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域风能时空互补性及其对电网影响的分析_刘怡

合集下载

风力发电特性及对广东电网中长期发展的影响

风力发电特性及对广东电网中长期发展的影响

并网标准 、调峰 电源建设 、风力 资源预测 与调 度运 行 系统 等方 面 着重 开展 工作 ,以促 进风 电与 电 网的协调 发
展。
关 键 词 :风 电机 组 ;风 能特 性 ;风 电消 纳 ;调 峰 电 源 中图 分 类 号 :T 1 ;T 1 M6 4 M72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9 X(O O 1—0 10 0 72 0 2 1 )00 4 —6
Ch r c e itc fW i d Po r a m p c n M i nd Lo -e m a a t rs is o n we nd I a to d a ng t r De e o v l pm e to a g o we y t m n f Gu n d ng Po r S s e
摘 要 :针 对 广 东省 风 能 资 源 分布 特 点及 风 力发 电的 出 力 特 性 ,深 入 比 较 了采 用 不 同 类 型 风 电机 组 的 风 电 场 等 效 机 组 特 性 与 传 统 电 源 的 区别 ,研 究 了规 模 风 电 并 网 对 广 东 电 网 中 、长 期 发 展 的 影 响 , 并提 出 了 相 应 的解 决措 施 建 议 。分 析 结 果表 明 ,规 模 风 电 的发 展 最 终 要 求 系 统 具 备 一 定 的 调 节 手段 ,广 东 电 网 应 在 风 电 消纳 能 力 、 风 电
第2 3卷 第 1 0期
21 0 0年 1 0月
广 东 电 力
GUANGDONG Ⅱ ECn . 3 NO.1 0
Oc . 0 0 t2 1
风 力 发 电特 性 及 对广 东 电网 中长期 发 展 的影 响
樊扬 ,刘云
(.广 东电 网公 司 系统 研 究 中心 ,广 东 广 州 50 0 ; .广 东省 电 力设 计 研 究 院 ,广 东 广 州 5 06 ) 1 16 0 2 16 3

风能发电与电网的关系与互联技术

风能发电与电网的关系与互联技术

风能发电与电网的关系与互联技术随着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风能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风能发电系统通过利用风力转动风机叶片,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并注入电网供应给用户。

风能与电网的关系紧密相连,而互联技术的应用则进一步提高了风能发电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效率。

首先,我们来探讨风能与电网之间的关系。

风能发电系统是一种分布式能源系统,其发电设备通常分布在广阔的地域范围内。

这意味着电网必须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来接纳和管理来自不同地点的不稳定的风能发电。

电网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起着传输和分配电能的作用,以确保风能发电的可靠供应。

电网需要根据风能发电的输出情况以及用户的需求来灵活地管理能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

只有通过准确、快速地调节电网负载和产生风能的风机输出之间的平衡,才能保证风能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为了更好地实现风能发电系统与电网的互联,互联技术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互联技术是指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实现设备之间的连接和通信,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能源系统运营。

在风能发电系统中,互联技术使得风能发电设备能够与电网进行实时的通信和协调。

通过与电网的互联,风能发电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和响应电网的需求,以便在需要时调整电能的注入量。

这种实时的沟通和协调能够增加风能发电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

具体而言,风能发电与电网的互联技术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测与响应技术:通过使用气象数据、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风能发电系统能够预测未来的风能资源情况,并相应地调整风机的输出。

当电网负荷较高时,风机可以提高输出以满足需求;当电网负荷较低时,风机则可以减少输出,避免能源的浪费。

这种预测与响应技术能够提高电网的平衡性,减少对其他能源的依赖。

2.电能储存技术:风能发电系统通常会面临风力不稳定的情况,这意味着风机输出的电能也会不稳定。

为了平衡风机的输出和电网需求之间的差异,电能储存技术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国风力发电对电网的影响及可控性措施

我国风力发电对电网的影响及可控性措施

我国风力发电对电网的影响及可控性措施王海丁【摘要】人们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改善能源的使用情况,对于能源的开发越来越倾向于环保可持续的开发方式.本文就是在我国现阶段的能源稀缺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形势下,通过对可可再生的能源进行研究,致力于通过了解风能的性质,来了解目前最快速的发电发展的风力发电的现状.我们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和了解,从必要的对其电网的影响考虑出发,来分析出存在的的控制问题,提出可建设的意见,希望可以有助于之后的清洁能源的发展,对于风力发电的研究和控制方法的实施也能够进一步优化.【期刊名称】《南方农机》【年(卷),期】2015(046)012【总页数】2页(P85-86)【关键词】风力发电;电网;接入系统【作者】王海丁【作者单位】河北华电沽源风电有限公司,河北张家口 0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315在我国,风力资源很丰富,我国的西部等地都具备着良好的风力资源,风能发电也在不断发展,技术不断成熟。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所面对的通过风力发电的发展总体呈现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事态,在多年的运行分析中,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现阶段而言,风力发电最直接的面对问题就是现阶段的并网问题,因为并网发电就会对我们的整个电网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其干扰的程度也不能够确定,为此我们通过了解其影响,来研究有效果的对应的措施,从而来保障整个我们国家现在的电网运营模式的可行性,加之能够更加可靠安全的使用风力发电这项技术。

