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详案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 销售及变化率问题教学目标教学反思1.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营销问题及平均变化率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营销问题及平均变化率问题.难点:如何找出等量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某商场礼品柜台春节期间购进大量贺年卡,一种贺年卡平均每天可售出500张,每张盈利0.3元,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调查发现,如果这种贺年卡的售价每降低0.1元,那么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100张,商场要想平均每天盈利120元,每张贺年卡应降价多少元?探究新知一、温故知新1.某商人将进价为每件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则1件的利润是_____;若每天可售出100件,则1天的总利润是_________.2.利润问题的两个主要等量关系:1件的利润=1件的售价-1件的进价;总利润=每件的利润×销售总件数.二、知识讲解1.销售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例1 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 500元.调查发现,当销售价为2 900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商场要想使这种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 000元,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多少元?分析:本题的主要等量关系是: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销售冰箱的数量=5 000元.如果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那么每台冰箱的定价就是(2 900-x)元,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为(2 900-x-2 500)元,平均每天销售冰箱的数量为台.这样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解: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 根据题意,得.整理,得x2- 300x + 22 500 =0.解这个方程,得x1=x2=150.教学反思2 900-150 =2 750.所以,每台冰箱应定价为2 750元.总结:利润问题常见关系式:(1)利润=售价-________;(2)利润率;(3)总利润=____________×销量.2.平均变化率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例2 某公司1 月份的生产成本是400 万元,由于改进生产技术,生产成本逐月下降,3 月份的生产成本是361 万元. 假设该公司2,3,4 月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都相同.(1)求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2)请你预测4 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解:(1)设该公司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为x,根据题意,得400(1-x)2= 361.解得x1=5%,x2=1.95>1(不合题意,舍去).答: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为5%.(2)361×(1-5%)= 342.95(万元).答:预测4 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为342.95 万元.总结:若平均增长(或降低)的百分率为x,增长(或降低)前的量是a,增长(或降低)n次后的量是b,则它们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a(1±x)n=b(其中增长取“+”,降低取“-”).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1.某超市将进价为40元的商品按定价50元出售时,能卖500件.已知该商品每涨价1元,销售量就会减少10件,为获得8 000元的利润,且尽量减少库存,售价应为多少?分析:销售利润=(每件售价-每件进价)×销售件数,若设每件涨价x元,则售价为(50+x)元,销售量为(500-10x)件,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即可.解:设每件商品涨价x元,根据题意,得(50+x-40)(500-10x)=8 000,即x2-40x+300=0.解得x1=10,x2=30.经检验,x1=10,x2=30都是原方程的解.当x=10时,售价为10+50=60(元),销售量为500-10×10=400(件).当x=30时,售价为30+50=80(元),销售量为500-10×30=200(件).∵要尽量减少库存,∴售价应为60元.2.某商场今年1月份的销售额为60万元,2月份的销售额下降10%,改进经营管理后月销售额大幅度上升,到4月份销售额已达到121.5万元,求3,4月份销售额的月平均增长率.分析:设3,4月份销售额的月平均增长率为x ,那么2月份的销售额为60(1-10%)万元,3月份的销售额为60(1-10%)(1+x )万元,4月份的销售额为60(1-10%)(1+x )2万元.解:设3,4月份销售额的月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得60(1-10%)(1+x )2=121.5,则(1+x )2=2.25,解得x 1=0.5,x 2=-2.5(不合题意,舍去).答:3,4月份销售额的月平均增长率为50%.课堂练习1.某地一月份发生禽流感的养鸡场有100家,后来二、 三月份新发生禽流感的养鸡场共250家,设二、三月份平均每月发生禽流感的养鸡场的增长率为x ,依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A.100(1+x )2=250B.100(1+x )+100(1+x )2=250C.100(1-x )2=250D.100(1+x )2+100=2502.某商店将进价为每件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售出,每天可售出200件,现在采取提高商品售价减少销售量的办法增加利润,如果这种商品每件的销售价每提高0.5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件,若设每件售价为x 元,销售量可表示为( )A.×10 B. 200-×10 C. 200-×10 D. 200-0.5(x -10)×103.西瓜经营户以2元/千克的价格购进一批小型西瓜,以3元/千克的价格出售,每天可售出200千克.为了促销,该经营户决定降价销售.经调查发现,这种小型西瓜每降价0.1元,每天可多售出40千克.另外,每天的房租等固定成本共24元,为了减少库存,该经营户要想每天盈利200元,应将每千克小型西瓜的售价降低( )元.A. 0.2或0.3B. 0.4C. 0.3D. 0.24.一件上衣原价为每件500元,第一次降价后,销售甚慢,第二次大幅度降价的百分率是第一次的2倍,结果以每件240元的价格迅速出售,求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多少?参考答案1.B2.B3.C4.解:设第一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 ,则第二次降价的百分率为2x ,根据题意得500(1-x )(1-2x )=240,解得x 1=0.2=20%,x 2=1.3=130%(舍去).答:第一次降价的百分率为20%,第二次降价的百分率为40%.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营销问题中的数量关系:(1)单件商品利润=单件商品售价-单件商品进价;教学反思(2)利润率=利润进价=售价―进价进价;(3)售价=进价×(1+利润率);(4)总利润=每件商品的利润×商品的销量.布置作业课本习题2.10板书设计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 销售及变化率问题。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平均变化率问题和销售问题.2.经历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过程.3.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并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4.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决平均变化率问题和销售问题.难点: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解决问题.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四、教学过程设计【典型例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例1某公司1 月份的生产成本是400 万元,由于改进生产技术,生产成本逐月下降,3 月份的生产成本是361 万元. 假设该公司2,3 月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都相同. 求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分析:设每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为x.等量关系:从1月份连续下降两个月后的生产成本=3月份的生产成本解:设该公司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为x,根据题意,得400(1-x)2=361.解得x1=5%,x2=1.95>1(不合题意,舍去).所以,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为5%.例2 某商场今年2月份的营业额为440万元,4月份的营业额达到633.6万元.求2月份到4月份营业额的月平均增长率.分析:设2月份到4月份营业额的月平均增长率为x.等量关系:从2月份开始连续增加两个月后的营业额=4月份的营业额解:设2月份到4月份营业额的月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得440(1+x)2=633.6.解得x1=0.2=20%,x2=-2.2(舍去).所以,3月份到5月份营业额的月平均增长率为20%.注意:增长率不可为负,但可以超过1.例3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 元.市场调研表明:当销售价为2900 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 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 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 台.商场要想使这种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 元,每台冰箱的降价应为多少元?分析:售价- 进价= 利润,每台利润×每天的销售量= 每天的总利润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售价每降低50 元,多售出4 台.台.售价每降低100 元,多售出4×10050售价每降低x元,多售出4×x台.50解: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根据题意,得) = 5000.( 2900-x-2500)(8+4×x50解这个方程,得x1 = x2 = 150.2900-150 = 2750(元).所以,每台冰箱应定价为2750 元.【做一做】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 元的台灯以40 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 个.调查发现:售价在40 元至60 元范围内,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 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 个.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 000 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购进台灯多少个?解:设这种台灯售价上涨x元,根据题意,得(40+x-30)(600-10x) = 10000.解这个方程,得x1 = 10,x2 = 40(舍).售价为:40+x = 40+10 = 50(元).应购置台灯:600-10x = 600-10×10 = 500(个).所以,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50元,这时应购进台灯500个.【方法归纳】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完美版)第二章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近似解
第2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近似解【知识与技能】会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试解.【过程与方法】根据题意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题目.【情感态度】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培养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教学难点】会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估算方程的解,理解方程解的实际意义.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学生活动:请同学独立完成下列问题.问题1:如图,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那么梯子的底端距墙多少米?设梯子底端距墙为xm,那么,根据题意,可得方程为x2+82=102.整理,得x2-36=0.列表:问题2:一个面积为120m2的矩形苗圃,它的长比宽多2m,苗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设苗圃的宽为xm,则长为(x+2)m.根据题意,得x(x+2)=120.整理,得x2+2x-120=0.列表:【教学说明】通过列表计算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确定未知数的大致范围.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提问:(1)问题1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问题2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2)如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1中还有其它解吗?问题2呢?(1)问题1中x=6是x2-36=0的解;问题2中,x=10是x2+2x-120=0老师点评:的解.(2)如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1中还有x=-6的解;问题2中还有x=-12的解.为了与以前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等只有一个解的情况区别,我们也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回过头来看:x2-36=0有两个根,一个是6,另一个是-6,但-6不满足题意;同理,问题2中的x=-12的根也不满足题意.【教学说明】由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解得的根,并不一定是实际问题的根,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实是实际问题的解.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x2+10x+12=0的根?-4,-3,-2,-1,0,1,2,3,4.分析:要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只要把它代入等式,看它是否能使等式两边相等即可.解:将上面的这些数代入后,只有-2和-3满足方程的等式,所以x=-2或x=-3是一元二次方程2x2+10x+12=0的两根.2.若x=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一个根,求代数式2014(a+b+c)的值.分析:如果一个数是方程的根,那么把该数代入方程,一定能使左右两边相等,这一点同学们要深刻理解.3.你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求出下列方程的根吗?(1)x2-64=0(2)3x2-6=0(3)x2-3x=0分析:要求出方程的根,就是要求出满足等式的数,可用直接观察结合平方根的意义来求解.4.x(x-1)=2的两根为(D)A.x1=0,x2=1B.x1=0,x2=-1C.x1=1,x2=2D.x1=-1,x2=25.方程ax(x-b)+(b-x)=0的根是(B)A.x1=b,x2=aB.x1=b,x2=1/aC.x1=a,x2=1/aD.x1=a2,x2=b26.如果x2-81=0,那么x2-81=0的两个根分别是x1= 9 ,x2= -9 .7.如果x=1是方程ax2+bx+3=0的一个根,求(a-b)2+4ab的值.解:由已知,得a+b=-3,原式=(a+b)2=(-3)2=98.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中的二次项系数与常数项之和等于一次项系数,求证:-1必是该方程的一个根.解:由题意可知:a+c=b,a-b+c=0,把x=-1代入原方程,得ax2+bx+c=a×(-1)2+b×(-1)+c=a-b+c=0∴-1必是该方程的一个根.9.在一次数学课外活动中,小明给全班同学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变形,即在(21xx-)2-2×21xx-+1=0,令21xx-=y,则有y2-2y+1=0,根据上述变形数学思想(换元法)解决小明给出的问题:求(x2-1)2+(x2-1)=0的根.解:设y=x2-1,则y2+y=0,y1=0,y2=-1,当x2-1=0时,x1=1,x2=-1;当x2-1=-1时,x3=x4=0.∴x1=1,x2=-1,x3=x4=0是原方程的根.【教学说明】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而后将不会的问题同各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果.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2.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断方法;3.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2”第1、2题.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练习.本节课通过列表计算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确定未知数的大致范围,从而会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计算.。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完美版)第二章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经济问题
