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小学数学二下《5.1认识分米和毫米》word教案 (4)

合集下载

苏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5.1认识分米和毫米》word教案 (4)

苏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5.1认识分米和毫米》word教案 (4)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与说明[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第26~28页例题及相应的“想想做做”[教材简析]“认识分米、毫米”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26-28页的内容教材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到毫米和分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然后通过对直尺的观察,知道1厘米= 10毫米,1分米= 10厘米,1米=10分米再通过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比划1分米、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并通过对物体长度的测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铺垫复习1、提问:你已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你能用一个手势比划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大约有我们一个中指的宽度那么长)你能再用一个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2、如果要我们测量教室的宽度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如果要我们测量文具盒的宽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设计说明:复习米和厘米的表象及它们之间的进率,有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要学习的新单位】二、教学新课(一)教学分米1、出示教科书上面的文具盒插图(标出文具盒的长和宽的数据)2、谈话:看!这是老师新买的文具盒,它的长是多少?(20厘米)宽是多少?(10厘米)10厘米还有一种新的说法,你知道吗?(指名说)对,分米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板书:分米)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文具盒的宽大约是10厘米,也就是一分米,那谁知道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呀?(指名说)为什么?怎么想的?4、那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小朋友在直尺上看看吧?谁来上台来指给小朋友们看一看?请你指给大家看,从哪儿到哪儿是一分米(指名在投影仪上指一指)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一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吗?我们来数一数(大家一厘米一厘米地数出一分米)那么1分米就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请小朋友们把这个关系和同桌悄悄地说一说5.你能不能准确地用直尺在纸上画出一条长一分米的线段呢?(学生画,教师巡视)6.交流画法(1)交流:(教师先用投影仪演示)先在零刻度线上画出一小竖表示线段的一个端点,再从刻度0画到刻度10,再标出一小竖表示另一个端点(2)师:我刚才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位小朋友是这样画一分米的,你们看,他从刻度1画到刻度11,他认为这也是1分米,小朋友你们同意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让学生理解在直尺上不管从哪画起,只要画够十厘米就是一分米)7、指导学生用直尺和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的互相比比看,谁的准,感受一下一分米的长度8、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四人小组说一说,教师巡视)交流:谁来代表小组说说你的发现(指名学生说)【设计说明:通过“找一找”、“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这几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让学生的认识经历了“形象感知→形成表象→验证表象→抽象思考”的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比较深刻地掌握分米这个数学概念】9、谈话:刚才小朋友们观察得非常仔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大胆地猜想一下,一米里面有多少个一分米?你是怎么想的?(板书:1米=?分米)指名说一说(学生可能会说,因为1米=10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一个10厘米是一分米,10个10厘米就是10分米)10、让我们验证一下好吗?老师拿出一根米尺,让一个学生上台和老师配合,大家一起数出10分米问: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老师把“?”换成“10”让学生大声地把这个关系读两遍【设计说明:通过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的进率这些已有知识,来推导出米与分米的进率,最后用米尺来验证,这样的过程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在数学学习上是很有必要的】(二)、教学毫米1、认识毫米谈话:请小朋友再来猜一猜一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多少?请用尺量一量问:你发现了什么?讲述: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用厘米作单位,不能准确地量出它的厚度,接下来我们就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板书:毫米)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小朋友们拿出刻度尺看看,刻度尺上的每一厘米中间有许多小竖线(课件出示)每两条竖线中间是一小格,这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请同学们用铅笔尖指一指你们尺上面的1毫米,看看1毫米有多长?谈话:一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1分硬币再慢慢抽掉,这时两指之间的空隙就是1毫米你知道哪些物体厚度大约是1毫米?(电话卡、银行卡、10张纸的厚度等)(先同桌讨论再指名说说)【设计说明:毫米这个单位太小,所以要多准备学具让学生建立1毫米的表象,因为1毫米长的东西确实不多,所以也可以找一找生活中的用毫米度量的长度,来帮助认识毫米】2、理解1厘米=10毫米谈话:猜一猜,1厘米里有多少个1毫米?用笔尖数数看(先指名说说再用投影仪演示)(板书:1厘米=10毫米)1枚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多少枚这样的硬币叠起来是1厘米?为什么?3、认识几十毫米、几十几毫米我们再来看一下数学课本的厚度,还不到1厘米,咱们就来数一下它有多少个什么?(毫米)提问:1厘米有多少毫米,如果比1厘米多一小格是多少毫米?多两小格呢?比2厘米多一小格呢?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米粒的长度、蚂蚁的身长、芝麻的长度、作业本的厚度等等)(三)、系统地认识学过的长度单位及符号1、提问: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从大到小排一排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长度的?(指名学生上台排一排)2、让学生用手势比划这些长度单位,说出相邻单位间的进率3、讲述:国际上为了书写方便,这四个长度单位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课件出示)你能读出这些英文字母吗?(指名读后,再一起读一读)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你是怎样很快看出来的?(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明确:可以数一数有几个整厘米数,有几个整厘米就有几十毫米;再数一数剩下的小格数,最后把两次数的结果合起来2、“想想做做”第5题写在书上,同桌相互检查3、“想想做做”第6题同桌先猜再量,看谁猜得对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谈话:学习了数学知识,就要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儿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明明写的一篇日记,想看看吗?(出示)2、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60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做起笔记来(1)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用手比划日记里面写道的长度(2)你能帮小虎改一改吗?【设计说明:练习设计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练习形式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五、全课总结1、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2、我们还知道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学生齐读: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长度单位,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长度的经验,比如知道测量身高、物品长度等。