在我国的现阶段的能源危机中,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可靠的环保的能源再生模式[1],不仅仅是我们国家,全世界都致力于做这样一件事情,风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源源不断的再生性,我们可以观察看出,在风能的利用上,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是使用在发电方面最为突出,其效率和发展速度都是其他形式的发电不能相比较的,其诸多的优势也是其探索的动力园源泉。

但是在我们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风力发电对于我们的电网的影响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在了解其有事的时候务必不能够遗漏其存在的问题。

区域化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备容量配比分析

区域化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备容量配比分析

区域化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备容量配比分析区域化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备容量配比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已经成为解决能源问题和减少污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新能源中,风能和光能是最为常见和广泛利用的资源。

针对风能和光能互补发电系统的设备容量配比问题,本文将进行一个简单分析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区域化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概念。

区域化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同时利用风能和光能进行发电的系统。

通过风光互补可以弥补两种能源之间的互补性不足,提高整个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而设备容量配比则是指在区域化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风能和光能设备的容量分配比例。

那么,如何进行风能和光能设备容量的配比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风能和光能资源的分布情况。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风能和光能的资源分布存在差异。

例如,某些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适合发展风能发电;而在某些地区阳光充足,适合发展光能发电。

因此,在进行设备容量配比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风能和光能设备的容量。

其次,我们还需要考虑风能和光能的季节性差异。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风能和光能的分布在不同季节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夏季,由于阳光充足,光能设备的发电效率可能会更高;而在冬季,风能设备可能会更有优势。

因此,在设备容量配比时,需要考虑不同季节的风能和光能资源变化,以及对应设备容量的分配。

另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风能和光能的互补性。

虽然风能和光能在季节和地理分布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光能和风能可以相互补充,提高整个系统的发电效率。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风能和光能的互补性,调整设备容量配比,以达到最佳发电效果。

最后,我们还需考虑到系统的经济和环保性。

在进行设备容量配比时,除了考虑风能和光能资源的分布和互补性外,还需要兼顾系统的经济和环保性。

例如,可以将设备容量调整得更加平衡,以降低系统的总成本和运营成本。

电网接纳风电能力的评估及应用

电网接纳风电能力的评估及应用

电网接纳风电能力的评估及应用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风能资源的丰富,风电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由于风能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风电接入电网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为了充分发挥风电的潜力,评估电网接纳风电能力并制定适当的应用方案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电网接纳风电能力进行评估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评估电网接纳风电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电网接纳能力是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包括风电、太阳能等。

风电接入电网的能力评估是指评估风电系统在连接到电网后所能提供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这一评估需要考虑到电网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环境影响等方面,以便确定风电系统接入电网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只有通过评估,才能确保风电系统接入电网后不会对电网运行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利用风电资源,使得风电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评估电网接纳风电能力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首先是技术因素。

这包括评估风电系统在连接到电网后产生的电能对电网运行的影响,包括电压稳定性、频率稳定性等。

还需要考虑到电力系统对电网接入风电系统的技术要求,例如对无功功率的要求、对风电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的要求等。

还需要考虑到电网与风电系统之间的通讯与监控系统、保护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这些都需要充分考虑到,以确保风电系统接入电网后不会对电网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是经济因素。

风电系统接入电网需要考虑到经济条件的影响,包括风电系统的建设成本、运行维护成本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风电系统对电网运行的经济影响,包括风电系统对电网的辅助服务能力、对电网负荷的供应能力等。

这些都需要通过综合经济效益评估,以确保风电系统接入电网后能够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

最后是环境影响。

风电系统接入电网后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确保风电系统的接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不利影响,同时也能充分利用风能资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对能源消耗与排放的减少效果评估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对能源消耗与排放的减少效果评估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对能源消耗与排放的减少效果评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对可持续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多,发展清洁能源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战略目标。

风能和太阳能作为典型的清洁能源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并成为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背景下,风光互补供电系统被广泛研究和部署,以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本文将对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对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减少效果进行评估。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是将风能和太阳能两种能源相互结合,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供电的可靠性。

它可以通过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双重手段,产生电力,进而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

相比单一的风力发电系统或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在可靠性和稳定性上都有明显的提升,并且能源消耗和排放也得到了显著的减少。

首先,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运行不依赖于化石燃料,而是利用自然界可持续的风能和太阳能来发电。

与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方式相比,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可以显著降低能源消耗。

化石燃料的开采、加工、燃烧等过程都需要大量的能源输入,并且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

而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则是利用自然的能源来发电,无需进行开采和加工,不产生有害物质的排放,从根本上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其次,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发电过程具有很好的可再生特性,能够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温室气体是导致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发电过程中不需要燃烧化石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比之下,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方式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加剧了温室效应。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广泛应用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对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优势还体现在其对能源利用率的提升上。

风能和太阳能是自然界中最为丰富的能源之一,而且其分布相对分散。

通过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风资源和太阳能资源,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基于时空相关性的大规模风电功率短期预测方法研究

