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三十年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一、茅盾的代表作:1927~1928(《蚀》的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1929《虹》—时代女性成长的曲折1933《子夜》—标志着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长篇艺术所达到的高峰1942《霜叶红于二月花》(《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具鲜明三十年代时代特征抗战时期的散文名篇:《白杨礼赞》、《风景谈》—歌颂延安精神矛盾的小说成就:1、题材与主题的开掘:注重题材和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A、1929《虹》—时代女性成长的曲折B、《蚀》以广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迅速真实地反映了刚刚过去的大革命的历史和正在发生着的大革命失败的社会心理《幻灭》:描述了一个抱着美好幻想的参加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悲剧。

主人公静女士怀着小资产阶级的天真幻想投入革命,革命动荡中幻想破灭回到个人恋爱的小天地《动摇》:知识分子方罗兰身处革命与反革命的严重冲突中,既不敢打击敌人,又不敢依靠工农,在动摇中葬送了革命和自己《追求》:小资产阶级在大革命失败后既看不到光明和希望,又不愿苟活沉沦,只能盲目的挣扎而终不免失败C、《子夜》:a、对中国资产阶级悲剧命运的描写。

吴荪甫的失败结局,说明实业救国道路是行不通的,表现了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的悲剧命运b、表现了三十年代的时代特征。

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之下为求出路,而加剧对工人的剥削和工人起而反抗的时代特征。

以吴荪甫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利用各种手段压迫工人,使得无法生活,只得被迫停工,最终导致破产D、《霜叶红于二月花》揭开了本世纪初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社会的一角。

描写了婉卿对待性无能丈夫的那些场面,流露母性的温柔胸怀,揭示了人性的美丽(《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深刻的反映了中国农村阶级矛盾的日益深化,农民迅速破产的悲剧命运以及他们定会走向反抗道路的必然2、适应以长篇小说为主的小说艺术发展的需要,注重人物的多面性与复杂性。

《子夜》吴荪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一、吴荪甫具有两方面的性格a、果断、自信。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概说
现代文学三十年
新文化运动 肇始于1915年。《青年杂志》 在上海创刊。 文学革命爆发:1917年1月,胡适在《新 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童年2 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现代文学三个十年的划分:1917—1927 1928—1937年6月 1937年7月—1949年9月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受西方新思潮影响的 进步知识分子在历史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一 场思想启蒙运动。他们利用晚清以来留学生 译介的大量的西方文学、哲学、社会学著作,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宝贵的思想资料和世 界文化交流参照系,向民众宣扬灌输资产阶 级民主主义思想,抨击封建主义文化。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例文
他的故乡,是富春江上的一个小市,去杭州水程 不过八九十里。这一 条江水,发源安徽,贯流全 浙,江形曲折,风景常新,唐朝有一个诗人赞 这 条江水说“一川如画”。他十四岁的时候,请了一 位先生写了这四个字, 贴在他的书斋里,因为他 的书斋的小窗,是朝着江面的。虽则这书斋结 构 不大,然而风雨晦明,春秋朝夕的风景,也还抵得 过滕王高阁。在这小 小的书斋里过了十几个春秋, 他才跟了他的哥哥到日本来留学。
徐志摩
徐志摩1922年从英国归来到1931年因飞机 失事身亡。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只有短短的十 年,却留下了四本诗集:《志摩的诗》《翡 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徐志摩的抒情诗,追求光明与自由的理想, 表达对爱与美的向往,辞藻华美、音律和谐、 热烈清新、真挚自然。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 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 青荇(xìng) ,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 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 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 似的梦。寻梦 撑一支长篙(gāo), 向青草更青 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 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 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 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一、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开始。

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推向高潮。

《新青年》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

主要从两个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a、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

B、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二、1918年4月,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意在将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结合起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三、学衡派:以1922年9月在南京创办的学术性杂志《学衡》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为梅光迪、胡先啸、吴宓。

多受当时带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的影响,主张依靠伦理道德的理论来凝聚中国。

宗旨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主要研究和为维持传统文化。

与新文化相反,站在了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四、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文学研究会:1921 年1 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12 人。

