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资料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一、遇见地震如何逃生1.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
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
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
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
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3.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
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4.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
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5.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
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
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6.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
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7.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
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8.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
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9.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10.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
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
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11.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
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抗震资料
1地震波:⑴体波:①纵波: P波,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压缩波,速度快,产生颠簸。
v n=1.67v s ②横波: S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其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速度稍慢,产生摇晃。
⑵面波:有勒夫波和瑞利波,vR=vL=0. 9vs,能量大,破坏大,产生颠簸摇晃。
2地震烈度:某一地点地面震动的强烈程度,由地面建筑的破坏程度,人的感觉,物体的振动及运动强烈程度而定。
现在主要由地面震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确定。
3我国(抗震规范)顺应国际潮流.提出了“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
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或称小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或称中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理即可恢复正常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或称大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
概括起来,“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通俗说法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这三个烈度水准分别对应于多遇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
4①建筑抗震设防分类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eg:人民大会堂。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eg:长江大坝。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甲类、乙类、丁类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eg:学校等普通建筑。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eg:仓库(储存粮食等非生命的)②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标准设防类(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资料
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资料1、在操场怎样避震?答: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在体育馆、影剧院怎样避震?答: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中间;用书包等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3、在街道上怎样避震?答: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过街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4、矿井下的工人应如何避险?答:震时在井下一般比地面安全,井下矿工应熟悉安全通道,迅速撤离掌子面,但不可拥挤,因为掌子面处或竖井出口处有时支护差,临空面暴露多,一经振动可能塌落,造**员伤亡,若井口塌方,暂时不能返回地面,也要保持沉着冷静,由专人指挥,尽力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5、车间工人如何避震?答: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床、机床及坚固的设备旁,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
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6、室外危险物及危险场所有哪些?答:危险物或高耸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玻璃幕墙等;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
7、在开阔地怎样避震?答:要躲开密集人群,就地卧倒或蹲下。
8、在野外怎样避震?答: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要沿着与岩石滚动相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9、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怎样避震?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
汶川地震的资料
汶川地震的资料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纬度:31.0°N经度:103.4°E深度:14km震级:里氏8.0级最大烈度:11度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有记录最大的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震源深度: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影响范围:包括震中50km范围内的县城和200km范围内的大中城市。
