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3辛亥革命语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3课辛亥革命
1.梁启超说:“(辛亥革命后),任凭甚么人,……若再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
这说明辛亥革命()A.彻底推翻了封建统治B.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力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沉重打击了列强侵华势力2.蔡济民在《书愤》中说:“风云变幻感沧桑,拒虎谁知又进狼,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上述诗句最有可能是对()A.八国联军侵华造成灾难的批判B.辛亥革命后全国局势痛切写照C.巴黎会议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D.日军侵华制造滔天罪行的揭露3.“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竞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
”这段文字写于()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4.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
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反封建不彻底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5.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该法律的进步性是()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6.《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强调暴力.坚持暴力,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那么死板,相反辛亥革命在实施暴力的同时,实际上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
这一认识()A.是没有基于史实的错误分析B.是在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作辩护C.忽视了武昌起义的暴力作用D.强调了辛亥革命的推进富有理性7.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2019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13 辛亥革命
考点13 辛亥革命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清末预备立宪之后,梁启超说:“在民主专制之下,宪法徒具一字空文,议会只是尸位素餐。
然而,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
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
”梁启超意在说明()A. 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B.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 清廷专制体制导致革命爆发D. 君主政体是革命出现的根源2、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
”这表明该学者()A. 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B. 政治思想较为激进C. 赞成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D. 主张改造儒家思想3、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中第三条规定:“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者,不能见诸施行。
”这说明清政府想要建立的政体是()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C.民主共和D.联邦体制4、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这段材料说明平民革命是( )A. “家天下”式的旧式革命B. 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革命C. 实现君主立宪的平民革命D. 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5、武昌起义发生后12天,湖南、陕西两省首起响应,当月内宣布独立的还有江西、山西和云南,这5个省的独立集中地发生在9天之内。
这表明( )A. 革命内部潜伏巨大危机B. 清王朝的统治已经被推翻C. 全国性武装暴动提上日程D. 武昌起义带来了示范效应6、“清政府推翻后,人们就无所适从了,不久就开始滥杀人了,谁军权在握,想杀人就杀人……辛亥革命开启了以后的几十年革命。
”该观点旨在说明A. 北洋政府政治分权以及军阀割据混战B. 辛亥革命后重建统一权威体制的艰难C. 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7、1914年出版的《单级国文教科书》第八册记载辛亥革命如下:“我国革命之役,起于辛亥之秋,不久临时政府成立。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 40
有利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清廷调兵镇压,使武 汉兵力空虚
革命爆发
19 11 10 10
19 11 10 11
库械军台望楚领占军 义起夜当,动发义起昌 武,晚日 月 年
府政军北 湖立成昌武,日
月年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丧钟为谁而鸣?
太原
西安
镇江 江宁 苏州 上海
2、意义: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 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否定了封建君主专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制制度
一、“中华民国之主主权权属在于民国民全体”;
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
《临时约法》剑指何人?身社、、居通住信、、财信产仰、等平言自论由等、。自出由版、集会、结 目否的定何了在封?建等级制 三、“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
南京篇:革命高潮
果成命革大两 藏回蒙满汉
①成立中华民国 : 时间、首都、国旗、 临时大总统、民国纪元
象征“五族共和”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探究题2:阅读P64第二段内容并结合下列材
料思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那 些民主精神与法则?宪法有什么进步性?
1、内容:主权在民、民族平等、国民自由、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制
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梦想因政治腐败而英雄气短; 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努力因制度腐朽而望洋兴叹; 农民阶级的两大运动因自身局限而功败垂成;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因幻想而饮恨京城。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十三课
19119112年年1100月月110日0日
辛亥革命的概念
总结篇: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新课标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 (共35张PPT)
南京
孙中山 五色旗
民国十五年1926年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与措施
政治方面 焚毁刑具,
经济方面 文化教育 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自由、 平等、友爱” 鼓励人民兴办实业; 停止刑讯; 不读四书五经; 的公民道德; 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 通令保护华侨; 教科书须符合 革除历代官厅 设立实业部, 禁止贩卖华工; 共和民国宗旨; “大人”“老爷” 各省成立实业公司; 等称谓; 严禁买卖人口; 禁止用清政府 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 禁止蓄辫、缠 禁止蓄奴 颁行的教科书 足、赌博
经济 :制订商律、奖励实业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政体超过了清政府的底线
军事:编练新军、军制改革(军.镇.协.标.营.队.排.棚)、陆军学堂
推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
目的稳固统治秩序,为清廷保驾护航.