但是他们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对于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更是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4.直观教学法:运用教具、实物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模型、实物、测量工具等。

2.学具:学生尺、测量工具、卡片等。

3.课件: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长度不同的实物,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长度。

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长度单位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讲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用尺子测量教具的长度,并记录在卡片上。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作业设计都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分米和毫米”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分米和毫米的定义、换算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分米和毫米的模型、尺子、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如绳子、尺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长度可以用哪种长度单位来表示。

2. 知识讲解:我会通过分米和毫米的模型,向学生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如“一根绳子长2分米,另一根绳子长10毫米,请问哪根绳子更长?”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如“一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一只橙子的重量是100克,请问哪个更重?”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请问教室的面积是多少?”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简洁清晰的板书,将分米和毫米的定义、换算关系以及实际应用展示给学生。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根尺子长15分米,请问它的长度是多少毫米?2. 小明的身高是1米20厘米,请问他的身高是多少分米?答案:1. 1500毫米2. 1米2分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会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3.进行长度单位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米和毫米的模型、尺子、计时器等。

2.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米和厘米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米和厘米,你们知道还有其他的长度单位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分米和毫米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大小。

同时,教师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身边的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例如,测量桌子的长度、宽度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将20厘米换算成分米,将5分米换算成毫米等。

苏教版数学二下《分米和毫米》word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下《分米和毫米》word教案

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形成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学习的好氛围。

5、形成实事求是,认真学习的态度以及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

单元教材分析:二年级上册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本单元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

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已有认识,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由此帮助他们明确分米、毫米、与米的关系。

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让学生感到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然后通过对直尺的观察,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再通过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比划1分米、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并通过对物体长度的测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分米”、“毫米”的表象。

单元学情分析:(1)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也初步学会了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或估计物体、线段的长度。

(2)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能进一步增强学生从量与计量的角度观察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面积和体积的测量等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其他知识积累经验。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单元教学难点: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提高估测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共2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 (4)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 (4)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教材简解: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米和厘米,本单元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

这样,学生就认识了常用的、较小的各个长度单位。

教学分米和毫米要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知道它们有多长;要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根据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尺、1分米长的吸管、1分米长的纸条设计理念:整个教学流程重点突出,层次清晰,本节课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数一数、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参与面广,活动量大,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且课堂气氛融洽,学生联系生活,深化概念,过程不做作也体现了数学美、符号化,对于学生的后阶段的学习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设计思路: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在实际生活中提高估测能力;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过程:一、温故导入,激发学习新单位的需要1、谈话: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是有长度的,你会用学过的长度单位填一填吗?教室的门高大约2()课桌宽40()这支粉笔长()黑板长约4()2、师:刚才我们用了米和厘米来表示这些这些物品的长度。