北京、上海、天津、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内蒙古、广西、西藏、江苏、浙江、辽宁、福建、台湾等地等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
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
其中以陕甘川三省震情最为严重。
甚至泰国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内,菲律宾、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国务院宣布: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国务院公告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
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在5月19日至21日全国哀悼日期间,北京奥运会圣火将暂停传递。
[编辑本段]伤亡统计全国各地伤亡汇总(截至10月8日12时)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国家拨款几十亿救灾。
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元!1万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也大大超过了此前经济学家预测的损失。
其中:中央企业经济损失超过800亿元。
[编辑本段]救援情况救援行动(时间为新闻发表时间,以下时间均为北京时间)2008年05月12日15:31 云南省地震局正组建队伍准备支援地震灾区2008年05月12日15:32 中央电视台首条报道灾情视频2008年05月12日15:43 国家地震应急救援预案已经启动2008年05月12日15:55 胡锦涛就四川地震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赶赴灾区2008年05月12日16:28 国家减灾委紧急启动二级救灾应急响应2008年05月12日16:36 四川地震十余省区市有震感地震局启动I级响应2008年05月12日16:52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首批约40人赴四川灾区2008年05月12日17:06 云南地震局派两工作队赴四川救援2008年05月12日17:17 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介绍最新情况2008年05月12日17:21 中国地震局向汶川地震灾区派出30人现场工作队2008年05月12日17:27 中国地震局启动一级预案2008年05月12日17:43 国家地震救援队175人和现场工作队20多人赴灾区2008年05月12日17:50 云南地震专家赶赴四川支持救援2008年05月12日17:51 西藏地震专家将赶赴四川支持救援2008年05月12日18:10 中国气象局工作组将赴地震灾区2008年05月12日18:28 2900名武警紧急赶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2008年05月12日18:31 成都空军派遣直升机赶赴灾区勘察灾情2008年05月12日18:32 四川省委书记批示要求灾区干部组织抗震救灾2008年05月12日18:33 云南省地震局救援队奔赴汶川灾区2008年05月12日18:44 成都军区5000官兵紧赴汶川地震灾区2008年05月12日18:44 国家电网紧急启动应急机制应对四川突发地震2008年05月12日18:49 中国气象局启动地震灾害Ⅱ级应急响应2008年05月12日18:49 国家及四川派出三个工作组赶赴汶川震区2008年05月12日18:49 空军两架运输机将运送国家地震救援队飞往灾区2008年05月12日18:56 成都军区派出三架直升机紧急赴汶川现场救援2008年05月12日19:00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将奔赴汶川灾区2008年05月12日19:22 温家宝抵达成都正赶往地震灾区2008年05月12日19:29 中央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温家宝任总指挥2008年05月12日19:33 温家宝抵达成都正赶往地震灾区2008年05月12日19:33 公安部消防局紧急调拨抗灾物资运往地震灾区2008年05月12日19:36 国家地震救援队在北京南苑机场整装待发2008年05月12日19:49 国家地震灾害现场工作队已登机将飞往灾区2008年05月12日19:49 温家宝要求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2008年05月12日19:55 温家宝在赶往灾区专机上发表讲话2008年05月12日20:15 温家宝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2008年05月12日20:30 总参谋部指示救灾部队直接向北京指挥部报告2008年05月12日20:44 救援人员正在抢救聚源中学学生2008年05月12日20:57 总参谋部命令有关部队迅速展开抗震救灾工作2008年05月12日21:02 成都军区已向灾区派出6100名救援人员2008年05月12日21:08 成都军区派直升飞机赶赴地震现场2008年05月12日21:10 温家宝抵达四川成都指挥抗震救灾工作2008年05月12日21:28 公安部消防局紧急调集海事卫星电话到地震灾区2008年05月12日21:28 10余支卫生应急队伍已赴汶川地震灾区救援2008年05月12日21:29 公安部消防局成立临时应急救援指挥部2008年05月12日21:33 卫生部组成13支卫生应急队伍待命2008年05月12日21:39 公安部消防局命令四川消防部队进入一级战备2008年05月12日21:42 温家宝要求部队尽快进入灾区:早一秒能救一人2008年05月12日21:51 国家安监总局通知相关省区组织队伍准备救援2008年05月12日21:59 成都军区6100余名官兵赶赴灾区抗震救灾2008年05月12日23:01 驻川武警3000余人紧急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2008年05月12日23:42 两架军用运输机运载救援人员物资抵达成都2008年05月12日23:49 驻川武警3100余名官兵紧急赴灾区抗震救灾2008年05月12日23:51 武警救援医疗队开赴四川地震灾区2008年05月13日00:23 国家减灾委针对汶川地震启动一级救灾应急响应机制2008年05月13日00:30 救灾部队距离四川汶川地震灾区还有约一百公里2008年05月13日01:15 四川汶川与外界取得联系震中三镇至今仍无信息四川汶川县委书记哽咽报告灾情2008年05月13日02:00 温家宝前往医院中学看望受伤民众2008年05月13日02:14 四川及时向灾区调运抗震救灾物资2008年05月13日02:50 武警救援部队距离汶川灾区尚有70公里2008年05月13日03:00 全军和武警部队全面启动应急机制紧急驰援灾区2008年05月13日03:09 温家宝总理抵达四川灾区指挥抗震救灾2008年05月13日03:27 温家宝要求不惜一切代价连夜打通道路2008年05月13日04:25 武警2000余名官兵三路增援灾区2008年05月13日04:26 武警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的总兵力达13000余名2008年05月13日04:33 温家宝向地震灾区遇难者遗体三鞠躬2008年05月13日07:29 空军伞兵和医疗队将在四川地震灾区空降2008年05月13日07:29 成都军区800多名官兵抵达绵竹展开救援2008年05月13日07:56 解放军34000人正赴灾区空军动用20架军机空运2008年05月13日08:07 部队现在徒步前往汶川2008年05月13日08:09 部队连夜徒步开进汶川1300余名官兵展开营救2008年05月13日09:19 赶往汶川震中灾区的水陆空三路救援人员均受阻2008年05月13日09:20 波音737载空降兵赴灾区武警官兵已徒步抵汶川2008年05月13日09:34 多路救援官兵奔赴灾区百余武警已徒步进入震中2008年05月13日09:39 温家宝要求今晚12时前打通通往震中灾区道路2008年05月13日10:52 温家宝决定赶赴灾区预计半个小时路程。
抗震考试资料
抗震考试资料一、填空题1.地震分类:分为诱发地震和天然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2.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
3. 震级分类,震级每增加一级。
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约增加30倍。
大于2.5级的浅震,在震中附近地区的人就有感觉,叫做有感地震;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明显的破坏,叫做破坏性地震。
4. 地震的破坏作用主要爱表现为:地表破坏、建筑物的破坏、次生灾害。
