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资料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知识点总结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知识点总结《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知识点总结:有趣的知识大冒险》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天咱就来唠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知识点总结这个话题。
这可真是一场有趣的知识大冒险啊!先来说说发展心理学这块儿。
哎呀呀,从娃娃到老年,这人的一生在这知识点里可真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咱得搞清楚小娃娃咋学会说话、走路的,青春期的孩子们为啥叛逆得让家长头疼,还有老了以后又会有啥心理变化。
每次学到这些,我就感觉自己像是个时间旅行者,在不同年龄段来回穿梭,观察着人们的心理动向。
真是有趣极了!有时候我就想,如果我能穿越回去,给小时候的自己讲讲这些知识点,那我小时候得少走多少弯路啊!哈哈。
教育心理学也不容小觑啊!怎么教学生,怎么让他们爱学习,这里头的门道可多了去了。
我学到那些教学方法的时候,就忍不住想象自己要是个老师,该怎么运用这些招式来搞定那帮调皮的学生。
比如说怎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怎么因材施教,感觉就像掌握了一堆秘密武器,随时准备在教育战场上大显身手。
总结这些知识点的时候,那可真是像在整理一个超级知识宝库。
有时候感觉自己像个探险家,在知识的海洋里淘宝贝,找到一个有用的知识点就像发现了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而且啊,每复习一次,就感觉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就像把宝石打磨得更加闪亮。
不过呢,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啦。
有时候那些复杂的概念和理论真能把我绕晕,感觉自己就像掉进了一个知识的迷宫。
但是咱不能怕呀,得鼓起勇气继续往前冲。
而且有时候学习累了,我就会幻想自己考完试后的轻松愉快,那简直是太美好啦,为了那一刻,再辛苦也值得!总之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知识点总结就像是一场充满乐趣和挑战的冒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发现、成长。
小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征服这座知识的高峰,收获属于我们的胜利果实吧!。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和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意义的科学。
A. 正确B. 错误答案:A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A. 3个B. 4个C. 5个D. 6个答案:B3. 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春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 获得自主感B. 获得亲密感C. 获得勤奋感D. 获得自我同一性答案:D4.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以下哪个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A. 生物因素B. 社会文化环境C. 家庭环境D. 个体差异答案:B5. 在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A. 设定明确的目标B. 提供及时的反馈C. 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的目标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A. 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B. 知识、应用、理解、分析、综合、评价C. 知识、理解、分析、应用、综合、评价D. 知识、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理解答案:A7. 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主要涉及哪些方面?A. 计划、监控、调节B. 组织、复述、精加工C. 计划、组织、调节D. 组织、复述、调节答案:A8.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下哪一项不是智能的一种?A. 语言智能B. 逻辑数学智能C. 音乐智能D. 情绪智能答案:D9. 教育心理学中,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生能够自主地?A. 设定学习目标B. 监控学习过程C. 调节学习策略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哪些能力?A. 社交技能B. 团队合作能力C. 问题解决能力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包括哪些?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教育因素D. 个体差异答案:ABCD2.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以下哪些阶段属于后习俗水平?A.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B. 普遍伦理原则取向阶段C. 好孩子取向阶段D. 维护权威或秩序取向阶段答案:AB3. 在教育过程中,以下哪些因素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A. 教师的鼓励和支持B. 同伴的合作和帮助C. 学习环境的适宜性D. 学习任务的挑战性答案:ABCD4. 教育心理学中,以下哪些是有效的教学策略?A. 明确教学目标B. 创设情境教学C.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D. 及时反馈和评价答案:ABCD5.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包括哪些?A.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B. 学习任务的难度C. 外部奖励和惩罚D. 社会文化背景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中提到的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1.对成就动机具有积极影响且能更好地预测成就的目标是()。
[单选题] *A.掌握接近目标,B.掌握回避目标,C.表现接近目标,(正确答案)D.表现回避目标.2. 个人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以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的记忆称为()。
[单选题] *A形象记忆,B语义记忆,(正确答案)C情景记忆,D抽象记忆。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佛洛依德的人格结构成分的是()。
[单选题] *A.镜我,(正确答案)B.本我,C.自我,D.超我.4.大学中的社团属于的群体类型是()。
[单选题]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正确答案)C.名义群体,D.网络群体.5.大学生心理成长的主要特点是()。
[单选题] *A.过渡性、可塑性,B.稳定性、差异性,C.可塑性、稳定性、矛盾性与差异性,D.可塑性、过渡性、矛盾性与差异性。
(正确答案)6.艾利奥特认为对“胜任”的评价标准应该有三个:任务参照目标、自我参照目标和()。
[单选题] *A.班级参照目标,B.他人参照目标,(正确答案)C.回避参照目标,D.接近参照目标。
7.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单选题] *A.态度一致,B.行动一致,(正确答案)C.观点趋同,D.互相理解与扶持。
8.“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凸显的是社会对教师哪一方面的职业角色期待()。
[单选题] *A.崇高的职业道德,B.先进的教育理念,C.渊博的专业知识,D.独特的人格魅力.(正确答案)9. 下列表述中关于心理健康的表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相对性,B.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稳定性,(正确答案)C. 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连续性,D.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可逆性.10.根据皮亚杰的理论,7-12岁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