会刊:《小说月报》。

文学研究会丛书。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现实主义的一派。

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 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五、创造社: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

代表人物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等。

受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受到“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使命”,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同时,她们又重视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热炮火’.作品大都侧重表现自我,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里描写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六、周作人:“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先导者和批评家之一,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标示新文学区别就文学的本质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框架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框架整理)

研究架构图第一编第一个十年(一九一七~一九二七年)文学思潮与运动(一)表1:文学革命进程表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表2:文学革命的成果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表3: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创作潮流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表4: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创作趋向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各类文学创作(一)表5:第一个十年各类文学创作发展及其代表作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家及其作品和影响(一)表6:第一个十年文学名家及其影响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二编第二个十年(一九二八~一九三七年六月)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表7:三零年代文艺发展的基本线索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表8:自由主义对左翼文学的批评声浪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各类文学创作(二)表9:第二个十年各类文学创作发展及其代表作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家及其作品和影响(二)表10:第二个十年文学名家及其影响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三编第三个十年(一九三七年七月~一九四九年九月)文学思潮与运动(三)表11:战争下的文学发展概况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表11:四零年代几次重要的文学论争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各类文学创作(三)表12:第三个十年各类文学创作发展及其代表作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家及其作品和影响(三)表13:第三个十年文学名家及其影响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台湾文学表14:台湾文学概况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表15: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表16:台湾文学和香港文学比较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伍、书评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文学.这样的「文学现代化」,是与本世纪中国所发生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教育、思想、文化的全面现代化」历史进程相适应,并且是其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小说一」「五四小说。

」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于《新青年》第四卷第五期的《狂人日志》、紧接着第二年,他的《孔乙己》、《药》等名著也相继问世。

「五四小说」从此拉开序幕。

「林译小说」古文家林纾用文言意译的西欧小说。

「周译小说」以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兄弟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为代表,直译日俄与其他弱小民族的小说,影响到了“五四“小说的内容、形式以至风格。

「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家的主要功绩是建立了现代市镇和乡土文学的基本叙述模式。

主要作者有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

形成:1、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

2、问题小说的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刺激。

「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写的是接受了家庭包办婚姻的青年同时接受了人道主义的思想,如果追求一己的幸福则必牺牲一个旧式的弱女子,若不离异又必陷入自己一生于不幸。

小说人物最后就这样处于两难境地。

「王统照」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与“美”的观点,探讨人生的“烦闷与烦忧”。

《沉思》提出作裸体模特儿的女子为何爱人反对、官吏干涉,甚至男性画师也不理解她的动机,使其陷入沉思之中。

担任模特儿的纯洁美丽的女性是作者理想的“爱”与“美”的象征,她向往于用自己的身体通过画面来将“爱”与“美”传诉给人们,但是她的理想破灭了。

《微笑》让一个女犯人“慈祥的微笑”发出奇效,竟然使小偷都得到感化和超度,从此变成了“有些知识的工人”。

王统照擅长运用象征手法,与故事的写实性参杂并存。

《春夜喜雨》常常蒙上一层虚幻的色彩,从空想中设境或安排人物,缺乏现实力度。

《湖畔儿语》加强了社会现实感,从一个有家不得归的儿童视角,侧写贫苦母亲被迫卖淫的困境,以及这种特异的人生环境给孩子心灵带来的严重残害。

《沉船》、《生与死的一行列》等短篇以沉实的笔触写底层人民穷苦的生,或惨痛寂寞的死,“爱”与“美”的“问题小说”的玄想,已被真实的图景所代替,艺术上也更加圆熟。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第一个十年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一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肇始。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

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

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

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它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但是新文化运动也存在着局限性,。

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

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具有片面性。

文学研究会(有):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发起人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

後来陆续发展的会员有谢婉莹(冰心)﹑黄庐隐﹑朱自清﹑王鲁彦﹑夏丏尊﹑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共达170馀人。

其会刊是《小说月报》。

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

文学研究会奉行的原则是:“反对把文学作为消遣品﹐也反对把文学作为个人发泄牢骚的工具﹐主张文学为人生。

”(沈雁冰《关于文学研究会》)从“为人生”出发﹐他们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反对唯美派脱离人生的“以文学为纯艺术”的观点。