(板书:米、厘米)(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过米和厘米,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更顺其自然的接受本节课的新知,旧知识转入新知识)二、认识分米,丰富体验和表象1、初步感知1分米的长度。

师:这是一把长20厘米的尺子出示:这条线段长?(8厘米)现在呢?(动画不断延长至10厘米)说明:这条线段长10厘米,我们也可以说它的长度是1分米(板书:1分米)揭示:分米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度单位,可以符号dm表示。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使用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与米的关系3.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4.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学会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熟练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2. 学具: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长度单位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长度测量案例,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分米和毫米相关的测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与米的关系3.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4.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测量课本的长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2. 测量课桌的高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3. 测量铅笔的长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了它们与米的关系,并能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的设计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估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还不够清晰,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学生建立长度单位之间的正确联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估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2.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教案、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准备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以及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题,以及相关拓展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时测量商品长度,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长度单位有哪些吗?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2.呈现(10分钟)呈现分米和毫米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分米和毫米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分米、毫米的认识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分米、毫米的认识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分米、毫米的认识丨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分米、毫米的认识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教材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

我们将会学习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并且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这两个单位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两个单位进行长度测量,并且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如何使用尺子和卷尺进行测量。

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观察教室的长度,并且用自己的尺子或卷尺去测量教室的长度,然后记录下来。

2. 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并且通过模型和实物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单位。

3. 测量实践活动:我会让学生们使用尺子和卷尺去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且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记录。

4. 单位换算讲解: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且通过例题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换算方法。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发放练习题,让他们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分米:1分米 = 10厘米毫米:1毫米 = 0.1厘米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自己的尺子或卷尺去测量家中的物品长度,并且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记录。

答案:略2. 请学生们完成练习题:1. 2分米等于多少毫米? 2. 10毫米等于多少分米?答案:1. 2分米 = 20毫米;2. 10毫米 = 1分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两个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但是,有些学生在单位换算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些长度测量的问题,并且尝试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解答。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分米和毫米》是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测量基础,对厘米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对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理解不够,对长度测量的精确度把握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操作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灵活运用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测量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商品的长度,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关注。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分米和毫米。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讲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测量工具测量课本上的物体长度,并记录数据。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分米和毫米》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分米和毫米》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分米和毫米》一、教学内容:《认识分米和毫米》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二、教学目标:1.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品的长度,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纸上。

3.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1.学习测量物品长度的方法。

2.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

3.练习测量物品长度、比较长短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区分分米和毫米。

2.能够正确测量长度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3.比较长短的方法的学习。

五、教学方法:说教结合,情景模拟,练习巩固。

六、教学准备:教师:尺子、卷尺、黑板、彩笔、教案学生:铅笔、橡皮、尺子、卷尺七、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5分钟)1.教师和学生互相问候。

2.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新课讲授(25分钟)1.导入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它们的长度,再请学生伸手比较。

2.讲解(1)让学生观察课前导学环节中的物品,指出它们长短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的长度不同。

(2)让学生通过观察尺子、卷尺的刻度,认识毫米和分米两种长度单位。

(3)讲解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品的长度,以及如何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纸上。

(4)讲解如何比较长度的大小,比如:“1分米的长度比3毫米的长度要长”。

3.练习(1)让学生分别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或铅笔),开始测量纸的长度。

(2)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测量出的结果,如“5分米、12毫米”。

(3)比较长短的练习,举例:“把三根木条从长到短排列。

”(三)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进行反馈和总结。

(四)课后作业(5分钟)1.使用尺子测量房间里的家具,记录测量结果。

2.比较一张纸和一个书本的长度,写下长度的大小关系。

八、板书设计:认识分米和毫米使用尺子测量物品长度,使学生能够记录测量结果比较长短的方法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说教结合、情景模拟、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使用尺子测量物品长度、比较长短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分米和毫米》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分米和毫米》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分米和毫米》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使用分米和毫米测量长度;2.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和特点;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练习测量长度的技能。

