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第8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
大学近现代史08.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
马克思主义既揭示了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 义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规 律: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或地区,历史条件及内外环 境也必然不同,各民族、不同国家并非都要经过资本 主义发展阶段后,才能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二、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1(2.国一社民)会经领济域采恢:取复向时社期会(主19义49过-渡1的95实2)际的步主骤要任务是在3年左
右 实“3①1.、的现三 建经时这大立新济间一运国领民内 任营动域主, 务经” :主争 必济: P义1取 须,镇89社国 具掌压会家备握反的财三了革主政个国命经条家、要济件经土矛状:济地盾况土命改的地脉革基改;、本革抗好的美转完援,成朝并、指对出工 商②业适的当外合限部理制矛调、盾整利、用:国资新家本中机主国构义与所工帝需商国经业主费,的引义大导的量其矛节走盾减上。初级的
二、 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二)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中共八大论断:
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群众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 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经济建设方针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 1950.10.19傍晚)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 (1953.7.27)
(一) 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② 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1. 没有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的领导地位。 两重性质:a.民主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2. 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3. 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度的实际步骤:
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完成民 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和恢复国民 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给中国,以便为开展有 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 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
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950年和1951年,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整党运动。 1951年底到1952年,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 动。 1952年上半年发起“五反”(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 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运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所进行的的上述工作及其取得的显著 成效,有力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能够经受的住 执政的考验。
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的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国共产党需要注意一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问题。
人民开始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镇压反革命运动,国民党的残余势力。
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新中国的利用资本主体工商业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对它进行适 当的限制,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引上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的道路。私营经济中不利于国计民生的部分被削弱和淘汰。资 本主义金融业则在此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私营经济在数量 上是明显上升的,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却下降了。
注意:标志着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事件是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府的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 新中国初期对苏联农业机械技术引进特点 中国经济史研究》 年第4期 年第 与绩效《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 期 • 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研究
2010.05.14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宋超 制作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 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 双重性质 从反对外国反对帝国主义的 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 附庸 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 意义上看, 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 质; 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 意义上看, 意义上看,他又具有社会主义的 性质。 性质。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宋超 制作
1953年 中央批准下达1953年计划提要。 1953年计划提要 1953年4月,中央批准下达1953年计划提要。 一五”计划的编制,历时四年,五易其稿, “一五”计划的编制,历时四年,五易其稿, 1954年基本确定下来 1955年 年基本确定下来。 到1954年基本确定下来。1955年7月召开的一届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这个计划。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这个计划。 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 “一五”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着重 建设了一大批基础性的重点工程, 建设了一大批基础性的重点工程,为国家的工 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 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 设的任务进行的。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 设的任务进行的。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 和政府采取的实际步骤总是力求与经济发展的 要求相适应,以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相适应,以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宋超 制作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第八章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1、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
这是一项历史任务。1952年底基本完成。 这是一项历史任务。1952年底基本完成。 年底基本完成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 双重性质 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 中国的买办资 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 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 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他又具 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2、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加工、 订货、统购、包销。 私营经济在数量上的明显上升与在国民 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改后逐步走上 互助合作道路
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 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
第
二
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社会主义道路: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领导人 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决定在民主革命 遗留任务彻底完成、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遗留任务彻底完成、 之前, 之前,先不急于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任务。 渡的任务。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对 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 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中共中 央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央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 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中 国近现代历史的两个根本任务之一。
中国工业的落后: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钢产量 美国 印度 中国
中国工业的落后
中国近代史纲要专题八
(二)手工业的改造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 社会主义改造。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似,主要采取合作社的
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到1956年底,
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北京市手工业者登记入社
手工业合作社在加紧生产
到1953年,中国已经具备了将实现工业化提上日 程的国内和国际环境: ①全国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建立,祖国大陆实现 了统一。 ②抗美援朝的胜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 境。 ③土地改革的完成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④镇压反革命使社会秩序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定。 ⑤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 设准备了条件。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国家对农业改造的必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要建设 社会主义必须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请思考回答
