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率的伦理定位_郑立新
坚定人生信仰时刻学习进取郑新立-北京科技大学校友会
坚定人生信仰 时刻学习进取 ■郑新立郑新立,男,1945年2月生。
经济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年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和“八五”、“九五”、“十五”、郑新立1969年8月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
1970-1978年在邯郸冶金矿建指挥部任技术员、副科长、副处长。
1978年8月-1981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专业获经济学硕士。
1981年8月-1987年12月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经济组任处级调研员、副组长。
1987年12月-1990年7月在国家信息中心任副总经济6月任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计委新闻发年6月至今,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并且还担郑新立曾多次参加中共中央全会、《政府工作报告师。
1990年7月-2000言人、副秘书长。
2000“十一五”规(计)划的起草工作。
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在计划和投资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中长期发展政策等领域,都有较深的研究和独到见解。
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
主要作品有论著:《论抑制通胀和扩大内需》(郑新立经济文集一)、《论新经济增长点》(郑新立经济文集二)、《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郑新立经济文集三);主要论文有《论最终产品与最终产品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新型计划体制》等等;主编了《发展计划学》、《支柱产业振兴方略》书籍。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回到母校心情格外激动,校友会一年多之前就向我打过招呼,希望我回到学校来给大家讲讲人生体会,正好十七大召开后有这个机会来学校,讲讲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同时和大家见见面。
看到同学们年轻的面孔,我自己仿佛回到了三十多年以前,看到学校的一草一木,觉得格外亲切。
先自报家门,我是咱们采矿系采矿专业的学生,1964年进入到学校学习,应当是1969年毕业,但到1970年才分配,在科大学习生活了6年,到今年已经离开学校37年,如从入学开始算起,已经超过40年,有许多人生体会愿意利用这个机会和同学们分享。
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开拓和实践探索——《郑新立文集》评介
济政策研究 ,亲历改革开放和经济转轨 的过程 。从 2 0 世纪 9 0 年代开始 ,参与 中央文件起
草工作 。从 “ 八 五”“ 九五”“ 十五”“ 十一五”到 “ 十二五” ,郑新立连续参加 了五个五年
计 ( 规 )划起 草组 的工作 ;从 十 四届 三 中全 会关 于建 立社 会 主义市 场经 济体 制 的决 定 , 十六届三 中全会关 于完 善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体 制 的决定 ,十七 届三 中全会关 于农 村经 济
再生产的规模应至少能保证 新增 劳动力 的技 术装备水 平不低 于现有社 会劳 动力 的平均水
平 ,而且能逐 步有所提高 。最 高限度 即社 会扩 大再生产规 模应 能使包 括新增 人 口在 内的 居 民平均消费水平不 低于上 一年 ,而且还 要有所 提高 。他提 出 的确 定合理 的投 资总规 模 的数量界 限,对 当时医治投资饥渴症 ,实现投资总规模调控科学化 ,具有开创 意义 。
点也 推动 了我 国经济学理论 的丰 富和发展 ,为我 国改革实践提供 了有力 的理论支撑 。
( 二 )合 理 投 资 规 模 的 界 限
如何把投资率或积累率控制在合理 的范 围之 内。2 0世纪 8 0年代 ,郑新立提 出了合 理 投资规模最低限度 ( 或称下 限)和最 高限度 ( 或称 上 限)的设想 。最 低 限度 即社 会扩 大
需 的战略和设立 由中国主导 的亚洲基 础设施投 融资机 构两个建 议得 到 中央采纳 ,转 变成 国家决策 ,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和 国际影 响 。概括郑新立的研究成果贡献 ,主要如下 。
( 一 )把 最 终产 品 率作 为 评 价 宏 观经 济 效 益 的一 个 主 要 指标
郑新立提 出把最终产品率作 为评价宏 观经济 效益 的一个 主要指标 ,应 当从 增加 最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面临的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根本举措。
从增长方式转变到发展方式转变的变化点:
--战略任务
--内涵大扩充
调整和优化
需 求 结 构
供 给 结 构
生 产 要 素 结 构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调整
生 产 要 素 结 构
增 长 方 式 转 变
二、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 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的比例已上升到近60% 发达国家:企业研发投入应占全社会的70% 左右
例子:一些民营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多,效果 好。 华为: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 10% 。前年,华 为申请国际专利1600项,居全球第一。 中兴:第二位