他们的创作大都以现实人生问题为题材﹐产生了一批所谓“问题小说”。

在创作方法上﹐文学研究会继《新青年》之後﹐进一步高举现实主义的旗帜﹐强调“新文学上的写实主义﹐于材料上最注重精密严肃﹐描写一定要忠实”。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1.1915年9月,独秀发表《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是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宣言。

2.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作人、雁冰、地上、统照等等;月刊《小说月报》;写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

3.文学革命取得重大胜利是白话文推翻文言文,白话文获得全面的推广;4.创造社于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成员:郭沫若、资平、郁达夫等等,都是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五卅”为界分前后期,前期为艺术而艺术,后期同情无产阶级革命;5.新月社、语丝社6.迅主要作品《呐喊》《彷徨》深刻思想主题:国民性与人性主题(1)对旧中国不幸人生的艺术概括(例如啊Q的不幸人生)(2)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彻底揭露(《狂人日记》《祝福》)(3)对国明精神弱点的揭露批判(阿Q精神、阿Q主义)(4)对普遍存在的人与人之间隔膜,冷酷关系的揭露批判(祝福中的人们把祥林嫂的悲剧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5)对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思考(伤逝中)(6)对美好人性的赞颂(一件小事中车夫撞了人之后。

)7.小说情节,结构模式:(1)看/被看模式,例如《示众》里面因为一个示众的罪犯而引起的人们的聚集,将看与被看体现得淋漓尽致.罪犯被人看,也在看别人,而围观的人们在相互的看,又被看;(2)离去-归来-再离去的还乡模式,例如《故乡》,小时候看到的闰土形象,后来出去读书回来时再看到润土,此时的形象完全不同了,后面又离开了故乡,体现了这一模式;8.阿Q的精神特征:一般特征:遵守“男女之打防”,盲目排外;主要特征:精神胜利法,虚妄自大,麻木健忘,自轻自贱,化丑为美,欺软怕硬;9.问题小说,针对社会现象,人生问题,提出问题,试图解决问题核心,人生目的,意义,价值题材;主题:个性自由,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放故事社会(问题)代表作家:冰心,庐隐,地山10.问题小说衰落的原因:1.一般只是提出问题而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或是抽象的“爱的哲学”或是皈依宗教信仰等,削弱了作品的思想艺术力量,客观上也造成某些积极影响;2.在艺术上问题讲说比文学革命初期的作品元素,更多的摆脱了旧小说的痕迹,但作品视野比较狭窄往往承载概念化的毛病。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戏剧
一广场戏剧 1 国统区的无产阶级戏 剧 2解放区的红色戏剧 3九一八后的国防戏剧 4田汉洪深的戏剧创作 5熊佛西的农民戏剧实 验二剧场戏剧曹禺夏衍 李健吾袁牧之宋之的陈 白尘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
一.论争 1 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2 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问题的论争 3 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论争 二.文艺理论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三.文学创作(一)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三.文学创作(二) 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孤岛文学、沦陷区文 学。
巴金
巴金的中、长篇小说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抒情性, 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一起, 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 峰。 第二个十年: 小说:内容:“青年世界” 艺术:主观性、抒情性,情感汪洋恣肆,语 言行云流水。 第三个十年: 小说:内容:1旧家庭的没落 2抗战时期现实生活 艺术:单纯、朴素、流畅中表现鲜明的感情,以 情动人是其一贯的风格。
老舍
小说:内容:市民世界 艺术:“京味”与幽默是其独 特的风格
曹禺
戏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家》五部经典 内容:追索现实背后深处的人生、人性、 人的生命存在的奥秘。 艺术:“大融合”的戏剧境界。
沈从文
小说:内容:湘西世界 艺术: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小说 体式:文化小说、诗小说或抒情小 说,被称为“文体作家”。 2追求纯、真的美文效果。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现当代文学重要作家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 (1917年——1927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30年代文学思潮的总体特征:1.文学思潮空前的政治化。

