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还学生一片自主天空论文
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
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作业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作业情况是教学目标达成度的一种反映。
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巩固、深化的功能,还具有检测、评价等功能。
每天教师都在按时收作业,及时批改和发还作业,教师是忙得不亦乐乎,但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并不乐观,潦草完成敷衍了事,甚至一些同学对作业出现了抵触的情绪,将不写作业坚持到底。
究其原因过去作业形式单一,大量的抄写生字之类的机械性作业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又约束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学生在高墙之内看到的只是头顶上四角的天空。
长此以往,就导致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让他们失去了对作业的兴趣。
怎样才能把学生从作业负担的高墙之内解放出来,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呢?新的作业设计应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我把作业分为丰富多彩的几种类型:1 基础类作业针对生字新词一类的基础作业,就要考虑到每个层面的学生,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
过于简单的、学生容易掌握的字词不必再留,同类作业切忌重复。
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不留作业或减少徒劳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薄弱、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可适当增加作业量。
这样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 朗读类作业每个星期布置一份朗读录音的作业,要求学生从这一周所学单元中选择一篇喜欢的课文,周一至周五每天坚持练习十分钟的朗读,利用周六、日休息时间每人录一篇课文,星期一带到学校,利用读报时间播放给同学听,然后评选出“金话筒”。
通过这种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3 画画类作业美术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科任课,对画画的热情要远远超过语文和数学,因此我们利用这一契机可以布置一些画画类的作业。
比如学完古诗后,古诗中那隽永的意境美总是令人回味无穷,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画一幅画,让静态的文字变成了优美生动的图画。
还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
还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校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繁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对于自由思考的天空的向往和追求,他们被束缚在各种课业和考试要求之中,难以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更多的问题。
我们应该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以激励他们拓展思想,培养创新能力,塑造独立人格。
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能够帮助他们拓展思想,培养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往往被束缚在特定的范围内,只追求知识的获取和记忆,缺乏对于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而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意味着让他们有机会去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拓展思想,培养创新能力。
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和思想观念,缺乏对于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而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意味着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接受并尊重他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让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更加自主和独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往往因为过多的课业和考试压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缺乏对知识的探求和渴望。
而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意味着让他们有机会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内容,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提高学习效果,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适切作业-还孩子一片自由天空论文
适切的作业: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形式多样的教法、学法指导、课堂组织方式让人耳目一新,但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
作业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起着促进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发展综合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素质的重要作用。
因此,教学作业是语文课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现状分析——初中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
传统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要求统一、强制、死板,忽视了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直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发展。
传统作业主要存在以下的弊病:
1、观念上:重分数轻人文。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不少教师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总认为“做比不做好”、“做得多总比做得少好”,认为完成作业只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教师布置作业时忽略作业的精心设计,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兴趣,也增加学生负担。
2、过程上:重统一轻差异。
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布置作业往往面面俱到,而且都是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
作业的对象与数量高度统一,缺乏层次性,缺乏生活内容融入,致使学生陷入一种“鸟笼式”的培养境地,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语文(心得)之语文,原来可以更美 ——给低段孩子一片自主学习语文的天空
语文论文之语文,原来可以更美——给低段孩子一片自主学习语文的天空五里路小学罗秀艳《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个自然、愉悦、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展现生命的活力,去感受语文的美丽。
那么,如何为低段孩子创设一片自主学习语文的天空呢?一引导自读自悟杨再隋先生说得好:“要充分、有效的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
”并从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关心自然和生命”。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对待不同的事物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在学习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品析,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多种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期待”强化自读自悟。
如教学《假如》这首诗之后,我让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课文的格式去自由编写,有的学生写道“我要让山更绿,花更红”,“我要让贫穷的孩子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我会画一台批改作业的机器,让老师好好地休息”……这样,学生自觉地去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在优美的情境和无限的遐思中丰富着内心,体验着情感世界,吸收、积累着生动的语言。