教学难点:1.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测量中;2.学生对分米和毫米概念的理解;三、教学学时本教案预计用时1学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老师用一张标有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且提醒学生观察图片中分米和毫米的区别,为下一步实际测量活动做好准备。

2.让学生站到教室的一侧,讲解如何使用卷尺测量长度,并且演示使用卷尺分别测量教室墙壁的长度和黑板的长度;在实际演示时,教师应该详细解释如何使用卷尺,如何在物体表面取得尽可能准确的测量值;(二)创设情境1.老师再次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区别,提出一道问题:“小明要用卷尺测量自己桌子的长度,他应该使用分米还是毫米单位进行测量?”引导学生思考分米和毫米的差异,从而能够选择出正确的测量单位。

2.接着,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将卷尺分成10份,每份为1分米,让学生依次使用分米和毫米单位测量木屑、书、铅笔等不同物品的长度;老师可以提醒学生在测量中要仔细观察,注意使用正确的测量单位。

(三)巩固训练1.通过上述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2.接着,老师设计一道综合测量题目,让学生联合使用分米和毫米单位,测量自己桌子的长度;3.活动结束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测量结果汇总到黑板上,教师针对其中出现的错误或疏漏进行检查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学生也通过实际测量活动提高了自己的测量技能。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不断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测量技能。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学生将会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分米和毫米,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米和毫米的实物模型、测量工具、PPT等。

2.学具:学生尺、测量工具、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米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教师出示分米和毫米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名字。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分米和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实践,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身边的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巩固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苏教版2下第5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2下第5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第1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2-54页例1、例2、“想想做做”第1-4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举例等活动,联系实际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能表示出1分米和1毫米大约有多长,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间的进率;学会以分米和毫米为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或线段。

2.使学生在操作、比较观察等活动中,建立1分米和1毫米单位长度的观念;体会物体、线段近似长度的含义和表达方法,培养估计较短物体长度的能力,通过测量长度提高测量操作能力,进一步积累测量物体、线段长度的经验。

3.使学生积极参加操作、估计、测量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感受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大约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文具盒,师生准备学生尺和厚度大约1毫来的5角硬币、身份证和(废旧)磁卡(如银行卡)等;学生每组准备米尺。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1.回顾旧知。

提问:在表示物体或线段长度时,更用怎样的单位?你已经认识过哪些长度单位?你对米和厘米有了哪些认识? (学生自由交流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并结合板书:1米=100厘米)2.引人新课。

谈话:在测量或表示长度时,除了用米和厘米之外,还有些长度单位,像分米和毫米也是长度单位,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现在,你想知道分米和毫米的哪些知识?小朋友想知道的这些内容,需要在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活动中实现。

小朋友要做到积极参加、认真思考、用心实践、理解掌握,有信心吗?二、认识分米1.观察感知,初步认识。

出示例1主题图(包括长和宽的长度对话框)。

提问:你从实际情境中知道了这个文具盒的什么?说明:10厘来就是1分米,分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

(板书:分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反过来,1分米就是----(10厘米)。

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分米和毫米》是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如何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1分米=10毫米,能够熟练地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对米和厘米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1分米=10毫米,能够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1分米=10毫米,能够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能够熟练地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4.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实物等。

2.教学资源:准备分米和毫米的实物,如尺子、绳子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分米和毫米的换算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测量身高等,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展示一些分米和毫米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教案:认识分米和毫米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5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

我们将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定义,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分米和毫米概念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米尺、分米尺、毫米尺、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作业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长度、宽度可以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

2. 概念讲解:介绍分米和毫米的定义,解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用实物模型和尺子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例题,如计算一张纸的面积,一把尺子的长度等,引导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如计算教室的长度、宽度等,检查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掌握程度。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互相解答疑惑。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米 1分米 = 10毫米毫米 10毫米 = 1分米七、作业设计(1)一张桌子的长度和宽度。