2.无产阶级运动在文坛上起决定性作用。

3.左翼文学和人文主义及其他多种倾向的文学彼此对立竞争,共同丰富这一时期创作。

30年代的文坛:无产阶级文学;民主主义文学、自由主义文学;右翼三民主义文学;大众通俗文学。

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

其纲领为:“我们文学运动的目标在于求新兴阶级的解放,反对一切对我们运动的压迫”。

"左联"的成立,实际上形成了比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

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代表作家有:蒋光慈、柔石、殷夫、叶紫等。

不足:思想倾向上存在:理论上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组织工作方面存在比较重的关门主义和分派主义倾向,文学创作上,许多作品存在严重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

自由主义作家的文艺观:自由主义派别:新月派、京派、“星灵文学“,自由人第三种人。

性灵文学:清中叶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派,在文学创作上主张直报“性情”。

在其论诗着作《随园诗话》中,他不止一次地提出“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卷三),”作诗不可无我”(卷七).也就是说,作诗要有真性情,要有个性.对于清初以来的着名诗派他并不一笔抹杀,而能有所分析,指出其优劣得失,对当时的拟古诗风,确实起了很大的冲击作用.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新鲜之处.但由于缺乏社会现实,涉及面窄,且过分张扬个性,其诗格调不高,并且创作态度不够严肃,有些作品不免流于滑易.自由人和第三种人: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

论争以文艺的阶级性、文艺性与政治的关系为中心。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绪论一、历史发展进程:首先,这个进程是现代文学30年在几千年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的。

现代文学是几千年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根本的转折点,是彻底的,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几千年传统旧诗达到了辉煌的顶点,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所以现代新诗只能破旧立新走一条完全不同的新路。

第二,是指现代文学自身的历史发展阶段。

1、现代文学开始的时间是1917年前后。

“前”,其一指1915年《新青年》创刊,新文化出现萌芽,当时是在上海创刊,称作《青年杂志》,再向前推可推至晚清时期。

近代文学、晚清文学是现代文学的先声。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主要背景,晚清文学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后”,指1919年,《新青年》在文学革命运动过程中的作用——特殊的阵地。

2、现代文学30年发展中的几个主要阶段。

以一系列重要的文学运动、文学理论为标志进行划分。

1917-1927——“五四”文学时期;1928-1937——“左翼”(革命)时期的文学;1938-1949——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首先,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即1917年开始的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为口号的文学革命,主要是以语言表现形式的改革为核心的文学革命运动,至于文学内容的改革还比较模糊。

革命文学是1928年前后掀起的又一场文学革命运动,着重探讨文学内容的深入发展,要求文学和社会革命、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内容的层次上对文学的变革提出了深层的要求。

第二个阶段“五四”新文学不断走向成熟,出现了内容上比较激进的“左翼”文学思潮,也出现了文学自由化、多元化的文学思潮,即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等等京派、海派为代表的……(此处未记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出现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

第三个阶段更多由政治形式所规定,文学又出现了一次带有显著特色的变化,出现了全国范围的以抗日救亡为中心的文学热潮,“抗日救亡”是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一切文学形式都围绕抗战而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1917年文学革命发生与发展:思想文化基础: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政治维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伦理道德)语言基础:新文化运动(“五四”白话文运动)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1919年借“五四”运动将整个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2、《新青年》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陈独秀、《敬告青年》提出“人权”、“平等”、“自由”):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陈独秀主张“以欧化为是”、胡适提出“输入学理”、蔡元培主张“兼容并包”)。

3、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以“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文学进化论角度,废文言倡白话,提出文学改良从“八事”着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4、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刘半农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将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结合起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6、1918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是文学革命的内容更加具体化。

二.文学革命取得的重大实绩: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闻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4、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