这就是语文的美丽!二设计开放性问题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提供广阔的时空。
同时,设计的问题要有新意,要接近儿童的生活,孩子们有话可说,想说,这样更容易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时,我这么问孩子们:“你坐在船上还看见什么?”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课堂上的学习,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自由作出回答,有的说看见了老师在灯下备课,有的说看见了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有的说看见了城市里闪闪的灯光……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像天上的小鸟,无拘无束,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给学生创设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论文:给学生创设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
给学生创设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论文:给学生创设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面对新时期充满无限机遇和挑战的素质教育,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使学生学会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
让孩子们敢于竞争,敢于质疑,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知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创设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随着“双自主”教学实验的逐步深入,使我更充分的认识到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必须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环境和适宜的氛围。
要打破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持和主宰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的状况,教师应少讲或不讲,留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宽松环境。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总是力求和学生保持一种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
多年来,我班始终坚持开设知心信箱和坚持每周记数学日记,知心信箱和数学日记成了我和孩子们的连心桥,我们相互问候,互诉心声,我成了学生们最要好的知心朋友,我的心和孩子们的心紧紧的贴在了一起。
我充分的认识到,创设适宜的环境,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其良性的循环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二、改进教法,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自主学习理论要求教师的教学思路要多样化,要有创造性和个性化。
把教材用活,让学生学活,让数学真正的走入我们的生活,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虽然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可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却熟视无睹;大千世界中的数学知识乐趣横生,可孩子们却对数学逐渐失去了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身边的数学知识稍加系统和整理都可以应用到课堂之中。
我们的职责就是让学生逐渐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学习的魅力,让枯燥的数学重放异彩。
我们要唤起孩子们对数学的爱,对生活的爱,对学习的爱,从而自主的去发现和探索其中的奥秘和神奇。
这样帮助学生打通了现实与课本的联系,更有利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弥补了教材的不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小学语文论文还自由写作一片蔚蓝的天空
[标签:标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福建福清市城关小学(350300)何裕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自由表达,与人交流”这样简单朴素的道理,却被应试教育折腾得变了味,变了样。
老师为了考试而教,学生为了考试而学,被考试浸泡久了,以为考试所需要的作文能力就是真正的作文能力。
“自由表达,与人交流”的思想在功利因素的作用下被忽略了。
我认为,作文教学最要紧的是摒弃应试体制的束缚,把自由写作的权利还给学生。
一、转变观念,给学生自由写作的权利(一)给学生选择写作内容的自由写作内容来源于生活,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每个人笔下的生活也是不同的。
老师不要以法官的眼光去审视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作为写作的题材。
只要生活继续下去,学生就有倾吐的权利。
“一件事,你知道得清楚的;一个道理,你明白得透彻的;一个意思,你思索得周到的;一种情感,你感受得真切的,这些都是你的源泉。
”老师要时时鼓励学生这样选择写作内容。
(二)给学生表达情感的自由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条件,并引导学生想什么就说什么。
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
浙江一位7岁学生的作文,获得了“冰心作文奖”一等奖:“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
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温暖,因为妈妈回来会给爸爸过生日,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就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篇作文如“清水出芙蓉”,想念妈妈,这是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语言抒发,这是自然之性。
即使有100条功利的理由,这样的自然法则也必须坚守,因为我们必须在儿童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就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写作,为什么要写作。
教师要为儿童的写作创设一个自然情境,让写作在儿童的生活世界中来得合情合理,让写作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显得顺理成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蓝天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蓝天人教版新课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以下是我在语文新课改教学实验中,针对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的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习兴趣,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蓝天。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对所教的内容不十分感兴趣,学生在学习中还没有真正做到学习自主。
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探究,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能否使学生自主地喜欢上语文,能否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强烈的主观愿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堂语文课。
因此,在第一堂“我爱上学”(过去的“入学教育”)课上,我打破以往传统教育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创设了三个生动、有趣、形象,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
1、在“我爱我们的学校”专题中。
我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
通过亲身体验做游戏、开展体育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的欢乐心情;通过亲眼目睹美丽的校园环境与亲身感受欢乐的文化氛围。
让学生觉得学校是个丰富多彩、自由欢乐的场所,使他们感受到上学的愉悦,欢欢喜喜上学。
2、在“我爱老师和同学”专题中。
我结合学生刚上学的实际,安排了师生、生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的“找朋友”活动。
首先在盒子里放许多字母卡片,师生共同抽取卡片,老师找到和自己持有相同字母卡片的学生,和这个学生握握手,示范自我介绍。