而地表破坏主要表现为地裂缝、地面下沉、喷水冒砂和滑坡。
5. 地震动的三要素有地震动的峰值(最大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
6. 多层土的地震效应的三个基本因素:覆盖土层厚度、土层剪切波速、岩土阻抗比。
7. 写出单自由度体系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022=++x x x ωωξ&&& 震动周期:T=2π/ω=2π√m/k8.水平地震作用时什么时候应该考虑? P----Δ效应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如果楼层侧移满∑∑≥P V h 1.0δ,则应考虑P----Δ效应。
δ表示多遇地震作用下楼层层间位移,h 表示楼层层高,ΣP 表示计算楼层以上全部竖向荷载之和,ΣV 表示计算楼层以上全部多遇水平地震作用之和。
9.减震原理:耗能减震原理:是利用耗能构件消耗地震传递给结构的能量的减震手段。
吸振减震原理:是通过附加子结构使主题结构的能量向子结构转移的减震方式。
10. 隔震结构原理:隔震层具有较大的阻尼,从而使结构所受地震作用较非隔震结构有较大的衰减,其次,隔震层具有很小的侧移刚度,从而大大延长了结构物的周期,结构加速度反应得到进一步降低,结构位移反应在一定成都上有所增加。
3. 水平地震作用时什么时候应该考虑? P--Δ效应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如果楼层侧移满∑∑≥P V h 1.0δ,则应考虑P----Δ效应。
δ表示多遇地震作用下楼层层间位移,h 表示楼层层高,ΣP 表示计算楼层以上全部竖向荷载之和,ΣV 表示计算楼层以上全部多遇水平地震作用之和。
抗震资料
1、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具备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2.、震源:地层构造运动中,在断层形成的地方大量释放能量,产生剧烈振动,此处就叫震源。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叫震中。
震中与震源之间的距离叫作震源深度。
建筑物与震中的距离叫做震中距。
建筑物与震源的距离叫震源距。
震中附近振动最剧烈,一般也就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
3、分类:按震源深浅—浅源地震(我国绝大多数)、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按震中距远近—地方震、近震、远震。
按地震成因—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和诱发地震。
4、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用符号M 表示。
5、地震烈度:用来衡量地震破坏作用大小的一个指标,它表示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某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基本烈度:指该地区今后一个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到的最大地震烈度,即《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规定的烈度。
6、地震波:当震源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时,岩层所积聚的变形能突然释放,引起剧烈的振动,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种波就称为地震波。
7、地震动:也称地面运动,是指由震源释放出来的地震波引起的地表附近土层的振动。
8、地震动三要素:地震动强度、频谱特性、强震持续时间。
9、在大地震中,当覆盖层较薄且下部是饱和的细砂或粉砂时,常会出现砂土液化现象。
10、从结构抗震的角度出发,可以将桥梁震害归为两大类,即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和结构强烈振动引起的破坏。
11、桥梁上部结构的震害:按照震害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上部结构自身的震害,上部结构的移位震害(包括落梁震害)以及上部结构的碰撞震害。
12、地震超越概率:是指一定场地在未来一定时间内遭遇到大于或等于给定地震的概率,常以年超越概率或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表示。
13、确定性地震力计算方法主要有:静力法、动力反应普法、动态时程分析法14、抗震概念设计: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正确地解决结构总体方案,材料使用和细部构造,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完美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总复习(武汉理工配套)考试的具体题型和形式可能会有变化,但知识点应该均在以下内容中。
复习不要死记硬背,而应侧重理解.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地震动和近场地震动?P3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叫地震动。
其中,在震中区附近的地震动称为近场地震动.2。
什么是地震动的三要素?P3地震动的峰值(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称作地震动的三要素。
3. 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那一类?答: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等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构造地震。
4。
什么是构造地震、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P1 答: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使深部岩石的应变超过容许值,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面震动,这种地震称为构造地震,一般简称地震.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源至地面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一般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km的称为中源地震;大于300km的称为深源地震;我国绝大部分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邻近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上某点至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
地震波分哪几类?各引起地面什么方向的振动?P1—3 答:地震波按其在地壳传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称为体波,体波又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引起地面垂直方向的震动,横波引起地面水平方向震动。
在地球表面传播的波称为面波.地震曲线图中,纵波首先到达,横波次之,面波最后到达.分析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间差,可以确定震源的深度。
6。
什么是震级和地震烈度?几级以上是破坏性地震?我国地震烈度表分多少度?P4答:震级:指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是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1)m=2~4的地震为有感地震.(2)m〉5的地震,对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3)m>7的地震,称为强烈地震或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关于抗震的知识
关于抗震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关于抗震的基本知识:
1.地震:地震是地球表面的震动,通常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
2.震级:震级是衡量地震强度的指标,通常用里氏震级(Richter magnitude)表示。