(2)一把椅子的高度。

(3)一支铅笔的长度。

2. 答案:(1)一张桌子的长度为120分米,宽度为60分米。

(2)一把椅子的高度为40毫米。

(3)一支铅笔的长度为180毫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换算关系掌握得不够牢固,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米、毫米的意义,认识1分米、1毫米,知道1分米=10厘米,1毫米=0.1厘米,建立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2. 理解1分米=10厘米,1毫米=0.1厘米的进率关系。

3. 掌握分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互换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米、毫米的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度单位模型、直尺、卷尺、测量工具。

2. 学具:学生用直尺、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分米、毫米的概念,让学生观察长度单位模型,认识1分米、1毫米。

3. 活动一:让学生用直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学会使用分米、毫米进行测量。

4. 活动二:让学生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巩固进率关系。

5. 活动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桌子长度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分米和毫米2. 板书内容:(1)分米、毫米的定义(2)1分米=10厘米,1毫米=0.1厘米(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分米、毫米的概念,理解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要注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1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1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1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认识分米和毫米”,这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分米和毫米是对长度单位更为细致的划分。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以及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认知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长度单位。

然而,对于分米和毫米这两个单位,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分米和毫米的直观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难点: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以及与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直观教学法:运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对分米和毫米的直观认识。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换算,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米和毫米的尺子、实物模型、图片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分度值为1毫米的尺子,用于测量和换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桌子、书本、铅笔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之前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那么有没有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米和毫米。

2.呈现(10分钟)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尺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通过PPT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4-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4-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4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能够准确地区分和运用。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方式,发现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2. 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关系。

3.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米尺、毫米尺、相关教学图片和视频。

2. 学具:直尺、铅笔、橡皮、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观察分米尺和毫米尺,引导学生发现分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 探究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测量身高、书本长度等。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分米尺和毫米尺进行实际测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4苏教版2. 板书内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进率关系、实际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操作规范性,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分米尺和毫米尺。

3.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本节课通过故事、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了分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认识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认识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五章第一节,内容是认识分米和毫米。

我们将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定义,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长度测量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分米和毫米的模型,测量工具,以及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然后问学生,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度,我们应该用什么单位来测量?学生可能会回答厘米,我会肯定他们的答案,并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单位——分米和毫米。

2. 讲解:我会向学生解释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告诉他们1分米等于10厘米,1毫米等于0.1厘米。

我会用模型和实物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3. 实践: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使用测量工具来测量教室里的物品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来表示。

学生会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理解。

4. 巩固: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计算。

我会引导学生一起解答这些题目,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铅笔的长度是15厘米,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2. 教室的长度是8米,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答案:1. 15厘米 = 1.5分米 = 150毫米2. 8米 = 80分米 = 800毫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如果时间允许,我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千米和米的关系,让他们能够理解更大长度单位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活动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第26~28页例题及相应的“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认识分米、毫米”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26-28页的内容。

教材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到毫米和分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然后通过对直尺的观察,知道1厘米= 10毫米,1分米= 10厘米,1米=10分米。

再通过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比划1分米、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并通过对物体长度的测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
间的进率。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
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

1、提问:你已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你能用一个手势比划
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大约有我们一个中指的宽度那么长)你能再用一个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2、如果要我们测量教室的宽度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如果要我们测量文具盒的宽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设计说明:复习米和厘米的表象及它们之间的进率,有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要学习的新单位。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分米。

1、出示教科书上面的文具盒插图。

(标出文具盒的长和宽的数据。


2、谈话:看!这是老师新买的文具盒,它的长是多少?(20厘米)宽是多少?(10厘米)
10厘米还有一种新的说法,你知道吗?(指名说)对,分米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

(板书:分米)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文具盒的宽大约是10厘米,也就是一分米,那谁知道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呀?(指名说)为什么?怎么想的?
4、那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小朋友在直尺上看看吧?谁来上台来指给小朋友们看一看?请你指给大家看,从哪儿到哪儿是一分米。

(指名在投影仪上指一指)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一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吗?我们来数一数。