[单选题] *A.自律道德阶段,B.前道德阶段,C.他律道德阶段,(正确答案)D.后习俗阶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资料
1、广义、狭义“发展心理学”的含义: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指个体发展学2、中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伦理性原则4、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横断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聚合式交叉设计5、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 (4)问卷法(5)测验法6、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为机械决定论,主张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刺激—反应”公式表明,个体心理发展是环境和教育机械地决定的,从而否认遗传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个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7、弗洛伊德关于焦虑的种类:客观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上的焦虑8、皮亚杰关于适应的三种方式:同化、顺应、平衡10、格赛尔的成熟决定论:关于成熟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了著名的成熟决定论。
他主张: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其中成熟更为重要。
心理发展是一个按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大,与学习的关系较小。
心理发展主要由成熟决定。
当发育没有达到成熟水平时,学习或训练不起任何作用。
格赛尔上述观点得到了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的支持。
12、性别恒常性的发展:2岁左右的婴儿已能分辨照片上的性别,但还不能确定自己的性别。
也就是说,此时他们还没有性别的恒常性。
性别恒常性的发展要经历以下阶段:阶段1,性别认同阶段(2—3岁)。
阶段2,性别稳定阶段(4—5岁)。
阶段3,性别一致性阶段(6—7岁)。
13、几种知觉的类型:(1)空间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2)时间知觉14、自我意识:个体对其自身特点的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意识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实践中,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过程,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调节。
10月全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 2019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 0046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种观点认为,()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A. 桑代克B. 普莱尔C.何林沃斯D. 霍尔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或改变某种或某此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条件,从而观察学生行为变化的方法称作()A. 观察法B. 测验法C.教育心理实验法D. 实验室实验法3.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之一是具有()A. 演绎推理能力B. 守恒法C.直观形象性D. 自我中心4.()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每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社会任务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解决,使得个体发展出不同的人格特征或能力。
A. 弗洛伊德B. 阿德勒C.哈维斯特D. 埃里克森5.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A. 比纳B. 皮亚杰C.柯尔伯格D. 斯金纳6.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知识的()A. 积累B. 迁移C.学习D. 领会7.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为()A. 发展B. 发育C.遗传D. 成熟8.内部言语是从()开始产生的。
A. 婴儿期B. 幼儿期C.小学阶段D. 初中阶段9.一般在 2 岁 ~2 岁半的儿童中常进行的是()A. 创造性游戏B. 教学游戏C.集体游戏D. 单人游戏10.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侧化在()时就表现出来了。
A. 初生B. 一岁C.一岁半D. 两岁11.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A. 直觉行动性B. 辩证性C.具体形象性D. 抽象逻辑性12.刚出生的新生儿的脑重量约为成人脑重量的()A.20%B.25%C.30%D.35%13.发展幼儿身体技能的游戏称为()A. 创造性游戏B. 教学性游戏1C.活动性游戏D. 技能性游戏14.()是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相联系的,它的发展最晚。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阶段测试及答案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阶段测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小学生注意广度发展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B、随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C、存在性别差异D、男生的注意广度优于女生正确答案:D解析:P120小学生的注意广度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但存在着性别差异,女生的注意广度优于男生。
2、在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阶段中,主要通过出声的思考和回答教师的问题来培养内部语能力属于()。
A、过渡阶段B、无声思维阶段C、出声思维阶段D、起始阶段正确答案:C解析:P127阶段一,出声思维阶段。
初人学的小学生还不善于考虑问题,这时主要是通过出声的思考和回答教师的问题来培养内部言语能力。
3、以下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B、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C、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发展D、从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向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发展正确答案:D解析:P130从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向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发展。
4、有研究者通过记录个体大脑皮层的脑电活动变化发现,在4~20岁之间,有两个显著加速期。
第一个发生在5~6岁,第二个发生在()。
A、9-10岁B、11-12岁C、13-14岁D、17-18岁正确答案:C解析:P137通过记录大脑皮层脑电活动变化,在4~20岁之间,有两个显著加速期。
第一个发生在5~6岁;第二个发生在13~14岁。
这两个加速期使儿童的大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一种“飞跃"。
5、美国心理学家派瑞通过对青少年思维过程的研究认为,思维特点表现为一切事情要看情况来定,说明思维发展处于()。
A、二元论阶段B、相对论阶段C、多元论阶段D、约定论阶段正确答案: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派瑞通过对青少年思维过程的研究认为,思维特点表现为一切事情要看情况来定,说明思维发展处于相对论阶段。