第2课时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经济问题【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在销售利润、增长率等问题的实际应用.【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析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在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有效性.【情感态度】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增强数学的实际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相关经济问题,根据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我们经常从电视新闻中听到或看到有关增长率的问题,例如今年我市人均收入Q元,比去年同期增长x%;环境污染比去年降低y%;某厂预计两年后使生产总值翻一番……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增长率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增长率问题.【教学说明】说明:举出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题目,能够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体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建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现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思想.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两年前生产1t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生产1t乙种药品的成本为6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生产1t甲种药品的成本为3000元,生产1t乙种药品的成本为3600元.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思考(1)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与乙种药品的年平均下降额分别是多少?它与年平均下降率是否是一回事?(2)若设甲种药品的年平均下降率为x,则第一年后的成本为5000(1-x)元,第二年后的成本为5000(1-x)2元,你能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出问题的解吗?对于乙种药品呢?【教学说明】思考(1)旨在让学生感受成本下降问题中,成本下降额和成本下降率这两个接近而不同的概念,前者表示绝对变化量,单位是元,后者表示相对变化量,是表示比率的数字,从而全面比较对象的变化状况;思考(2)则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两个时间段的平均变化率,如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等,设平均变化率为x,则有变化前数量×(1+x)2=两年后的数量,由此可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确定方程和问题的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求出实际问题中所蕴含的等量关系,让学生体会到寻找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54例2.2.为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某市2013年投入教育经费2500万元,预计2015年要投入教育经费3600万元.已知2013年至2015年的教育经费投入以相同的百分率逐年增长,则2014年该市要投入的教育经费为3000 万元.分析:设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得2014年为2500(1+x)万元,2015年为2500(1+x)(1+x)万元.则2500(1+x)(1+x)=3600,解得x=0.2或x=-2.2(不合题意,舍去).故这两年投入教育经费的平均增长率为20%,2014年该市要投入的教育经费为2500(1+20%)=3000(万元).3.某小区2012年屋顶绿化面积为2000平方米,计划2014年屋顶绿化面积要达到2880平方米.如果每年屋顶绿化面积的增长率相同,那么这个增长率是多少?分析:本题需先设出这个增长率是x,再根据已知条件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解:设这个增长率是x,根据题意得:2000×(1+x)2=2880解得:x1=20%,x2=-220%(舍去)答:这个增长率是20%.4.某种服装进价每件60元,据市场调查,这种服装按80元销售时,每月可卖出400件,若销售价每涨价1元,就要少卖出5件,如果服装店预计在销售这种服装时每月获利12000元,那么这种服装的销售价定为多少时,可使顾客更实惠?解:设销售价提高了x个1元,则每月应少卖出5x件.依题意可列方程为(80+x-60)×(400-5x)=12000.解这个方程,得x1=20,x2=40.显然,当x=40时,销售价为120元,当x=20时,销售价为100元,要使顾客得到实惠,则销售价越低越好,故这种服装的销售价应定为100元合适.【教学说明】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新知.5.某校坚持对学生进行近视眼的防治,近视眼人数逐年减少.据统计,2013年和2012年的近视眼人数只占2011年人数的75%,这两年平均每年近视眼人数下降的百分率是多少?解:设平均每年的近视眼人数下降的百分率为x,2011年的近视眼人数为a 人,由题意有(1-x)a+(1-x)2·a=75%a,解得x1=0.5,x2=2.5,显然x=2.5不合题意,应舍去,即平均每年近视眼人数下降的百分率为50%.6.某商店准备进一批季节性小家电,单价40元.经市场预测,销售定价为52元时,可售出180个,定价每增加1元,销售量净减少10个;定价每减少1元,销售量净增加10个.因受库存的影响,每批次进货个数不得超过180个,商店若将准备获利2000元,则应进货多少个?定价为多少元?分析:利用销售利润=售价-进价,根据题中条件可以列出利润与定价的关系式,求解即可.解:设每个商品的定价是x元,由题意,得(x-40)[180-10(x-52)]=2000,整理,得x2-110x+3000=0,解得x1=50,x2=60.当x=50时,进货180-10×(50-52)=200(个)>180个,不符合题意,舍去;当x=60时,进货180-10×(60-52)=100(个)<180个,符合题意.答:当该商品每个定价为60元,进货为100个时,商店获利2000元.【教学说明】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找到关键描述语,建立等量关系准确的列出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步骤与以前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样,其中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是关键,恰当灵活地设元直接影响着列方程与解法的难易,它可以为正确合理的答案提供有利的条件.方程的解必须进行实际意义的检验.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10”中第2、4题.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练习.这节课是“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这类注重联系实际考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问题,体现时代性,并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既有强烈的德育功能,又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始终贯彻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数学观念,同时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树立一种数学建模的思想.。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面积问题教案2新版北师大版
第2课时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面积问题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类几何图形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数学思考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解决问题通过解决封面设计与草坪规划的实际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应用意识.情感态度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重难点、关键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问题的应用题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关键: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题】1.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一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2.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又是什么?3.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4.菱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6.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活动方略】教师演示课件,给出题目.学生口答,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复习一些简单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为继续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几何图形问题作好铺垫.二、探索新知【问题情境】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 cm ,宽21 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 cm).【分析】(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2)如何理解“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4)解方程并得出结论,对比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解答】依据题意知:中央矩形的长宽之比等于封面的长宽之比=9:7,•由此可以判定:上下边衬宽与左右边衬宽之比为9:7,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cm,•则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cm,依题意,得:中央矩形的长为(27-18x)cm,宽为(21-14x)cm.因为四周的彩色边衬所点面积是封面面积的14,则中央矩形的面积是封面面积的.所以(27-18x)(21-14x)=34×27×21整理,得:16x2-48x+9=0解方程,得:x=6334, x1≈2.8cm,x2≈0.2所以:9x1=25.2cm(舍去),9x2=1.8cm,7x2=1.4cm因此,上下边衬的宽均为1.8cm,左、右边衬的宽均为1.4cm.【活动方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分别按问题(3)中所列的方程来解答,选代表展示解答过程,并讲解解题过程和应注意问题.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1)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2)学生在未知数的选择上,能否根据情况,灵活处理;(3)在讨论中能否互相合作;(4)解答一元二次方程的能力;(5)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几何图形问题,验证多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解题过程的对比,体会对已知数量关系的适当变形对解题的影响,丰富解题经验.三、反馈练习1.某林场计划修一条长750m,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渠道,断面面积为1.6m2,•上口宽比渠深多2m,渠底比渠深多0.4m.(1)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宽各是多少?(2)如果计划每天挖土48m3,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渠道挖完?2.有一张长方形的桌子,长6尺,宽3尺,有一块台布的面积是桌面面积的2倍,并且铺在桌面上时,各边垂下的长度相同,求台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精确到0.1尺)【活动方略】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取两名学生上台书写解答过程(或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四、应用拓展例1:如图,某中学为方便师生活动,准备在长30 m,宽20 m 的矩形草坪上修两横两纵四条小路,横纵路的宽度之比为3∶2,若使余下的草坪面积是原来草坪面积的四分之三,则路宽应为多少?【分析】(1) 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2)由这些数量关系还能得到什么新的结论?你想如何利用这些数量关系?为什么?如何列方程? (3)对比下列两个图形,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活动方略】学生分组讨论,画图,上台演示.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总结图形变换的基本原则. 例2:如图(a )、(b )所示,在△ABC 中∠B=90°,AB=6cm,BC=8cm,点P 从点A•开始沿AB 边向点B 以1cm/s 的速度运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BC 边向点C 以2cm/s 的速度运动.(1)如果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经过几秒钟,使S △PBQ =8cm 2.(2)如果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并且P 到B 后又继续在BC 边上前进,Q 到C•后又继续在CA 边上前进,经过几秒钟,使△PCQ 的面积等于12.6cm 2.(友情提示:过点Q•作DQ ⊥CB,垂足为D,则:DQ CQAB AC)分析:(1)设经过x 秒钟,使S △PBQ =8cm 2,那么AP=x,PB=6-x,QB=2x,由面积公式便可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2)设经过y 秒钟,这里的y>6使△PCQ 的面积等于12.6cm 2.因为AB=6,BC=8,由勾股定理得:AC=10,又由于PA=y,CP=(14-y ),CQ=(2y-8),又由友情提示,便可得到DQ,那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建模.解:(1)设x 秒,点P 在AB 上,点Q 在BC 上,且使△PBQ 的面积为8cm 2._( a )_B_A_C _Q _P_( b )_B_A_C_Q_D _P则:12(6-x)·2x=8整理,得:x2-6x+8=0解得:x1=2,x2=4∴经过2秒,点P到离A点1×2=2cm处,点Q离B点2×2=4cm处,经过4秒,点P到离A点1×4=4cm 处,点Q离B点2×4=8cm处,所以它们都符合要求.(2)设y秒后点P移到BC上,且有CP=(14-y)cm,点Q在CA上移动,且使CQ=(2y-8)cm,过点Q作DQ⊥CB,垂足为D,则有DQ CQ AB AC=∵AB=6,BC=8∴由勾股定理,得:AC=∴DQ=6(28)6(4) 105y y--=则:12(14-y)·6(4)5y-=12.6整理,得:y2-18y+77=0解得:y1=7,y2=11即经过7秒,点P在BC上距C点7cm处(CP=14-y=7),点Q在CA上距C点6cm处(CQ=•2y-8=6),使△PCD的面积为12.6cm2.经过11秒,点P在BC上距C点3cm处,点Q在CA上距C点14cm>10,∴点Q已超过CA的范围,即此解不存在.∴本小题只有一解y1=7.【活动方略】教师活动:操作投影,将例题显示,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合作交流,讨论解答。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第2课时