3.地震波:地震波是地震产生的能量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形式,包括纵波(P波)和横波(S波)。
4.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为了减少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损坏和人员伤亡。
5.建筑结构: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类型,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6.基础类型: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如深基础、浅基础等,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稳定。
7.隔震技术:采用隔震技术,如橡胶隔震支座、滑移隔震支座等,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8.抗震加固:对现有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9.地震预警:利用地震监测系统和预警技术,提前向人们发出地震警报,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0.个人准备:个人应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包括制定家庭应急计划、储备应急物资等。
这些是关于抗震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01 防震减灾日的由来 02 地震的产生与类型 03 在不同场合的避震的方法 04 地震基本常识
01 防震减灾日的由来
防灾减灾日的由来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 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 灾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 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 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这场大 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 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 灾 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 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 强。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协委员提议, 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 “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 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
防震减灾图标意义
防震减灾的图标以彩虹、 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 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 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 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 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 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 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 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 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 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 全之意。
• 扫描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tzsyj520 进入全国60000名幼师集结地, 海量资源每天更新
• (小中大优秀教案公开课)(各种文案和相关视频)(活动资料 及表格)
• (幼师各种培训资料)(考编资料)(观察记录幼儿园三年成长 规划)
02 地震的产生与类型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构
火
塌
诱
人
造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
防震减灾平安知识学习资料防震减灾知识资料一、地震是群灾之首破坏性地震会给国家经济建立和人民生命财产平安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和损失,尤其是强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宏大的灾难。
目前,每年全世界由地震灾害造成的平均死亡人数达8000一10000人/次,平均经济损失每次达几十亿美元。
据结合国统计,本世纪以来,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数达260万,占全球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死亡总和的58%。
从某种意义上说,地震是群灾之首。
大地震假如发生在渺无人烟的地方是不会造成伤害的,假如发生在城市或农村的活,就会造成房倒屋塌,甚至建筑物与重要工程也会遭至"破坏并危及人员的生命平安,给人们造成严重灾害, 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几十秒钟的时间内,将一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变成了废墟,伤亡侧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救灾花了6亿多元,重建用了50亿元,而且在这之后长时间内,造成全国人民的恐震心理。
1995年1月17日____皈神大地震造成543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二、为什么我国地震灾害特别严重我国地震灾害频度高,强度大,成灾率高,这是造成地震灾害特别严重的原因。
同时,我国民众防灾意识不高,同一震级的地震,造成伤亡的人数可多达数倍。
另外,我国大局部城市的根底设施,抗震性能较差。
建国头20年中,多数建筑物和工程未考虑抗震设防,加之城市生命线管线纵横交织,埋设不合理,有的材料强度不够,有的年久失修,使我国多数城镇防震抗震的才能脆弱,潜在着很大的隐患。
广阔农村多属土、石构造建筑,抗震才能更差。
据估计,地震假设发生在我国工业城市及人口稠密的地区,8级左右或7级左右以及5、6级左右的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百亿元、数十亿元和数亿元人民币。
三、地震预报的现状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地震预报,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是现代高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
今天,人们对地震预报成功的期望远比实际的预报程度高得多。
我国的地震预报自1966年邢台地震开场,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经过地震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探究和理论,获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同几个兴旺国家一样,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防震减灾材料
防震减灾材料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倒塌是造成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选择合适的防震减灾材料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它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充分发挥钢筋的延性和混凝土的韧性,从而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倒塌风险。