然后让学生离开座位,找到和自己持有相同卡片的小伙伴,握握手,做自我介绍。
介绍时,可先说姓名、住址,然后说说家里的情况,自己的爱好、性格等。
最后播放音乐,在欢乐的乐曲声中,师生一同游戏,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组,自由组合,做自我介绍。
通过创设这生动有趣的情境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片自主学习的蓝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论文: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
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读李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今年暑假中,我认真阅读了全国著名教育家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受益匪浅,感触很大。
书中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李希贵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鲜活的教育理念,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
掩卷沉思,反思自己近二十年的教学经历,感慨颇多。
首先,我觉得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观念,要尊重学生,要在人格上和学生保持平等。
书中这样一个情节,让我感触很大。
那是李老师在高密四中教学时,有一个星期天的晚自习,班里的团支书和几个女同学没来上课。
李老师很生气,蹲在教室门前,守株待兔。
等那几个同学从校门口跑过来时,李老师一顿劈头盖脸地批评,把那几个同学说哭了。
下晚自习后,才了解了她们迟到的原因是因为送生病的同学去医院。
不仅没得到老师的表扬,反而挨了批评。
事后李老师认真地和她们进行了交流,并和学生道了歉。
和学生建立了一种平等的关系。
读到这里,我感触颇深。
我们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关系,不能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凡事不给学生解释的机会。
学生犯了错,我们一定给学生机会解释,不要轻易地去伤害他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灵。
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
回想过去,自己在教学生涯中,犯了多少不该犯的错误,伤害了多少学生的心灵!有时候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我们的方式与方法却未必恰当。
想起前几年发生的那件事,我就深深地自责自己。
那是某一天的中午吃饭时间,我到教室里去,学生正在吃饭,当时正是期中考试之后,我对一个正在吃饭的男同学,进行了批评。
因为他的成绩不理想。
当时那个男同学把馒头一放,哭了。
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
他说:“老师,你能不能让我吃完饭再说?”学生的话,深深地震撼了我,我马上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学生说:“老师不说了,你赶紧吃吧。
”这件事虽然过去好几年了,但它时刻提醒我,要尊重学生,批评学生要选择好合适的时机,无论你的出发点有多好。
还学生一片自由的碧空
还学生一片自由的碧空教育必须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
儿童纯美的心灵在尚未遭到破坏前的卓越表现,应是一切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
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一、关注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学生在课程学习方式上由过去的以接受性为主向“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方式上转变。
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动去合作,自己获取?我们知道,学贵有思,思贵有疑。
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都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都应该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那么对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建构起来了。
二、关注学习主体的互动性,尽量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仅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并穿插同桌之间的讨论,但结果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
”这种形式上的交流与主动学习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知识的建构。
事实上,学习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之上的。
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究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性练习,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
三、关注学习过程的反思性,尽量宽容对待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新课改倡导“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
要使这一理念落实到位,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
一位教师在教学《爱迪生》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他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教师佩服。
还孩子一片属于自己阅读天空
还孩子一片属于自己的阅读天空新课改理念要求,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要用系统论思想作指导,不要再搞“封闭式”教学。
如果将我们的课堂内外封闭在教手中,封闭在教材和配套学习中,那就只能造成语文教学的退化,学生语文成绩的不理想,从而导致学生主体性的弱化,失去自主学习的天地。
要改变这种现状,身为语文教师,就要用新课标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进化就必须变语文教学的封闭式为开放式,让每个学生在主动、自由、兴趣的时间里,喜爱语文,学习语文,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
我的探索与实践就证实了这一点,培养课外阅读兴趣,重视课内外阅读,加强阅读的指导与练习,让每个学生感到学习语文太有兴趣了。
诚然,教师凭借语文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是借助典型的课例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而仅仅靠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光靠教材上的课文学习来加强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是不够的。
语文教师只有坚持课堂内外有机结合,组织学生搞好课外阅读,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才能真正让学生形成语文能力。
如何搞好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真正有所获呢?这就要求教师重视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爱读书的热情,教给读书方法,让学生逐步达到会读书,成为快乐的读书人。
怎样让学生感觉到课内外阅读好学呢?要让他们深深地知道,自己的知识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再加上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只有走出课外,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营养。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课堂”学生翱翔的蓝天
“语文课堂”学生翱翔的蓝天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硖石乡红硖小学王存丽摘要: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深感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之弊,也常常为之困惑、苦恼,为此进行不懈的探索,寻求阅读教学的新境界。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真切地体会到“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
关键词:阅读期待语文课堂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
从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打了个很好的比方:“课堂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选择得适当,足以奠定全幕的情调,笼罩全幕的气氛。