第2课时整体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能够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关键所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方程是刻画客观世界的有效模型,培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实际问题中变化的量,寻找正确的等量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例2投影图片.【学生准备】复习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导入一:请同学们回忆并回答与利润相关的知识.9折要乘90%或0.9或,那么x折呢?[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使学生熟悉以利润为背景的实际问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导入二:问题:某果园有100棵桃树,平均一棵桃树结1000个桃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桃树以提高产量,经试验发现,每多种一棵桃树,平均每棵桃树的产量就会减少2个.如果要使产量增加15.2%,那么应多种多少棵桃树?分析:找出等量关系“现有桃树棵数×每棵桃树的现产量=现在总产量”和“每棵桃树的现产量=每棵桃树的原产量-2×多种的桃树棵数”,将未知数代入列出的代数式与方程即可.[设计意图]提出具体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新知构建例题讲解[过渡语]同学们,下面我们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例2)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元.调查发现,当销售价为2900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商场要想使这种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多少元?〔解析〕找出等量关系“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销售冰箱的数量=5000元”,如果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那么每台冰箱的定价就是(2900-x)元,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为(2900-x-2500)元,平均每天销售冰箱的数量为+台.这样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解: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由题意得:(2900-x-2500)+=5000,解方程得x1=x2=150,经检验x=150符合题意,是原方程的解,所以每台冰箱的定价是2900-150=2750(元).答: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2750元.[过渡语]同学们,解题思路不应拘泥于这一种,在利用上述方法解完此题后,谁有其他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要求定价为多少,直接设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x元,应如何解决?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发现,售价在40元至60元范围内,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量就将减少10个.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购进台灯多少个?〔解析〕设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x元/个,已知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月销售量就减少10个,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可列方程求解.解:设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x元/个,则(x-30)[600-10(x-40)]=10000,解得x1=50,x2=80(不合题意,舍去),∴每月应购进台灯600-10(x-40)=600-10×10=500(个).答: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50元/个,这时应购进台灯500个.[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例题的讲解,进一步巩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知识拓展]一元二次方程与增长率问题:若原来的数量为a,平均每次增长或降低的百分率为x,经过第一次调整,就调整到a×(1±x),再经过第二次调整就是a×(1±x)(1±x)=a(1±x)2.(2014·大连中考)某工厂一种产品2013年的产量是100万件,计划2015年产量达到121万件.假设2013年到2015年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相同.(1)求2013年到2015年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2)2014年这种产品的产量应达到多少万件?〔解析〕根据提高后的产量=提高前的产量×(1+增长率),设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2014年的产量是100(1+x),2015年的产量是100(1+x)2,已知计划2015年产量达到121万件,列方程即可求得增长率,然后再求2014年该工厂的年产量.解:(1)设2013年到2015年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100(1+x)2=121,解得x1=0.1=10%,x2=-2.1(舍去),答:2013年到2015年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2)2014年这种产品的产量为100(1+0.1)=110(万件).答:2014年这种产品的产量应达到110万件.课堂小结1.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审:审清题意,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与未知之间有什么关系;(2)设:设未知数,语句要完整,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3)列:列代数式,列方程;(4)解:解所列的方程;(5)验:是否是所列方程的根,是否符合题意;(6)答:答案也必须是完整的语句,注明单位且要贴近生活.2.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所谓的列方程,其实质就是把要求的数用一个未知数(字母)表示,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条件列出两个代数式,这两个代数式表示同一个量(这两个代数式中至少有一个代数式中要含有未知数),用等号把这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就得到了方程.检测反馈1.某药品经过两次降价,每瓶零售价由100元降为81元.如果两次降价的百分率都为x,那么x满足的方程是()A.100(1+x)2=81B.100(1-x)2=81C.100(1-x%)2=81D.100x2=81解析:已知两次降价的百分率均是x,则第一次降价后价格为100(1-x)元,第二次降价后价格为100(1-x)(1-x)=100(1-x)2元,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81元,由此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故选B.2.某市市政府考虑在两年后实现市财政净收入翻一番,那么这两年中财政净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应为多少?解:设原值为1,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根据题意得1×(1+x)2=2,解这个方程得x1=-1,x2=--1.因为x2=--1不合题意,舍去,所以x=-1≈41.4%.答:这两年中财政净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41.4%.3.为了绿化学校附近的荒山,某校初三年级学生连续三年春季上山植树,至今已成活了2000棵,已知这些学生在初一时种了400棵,若平均成活率为95%,求这个年级学生每年植树数的平均增长率.(精确到0.1%)解:设这个年级学生每年植树数的平均增长率为x,则第二年种了400(1+x)棵,第三年种了400(1+x)2棵,三年一共种了400+400(1+x)+400(1+x)2棵,三年一共成活了[400+400(1+x)+400(1+x)2]×95%棵,根据题意得[400+400(1+x)+400(1+x)2]×95%=2000,解这个方程得x1≈0.624=62.4%,x2≈-3.624=-362.4%,因为x2=-362.4%不合题意,舍去,所以x=62.4%.答:这个年级学生每年植树数的平均增长率为62.4%.4.学校去年年底的绿化面积为5000平方米,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00平方米,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得5000(1+x)2=7200,即(1+x)2=1.44,开方得x+1=1.2或x+1=-1.2,解得x=0.2=20%或x=-2.2(舍去).答: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0%.板书设计第2课时1.复习导入2.例题讲解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第55页随堂练习.【选做题】教材第55页习题2.10的2,4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课时2应用一元二次方程(二)作业课件(新版)北师大
3. [2022包头青山区模拟]某商店将进价为每件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售出,每天可售出 200件,如果这种商品每件的售价每提高0.5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件. (1)应将每件的售价定为多少元,才能使每天的利润为640元? (2)店主想要获得每天800元的利润,小红同学认为不可能.你同意小红同学的说法吗?请 说明理由.
知识点1 平均变化率问题
4. [2021东营中考]“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先生所率领的科研团队在增产攻坚第一阶 段实现了水稻亩产量700公斤的目标,第三阶段实现了水稻亩产量1 008公斤的目标. (1)如果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亩产量的增长率相同,求亩产量的平均增长率; (2)按照(1)中亩产量增长率,科研团队期望第四阶段水稻亩产量达到1 200公斤,请通过 计算说明他们的目标能否实现.
课时2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二)
知识点1 平均变化率问题
1. [2021湘潭中考]为执行国家药品降价政策,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某药品经过两次降 价,每瓶零售价由100元降为64元,求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 为x,可列方程得 ( ) A.100(1-x)2=64 B.100(1+x)2=64 C.100(1-2x)=64 D.100(1+2x)=64
D答.3案4 395+36 833+36 833(1+x)=40 454
知识点1 平均变化率问题
3. [2022武汉江夏区期末]某种产品预计两年内成本将下降36%,则年平均下降率
为
.
答案
3. 20% 设成本为1,年平均下降率为x,依题意列方程,(1-x)2=1-36%,解得 x1=0.2=20%,x2=1.8(舍去).
答案
知识点2 销售问题
《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经历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并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经历和体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难点:建立方程模型.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微课.五、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答: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审题:阅读题目,明确已知量与未知量;(2)找等量关系:寻找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用运算符号和等号连接;(3)设未知数:一是直接设所求的量为x,二是间接设与所求的量紧密相关且起着关键性作用的量为x,注意设未知数要带单位;(4)列方程:用含有x的代数式把等量关系中的各个量表示出来,列出方程;(5)解方程: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6)检验:首先检验计算是否正确,然后检验每个解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再正确取舍;(7)答:就是对实际问题进行回答.教师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引出课题.学生活动:学生倾听、思考,初步了解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会解应用题的思路模式.【探究新知】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 500元.调查发现:当销售价为2 900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商场要想使这种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 000元,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多少元?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分析、引导,师生共同完成解题过程. 分析:本题的主要等量关系是: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销售冰箱的数量=5 000元.如果设每台冰箱降价x 元,那么每台冰箱的定价就是(2 900-x )元,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为(2 900-x -2500)元,平均每天销售冰箱的数量为(8+4×50x )台.这样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解:设每台冰箱降价x 元,根据题意,得(2 900-x -2500) (8+4×50x )=5 000. 解这个方程,得x 1=x 2=150.2 900-150=2 750.所以,每台冰箱应定价为2 750元.设计意图:以实际问题作为素材,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以及要根据题意对方程的解进行取舍.【典例精析】例 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发现,售价在40元至60元范围内,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月销售量就将减少10个.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 000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购进台灯多少个?解:设每个台灯涨价x 元.根据题意,得(40+x -30)(600-10x )=10 000.解得x 1=10,x 2=40(不合题意,舍去).所以,每个台灯的售价应定为50元,进货量应为500个.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课堂练习】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00人患了流感,那么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的人数为().A.8人B.9人C.10人D.11人2.某种衬衣原价168元,连续两次降价a%后售价为128元.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A.168(1+a%)2=128 B.168(1-a%)2=128C.168(1-2a%)=128 D.168(1-a2%)=1283.若两个数的差等于2,积等于15,则这两个数是().A.3,5 B.-3,-5C.3,5或-3,-5 D.3,-5或-3,54.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81台电脑被感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三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700台?5.某商场礼品柜台春节期间购进大量贺年卡,一种贺年卡平均每天可售出500张,每张盈利0.3元,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调查发现,如果这种贺年卡的售价每降低0.1元,那么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100张,商场要想平均每天盈利120元,每张贺年卡应降价多少元?师生活动:教师找几名学生板演,讲解出现的问题.参考答案1.B.2.B.3.C.4.解:设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x台电脑,依题意,得1+x+(1+x)x=81,即(1+x)2=81.所以x+1=9,或x+1=-9.解得x1=8,x2=-10(舍去).所以(1+x)3=(1+8)3=729>700.答: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8台电脑,三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超过700台.5.解:设每张贺年卡应降价x元,根据题意,得(0.3-x)(500+1000.1x)=120.解得x1=0.1,x2=-0.3(不合题意,应舍去).答:每张贺年卡应降价0.1元.设计意图: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六、课堂小结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阅读题目,明确已知量与未知量;(2)找等量关系:寻找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用运算符号和等号连接;(3)设未知数:一是直接设所求的量为x,二是间接设与所求的量紧密相关且起着关键性作用的量为x,注意设未知数要带单位;(4)列方程:用含有x的代数式把等量关系中的各个量表示出来,列出方程;(5)解方程: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6)检验:检验两个解是否都符合题意,舍去不符合题意的解;(7)写答.其中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学习习惯,加深认识,深化提高,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七、板书设计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2)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审、找、设、列、解、验、答.。
2.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6节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学案【教学目标】1.经历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并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重点: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①销售利润问题、②动点问题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教学过程】【例1】某商场销售一批衬衫,平均每天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减少库存,尽快收回成本,商场决定降价销售.经调查发现,售价每降低一元,每天平均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则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例2】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表明:售价在40~60元范围内,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个.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进台灯多少个?[例3]如图,在△ABC中,∠B=90°,AB=6cm,BC=8cm,点P从A点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cm/s 的速度移动,点Q从B点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几秒钟△PBQ的面积等于8cm2?[跟踪练习1]1.某旅行社有100张床位,每床每晚收费10元,空床可全部租出;若每床每晚提高2元,则减少10张床位租出;若每床每晚再提高2元,则再减少10张床位租出.以每次提高2元的这种方法变化下去,为了获得1120元的利润,每床每晚应提高多少元?2.某商场将进价为2000元的冰箱以2400元售出,平均每天售出8台。
