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同步练习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
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篑:盛土的竹筐D.请事斯语矣事:实践,从事
3.《论语·季氏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多闻。益矣。”
A.友善柔B.友便辟C.友谅D.友便佞
4.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三子出,曾皙后君子之德风觚不觚,觚哉!觚哉
B.友直,友谅举善而教不能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由也兼人,故退之杀鸡为黍而食之
D.尧舜其犹病诸敝之而无憾而耻恶衣恶食者
5.《论语·公冶长》载:宰予昼寝。子曰:“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字子我,名列孔门四科“言语”门下,自是孔子高足,不虞有此差评。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宰予的判词是“利口辩辞”,也就是不仅话说得好,而且反应还快,所谓雄辩是也。一众弟子中能入“言语”门,这本是自然。不过,话说得好云云,往往会有场景语气褒贬之歧义。于是,能说会道的人,不免会在道德的某些层面遭际负面。所以,夫子“又说”的那段话,即便不出自他老人家金口,也不妨有广泛的认同度。
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册选择性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基础练习】
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
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
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篑:盛土的竹筐D.请事.斯语矣事:实践,从事
3.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
...的一项是()
A.毋吾以也则小子何述焉无乃尔是过与
B.绘事后素子服景伯以告子贡丘不与易也
C.八佾舞于庭志于道其何伤于日月乎
D.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贤哉,回也
4.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三十而立:指三十岁时能够立身,有所成就。启示我们把握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令人领悟富有智慧的学习之道。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见贤思齐:看见贤者,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启发我们不断修身向善,积极反思自我。
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沂水春风:春风和煦、春日畅游的美好图景。鼓励大家珍惜春光,及时享乐。
5.下列各句关于《论语》的翻译,有错误的一句是()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练习(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后虽百世A可知也B以一文C一质D周监E二代F郁郁G乎H文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有道而正焉”与“焉能治之”(《兼爱》)两句的“焉”含义不同。
B.“请事斯语矣”与“不足以事父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的“事”含义相同。
C.“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与“去其重”两句的“去”含义不同。
D.“以备王道”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大学之道》)两句的“以”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颜回问的怎样才能践行仁的问题,孔子明确表示,要用礼的要求约束自己并提出了四条具体措施,对此,颜回态度也很明确,即按先生说的话去做。
B.面对王室衰微、礼乐不存的现状,孔子追溯夏、商、西周三代的礼仪制度,并依照时间的先后,编辑从唐尧、虞舜到秦穆公这一段时间的历史事件。
C.孔子认为,乐律是可以知晓的,音乐演奏的几个步骤连成一体,就构成一支完美的曲子,而后整理订正了音乐,使《雅》《颂》得到原来应有的曲调。
D.孔子为《易经》中的许多卦辞写了序文,研读《易经》也异常勤奋,常常翻断编穿竹简的绳子,足见他对《易经》的喜爱以及已经全部掌握了文辞和义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2)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5.材料一第一段与材料二第五段都提到了孔子与《诗经》,各自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初中语文《论语》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论语》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敏于事而慎于言慎:谨慎,慎重
B 愿无伐善,无施劳施:施加
C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由:听凭
D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事:从事
2. 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吾十五而志于学不义而富且贵
B 诲女知之乎高余冠之岌岌
C 愿无伐善自矜功伐
D 就有道而正焉天下归仁焉
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既来之,则安之
B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饭黍粱者餍,餐糟糠者饱
C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衣锦还乡
D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 下列关于《论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是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成书于战国初期,是儒家经典之一。
B “仁”“义”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论语述而》里,孔子就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 在《论语颜渊》里,孔子说要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的一切欲望,回复到礼教的要求上来。
D 《论语学而》篇里提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强调君子不应过分看重物质条件,而应注重精神追求,即“好学”。
二课内重点句子翻译
1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答案:
一1 B 施表白
2 D 两个“焉”都是语气助词(A 前者“而”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后者“而”表示“转折”;B 第一个“之”为代词,第二个“之”做定语后置的标志;C 第一个“伐”为“夸耀”,第二个“伐”为“功绩,功劳”)
论语六则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六则练习题及答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论语六则同步练习
阅读训练栏目:
论语节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
也已.”
延伸训练: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可谓好学也已 同 意思是:
2.诲女知之乎 同 意思是:
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 意思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吾尝.
终日不食 2.诲.
女知之乎 3.敏于事而慎.
于言 4.就.
有道而正焉 5.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 6.不愤.
不启
三、翻译句子:
1.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 .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
四、用上文原句填空.
1.孔子探讨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句子
是 .
2.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
是 .
3.在中外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他给后人留下了"启
发式"、"举一反三"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句子
是 .
五、“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 请在上文中找一个
与之含义相同的字.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君子”的是
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
一、1.已 矣 了 2.女 汝 你 3.知 智 智慧
二、1.曾经 2.教导 3.谨慎 4.趋向、接近 5.检查 6.心里想弄明白而又没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
《论语》同步练习题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
一、基础训练
1、《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散文著作,主要记录,它是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共称“四书”。
2、曾子认为,每天应该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3、孔子认为对先进和落后的两种态度是。
4、孔子赞叹音乐创作的高妙的`句子是。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⑵已的不欲,勿施于人(施:)
⑶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⑷君子成人之美(美:)
⑸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斯:)
6、翻译下列句子。
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⑶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⑷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一个。
二、同步解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乏。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平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8.曾子认为每天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自省?
9.孔子认为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是什么?
10.孔子对富与贵的态度是什么?
11.孔子认为应该如何得到官?你赞成孔子的观点吗?
12、孔子为什么赞同曾子的观点?