基于时空相关性的大规模风电功率短期预测方法研究

基于时空相关性的大规模风电功率短期预测方法研究摘要:随着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能源转型和缓解能源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受到风速时空分布的影响,风电功率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这给风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带来了挑战。

因此,基于时空相关性的大规模风电功率短期预测方法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并介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方法。

一、引言风能是一种稀缺而不稳定的能源资源,其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风速、地理位置等。

这些因素导致风电功率的不稳定性和难以预测性。

通过准确预测风电功率,可以有效提高风电的可靠性,降低电网运营的风险。

二、基于时空相关性的预测方法1. 时空相关性的概念时空相关性是指风电功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通过分析风电功率的时空相关性,可以揭示风电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

2. 数据采集与处理为了进行风电功率的预测,需要获取大量的风速测量数据。

通过气象观测站、风电场的监测系统等途径,可以采集到风速、风向等数据。

同时,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如去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等。

3. 特征提取与选择在预测模型构建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选择。

常用的特征包括风速、风向、温度等。

通过分析数据的特征,可以选择与风电功率具有较高相关性的特征。

4. 建立预测模型基于时空相关性的预测方法主要包括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

统计模型如ARIMA、ARCH等可以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

机器学习模型如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等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数据的模式来预测未来的风电功率。

5. 模型评估与优化在模型建立完成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和优化。

评估指标包括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等,通过与实际观测值进行对比,可以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

同时,还可以对模型进行优化,如调整参数、改进算法等,以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

三、案例分析以某风电场为例,利用该方法进行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首先,采集该风电场的风速、风向等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特征提取。

大规模风电场接入对电力系统调峰的影响

大规模风电场接入对电力系统调峰的影响

大规模风电场接入对电力系统调峰的影响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风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在全球能源布局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大规模风电场的接入,无疑为电力系统的清洁能源供应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与此其对于电力系统调峰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大规模风电场接入对电力系统调峰的影响,分析风电出力的随机性、波动性以及反调峰特性对电力系统调峰能力的要求,并研究如何通过优化调度策略、改进电网结构等方式来应对这些挑战,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文章将介绍风电出力的基本特性,包括其随机性、波动性以及反调峰特性,并分析这些特性对电力系统调峰能力的影响。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大规模风电场接入对电力系统调峰的影响机制,包括风电出力波动对系统调峰能力的影响、风电反调峰特性对系统调峰策略的影响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将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包括优化调度策略、改进电网结构、提升储能技术应用等,以期减轻大规模风电场接入对电力系统调峰的压力,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文章将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风电场接入对电力系统调峰的基本原理风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接入电力系统对调峰产生了显著影响。

理解这种影响的基本原理对于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风电场的接入对电力系统调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风电的出力特性决定了其在不同时间段的出力波动较大。

由于风的随机性和间歇性,风电场的出力在一天之内会有很大的变化,这使得风电场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了一种“负荷”的作用。

在风力充足的时候,风电场可以提供大量的电力,减轻其他电源的供电压力;而在风力不足的时候,风电场的出力会大幅下降,甚至可能为零,这时就需要其他电源来弥补这部分电力的缺失。

风电场的接入改变了电力系统的调峰需求。

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调峰主要由燃煤机组、燃气机组等可控电源来完成。

新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电能质量影响的分析

新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电能质量影响的分析

新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电能质量影响的分析发布时间:2022-07-05T08:59:13.432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3月第5期作者:刘湃[导读] 电力资源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之一。

刘湃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东供电分公司天津市 300000摘要:电力资源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之一。

在传统的配电网络中,电力传送及发电过程往往会造成不可再生能源的浪费,而且还导致发电效率低下等问题。

分布式发电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可再生性、环保性和经济性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危机。

为解决新能源并网时的电源规划与风光消纳问题,考虑风光能源功率波动特性并计及储能单元提出一种计及风光协调出力的电网规划策略。

阐述风力发电会受到风能的特殊影响,在发电的过程中,面临谐波污染的质量风险,需要对风力发电并网技术以及电能质量控制技术进行优化,才能够保障风力发电的效率。

关键词:新能源并网;电力系统;电能质量;影响引言为了降低风力发电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良干扰,许多风力发电厂都会建立在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既能够降低风力发电对居民生活的干扰,也能够更好的保障风能获取量,使更多的风力能源转化为电能。

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会导致风力发电管理难度增加,稳定性上会受到许多自然因素的干扰。

所以,为了保障风力发电的稳定性,提高风力发电效益,就必须对风电并网技术的应用进行不断完善,以此来保障风力发电质量,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做出贡献。

1电能质量及其重要性电能质量(Power Quality)的标准定义:电力系统指定点处的电特性关系到供电设备正常工作(运行)的电流、电压的各类指标偏离基准技术参数的程度。

通俗地讲,电能质量就是指任何导致用电设备故障的电力问题(包括电压、电流或频率的偏差)。

电压波动会使供(用)电设备绝缘加速老化,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在电压偏低下运行会增加电网的功率和电能损耗,危及电网安全运行。

