目的 ) ▪(4)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即,就 ) ▪(5)若无罪而就死地( 走向,走上 ) ▪(6)乃谢客就车( 上,登上 )
▪[温馨提示]同一个词,古今意义不同,最容易出现 望文生义、曲解文意的错误,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实战演练: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古义:是__“_中__间__夹__杂_ ”,今义___是__“__当_中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__与__外__界__隔_绝_ 之地,今义:没__有__出__路__的_境_ 地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__公__开_扬__言______今义_表__示__政__见__的_公__告__ (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义有__节__操_、__有__抱__负的男子 今义:为__革__命__、_为__正_ 义而牺牲的人

文言文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

文言文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

星火教育一对多辅导教案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学科语文授课教师上课时间年月日第()次课共()次课课时:课时教学课题文言文实词教学目标1、掌握古汉语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2、学会通过归纳,牢固掌握课内常用文言实词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通过知识的迁移,阅读课外文言文。

文言文实词知识精讲:一、通假字1、通假字的含义: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

“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

(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2、通假字的识别方法①音同形似。

如:“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坐”通“座”,意思是“座位”②音近形似。

如:“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意思是“显现”③音同形异。

如“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意思是“横放的”④音近形异。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3、小试牛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3、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通顺。

)4、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4、常见通假字整理1、反——返(还,返回)例句:(1)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2、说——悦(高兴)例句:(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2)公输盘不说《公输》二、古今异义:(一)古今异义词的种类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

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这种词义是今必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

如“河”,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现在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成为河流的通称。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倒装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倒装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倒装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
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假字,这些假字是为了表达文艺效果而设计的。

常见的假字有:
1.折字:把一个字按照一定的规则折叠成另一个字,
如“我”折成“屋”,“月”折成“皂”。

2.谐音字:根据汉语的谐音规则,把一个字改写成
另一个字,如“白”写成“蒲”,“人”写成“仁”。

3.易字:按照汉语的语音规律,把一个字写成另一
个字,如“闲”写成“咸”,“六”写成“陸”。

4.假借字:把一个字借用成另一个字的形式,如“好”
借用成“耗”,“王”借用成“网”。

倒装句
倒装句是指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过来的句子。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常常用于强调句子的主语,或者用来表达不同的语气。

常见的倒装句有:
1.全部倒装: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都颠倒过来,如“长
者出,少者归”。

2.部分倒装:只有谓语的一部分倒装,如“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文言文实词精讲-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文言文实词精讲-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文言实词精讲一、文言实词主要出题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有三种情况:一是同音通假,如“以”通“已”;二是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胡”通“河”;三是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属”通“嘱”等。

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通×”(或“×同×”)。

通假字与本字一定是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上下文字意思讲不通时,可考虑该字为通假字。

值得注意的是,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指定某字为通假字。

高考文言文高频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文言实词之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之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 “女”通“汝”
二、古今异义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转移

(4)词义的弱化
(5)词义的强化
(6)感情色彩的变化
(7)偏义复词
1.
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 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 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例:将军战 河北,臣战河南。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 指一切美好的性质。例:当其时,巫行视小 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西 门豹治邺》
(4)词义的弱化:如“怨”
(5)词义的强化:如“恨” 。
(6)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卑鄙”“爪牙”
(7)偏义复词:如浅深、出入、去留、国家
特别注意:
注意古汉语里单音节词为主的特点(不要把单 音词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如以古汉语单音 节词观之,它并非古今异义,但以现代汉语双 音词观之,它是古今异义词) 如“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6.感情色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 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 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位 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 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 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
练习④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
义和用法。 ①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 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褒义词, 今义:令人怜悯之意,中性或贬义。 ②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牺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 词,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 义词。

