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
1 【制定规范的依据】
《临床诊疗规范—关节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2 【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也称粘连性肩周炎、冻结肩。它是肩周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退行性病变,逐渐形成关节内外粘连,出现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好发于50岁左右的女性,有自愈倾向。
3 【诊断】
3.1 可有肩部外伤史。
3.2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剧的肩部疼痛,伴有肩部功能活动障碍和僵硬,不同程度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3.3 患者肩部肌肉萎缩,以三角肌萎缩最明显;压痛,
压痛点在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喙突及结节间沟等处;外展、内外旋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因上肢血液循环障碍出现手部肿胀、发凉。
3.4. X线检查可有骨质疏松征塞,有时肩峰下有钙化影。肩关节造影见关节囊挛缩,下部皱褶消失等改变。
4 【治疗】本病以保守治疗为主。
4.1 非手术治疗急性期上肢悬吊以减少疼痛,局部理疗、针灸、按摩、局部封闭治疗,注意局部封闭药物应注射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内;服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坚持功能锻炼,以主动运动为主,包括肩外展、上举、外旋等联合运动;还可于臂丛麻醉下行肩关节手法松解术,术后加强功能锻炼。
4.2 手术治疗用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者,适应证应严格掌握,注意除外其他颈肩部疾患。术式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肱二头肌腱移位术和喙肱韧带切断术。
肩周炎诊疗规范(参考模板)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
一、概述
肘关节周围炎肩凝症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肩痹,属于西医学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中医认为其发病主要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二、临床表现
1、有肩部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的病史。
2、肩部疼痛:初期常感肩部疼痛,疼痛可急性发作,多数呈慢性,常因天气变化和劳累后诱发。后期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
3、功能障碍: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功能明显受限。早期功能障碍多因疼痛所致,后期则因肩关节广泛粘连所致。尤以外展、内旋及后伸功能受限为甚。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三、检查
1、压痛点:本病在肩关节周围可找到相应的压痛点。
2、肩关节的功能检查:先作主动活动,再作被动活动,以作比较。
3、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改变。后期可出现骨质疏松、冈上肌腱钙化、大节结处有密度增高的阴影、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等现象。
四、诊断要点
根据发病年龄及典型症状,一般不难做出诊断。肩关节平片检查一般无异常。
五、治疗
治疗原则: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缓解疼痛。
1、推拿:肩井、肩髃、肩内陵、秉风、天宗、肩贞、曲池、手三里、合谷及肩部阿是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
2、针灸:主穴:肩前、肩髎、肩髃、臑俞、外关、合谷。配穴:若风寒重可加用风门、风池穴;若湿重,可加用曲池、阴陵泉穴或采用平衡针疗法;若有瘀滞可加用肩贞、阳陵泉、条口穴。每日取一定腧穴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肩关节周围炎
1 范围和目的
1.1目的
规范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1.2范围
本指南提出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功能锻炼。
本指南适用于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frozen shoulder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冻结肩、粘连性关节炎。是肩周软组织(包括肩周肌、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病变引起的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古代医籍的描述,可归属于“漏肩风”、“五十肩”、“肩凝证”等范畴。