经调查发现:这种冰箱的售价每降50元,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商场要想在这种冰箱销售中每天盈利4800元,同时又使顾客尽可能多的得到实惠,每台冰箱应降价多少元?3.如图所示,A,B,C,D为矩形的四个顶点,AB=16cm,AD=6cm,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P以3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一直到达B为止,点Q以2cm/S的速度向D移动.(1)P,Q两点从出发开始到几秒时,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33cm2?(2)P,Q两点从出发开始到几秒时,点P和点Q的距离第一次是10cm?4.如图,在△ABC中,∠B=90°,AB=6cm,BC=8cm,点P从A点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B点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1)如果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经过几秒钟,△PBQ的面积等于8cm2?(2)几秒钟后,P,Q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42cm?答案例1解:设每件衬衫应降价x元.根据题意,得(40﹣x)(20+2x)=1200整理,得x2﹣30x+200=0解得:x1=10,x2=20.∵要求每件盈利不低于25元,∴x1=20应略去,解得:x=10.答:每件衬衫应降价10元.例2解:设售价定为x元,[600﹣10(x﹣40)](x﹣30)=10000,整理,得x2﹣130x+4000=0,解得:x1=50,x2=80(舍去).600﹣10(x﹣40)=600﹣10×(50﹣40)=500(个).答:台灯的定价定为50元,这时应进台灯500个.例3解:根据题意,知BP=AB﹣AP=6﹣t,BQ=2t.(1)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12PB•BQ=8,t (6﹣t )=8,t 2﹣6t +8=0,解得t =2或4.故经过2或4秒钟,△PBQ 的面积等于8cm 2;(2)根据勾股定理,得PQ 2=BP 2+BQ 2=(6﹣t )2+(2t )2=32,5t 2﹣12t +4=0,解得t 1=2,x 2=25. 故2或25秒钟后,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42cm .跟踪练习:1.解:假设每床的收费每晚应提高x 元,由题意得:(100﹣x 2×10)(10+x )=1120 解得:x 1=4,x 2=6(不合题意舍去)答:每床的收费每晚应提高4元.2.解:设每台冰箱应降价x 元,每件冰箱的利润是:(2400﹣2000﹣x )元,卖(8+x 50×4)件, 列方程得,(2400﹣2000﹣x )(8+x 50×4)=4800, x 2﹣300x +20000=0,解得x 1=200,x 2=100;要使百姓得到实惠,只能取x =200,答:每台冰箱应降价200元.3.解:当运动时间为t 秒时,PB =(16﹣3t )cm ,CQ =2tcm .(1)依题意,得: 12×(16﹣3t +2t )×6=33, 解得:t =5.答:P ,Q 两点从出发开始到5秒时,四边形PBCQ 的面积为33cm 2.(2)过点Q 作QM ⊥AB 于点M ,如图所示.∵PM =PB ﹣CQ =|16﹣5t |cm ,QM =6cm ,∴PQ 2=PM 2+QM 2,即102=(16﹣5t )2+62,解得:t 1=85,t 2=245(不合题意,舍去). 答:P ,Q 两点从出发开始到85秒时,点P 和点Q 的距离第一次是10cm .4.解:根据题意,知BP =AB ﹣AP =6﹣t ,BQ =2t .(1)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12PB •BQ =8, t (6﹣t )=8,t 2﹣6t +8=0,解得t =2或4.故经过2或4秒钟,△PBQ 的面积等于8cm 2;(2)根据勾股定理,得PQ 2=BP 2+BQ 2=(6﹣t )2+(2t )2=32,5t 2﹣12t +4=0,解得t 1=2,x 2=25. 故2或25秒钟后,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42cm .。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总2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1) 晋公庙中学数学组学习目标:1、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花边有多宽”,“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等问题的分析,列出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2.通过分析方程的特点,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培养归纳分析的能力 3.会说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学习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习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 二、自学指导:1、自主学习:自学课本31页至32页内容,独立思考解答下列问题:1)情境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一个面积为120 m 2的矩形苗圃,它的长比宽多2m 。
苗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设未知数列方程。
你能将方程化成ax 2+bx+c=0的形式吗?阅读课本P48,回答问题: 1)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2)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二次项及二次项系数、一次项及一次项系数、常数项2、合作交流:1.一元二次方程应用举例:1)一块四周镶有宽度相等的花边的地毯,如图所示,它的长为8m ,宽为5m ,如果地毯中央长方形图案的面积为18m 2,那么花边有多宽?列 方程并化成一般形式。
2)求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
如果设中间的一个数为x ,列 方程并化成一般形式。
3)如图,一个长为10m 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 ,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 ,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列出方程并化简。
如果设梯子底端滑动x m ,列 方程并化成一般形式。
2.知识梳理: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强调三个特征:①它是______方程;②它只含______未知数;③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_____.8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在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项.2)几种不同的表示形式:①ax 2+bx+c=0 (a ≠0,b ≠0,c ≠0) ② ___________ (a ≠0,b ≠0,c=0) ③____________ (a ≠0,b=0,c ≠0) ④___________ (a ≠0,b=0,c=0) 三、当堂训练1、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并说明理由。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教 案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 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本节课的主题是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也是方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但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不是自发的,需要通过大量的应用实例,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感受到其广泛应用,并在具体应用中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本节教学中需要选用大量的实际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并且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以及方程观的初步形成.显然,这个任务并非某个教学活动所能达成的,而应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大量的问题解决的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有关能力.1.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并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2.经历分析和建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在问题解决中,经历一定的合作交流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分析和建模的过程.课件.一、复习回顾(一)回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 化1: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2. 移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3. 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绝对值一半的平方;◆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材分析◆课前准备◆◆教学过程4. 变形:方程左边配方,右边合并同类项;5. 开方:根据平方根意义,方程两边开平方;6. 求解:解一元一次方程;7. 定解:写出原方程的解.(二)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 2+bx+c=0(a≠0)240,:b ac -≥当时它的根是)2402b x b ac a -±=-≥。
上面这个式子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公式法.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认识黄金分割如图,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如果,AC BC AB AC=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称为黄金比.其实,黄金分割就是三条能构成比例线段的特殊线段AB,AC 和BC.其中线段AC 是线段AB 和线段BC 的比例中项,也可写成AC 2=AB ·BC.,20.6181AC BC AB AC ==≈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之后我们可以求得如何求得黄金分割?2:,AC CB AC AB CB AB AC==⋅解由得 1,,1AB AC x CB x ===-设则()211,x x ∴=⨯-210x x +-=即,解这个方程得12x -±∴=1215215(,)x x -+∴=--=不合题意舍去 150.618AC AB -+∴=≈黄金比。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2.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掌握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如何全面地比较几个对象的变化状况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三种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影因式分解法.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复习回顾】1.一元二次方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怎样判断所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举例说明.3.举例说明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方法?4.配方法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5.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解下列方程:(1)(x+1)2-3(x+1)+2=0 (2)-3x2+22x-24=0【自主探究】1. 两个数的差等于4,积等于45,求这两个数.2.将一块正方形的铁皮四角剪去一个边长为4cm的小正方形,做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已知盒子的容积是400cm3,求原铁皮的边长.3.某果园有100棵桃树,一棵桃树平均结1000个桃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桃树以提高产量.试验发现,每多种一棵桃树,每棵棵桃树的产量就会减少2个.如果要使产量增加15.2%,那么应种多少棵桃树?【课堂探究】数形结合问题P64 如图:某海军基地位于A 处,在其正南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B,在B 的正东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C,小岛D 位于AC 的中点,岛上有一补给码头。
一艘军舰从A 出发,经B 到C 匀速巡航,一艘补给船同时从D 出发,沿南偏西方向匀速直线航行,欲将一批物品送达军舰。
(1)小岛D 和小岛F 相距多少海里?(价格问题)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元。
市场调研表明:当销售价为2900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雁鸣湖镇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雁鸣湖镇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雁鸣湖镇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1.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会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及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3.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一元二次方程.重点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图2-1,提出问题:幼儿园某教室矩形地面的长为8 m,宽为5 m,现准备在地面的正中间铺设一块面积为18 m2的地毯,四周未铺地毯的条形区域的宽度都相同,你能求出这个宽度吗?教师:你能找到图中的矩形地面、条形区域和地毯区域吗?让学生指出对应的三部分,引导学生分析所提问题满足的条件,列出相应的方程.二、探究新知1.教师:你能找到关于102、112、122、132、142这五个数之间的等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找出等式.教师:观察等式102+112+122=132+142,你还能找到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吗?学生尝试解决,在难以找到的情况下,归结为方程去解决.2.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图2-2,提出问题:如图,一个长为10 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 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 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列出适合条件的方程.3.教师:由上面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到三个方程:(8-2x)(5-2x)=18,x2+(x+1)2+(x+2)2=(x+3)2+(x+4)2,(x+6)2+72=102.教师:这些方程有哪些共同特点?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你能总结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吗?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陈述观点,教师进一步讲解: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项的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a≠0).ax2,bx,c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a为二次项的系数,b为一次项的系数.三、举例分析例1把方程(3x+2)2=4(x-3)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例2从前有一天,一个醉汉拿着竹竿进屋,横拿竖拿都进不去,横着比门框宽4尺,竖着比门框高2尺,另一个醉汉教他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拿竿,这个醉汉一试,不多不少刚好进去了.你知道竹竿有多长吗?请根据这一问题列出方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四、练习巩固教材第32页“随堂练习”第1题.五、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困惑?2.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什么?六、课外作业教材第32页习题2.1第1,2题.本节课通过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学习中注意深刻理解定义的内涵:一元二次方程的组成;一元二次方程的成立条件等.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和方法的理解,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课时用估算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1.能根据实际问题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2.经历探索满足一元二次方程解或近似解的过程,促进学生对方程解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尝试的精神,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重点经历探索满足一元二次方程解或近似解的过程,促进学生对方程解的理解.难点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一、情境导入教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得到了如下的两个一元二次方程:(8-2x)(5-2x)=18,即2x2-13x+11=0;(x+6)2+72=102,即x2+12x-15=0.上一节课的两个问题是否已经得以完全解决?你能求出各方程中x的值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二、探究新知教师:对于前一节课第一个问题,你能设法估计四周末铺地毯部分的宽度x(m)吗?课件出示一元二次方程(8-2x)(5-2x)=18,提出问题:(1)x可能小于0吗?可能大于4吗?可能大于2.5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进行交流.(2)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你能确定x的大致范围吗?(3)(4)分析:因为x表示的是所求的宽度,学生能意识到x不可能小于0;学生大多数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意识到当x大于4或当x大于2.5时,将分别使地毯的长或宽小于0,不符合实际情况;学生在利用计算器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发现,当x=1时,代数式2x2-13x+11的值等于0;所求的宽度为1 m.