--这两家企业申请的国际专利占全中国的27%
--若克隆三十个华为,我国国际专利的申请量 就能超过美国 经验:建立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三、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 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 动转变
●第三产业发展长期滞后
两个数据(08年):
--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仅40%左右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33% 这两个数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十来个百分点,
比发达国家低二三十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长期滞后的原因: 第一:税负比第二产业重; 第二:缺乏为其服务的小型的金融服务 体系。
关键在于指导思想:要把发展服务业
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下一步要把发 展第三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四、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 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 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要鼓励生产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成为 生产要素集中地,成为创新的主体
近几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
今年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_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
名家之言本刊讯记者冯立新/孙勇报道2009年是我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率先回升的一年,是我国宏观调控经受重大考验的一年。
在出口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通过实施扩大内需的经济刺激政策,预计2009年我国GDP增长8%以上,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宏观调控目标。
目前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仍未结束,那么今年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是什么?这是一个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先生。
郑新立先生首先表示,我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率先复苏,并出现了企稳向好的趋势,有两个方面值得自豪:一是充分证明了我国经济对国际风险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二是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宏观经济具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和有效的组织能力,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做到的。
郑新立先生强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投资的大幅度增长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使一些方面出现了结构恶化的现象:一是消费与投资的结构恶化;二是产能过剩的矛盾进一步突出;三是非国有投资增长慢于国有投资增长。
当前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出口大幅下降的局面没有改变,预计去年全年出口增速比上一年将下降20%左右。
展望今年乃至今后3年全球经济走势,发达国家经济将处于低速徘徊阶段,市场需求不可能有明显的增加,因此,出口前景很不乐观,如果不采取重大的政策和有效的措施,出口仍将是影响今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
郑新立先生指出,综合各方面情况,我对今年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坚持扩大内需的政策不动摇,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当前我国经济出现的回升态势是脆弱的、不稳定的。
消费虽有较快增长,但不足以弥补出口下降的影响。
今年的财税金融政策不应是去年的简单重复。
财政政策的实施不应再把重点放在用财政投资启动重点建设项目上,而要着重在“四个拉动”上下功夫:一是要拉动居民消费;二是拉动民间投资;三是拉动银行贷款结构的优化;四是拉动出口。
我国具备经济快速增长条件
我国具备经济快速增长条件
理伦
【期刊名称】《税务学习》
【年(卷),期】2003(000)003
【摘要】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日前提出,从当前国民经济的发展态势看,现在起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完全具备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
我国当前经济运行起码具备四大优势。
【总页数】1页(P19)
【作者】理伦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官”: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J], 谢荣全
2.中国具备经济快速增长条件 [J], 无