随后有创作了《孔乙己》、《药》。

除此之外还有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杨振声的《渔家》、冰心的《斯人独憔悴》、许地山的《命命鸟》、王统照的《春雨之夜》、郁达夫的《沉沦》、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汪静之的《蕙的风》)。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赵树理
小说:内容:农民形象的代表 艺术: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
艾青
诗歌:内容:1土地与太阳的意象 2忧郁的情感 艺术:1中西结合 2自由诗体
5现实与民间赵树理孙犁康 濯孔厥刘白羽丁玲周立波欧 阳山柳青
6讽刺诗臧克家、袁水 拍
7穆旦和中国新诗派
8新歌谣叙事诗:李季 阮章竟艾青抒情诗:何 其芳、陈辉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创作(二)
区域 国统 区
文学创作
初期昂扬激奋的基调、爱国主义的主题、民族战争中新人、新的民族性格。小说艾芜的《秋收》姚雪垠 的《差半车麦秸》,丘东平《一个连长的遭遇》等;诗歌有墙头诗、传单诗、枪杆诗等的创作;散文有 秋东平《第七连》,骆宾基《救护车里的血》等;戏剧出现了街头剧、广场剧、茶馆剧、游行剧等。相 持阶段沉郁苦闷的基调、面向现实重体验、转向历史重追忆、描写知识分子的苦难。小说路翎《财主的 儿女们》等;艾青长诗《火把》等;戏剧夏衍《法西斯细菌》等。后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暴露讽喻的基调、 对黑暗的诅咒、对腐朽现实否定、知识分子的自我内省与总结。小说张天翼《华威先生》等;诗歌袁水 拍《马凡陀的山歌》等;散文有冯雪峰、聂绀弩的杂文;戏剧有丁西林《三块钱国币》、陈白尘《乱世 男女》《升官图》等。 明朗素朴的基调,歌颂新社会新制度,描写农民士兵干部,描写解放了的新人。小说有赵树理《小二黑 结婚》《李有才板话》孙犁《荷花淀》,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等;诗歌有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漳河水》等,戏剧出现了秧歌剧和新歌剧,新歌剧《白毛女》《赤叶 河》味”与幽默是其独 特的风格
曹禺
戏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家》五部经典 内容:追索现实背后深处的人生、人性、 人的生命存在的奥秘。 艺术:“大融合”的戏剧境界。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1.现代文学:用现代文学的语言与文学形式,来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里的文学。

其内涵包括:“现代性”和”直线向前和不可重复的时间。

2.现代文学的本质特点:@最注重创新而又最懂得继承。

@中外文学的碰撞和交融。

@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个性和人性的追求以及对自身的剖析与批判。

3.第一个十年:开拓与奠基的阶段主要内容包括文学革命的发生,新诗、小说、散文、话剧等领域的创作以及鲁迅郭沫若等新文学开拓者的创作。

第二个十年:发展时期主要内容包括左翼文学成为主潮,其他文学思潮与流派呈现繁荣的局面,各类文体逐步成熟,以及茅盾、巴金等人的创作情况。

第三个十年:逐步成长时期主要包括看站文艺,解放区文艺运动,国统区文学运动,沦陷区文学创作以及爱情,钱钟书、张爱玲等人的创作。

(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中,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结束,中国当代文学开始。

)4.晚清文学对五四文学的影响:从晚清到五四,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文学观念的变化和现代文学格局的形成(小说和戏曲的地位提高) @翻译文学的繁荣林纾翻译了一百多本书(硬译:一字一句的翻译;意译:大致意思的翻译)@“小说界革命”对晚清以后的小说创作和繁荣起了主要的作用。

小说界革命:谴责小说——时事化、新闻化、漫画化《赛金花》《妓女传》言情小说吴研人的《恨海》是第一部被称为“言情小说”《玉梨魂》被称为“中国爱情小说的鼻祖”侦探小说程小青的《霍桑探亲》)晚清小说创作模式的转变:@倒装叙述、@第一人称叙述、@注意第一场景、心理等描写晚清开始出现话剧的萌芽现代出版业兴起和繁荣的原因:@近代报纸兴起。

@杂志,书籍出版数目之多白话文的兴起:@白话报纸的出现:代表人物——裘廷梁。

@文言小说、散文逐渐趋于白话@翻译小说多用于百话5.《新青年》1.直接催生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2.他的两项主要任务@倡导思想自由,重新批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