3 诊断
3.1病史
病程长短不一,多由外伤或者外感风寒等原因引起,多为慢性发病。好发年龄在40岁以上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部分患者在5年内对侧肩关节再次罹患[2]。
3.2症状体征
肩关节疼痛,夜间尤甚;肩关节轻度被动内收、内旋位,冈上肌、三角肌可出现废用性萎缩,肩关节周围广泛压痛,甚至延伸至斜方肌与肩胛间区域[3];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可出现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尤其外展、外旋活动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肩关节外展“扛肩”现象[4-6]。
3.3分类[3]
肩关节周围炎一般按病程长短可分为肩周炎急性期、肩周炎慢性期、肩周炎功能恢复期。
3.3.1肩周炎急性期
起病急骤,疼痛剧烈,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限。夜间剧痛,压痛范围广泛,喙突、喙肱韧带、肩峰下、冈上肌、冈下肌、肱二头肌长头腱、四边孔等部位均可出现压痛。急性期
肩周炎诊疗指南及药物应用指南
改善关节功能药物应用
改善关节功能药物
包括关节软骨保护剂、关节滑液补充剂等,如硫酸氨基葡萄糖、玻璃酸钠等。这些药物可帮助修复受 损的关节软骨,增加关节滑液量,从而改善关节功能。
应用时机
在肩周炎的慢性期或恢复期,当疼痛和炎症得到控制后,可使用改善关节功能药物来促进关节的修复 和康复。
中药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80%
超声波
通过超声波的振动作用,促进肩 关节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淋巴 回流,有助于炎症消退和疼痛缓 解。
手法治疗
推拿按摩
运用推、拿、按、摩等手法作 用于肩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 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关节松动术
通过被动活动肩关节,增加关 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
针灸治疗
运用针灸刺激肩关节周围穴位 ,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缓解 疼痛。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手法治疗
通过专业的按摩、推拿等手法,改善肩关节活动 度,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
运用针灸方法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目 的。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升生活质量
01
02
03
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 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
生活指导
提供生活指导建议,如保 持正确姿势、避免过度劳 累等,以降低复发风险。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 锻炼,如肩部运动、瑜伽 等,增强肩部肌肉力量, 改善关节活动度。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以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肌腱、筋膜、滑囊、关节囊等)的无菌性炎症为病理基础,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症候群的一种疾病。
【诊断要点】
1.症状
(1)疼痛:肩部疼痛多呈弥散性,可向颈、背、臂、手放散,夜间或肩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2)活动受限:表现为穿衣、梳头、系裤、摸背等日常生活活动困难。
3.体征
(1)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表现肩关节各向的主动、被动活动范围减少,通常以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及后伸内旋屈肘活动的受限为着。
(2)压痛:肱骨大结节、胲骨结节间沟、肩峰下缘突、
肱二头肌腱附着处、大小圆肌及肩胛骨外侧缘等压痛。
(3)肌肉痉挛:可触及斜方肌、菱形肌、提肩胛肌等的痉挛及压痛。
(4)肌肉萎缩肌力减弱:在后期,肩周肌肉萎缩以肱二头肌、三角肌为着。
原则:急性期消炎止痛,慢性期松解粘连改善功能。
1.物理治疗目的:改善血液循环及营养代谢,促进充血的消散、水肿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松解粘连,改善功能。
(1)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可酌情选用超短波、短波、微波、毫米波等,急性期宜无热量,慢性期宜微热量,但不宜久用。其中超短波疗法较为常用,具体方法为:超短波治疗仪,中号电极两个,患肩对置;急性期采用无热量,15min/次,1次/山慢性期采用微热量,15?20min,15?20次为一疗程。
低中频电疗法:可酌情选用低频温热电、低频调制的中频电、干扰电等相应处方或治疗参数的电疗。其中低频调制中频电疗法较为常用。急性期与超短波疗法配合,慢性期与各种热疗配合效果更好。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讲解