”这句话精要地概括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应该说,面对一篇新课文,学生都会自然产生一定的阅读期待,如果老师的新课引入具有生命力,也就能有效地运用学生的这股“期待”之情,带着他们满怀期待地投入阅读。
学生在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比如见到标题)起,他们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
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探询,作出猜测,产生期待。
正是这种探询、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
如教学《三峡之秋》一课时:师:读了课题“三峡之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三峡之秋是什么样的?生:三峡之秋是什么时候?师:通过预习,你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吗?生:三峡之秋很美。
生:三峡之秋是在九月。
师:三峡之秋美在哪里?课文又是怎样写的?你想给这些问题找到答案吗?请你认真读课文,把有关句子画出来,看谁的答案多。
(学生埋头继续阅读课文)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预习课文比精读课文更有兴趣,这主要是受阅读期待心理取向的影响。
语文课请还孩子一块自主的空间
语文课请还孩子一块自主的空间摘要: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多元探究,巧妙设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给学生一片自己的天空。
关键词:语文教学;以人为本;多元探究;自主空间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79-001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轻视学生学的活动过程,思考、讨论、质疑的机会太少,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状态,主体参与意思不强,由此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心和发展的主体。
”多年的教学也感悟到: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人。
那么,怎样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观念出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指导掌握学习和思维方法,发挥学生在学生中的主体作用呢?一、鼓励自主质疑,给学生自由畅想的天地优化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的生活经验和信念作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的东西强加于学生,也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要获得言论自由,特别是要得到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
学生的问,正体现了其创造力的发展,是创新的萌芽。
有了疑问,就是成功的一半,知大疑则大进,知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
”质疑的能力是学生自己学习的动力。
鼓励质疑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对学生在学习中找到的多样化的想法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允许学生发挥想象和幻想,甚至找自己的麻烦。
二、倡导合作探究,给孩子自由交流的舞台合作探究、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地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不断深化。
合作探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表达自己的见解,将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还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
还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在教育领域中,我们往往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输送知识,让他们从学科知识中受益。
但事实上,仅仅给学生灌输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需要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可以在其中自由地思考,发表意见,追求理想,茁壮成长。
在这个自由的天空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是一种单向传授的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思考与创造能力。
但现代教育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究知识的本质。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自主思考并有效地表达出来。
此外,教师也需要给学生一个阅读的自由空间。
现代社会中,信息爆炸,学生往往需要处理海量信息。
课本只是知识的冰山一角,而真正的学术研究也来源于各种文献和资料。
因此,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阅读各种文献和资料。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除此之外,在这个自由的天空中,学生也应该被允许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兴趣。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应该被允许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实现自我价值。
过度地关注课业成绩和规范化考试可能会让学生失去自信心和创造力,而一个自由的空间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进取心。
教师应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天赋,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方向,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现自己的价值。
最后,这个自由的天空也给了学生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
学生应该被鼓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讨论关于社会问题和生活中出现的矛盾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同时,学校也应该鼓励教师的想法,让学校变得更加开放和自由,同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天赋。
总之,学生需要一个自由的空间,可以在其中自由思考,讨论和探究各种问题。
在这个空间中,教师应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允许学生探索各种文献和资料,以及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兴趣。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茁壮成长,成为一个更加自信独立的个体,展现自己的价值和才华。
带给语文教学一片诗意的天空论文
带给语文教学一片诗意的天空论文带给语文教学一片诗意的天空论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情境”教学不是目的而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段.“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贴近师生情感交流,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格教育。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艺术,能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艺术,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而使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更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美的意境,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在的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文质兼美,有着大量的情感因素。