@广泛的引进和吸收西方县先进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摘要:一、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诗界革命2.小说界革命3.文界革命二、五四运动对现代文学的影响1.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2.无产阶级现代文学的崛起三、现代革命文学的无产阶级特色1.民族主义文学2.新感觉派四、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正文: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从晚清文学革新运动到无产阶级文学的崛起,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

晚清文学革新运动是现代文学的起点,以诗歌、小说、散文等领域的创新为主导。

在这一时期,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等文学革新运动此起彼伏,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其中,诗界革命以反对旧体诗、倡导新诗为主要特点,代表人物有梁启超、黄遵宪等;小说界革命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为标志,提出了“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口号,强调文学要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文界革命则主张打破桐城派古文的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

五四运动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高举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为无产阶级现代文学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在无产阶级文学的崛起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文学作品。

例如,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等,这些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特色,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为民族解放战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

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蜇存、穆时英等。

新感觉派小说以病态生活的描写、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为主题,展示了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

与此同时,无产阶级文学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逐渐成为主流。

总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展现了从晚清文学革新运动到无产阶级文学的崛起这一历史过程中,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变迁。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一.名词解释1 学衡派: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

1922年1月创刊《学衡》杂志,标志着该派的诞生。

代表人物为当时南京东南大学的教授胡先骕、梅光迪、吴宓等人。

他们反对新文学运动,鼓吹文言优于白话,诬蔑白话“以叙说高深之理想,最难剀切简明”,极力主张言文不能合一。

2 国剧运动:1926年,赵太侔、余上沅等一批留美学生在徐志摩主持的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剧刊》,提倡"国剧运动"。

他们主张从整理与利用旧戏入手去建立"中国新剧":在戏剧观念上,主张发扬传统戏曲"纯粹艺术"的倾向;在戏剧表现上,提出要"探讨人心的深邃,表现生活的原力",因而赞赏西方象征主义与表现主义艺术,进而提出要糅合东、西方戏剧的特点,在"写意的"与"写实的"两峰间,架起一座桥梁,并预言"再过几十年大部分的中国戏剧,将要变成介于散文、诗歌之间的一种韵文的形式"。

——他们的这一设想,带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由于不适合当时社会的需求,终未能实现,但作为一种选择的可能性,在现代戏剧发展史上留下了痕迹。

3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

此后有诸多报刊仿效开设同类栏目,使杂文承担了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任务,成为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

《新青年》随感录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鲁迅是其中主要作家。

“随感录”杂文大都是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必须联系当时特定的时代氛围来阅读。

同时,“随感录”对后起的“语丝”派等散文诸流派也产生较大影响。

4问题小说:问题小说的成因:一是“五四”思想启蒙造就了思考的一代,他们渴望用小说来提出和讨论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二是受易卜生等欧洲与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和文学思潮的影响,提倡为人生的创作。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1、“学衡派”:1922.1,在南京创刊《学衡》,代表人物有吴宓(主编)胡先骕、梅光迪。

“昌明国学,融化新知”。

2、对“甲寅派”的斗争,还击:文研社、制造社、语丝社、新月社等进行还击。

鲁迅:《答KS君》、《十四年的“读经》等;沈雁冰:《文学界的反动运动》,郁达夫:《骂甲寅十四号〈评文化运动〉》,徐志摩:《保守与玩旧》等。

3、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郭绍虞、孙伏园、瞿世英等12人。

将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还陆续出版了《文学旬刊》、《诗》月刊、《戏剧》月刊、“文学研究会丛书”200多种。

文学研究提倡“为人一辈子的艺术”,他们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制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视为“为人一辈子而艺术”的一派。

4、制造社:l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

其代表人物是郭沫假设、成仿吾、郁达夫、田汉、张资平、郑伯奇等。

刊物有《制造季刊》、《制造周报》、《制造日》、《洪水》、《制造月刊》等。

创作态度宣称是:“本着咱们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学活动,重视文学创作的“直觉”,崇“灵感”,追求文学的“全”与“美”。

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明显地表现出浪漫主义文学色彩。

创作上看,制造社的流派色彩比较显著。

1925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后期创作社致力于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5、语丝社:1924年11月,在鲁迅的支持下由孙伏园发起开办《语丝》周刊,以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提倡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之称,要紧成员有鲁迅、钱玄同、周作人、林语堂、川岛、刘半农、冯文炳、俞平伯等。