代码00466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资料讲解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P1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一、什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P1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P1但从总体上来看,它更偏重于应用学科和社会学科。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P2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的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陈鹤琴。
1925年他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808天追踪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著名的《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该书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一本开拓性和奠基性的著作。
同年,在此基础上,他又写出了《家庭教育》一书,该书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典范。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主要受近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进化论思想和科学心理学的影响。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T.Preyer)在对自己孩子3年的追踪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
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因此,普莱尔被尊称为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L.Hollingworth)提出要研究人的一生心理发展。
1930年,他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P11一、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P11二、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P13三、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P13第三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4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P14(一)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
(二)发展性原则:是指坚持用发展变化析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
(三)教育性原则:是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自考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学资料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代码00466)1.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1.2.横断研究设计:横断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一b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的实验设计方法。
1.4.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表现,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1.5.生态学运动:所谓生态学运动,就是指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强调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被试的心理特点的普遍倾向。
2.1.自我: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发展到儿童期,逐步学会了不能全凭冲动随心所欲。
2.3.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该结构不是解剖学意义上的结构,而是一种认识的功能结构。
2.4.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2.5.平衡、运算、守恒:平衡是指同化作用服从于客体的性质,是同化与顺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
运算是指借助逻辑推理将事物的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
守恒就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
2.6.假设一演绎推理: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先提出一系列的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验证,从而得到答案。
2.7.命题推理:不必一定按现实的或具体的资料做依据,只凭一个命题,就可进行的推理。
命题推理的思维特点是超越现实。
2.8.组合分析:认知达到形式运算阶段的个体,不仅可以从单一角度对问题作假设一演绎推理,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构成问题的全部因素作各种组合,然后逐一进行分析,最后达到对问题的解决。
2.9.临床法:皮亚杰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
所谓临床法,就是设置一定的任务要求儿童完成,研究者边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边与他们进行交谈的一种研究方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
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发展与教育学的定义、发展历史以及研究对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之一。
他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主要回答人类个体是如何从生物的人转变为社会的人的这个问题.它即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即是社会学科又是自然学科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广义上说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原始人类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学.狭义上的指个体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应用学科之一,它主要是探讨学校教育情境下的学与教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廖世承编写的.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早期的发展心理学是受达尔文的影响侧重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研究,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心理学家提出了要以人的整个一生为研究对象的,即出现了所谓的“生命全程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的《儿童心理》为标志,他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它的诞生有两个观点,其一为1903年美国教育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其二为1877年俄罗斯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卡列杰夫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该时期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试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自己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融合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心理理论派别的分歧越来越小。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原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或它所要探索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哪些:1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医疗、文艺以及社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4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466 自考真题