教师:在前一节课的问题中,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满足方程(x+6)2+72=102,把这个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x2+12x-15=0.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小明认为底端也滑动了1 m,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2)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是2 m吗?可能是3 m吗?为什么?(3)你能猜出滑动距离x(m)的大致范围吗?(4)x的整数部分是几?十分位是几?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教师进一步讲解:在此题中,梯子滑动的距离x>0是显而易见的,在下图中,求得BC=6 m,而BD<10 m,因此CD<4 m.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0<x<4.教师:,当x的取值是1和2时,所对应代数式的值是-2和13,而且随着x的取值越大,相应代数式的值也越大.因此若想使代数式的值为0,那么x的取值应在1和2之间.从而确定x的整数部分是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在1和2之间继续找方程的解.学生可能有以下的做法.甲同学的做法:所以1<x<1.5.进一步计算:所以1.1<x<1.2.因此x的整数部分是1,十分位是1.乙同学的做法:因此x的整数部分是1,十分位是1.注意:对于这两种做法,教师要及时地给与肯定和鼓励,并可将二者加以比较.教师: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出方程的解的大致范围,进而估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一般采用“夹逼法”.采用“夹逼法”求近似值的一般步骤:(1)将方程变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方程的解的大致范围;(3)根据方程的解的大致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取一个整数值,然后把这个值代入方程左边的代数式进行验证,看是否能使方程左边代数式的值为0,如果为0,则这个数是方程的解;如果不为0,则再找出一个使方程左边的值最接近于0但小于0的整数,这个数就是方程的解的整数部分;(4)保留整数部分不变,小数部分可参照整数部分的方法进行,以此类推可得出该方程更准确的近似根.三、练习巩固五个连续整数,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你能求出这五个整数分别是多少吗?四、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利用“夹逼法”求近似解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五、课外作业教材第35页习题2.2第1~3题.本节课通过日常生活中丰富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体会“夹逼”数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真正经历“夹逼”数学思想解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夹逼”思想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学生探索交流,分析此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概括出这种方法的实质及解题步骤,这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又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但改变了以往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且在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节课多次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出现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这样使得老师可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2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用配方法求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1.理解配方法的意义,会用配方法求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2.通过探索配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3.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并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用配方法求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难点了解并掌握用配方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复习导入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4,则这个数是________,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7,则这个数是________.2.一个正数有几个平方根?它们具有怎样的关系? 3.用字母表示完全平方公式.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问题:(1)你能解哪些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2)你会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吗?你是怎么做的? x 2=5; 2x 2+3=5; x 2+2x +1=5; (x +6)2+72=102.(3)上节课,我们研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 )满足方程x 2+12x -15=0,你能仿照上面几个方程的解题过程,求出x 的精确解吗?你认为用这种方法解这个方程困难在哪里?(合作交流)学生独立完成,讨论交流后发现第(3)问等号的左端不是完全平方式,不能直接化成(x +m)2=n (n ≥0)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样的方程问题.2.课件出示: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x 2+12x +________=(x +6)2; x 2-6x +________=(x -3)2;x 2+8x +________=(x +________)2; x 2-4x +________=(x -________)2.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教师:上面等式的左边,常数项和一次项系数有什么关系?对于形如x 2+ax 的式子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要把形如x 2+ax 的式子配成完全平方式,只要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加上⎝⎛⎭⎫a 22.三、举例分析例1 解方程:x 2+8x -9=0.(师生共同解决) 解:可以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得 x 2+8x =9.两边都加上42(一次项系数8的一半的平方),得 x 2+8x +42=9+42,即(x +4)2=25.两边开平方,得x +4=±5, 即 x +4=5,或x +4=-5. 所以x 1=1,x 2=-9.例2 解决梯子底部滑动问题:x 2+12x -15=0.(仿照例1,学生独立解决) 解:移项,得x 2+12x =15.两边同时加上62,得x 2+12x +62=15+36,即(x+6)2=51.两边开平方,得x+6=±51.所以x1=51-6,x2=-51-6,但因为x表示梯子底部滑动的距离,所以x2=-51-6 不合题意舍去.所以梯子底部滑动了(51-6)米.教师:用这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其关键又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归纳:我们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四、练习巩固解下列方程:(1)x2-10x+25=7;(2)x2-14x=8;(3)x2+3x=1;(4)x2+2x+2=8x+4.五、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什么叫配方法?3.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1)移项,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2)配方,方程的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方程化为(x+h)2=k(k>0)的形式;(3)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变形后的方程.六、课外作业教材第37~38页习题2.3第1~3题.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采用了观察对比、合作探究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究并发现结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要适时鼓励学生,实现师生互动.同时,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在教学中渗透数学中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第2课时用配方法求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1.经历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获得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技能.2.经历用配方法求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体会其中的化归思想.3.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重点会用配方法求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难点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一、复习导入1.用配方法求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 (1)x 2+2x +________=(x +________)2; (2)x 2-4x +________=(x -________)2; (3)x 2+________+36=(x +________)2; (4)x 2+10x +________=(x +________)2; (5) x 2-x +________=(x -________)2.3.比较下列两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与区别.(1)x 2+6x +8=0; (2)3x 2+18x +24=0.教师:同学们可以发现方程(2)的二次项系数为3,不符合上节课解题的基本形式,那么如何解这类方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解方程:3x 2+8x -3=0.教师:如何把这个方程转化为符合上节课解题的基本形式?学生:根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除以3就可以把这个方程化为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尝试解这个方程,教师板书规范解答过程. 解:方程两边都除以3,得x 2+83x -1=0.移项,得 x 2+83x =1,配方,得x 2+83x +⎝⎛⎭⎫432=1+⎝⎛⎭⎫432, 即⎝⎛⎭⎫x +432=259. 两边开平方,得 x +43=±53, 所以x 1=13,x 2=-3.三、举例分析例 一个小球从地面以15 m /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弹出,它在空中的高度h(m )与时间t(s )满足关系:h =15t -5t 2,小球何时能达到10 m 高?解:根据题意得 15t -5t 2=10.方程两边都除以-5,得 t 2-3t =-2, 配方,得t 2-3t +⎝⎛⎭⎫322=-2+⎝⎛⎭⎫322, ⎝⎛⎭⎫t -322=14.两边开平方,得 t -32=±12. 所以t 1=2,t 2=1.四、练习巩固1.教材第39页“随堂练习”.2.印度古算中有这样一首诗:“一群猴子分两队,高高兴兴在游戏,八分之一再平方,蹦蹦跳跳树林里;其余十二叽喳喳,伶俐活泼又调皮.告我总数共多少,两队猴子在一起.”大意是说:一群猴子分两队,一队猴子数是猴子总数的八分之一的平方,另一队猴子数是12,那么猴子的总数是多少?请同学们解决这个问题.解:设猴子的总数是x ,由题意可得⎝⎛⎭⎫18x 2+12=x. 解得x 1=16,x 2=48.答:这群猴子可能是16只,也可能是48只. 五、小结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是什么?六、课外作业1.教材第40页习题2.4第1,3题.2.一个人的血压与其年龄及性别有关,对女性来说,正常的收缩压p(毫米汞柱)与年龄x(岁)大致满足关系:p =0.01x 2+0.05x +107.如果一个女性的收缩压为120毫米汞柱,那么她的年龄大概是多少?3.用配方法探究方程ax 2+bx +c =0 (a ≠0)的解法.本节课作为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二节课,主要是以习题训练为主.所以我依照书上的例题为重点展示了用配方法求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将书上的“做一做”转化成一个例题,让学生体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另外在作业中配套了一道血压方面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体会到一元二次方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1.能正确地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理解判别式的概念,会用判别式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3.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风.重点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用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一、复习导入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2x 2+3=7x ;(2)3x 2+2x +1=0.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1)2x 2+3=7x.解: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2x 2-7x +3=0. 两边都除以一次项系数2,得x 2-72x +32=0.配方,得x 2-72x +(74)2-4916+32=0,即(x -74)2-2516=0.移项,得(x -74)2=2516.两边开平方,得x -74=±54,即x =74±54.所以x 1=3,x 2=12.(2)3x 2+2x +1=0.解:两边都除以一次项系数3,得x 2+23x +13=0.配方,得x 2+23x +(13)2-19+13=0,即(x +13)2+29=0.移项,得(x +13)2=-29.因为-29<0,所以原方程无解. 二、探究新知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课件出示:用配方法解方程:ax 2+bx +c =0(a ≠0). 学生独立完成,并针对自己在推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小范围内自由研讨.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解:两边都除以一次项系数a ,得x 2+b a x +ca =0.教师:为什么可以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a?学生:因为a ≠0.配方,得x 2+b a x +(b 2a )2-b 24a 2+ca=0,即(x +b 2a )2-b 2-4ac4a 2=0.移项,得(x +b 2a )2=b 2-4ac4a 2.教师:现在可以两边开平方吗? 学生:不可以,因为不能保证b 2-4ac4a 2≥0.教师:什么情况下可以两边开平方?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a ≠0,所以4a 2>0.要使b 2-4ac 4a2≥0,只要 b 2-4ac ≥0即可. 所以当b 2-4ac ≥0时,两边开平方,得 x +b2a=±b 2-4ac4a 2. 所以x =-b2a ±b 2-4ac 2a ,x =-b±b 2-4ac2a.归纳:x =-b±b 2-4ac2a 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公式法.2.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教师:如果b 2-4ac<0时,会出现什么问题?学生:方程无解.教师:如果b 2-4ac =0呢?学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归纳: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 当b 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b 2-4ac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 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教师:由以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情况可由b 2-4ac 来判定.我们把b 2-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Δ”来表示.三、举例分析 例1 解方程:(1)x 2-7x -18=0;(2)4x 2+1=4x.引导学生根据以下步骤解方程:①确定a ,b ,c 的值;②判断方程是否有根;③写出方程的根.例2 判断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1) 2x 2+3=7x ;(2)x 2-7x =20;(3)3x 2+2x +1=0;(4)9x 2+6x +1=0; (5)16x 2+8x =3;(6) 2x 2-9x +8=0.学生迅速演算或口算出b 2-4ac ,从而判断出根的情况.教师:第(3)题的判断,与第一环节中的第(2)题对比,哪种方法更简捷? 教师:上述方程如果有解,请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板书第(1)题.解方程:2x 2+3=7x.先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得2x 2-7x +3=0. 确定a ,b ,c 的值 a =2, b =-7, c =3.判断方程是否有根 ∵b 2-4ac =(-7)2-4³2³3=25>0, ∴x =-b±b 2-4ac 2a =7±252³2=7±54.写出方程的根 即x 1=3,x 2=12.