6、鲁迅庞大的思想深度(“表现的深切”)以现代意识对现实生活进行观照:第一,鲁迅从启蒙主义的角度和立场出动身,观看中国的社会现实,因此他关注的中心是人的精神状态,进行的工作是批判“愚弱的国民性”。

第二,鲁迅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鲁迅小说深刻的反映了一个时期。

现代文学(30年)

现代文学(30年)

茅盾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出生于浙江桐乡一个古老的文化气息颇厚的 水乡乌镇。“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 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后来成为他 最主要的笔名。
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茅盾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的创作 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 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极其成长史的写法,逐 渐使他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因而影响深 远,“社会剖析小说”便由此而来。 他的深厚的社会科学理论修养,开阔的思想,生活, 艺术,视野,对他开创“社会剖析小说”起了绝大 的作用。
茅盾的小说成就(一)
茅盾独特的小说艺术探索,首先表现在题材的选择 与主题的开掘上。他的小说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 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的同步,自 觉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 能反映时代全貌极其发展的史诗性。 其次,时应以长篇小说为主的小说艺术发展的需要, 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他更注重于表现人物性 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将人物的行为,情感,心理, 个性诸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然而如果我们更近一步探究,就会发现这部小说还 有更深入的意蕴,那就是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 的思考。 这部作品所写,即是一个来自农村 的纯朴的农民与 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 的故事。 《骆驼祥子》中对城市贫民性格弱点的批判,就不 自觉的纳入到了老舍小说“批判国民性弱点”这一 总主题中。
茅盾的小说成就(二)
以茅盾的文学观念来说,人物是小说的中心, 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历史客观条 件,客观环境造就了人,所以他总是从多方 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突出 人物性格极其发展。 茅盾人物刻画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进行 了“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造。

现代文学30年

现代文学30年

1、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1917年1月到1919“五四”运动爆发,是文学革命初期;2、“五四”到1926年“三。

一八”惨案,这一段思想最解放,创作也最活跃鲁迅的《呐喊》《彷徨》和郭沫若的女神中的大部分诗作,都是在这期间写成的,新闻学第一时代中药作家大都在这期间登上文坛;3、“三。

一八”惨案到1927年“四。

一二”事变,革命形势急剧发展变化,许多新文学作家投身到南方革命阵营和北伐战争中,创作一度沉寂。

2、第一个十年文学作品的特点一是理性精神的显现二是感伤情调的流行三是个性化的追求四是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3、《朝花夕拾》与《野草》一方面在鲁迅的著作中,是最:“个人化”-----散文这种文体如周作人所说,本就是“个人的文学之尖端”;另一方面,又为现代散文的创作提供了两种文体,或者说开创了现代散文的两个创作潮流与传统。

即“闲话风”的散文与“独语体”的散文------在这个方面也是现实了鲁迅:“文体家“的特色的。

4、“问题小说”的形成自由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删除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其次“问题小说”的除享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直接刺激“问题小说”的作者并不都是纯粹的写实派。

5、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17年的饿这五年,是所谓“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盛期。

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常用的语句,故被用来命名。

6、1923年同时出版了冰心的《繁星》与《春水》以及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引起了人们对“小诗体”的关注与兴趣。

小诗体是从外国输入的,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

它的主要作者除冰心、宗白华,还有徐玉诺、何植三等人。

7、第二个十年这个时期显著的特征有三:其一是“五四”所开启的有相对思想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体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的政治化;二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的运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此后二三十年间文坛的面貌;三是在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及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颉颃互竞,共同丰富着30年代的文学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而与《火》三部曲相比较,作者写《憩园》时,更注重艺术构思。

作品以一个易
主的花园为中介,把对两个家庭的描写联系起来,这一个家庭的悲剧刚刚结束,那一个家
庭的悲剧又开始了。

作品以作家黎先生这一人物作为故事叙述者,把众多的生活片断联缀
起来,对这两家的描写,穿插错落有致,相互映衬。

这种复调式的安排,丰富了作品思想
情感层次。

1、作者对杨家,是以侧面描写为主,正面描写为辅,表现了地主少爷杨梦痴走向堕落的悲剧,从而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