但沿着相反的方向演变,新军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力。
政治:官制改革(设11部)、预备立宪、法律改革
(1912-------2019)
--百年民主共和梦
课时目标(
经过4;意义10;约法2;综合11)
• 知识与方法:初步运用现象分解法,通过分析辛亥革命背景的必然与偶然、过程的
真与假、结果的功绩与局限,能够识记辛亥革命有关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重要史
实(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渗透到当时中国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及其影响。 •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引领认识中国政治民主 化、法制化是政治近代化的必然要求;学习孙中山为民主共和终生奋斗的强烈社会
二、国家政体的选择——民主 清帝退位 中华民国成立 十余省区独立
123天
80天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辛亥革命
2.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维护民主共和的历程
名称 二次革命(1913) 成立中华革命党
(1914) 护国运动(1916)
第一次护法运动 (1917)
起因 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及“幕 后借款”
孙中山的活动 组织发动讨袁
结果 失败
二次革命失败
继续反袁斗争
袁世凯复辟帝制
发表《讨袁宣言》《第二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3.四川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又称“四川保路风潮”是清末四川人民维护路权的斗争运动。 四川人民自办铁路,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要将路权收归,四川人 民奋起反抗。清廷派湖北新军前去镇压,造成武昌空虚,为辛亥革命首役 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
四、重难点突破
1.全面评价辛亥革命
史料一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 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 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 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史料一,概括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 特点。 试答:特点:借鉴性;进展快;曲折性;持久性。
史 料 二 1911 年 在 中 国 建 立 起 美 国 共 和 政 体 的 仿 制 品 , 真 是 荒 唐 可 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 念或习惯中毫无根据。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 的。……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新人教版新课标2019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1.13辛亥革命考点集训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1.13 辛亥革命考点集训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2016一中)右面的这幅题为《废员之希望》的漫画,发表于1908—1911年间的清朝末年。
它反映了(B)A.清末被淘汰官员的希望B.清廷卖官鬻爵贪腐严重C.清政府借机搜刮民脂民膏D.清末新政的实施【解析】漫画勾画的仕途由金山银山堆砌,答案选B。
2.(2016一中)一位宪法史专家评价某个历史文献时说:“它既对以前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又对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确认,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互分工的理念。
”这里的“它”指的是(A)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解析】审题“制约皇权”,表明该宪法文献不属于中华民国而属于晚清时期。
3.孙中山(1866—1925年)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
”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C) A.他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东沿海起义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C.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D.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解析】从孙中山“28岁那年”可判断时间为1894年,从“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可知,这年在海外建立的革命团体为兴中会,C项正确。
4.(2016一中)《同盟会宣言》宣告:“第一期为军政府督率国民扫除旧污之时代;第二期为军政府授地方自治权於人民而自总揽国事之时代;第三期为军政府解除权柄,宪法上国家机关分掌国事之时代。
俾我国民循序以进,养成自由平等之资格,中华民国之根本,胥于是乎在焉。
”这表明同盟会主张民国的民主之路是(C)A.专制——自治——宪治B.军阀独裁专制C.军政——训政——宪政D.通过革命一蹴而就【解析】理解材料,同盟会主张民主自由在中国应该“循序以进”,分成三期一步步走。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13 辛亥革命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课时作业(十三)一、选择题1.1901年,清政府实施“新政”,推行了提倡民族工业、废科举、设学校、派留学生等措施,其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B.改变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D.缓和统治者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答案:D解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目的主要是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遏制革命形势的发展,维护其自身统治,故选D项。
清末“新政”的措施,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A项错误;清末“新政”没有改变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项错误;清末“新政”的措施,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C项错误。
2.[2018·嘉兴期末]下表是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各报在第一时间以头条新闻形式发表的消息和评论。
对这一历史现象,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B.《盛京时报》立场反动,不可能真实报道武昌起义事实C.各报观点、态度彼此相异,对武昌起义的反应各不相同D.各家报刊报道不尽相同,反映民国初期文化环境宽松答案:C解析:从表中可知不是所有报刊,都从不同侧面谴责武昌起义,故A项错误;《盛京时报》虽立场反动,一定程度上也可体现武昌起义的部分事实,故B项错误;从表中可见各报观点、态度彼此相异,对武昌起义的反应各不相同,故C项正确;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元旦,故D项错误。
3.[2018·长郡中学模拟]1912年9月30日,袁世凯签署大总统令:“参议院议决国庆纪念日案,兹公布之。
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又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为纪念日,是日均放假休息。
”这一规定()A.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胜利B.满足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的诉求C.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D.符合黎元洪为代表的湖北派的意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看出符合革命派的诉求,不能算是北洋集团的胜利,不能全面地反映材料,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得出北洋集团的胜利,与革命派的诉求不符,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看出符合革命派的诉求,“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得出北洋集团的胜利,同时体现革命派和北洋军阀的思想主张,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明确体现湖北派的意愿,故D项错误。
2019届高考全国卷历史一轮复习课件:考点13 辛亥革命 精品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 (1)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 则。 (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 权分立的原则。 (3)规定国内各族人民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4)规定内阁总理的产生与职权, 体现出责任内阁制的原则。