课本里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有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有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有对信念的无比执着;也有一颗颗赤子之心,有真挚的手足之谊,有难得的莫逆之交,有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绵绵的春色,还有让人拍案的愤怒,天地动容的悲壮,这里也有开怀的笑、号啕的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烦恼……那么,教师该如何充分地利用教材,让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进入情境,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呢?语文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经写到一条经验:“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的确,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和学生往往息息相通、心领神会,处于一种积极的、和谐的思维活动状态,沉浸在悲壮、沉郁或者轻快、优美的意境中,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一、激发兴趣——“入境”的条件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这一问题,明确教学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可以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这就是“入境”的前提。
激发学生直接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但必须应地制宜、合理进行选择。
诸如采取与课文密切相关的实物观察、图片投映、景象播放乃至实验等,以新的知识,新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求知欲,从而相机“入境”,增强效果。
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
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情感交流与思维碰撞的过程。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全面有序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语感。
更要结合各种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
必须让学生成为主人,真正动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千方百计设计阅读教学课堂结构。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一种创新。
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
学习气氛才会轻松快乐,学生才能在乐中求学。
学中求乐。
同时还要做到变“同步”教学为“异步”教学,形成梯状的结构。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东西可学。
又能学得轻松。
这样所有学生的兴趣就都调动起来了。
都会积极参与进来。
其次,要强化互动教学。
让学生放开手来。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
”这也就是说。
教师应讲在“点子”上,要重在导引上。
更多的时间应该还给学生。
学生才是主人。
要巧妙地设计。
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有东西探究,从中萌发创新意识。
所以我们在设计每一堂课的时候,都要做到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除此之外。
更重要的是体验课堂内容。
观察学生的探究动向。
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我让学生们自由选择。
自由组合。
表演其中一个片断。
学生们全身心投入,再现当时的场景,许多学生能够抓住人物特点。
表演得惟妙惟肖。
我们在大胆放手让学生体验的同时,强化互动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练,多讨论。
学生的创新意识往往都是在这种亲身体验中产生的,让学生有一个自己展示的平台。
再次。
打破定式。
开放课堂。
让学生眼睛亮起来。
教材只是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载体,而不是教学活动所要掌握的目标。
在阅读教学课堂上。
不能只围绕教材转。
要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打破定式,开放语文课堂。
利用好现有课程资源。
充分发掘课程资源。
教材只是一个样本,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的。
还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
还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被忽视了。
学校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和思考的自由,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让他们能够在这片天空下自由地探索和成长。
学校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来完成,或是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作业。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讨论,让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创新性的作业,例如写一篇小说、设计一个新的游戏等,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创意能力。
学校还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
在学校课程安排上,可以适当减少一些教学内容的压缩,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去自主学习和实践。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和实践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学校还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尊重和包容。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特长,学校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包容,让他们在一个温暖的环境下成长。
老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信任。
只有给学生更多的尊重和包容,他们才能够更加自信地去探索和尝试,发展出自己的独特潜能。
还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
还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斥着各种任务和压力,他们常常被课业、考试和学校规定所束缚,很少有机会去自由思考和探索。
自由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
自由思考意味着学生可以在没有外部约束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创新点子。
这种思考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现实中的学生往往因为繁重的课业和考试压力而失去了自由思考的机会,他们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这样的学生往往缺乏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在社会上脱颖而出。
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和思考。
学校应该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去自由探索和思考。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校还应该提供更多的创新型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除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也应该为学生创造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让他们能够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由思考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让他们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中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还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论文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论文•相关推荐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论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学生在自觉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锻炼主动获取、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会思考,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在课堂上多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呢?一、培养问题意识,引导自主探究问题意识是学生面对学习对象所具有的一种清醒的、强烈的疑惑和想探究的心理状态。
问题一经发现,就会造成一种悬而未决,必须解决的探究心态,引发学生求知解题的激情。
在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中,需要教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形成一种热烈的探究氛围。