肩关节四周炎
【定义】
肩关节四周炎是一种因肩关节四周软组织病变惹起肩关节痛苦和活动受限的肩部疾病,简称肩周炎。
因好发于中老年人,特别以50岁左右年纪发病率最高,故有“老年肩〞,“五十肩〞之称。该病多拥有患肩关节僵直和遇热痛减、遇冷痛甚等特色,又被称为“冻结肩〞,“肩凝症〞,“露肩风〞等。拥有多为
单侧发病,迟缓加重,经数月或更长时间可自行减少以致康复的特色。病程数月至两年间,一般不复发。
肩关节四周炎属中医“痹症〞范围
【诊断标准】
〔一〕外伤史
多为中年人或老年人,多继发于肱二头肌腱鞘炎,或上肢外伤;
〔二〕病症
肩部痛苦:开始时较轻,此后渐渐加重,昼轻夜重,不可以睡于患侧。痛苦可向颈、耳、肩胛、前臂
和手放射;肩部活动受限:以上臂外展、外旋、后伸为显然,严重者不可以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三〕体征
1肩部肿胀不显然,肩前、肩后、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以肱骨大结节、结
2节间沟处为显然,可见三角肌萎缩,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受限,特别是外展、上
3举、外旋和内旋;
4〔四〕协助检查
5惯例摄片无特别发现,后期可见肩部骨质松散,无骨质损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暗影。
6【辩证分型】
7〔一〕风寒湿型
8肩部窜痛,遇风寒痛重,得温热痛缓,畏风惡寒,或肩部有深重感。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9〔二〕淤滞型
10肩部针刺样痛苦、拒按,夜间痛甚。舌紫暗或瘀斑,脉弦或细涩。
11〔三〕虚损型
12肩部酸痛,劳苦后加重,可伴有头晕眼花,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心悸失眠等。
13舌质淡或暗红,苔白或少苔、无苔,脉弦细或沉纤弱。
14【治疗方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病症》(ZY/T001.9-94)。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局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有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以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最明显,但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
胛骨,两侧比较。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存在的。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褶皱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肩关节周围炎诊断与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
第30页/共54页
(一)一般治疗
1.口服消炎镇痛药物 2.痛点局部封闭
第31页/共54页
(二)运动训练
急性期针对肩部软组织的炎症和水 肿,治疗以消炎止痛为主 慢性期则针对组织粘连、关节功能 障碍,采用松解粘连,促进关节运 动功能恢复的方法。运动训练旨在 改善血液循环,牵伸挛缩组织,松 解粘连,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对 抗肌肉萎缩
肩胛胸廓关节 (scapulothoracic joint) 喙锁关节 (coracoclavicular joint) 肩峰下关节 (第二肩关节,2nd joint of the shoulder)
第10页/共54页
肩胛胸廓关节
第11页/共54页
喙锁关节
第12页/共54页
肩峰下关节(第二肩关节)
三个功能性关节 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
第5页/共54页
C-C mechanism 胸锁关节
肩锁关节 第二肩关节
盂肱关节 肩胛胸廓关节
肩关节复合体
第6页/共54页
三个解剖学关节
盂肱关节 肩锁关节 胸锁关节
第7页/共54页
盂肱关节和肩锁关节
第8页/共54页
胸锁关节
第9页/共54页
三个功能关节
手法:
1.上臂后部痛点:双拇指触诊法沿冈下肌、 小圆肌、大圆肌肌纤维垂直方向,上下分 拨肌腹及抵止端后,用拇指尖的挠侧紧压 抵止端,取镇定手法约10秒钟,再顺肌纤 维的方向将其舒平、理顺。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
【定义】
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无菌性炎症的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共临床表现为肩部弥漫性疼痛,日轻夜重,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本病简称“肩周炎”,属于中医“肩痹”、“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五十肩”等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虚衰,筋脉失于濡养,兼操劳伤损,风寒湿邪侵袭等,导致血不荣筋,痰浊瘀阻经脉及关节等所致。
【临床表现】