3.我国具备经济快速增长条件 [J],
4.郑新立:中国具备经济快速增长条件 [J],
5.权威学者称,中国完全具备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实现“十二五”的幸福之约——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
访谈Interview10 | ECONOMY如何实现“十二五”的幸福之约——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文/本刊记者 沈 刚 崔 玲“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作了详细部署。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攻坚期。
未来五年的中国经济走势如何?发展动力在哪?怎样进一步改善民生?政治改革将如何继续推进?为此,《经济》记者专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先生。
《经济》:请您谈谈 “十二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势?郑新立:“十二五”是我国经济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我们靠投资和出口来支撑经济的快速增长,现在宏观经济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投资和消费比的失衡。
我国去年一年创造了39万亿的GDP,但是只用了其中的三分之一进行消费。
这个比例太小了,美国消费的数量占GDP总量的60%—70%。
所以说我们的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不调整不行的时候了。
首先,“十二五”时期,我国除了要在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上进行比较大的调整。
其次,在产业结构上也要进行调整,从而促使第三产业有较大的发展。
我国目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只占到总数的30%左右,而国外发达国家这个比例要占到70%—80%。
第三,我国的创新能力方面要增强。
“十二五”期间,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调整,我国经济就会在今后的10年到20年至少到2030年之前,在新的平台上继续保持8%左右的增长速度。
如果不做这些转变,我国经济的发展可能会越来越困难。
同时还会出现其他问题。
“十二五”期间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认为,正确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
《经济》:“十二五”期间的国家着力点是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方面有一个指标是提升幸福感,要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国家在政策方“现在民营企业的创新机制已经形成了,目前,我国的专利成果60%—70%都是民营企业创造的。
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者:郑新立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第10期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2020(十)郑新立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2020年5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又一个重要全面系统的指导文件。
8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创造了许多新的经验,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针对新情况、新任务,中央提出了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为新时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围绕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之一。
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意见》给予充分重视,作出了具体部署,明确提出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
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科技、国防、安全等领域,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这里把“科技”领域增列为投资重点,把增强“创新力”新增为努力目标,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近两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美国政府挑起中美贸易战、科技战,推动产业链“去中国化”和美中经济“脱钩”,旨在阻止我国现代化进程。
美国政府拼力打压华为,意在阻止中国科技进步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维护其垄断利益。
国有企业拥有雄厚的科技资源,在科技创新中理应发挥骨干和带动作用。
要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僵化的体制,在各个产业培养出一批类似华为这样的高科技创新型、快速成长型企业,确保实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目标。
伦理的经济意义新论
伦理的经济意义新论
郑立新