2024年4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046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这强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遵循A.发展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伦理性原则2.将测验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其分类依据是A.测验方式的不同B.测验环境的不同C.测验材料性质的不同D.测验目的的不同3.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所采用的方法是A.自然性质的观察B.灵活的谈话C.对偶故事法D.丰富多彩的小实验4.在维果茨基的理论中,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A.可能性B.决定性C.现实性D.社会性5.以个体认知发展为标准,将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的是A.皮亚杰B.斯波丁C.洛伦兹D.阿德勒6.个体的思维发展分为不同阶段,0~3岁主要是A.具体形象思维B.直觉行动思维C.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D.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7.七八个月以前的婴儿看见玩具就伸手去抓,根据婴儿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阶段,这属于A.词的刺激——直接反应B.直接刺激——直接反应C.具体刺激——词的反应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8.丁祖荫研究了幼儿和小学生图画观察能力的发展,结果发现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阶段依次是A.认识“对象总体”→认识“空间联系”→认识“因果联系”→认识“个别对象”B.认识“个别对象”→认识“因果联系”→认识“空间联系”→认识“对象总体”C.认识“个别对象”→认识“对象总体”→认识“空间联系”→认识“因果联系”D.认识“个别对象”→认识“空间联系”→认识“因果联系”→认识“对象总体”9.研究发现,采用组块方式进行识记的成绩明显高于不采用组块方式进行识记的成绩,其中,小学五年级学生记忆成绩最好的是C.四组块D.五组块10.能否善于支配和控制自己行为方面的意志品质,指的是意志品质发展的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11.在加涅关于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加工系统除感受器、感觉登记器、短时记忆、反应生成器、反应器以外,还包括A.瞬时记忆B.工作记忆C.长时记忆D.动作记忆12.桑代克通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提出的学说是A.基因说B.试误说C.技巧说D.反应说13.梅耶认为,新知识的内部联系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过程,反映了学习的过程是A.被动建构B.被动输入C.主动建构D.被动输出14.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由低级到高级分别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以及A.概念和定理B.记忆和背诵C.练习和纠错D.综合和评价15.根据桑代克的学习理论,猫逃出迷笼后得到的是惩罚而不是奖励,猫就不会逃出迷笼了。
全国2022年10月自考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
全国2022年10月自考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全国2022年10月自考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1.(单选题,1 分)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地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品质,称为教师的()A、教学效能感B、教学能力C、教育机智D、元认知2.(单选题,1 分)如果教师根据对某一学生的了解而形成一定的期望,就会使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发生符合这一期望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A、皮格马利翁效应B、晕轮效应C、马太效应D、刻板效应3.(单选题,1 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A、安全需要B、相爱与归属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4.(单选题,1 分)以下属于动机的内因的是()A、目标B、需要C、诱因D、强化物5.(单选题,1 分)柯尔伯格对儿童品德发展水平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品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
其中,社会契约的定向属于()A、第二阶段B、第三阶段C、第四阶段D、第五阶段6.(单选题,1 分)一个人自觉地确定道德目的和动机,并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和动机的心理过程,指的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7.(单选题,1 分)发散思维具有多种特性,其基础是()A、变通性B、流畅性C、发散性D、独特性8.(单选题,1 分)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影响到对另一个问题的解决,指的是()A、顿悟B、功能固着C、迁移D、定势9.(单选题,1 分)王老师将教学内容安排为“生物一植物一树一果树一香蕉树”进行讲授,这体现了奥苏伯尔所提出的什么教学原则?()A、渐进分化B、从大到小C、由近及远D、综合贯通10.(单选题,1 分)陈述性知识的核心成分是()A、符号B、命题C、符号和概念D、概念和命题11.(单选题,1 分)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因此,影响学习的条件很多,下列属于影响学习的外部条件是()A、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B、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信息C、学生的主动加工活动D、学生的学习动机12.(单选题,1 分)布鲁纳和奥苏伯尔都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理论,其中布鲁纳强调的是()A、发现学习与发现教学法B、发现学习与讲授教学法C、接受学习与发现教学法D、接受学习与讲授教学法13.(单选题,1 分)加涅最初根据学习的情境、水平,由简单到复杂把学习分为八类。