1(初期(疼痛期):肩部自发性疼痛,其疼痛常为持续性,表现不一。多数患者呈慢性疼痛,有的患者仅感觉肩部不适,或有束缚感,个别患者急性发作(疼痛多局限于肩关节的前外侧,可延伸至三角肌的抵止点,常涉及肩胛区、上臂或前臂。活动时,如穿衣时耸肩或肩内旋时疼痛加重,不能梳头洗脸,患侧手不能摸背。以后肩痛迅速加重,尤其夜间为甚,不敢患侧卧位。
2、中后期(粘连期):肩部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肩关节挛缩僵硬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均比正常的减少1/4-1/2;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脚胸壁关节的活动。梳头,穿衣、举臂、向后活动均感困难。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2-3个月。
【体征及检查】
1、初期(疼痛期):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特别是外展和外旋受限最为显著(肩部外观正常。局部压痛点多位于结节间沟、喙突、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附着处、冈上肌附着处、肩胛骨内上角等处。
2、中后期(粘连期):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比正常减少1/4-l/2,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多见于三角肌、肩胛带肌。压痛轻微或无压痛。
2023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肩关节周围炎的流行病学、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外治疗法、预防调摄、治疗推荐等。
本标准适用于肩关节周围炎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针灸推拿科、中医科、康复科等临床工作的医师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houlder pain and mobility deficits:adhesive capsulitis疾病部分
ZY/T001.9-94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证候部分
中医药标准制定管理办法(试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肩关节周围炎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软组织(包括肩周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和关节囊等)病变引起的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
注:肩周炎多由急性、慢性或长期劳损所致。因多发生在50岁左右,故称“五十肩”,因其主要特征为肩活动障碍,临床中又有“冻结肩”(Frozen shoulder)、“粘连性肩周炎”
(Adhesive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之称。
4指南相关临床问题与推荐意见
4.1临床问题1: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主要参照2013年美国物理治疗学会发布的粘连性关节囊炎指南[12]进行拟定(推荐级别:强推荐)。
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疼痛一般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肩周炎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
【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以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肌腱、筋膜、滑囊、关节囊等)的无菌性炎症为病理基础,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症候群的一种疾病。
【诊断要点】
1.症状
(1)疼痛:肩部疼痛多呈弥散性,可向颈、背、臂、手放散,夜间或肩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2)活动受限:表现为穿衣、梳头、系裤、摸背等日常生活活动困难。
3.体征
(1)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表现肩关节各向的主动、被动活动范围减少,通常以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及后伸内旋屈肘活动的受限为著。
(2)压痛:肱骨大结节、胲骨结节间沟、肩峰下缘突、肱二头肌腱附着处、大小圆肌及肩胛骨外侧缘等压痛。
(3)肌肉痉挛:可触及斜方肌、菱形肌、提肩胛肌等的痉挛及压痛。
(4)肌肉萎缩肌力减弱:在后期,肩周肌肉萎缩以肱二头肌、三角肌为著。
【康复治疗】
原则:急性期消炎止痛,慢性期松解粘连改善功能。
1.物理治疗目的:改善血液循环及营养代谢,促进充血的消散、水肿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松解粘连,改善功能。
(1)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可酌情选用超短波、短波、微波、毫米波等,急性期宜无热量,慢性期宜微热量,但不宜久用。其中超短波疗法较为常用,具体方法为:超短波治疗仪,中号电极两个,患肩对置;急性期采用无热量,15min/次,1次/山慢性期采用微热量,15〜20min,15〜20次为一疗程。