[跟进题组] 1.1911 年 11 月,清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规定: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位继承顺序,于宪 法规定之。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由皇帝颁布之。宪法改正 提案权属于国会。该规定( A ) A.意在化解革命危机以维护皇权 B.顺应维新派施行新政的呼声 C.具有西方分权制衡的本质特征 D.开启了晚清预备立宪的进程
(4)失败 ①1912 年 2 月 12 日,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
袁世凯 ②1912 年 3 月, ___________ 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统。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
3.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君主专制 制度, (2)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___________ 建立起资
解析:东京自始至终都没有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心,故 A 项 错误;根据所学知识,1905 年时推翻清政府的时机尚不成熟, 故 B 项错误;据材料中“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革 命热情……快速转向了革命”可以看出革命思想传播进一步深 入,故 C 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孙中山的革命威望是否崇高,故 D 项错误。
(1)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 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的产物。因而辛亥革命是一次更 具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 立了民主共和制度,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反映了 中国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 民主化进程。 (3)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 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特训辛亥革命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 [xx •陕西安康高三月考]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
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 辛亥革命的爆发 B •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成立 D •《临时约法》颁布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题时要注意理解“变局”“创举”的含义,应指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大事。
1912年成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中国社会的一次质变,而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且仅是实现这一“变局”的过程而非结果。
2. [xx •广西钦州月考]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回蒙藏五个民族)为国旗。
这说明()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B. 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C. 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D. 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答案C解析十八星旗反映出狭隘的民族观,五色旗反映了一种各民族和谐发展的民族观。
故C项为正确答案。
3. [xx •太原检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誓言表明孙中山()①坚决推翻满洲政府,建立民国②明确反对帝国主义③不贪恋总统职位④追求民族振兴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C.①③④ D .①②③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
①可从题干中的“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 体现;②无从体现,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才明确提出反帝;③④可由题干中的“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体现。
故C项正确。
4. [xx •高碑店段考]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A. 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B. 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C. 封建守旧势力对新文化的抵触D. 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否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影响。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3 辛亥革命 含解析 精品
考点13 辛亥革命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 )A. 为袁世凯的巨大转变感到开心B. 为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感到放心C. 为卸任临时大总统感到舒心D. 为封建帝制被推翻感到安心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了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颁行《中华民国历史约法》,却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这种做法()A.引发了政体频繁变动和社会动荡 B.因权力分散而影响行政效率C.有效地防止专制和维护共和 D.因人设法而违背了法律精神3、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
……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清政府对局势失去控制与其信用破产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武昌起义带有一定的偶然性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这一结论是基于辛亥革命()A.结束了封建帝制B.废除了封建制度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历史D.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限制行政权的措施,较之英法更为“变本加厉”,但是对于行政权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却没有一条具体的规定。
这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A. 废除专制制度的迫切愿望B. 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C. 对西方民主政治认识肤浅D. 有关法律意识比较淡薄6、1913年,宋教仁在国民党宴会上说:“就吾党与民国政治之关系而言,不过昔日在海外呼号,今日能在国内活动,昔日专用激烈手段谋破坏,今日则用平和手段谋建设。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24PPT)
3《/11 临 时 约 法 》
任
注意:狭义“辛亥革命”与广义“辛亥革命”的区别。
3
一.兴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历史背景
2.中国同盟会
1.历史背景 ⑴民族危机:《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列 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大失民心。
⑵阶级基础:“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 ⑶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⑷组织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1894兴中会;1905年同盟会。 ⑸军事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进入高潮。 1911.4广州黄花岗起义。
24
“海圻”号出访欧美数国。历经13个月后回到上海,
在欢迎仪式上迎接的政府应是( )
A.晚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5
【典型例题】☆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