全国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卷面总分: 150 分答题时间: 100 分钟试卷题量: 50 题一、单选题(共 30 题,共 60 分)1.在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提出课程改革运用,使美国心理学更加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的心理学家是()A.杜威B.布鲁纳C.桑代克D.皮亚杰正确答案: 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横断研究设计是发展心理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其优点不包括()A.缩短完成实验任务所用的时间B.节省实验所需的人力物力C.同时对相对较多的被试进行研究D.有利于揭示连续心理过程正确答案: D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小学阶段儿童心理社会危机如果得到积极的解决,那末他们将体验到 ()A.希翼的实现B.意志的实现C.能力的实现D. 目的的实现正确答案: C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维果斯基B.皮亚杰C.华生D.弗洛伊德正确答案: D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逻辑思维最早浮现在()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正确答案: C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根据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高级心理机能源自()A.教育B.成熟C.练习D.遗传正确答案: A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广义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狭义的环境主要指()A.家庭B.发展C.学校D.教育正确答案: D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托儿机构和火伴关系在布鲁芬卢纳的社会环境系统中属于()A.核心系统B.中间子系统C.外在子系统D.外在大系统正确答案: 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埃里克森将心理发展分为 8 个阶段所依据的标准是()A.个体认知发展B.主导活动C.心理社会性发展D.特殊矛盾正确答案: C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0.婴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其中成熟最早的是()A.颞叶B.枕叶C.顶叶D.额叶正确答案: 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1.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发展较晚的感知觉是()A.视觉B.听觉C.空间知觉D.时间知觉正确答案: D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2.在初中生想象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无意想象B.视觉想象C.故意想象D.听觉想象正确答案: C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3.初中生凡事开始自己做主,有了自己的小秘密,浮现了抗拒心理和行为,说明初中生浮现了()A. 自卑感B. 自尊感C.控制感D.成人感正确答案: D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4.高中生的记忆发展特点是记忆力增强、短时记忆稳定以及()A.视觉记忆发展快B.听觉记忆发展快C.抽象记忆占优势D.以机械记忆为主正确答案: C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5.根据朱智贤的观点,高中生最迫切的社会化发展任务是()A.继续谋求独立B.进一步确定自我C.巩固性别角色D.学习适应成人社会正确答案: D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6.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因材施教”这一重要的教学理念,强调的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A.特定需求B.学习动机C.个别差异D.学习能力正确答案: C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7.以下不属于奥苏伯尔所定义的意义学习的是()A.代表性学习B.发现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正确答案: 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8.认为学习不是 S 和R 的直接联系,而要以有机体内部变量为中介的是()A.托尔曼B.威特罗克C.奥苏伯尔D.布鲁纳正确答案: A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9.下列不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是()A.符号B.动作C.概念D.命题正确答案: B 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0.某学生己经掌握了绝大多数蔬菜的有关知识,他可以通过并列结合学习形式来学习的知识点是()A.萝卜B.水果C.鲤鱼D.食物正确答案: 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1.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育过程的核心是()A.非特殊迁移B.特殊迁移C.正迁移D.负迁移正确答案: A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2.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反映的是()A.学习的起伏现象B.学习的迁移现象C.学习的高原现象D.学习的联结现象正确答案: 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3.道德的外部标志是()A.道德意志B.道德情感C.道德认识D.道德行为正确答案: D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4.对于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以下属于主观原因的是()A.个体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持B.社会环境的影响。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分章练习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单选题1. 为了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的进步情况,我们应当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 A. 观察法B.问卷法C.自然实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2. 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我国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学者是( ) A. 廖世承B.黄翼C. 陈鹤琴D.肖孝嵘3. 世界上一个心理学验室创建于( ) A. 希腊 B. 英国 C. 美国 D. 德国4. 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劳动等情境下,去引起或改变一种或几种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 条件,从而观察学生行为变化的方法,称为( )A. 自然实验法B. 心理测验法C. 实验室实验法D. 个案研究法 5. 为了比较系统地、详细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规律,我们可以采用 A. 横断研究设计 6. 一种观点认为, A. 桑代克7.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或改变某种或某此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条件, 行为变化的方法称作( )A. 观察法B. 测验法C. 教育心理实验法11. 研究者在研究中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
这是遵循了( ) A.发展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伦理性原则12. 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这遵循的是( )A.客观性原则 B •教育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 •发展性原则13. 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 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 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 )B. 纵向研究设计C. 聚合式交叉设计D. 三个均可 ( )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B. 普莱尔 C. 何林沃斯D. 霍尔从而观察学生D.实验室实验法 8. A . 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所构成的研究设计称为( 聚合交叉设计 B .单因素实验设计 C .多因素实验设计 ).跨文化研究设计 9. A . 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 ) 达尔文于 1876 年写成《一个婴儿的传略》B . 冯特于 1879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成立心理学实验室C . 普莱尔于 1882 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D .霍尔于 1922 年出版《衰老:人的后半生》 10. 对研究的问题了解有限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实验 , 称为( C. 自然性实验 A. 验证性实验 B. 探索性实验 D. 实验室实验这种研究设计属于 ( ) D. 因果研究设计 D. 个体发展心理学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资料