【期刊名称】《伦理学研究》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讨论效率的经济意义不能仅仅局限于伦理的工具价值,而应当将伦理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两者结合起来.伦理本身也是一种效率,同样是企业值得欲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一种综合效率的提升.
【总页数】5页(P56-60)
【作者】郑立新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社科部,湖南,岳阳,414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
【相关文献】
1.西方经济伦理新论及其借鉴意义——费尔普斯人本经济伦理思想探析 [J], 张滨;徐秋慧
2.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审视与应对--评《伦理新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建设》 [J], 韩成颂
3.经济与伦理的整合——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逻辑的形成及意义 [J], 吴兵
4.经济伦理学及市场经济的伦理学意义 [J], 王苏喜
5.《管子》经济伦理思想对构建现代经济伦理的意义 [J], 王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六)有序的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1 放宽准入
2 建立地方性监管机构
3
建立存款保险和 贷款担保制度
4 推进利率市场化 5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6 改革外汇管理体制
高速铁路
物联网技术
互联网技术
(一)激活民间投资
城市的轨道交通,城际高 铁也应当引入社会资金, 实行股权的多样化。把民 间投资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激活投资,对当前扩大内 需,实现稳增长也发挥至 关重要的作用。
(二)增加住房供给
增加住房
要从过去以抑制需求 为主,改变为以增加 供给为主,鼓励增加 城市保障房的供给, 增加普通商品住宅的 供给,增加住房的土 地供给。
经济增长要扣除社会积累,扣除其 它很多内容,所以经济增长速度与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完全同 步是不可能的。所以要用8%左右的 经济增长速度,来保城乡居民收入 3%的增长速度。
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稳增长,稳增长就是要 通过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回升的态势。从长远看, 要通过改革释放各个方面增长的潜力。从近期来看, 应当把稳增长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地位,把打造经 济的升级版作为稳增长的主要举措。
经济增长要从过度依赖物质资源消耗 转向更多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 提高劳动者素质。
城乡一体, 区域协调
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促进 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 流动,尽快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创新驱动, 或而有序
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自有知识 产权的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带动 产业升级,早日建成创新型国家。
结束下滑
微弱回升
艰难爬坡
中国经济
我国经济的现状
井冈山风景区门票的收入,2011年是2亿, 2012年下降到1亿5,预计2013年的门票收入能 够达到7千万就不错了。井冈山门庭冷落,从 一个侧面看出,我国经济形势比较严峻。
中国经济改革的前沿思考——读《郑新立文集》
中国经济改革的前沿思考——读《郑新立文集》作者:李文学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8年第7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是我在中国农村杂志社工作时就开始聘请的顾问。
多年来,我社每年一度召开的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都请他到会做主题报告。
每每我们提出邀请,只要有时间,或者说能通过前赶后移腾挪出时间,他都会欣然接受。
请他讲的主题都是与当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相关的“三农”问题。
在我们的主刊《农村工作通讯》和《农产品市场周刊》上首发他的稿件,也是我们的偏得。
即或是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求是》等中央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我也总是找来先睹为快。
有时我们之间还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经常交流和学习他所发表的大量文章,使我对他的经济学理论建树、对经济发展走势的敏锐洞察、对经济规律深邃的思考,在脑海中形成了挥之不去的影像,对他那剖析经济问题的深刻赞叹不已。
集腋成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编辑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劳作,通过各种渠道,在多家图书馆、互联网、书报刊、资料库中寻找郑新立的著作和论文,力求完整地把郑新立的经济思想汇集起来,以飨读者。
于是,共16 卷约6400 页、560多万字的《郑新立文集》面世了。
在第一时间,我分享到了样书,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对于早年已经在报刊上读到的文章,虽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仍然觉得温故知新;对于一些首发的新作,有选择地认真读下去,一种大手笔、大思路、大智慧的感觉油然而生。