教师:与第一环节中的第(1)题对比,哪种解法更简捷? 四、练习巩固教材第43页“随堂练习”第1~3题. 五、小结1.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求根公式是什么? 2.如何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3.用公式法解方程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4.你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有哪些小技巧?六、课外作业1.教材第43页习题2.5第1~4题.2.一张桌子长4 m ,宽2 m ,台布的面积是桌面面积的2倍,铺在桌子上时,各边下垂的长度相同,求台布的长和宽.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本节课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了配方时的个别过程,使之与后续知识学习相一致,添加了例题和练习题.本节课不能仅仅让学生背公式、套公式解方程,而应让学生初步建立对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的数学建模意识,亲身体会公式推导的全过程,提高学生推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第2课时 用公式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问题1.会用公式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问题.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建模过程,体会方程的根必须符合实际意义,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巩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3.通过设计方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展示自己驾驭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勇气、才能及个性.重点会用公式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根必须符合实际意义.一、复习导入 教师: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吗?它有什么特点?怎样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怎样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帮助学生回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为后面说明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在一块长16 m 、宽12 m 的矩形荒地上,要建造一个花园,并使花园所占面积为荒地面积的一半.你觉得这个方案能实现吗?若可以实现,你能给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吗?学生先自己设计,画出草图,然后到黑板上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在学生展示作品后,教师提出问题:(1)怎样知道你的设计是符合要求的?请说明理由?(2)以上哪些图形可以直接说明符合题目条件的?剩下的图形怎样通过计算来说明? 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图⑤,图⑥,图⑦. 教师:如何设未知数?怎样列方程?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板书规范解题过程. 图⑤的解答:解:设小路的宽为x m ,由题意得 (16-2x)(12-2x)=16³12³12.整理,得x 2-14x +24=0. x 2-14x +49=-24+49, (x -7)2=25. x 1=12,x 2=2.教师:你认为小路的宽为12 m 和2 m 都符合实际意义吗? 图⑥的解答:解:设扇形的半径为x m ,由题意得 πx 2=16³12³12πx 2=96. x =±96π≈±5.5. x 1≈5.5,x 2≈-5.5( 舍去).指名板演图⑦的解题过程,教师点评. 三、练习巩固在一幅长90 cm、宽40 cm的风景画的四周外围镶上一条宽度相同的金色纸边,制成一幅挂图,如果要求风景画的面积是整个挂图面积的72%,那么金色纸边的宽应该是多少?出示图②和图③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一幅图是按要求镶上的金色纸边,你将如何设未知数从而列出方程?解:设金边的宽为x m,由题意得(90+2x )(40+2x) ³72%=90 ³40.解得x1=5,x2=-70(舍去).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悟?还有哪些困惑?五、课外作业教材第45页习题2.6第2~4题.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提出了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引导为主,层层深入,以问题串的形式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在探究新知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一块长16 m,宽12 m的矩形荒地上,要建造一个花园,并使花园所占面积为荒地面积的一半.你觉得这个方案能实现吗?若可以实现,你能给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吗?当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展示在黑板上之后,接着提出问题:你的设计一定符合要求吗?怎样知道你的设计是符合要求的?以上图形哪些可以直接说明符合题目条件的?剩下的图形怎样通过计算来说明?从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来看,学生的热情、思维与探究并进.4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1.了解因式分解法的概念.2.会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3.通过因式分解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转化的思想.重点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理解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一、复习导入1.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什么?2.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应先将方程化为什么形式?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x2-6x=7;(2)3x2+8x-3=0.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3倍有可能相等吗?如果相等,这个数是几?你是怎样求出来的?学生独自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选择不同解法的学生板演.学生A: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可列方程x 2=3x ,∴x 2-3x =0.∵a =1,b =-3,c =0, ∴ b 2-4ac =9. ∴ x 1=0,x 2=3.∴这个数是0或3.学生B :设这个数为x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x 2=3x , ∴ x 2-3x =0. x 2-3x +(32)2=(32)2,(x -32) 2=94,∴ x -32=32或x -32=-32.∴ x 1=3,x 2=0.∴这个数是0或3.学生C :设这个数为x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x 2=3x ,∴x 2-3x =0. 即x(x -3)=0.∴x =0或x -3=0. ∴x 1=0,x 2=3.∴这个数是0或3.学生D :设这个数为x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x 2=3x ,两边同时约去x ,得 ∴x =3,∴这个数是3. 教师:同学们用了多种方法解决此问题,观察以上四个同学的做法是否存在问题?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合适?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点评,明确学生C 的方法更合适,并进一步讲解: 如果a·b =0,那么a =0或b =0.这就是说:当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时,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中用的是“或”,而不用“且”.所以由x(x -3)=0得到x =0和x -3=0时,中间应写上“或”字.我们再来看学生C 解方程x 2=3x 的方法,他是把方程的一边变为0,而另一边可以分解成两个因式的乘积,然后利用a·b =0,则a =0或b =0,把一元二次方程变成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出方程的解.我们把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因式分解法,即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时,我们就采用因式分解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三、举例分析 例 解下列方程: (1)5x 2=4x ;(2)x -2=x(x -2);。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详案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其估算教学目标教学反思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概念.2.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近似解,会用估算的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近似解.3.通过方程解的探索过程,渗透“夹逼”思想,增进对方程解的认识,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近似解.难点:用“夹逼”方法估算方程的解,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特点?①都是整式方程(方程两边的分母中不能含有未知数);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并且二次项的系数不为0.2.ax2+bx+c=0(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bx ,c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探究新知1.思考:下面哪些数是方程x2–4x +3 =0 的解? -2,0 ,1,2,3 ,4.老师总结:1和3是方程的解.2.猜一猜: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有多少个?老师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能不止一个.3.结合上面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教师适时点评进一步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即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又叫做根).4.问题解决在前一节课的问题中,如图,一个长为10 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 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 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图1 图2由题意知滑动前梯子底端距墙6 m,设梯子底端滑动x m,可列方程(x+6)2+72=102,整理,得x2+12x-15=0.(1)小明认为底端也滑动了1 m,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2)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是2 m吗?可能是3 m吗?为什么?(3)你能猜出滑动距离x(m)的大致范围吗?(4)x的整数部分是几?十分位是几?教学反思位是1.一元二次方程解的估算依据是代数式的值的求法,当x的取值使得这个方程中的ax2+bx+c的值无限接近0时,x的值即可看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解.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应先确定方程解的大致范围,然后在这一范围内有规律地取一些未知数的值,如果把一个值代入方程使得左边的计算结果大于右边的计算结果,把另一个值代入方程使得左边的计算结果小于右边的计算结果,那么方程的解就在这两个值之间,这种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的方法叫做“夹逼”法.用“夹逼”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的步骤:①由x的取值范围排除一部分取值;②根据具体情况再次进行排除;③对列出的表格进行再次筛选;④最终得出未知数的最小取值范围或具体数据.例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2x-4=0,求它的近似解.(精确到个位)总结: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首先应确定解的大致范围,再令x的取值逐渐使ax2+bx+c的值接近0,从而可求其解或近似解.课堂练习1. 以-2为根的方程是()A.x2+2x-2=0B.x2-x-2=0C.x2+x+2=0D.x2+x-2=0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a=0有一个根是-2,那么a的值是()A.2B.-1C.-2D.103.已知x=1为方程ax2+bx+c=0(a,b,c为常数,且a≠0)的根,则a+b+c的值是()A.-2B.0C.-1D.14.下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x+a2-4=0的一个根是0,则a的值为()教学反思A.2B.-2C.2或-2D.145.根据下列表格的对应值可知,方程ax2+bx+c=0(a≠0,a,b,c为常数)一个解xC.3.24<x<3.25D.3.25<x<3.26参考答案1.D2.A3.B4.B5.C课堂小结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2.用“夹逼”方法估算方程的解,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布置作业课本习题2.2 知识技能1,2 数学理解 3板书设计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其估算1.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定义:2.用“夹逼”方法估算方程的解,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BS北师版 初三九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教案)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分课时 含反思)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重点)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 +c =0(a ,b ,c 为常数,a ≠0),能分清二次项、一次项与常数项以及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等,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重点)3.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的模型.(难点)一、情景导入一个面积为120m 2的矩形苗圃,它的长比宽多2m ,苗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设苗圃的宽为x m ,则长为(x +2)m. 根据题意,得x (x +2)=120. 所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这个方程便是即将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类型一】 判定一元二次方程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________(填入序号即可). ①y 24-y =0;②2x 2-x -3=0;③1x 2=3; ④x 2=2+3x ;⑤x 3-x +4=0;⑥t 2=2; ⑦x 2+3x -3x=0;⑧x 2-x =2.解析:由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知③⑤⑦⑧不是,答案为①②④⑥.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不是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若能整理为ax2+bx+c=0(a,b,c为常数,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类型二】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求字母的值a为何值时,下列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1)ax2-x=2x2-ax-3;(2)(a-1)x|a|+1+2x-7=0.解析:(1)将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得(a-2)x2+(a-1)x+3=0,所以当a-2≠0,即a≠2时,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2)由|a|+1=2,且a-1≠0知,当a=-1时,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解:(1)当a≠2时,方程ax2-x=2x2-ax-3为一元二次方程;(2)因为|a|+1=2,所以a=±1.当a=1时,a-1=0,不合题意,舍去.所以当a=-1时,原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方法总结: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字母的值的方法:根据未知数的最高次数等于2,列出关于某个字母的方程,再排除使二次项系数等于0的字母的值.【类型三】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把下列方程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x(x-2)=4x2-3x;(2)x23-x+12=-x-12;(3)关于x的方程mx2-nx+mx+nx2=q-p(m+n≠0).解析:首先对上述三个方程进行整理,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将它们化为一般形式,再分别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解:(1)去括号,得x2-2x=4x2-3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2-x=0.