低中频电疗法:可酌情选用低频温热电、低频调制的中频电、干扰电等相应处方或治疗参数的电疗。其中低频调制中频电疗法较为常用。急性期与超短波疗法配合,慢性期与各种热疗配合效果更好。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
(2020年版)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40〜70岁中老年人。
该疾病属于中医“肩痹”范畴,分别于1979 年及1996 年被WHO 列为针灸适宜病种。针灸疗法可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具有优势。但目前由于缺
乏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临床医生大多根据个人经验或片面临床报道进行诊疗,影响了针灸整体医疗水平。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虚衰,筋脉失于濡养,兼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等,导致血不荣筋,痰浊瘀阻经脉所致。
1 临床表现:
1.1 急性期(冻结进行期):主要为肩部持续性疼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有极大地差异。疼痛多局限于肩部的前外侧,常涉及肩胛区及上臂。穿衣或梳头等活动时疼痛加重,尤以夜间为甚。
1.2 慢性期(冻结期)和功能恢复期:肩部疼痛逐渐缓解,各方向活动度均比正常减小,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 ,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2-3 个月。
2 专科检查:
2.1 急性期(冻结进行期):肩部外观正常。局部压痛点多位于结节间沟、喙突、肩峰下滑囊或者三角肌附着处,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外展内旋受限最为显著。
2.2 慢性期(冻结期)和功能恢复期:压痛轻微,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比正常减小,尤以外展上举和内旋后伸为著,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病程长者肩部肌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
3 诊断依据:
3.1 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3.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为慢性发病。
中医诊疗规范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十一、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本病是以肩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其发病主要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肩痹。
【临床表现】
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诊断要点】
中医诊断:
1.风寒湿证: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瘀滞证:肩部肿痛,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3.气血虚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
2.西医诊断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渐进性加重,昼轻夜重,并可向颈、耳、肩胛及前臂和手放射。肩关节上举,后伸时疼痛加剧,肩部活动受限,严重者不能做穿衣、梳头、洗脸
等动作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周围有广泛性压痛,日久可见肩部肌肉萎缩。2、X线摄片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治疗方案及原则】
一、推拿疗法:
治疗目的:改善局部血液循化,加速渗出物吸收,促进病变组织修复,缓解局部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骨伤科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又名“漏肩风二患者年龄多数在50岁上下。发病多由睡卧时露出肩部,局部感受风寒所致。或因外伤之后,肩关节周围组织受损,或因肩部活动过少,气血循环障碍,均可发生本病。
【诊断】
1.起初只觉得一侧肩部酸痛,于动作时偶有感觉,常不介意。以后酸痛逐渐明显,肩臂活动时酸痛加重,影响肩部正常动作。
2 .症状呈渐进性加重,疼痛逐渐向周围发展,或向上痛及颈项,或向下痛到上臂,或向后痛到脊背。
3 .严重时肩臂活动受限,不能上抬,穿脱衣服、梳头等动作皆难以完成。夜间疼痛更重,可影响唾眠。
4 .局部压痛以肩耦部、喙突部最为明显,腋后亦可有明显压痛。肩部周围肌筋压之有韧厚感。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均受限制。内旋时不能摸到肩胛骨下角,只能摸到第1腰椎棘突或更低。外展常仅有40°或更少,肩肱关节粘连。