起于工业升于经济郑新立同志早年就读于北京钢铁学院,学的是采矿专业。
改革开放伊始,科学和知识的春天来了。
郑新立与时俱进,国家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之后,他乘着时代的东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工业经济专业。
这是他日后成为知名的经济学家,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具有基层工业企业的实践经历,是其系统经济思想体系形成的起点。
在此基础上,随着实践经历的不断丰富,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思维高度的不断攀升,加之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的精神相结合,成就了他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学风,从而使他成了经济体制改革时代的弄潮儿。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
龙源期刊网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
作者:
来源:《中国名牌》2015年第19期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
“十三五”最大一件事是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
围绕这个目标,经济需要保持适度较快的增长速度,特别是经济增速均衡、城乡差距缩小的硬指标一定要实现。
加快城乡一体化,通过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使广大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长,使贫困地区面貌得以改善,是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性要求。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
亚太地区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当前形势下,APEC各经济体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力度,共同维护地区经济金融稳定;继续深化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发展与合作,继续探索包括PPP模式在内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促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
中国的关键挑战是完成结构转型,要把经济从投资出口驱动模式,转变成更创新、更高科技、更可持续的模式。
在这个转型当中旧模式会变弱、新模式会增强,这样才能走向更长期且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
数据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其中蕴含着无限商机——以数据为核心的企业未来价值增长量以及发展趋势不可限量。
在当今乃至以后的经济发展当中,掌握了数据以及处理数据的能力,就意味着找到了金矿。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
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中国经济不会“后程乏力”。
释放市场活力,简政放权是先手棋,国企改革和金融改革是重头戏。
“僵尸企业”怎么退出,融资渠道能否更多元,这关系到经济增长的效率、公平与可持续性。
在转方式、扩内需中实现稳增长
在转方式、扩内需中实现稳增长作者:郑新立来源:《全球化》 2013年第10期郑新立摘要:我们应以党的十八大报告作为分析和把握当前经济形势的指导思想,作为统一对经济形势认识的基础;应针对阻碍发展的体制性弊端加快改革,释放发展潜力,支持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引导到有利于促进结构优化的投资领域,尤其应把加快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扩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领域作为引导投资的重点。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深化改革作者简介:郑新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平稳、稳中有进。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出口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6.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9.2%。
由于第一、二季度经济增速分别比上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而且在去年第四季度出现脆弱回升之前,经济增速已连续11个季度下降。
因此,关于经济形势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不同预测,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又起。
全面认识和把握当前经济走势,应按照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有为,努力在转变发展方式和扩大内需中实现稳增长。
一、用党的十八大精神分析和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正确总结了过去五年的经验,分析了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形势,提出了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应当作为分析和把握当前经济形势的指导思想。