谐波会增加供(用)电设备的附加损耗,使设备过热,降低设备的效率和利用率。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在电力市场开放与竞争中的角色定位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在电力市场开放与竞争中的角色定位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在电力市场开放与竞争中的角色定位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在电力市场中的角色定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电力市场开放与竞争的背景下,风光互补供电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可再生能源的供应需求,还能为电力市场带来多重价值。

首先,风光互补供电系统能够增加电力市场的供应能力。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如风能和太阳能的不断可再生性和广泛分布性,风光互补供电系统能够有效地增加电力市场的供应能力。

传统的电力系统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其供应能力受限于燃料资源的有限性,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不仅能够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能够提高电力市场的供应安全性,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其次,风光互补供电系统能够促进电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电力市场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通过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了对有限能源资源的消耗,降低了能源开采的环境破坏。

同时,它们也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

在电力市场开放与竞争中,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优势使其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推动电力市场实现绿色转型。

此外,风光互补供电系统能够提供电力市场的灵活性。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可控性和不稳定性,风光互补供电系统需要具备灵活性来适应变化的供需情况。

与传统的大型发电厂相比,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具有较短的建设周期和较小的容量,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

同时,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可以通过与其他能源系统的协调和整合,实现电力市场的平衡。

它们可以与储能系统、传统发电厂和智能电网等结合,共同应对电力市场的需求波动和能源调度问题。

此外,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发展也为电力市场创造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机会。

随着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推广和应用,相关产业的就业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例如,风光互补技术的研发和安装需要大量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同时也需要供应链管理和运营管理等专业人才。

这将带动就业增长,并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基于VMD和改进ARIMA模型的超短期风速预测

基于VMD和改进ARIMA模型的超短期风速预测

基于VMD和改进ARIMA模型的超短期风速预测赵征;汪向硕;乔锦涛【摘要】针对风速序列非线性、波动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改进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的风速预测模型.首先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将信号从低频到高频逐次分解,使每个分量具有不同中心频率的有限带宽;然后对各分量分别建立ARIMA模型,由于各分量的残差序列可能存在异方差性,因此引入GARCH模型消除异方差特性,建立ARIMA-GARCH 模型;最后备分量预测结果叠加得到最终的预测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模型在超短期风速预测上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期刊名称】《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6)001【总页数】6页(P54-59)【关键词】风速预测;变分模态分解;ARIMA-GARCH模型;残差修正【作者】赵征;汪向硕;乔锦涛【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河北保定 071003;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河北保定 071003;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河北保定 0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6140 引言当风力发电在电网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时,风速的非线性、波动性问题不会对电网造成较大影响,但随着近年来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的迅速增加,风电预测系统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1]。

超短期预测对于风电场实时调度具有重要意义,准确的预测结果能够有效提高风能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风电场的经济、高效运行。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风速预测方法。

研究表明,将原始风速信号进行分解能够有效提升预测精度。

风速序列分解方法主要有:经验模态分解法[2]、小波分解法[3]、变分模态分解法[4,5]。

其中经验模态分解法将风速序列分解成相对平稳的一系列分量,从而减小不同特征信息间的相互影响;小波分解法可以去除高频分量,得到较为平稳且对风速预测起决定性作用的低频分量,但预测精度仍有待提高。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对能源替代和煤炭清洁利用的促进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对能源替代和煤炭清洁利用的促进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对能源替代和煤炭清洁利用的促进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是一种将风能和太阳能相互补充利用的电力供应系统。

它通过将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结合起来,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对于能源替代和煤炭清洁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在能源替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能源如煤炭和石油越来越稀缺,而且使用这些传统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变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转向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当务之急。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充分利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能够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其次,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对煤炭清洁利用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煤炭作为传统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其燃烧产生的废气和废水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而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运行并不需要燃烧煤炭,从根本上减少了对煤炭的需求,进而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风光互补供电系统与煤炭的联合利用,使煤炭清洁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将可再生能源与煤炭发电结合起来,使得煤炭的发电效率得以提高,同时减少了对煤炭的使用量,从而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风光互补供电系统还具有经济效益。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建设成本越来越低,且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同时,利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可以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了贸易风险。

此外,风光互补供电系统还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然而,风光互补供电系统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都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风速和日照时间不稳定可能会影响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其次,风光互补供电系统需要大量的土地面积来安装风力发电机组和光伏发电设备,这对一些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来说可能是一个限制因素。

此外,建设和维护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人才和设备。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支持和投资。

风电场对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风电场对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风电场对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风电产业与电网建设也不断地发展,但是我国的风电产业与电网建设的发展不相适应,风能资源丰富地区的电网电源结构单一,网架薄弱,电力系统的备用容量不足,电网调节能力很差,“弃风”成了越来越突出的问题,随着大规模风电场的建立和并网运行,风电场对电网继电保护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风电场对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关键词:风电场;电网;继电保护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电子技术也相继快速的发展,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尤为迅速,大量新型大容量风力发电机组开始投入运行,风电装机容量迅猛发展,许多地区电网已实现互联,但由于互联传输功率极限的约束及动态频率的局限性,风电出力波动将会产生严重的地区有功功率平衡问题。