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农村体制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基础上的个体经济,分散、落后,有很大局限性,不 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
%。
1951年12月一个月内,中央政府系统27个单位 发现贪污人数1670人。
决定了建国初期的任务: (1) 继续完成民主革命没有完成的任务;(土 地革命和镇压反革命) (2)领导国民经济恢复(没收官僚资本和稳定物 价) (3)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抗美援 朝)
(4)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三反五反)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请思考回答
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目标是要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 制度,民族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经济相比较,是一种落后的经
中国近代史纲试题库 第八章练习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试题库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单项选择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1949 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A.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 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2 、20 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A.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3 、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 归农民所有B. 归乡镇所有C. 归集体所有D. 归国家所有4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过渡时期”是指()A. 从建国到三大运动胜利B. 从建国到国民经济恢复C. 从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D. 从大陆统一到三大改造完成5 、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A.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 社会主义现代化C. 农业合作化D. 科学技术现代化6 、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这一措施()A. 兼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性质B. 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C. 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 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7 、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A. 过渡时期总任务提前完成B. 已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8 、作为1953 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 重工业B. 轻工业C. 农业D. 林业9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 华北地区B. 西北地区C. 东北地区D. 东南地区10 、我国第一座生产载重汽车的制造厂位于()A. 沈阳B. 武汉C. 长春D. 北京二、多项选择1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形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B. 国内反封建斗争的任务已经完成C. 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D. 资本主义国家都不承认新中国E. 完成了祖国统一2 、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哪几种经济成分()A.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C.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E.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 、下列关于1952 年土地改革后确立的农民土地所有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 实质上是一种土地私有制B. 它彻底消灭了我国封建剥削土地制度C. 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 为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E. 它标志着中国半封建社会的结束4 、1952 年,毛泽东指出“不应再把民族资产阶级成为中间阶级。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最终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最终版)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最终版)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本章重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必然性。
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政策、方针、原则、形式、步骤和经验。
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本章提示比较工业化的两种道路,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3、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4、“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5、“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工业化的两条道路:欧美及日本所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ppt课件
2、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从世界历史上看,有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工业 化道路两条,而且都走通了。
从我国近代历史来看,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 不通的。因为无法保证政治、经济上的独立性。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生产力 迅速发展的优越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 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是最好的 选择。
第三,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 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第四,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 的标准。
第五,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没收官僚资本 的两重性质
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 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看,具 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从反对大资产阶级意义看,具有 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12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新中国在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开始把其中 的大部分引上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1952年, 私营工业产值的56%,已属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部 分。私营经济在数量上是明显上升的,但在国民经济中的 比重却下降了。
1948年,毛泽东指出: 把我们社会的经济称 作“新资本主义经济 是不妥当的”,我们 社会的经济的名字还 是叫“新民主主义经 济”好,就是指“在 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 的经济体系”。
刘少奇说:民主 革命胜利以后产 生的新社会的主 要矛盾,是“无 产阶级与资产阶 级的这种斗争, 是社会主义与资 本主义的两条路 线的斗争”。
教育、推动和帮助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这样,在土改 后,互助组很快就在农村中相当普遍地发展起来。
37
1951年12月 中共中央
《关于农业生产互助 合作的决议(草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的社会形态是(新民主主义社会)3、1949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4、★★随着祖国大陆的解放,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各新解放地区,迅即建立起(军事管制委员会)作为过渡性的临时政权。
5、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对自治区的建立、自治机关、自治权利、区内民族关系等作了系统规定。
6、★祖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各族人民实现统一的标志是(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7、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土地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8、在新解放区,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剿匪作战,共消灭国民党土匪武装200多万9、★★新中国成立初期,各解放区建立的过渡性临时政权形式是(军事管制委员会)10、(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
11、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消灭的时间是(1953年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12、★★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私营工商业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全面调整的原则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13、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执行的政策是(“镇压与宽大相结合”)14、★1951年9月,在全国知识分子中开展了(思想改造运动)15、在没收官僚资本方面,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受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16、★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的措施是(没收官僚资本归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17、1950年3月,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对全国财政收支、贸易和物资调度及现金实行集中和统一的管理。