特别是以下四点,应作为统一对经济形势认识的基础。
(一)十八大提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经历了35年,但是,增长潜力依然巨大。
去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90美元,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再经过10年的努力,使人均GDP翻一番,达到1.2万美元,将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等经验证明,人均GDP达到1.7万美元之前,都属于快速增长期;超过1.7万美元,速度才明显下降。
实现世界经济正义的伦理学思考
作用 ,同时也是经济摩擦 、不正义现象频
发的重要根源。世界经济要健康运行 ,就 不能听任市场甚至某一个或几个超级大 国 的摆布与任意控制 ,而必须有驾驭世界经
样也 适用 于世界范 围。因为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 的基本原理不 变 ,那么世界经济
正义在 国际社会正 义中的基 础地位就是勿 庸置疑 的。再者 ,随着国际社会 经济政治 的发展进步 ,各 国在争取政 治经济 自由平 等权利方面也取得 了很 大成就 。但是 鉴于
实 现 世 界 范 围 内 的经 济 制 度 德 性
实 现 世 界 经 济 正 义 的
伦 理 学 思 考
一 郑卫丽 ’ 、 博 士生 ( 1 、郑 州大学
马克思曾预言人类的正义事业要经历 由
个人美德到制度德性的发展过程。 人作为社 会生物而存在 , 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制度环境
对这一原 则的道德 要求是 ,参与国际社会 的各 主体在追逐各 自利益时不得对任何其 它国家或地 区的利益造成损害或 损害的威
胁 。无害原则具体 可描 述为不损害对方利 益 、不损 害第三方利益 、不损害人类整体
利益 。利 己不损人是其 道德底线 ,以其较 低 的伦理层次 为高层次 的伦 理准 则提 供广 阔的道德空 间和伦理支撑。 三是互利原则。 求利是各 国往来 的内在动 力,一 方面要求 参与备方都要获利 ,另一方面要 求至少减 少或避免一 方损失 同时使 另一方免于损失 或获益 , 即整体最小损失或最大获利原则 ,
人们诉 求的世界经济正义是世界各 国 平等 、 互利互惠 、 共存双赢的理想境界 , 但 由于种 种原因 ,世界经济正义 实现 的步伐 频频受 阻。为了谋 求建立一个合理、公平、
公正 、宽松 的世界经济秩序 ,就要 求世界 各个 国家必 须共 同努力 ,求同存异 ,相互 尊重 ,平等发展 ,保持各 自独立 自由的经 济 、政治发展道路 和文 明、价值观念的 多 样性 ,在全球化 背景下建立公正合理 的世
经济效率的伦理价值判断
个并 非他本 意想要 达到 的 目的 ,并且 在他 追
求 自己的利益 时 ,往 往能 比在 真正 出 于其本 意 的情况 下更有效 地促 进社 会 的利益 。从 中我 们 可 以看 出 .经 济效率 的直 接 动力虽 说仍 是每 一
个人 的资本支持 的 ,但大 家 的主观 愿望 并不 是 为 了促 进“ 公共 利益 ” 而 是为 了其 “ 。 自己的利 益
什么独 到 之处 , 谈 到资 源使 用效 率 , 们却 又有 但 他 不 可替 代 的优势 。承认 这点 之后 。 其他社 会科学 就 应 该让 经 济学 的这 一 优越 性 在特 定人 类精 神 的前 提 下获 得 自由发 展 。并 借 助 于这种 纯 粹科 学 的因 素去 充实 自己的学 科 。 但 必须 指 出的是 。在 学科 内部 及 不 同学科 之
的实现” 才这样做 的, 而且其 中存在着“ 一只看 不见 的手” 的调 节 . 种调 节使 得个 人利 益与社 这 会利益趋 于一致 。 另一位 代 表人物 约翰 ・ 穆勒 在 他那本对 西方世 界影 响非 常广 泛 的 《 治经 济 政
经济学所谓 的“ 科学化 ” 主张将价值判断从经济 , 学中剔除出去 ,采用价值无涉的自然科学研究方 法研究经济学 ,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威尔 弗雷德 ・ 帕累 托 和 罗宾 斯 。帕 累 托在 他 的代 表作 《 政治经济学教程》 政治经济学指南》 和《 中提出来 种衡 量 系统 是否 有效 率 的标 准 ,该 效 率标准 指 的是在 一个 体 系或 一种状 态 中 ,如果 该体 系或状 态没有 一种 可供 选 择 的状态 或体 系 能够使 至少 一 个 人 的境 况变好 而 不使 其他 人 的处境 变坏 ,这 种 体系或状 态就 是有 效率 的 。 累托认 为 , 帕 由于经 济 学家 的哲 学立 场不 同 。所 以存 在许 多不 同的经 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动态》2003年第1期)经济效率的伦理定位郑立新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275)〔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03)01-0011-03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都必须以追求经济效率为首要目标,经济效率是经济主体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又是经济主体发展的动力。
因此,伦理学不能忽视经济主体追求经济效率的基础性意义和合理性。
正因为如此,强以华先生在其《经济伦理学》一书中区分了“严格的经济伦理学”和“宽泛的经济伦理学”两个概念。
他认为严格的经济伦理学必须能够反映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既促使经济发展又使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伦理化;能够表现出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本身对伦理自觉的、必然的、普遍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作为产生以他律为主的符合伦理道德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的客观根据,而这种根据是自律的经济伦理学的客观条件。