(大家一厘米一厘米地数出一分米。

)那么1分米就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请小朋友们把这个关系和同桌悄悄地说一说。

5.你能不能准确地用直尺在纸上画出一条长一分米的线段呢?(学生画,教师巡视。


6.交流画法。

(1)交流:(教师先用投影仪演示)先在零刻度线上画出一小竖表示线段的一个端点,再从刻度0画到刻度10,再标出一小竖表示另一个端点。

(2)师:我刚才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位小朋友是这样画一分米的,你们看,他从刻度1画到刻度11,他认为这也是1分米,小朋友你们同意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让学生理解在直尺上不管从哪画起,只要画够十厘米就是一分米。


7、指导学生用直尺和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的互相比比看,谁的准,感受一下一分米的长度。

8、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

(四人小组说一说,教师巡视。

)交流:谁来代表小组说说你的发现。

(指名学生说)
【设计说明:通过“找一找”、“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这几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让学生的认识经历了“形象感知→形成表象→验证表象→抽象思考”的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比较深刻地掌握分米这个数学概念。


9、谈话:刚才小朋友们观察得非常仔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大胆地猜想一下,一米里面有多少个一分米?你是怎么想的?(板书:1米=?分米)指名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1米=10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一个10厘米是一分米,10个10厘米就是10分米。


10、让我们验证一下好吗?老师拿出一根米尺,让一个学生上台和老师配合,大家一起数出10分米。

问: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老师把“?”换成“10”。

让学生大声地把这个关系读两遍。

【设计说明:通过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的进率这些已有知识,来推导出米与分米的进率,最后用米尺来验证,这样的过程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在数学学习上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学毫米。

1、认识毫米
谈话:请小朋友再来猜一猜一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多少?请用尺量一量。

问:你发现了什么?
讲述: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用厘米作单位,不能准确地量出它的厚度,接下来我们就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板书:毫米)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小朋友们拿出刻度尺看看,刻度尺上的每一厘米中间有许多小竖线(课件出示)每两条竖线中间是一小格,这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请同学们用铅笔尖指一指你们尺上面的1毫米,看看1毫米有多长?
谈话:一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1分硬币再慢慢抽掉,这时两指之间的空隙就是1毫米。

你知道哪些物体厚度大约是1毫米?(电话卡、银行卡、10张纸的厚度等)(先同桌讨论再指名说说)
【设计说明:毫米这个单位太小,所以要多准备学具让学生建立1毫米的表象,因为1毫米长的东西确实不多,所以也可以找一找生活中的用毫米度量的长度,来帮助认识毫米。


2、理解1厘米=10毫米。

谈话:猜一猜,1厘米里有多少个1毫米?用笔尖数数看。

(先指名说说再用投影仪演示)(板书:1厘米=10毫米)
1枚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多少枚这样的硬币叠起来是1厘米?为什么?
3、认识几十毫米、几十几毫米。

我们再来看一下数学课本的厚度,还不到1厘米,咱们就来数一下它有多少个什么?(毫米)
提问:1厘米有多少毫米,如果比1厘米多一小格是多少毫米?多两小格呢?比2厘米多一小格呢?
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米粒的长度、蚂蚁的身长、芝麻的长度、作业本的厚度等等)
(三)、系统地认识学过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1、提问: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从大到小排一排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长度的?(指名学生上台排一排)
2、让学生用手势比划这些长度单位,说出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3、讲述:国际上为了书写方便,这四个长度单位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课件出示)你能读出这些英文字母吗?(指名读后,再一起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你是怎样很快看出来的?(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明确:可以数一数有几个整厘米数,有几个整厘米就有几十毫米;再数一数剩下的小格数,最后把两次数的结果合起来。

2、“想想做做”第5题。

写在书上,同桌相互检查。

3、“想想做做”第6题。

同桌先猜再量,看谁猜得对。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谈话:学习了数学知识,就要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这儿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明明写的一篇日记,想看看吗?(出示)
2、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

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60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

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做起笔记来。

(1)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用手比划日记里面写道的长度。

(2)你能帮小虎改一改吗?
【设计说明:练习设计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练习形式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要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


五、全课总结
1、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2、我们还知道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齐读: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