此外,钢筋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可塑性,能够满足不同建筑结构的需求。
其次,钢结构也是一种优秀的防震材料。
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有效地吸收能量,减少建筑物的损坏程度。
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的施工周期较短,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此外,新型的防震减灾材料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碳纤维增强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另外,高性能混凝土和高性能钢材也被广泛应用于地震易发区的建筑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总的来说,选择合适的防震减灾材料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至关重要。
钢筋混凝土、钢结构以及新型的防震减灾材料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地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在今后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应该更加重视防震减灾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抗震资料
结构地震破坏原因:场地失去稳定:液化、沉陷、滑坡或断层(对策:选址与地基处置)地震动力作用:惯性力大于抗力,大的非线性变形(对策:抗震设计,提供足够抗力或变形能力)结构地震破坏过程:(1)地震荷载(或惯性力)小时,结构靠强度抵御(2)地震荷载(或惯性力)稍大时,结构靠稳定的水平反复变形能力(延性)抵御(3)地震荷载(或惯性力)更大时,结构将丧失稳定的水平反复变形能力(延性),而倒塌小震(常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63%重现期约50年中震(偶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10%重现期475年大震(罕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2-3%重现期2000年地震区划图:给出全国范围内抗震设防确定地震作用的依据。
即给出各地的基本烈度(作为设防烈度)或设计基本加速度峰值,包括地震动峰值区划图和特征周期区划图2张:地震动峰值区划图:50 年超越概率10 % 对应的加速度峰值,场地条件是硬土(规范中II类)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反映“近震”和“远震”的影响,总体由震级控制。
震级越大,特征周期越长一阶段设计:“小震”下强度设计和弹性变形验算二阶段设计:“大震”下弹塑性变形验算抗震分析方法包括:弹性反应谱分析,弹性或弹塑性时程分析,各类简化分析方法等辅助手段: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抗震设防: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1) 在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2) 在遭受本地区规定的设防烈度(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包括结构和非结构部分)可能有一定损坏,但不危及人们生命和生产设备安全,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3) 在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静荷载:大小、方向和位置不随时间变化或缓慢变化的荷载。
动荷载:随时间快速变化或在短时间内突然作用或消失的荷载。
近十年抗震救灾方面的资料
近十年抗震救灾方面的资料
近十年来,中国频繁发生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这使得抗震救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在这个领域,有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以下是近十年抗震救灾方面的资料:
1. 中国地震局发布了多篇关于地震预测、震源机制和灾后救援等方面的报告和研究论文,这些资料为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指导。
2. 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等多个政府机构连续发布了多个《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这些预案为各地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
3. 多个专业救援队伍不断完善自己的抗震救援技能和装备,例如中国国家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消防救援队等,为灾后救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 多家媒体机构、学术机构和公益组织也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发布了大量的报道、分析和建议,对提高公众的抗震救灾意识和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近十年来,中国在抗震救灾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和成就。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地震预测的准确度有限、灾后救援的效率有待提高等。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强科学研究,完善预案和救援技能,提高公众的抗震救灾意识,为未来的抗震救灾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 1 -。
工程抗震资料管理制度
工程抗震资料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工程抗震资料的管理,提高工程抗震设计水平,保障工程抗震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工程抗震设计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
三、资料分类工程抗震资料主要包括设计资料、施工资料、监理资料等,具体如下:1. 设计资料:包括工程抗震设计文件、地震动参数计算资料、抗震设防标准、结构计算书等。
2. 施工资料:包括工程施工图纸、施工记录、抗震设备安装验收资料等。
3. 监理资料:包括监理日志、监理报告、工程验收资料等。
四、资料收集1. 设计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对工程抗震设计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及时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提供。
2. 施工单位应及时收集施工资料,包括工程施工图纸、施工记录等,并提交给监理单位备案。
3. 监理单位应按照监理规定,对工程抗震资料进行审查、鉴定,并及时向建设单位提供相关资料。
五、资料保存1.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资料管理制度,确保工程抗震资料的安全保存。
2. 设计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对设计资料进行备份和存档,确保资料不丢失。
3. 施工单位应按照要求,对施工资料进行分类存放,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4. 监理单位应建立监理资料档案库,并对监理资料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资料的完整性。
六、资料利用1.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保障工程抗震资料的合法使用,不得私自篡改、删除资料。