宽泛的经济伦理学则是:“伦理只对经济进行制约、规范和评价,而不考虑经济本身的发展要求,甚至把经济看成是一种天生违反道德的活动、行为,至少是最可能衍生大逆不道行为的活动和行为,而对其进行指手画脚,进行`扼杀',因而,这种经济伦理学就只考虑自己的伦理形式,而忽视了经济内容,成为一种形式主义的伦理学。
”[1]这种形式主义伦理学由于离开了经济发展本身的要求,而很难真正起到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因为,如果讲道德是以牺牲经济主体的根本利益,甚至是零效率或负效率为代价,那么道德就会成为经济主体的一种异己的力量而遭到抛弃。
但是,不能因为“赢利原则是竞争经济的一个历史—结构性的预先规定,是任何企业不可抗拒的,企业的任何战略规划都必须服从它”[2],而否定经济主体同样不可逃避的道德责任。
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效率最大化)的伦理正当性是有条件的。
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主张经济与道德自然契合———经济即道德,实际上是以经济合理性来代替伦理正当性。
现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如哈耶克、高西尔、弗里德曼等)则主张,经济活动和行为在价值上是中立的,它只服从赢利原则,无所谓道德或不道德,市场经济不是道德考量的对象。
高西尔甚至认为,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道德没有地位,这并不是什么缺点,而恰恰正是市场的本质性的德行(难怪乌尔里希提出要对市场的赢利原则进行“基础批判”,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的不道德性)。
[3]很显然这是一种有“利”就是有“理”的强权论调,似乎人类的一切价值,如信仰、道德、理想都可以被所谓经济合理性(效率最大化)任意裁剪。
值得注意的是霍曼的观点,他认为经济与人类其他活动一样是可控的,人们可以对经济的后果承担道义的责任。
但他强调的不是个人的正当的行为,而是经济的正当的结构,即游戏规则本身的正当性,通过游戏规则的正当性来保证经济行为和后果的正当性。
这里,道德具有某种类似于法律的意义。
显然霍曼很重视道德要求实现的前提,以此来提高道德规范对经济主体的约束力,这也正是结构伦理优于传统伦理的地方。
但是,这里道德仅仅作为一种外围的条件对经济主体起作用,是外在地纳入到经济规则中去的。
正如施泰因曼和勒尔指出的:“相反,霍曼及其合作者似乎仍拘泥于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主张无条件的、绝对的利润最大化要求:`在这种秩序框架的规则内,企业应该力求长期的利润最大化。
'由于这种行为要求是无条件的,所以,除纯粹的利润最大化之外的所有道德要求都必须以规则的方式`从外部'纳入经济制度之中。
”[4]如果道德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力,而不是经济主体的内在信念,其效力毕竟是值得怀疑的。
另外,伦理的法规化虽然是可取的,但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等于取消了道德。
因此,经济主体追求经济效率(利润)的行为的伦理正当性不能仅仅局限于它是否遵循一种作为外围条件的规则意义上的道德(尽管这是很重要的),还需进一步追问其追求经济效率的目的、手段的伦理正当性。
二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经济效率的目的。
也许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无关宏旨的问题,经济学只关注如何提高经济效率,而很少过问为什么和为谁提高经济效率。
但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却是至关重要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的关系是一种物化了的人与人的关系。
同样,经济效率必然内在地蕴涵着一种人与人的关系。
因此,从伦理学的角度我们必须追问,经济效率意义究竟何在?其目的是什么?它为谁服务?关于经济效率的目的问题一直存在着所谓功利论与道义论的争论。
功利论者以实现所谓“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目标,但往往把幸福等同于快乐,又将快乐化约为肉体快乐和物质享受。
这样,经济效率就最符合人的本性,成为衡量一切事物价值的惟一标准,至少是最重要的标准,伦理问题被化约为经济效率问题,“伦理学被缩减成了最大的快乐之目的对资源所进行的最佳分配”[5]。
道义论则从某种伦理原则或规范(道义)出发,强调事物或行为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经济效率本身不能证明其合理性,而要看其是否符合某种道义。
道义论由于过分强调事物或行为的内在道德性,忽视了赢利原则作为竞争经济的强制性要求的不可抗拒性,从而给经济主体提出了过于苛刻的道德要求。
“若遵循道义论的言路来探讨市场经济,对外在结果的轻视和对某种内在道德性(如动机、行为之合乎某种原则和规范的正当性等等)的偏重,又会使伦理学不由自主地扮演市场经济的批判者和指控者角色。
这样,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成就,就难以得到必要的道德维护。
”[6]功利论和道义论的共同偏失主要有二,一是将效率与道德的关系理解为一种对立的关系,二是错误地理解人的需要,各持一端。
事实上,无论是物质利益,还是道德等精神价值都是人的本质需要。
所以,二者都要服从人的需要这一目的。
对经济效率而言,其所以是合理的,具有目的善,是因为它首先是作为人的一种本质需要存在的,它是实现人的幸福的一种手段。
其作为目的善,是服从为更高目的———人的幸福———服务的手段善的。
如果经济效率作为目的凌驾在人的头上,人反而成为手段,或者经济效率作为人的惟一目的出现,就必然会导致人的物化,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正如万俊人先生指出的:“作为实现人类目的的有效手段,蜕变成了违反人性和人类目的的工具,甚至常常取代人类目的而成为人类目的本身。
很显然,创造财富、效益、金钱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相反。