语文文言文的常识归纳和通假字的介绍

语文文言文的常识归纳和通假字的介绍

2019祝福语四字成语导读:本文是关于2019祝福语四字成语,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2019祝福语四字成语1、励精图治寿与天齐国色天香2、福禄双全神仙玉骨身体健康3、快乐如鱼花开如梦有福共享4、益寿延年一路福星幸福长久5、前途无量闭月羞花步步高升6、岁岁平安楚楚动人万象更新7、羞花闭月多福多寿千娇百媚8、花开富贵五谷丰登恭喜发财9、越长越靓百事可乐马到成功10、生活幸福喜气临门气壮如牛11、如天之福家庭幸福财运亨通12、福星高照日进斗金如花似玉13、因祸得福老当益壮生龙活虎14、有福同享大吉大利芳草永绿15、幸福甜蜜日新月异福寿无疆16、好运降临和气生财美艳绝世17、清丽绝俗永远年轻蒸蒸日上18、满院春光福地洞天万事亨通19、红光满面事业有成延年益寿20、一帆风顺学有所成亭亭玉立21、荣华富贵四时喜庆万事遂心22、前程似锦厚德载福心想事成23、万事如意福寿安康吉祥如意24、年年好运喜气盈门福与天齐25、寿山福海仪态万千吉祥富贵26、神采飞扬年年有余阖家安康27、美艳绝伦全家福气花颜月貌28、出水芙蓉合家欢乐开春大吉29、出入平安笑口常开福寿康宁2019祝福语1、传递的是快乐,传送的是祝福,串起来的是友情,凝结的是友谊,愿你快乐幸福,万事如意,愿你身体健康,顺心顺气。

2、一个夏日的午后,很热;一语简短的信息,很真;一个真心的朋友,很纯;一句贴心的问候。

夏天热,注意防暑,爱惜身体!3、当我大声唱着“求求你给我个机会,不然什么时候穿风衣?”的时候,寒露携着冷风就翩翩而来了。

于是我就“得意的笑,得意的笑”。

寒露时节祝君乐逍遥。

4、是否感觉到了秋日如沉甸甸的麦穗,你的杯中是否装满了麦香?没有的话,记得送上一杯大麦茶,给操劳的父母降降脂减减压,在他们的笑容中,你是否同样有收获的喜悦?5、三九严寒何所惧,送上关爱情一缕,祝福声声送给你,阳气初生,冬去春归的日子里,愿你在寒冬腊月的天气,时时荡漾着春天般的暖意。

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副词

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副词

偏义复词
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 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 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称,如:
夜夜勤作息 偏“作”义
不复顾利害 偏“害”义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入”义
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应注意,通假字不能用假借字的意义去理 解,去读音,而应按被代替的那个字的意义去理 解,去读音。
文言实词
关于词义的积累
1、要注重积累,掌握基础知识
2、要从阅读中找出规律,巧释词 义。
掌握120个常见的文言实词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 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 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 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 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 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 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文言实词·通假字及其他
分类积累 有条不紊
字:古今字、通假字 词:实词、虚词 句:掌握几种特殊句式的规律
古汉字
“古今字”较而产生的说法。
“古今字”的产生是由于字不够用。上古 (先秦时)字少,用一个字表示多种意思。 当中的某一意思后来用另一个字表示。例 如“说”,可以表示说话、劝说,又表示 高兴、喜悦。后来人们把表示喜悦写成 “悦”。“说”与“悦”是一组古今字。 读音按今字读音朗读。
怎样熟悉掌握一词多义
1、了解词的本义及引申义 兵:士兵(本义) 军队 作战 军事 策略(引申义)

文言实词复习(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复习(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1、一词多义
实 词
2、古今异义 3、偏义复词 4、词类活用
5、通假字
一、一词多义
(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一)、一词多义
1、本义:
“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
“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例]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
1.战则请从
[跟随]
2.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砍伐]
3.范增数目项王 [眼睛] 4. 乃以百钱易之 [换取]
•1.同音替代
其假借意义为“夜晚”。
•2.音近替代
•3.形近替代
[练习]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倍]通[背],背叛 2.赢粮而景从 。 [景]同[影],像影子一样
3.君子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同[座],座位。
高考文言词类活用的测试,内容广,形式多。不论哪 次语文高考,都务必认真夯实这一知识点的基础,并加 以系统复习。在做文言试题时,对实词的理解和表达, 如果按照它们的一般意义和用法不符合语境的要求,除 了通假字的可能性外,就要考虑词类活用。备考和应试 都须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辨析句子中名词活用现象
• 1.吾从而师之。 (《师说》) (名词,老师——以……为老师) • 2.耻学于师。 (《师说》) (名词,羞耻——以……为羞耻)
• 3.孔子师郯子、苌弘…… (《师说》)
( 名词,老师——以……为老师) •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名词,羞耻——以……为羞耻)
•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明考: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虏方苦疲甚 B 颇失部伍