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
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
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
2
☆课文结构示意图
图示辛亥革命的历程
兴起
爆发 高潮 失败
1894 95
兴强 中学 会会
1《901 《03 辛革 丑命 条军 约》 》
05
中 国 同 盟 会
新
政
1911 /10/10 1912/1/1
黄武 南 中
花昌 北 华
岗起 和 民
起义 谈 国
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成
立
2/12
清 帝 退 位
3/10
袁 世 凯 北 京 就
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天赋人权
人教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知识整理和小题强化
第13课辛亥革命一、知识整理背景:1.社会根源:①《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清政府新政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③维新变法的失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决心推翻清政府,2.酝酿准备:①组织基础: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创立②理论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确定标志: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成果:1.1912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意义: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推翻君主专制,终结帝制: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宣统帝退位结局:失败1.直接失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根本失败:中国双半社会的性质依旧没有改变,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依旧。
败因:根本原因: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由经济决定)。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过于强大。
意义:1.性质: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意义:⑴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自由的权利。
⑵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⑶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⑷在生活风俗上,革除旧风,促进了社会进步。
⑸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教训:双半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二、小题强化1.“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也有土药烟灯捐。
要办铁路为的哪一件?怕的是外国人来占路权。
”这首歌谣表明( ) A.清朝统治不得人心 B.保路运动胜利在望C.武昌起义已经爆发 D.风俗习惯影响革命答案:A根据材料“要办铁路为的哪一件?怕的是外国人来占路权”可知,这首歌谣所抨击的是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的丧权辱国行为,从客观上反映了清政府统治的不得人心,故A项正确2.武昌起义发生后12天,湖南、陕西两省首起响应,当月内宣布独立的还有江西、山西和云南,这5个省的独立集中地发生在9天以内。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复习课课件(共23张PPT)
知识梳理
1912.2.12 1912.3
1912.3
成功与失败
清 帝 退 位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约 法
袁 就 任 临 时 大 总 统
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想解放 社会风俗习惯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基 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未完成 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
问题5:革命派坚守的原则和底线是什么? 这场大妥协 对中国发展所起到积极作用? 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妥协?
真题探路:(2013· 海南高考· 14)武昌起义后 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 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 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 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辛亥革命一轮复习课
欢迎全国教育界同仁批评指正
“三个一百年” :辛亥革命之前的一百年, 辛亥以来的一百年,以及放眼今后的一百年。未 来的一百年,世界往何处去?人类往何处去?中 国往何处去? 章开沅
考点定位
• 1.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 的 资产阶级革命 • 2.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里 程碑 • 3.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 国,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纠结与权衡中创建新国
《钦定宪法大纲》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 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 权…… 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 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非议 院所得干预. …… 十、总揽司法权…… 十一、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惟已定之法 律,非交议院协赞奏经钦定时,不以命令 更改废止.法律为君上实行司法权之用,命 令为君上实行行政权之用,两权分立,故 不以命令改废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3 辛亥革命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 )A. 为袁世凯的巨大转变感到开心B. 为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感到放心C. 为卸任临时大总统感到舒心D. 为封建帝制被推翻感到安心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了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颁行《中华民国历史约法》,却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这种做法()A.引发了政体频繁变动和社会动荡 B.因权力分散而影响行政效率C.有效地防止专制和维护共和 D.因人设法而违背了法律精神3、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
……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清政府对局势失去控制与其信用破产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武昌起义带有一定的偶然性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这一结论是基于辛亥革命()A.结束了封建帝制B.废除了封建制度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历史D.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限制行政权的措施,较之英法更为“变本加厉”,但是对于行政权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却没有一条具体的规定。
这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A. 废除专制制度的迫切愿望B. 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C. 对西方民主政治认识肤浅D. 有关法律意识比较淡薄6、1913年,宋教仁在国民党宴会上说:“就吾党与民国政治之关系而言,不过昔日在海外呼号,今日能在国内活动,昔日专用激烈手段谋破坏,今日则用平和手段谋建设。
”两天后,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杀身亡。
这折射出当时的国民党( )A. 从革命斗争向政治建设转型艰辛B. 倾向改组为四大阶级的革命联盟C. 仍属于进行“破坏”的革命政党D. 尝试用政治手段逼袁世凯退总统位7、1911年12月,孙中山说:“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
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己远不如(清政府),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