随着风电的引入,风电的随机性及负荷波动性的双重性作用将给系统频率控制带来更大的困难,而且这一困难将会越来越严重。

本文主要对风电场对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进行讨论。

一、风电并网对电网继电保护的整体影响1、风电场对继电保护配置方案的影响:通过对人工短路试验数据的分析可出,当有风电并网的系统发生故障时,在故障切除前,风电场可以类似于异步电机的方式向系统提供短路电流。

因此对电网而言,风电场接入电网后对快速动作的主保护有一定的影响。

异步风力发电机对并网联络线距离Ⅲ段保护动作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与风电场内部集电线保护不同,作为高压电网的联络线保护必须将风电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由于风电场内机组和机群在空间上的分布性质,在类型上的差异,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对电网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影响:风电电源接入后,由于升压变压器的接地,系统零序网络发生变化,联络线零序保护的灵敏度下降;并网联络线的自动重合闸功能将受到挑战,这主要是由于目前采用的检同期重合方式需要风电电源在并网点具有稳定性,而大规模风电场在联络线跳开后风机会进入动态过程,不能保证检同期成功,从而可能导致重合失败,最终造成风电脱网;由于风电场向电网馈出持续短路电流的能力差,除非装设专门的弱馈保护,否则并网点联络线保护性能差,拒动将成为常态。

风电技术发展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有哪些

风电技术发展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有哪些

风电技术发展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有哪些在当今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风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风电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绿色能源,也给电力系统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风电技术的发展增加了电力系统的能源供应多样性。

过去,电力系统主要依赖传统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然而,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风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多样性有助于降低对有限且不可再生的传统能源的依赖,增强了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风电的大规模接入改变了电力系统的电源结构。

传统电源,如火力发电,其输出相对稳定且可控。

而风力发电则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

这意味着风电的输出功率会随着风速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在风速较高时,风电出力大;在风速较低时,出力则小。

这种不稳定性给电力系统的调度和运行带来了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电力系统需要更加灵活的调度策略和先进的预测技术,以更好地平衡供需关系。

风电技术的发展对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产生了影响。

由于风电输出的波动性,可能导致电压波动、频率偏差等电能质量问题。

这对于对电能质量要求较高的用户,如精密制造业等,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保障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安装无功补偿装置、优化电网结构等。

在电网规划方面,风电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要求。

为了有效地消纳风电,需要建设更加坚强、智能的电网。

这包括加强输电线路的建设,提高输电能力,以及发展智能电网技术,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

同时,在电网规划中还需要考虑风电的分布特点和季节性变化,以确保电网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从电力市场的角度来看,风电的发展也推动了电力市场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由于风电的成本和价格与传统能源存在差异,需要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来促进风电的消纳和发展。

这可能包括制定差异化的电价政策、建立绿色证书交易制度等,以激励各方积极参与风电的开发和利用。

风力发电的区域协同发展构建风能资源共享网络

风力发电的区域协同发展构建风能资源共享网络

风力发电的区域协同发展构建风能资源共享网络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技术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充分利用风能资源,并实现风电的高效稳定运行,区域协同发展成为了必要之举,通过构建风能资源共享网络,实现各地风电场之间的协作,将极大地推动风力发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在构建风能资源共享网络方面,首要的目标是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各地不同风能资源的特点。

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不同,不同地区的风能资源存在差异,有的地方风力较大,适合建设大型风电场,有的地方则适合建设分散式小型风电场。

通过协同发展,各地风电场之间可以进行资源共享,避免单一地区因风力不足或过强而导致能源浪费或供应不足的问题。

二、信息共享,实现设备升级构建风能资源共享网络还可以促进各地之间的信息共享,特别是在风力发电设备的升级和维护方面。

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共享,各地的风电场可以了解到其他地区的设备运行情况和维护经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同时,风电场之间还可以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设备升级和运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整体的运维水平。

三、电力调度,提高供应稳定性区域协同发展还可以通过风能资源共享网络实现电力调度的优化,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由于风力发电的特性决定了其发电量的不稳定性,当某个地区的风力减弱或停止时,其他地区的风电场可以通过共享网络进行调度,补充能源缺口,保证电力供应的连续性。

这种电力调度的优化将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资源,提高整体的发电效率。

四、政策支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风力发电的区域协同发展,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方面,要出台鼓励各地区之间风能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为风力发电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推动各地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形成全国范围的风能资源共享网络。

智能电网技术对风能发电运行的影响和挑战

智能电网技术对风能发电运行的影响和挑战

智能电网技术对风能发电运行的影响和挑战在当今社会中,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可再生能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由于风能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如何有效地利用风能发电资源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智能电网技术的出现为风能发电的运行带来了新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智能电网技术的突破使得电力系统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在风能发电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

首先,智能电网技术可以通过智能感知、预测和控制系统实现对风能发电资源的精准监测和管理。

通过实时监测风速、风向等参数,智能系统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风能发电量,进而调整发电计划,提高发电效率。