二次项系数为3,一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为0;(2)去分母,得2x2-3(x+1)=3(-x-1).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2=0.二次项系数为2,一次项系数为0,常数项为0;(3)移项、合并同类项,得(m+n)x2+(m-n)x+p-q=0.二次项系数为m+n,一次项系数为m-n,常数项为p-q.方法总结:(1)在确定一元二次方程各项系数时,首先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一般形式,如果在一般形式中二次项系数为负,那么最好在方程左右两边同乘-1,使二次项系数变为正数;(2)指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时,一定要带上前面的符号;(3)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后,若没有出现一次项bx,则b=0;若没有出现常数项c,则c=0.探究点二: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如图,现有一张长为19cm,宽15cm的长方形纸片,需要在四个顶角处剪去边长是多少的小正方形,才能将其做成底面积为81cm2的无盖长方体纸盒?请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析:小正方形的边长即为纸盒的高,中间虚线部分则为纸盒底面,设出未知数,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可列出方程.解:设需要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为x cm ,则纸盒底面的长方形的长为(19-2x )cm ,宽为(15-2x )cm.根据题意,得(19-2x )(15-2x )=81.整理,得x 2-17x +51=0(x <152).方法总结:列方程最重要的是审题,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准确地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在列出方程后,还应根据实际需求,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三、板书设计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 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成ax 2+bx +c =0(a ,b ,c 为常数,a ≠0)的形式一般形式:ax 2+bx +c =0(a ,b ,c 为常数,a ≠0),其中ax 2,bx ,c 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和 常数项,a ,b 分别称为二次 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本课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从中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2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其估算1.经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近似解的探索过程,增进对方程解的认识;(重点) 2.会用“夹逼法”估算方程的解,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难点)一、情景导入在上一课时情境导入中,苗圃的宽满足方程x(x+2)=120,你能求出该方程的解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下列哪些数是方程x2-6x+8=0的根?0,1,2,3,4,5,6,7,8,9,10.解析:把0,1,2,3,4,5,6,7,8,9,10分别代入方程x2-6x+8=0中,发现当x=2和x=4时,方程x2-6x+8=0成立,所以x=2,x=4是方程x2-6x+8=0的根.解:2,4是方程x2-6x+8=0的根.方法总结:(1)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某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我们只需要将这个数当作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看左右两边代数式的值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这个数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若不相等,则这个数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探究点二:估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请求出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正数根(精确到0.1).解析:先列表取值,初步确定正数根x在哪两个整数之间,然后再用类似的方法逐步确定出x的近似正数根.解:(1)(2)(3)取x=2.45,则x2-2x-1≈0.1025.∴2.4<x<2.45,∴x≈2.4.方法总结:(1)利用列表法估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取值范围的步骤是:首先列表,利用未知数的取值,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b,c为常数,a≠0)分别计算ax2+bx+c的值,在表中找到使ax2+bx+c可能等于0的未知数的大致取值范围,然后再进一步在这个范围内取值,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所要求的精确度为止.(2)在估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取值范围时,当ax2+bx+c(a≠0)的值由正变负或由负变正时,x的取值范围很重要,因为只有在这个范围内,才能存在使ax2+bx+c=0成立的x的值,即方程的根.三、板书设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估算,采用“夹逼法”:(1)先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其解的大致范围;(2)再通过列表,具体计算,进行两边“夹逼”,逐步获得其近似解.“估算”在求解实际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方程时应用广泛.在本节课中让学生体会用“夹逼”的思想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近似解的方法.教学设计上,强调自主学习,注重合作交流,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探究、发现和创新的能力.2.2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用配方法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1.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重点)2.理解配方法的基本思路;(难点)3.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重点)一、情景导入一块石头从20m高的塔上落下,石头离地面的高度h(m)和下落时间x(s)大致有如下关系:h=20-5x2,问石头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x2-16=0; (2)3x2-27=0;(3)(x-2)2=9; (4)(2y-3)2=16.解析: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时,要先将方程化成左边是含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右边是非负数的形式,再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解.注意开方后,等式的右边取“正、负”两种情况.解:(1)移项,得x2=16.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得x=±4,即x1=4,x2=-4;(2)移项,得3x2=27.两边同时除以3,得x2=9.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得x=±3,即x1=3,x2=-3;(3)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得x-2=±3,即x-2=3或x-2=-3,所以x1=5,x2=-1;(4)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得2y-3=±4,即2y-3=4或2y-3=-4,所以y1=72,y2=-12.方法总结:直接开平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最基本的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平方根的定义,它的可解类型有如下几种:①x2=a(a≥0);②(x+a)2=b(b≥0);③(ax+b)2=c(c≥0);④(ax+b)2=(cx+d)2(|a|≠|c|).探究点二: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1=0.解析:方程左边不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需将左边配方.解:移项,得x2+2x=1.配方,得x2+2x+(22)2=1+(22)2,即(x+1)2=2.开平方,得x+1=±2.解得x1=2-1,x2=-2-1.方法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按照步骤严格进行,以免出错.配方添加时,记住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三、板书设计用配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1.直接开平方法:形如(x+m)2=n(n≥0)用直接开平方法解.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方程转化为(x+m)2=n(n≥0)的形式,再用直接开平方法,便可求出它的根.3.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移项,把方程的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使方程的左边只含二次项和一次项;(2)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原方程化为(x +m )2=n (n ≥0)的形式;(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出它的解.通过观察,思考,对比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第2课时 用配方法求解较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1.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重点) 2.能够熟练地、灵活地应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一、情景导入某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它行驶的路程s (m)和时间t (s)之间的关系为:s =10t +3t 2,那么行驶200m 需要多长时间?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解方程:-12x 2+52x -54=0.解析:先把方程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配方成(x +m )2=n (n ≥0)的形式,最后开平方即可.解:方程两边同除以-12,得x 2-5x +52=0.移项,得x 2-5x =-52.配方,得x 2-5x +(-52)2=-52+(-52)2,即(x -52)2=154.两边开平方,得x -52=±152.即x -52=152或x -52=-152.所以x 1=5+152,x 2=5-152.易错提醒: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易出现以下错误:(1)方程一边忘记加常数项;(2)忘记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3)在二次项系数化为1时,常数项忘记除以二次项系数;(4)配方时,只在一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探究点二:配方法的应用【类型一】 利用配方法求代数式的值已知a 2-3a +b 2-b 2+3716=0,求a -4b 的值.解析:观察方程可以知道,原方程可以用配方法转化为两个数的平方和等于0的形式,得到这两个数都为0,从而可求出a ,b 的值,再代入代数式计算即可.解:原等式可以写成:(a -32)2+(b -14)2=0.∴a -32=0,b -14=0,解得a =32,b =14.∴a -4b =32-4×14=-12. 方法总结:这类题目主要是配方法和非负数性质的综合应用,通过配方把等式转化为两个数的平方和等于0的形式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利用配方法求代数式的最值或判定代数式的值与0的关系请用配方法说明:不论x 取何值,代数式x -5x +7的值恒为正. 解析:本题是要运用配方法将代数式化为一个平方式加上一个常数的形式.解:∵x 2-5x +7=x 2-5x +(52)2+7-(52)2=(x -52)2+34,而(x -52)2≥0,∴(x -52)2+34≥34.∴代数式x 2-5x +7的值恒为正.方法总结:对于代数式是一个关于x 的二次式且含有一次项,在求它的最值时,常常采用配方法,将原代数式变形为一个平方式加一个常数的形式,根据一个数的平方是一个非负数,从而就可以求出原代数式的最值.【类型三】利用配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图,一块矩形土地,长是48m,宽是24m,现要在它的中央划一块矩形草地,四周铺上花砖路,路面宽都相等,草地面积占矩形土地面积的59,求花砖路面的宽.解析:若设花砖路面宽为x m,则草地的长与宽分别为(48-2x)m及(24-2x)m,根据等量关系:矩形草地的面积=59×矩形土地的面积,即可列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解:设花砖路面的宽为x m.根据题意,得(48-2x)(24-2x)=59×48×24.整理,得x2-36x=-128.配方,得x2-36x+(-18)2=-128+(-18)2,即(x-18)2=196.两边开平方,得x-18=±14.即x-18=14,或x-18=-14.所以x1=32(不合题意,舍去),x2=4.故花砖路面的宽为4m.方法总结: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检验方程的根,这些根虽然满足所列的一元二次方程,但未必符合实际问题,因此,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之后,要把不符合实际问题的解舍去.三、板书设计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把原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3)移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使方程左边只含二次项和一次项;(4)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5)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通过对比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发现解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对配方法全面认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亲自解方程的感受与经验,总结成文,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学习习惯.2.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2.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重点)3.会用根的判别式b 2-4ac 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及相关应用.(难点)一、情景导入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 2+bx +c =0(a ≠0),你能否用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问题:已知ax 2+bx +c =0(a ≠0),且b 2-4ac ≥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 1=-b +b 2-4ac2a,x 2=-b -b2-4ac 2a.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3x 2-8=7x 化为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其中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方程的根为____________.解析:将方程移项可化为3x 2-7x -8=0.其中a =3,b =-7,c =-8,因为b 2-4ac =(-7)2-4×3×(-8)=145>0,代入求根公式可得x =7±1456.故答案分别为3x 2-7x -8=0,3,-7,-8,7±1456.方法总结: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是由方程的系数a ,b,c 确定的,只要确定了系数a ,b ,c 的值,代入公式就可求得方程的根.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3x 2-5x +2=0; (2)2x 2+3x +3=0; (3)x 2-2x +1=0.解析:先确定a ,b ,c 及b 2-4ac 的值,再代入公式求解即可. 解:(1)-3x 2-5x +2=0,3x 2+5x -2=0. ∵a =3,b =5,c =-2,∴b 2-4ac =52-4×3×(-2)=49>0,∴x =-5±492×3=-5±76,∴x 1=13,x 2=-2;(2)∵a =2,b =3,c =3,∴b 2-4ac =32-4×2×3=9-24=-15<0, ∴原方程没有实数根;(3)∵a =1,b =-2,c =1,∴b 2-4ac =(-2)2-4×1×1=0, ∴x =2±02×1=2±02,∴x 1=x 2=1.方法总结: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首先应将其变形为一般形式,然后确定公式中a ,b ,c 的值,再求出b 2-4ac 的值与“0”比较,最后利用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根(或说明其没有实数根).探究点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类型一】 用根的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 +x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该方程无实数根D .该方程根的情况不确定 解析:原方程变形为x 2+x -1=0.∵b 2-4ac =12-4×1×(-1)=5>0,∴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选B.方法总结: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方法:利用根的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时,要先把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ax 2+bx +c =0(a ≠0).