例如《飞向月球》一文完整的记叙了宇航员第一次飞翔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人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
在学生心目中,月球是美丽的、神秘的,他们对月球充满好奇,对飞行过程深深向往,这种求知探索欲便可成为这篇课文教学设计中把握的主线,从而在能力目标上确立为:以读为本,围绕“继续探究,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感受”这一问题追踪,鼓励学生探究发现。
爱问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质疑。
如对课题进行质疑,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二、激发阅读兴趣,自主交流感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价值尺度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法,自主选择学习伙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阅读实践中。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呈现阅读体验朗读不只是见字读文,而是读者在理智和情感的作用下,将文字转换成声情并茂的语言过程。
如果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那么学生的理解必定真切深刻。
如《孔子游春》一文教学,让学生边读课文便想象春天泗水河边迷人的景色,然后抓住孔子与弟子们的谈话,把鲜活的人物个性读出来:孔子博学多才、循循善诱;弟子乐于助人、志向远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还学生一片自主的天空
常听到一些从教多年的教师感叹:“改革,改革,越改越不知道这课究竟该怎么上了!”的确,课程改革从旧走向新,从破走向立,需要一个过程,课改带来不适应的阵痛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课堂教学这个重中之重,迫切需要从理论和操作上整理出相对稳定的模型和范式,为此,教育局提出了建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学校提出了“三主六环”高效课堂模式。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一课时,我尝试运用了“三主六环”模式。
1、任务驱动——目标,让教师预设
一节课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必须明确、适度、集中,既要体现教材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猪、小象和小袋鼠在遇到困难时,自告奋勇,主动承担任务的主人翁态度和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懂得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2、前置学习——书,让学生自己读
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做教师的要力求成为亲切而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以读激趣,以读显形,以读启智,以读育人。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三个小动物
的心情,在让孩子理解“一同”的含义时,我让孩子用“一同”说句话,“星期天,爸爸、妈妈和我一同去吃肯德基。
”“星期六,爸爸、妈妈和我一同去狼山玩。
”······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小脸蛋,一个个真实生动的句子从他们口中说出,一切都是那样自然。
孩子们很快答出“一同”就是“一起”“一块儿”的意思。
3、交流导学——问,让学生自己提
学贵有疑,读而能问,这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进而推动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
在自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这样,学生的小脑袋里就会产生诸多想法。
也许他的想法是非常荒谬可笑的,也许他的想法是肤浅幼稚的,但是,提出来就是学会了思考,敢于提出来,勇气可佳。
学生在开心阅读课文第一自然地后,我让孩子思考,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学生提哪些问题?孩子们可会提问题了,三个小伙伴最终成功栽树了吗?它们栽树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它们是怎样解决困难的?······孩子们插上了思维的翅膀,提出的问题令我和所有听课同仁的惊讶,孩子们真的了不起!
4、合作探究——疑,让学生自己解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
合作学习强调用问题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
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
另外,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讨论、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这种多边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群体创造意识。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体验成功合作的乐趣显得尤为重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探索、尝试解决。
着眼于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方法去研究、去探索,在讨论、交流中逐步解决自己设计的问题。
同时,教师作为参与者也主动参与各组学生的讨论、交流,起到促进和调节的作用,使问题的解决更顺利。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顺利解决了前面提出的三个问题,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难点就解决了。
5、点拨提升——话,让学生自己说
一节课40分钟,老师要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材料,创设说话的氛围,充分赋予学生说的权利,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也只有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学生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
学生在合作交流之后,推选组内成员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作出评价。
在教完《三个小伙伴》一课时,我问学生:如果你是三个伙伴中的其中一员,在看到小树成功栽好后,你会说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各抒己见:“因为合作,我们成功喽!”“团结起来力量大!”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于是,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
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在表达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6、达标测评——题,让学生自己解
每一节课教师都应当思考要教给学生些什么?一点知识,一些方法,一些启迪,还是一些积累?所以,提倡人文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否定工具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才是语文教学的完美。
实践证明,适度的语言文字训练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它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情感的萌发都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我设计了这样几道填空题:1、小野猪用拱出树坑。
2、小袋鼠用运肥料。
3、小象用浇水。
4、小树栽好啦!三个小伙伴,围着小树。
5、栽树的过程:1、2、3、4、5、。
一节课上完了,我感觉三主六环的的模式在本课中的运用是游刃有余的,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很好。
教学中需要模式,建立新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它能使人消除改革道路中的迷茫,让老师们走一条有章可循的道路,但教育是门艺术,永远没有永恒的标准,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句号,只有逗号,作为教师绝对不能机械地生搬硬套,不能让课堂教学完全模式化,而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模式,确立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融合的教学结构和程序,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矫枉过正,才会在运行模式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让语文课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从而真正生成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