”这说明孙中山()A. 追求和平建国之路B. 被袁世凯革命假象迷惑C. 革命进程讲求策略D. 圆满完成民主革命任务8、袁世凯在直隶省的新政中,成效卓著,那时他众望所归,远不像后来那样臭名昭著。
立宪派不信任孙中山并支持袁世凯和列强的挺袁态度使孙中山不去位也很难。
南京临时参议院以17票(全票)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材料说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 )A.革命派在各种压力下对袁世凯被迫妥协B.当时形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必然结果C.列强为寻找在华代理人支持袁世凯的结果D.袁世凯的权术蒙蔽各派政治势力双眼9、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申国人都设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10、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A.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C.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 D.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11、吴剑杰《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中提到某事件“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常轨,且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是在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支配下人为选择的结果,因而造成中国现代化的一次又一次的严重挫折,有人将其称为‘中国现代化的超前和失序’,并且‘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调理,遂使矛盾愈积愈深,终于演化成一次又一次的激进运动,结果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中国的现代化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困境。
’”该事件指的是()A. 洋务运动B. 清末新政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12、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了辛亥革命()A.完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任务B.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C.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13、辛亥革命“在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基础上重建统一的政治共同体。
从此,中国的政治发展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
这是指辛亥革命()A. 结束了2019多年的封建制度 B. 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D.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4、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以后,立宪派首领汤化龙起草通电以咨议局、商会、教育会名义请各地响应。
各省宣布独立时,很多省是新军起事,咨议局服从,立宪派主政。
革命派依赖新军的实力,立宪派凭藉社会声望。
这可以佐证( )A. 武昌起义的成功是立宪派和革命派共同努力的结果B. 新军是推翻清王朝统治的主体力量C. 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共同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 各省独立都是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合奏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利;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16、黄炎培回忆:“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以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A. 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B. 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C. 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D. 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17、1912年6月,在上海出版的《新世界》第2期刊登了朱执信译述的《社会主义大家马儿克之学说》,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基本内容。
国内出版的多种报刊如《民立报》《社会》《社会世界》等也出现多篇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
这说明辛亥革命( )A.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 宣扬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C. 提供了舆论自由的社会环境D. 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8、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B.增强了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D.使人民获得了民主自由权利19、吴玉章说:“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做疯子。
” 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滋生皇帝的土壤被铲除 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民主制度已经巩固 D.民主与科学得到普及20、著名剧作家老舍在其名著《茶馆》中刻画了一个小人物李三,他在剧中有这样一段话:“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
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
改良?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这段文字表明当时()A.帝制废除,天下大乱 B.复辟帝制,不得人心C.民主道路,艰难曲折 D.军阀割据,战乱不休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胡绳说: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材料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
材料三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请回答:(1)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3)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创造了哪些条件?22、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临时约法》的最大不足是缺乏“妥协精神”。
参议院又无实际力量来确保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服从约法,而袁世凯又决非是中国的华盛顿,这不免成为后来约法屡被践踏的一大因素。
民主宪政应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稳步推进,与其制定不切实际的完美规则,不如先制定各方都可接受的条文。
否则,对权力的划分和制约都难免成为一纸空文。
——孙夏冰《<临时约法>与美国宪法的比较阅读》材料二(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
—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这种罔顾国情、视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行为,有违客观、公正的立法精神。
综观民初政情,《临时约法》成了总统与内阁、政府与议会、中央与地方、军事与民政诸多冲突的根源,最终导致孙袁决裂、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
其后,南北混战,武夫称雄,《临时约法》,终成废纸。
——范福潮《<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材料三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
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1)据材料一、二归纳《临时约法》“终成废纸”的原因。
(2)材料三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而实现利益相互妥协的?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材料二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