18、★★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一次会议是(七届三中全会)19、1949年7月成立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是(陈云)20、新中国统一货币的形成是在(1951年)21、★建国初期从根本上稳定物价、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重大措施是(统一全国财经工作)2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而召开的会议是(七届三中全会)23、★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报告的是(毛泽东)24、★新中国成立初期,除了人民解放军在前线的胜利之外,中央人民政府为人民所作的最大一件工作是(稳定物价和统一财政工作)25、“三反”运动中处理的党政干部有(刘青山、张子善)26、★“三反”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党政机构工作人员)27、1949年10月2日,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28、1950年2月,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9、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于(1953年7月)30、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彭德怀)31、★中国军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最重要原因是(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到中国安全)32、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3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所包含的两个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34、★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国营经济)3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两种基本矛盾是指(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36、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过渡性)37、“一五”计划发展的中心环节是(重工业建设)38、★★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39、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0、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1953年)41、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是(合作化)42、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4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44、★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坚持的原则是(自愿、互利)45、★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46、毛泽东全面总结农业合作化运动基本经验的报告是(《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47、错误指责邓子恢在主持中央农村工作中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文件是(《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48、★★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赎买政策)49、★新中国成立初期,着重发展的是(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近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新中国的经济任务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即实现国家 经济的现代化这样两项根本性的历史任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 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随着民主革命遗留 任务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集中力量进 行经济建设即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而奋斗, 被突出地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
《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草案)》
中国农民在土改基础上所发扬起 来的生产积极性,集中地表现在两种 积极性上,即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劳 动互助的积极性。党不能忽视和粗暴 地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 要“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 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党在农村工 作中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育和促进 农民逐步组织起来,逐步实现农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四、凡勾结、窝藏上述3项重要反革命分子而情节重大者,依 法处以长期徒刑或死刑。
三、对怙恶不悛的匪特分子和惯匪,依法处以长期徒刑或死刑。
政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4)
所有上述各项反革命案件,经当地人民法院或人民法庭判决死刑者, 其批准手续,在新解放地区,由省人民政府主席或省人民政府授 权之当地专署以上首长批准后执行,在东北、华北及西北老解放 区,由省人民政府或大行政区人民政府主席批准后执行,在中央 及大行政区直属市,分别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及大行政区人民政 府(军政委员会)主席批准后执行。上述各项重要反革命分子之 判决死刑者均不得上诉。所有上述各项反革命案犯的处理,均应 切实调查证据,认真研究案情,并禁止刑讯逼供。在实行镇压反 革命活动中,应防止乱打乱杀,如发生此种情形时,应予迅速有 效制止,并查究责任,依法处理。各少数民族聚居或杂居地区, 关于反革命分子挑拨的民族冲突事件的处理,应按具体情况妥慎 决定,并及时请示上级人民政府批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鉴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毛 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 两个步骤,“民主革命是社 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 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 然趋势”。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局部 地区建立,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周恩来选集》上卷, 第368页。
决策变化——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对于如何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中共中央的认识发生了变 化。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 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在“十到十五年,基本上完 成社会主义,不是十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对社会主义 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倾注了巨大的精力进行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符合 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方针政策。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在完成了民主革命以后就要为在中国建立社 会主义社会而努力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 之日起就确定了的奋斗目标,并且从来就没有动 摇过。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当“在革命胜利以 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 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 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主席的这些话, 给我极深的印象。因为这不 仅是初次听到他对我国如何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论述,更 感到这是他依据形势的发展 变化所作出的新的判断。对 于他的论点,中央其他领导 同志没有提出异议,并连续 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进行了 讨论。”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本章重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必然性。
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政策、方针、原则、形式、步骤和经验。
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本章提示比较工业化的两种道路,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3、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4、“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5、“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工业化的两条道路:欧美及日本所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9、“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对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的形象表述,. “一体”“一化”:指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两翼?±?°三改?±:指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重困难和紧迫问题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论述: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完成。
国民党从大陆撤退时遗留下的100余万军队、200余万政治土匪及60多万特务分子还有待肃清;在广大城乡,反动会道门和传统黑恶势力还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论述:当时中国经济与亚洲许多国家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
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
同历史上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四分之一。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
新中国的诞生,打破了帝国主义在东方划定的势力范围,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不愿意看到的。
它们企图通过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即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从根本上搞垮新中国。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论述: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