2. 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对工程抗震资料进行使用管理,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七、监督检查1. 地方质监部门应加强对工程抗震资料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各单位应主动接受地方质监部门的检查,配合工作,确保工程抗震资料的合规管理。
八、处罚规定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责令整改等。
九、其他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地方质监部门所有,对于后续的补充和修订,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防震减灾手抄报资料
防震减灾⼿抄报资料 防震减灾就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制作相关⼿抄报有哪些资料可以选择呢,下⾯是店铺⼩编为⼤家整理的:防震减灾⼿抄报资料,欢迎阅读,仅供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店铺。
防震减灾⼿抄报资料:什么是地震 地球,可分为三层。
中⼼层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震⼀般发⽣在地壳之中。
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产⽣⼒的作⽤(即内⼒作⽤),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地震。
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地震。
但其发⽣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分⼴泛,⼗分具有破坏⼒的。
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的急剧破裂产⽣的震波,在⼀定范围内引起地⾯振动的现象。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称为地动。
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的⼀种⾃然灾害。
⼤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地震约五百五⼗万次。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员伤亡,能引起⽕灾、⽔灾、有毒⽓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灾害。
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的地⽅发源的地⽅,叫作震源(focus)。
震源在地⾯上的垂直投影,地⾯上离震源最近的⼀点称为震中。
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通常将震源深度⼩于60公⾥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的叫中源地震,深度⼤于300公⾥的叫深源地震。
对于同样⼤⼩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样,对地⾯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样。
震源越浅,破坏越⼤,但波及范围也越⼩,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般是浅源地震。
如1976年的唐⼭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
破坏性地震的地⾯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震中距⼩于100公⾥的地震称为地⽅震,在100-1000公⾥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于1000公⾥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
抗震减灾征文10篇资料
崇尚科学,防震减灾赣榆区城南中心小学三(3)班徐斌晨指导教师:万青地震,这个字眼我们都十分熟悉。
它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的惨重事故,对于地震,我们又该怎样预防呢?全球共有两大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欧亚地震带横跨欧洲和亚洲,环太平洋地震带是环绕中国、日本、美国和海上一些小岛国的地震带。
这两条地震带正好把我国夹在中间,所以,每年我国都会发生十几次地震,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对于突发而来的地震,我们应心平气和去面对,不要听信谣言。
在大震前发生小的晃动时,应迅速关掉暖气、水壶、煤气和电源,然后躲到桌、椅、床等结实的家具下,在大晃动过后跑到公园、广场、操场等宽阔地,抱头趴下,注意好以上预防措施,才能在地震中生存下来。
很久很久以前,我国就已有了对地震的预防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地震局。
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还发明了“地动仪”,将我国科学事业推向了高峰。
而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张衡的科学精神,不相信邪教,不听信谣言,用科学的方法预防地震,才能防震减灾,将我国的明天建设的更加美好。
防震减灾,共创美好家园赣榆区城南中心小学三(3)班徐萌指导教师:万青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
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
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
远在古代,人们没有防范意识,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
本文将告诉大家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防震减灾,保护自己,保护家园。
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
地震发生前,会有些预兆。
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建立和管理
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建立和管理【摘要】抗震救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而建立和管理相关档案资料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概念和特点,然后详细阐述了建立流程、管理原则、存储与保护以及利用与共享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讨论,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重要性,并得出加强建立和管理的建议。
本文还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指明了抗震救灾档案资料建立和管理的必要性和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指导,促进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抗震救灾档案资料、建立、管理、概念、特点、流程、原则、存储、保护、利用、共享、重要性、建议、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建立和管理是当前社会发展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地震这类灾害的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建立和管理显得至关重要。
在灾难发生后,抗震救灾档案资料能够记录下灾情和救灾进展,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重要依据。
由于我国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建立和管理相对薄弱,存在着资源分散、信息失实、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需要加强整治。