此外,智能电网技术还可以通过实时优化电网运行,提高风能发电的整体运行效率。

通过智能调度、故障检测等功能,可以降低发电系统运行成本,提高发电效率。

然而,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在智能感知方面,如何实现对风能发电资源的高精度监测仍然是一个难题。

风能受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传统的监测手段难以满足需求。

必须借助先进的传感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智能控制方面,由于风力发电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智能控制系统往往会面临着调度难题。

如何实现系统的智能调度,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此之外,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还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首先,智能电网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人力。

在风能发电项目中,智能感知、预测和控制系统的建设和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和设备支持,成本较高。

如何实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实现智能电网技术在风能发电领域的全面应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智能电网技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如何确保智能电网系统的安全性,避免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技术对风能发电运行的影响和挑战是显而易见的。

风力发电对电网的影响研究

风力发电对电网的影响研究

比, 目前学术界通常用这个指标 来衡 量风电场量级 占系 统 量 级 的 比例 。将 风 电场 穿 透 功 率 极 限 定 义 为 系统能够接受的最大风 电场装 机容量 占系统最大负
荷 的 百 分 比 。风 电 穿透 功 率 达 到 1 0 % 是 可 行 的, 也
生谐波 。但是当机组开始启动 时,为缓解 对 电网 的
( 2 )对 电压 稳 定 性 的影 响
异步 发电机 具有并网简单 、结构 简单、价廉、 可靠性 高等优点,因此并网型风力发 电机组 常采 用 异步发 电机 。但 异步发 电机在给 电网发出有 功功率 的同时,还须从 电网中吸收落后性 的无功 功率, 即 从 电网中吸收无功 电流 ,由此加重 了电网无功功率 的负担 。 异步风力发电机 如果不经过补偿直接并网 , 就会 因功率因数较低而 降低有 功功率 的输 出,还会 造成线 损增加, 电压降落加大 ,影 响电力 系统稳定 性等 。因此,对风力发 电进行无 功补 偿,提高功率
电压 冲 击 ,会 使 用 双 向 晶 闸 管 作 为 启 动 器 ,这 种 电
子器件会产生谐波 。但 这个并不是谐波污染 的主要 来源。 目前主要 的谐波污 染来 自于变桨距调节控制 的变速恒频风力发 电机 。这种 发 电机可有效提高发 电率 ,实 现 风 能 最 大 的 转 化 率 。它 的 调 解 装 置 模 式 为:交一 直一 交 ,但是 如果此 类发 电机组的 电子控制 器转换频率恰好 处于谐 波范围之 内的话 ,会造成深 度 的谐 波污染。因此,在风 电场设计之初 ,就应对 接入系统方案进行质量预测评估 。
目前的风力发 电站通常采用异步 发 电机,这种
发电机 价格低廉 ,合并时操作简单 ,但是异步发 电

解析风电场对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解析风电场对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摘 要 :随 着风 电场机 组 容 量 的逐年 加 大 ,大规 模 的风 电接 入 对 电力 系统 的 电 能质量 产 生 了极 大的 影响. ,由 于风能 具 有 不 可控 制性 和 随机 性 , 当风能 增 大 时向 系统提 供 的短路 电流也 越 大 ,所 以风 电场 对 电网继 电保 护 的影 响很 重要 。本 文从 风 电场 对 电 网继 电保 护 的影 响 角度进 行分 析论 证 ,对 风 电场 的保 护作 用进行 分析 。
工业技术
N e w 丽 o T e c h n 0 1  ̄ i e s a n d P r o d u c t s 日 盔墨圆 ● ■ 瞄 ■ ■ ■ — 图 - 阻_
解析风 电场对 电网继 电保护 的影 响
夏 业 波
( 广 东电 网有限责任公 司茂名供 电局 , 广 东 茂名 5 2 5 0 0 0)