如果财富、效益、金钱变成了人类目的本身,那么,人类自身也就沦落成了财富、效益、金钱的奴隶。
”[7]道德等精神价值作为人的另一种本质需要,相对于人这一目的而言,同样只能作为手段善而存在。
以人作为最高的目的,许多问题就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如经济效率与伦理价值的关系问题,二者就不应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而应是一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经济效率需要伦理价值的导向和定位,以及将伦理精神转化为一种动力来推动经济发展;而伦理价值则需要经济效率为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其不致成为一种空中楼阁而丧失效力。
还有就是效率与公平的问题。
效率和公平都是人的目的和需要。
发展经济效率决不能以牺牲公平为代价,权且不论牺牲公平能不能真正带来经济效率,即使能带来更高经济效率,也是违背人是目的这一原则的。
我们主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目的在于打破平均主义,提高公平的整体水平,这是一种发展战略。
但绝不意味着,效率在价值系列上高于公平。
其次,我们再来讨论一下经济效率的手段问题。
目的和手段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手段受目的制约,手段善以目的善为前提条件。
追求经济效率手段的正当合理是以经济效率本身的正当合理性为前提的。
另一方面,目的需要一定的手段来实现,如果把经济效率当作一种目的善,则它不仅需要依靠合理正当的手段来实现,而且还要通过正当合理的手段来体现。
而经济效率手段的正当合理性,则来源于经济活动和行为的道德性。
如在竞争性经济中,经济主体遵循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互利互惠的原则,不利用自己在竞争中的信息优势,采取暗箱操作、欺诈、损害他人利益等手段来牟取利益;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时,自觉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以肆意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为代价来牟取经济利益等。
总之,经济效率之手段服从经济效率的目的,其伦理定位本身就是经济效率伦理正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换句话说,经济效率的手段是为满足人的需要而采取的,因此必须受人的目的限制,任何为经济效率服务的经济手段都要接受人的幸福这一最高目的的检验。
为了更好地理解效率的伦理定位,我主张一种综合的效率概念。
综合的效率概念强调的不只是经济效率,它以人的基本需要为根据,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
综合效率高,意味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综合提升和改善。
这种综合的效率超越了经济效率单纯的投入产出的利益计算,“它们是为了使人们能够获得基本的或`必要的'社会利益而设计的。
这是所有具有理性的人都渴望的利益,诸如健康、教育、住房、食物、衣服和社会正义。
……如我们将要解释的,必要的社会利益有两大类,即正义和总的经济福利。
”[8]综合的效率比经济效率包含了更多的伦理价值因素,能够超越经济主体单纯的利害计算的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经济主体经济合理性的压力,从而成为经济活动和行为的重要参照,甚至原则和规范。
三如前所述,伦理道德要对经济起作用,就必须考虑经济本身的规律,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到经济主体赢利原则的制度压力,也就是说,道德与经济应当有本质上的契合点。
这种契合点就在于二者都是为人的幸福服务的,都是人的本质需要。
就道德而言,只有当它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率时,才能够成为人的本质需要而被人们内化为行为准则。
正如甘绍平博士所言:“道德是为了人而存在,并非人为道德而存在。
”[9]道德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根源于道德的本性。
道德的中心问题或者说基本问题是利益关系问题,道德通过独特的行为规范,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人们因为利益上的冲突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以较低的社会成本换取人们之间利益协调的较高的效益。
道德的形成,正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对自身利益的一种自觉。
因此,完全可以说“道德在本质上是讲效益的,它的产生本身是经济原理的运用”[10]。
也就是说,效率是道德存在(下转第20页)畴,分析了“东亚文化圈”如何可能?是谁的“东亚文化圈”?为何人而存的“东亚文化圈”?他从政治秩序的角度探讨了古代中国文化作为普世文化的特质,认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东亚世界是普遍存在的。
刘海峰考察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对域外的影响,认为科举制不但对东亚诸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西方近代以来的考试制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认为,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是世界性的,应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李平以张载和徐花潭为中心,比较了中韩的气哲学,认为气哲学是东亚文明的公分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