科目: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2.横断研究设计1.3.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1.4.观察法和实验法1.5.生态学运动2.1.自我2.2.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2.3.图式2.4.同化与顺应2.5.平衡、运算、守恒2.6.假设一演绎推理2.7.命题推理2.8.组合分析2.9.临床法2.10.最近发展区2.11。
自我中心主义3.1.遗传和遗传决定论3.2.成熟和成熟决定论3.3.环境和环境决定论3.4.心理发展参数3.5.心理发展动力3.6.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3.7.关键期3.8.孟德尔法和高尔顿法3.9.基因和基因突变3.10.家谱分析法4.1.单人游戏和集体游戏4.2.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4.3.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4.4.言语发生期和言语形成期4.5.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4.6.自我意识5.1.广义的学习和狭义的学习5.2.外部学习动机和内部学习动机5.3.直接的学习兴趣和间接的学习兴趣5.4.元记忆5.5.元记忆体验和元记忆监控5.6.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5.7.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5.8.自我意识5.9.自我评价的“他律性”和“自律性”5.10.社会认知5.11.角色采择6.1.第二特征、性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6.2.初中生词的发展的“低潮期”6.3.成人感6.4.发展任务7.1.相互显示和感情隐蔽7.2.辩证概念、辩证判断和辩证推理7.3.代际差异7.4.意志行为7.5.自觉性7.6.果断性7.7.自制性7.8.坚韧性8.1.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8.2.特殊才能8.3.分析型、综合型和分析综合型8.4.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8.5.艺术型、思维型和中间型8.6.性向说8.7.独立一顺从说8.8.机能类型说8.9.场独立一场依存类型说8.10.文化一社会类型说8.11.超常儿童8.12.元认知8.13.ICD一10智力落后定义8.14.我国《残疾标准》对智力残疾的定义9.1.学习和学校学习9.2.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9.3.表征9.4.双编码说9.5.学习曲线9.6.尝试错误说9.7.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9.8.两种信号系统9.9.强化9.10.程序教学9.11.顿悟9.12.学科的基本结构9.13.发现法9.14.有意义学习9.15.社会学习理论9.16.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10.1.知识和技能10.2.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0.3.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10.4.图式和脚本10.5.符号(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10.6.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10.7.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10.8.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10.9.假设考验说10.10.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10.11.辨别,简单辨别和多重辨别10.12.规则10.13.例一规法和规例法10.14.学习策略10.15.一般性学习策略和特殊性学习策略10.16.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10.17.概括策略10.18.自我效能感10.19.PQ4R阅读策略11.1.动作技能11.2.多余动作11.3.练习曲线11.4.高原期11.5.动作概念(或操作程序)的掌握11.6.示范11.7.反馈11.8.学习的迁移11.9.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11.10.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11.11.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11.12.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11.13.远迁移和近迁移11.14.相同要素说11.15.关系转换说11.16.定势11.17.学习定势说11.18.认知结构和认知结构变量11.19.可利用性变量、可辨别性变量和稳定性(包括清晰性)变量12.1.品德和道德12.2.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12.3.品德的定向、操作和反馈系统12.4.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和定型结构12.5.皮亚杰划分品德发展阶段的标准12.6.对偶故事法和道德两难故事法12.7.道德观念、道德信念和道德评价12.8.意义障碍12.9.直觉的道德情感、想像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12.10.品德不良13.1.动机13.2.需要、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13.3.内驱力13.4.原始内驱力和继起内驱力13.5.目标、诱因和强化物13.6.学习动机13.7.可利用性阈限13.8.成就动机13.9.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13.10.归因13.11.自我实现13.12.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I 13.3.强化时程表13.14.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13.15.学习动机迁移14.1.罗森塔尔效应14.2.教学监控能力14.3.自我指向型的教学监控能力和任务指向型的教学监控能力14.4.一般型的教学监控能力和特殊型的教学监控能力14.5.自我检查、自我校正和自我强化14.6.教学效能感14.7.教学监控的敏感性和迁移性14.8.教育机智15.1.测量、测验和评价15.2.学习的测量和学习的评价15.3.学习评价的分类15.4.教师自编测验15.5.论文式测验和客观性测验15.6.标准化测验15.7.常模参照测验和准则参照测验15.8.常模15.9.项目难度和区分度15.10.信度和效度15.11.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和内部一致信度15.12.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15.13.效标15.14.诊断性学习评价、形成性学习评价和终结性学习评价名词解释题答案1.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之一。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2..强化:凡施加影响有助于有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
是影响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重要因素。
3.练习曲线:是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期间所发生的动作效应变化的图解。
4.移情:指个人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进行感知和体验后而产生的类似于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替代性情感反应。
5.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本身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的自我评价和判断,它直接影响教师对本身教学活动的自我监视和调控。