的风速在启动风速的附近发生变化时,会 通 过 大 量 的研 究 发 现 ,风 电场 的 电 允 许 电动 机进 行短 时运 行 ,这是 为 了防 止 流发生故障主要 由于电流是由公用的电网 由于频 繁 的切 换风 电场 的发 动机 组 而导 致 提供的,所 以说 ,我们现阶段研究 的重点 接 触 器发 生故 障 ,在这 一过 程 中需要 注 意 就 是根 据有 限的故 障 电流来 进行 故 障的识 的是 :由于风 速变 化会 改变 风 电场 发动 机 别 、排 查 和检修 。另外 ,通 过对 双馈 风力 的潮 流系 统方 向 ,此 时会容 易 引起 保护 装 发 电机 仿 真系统 进 行模 拟发 现 ,风 电场对 电 网继 电保 护 的特 性会 随着 故障 点 的不 同 置的错 误动 作 ,这点需 要工 作人员 注意 。 2限流 电抗 ,短路 电流无 法送 达 出去 和 电网故 障类 型 的不 同而变 化 ,所 以说风 固定 转 速 的 异 步 发 电机 在 进 行并 网 电场对 继 电 的保 护 不是 一成 不变 的 ,如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近些年来, 风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 发展。根 据 全 球 风 能 委 员 会 ( 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GWEC ) 的统计, 截止 2013 年底, 全世界风 电装机容量达到 318. 1GW, 其中 2013 年新增装机 容量 35. 29GW, 如图 1 所示。
2
时空互补性的定义
空间上的互补性指在同一时刻、 不同地点的能 源资源所具有的互补性。空间上的互补性既存在于
图1 Fig. 1 全球风电发展情况 Global wind power development
多种可再生能源( 如风能和太阳能 ) 之间, 也存在于 [6 ] 相同资源之间。 Christina 等人 通过研究表明, 加 拿大地区不同地点的风能和太阳能之间存在着良好 的空间互补性, 能平滑该地区可再生能源功率输出 ; [7 ] Dvorak 等人 发现分散分布在美国东部海岸的四 个风电场, 在同一时刻, 极少同时出现输出功率同时 为零或者同时为额定功率的情况, 因此其存在着良
又基于美国国家气象局提
供的平均 风 速 大 于 6. 9m / s 的 风 能 站 点 的 风 速 数 据,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广域风能互补后的输出功 率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结果表明, 广域风能时空互 , 补后 输出功率年平均容量系数为 0. 33 , 最大输出 功率容量系数为 0. 47 , 比单个风电场小, 互补后的 风电输出功率波动性得到缓解, 甚至可以作为电网 内的基本负荷发电厂。 同时, 通过风能时空互补后 再向远端负荷中心供电, 所增加的输电损耗仅仅只 有 1. 6% , 却能使输电线路容量节约 20% 。 2010 年, Kempton 等人[11]基于美国东海岸沿线 11 个气象站点记录的 5 年的风速数据, 采用数理统 计方法对美国东部分布长达 2500km 的海上风能时 空互补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输电线将 11 个风电场互联后总输出功率为零或者额定功率的概 Gunturu 率相比单个站点有很大程度降低 。2011 年, 等人
3
广域风能时空互补性研究现状
Kahn 等人 早在 1979 年,
[8 ]
基于分散在美国加
利福利亚州的气象站点记录的风速数据, 通过研究 表明, 将广域分散的风电场互联能平滑其输出功率 波动。随后, 世界各国学者对广域风能时空互补性 进行了相关研究。 这些研究大多为基于气象数据、 采用统计方法对一定区域的风能时空互补性进行调 查研究。 ( 1 ) 美国 Archer 等人 针对美国广域风能时空互补性,
达到 15% , 单个控制区 ( 400km × 400km ) 的误差则 为 7. 5% ~ 10% , 而全德国 ( 650km × 800km ) 的误差 仅为 5% ~ 6. 5% , 这说明范围越大则资源互补性越 强。 ( 5 ) 西班牙 Santos 等人[18] 基于分布在西班牙伊比利半岛 的分辨率为 3km 的气象站点所记录的小时时间尺 度的风速数据, 模拟了该地区风电场输出功率, 采用 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该地区广域风电场时空互补性进 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广域风能时空互 补性显著, 主要是该地区纬向 ( 气 ) 流和复杂气候相 [19 ] 互作用所致。 美国风能协会 基于西班牙实际风 电场数据,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对西班牙地区广域 风能时空互补性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将西 班牙 81% 的风电场互联能提供非常稳定的功率输 出。 ( 6 ) 中国 近些年, 中国也有学者开始关注广域风能时空 互补性, 并研究其给风电输出功率波动带来的平滑 [20 ] 效应。于大洋等人 利用美国航天局( NASA ) Goddard 地球观测系统数据同化系统的版本 5 ( GEOS - 5 DAS) 所提供的全球 3h 时间间隔的风速数据, 对 中国正在建设的 6 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风功率 进行了模拟, 并对其 3h 时间尺度、 月时间尺度下的 。 波动性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六大区域的风电功率 时间序列之间具有较低的相关系数 , 即互补性较好。 [21 ] 叶林 等人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最大熵分布方法 , 可 适合 以适用于不同的风速与风功率密度分布状况 , 应用于风电场风能资源分布特性的研究以及区域风 能资源的评估。本文作者基于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实 际气象数据,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广域风能时空 [22 , 23 ] 互补性, 研究结果 表明, 我国与欧美国家广域 风能时空互补性的情况有较大差异 。 ( 7 ) 不同国家之间 2001 年, Gzisch 等人[24]基于德国联邦经济和技 术部提供的 230 个分布在欧洲各国上千公里范围内 气象站点观测的实际风速, 研究了广域风能月时间 尺度的互补性, 结果表明, 广域风电场互联后, 其输 出功率与欧洲和挪威的负荷变化呈现明显的相似 性, 尽管需要投资大量高压直流输电 ( HVDC ) 线路, 但互补后的经济效益依然明显。 例如, 广域风能互
[9 ]
于 2003 年, 基于美国国家气象局提供的时间长度为 1 年的 10m 高小时时间尺度的风速, 模拟了轮毂高 度为 80m 的风机的输出功率, 并对广域分布的风电 场输出功率时间序列进行统计研究 。其研究结果表 明, 广域风能输出功率波动的标准差比单个风电场 小。随后 Archer 等人
[10 ]
80m 和 100m 高处风电 风速数据, 分别模拟了 50m、 功率,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对广域风能时空互补性进 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风电场之间时空互补性带来 的经济效益随着其相关系数的增大迅速下降 。 ( 2 ) 法国 Cassola 等人[13]基于法国科西嘉地区 10 个气象 站点观测的 3h 时间间隔的风速数据, 模拟了不同站 点风电输出功率,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地区的风 能资源时空互补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广域风能 互补后输出波动性明显降低, 同时, 互补后该地区风 电总装机容量的 16% 可以作为稳定的基本负荷发 电厂。 ( 3 ) 英国 1990 年, Palutikof 等人[14]基于分布在英国英格 兰的气象站点记录的 3 年的气象数据, 模拟了小时 时间尺度风电场输出功率。通过对输出功率时间序 列的统计分析指出, 如果将该地区分散分布的风电 场互联, 其总输出功率小时时间尺度的波动性比单 个风电场明显减少。作者通过对每 1000h 连续相邻 小时输出功率变化量的情况进行统计后得出结论 : 该地区所有站点互补后, 每 1000h 连续相邻小时输 出功率变化量为 50% 风电装机容量的小时数仅为 0 ~ 1. 9 , 没有出现连续相邻小时输出功率变化量为风 电场装机容量的情况; 而对于单个站点, 每 1000h 出 现连续相邻小时输出功率变化量为 50% 风电装机 容量的小时数达 5. 7 ~ 39 , 大部分站点均出现数小 时连续相邻小时输出功率变化量为风电场装机容量 的情况。同时, 作者的研究表明, 当把广域风电场互 联后, 输出功率季节性波动比当地水电要小 。 Sinden 等人[15]基于 66 个气象站点记录的 1970 ~ 2003 年小时时间尺度的风速数据, 对英国广域风 电场风电功率进行了模拟, 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 其季节和日时间尺度的风电功率时空互补性进行了 研究, 研究表明, 英国广域风能发电功率时空互补后 与英国用电负荷相似性增强, 在峰荷时段风电功率 的平均容量系数比全年平均容量系数高 30% 。 ( 4 ) 德国 1999 年, Ernst 等人[16] 基于分布在德国的 175 个气象站点观测到的小时时间尺度的风速数据 , 模 拟了风电场输出功率, 通过计算得到了不同风电功 率波动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随距离变化的关系 。研 究表明, 相距数公里的两个风电场 5min 时间尺度的 功率波动序列的相关系数在 0. 2 以下。 Giebel 等
[12 ]
基于测风塔观测的 10m 高小时时间尺度的
第 10 期 人
[17 ]