一词多义、通假字

一词多义、通假字

总课时数: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文言实词基础知识——一词多义、通假字、偏义复词
教学过程:
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些实词,此外,我们还应特别注意实词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现象,从而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一词多义
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

学习
二、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的一种语言现象。

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通假的具体情况
三、古今异义
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等几种情况。

如:
四、偏义复词
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

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指“异”,“不同”)
(2)昼夜勤作息。

(作息:偏指“作”,“劳作”)
(3)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偏指“去”,“离去”)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公姥:偏指“姥”,“婆婆”)
(2)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指“兄”,“兄长”)
又如某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

文言实词 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 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
一、一词多义 二、古今异义 三、通假字 四、偏义复词,同义复词 五、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资阳中学 凌 彬
知识点:
古今异义 (类型)
词义扩 大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词义感情色彩改变
单音节词 (构成) 双音节合成词
双音节词组
古今异义的单音节词释例
(一) 词义 扩大
是 女 子 不 好 ...... 得 更 求 好 女
[今义]次于今年的一年
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
初一 [古义]刚刚开始
[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双音节词组
例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中间 [古义]中,当中;间,夹杂

[今义]当中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
表》)
卑鄙 [古义] 卑,指地位地下;鄙,
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
行为 (品行是、品行作为;举动) 私人 (心腹之人;非公家的) 痛心 (痛恨;极端伤心) 首领 (头颅、生命;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颜色 (脸色、容颜;颜料或色彩) 浩荡 (荒唐;水势浩大) 可怜 (可爱、可惜;值得怜惜)
交通 (交错相通;水陆运输的总称) 老大 (年龄大;排行第一) 成立 (长大成人、成人立业;开始存在) 可以 (可以凭借、可以用;可能或许可) 告诉 (向上报告;让别人知道) 果然 (饱的样子;与事实相符) 作案 (作几案;进行犯罪活动)
而不平!(《愚公移山》)
何苦 [古义]:怕什么;怎怕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例 如 : 肉 食 者 谋 之 , 又 何 间
焉!(《 曹刿论战》)
肉食 [古义]:指掌权的大官
[今义]:肉类食物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

知识讲解_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知识讲解_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实词之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编稿:程彦芳审稿:王娜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多义词词义的能力。

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从文本中选择四个重要语句,对此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设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

知识讲解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

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

本讲归类整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如“泪”和“涙”,“睹”和“覩”。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只是因为时代发展,古今音有很多不同,所以这种形式的通假有时特点不明显。

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词之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编稿:李静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多义词词义的能力。

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从文本中选择四个重要语句,对此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设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

知识讲解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

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

本讲归类整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如“泪”和“涙”,“睹”和“覩”。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只是因为时代发展,古今音有很多不同,所以这种形式的通假有时特点不明显。

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例如,1.从张良是时从沛公(《鸿门宴》)跟随,追随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同上)率领,带领2.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使……承担(……的责任)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同上)依仗,凭借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同上)违背,违反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辜负3.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老师吾从而师之(同上)以……为师,把……当作老师或师焉,或不焉(同上)从事学习4.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爱护,疼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喜欢,爱好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爱惜,吝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爱慕,欣赏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吝啬,舍不得偏义复词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1)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并序》)——作息,反义词,此处只取“作”义(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反义词,此处只取“入”义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1)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古今异义词古今汉语中,有一些字词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这样的词,称为古今异义词。

例如,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卑鄙”古义为地位低,见识浅,现在“卑鄙”则指品质恶劣3.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题型解读例1 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除:台阶B.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但:只要C.群丐请从之任所之:前往D.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间:间或【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文言文实词的含义。

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多个知识点。

D选项中的“间”,应该翻译为“暗中”。

例2 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绳吏之法尤峻绳:捆绑B.即以其事属之属:交付C.无逾祖矣逾:超过D.不可胜计胜: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绳”的意思应是“约束”,为词类活用。

从语意角度分析,“捆绑官吏”于理说不通,故可直接选出。

在此基础上,可用代入法验证其他选项。

例3 (2016年山东潍坊高三二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为御史,与逆阉忤.忤:违逆B.两年之内蠲.其正税蠲:减免C.以弘图素不附党,必不忌.己也忌:嫉妒D.士英尚威之,不敢肆.志肆:放纵【答案】C【解析】忌:憎恨。