6.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改结构不是解剖意义上的结构,而是一种认识的功能结构。
最初的图式是由遗传得来的。
7.角色采集技能:是指个体采取他人的不雅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必要的社会认知技能。
也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的能力。
8.下位学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不雅念在包摄性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构成下位关系,又称类属关系。
这种学习就是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
有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两种。
9.PQ4R法是一种阅读策略,是六个步骤的英文名称缩写。
包罗预习、提问、阅读、思考、复述和复习六个操作步骤。
10.罗森塔尔效应也称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由罗森塔尔等发现。
即如果教师按照对某一个学生的了解而形成必然的期望,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示发生符合这一期望的标的目的变化。
11.图式:人们对客体和事件有关属性组合的知识贮存方式,是一套例题、一套概念或表象的结构及功能的组合。
12.社会学习理论:阐明人怎样在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其个性的理论。
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规范以及社会行为技能的过程,它主要是通过不雅察学习的形式而进行的,因而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不雅察学习理论。
13. 自尊感:对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之间彼此关系的反映。
14. 直觉行动思维:一种只能在行动过程中进行思维,行动一旦停止,思维也随之终止的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广义、狭义“发展心理学”的含义: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指个体发展学2、中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伦理性原则4、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横断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聚合式交叉设计5、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问卷法(5)测验法6、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为机械决定论,主张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刺激—反应”公式表明,个体心理发展是环境和教育机械地决定的,从而否认遗传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个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7、弗洛伊德关于焦虑的种类:客观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上的焦虑8、皮亚杰关于适应的三种方式:同化、顺应、平衡10、格赛尔的成熟决定论:关于成熟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了著名的成熟决定论。
他主张: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其中成熟更为重要。
心理发展是一个按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大,与学习的关系较小。
心理发展主要由成熟决定。
当发育没有达到成熟水平时,学习或训练不起任何作用。
格赛尔上述观点得到了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的支持。
12、性别恒常性的发展:2岁左右的婴儿已能分辨照片上的性别,但还不能确定自己的性别。
也就是说,此时他们还没有性别的恒常性。
性别恒常性的发展要经历以下阶段:阶段1,性别认同阶段(2—3岁)。
阶段2,性别稳定阶段(4—5岁)。
阶段3,性别一致性阶段(6—7岁)。
13、几种知觉的类型:(1)空间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2)时间知觉14、自我意识:个体对其自身特点的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意识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实践中,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过程,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调节。
16、高尔顿关于个体差异的研究:17、不同心理学家关于人格个别差异的理论:(1)人格类型差异;性向说、独立—顺从说、机能类型说、场独立—场依存类型说、文化—社会类型说(2)人格的特质差异;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卡特尔的特质理论、吉尔福特的特质理论18、智力诊断的工具:(1)筛选性测验;分类测验、画人测验、图片词汇测验(简称PPVT)、丹佛发育筛选测验(简称DDST)(2)诊断性测验;儿童智力筛选量表、韦克斯勒学龄儿童智力量表(简称WISC)、斯丹福—比纳智力量表、格赛尔发育诊断量表20、桑代克的学习的规律: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21、程序教学: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原理所设计的程序进行的一种自动化教学方式。
程序教学把学生学习的教材分成许多小单元,然后按先浅后深、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分层次排列起来,学完第一小单元,就按程序学习第二小单元,依此程序前进。
22、有意义学习的含义和条件:奥苏伯尔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指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24、替代强化:是通过观察榜样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简介引起的强化作用。
26、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含义: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大多同意将广义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
所谓陈述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所谓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27、脚本:是人们关于多次出现的有时间顺序的事件的图式表征。
28、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分类:30、高原期:在技能形成中,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所谓的“高原期”,其表现为在这段时间内曲线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些下降。
但是在高原期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
31、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4)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5)远迁移和近迁移32、传统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移说、学习定势说、分析概括说33、品德含义、特点: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
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质,它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特征:一是道德必须以某种社会道德意识或道德观念为基础,并与道德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二是品德具有稳定性特征。