当b 2-4ac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b 2-4ac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 2-4ac <0时,方程无实数根.【类型二】 根据方程根的情况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k >-1B .k >-1且k ≠0C .k <1D .k <1且k ≠0解析:由根的判别式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b 2-4ac >0,同时要求二次项系数不为0,即⎩⎪⎨⎪⎧(-2)2-4·k ·(-1)>0,k ≠0.解得k >-1且k ≠0,故选B. 易错提醒:利用b 2-4ac 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时,容易忽略二次项系数不能等于0这一条件,本题中容易误选A.【类型三】 根的判别式与三角形的综合应用已知a,b,c分别是△ABC的三边长,当m>0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c(x2+m)+b(x2-m)-2m ax=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请判断△ABC的形状.解析:先将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再根据根的判别式确定a,b,c之间的关系,即可判定△ABC的形状.解:将原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得(b+c)x2-2m ax+(c-b)m=0.∵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2m a)2-4(b+c)(c-b)m=0,即4m(a2+b2-c2)=0.又∵m≠0,∴a2+b2-c2=0,即a2+b2=c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ABC为直角三角形.方法总结: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利用判别式得到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系数的等式或不等式,再结合其他条件解题.三、板书设计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b±b2-4ac2a(a≠0,b2-4ac≥0)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①化为一般形式②确定a,b,c的值③求出b2-4ac④利用求根公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经历从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到解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探索求根公式,发展学生合情合理的推理能力,并认识到配方法是理解求根公式的基础.通过对求根公式的推导,认识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适用于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操作简单.体会数式通性,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第2课时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面积问题1.能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有关面积的问题;(重点、难点)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难点)一、情景导入如图,在宽为20m ,长为32m 的矩形地面上,修筑同样宽的两条平行且与另一条相互垂直的道路,余下的六个相同的部分作为耕地,要使得耕地的面积为5000m 2,道路的宽为多少?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面积问题如图所示,某幼儿园有一道长为16m 的墙,计划用32m 长的围栏靠墙围成一个面积为120m 2的矩形草坪ABCD ,求该矩形草坪BC 边的长.解析:若设BC 长为x m ,则宽AB 可表示为32-x2m ,由矩形的面积公式“面积=长×宽”可列方程求解.解:设矩形草坪BC 边的长为x m ,则宽AB 为32-x2m.根据题意,得x ·32-x2=120.解得x 1=12,x 2=20.又由题意知BC ≤16,∴x =20不符合题意,应该舍去. ∴该矩形草坪BC 边的长为12m.方法总结:(1)结合图形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面积等几何问题时的关键;(2)注意检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否符合题意.将一条长20cm 的铁丝剪成两段,并以每一段铁丝的长度为周长做成一个正方形.(1)要使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7cm 2,那么这段铁丝剪成两段后的长度分别是多少?(2)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可能等于12cm 2吗?若能,求出两段铁丝的长度;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析:做成的是两个正方形,且已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只需设出正方形的边长或用未知数表示出边长,列方程解答即可.解:设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x cm ,则另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20-x )cm.(1)由题意可列方程(x4)2+(20-x 4)2=17.解此方程,得x 1=16,x 2=4.所以两段铁丝的长度分别为16cm 和4cm ; (2)由题意可列方程(x4)2+(20-x 4)2=12,此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x 2-20x +104=0.∵b 2-4ac =(-20)2-4×1×104=-16<0, ∴此方程无解.∴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12cm 2.方法总结:对于生活中的应用题,首先要全面理解题意,然后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确定用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如本题用方程思想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定方法来解决.三、板书设计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以归结为“审,设,列,解,检,答”六个步骤: (1)审:审题要弄清已知量和未知量,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2)设:设未知数,有直接和间接两种设法,因题而异;(3)列:列方程,一般先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列代数式表示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即可得到方程;(4)解:求出所列方程的解;(5)检: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是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6)答:根据题意,选择合理的答案.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通过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方案,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2.4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1.了解因式分解法的解题步骤,能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重点)2.能根据具体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难点)一、情景导入王庄村在测量土地时,发现了一块正方形的土地和一块矩形的土地,矩形土地的宽和正方形的边长相等,矩形土地的长为80m,工作人员说,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矩形面积的一半.你能帮助工作人员计算一下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x-3)(x+1)=x-3的解是()A.x=0 B.x=3C.x=3或x=-1 D.x=3或x=0解析:把(x-3)看成一个整体,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原方程变形,得(x-3)(x+1)-(x-3)=0,所以(x-3)(x+1-1)=0,即x-3=0或x=0,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3,x2=0.故答案为D.易错提醒:解形如ax2=bx的方程,千万不可以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x,得到x=ba,这样会产生丢根现象,只能提公因式,得到x1=0,x2=ba.如本题中易出现在方程两边同除以(x-3),从而得到x=0的错误.探究点二:选用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适当的方法解方程:(1)3x(x+5)=5(x+5);(2)3x2=4x+1;(3)5x2=4x-1.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3x(x+5)-5(x+5)=0,即(x+5)(3x-5)=0,∴x+5=0或3x-5=0,∴x1=-5,x2=53;(2)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得3x2-4x-1=0.这里a =3,b =-4,c =-1,∴b 2-4ac =(-4)2-4×3×(-1)=28>0, ∴x =4±282×3=4±276=2±73,∴x 1=2+73,x 2=2-73;(3)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得5x 2-4x +1=0. 这里a =5,b =-4,c =1,∴b 2-4ac =(-4)2-4×5×1=-4<0, ∴原方程没有实数根.方法总结:解一元二次方程时,若没有具体的要求,应尽量选择最简便的方法去解,能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的选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若不能用上述方法,可用公式法求解.在用公式法时,要先计算b 2-4ac 的值,若b 2-4ac <0,则判断原方程没有实数根.没有特殊要求时,一般不用配方法.三、板书设计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步骤⎩⎪⎨⎪⎧①移项,将方程的右边化为0②把方程的左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③令每个因式分别等于0,得到两 个一元一次方程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选用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经历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合情合理的推理能力.积极探索方程不同的解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通过交流发现最优解法,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2.5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重点) 2.会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有关的问题.(难点)一、情景导入 解下列方程,将得到的解填入下面的表格中,你发现表格中两个解的和与积和原来的方程有什么联系?(1)x 2-2x =0; (2)x 2+3x -4=0; (3)x 2-5x +6=0.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方程3x 2+6x -1=0的两根之和、两根之积. 解析: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可求得. 解:这里a =3,b =6,c =-1.Δ=b 2-4ac =62-4×3×(-1)=36+12=48>0, ∴方程有两个实数根.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是x 1,x 2, 那么x 1+x 2=-2,x 1·x 2=-13.方法总结:如果方程ax 2+bx +c =0(a ≠0)有两个实数根x 1,x 2,那么x 1+x 2=-ba ,x 1x 2=c a.探究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 【类型一】 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代数式的值设x1,x2是方程2x2+4x-3=0的两个根,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下列各式的值:(1)(x1+2)(x2+2);(2)x2x1+x1x2.解析:先确定a,b,c的值,再求出x1+x2与x1x2的值,最后将所求式子做适当变形,把x1+x2与x1x2的值整体代入求解即可.解: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2,x1x2=-32.(1)(x1+2)(x2+2)=x1x2+2(x1+x2)+4=-32+2×(-2)+4=-32;(2)x2x1+x1x2=x22+x12x1x2=(x1+x2)2-2x1x2x1x2=(-2)2-2×(-32)-32=-143.方法总结:先确定a,b,c的值,再求出x1+x2与x1x2的值,最后将所求式子做适当的变形,把x1+x2与x1x2的值整体代入求解即可.【类型二】已知方程一根,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方程的另一根已知方程5x+kx-6=0的一个根为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的值.解析:由方程5x2+kx-6=0可知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所以可根据两根之积求出方程另一个根,然后根据两根之和求出k的值.解:设方程的另一个根是x1,则2x1=-65,∴x1=-35.又∵x1+2=-k5,∴-35+2=-k5,∴k=-7.方法总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b2-4ac≥0),当已知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时,可求得方程的两根之积;当已知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时,可求得方程的两根之和.【类型三】判别式及根与系数关系的综合应用已知α、β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3)x+m2=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且满足1α+1β=-1,求m的值.解析:利用韦达定理表示出α+β,αβ,再由1α+1β=-1建立方程,求解m的值.解:∵α、β是方程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α+β=-(2m+3),αβ=m2.又∵1α+1β=α+βαβ=-(2m+3)m2=-1,化简整理,得m2-2m-3=0.解得m=3或m=-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题的主要等量关系: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销售冰箱的数量=5000元
如果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那么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元。
每天的销售量/台
每台的销售利润/元
总销售利润/元
降价前
降价后
填完上表后,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进而解决问题了。
设未知数(未知量成了已知量),带着未知量去“翻译”题目申的有关信息,然后将这些含有的量表示成等量关系,就是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无论是例题的分析还是练习的分析,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更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
环
节
三
探索与创新
一次会议上,每两个参加会议的人都互相握了一次手,有人统计一共握了66次手。这次会议到会的人数是多少?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悟?还有哪些困惑?
课中作业
1.P55随堂练习
2.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试销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拘泥于这一种,再利用上述方法解完此题后,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找寻其他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如求定价为多少?直接设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x元,应如何解决?
分组讨论:
①怎么设未知数?在这个问题中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如何利用勾股定理来列方程?
②涉及到解的取舍问题,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检验,决定解到底是多少。
课中作业:
检查解题过程是否规范完整
巩固练习
环
节
二
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表明: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个。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进台灯多少个?
请你利用方程解决这一问题。
课中作业
完善解题过程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课题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二)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环
节一
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元。市场调研表明:当销售价为2900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商场要想使这种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每台冰箱的降价应为多少元?(做了改动,降低难度)
活动目的:通过两道问题的解决,查缺补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程度。
课后作业设计:
1.课本45页习题2.10 1题、2、3、4题
2.《全品学练考》作业手册习题2.10
(修改人:)
板书设计:
2.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课时)
1.打x折,售价*0.1x
2.单件利润*销售量=总利润
教学反思: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