5 .病程长则患肢三角肌萎缩。由于肩部丧失正常功能,对生活及工作有很大影响。但局部无红肿情况。
【治疗】
一、推拿疗法
1.运肩肘(轻轻摇转,托举患肢肩关节和屈伸肘关节,作被动运动(见图10-80)o
6 .按压痛点。
7 .拿揉肩部肌筋(见图10-81)。点揉肩井、肩胭、肩贞等穴。
8 .从肩循患肢上臂外侧揉捏,直达肘部,力量由轻到重,来回数遍。
9 .颈背痛者,加揉风池、天宗,拿天柱筋、秉风部等。
10 手法宜柔不宜猛烈,不宜引起病人剧痛,轻症隔日1次,重症每日1次。
二、针灸疗法
体针肩耦、肩醪、巨骨、曲池、少海、外关、合谷。耳针肩、肩关节、神门、皮质下。
三、药物疗法
羌活、秦荒、当归、威灵仙、鸡血藤、雷公藤、桑枝各IOg,桂枝6g,生甘草3g,煎服,每日1齐(b连服10天。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
(2020年版)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40~70 岁中老年人。该疾病属于中医“肩痹”范畴,分别于1979 年及1996 年被WHO列为针灸适宜病种。针灸疗法可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具有优势。但目前由于缺乏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临床医生大多根据个人经验或片面临床报道进行诊疗,影响了针灸整体医疗水平。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虚衰,筋脉失于濡养,兼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等,导致血不荣筋,痰浊瘀阻经脉所致。
1 临床表现:
1.1急性期(冻结进行期):主要为肩部持续性疼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有极大地差异。疼痛多局限于肩部的前外侧,常涉及肩胛区及上臂。穿衣或梳头等活动时疼痛加重,尤以夜间为甚。
1.2慢性期(冻结期)和功能恢复期:肩部疼痛逐渐缓解,各方向活动度均比正常减小,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2-3个月。
2 专科检查:
2.1 急性期(冻结进行期):肩部外观正常。局部压痛点多位于结节间沟、喙突、肩峰下滑囊或者三角肌附着处,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外展内旋受限最为显著。
2.2慢性期(冻结期)和功能恢复期:压痛轻微,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比正常减小,尤以外展上举和内旋后伸为著,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病程长者肩部肌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
3 诊断依据:
3.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3.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为慢性发病。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肩凝症(肩周炎)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肩凝症(肩周炎)
1.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肩周炎的定义、诊断、辨证及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肩周炎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针灸科、推拿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定义
2.1.1西医
肩关节周围炎(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简称肩周炎,系因肩关节周围肌腱、腱鞘、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慢性炎症粘连,限制肩关节活动,引起肩部疼痛、活动障碍的病征[1]。多由急性、慢性或长期劳损所致。因多发生在50岁左右,故称“五十肩”,因其主要特征为肩活动障碍,临床中又有“冻结肩”(Frozen shoulder)、“粘连性肩周炎”(Adhesive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之称[2]。
2.1.2中医
肩关节周围炎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因外伤劳损、气血不足及风寒湿邪等侵袭肩部,致使经络不通、经气不利,血脉不能濡养筋骨,筋脉拘急而痛,并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称为“肩痹”[3-4]。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古代医籍的描述,可归属于“漏肩风”、“肩凝症”等[4]。3.诊断
3.1病史
引起肩周炎的病因尚不甚清楚,临床上发现与年龄、性别因素有关,该病多发于中年以后,5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女性高于男性[1,5, 6],右肩多于左肩,体力劳动者多见,且该病的发生多与慢性劳损有关,患者可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