34道德结构:(1)我国传统的观点;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2)林崇德的品德系统结构观点;品德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关系系统、品德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的关系系统、品德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系统(3)章志光的品德形成三维结构;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定型结构35、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性阶段(8—10岁) (4)公正阶段(11—12岁)36、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1)前世俗水平;服从与惩罚的定向,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2)世俗水平;社会的习俗定向,秩序和法规的定向(3)后世俗水平;社会契约的定向,良心或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38、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
39、归因理论: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后经美国心理学家韦纳等人的创造性研究使该理论日臻完善。
41、斯金纳的五种强化时程表:第一种是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强化;第二种是正确反映不是每次出现均予强化,而是按一定次数比率予以强化;第三种是不管正确反应的次数,而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予以强化;第四种是以次数不定的间隔来强化;第五种是以不定长的时间间隔来强化。
43、信度及其种类: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表示测量的可靠性。
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和内部信度。
44、效度及其种类:效度是指测验准确地测量出测验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
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45、诊断性学习评价:是以诊断学生学习现状为目的的一种评价。
就教学过程而言,诊断学习评价不是事后的反思和检查,而是在教学过程之前为准确地了解每位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准备状态,或者为准确地了解学习落后学生困难原因而进行的学习评价。
因而,诊断性学习评价又称为事前评价。
46、纵向研究设计:就是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47、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表现,然后根据观察的结果(即学生的行为表现)来推断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常用方法。
48、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实验法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科学性最强的一种方法。
49、同化:是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同化是图式的量变。
50、顺应:是指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
亦即当客体作用于主体,而主体的图式不适应客体时,就调整和改变主体的图式,使之适应客体的过程。
顺应是图式的质变。
51、平衡:是指同化作用服从于客体的性质,是同化与顺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
52、运算:是指借助逻辑推理将事物的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
5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把儿童的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6、成熟: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
57、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获得及行为的变化过程。
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即学校学习。
58、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59、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心理发展特别迅速。
同时,在关键期内,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
60、具体形象思维:是指思维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进行。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61、道德感:是人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62、首要特质:指代表个体最独特性格的特质。
63、超常儿童:通常主要指智能明显超过同龄儿童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也指很早就表现出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杰出的特殊才能的儿童。
65、表征: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储存的方式。
66、元认知: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
67、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已有观念既不是类属关系,也不是总括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时,变产生并列结合学习。
68、下位学习(类属学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性和概括水平上低于新学习的知识时,新知识与旧知识构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关系。
69、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当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在包摄性和概括水平上低于新学习的知识时,新知识与已有观念构成上位关系,又称总概括关系。
70、迁移: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影响。
71、垂直迁移:也叫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层次各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72、水平迁移:也叫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层次的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73、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74、动机:是指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这种行为,并使这种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75、认知驱力:是把求知作为标准,只想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也就是想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愿望。
76、附属驱力:是指一个人为了得到某个人的称赞或认可,而把学习搞好,工作做好的一种动机。
77、高原期:在技能形成中,联系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就是联系曲线上所谓的高原期,其表现为在这段时间内曲线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些下降,但是在高原期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
78、标准化测验:一种经过标准化测验而编制的测验。
所谓标准化测验是指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编制测验目的,规范施测步骤和积分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测试,建立常模或参照标准,建立效度和信度。
即题目编制标准化、测验实施标准化、评价标准化、结果解释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