13、你的理想是什么?学了《论语》十则后,对你世界观的形成有什么帮助吗?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含中考阅读)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19. 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论语十则》课后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论语十则》课后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默写:
⑴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
⑵ ,可以为师矣。
⑶ 子曰:“ 则罔,则殆。”
⑷ 子曰:“见贤思齐焉,。”
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⑹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
2、《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共20篇。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宏大的、。
3、给以下加粗的字注音:
⑴ 论语( )
⑵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⑶ 人不知而不愠( )
⑷ 吾日三省( )吾身
⑸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⑹ 诲( )女( )知之乎!
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4、解释以下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习:( ) 说:( )
⑵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
⑶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不信乎?
忠:( ) 信:( )
⑷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 为:( )
⑸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 殆:( )
⑹ 由,诲女知之乎!
诲:( ) 女:( )
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 ) 是:( )
⑻ 士不行以不弘毅。
弘毅:( )
⑼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善:( ) 之:( )
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 ) 施:( )
5、《论语》中有很多流传至今的成语,请解释以下成语并造句:
⑴ 温故知新:。
造句:。
⑵ 任重道远:。
造句:。
⑶ 死而后已:。
造句:。
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造句:。
6、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2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这是符合事实的。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晋大夫臼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又《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唯仁者能之。"又《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乃是引述“古志”之言。
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论语》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
(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据《论语》所记,孔子尝说:“君子义以为上。”(《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见得思义。”(《季氏》)孔子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之义。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泛指道德的原则。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
统编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 同步训练(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
一、填空题
1.《论语》是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体裁)著作。它与《》《》《》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温故而知新( )
(5)思而不学则殆( )(6)逝者如斯夫( )
(7)曲肱而枕之( )(8)博学而笃志( )
二、选择题
3.同学们参与文学社讨论时,引用《论语》中的句子,下面有错误的一项是()A.当说起“学”和“思”的关系时,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在向同学介绍学习方法时,他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当说起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时,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当说到交友要讲诚信时,他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下列句子均出自《论语》,其中没有涉及到学习方法的一句是()
A.温故而知新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学而时习之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下列加点字词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传不习乎(传授)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B.不逾矩(规矩)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
C.三十而立(指能有所成就)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D.思而不学则殆(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不堪其忧(能忍受)
6.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亦说乎(shuō)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
B.传不习乎(chuán)逾矩(jù)学而不思则罔(máng)
1《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5.1 《论语》十二章
一、单选题
1 .下列加粗实词的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食无求饱
B.敏于事而慎于言
C.君子喻于义
D.质胜文则野 2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许多教学理论。
C.《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二
D.南宋时,朱熹把《诗经》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称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取材依据。
3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见贤思齐焉
②见贤思齐焉
③可以群
④远之事君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择善而从之
⑦草菅人命 A.①⑤/②③⑦/④⑥B.①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⑥/②⑤/③④/⑦
D.①④⑤/②/③/⑥⑦
4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
求:追求 敏:敏捷 喻:知晓,明白 野:粗野、鄙俗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③回虽不敏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古之学者必有师
A.②⑤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为此奋斗终生。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这里的“利”,主要是私利。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论语》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论语》同步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阅读
甲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不知其旨.也()《兑命》曰:“学.学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传.不习乎()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曰:教学相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写在横线上。
七年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语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人不堪其忧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下列句子中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A.其不善者而改之
B.吾日三省吾身
C.学而不思则罔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
B.传不习乎(传授)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D.回也不改其乐(乐趣)
4.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时习之
D.择其善者而从之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择其善者而从之()
(5)人不知而不愠()
(6)饭疏食,饮水()
二、默写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
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4.《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了答案。
七年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亦说乎(shuō)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
B.传不习乎(chuán)逾矩(jù)学而不思则罔(máng)
C.好之者(hào)论语(lún)思而不学则殆(dài)
D.为人谋(wéi)曾子(zēng)乐之者(lè)
2.下列选项中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愠:怨恨)B.温故而知新(新:这里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C.思而不学则殆(殆:懈怠)D.择其善者而从之(从:采纳,听从)
4.请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
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博学而笃志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温故而知新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饭疏食,饮水
6.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温故而知新
C.学而时习之D.择其善者而从之
7.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及答案(含中考阅读)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及答案(含中考阅读)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共二十篇。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
期人,春秋末期的、、,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一箪食()不思则罔()不学则殆()曲肱而枕()()()
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线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19.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同步练习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2.填空:
《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
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
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4.原文填空:
⑴,不亦说乎?
⑵,可以为师矣。
⑶学而不思则罔,。
⑷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
5.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⑴学而时习之( )
⑵人不知而不愠( )
⑶温故而知新( )
⑷学而不思则罔( )
⑸敏而好学( )
⑹学而不厌( )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 )
9.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⑴学而不厌古义:今义:
⑵是以谓之“文”也古义:今义:
10.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1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1 2.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13.《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14.第一则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15.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
16.“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17.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是哪则?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_________________
19.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二)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⑤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1.指出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
⑴学而时习之( )
⑵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⑶默而识之( )
2.下列语句中表示使学习方法的有( )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思而不学则殆
E.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F.择其善者而从之
(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论语》,这本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与《》、《》、《》合称“四书”。
2.从语录中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_____
_________。
3.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是否矛盾?
4.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___ ____________;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___ ____ ____。
5.以上四条语录中,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十课《<论语>十则》答案:
(一) 1、略2.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春秋、思想家、教育家3.⑴通“悦”,愉快⑵怨恨,心里不满⑶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⑷迷惑;危险或疑惑⑸凭什么⑹记住⑺采纳,听从4-7.略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表顺接9.略10.略1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12.略13、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14、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15、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16、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8、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