例4 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前政金世德请除粮..除粮:任命为粮官B.人贵终始..一节终始:从始至终C.朕博采..舆评博采:与人打赌D.州县即讦道府不得馈遗挟嫌..挟嫌:混为一谈【答案】B【解析】A.“除粮”作“减免粮税”解;C.“博采”作“广泛听取”解;D.“挟嫌”作“心怀不满”解。

例5 对下列句子加红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谢病:因病免职B.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明习:明了通晓C.陛下即问决狱..决狱:打开监狱D.右丞相大惭..大惭:内心悲伤【答案】B【解析】A项应为“推辞有病”,C项应为“判断官司案件”,D项应为“非常羞愧”。

附录【高清课堂:熟悉陌生的实词3分5秒】高考最容易考、最容易错的14个单音节词1.拔bá①拔出。

②提拔:“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③攻取:“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突出,挺拔。

2.拜bài①表敬意。

②拜见。

③授与官职:“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授受官职:“于是辞相印不拜。

”(《指南录后序》)3.暴bào①暴露。

②残暴。

③突然:“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狼》)④通“曝”。

4. 次cì①次序。

②第二等,次一等:“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谋攻》)③驻扎:“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赤壁之战》)④编排:“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陈涉世家》)5. 逮dài①逮捕。

②及,赶上:“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不逮。

”《冯婉贞》6. 封fēng①分封,授予。

②封存。

③筑坛祭天:“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④边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孟子·得道多助》)⑤坟墓:“而五人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五人墓碑志》7. 过guò①经过。

②超过。

③访问:“愿枉车骑过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④看望:“一日,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⑤过错。

8. 假jiǎ①虚假。

②借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③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④给予:“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谭嗣同》)9. 如rú①如同,像。

②及,比得上:“臣诚知不如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按照,依从:“公屡促之,必如约。

”(《王忠肃公翱事》)④到……去:“沛公起如厕。

”(《鸿门宴》)10. 属shǔ①部下。

②各类:“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③等辈,诸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④归属,隶属。

⑤连续,类似,读zhǔ:“络绎相属。

”(《巴黎油画》)⑥撰写,读zhǔ:“衡少善属文。

”(《张衡传》)⑦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11. 延yán①延续。

②延迟。

③蔓延:“延及岸上营落。

”(《赤壁之战》)④迎击:“秦人开关延敌。

”(《过秦论》)⑤请:“争延之使奏其技。

”(《柳毅传》)12. 赞zàn①告知:“遍赞宾客。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辅佐:“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赤壁之战》)13. 委wěi①托:“委命下吏。

”(《过秦论》)②弃,卸落:“如土委地。

”(《庖丁解牛》)③献:“厚币委质事楚。

”(《屈原列传》)④原委:“必亲引问委曲。

”(《李愬雪夜入蔡州》)14. 造zào①到,去:“必躬造左公第。

”(《左忠毅公逸事》)②制造。

③世代:“满清末造。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高考最容易考、最容易错的22个双音节词1. 亲戚今义:旁系亲属古义:父母兄弟例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2. 非常今义:很、大古义:意外事故例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 所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义:①缘故(名词)②表原因③用来……的条件例句:余叩所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 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古义:更不必说例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 稍稍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慢慢地例句: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6. 殷勤今义:热情周到;小心趋奉古义:关切问候例句:肃奉权旨,论天下形势,致殷勤之意7. 往往今义:常常古义:处处例句:旦日,卒中往往语8. 交通今义:往来和运输古义:①勾结②相互连通例句:因其富厚,交通王侯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9. 学者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例句:古之学者必有师10. 卑鄙今义:品质恶劣古义:常作谦词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11. 结束今义:做完古义:整装例句: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12. 行为今义:举动古义:品性作为例句:吾社之行为为士先者,为之声义13. 操持今义:料理筹划古义:拿着例句: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14. 有意今义:故意;居心古义:①愿意②有某种打算例句: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将军岂有意乎?15. 开张今义:店铺开业古义:广泛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16. 慷慨今义:大方古义:理直气壮,意气激昂例句: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17. 便宜今义:价格低古义:有利和应作的事例句: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18. 不过今义:转折连词古义:不超过例句:大都不过三国之一19. 其实今义:实际上(副词)古义:①它的果实②那实际情况例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20. 鞠躬今义:行礼古义:①弯着身子②恭敬地、谨慎地例句:我鞠躬不敢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1. 约束今义:限制古义:盟约例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22. 中心今义:组织机构等古义:心中(心里)例句: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