怡,等: 广域风能时空互补性及其对电网影响的分析
53
基于实际气象数据, 研究了德国广域风能时空 互补性, 其研究表明, 对单个风电场的 24h 预测误差
· h) 。 补后德国 Kassel 的用电成本约为 4. 5 欧分 / ( kW [25 ] Czisch 等人 又基于一个名为 ECMWF ’ s ERA15 ReAnalysis ( ERA) Project[26] 的项目所提供的小时 时间尺度的风速数据, 对分布在北非和部分欧洲国 家的风电场输出功率进行了模拟, 并通过计算相关 系数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风电场之间的时空互补性 , 研究结果表明, 分布长度达数千公里的风能互补后 输出功率变得更加平稳, 能为整个欧洲国家提供约 70% 的电能。2013 年, Holttinen 等人[27]又结合五国 的负荷数据采用统计方法对广域风能时空互补性进 行了研究, 通过统计在峰荷时段风电高出力情况出 现的次数, 得出结论: 单个国家内风电总出力在峰荷 时段会出现风电出力非常小的情况 ( 约为 2% ~ 5% 的装机容量 ) , 但五国风电场互联后, 在 10 个最高 峰荷时刻, 风电总的最低出力约为 14% 的风电装机 容量。
第 34 卷 第 10 期 2015 年 10 月
电工电能新技术 Advanced Technolog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
Vol. 34 ,No. 10 Oct. 2015
广域风能时空互补性及其对电网影响的分析

1, 2 1, 2 怡 ,肖立业
中图分类号: TK89 文献标识码: A 3076 ( 2015 ) 10005110 文章编号: 1003-
1
引言
出了各种不同减小风电波动性的方法 , 以此减弱其 对电网产生的消极影响, 这些方法主要如下: ①风机 输出功率控制技术 ; ② 风电功率输送和并网控制 [2 ] [3 ] 技术 ; ③ 配置储能系统 ; ④“风火打捆 ” 外送风 [4 ] [5 ] ; ; ⑤受端电网增加传统电源容量 ⑥ 利用广 电 域风能时空互补性。 虽然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 但本文仅考虑第六种方法。 由于地理位置和天气条件不同, 广域分散分布 的风能具有良好的时空互补性, 其输出功率能有效 地互补。该方法不受时间尺度的限制, 能够使不同 时间尺度下的风电功率波动得到平滑, 从而对电力 系统有功功率平衡过程的各个环节产生影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