在当前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建立和管理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项社会责任。
只有加强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规范建立和有效管理,才能更好地应对灾害挑战,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深入研究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建立和管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2 研究目的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建立和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旨在记录和整理抗震救灾过程中产生的关键信息和数据,为灾后救援和重建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支持。
本研究旨在探讨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建立和管理,以提升抗震救灾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 系统梳理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概念和特点,深入了解其在灾害救援和重建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分析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建立流程,探讨如何有效整理和归档各类救灾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抗震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震与抗震的一般知识本章重点关键词——震级、烈度(多遇烈度、基本烈度、罕遇烈度)、设防类别、设防目标、概念设计掌握以上关键词的定义;了解地震成因、地震波;了解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了解震害规律:烈度相同,震中距大的对自振周期大的高柔结构的破坏比震中距小的影大;相反,震中距小的对自振周期小的刚性大的结构破坏比震中距大的影响大。
一、名词解释(1)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2) 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按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而定的等级;(3)地震烈度:表示地震时一定地点地面振动强弱程度;(4)基本烈度:在设计基准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5)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权限批准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6)震中:震源正上方在地表的投影(7)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8)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9)概念设计:是指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首先着眼于结构的整体地震反应,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则,合理选择结构方案等。
(10)非结构部件:指在结构分析中不考虑承受重力荷载以及风、地震等侧向力的部件二、填空题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
2..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3.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4.地壳深处释放能量的地方称为( 震源)。
5.一次地震能量大小称为( 震级),地震对各地影响的强度称( 烈度)。
6.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
7.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
8.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
9.设计地震分组共分(三)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建立和管理
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建立和管理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和管理抗震救灾档案资料,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本文将阐述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建立和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管理这些资料。
一、抗震救灾档案资料建立和管理的重要性1、抗震救灾档案资料有利于救援和后续重建工作的开展。
建立了抗震救灾档案资料,可以对灾情实施科学评估,量化伤亡和灾害范围等信息,有助于指导救援和后续重建工作。
2、抗震救灾档案资料是历史留存的重要证据。
抗震救灾档案资料可以记录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可以装饰文化研究和应对日益增长的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所带来的问题,助力科学家和决策者在了解自然同步解决现实问题上做出超前贡献。
3、抗震救灾档案资料是社会监督和权益维护的坚实基础。
抗震救灾档案资料公开和透明,有助于监督食品药品经营、资金扶贫、水污染、土地利用等事项,加强民意与舆论的监督,保障公民权益得到充分维护。
二、抗震救灾档案资料建立和管理的步骤1、对抗震救灾档案资料建设的制度和政策进行立项。
建立和管理抗震救灾档案资料,必须有权威机构及其指导政策的支持,应获得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指导和支持,在制度合法合理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地建立和管理档案资料。
2、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内容应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内容包括地震灾害测评、救援行动、受灾群众统计、基础设施受损程度报告、救援物资捐赠情况、后续重建工作以及其他重要内容等。
3、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采集应遵循科学标准。
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采集,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使用卫星拍摄图像、二维码等技术采集数据、采用数据库技术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同时,为了便捷多样的实现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采集,也可以考虑与有关大数据平台、社会组织以及职业协会开展深入合作,将多方面的资源共享与交流,持续推动抗震救灾档案体系的健全完善。
4、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管理应制定相应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只考虑剪切变形影响。 K
Etb 3h
•
当
1
h b
4
时
K
Et h 2 h 3 b b
•
当 h
b
4
时,柔度很大,不考虑k值,
K=0
3、开洞墙体的刚度
对于开有规则洞口的墙体,墙顶在单位力作用下墙 顶位移与应等于各墙段侧移 之和。
五、房屋的局部尺寸
见表P144,表3-22
局部墙体尺寸不能太小,当采用构造柱时可适当放宽。
承重窗间墙的最小尺寸;
承重外墙尽端至门洞边的尺寸;
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洞边的尺寸; 内墙阳角至门洞边的尺寸;
无锚固女儿墙的高度。
是做好细部处理和总体布置。
一、房屋的体型与防震缝 参考书《建筑体型与抗震设计》[美] 1、 平立面应规则,抗侧力墙应均匀布置 不规则体型