发病,亦可于外伤后引起。Mcnab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7];而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血管疾病等可增加罹患肩周炎的风险[7]。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长短不一,数月以至经年时间,炎症消退后,症状可自行缓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以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肌腱、筋膜、滑囊、关节囊等)的无菌性炎症为病理基础,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症候群的一种疾病。
【诊断要点】
1.症状
(1)疼痛:肩部疼痛多呈弥散性,可向颈、背、臂、手放散,夜间或肩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2)活动受限:表现为穿衣、梳头、系裤、摸背等日常生活活动困难。
3.体征
(1)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表现肩关节各向的主动、被动活动范围减少,通常以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及后伸内旋屈肘活动的受限为着。
(2)压痛:肱骨大结节、胲骨结节间沟、肩峰下缘突、
肱二头肌腱附着处、大小圆肌及肩胛骨外侧缘等压痛。
(3)肌肉痉挛:可触及斜方肌、菱形肌、提肩胛肌等的痉挛及压痛。
(4)肌肉萎缩肌力减弱:在后期,肩周肌肉萎缩以肱二头肌、三角肌为着。
原则:急性期消炎止痛,慢性期松解粘连改善功能。
1.物理治疗目的:改善血液循环及营养代谢,促进充血的消散、水肿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松解粘连,改善功能。
(1)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可酌情选用超短波、短波、微波、毫米波等,急性期宜无热量,慢性期宜微热量,但不宜久用。其中超短波疗法较为常用,具体方法为:超短波治疗仪,中号电极两个,患肩对置;急性期采用无热量,15min/次,1次/山慢性期采用微热量,15?20min,15?20次为一疗程。
低中频电疗法:可酌情选用低频温热电、低频调制的中频电、干扰电等相应处方或治疗参数的电疗。其中低频调制中频电疗法较为常用。急性期与超短波疗法配合,慢性期与各种热疗配合效果更好。
(2)光疗法:主要采用紫外线局部照射疗法,用于急性期。具体方法为: 中波或短波紫外线治疗仪,患侧肩关节,分前、后、侧3区照射,红斑量,每日一区,6次为一疗程,可与超短波配合。
(3)超声波疗法:用于慢性期。具体方法为:800kHz 或1000kHz的超声波治疗仪,直径2或5cm的声头,在患肩以3cm/s左右的速度移动(也可移动和痛点固定结合,每痛点固定10?30s,但不能固定于骨突处),8?12min/次(根据面积大小而定),1次/d, 15?20次为一疗程,多用于肩关节粘连。与调制中频电疗法的改善血液循环处方或蜡疗法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4)激光、偏振光疗法:痛点或痛区照射。
(5)磁疗法:低频脉冲磁疗法用于急性期,电磁疗法用于慢性期。
(6)温热疗法:可酌情选用红外线、可见光、蜡疗、热袋等,用于慢性期。
(7)水疗法:水中运动疗法用于慢性期。
(8)手法治疗
Maintland手法:用于改善血运和营养,急性期消炎止
痛,慢性期松解粘连,改善功能,常用手法:①前屈障碍:以AP和被动前屈活动为主。②后伸障碍:以PA和被动后伸活动为主。③外展障碍:以Caude和被动活动为主。每次应用2?3种方法,手法强度依病情而定,急性期Ⅰ-Ⅱ级手法,慢性期Ⅲ-Ⅳ级手法。每种手法60?90s,重复3遍。
其他手法或按摩疗法:可酌情选用,不宜用撕裂性手段。
(9)运动疗法
徒手操:立位进行。①摆动:腰前屈,上肢自然下垂,做前后、左右摆动及画圈动作。②爬墙:面对墙或侧对墙,足距墙一定距离,将患肢前屈上举或外展上举以手触墙上移至最高处,重复进行。③触墙:背靠墙,上肢靠拢体侧并贴紧墙面,屈肘,用双拇指触墙,再反向触胸,反复进行。
④触头:双手体前相握,前屈上举过头,触头枕部。⑤触腰:双手背后相握,以健侧带动患侧内收,再以拇指沿腰椎棘突上移至最高处,反复进行。
棍棒操:①前摆动:双手体前握棒,臂伸直前屈上举左右摆动。②后摆动:双手背后握棒,臂后伸左右摆动,屈肘上提。③背拉:双手背后握棒,以健侧手握棒上端,患手反握棒下端,斜背并向健侧拉推。
吊环:双手分握通过滑轮的二只吊环,以健肢拉动患肢外展和前屈上举。
绕环:面对肩关节回转训练器,调正手柄在滑动杆上的位置,使患肢伸直做绕环回转动作。
肩梯:面对或侧对肩梯,前屈或外展患肢,用手指勾住阶梯牵拉患肩。
拉力:面对、侧对或背对拉力器,患侧手握拉力绳柄拉动。
下垂摆动(Codman)训练:在躯体前屈位下,使患臂自然下垂,并使肩关节周围肌腱放松(放松的标志是当推动该臂时出现自然摆动,则表明已松弛);在此体位下作前后、内外、绕臂摆动训练;幅度可逐渐增大;训练时间应坚持较长,直至手指发胀、麻木为止。该训练在患者能力可及的情况下,也可由患者手持1?2kg的重物进行。2次/d。若患者存在腰痛等情况时,也可在俯卧位下,将患肩垂于床外,然后进行上述放松摆动或提重物摆动训练,该法多用于急性期。
2.药物治疗疼痛剧烈者,可酌情选用吲哚美辛、强筋松、布洛芬、双氯芬酸、凯扶兰等消炎镇痛药物。
3.局部封闭疗法在肩周痛点部位进行局部封闭,可采用普鲁卡因加醋酸泼尼松龙等药物。
4.中医治疗
(1)中药:适当服用活血化淤、通经活络、散寒祛温药对症治疗。
(2)针灸:可选用相应穴位针灸治疗,如肩井、肩髁、肩髎、肩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