2、作者对姚家,是以正面描写为主,侧面描写为辅。

姚家与杨家稍有不同,这是一个带有某些资产阶级色彩的封建家庭,迷信金钱可以保障一切,姚家三口竟因此而毁灭了。

3、除杨、姚两家之外,作品还写到了另外两个家庭。

一家是赵家,姚家的悲剧与赵家有关,赵家更能体现旧制度摧残人性的本质。

另一家即黎先生所说的老车夫一家,这个家
庭的悲剧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作品通过对四个家庭的描写,对现实作了更为广泛、深刻的概括。

三、但应指出的是,作者很早就形成的、直到40年代尚未清理的抽象的人道主义思想,给作品带来了某种局限。

作者思想上的局限,影响了他对旧社会做出更为深刻有力的批判。

第七章老舍
简述老舍文学创作的整体风格。

(郭)Ⅲ
在现代文学产生与发展的最初十年左右,现代作家大都苦于先锋文化思想与世俗文化、现代艺术与普通读者大众之间难以沟通。

而老舍的小说似乎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新文学
的这一难题,打通了现代艺术与读者大众之间的壁垒。

一、雅与俗的自然融合,,是老舍小说的最大特征。

1、老舍小说的雅,首先在于一种现代人文主义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的渗透。

老舍的小
说叙述的是市井生活,可叙述的视点却远远高于市井文化,小说的现代意识与批判精神十
分鲜明。

2、其次,老舍的小说创作,是在直接受英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下开始的。

英国小说的充
满机趣与叙述上的自然风格,使老舍在初创小说时就处于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并由
《老张的哲学》而奠定了其小说叙述的一种姿态:自然而幽默。

这也是他的小说“雅”的
一面。

二、带着幽默倾向的审美特征。

幽默是老舍小说的一大特征,老舍的小说是“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

由于达观,老舍小说对恶的审视居高临下,嘲笑显得轻松;由于宽容,老舍对善的讽刺又常常带着真
挚的怜悯,发出的是含泪的笑。

老舍以他温和、真诚、义气的性格,为现代文学贡献了一
种独特的幽默艺术。

三、“鸣不平”的思想主题。

站在底层百姓的立场上,替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们鸣不平,向罪恶的社会制度发出抗议,是老舍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

这一主题在他的中短篇小说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如《柳家大院》、《微神》、《我这一辈子》等作品。

试比较老舍与鲁迅的作品在改造国民性主题方面的差异。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老舍是继鲁迅之后坚持改造国民性主题的文学大家之一,但与鲁迅不同的是,老舍更多的是从风俗文化的角度切入“改造国民性”这一启蒙主题。

1、鲁迅是站在历史理性的高度,侧重于中国封建文化内核的深入开掘;老舍则是从大量逼真细腻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出发,对文化的具体表现形态给予了生动细致的剖析;
2、鲁迅以特有的历史的深邃感与告诉的艺术概括力,关注着中西文化的骨骼与血脉;老舍则是凭借自己丰富细腻的感受与语言表现才能,条分缕析着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毛细血管”;
3、鲁迅以寥寥数笔便传神地画出国民的病态灵魂,老舍则具体地描绘他所熟悉的一个个“老中国的儿女们”的本真生态与心态……
总之,在启蒙国民性的主题开掘上,老舍与鲁迅可谓交相辉映,互相补充。

简述《骆驼祥子》中祥子形象塑造的深刻意义。


《骆驼祥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祥子这一悲剧典型的塑造上。

祥子的形象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血肉丰满的都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这一形象的塑造,是老舍对现代文学的重大贡献。

一、老舍对祥子悲剧命运描写的深刻之处,就在于他是从祥子所处的地位来说明其悲剧产生的原因的。

1、祥子对生活没有过高的奢望,他只是期待着凭自己的力气安分守己地挣一口饭吃。

三次买车丢车的经历,让祥子微小而合理的生活理想逐渐破灭,在那样一个社会,连最起码的温饱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

祥子的悲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