2、 优先采用横墙承重和纵横墙承重方案 不宜采用纵墙承重方案
横墙承重
纵横墙承重 震害经验:纵墙易摔出。
纵墙承重
3、 纵横墙宜均匀对称,上下左右对齐,易于传力。
V mr
⑶
K mr K mr
V im
V im
2、实心墙体的层间抗侧力等效刚度
剪切变形
b s
h
3
h
AG
12 EI
弯曲变形
假定实心墙体为下端固定,上端嵌固的构件考虑 其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的总和。
b s
h
3
h
AG
G 0 .4 E
12 EI
一、构造柱
1、 构造柱的震害经验
设置构造柱的房屋的震害明 显小于无构造柱的房屋。
2、构造柱的的作用
构造柱对砌体的初裂荷载无明显提高,对砌体抗剪强度 可提高10~30%。一般不考虑,构造柱对强度的提高。 主要作用是对墙体起约束作用,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 是一种有效的抗倒塌措施。 3、 构造柱和芯柱的设置要求 构造柱的设置可分为四个档次。 见表P153表3-27
二、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在各抗侧力墙体间的分配 地震剪力通过楼板传给横墙,分给各墙体的地震力
大小与楼板的刚度和墙体的刚度有关。
1、 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 横向的地震剪力由横向墙体承担 纵向的地震剪力由纵向墙体承担 ⑴ 横向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与墙体的 刚度和楼盖的刚度有关。
a 刚性楼盖房屋
• 各墙所承受的地震剪力按各墙的侧移刚度 比例进行分配
计算设计
一、墙体
主拉应力 斜裂缝
二、墙角破坏 扭转,应力集中,约束小等——V 型裂缝
三、纵横墙出现竖向裂缝,咬槎连接不好
四、楼梯间破坏
楼梯间墙体较其它墙体震害严重。 原因:间距小,刚度大,剪力大。空间刚度小,墙 体削弱。
五、楼板与屋盖 预制板板缝拉开,楼板掉落。 原因:板与板拉接不利,板的搁置长度过短。
• 各横墙所承担的地震作用按各墙所承担的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进行分配。
V im
G im Gi
Vi
V im
F im Fi
Vi
• 当楼(屋)盖上荷载均匀分布时,各横墙 所承担的地震剪力按该墙与两侧横墙之间 各一半楼(屋)盖面积进行分配。
• c 中等刚性楼盖房屋
取平均值(装配式钢筋砼楼盖)
V im
楼盖的刚度与横墙的间距有关。
规范规定的横墙的最大间距如:
7度: 现浇楼盖 18m,装配楼盖15m。
§6.3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
要点:1、结构的自振周期较短,T=0.25s以内,一般不再
计算。
2、地震作用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3、只考虑横墙及纵墙分别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平
面内的抗剪强度,不考虑竖 向地震作用。 4、只需验算不利的墙段:承载面积较大,竖向应 力较小。 计算的过程: 地震作用计算——地震剪力的分配——砌体的抗剪强度验算
六、房屋附属物破坏
女儿墙、出屋面烟囱、垃圾道、屋顶小间破坏严重。 原因:鞭梢效应
七、带钢筋砼构造柱砖房 构造柱:在墙体中设置钢筋砼柱起到约束墙体的作
用,可使房屋裂而不倒。
震害比无构造柱的砖房显著减轻。
§6.2 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措施,既属概念设计范围,也属 防倒塌设计的问题 防倒塌问题不是依靠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而
⑶ 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和变形能力。 ⑷ 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的影响。
2、圈梁的设置要求 见P154表3-28
外墙、内纵墙: 6、7、8、9度层层设
内横墙:6、7度屋盖间距< 7m 楼盖< 15 m
8度屋盖处所有横墙,楼盖处< 7m 9度所有横墙
3、构造要求
⑴ 闭合,宜与板在同标高 ⑵ 截面: h 120 mm
基本要求
外墙四角、 大洞口两侧 大房间内外 强交接处、 错层部位横 墙与外纵墙 交接处
+
第一档
第二档
第三档
+ 内墙与外墙交
+ 山墙与纵横 墙交接处、 隔开间横墙 与外墙交接处
楼、电梯间四 角、隔 15 米或 单元横墙与外 纵墙交接处
接处、内墙的 局部较小墙垛 处、 度内纵墙 9 与横墙交接处
4、构造柱的构造要求
⑴ 最小截面 240*180
4 12
6 @ 250
7度6层 8度5层 9度
4 14
6 @ 200
2 6 @ 500
⑵ 马牙槎(五皮砖)与墙连接
1m长与墙拉结
⑶ 构造柱的上下拉接
上与圈梁拉接,下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
二、圈梁 1、作用: ⑴ 提高房屋的整体性,使房屋形成整体箱形。 ⑵ 提高楼盖的刚度和整体型。
对矩形截面剪应变不均系数ξ =1.2
I
b t 12
3
h 3 1 h 3 Et b b
K
1
弯曲变形 δb 和剪切变形δs 的大小与高宽 比 h/b 有关。
弯曲变形
剪切变形
抗震规范规定:
• 当
h b 1
1 2 3
K 1
1 K1 1 K3
1 3
2
1 K 21 K 22 K 23
K2
K2
1
2
1
1 1 K1 1 K 21 K 22 K 23 1 1 K4
K
1 K2 K3
三、砌体结构抗震强度验算 1、 砌体抗震抗剪强度
V im
K im
m 1
K im
s
Vi
K im
A im G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m h im
V im
A im
m 1
A im
s
Vi
• 当各抗震墙的高度,材料相同时,楼层水 平地震剪力按各抗震墙的截面面积比例进 行分配。
b 柔性楼盖房屋
木结构楼盖等,视结构为分段独立的简支梁, 其各自的变形与产生其地震剪力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有关。
4 10 , 4 12 , 4 14
三、连接
1、墙与墙的拉接 2 6 @ 500 mm 2、楼板搁置长度 现浇楼板
a 120 mm
预制楼板(未与圈梁同标高) • 外墙 • 内墙 • 梁上
a 120 a 100 a 80
(宜)
3、 楼板与圈梁、墙体的拉结
4、 屋架(屋面梁)与墙柱的锚拉 四、楼梯间 由于空旷,破坏较严重。 注意墙体的拉结,增加整体 性。不采用削弱墙体的悬挑踏步。
G im 1 K im V i 2 K im Gi
V im
F im 1 A im V i 2 A im Fi
⑵
纵向地震剪力分配 由于纵向楼盖的刚度都很大,则均视为刚性楼盖。
多洞口墙体中各墙段间地震剪力分配 按各墙段的刚度分配
说明: 多数砖房的抗破坏能力很低,但仍具有较高的抗倒 塌能力。仅在10度11度才有大量砖房倒塌。除高烈度
区,经过合理设计、施工的砖房可以在地震区采用。
进行震害调查,有利于找出房屋的薄弱环节,总结 有益的抗震措施。
四、经过抗震设防的砌体结构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五、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内容:
(1)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 (2)结构构造处理 (3)地震作用计算 (4)墙体的抗剪验算 概念设计
砌体沿阶梯形截 面破坏的抗震抗 剪强度设计值
砌体强度的正应 力影响系数 表3-24
f VE
N
fV
非抗震设计的砌体 抗剪强度设计值
2、砌体抗剪验算
V
V A
f vE
RE
•
V
1、粘土砖、多孔砖墙体: f VE A c f VE A A c f t A c
V
4、 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震害经验:
楼梯间的整体性差, 房屋的端部和转角 处变形大。
5、 对8度、9度区不规则的建筑宜设防震缝
不规则建筑:
⑴立面高差在6m以上 ⑵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⑶结构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二、房屋的总高度与最大高宽比要求
1、总高度
以粘土砖房为例:
6 度 24m . 8 层 7 度 21m . 7 层 8 度 18m . 6 层 9 度 12m . 4 层
1000幢能恢复使用。
• 1906年美国的旧金山地震,砖石房屋破坏特别严重
• 1948年,苏联的阿什哈巴德地震,砖石结构的破坏和 倒塌率为70%~80%
唐山、海城等震后调查
6度区 7度区 女儿墙、小烟囱严重破坏。 少数房屋轻微损坏,少数中等损坏, 个别严重。 8度区 多数出现震害,近半数达到中等和 严重破坏。 9度区 房屋普遍遭到破坏,多数达到严重 破坏,个别倒塌。 10度区 少数严重破坏,大多数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