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
”“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的四个方面工作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论述:在追缴残余敌人、基本完成祖国大陆统一的基础上,摧毁旧政权,普遍召开地方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开始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使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其他生产资料,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群众获得了翻身解放。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使广大妇女获得婚姻自由的权利,开展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反动势力。
纲要精品课教案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的过程。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意义,以及掌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二、教学重点:1、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内容与意义2、掌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及历史意义三、教学难点:1、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2、掌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的开始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这些因素的增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条件。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这就是当时和各个解放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始,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时期,即新民主主义社会。
对于即将到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做过分析,认为它应该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社会主义因素与民主主义因素并存。
二、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全部完成。
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首行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和进行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善基本好转的工作,以便为开展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新中国成立的最初三年,即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ppt
重点内容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2、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3、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 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 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建设了一
大批重点工程,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 坚实基础。
年代
国内生 产总值
财政 收入
粮食 发电量 货运量
1952年 679亿元 183.7亿 1.6392 73亿度 3.516亿
元
亿吨
吨
1957年 1068亿 310.2亿 1.9505 193亿度 8.0365
线 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提
出 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
的 原 因
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开 始发生了重要变化。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过渡时期总路线
工业化 三大改造
较多
土地分红 和按劳分 配相结合
半社会主 义
1953年至 1955年上半
年
高级农业
集体所有(农
生产合作 统一经营, 民的大牲畜、
社 集体劳动 大农具折价归
集体)
绝大 部分
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
1955年夏季 后至1956年
底
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
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第一,改造的时间过于急促(要求过 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 单);
第二,追求单一公有制; 第三,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经济。 第四,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
理不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讨论
如何看待当今对非公 有制的政策?将来还 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认识到中国要实行国家 工业化就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懂得社 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的历史选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本章知识结构
325,042
50/6/26-53/7 中朝共歼敌1, 美联社 093,839人 1,474,269人;
南朝鲜1168160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抗美援朝中国情况
出动 伤亡 物资 战费 物资 54-57 [万] [万] 消耗 开支 器材 年
100余 36
560多 62亿 72952 赠送8
议通过;
11.3%;国民收入年均
•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相应发展交通运输、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8.9%;工农业总产值 年均10.9%,其中工业
18%;
相应培养建设人才; • 国内生产总值679亿
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
元—1068亿元[52-
平;
57];财政收入183.7
亿元—310.2亿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占全体手工业人员91.7%,手工业合作 社基本完成。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三种基本的经济成份及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 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 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三种主要经济成分和三种 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集中表现为:中国还存在着 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 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7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1.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2.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18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1.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曾指出:“中 国的新民主主义的独立、自由、民主与统一, 只有在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才能巩固;如果没 有这种已经工业化的经济作它们的基础,那么,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独立、自由、民主与统一, 是不能巩固的”。“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 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而斗争,而且为 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的近代化而斗争”。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80—1081页)
5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948年9月毛泽东指出:“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 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同 帝国主义的矛盾”。 刘少奇则强调,在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产生 的新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 级的这种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 路线的斗、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PPT参考课件
2021/3/10
授课:XXX
2021/3/10
授课:XXX
23
(二)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示范性
• 从世界历史来看,主要有两条工业化 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这条路是欧洲各国、美国和日本走过 的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这条路是前苏联走过的路。
2021/3/10
南京上军海管军会管清会查没没收收官 国僚民资党本政的府布中告央银行 的命令
授课:XXX
15
(一)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第二
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 家资本主义轨道。
2021/3/10
授课:XXX
16
(一)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第三
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 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 路。
2021/3/10
授课:XXX
19
2021/3/10
(一)中国工业化水平低
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 成时,中国工业发展的水平仍然 是很低的。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 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 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 35.5%。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 开始前的1928年,这两个比重已 经分别达到45.2%和39.5%。 发展工业,改变中国作为农业国 的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是全国人 民的共同要求,是摆在党和人民 政府面前的严重任务。
2021/3/10
授课:XXX
17
以上事实表明,新民主主义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