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自研课导学】预习课(课外20分钟):自读自悟《送东阳马生序》,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准备:查找资料,解决课文的生字词及重点字词的翻译。
自主积累:能大致翻译课文。
晨读课(20分钟):目标:1、全体同学朗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至少一遍,力争达成:读准生字、朗读流畅。
(约4分钟)2、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约10分钟)3、学有余力者能背诵法全文。
(约6分钟)检效:组长检测各组员的课文朗读情况以及背诵情况。
【展示课导学】课题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型预展课学习目标(1分钟):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内容。
2、体会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把握主题。
3、学习古人“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培养正确的苦乐观。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一③【训练课导学】“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我的书写等级为(分A、B、C、D四级)我得了_______基础题一、注音嗜( )学硕( )师叱( )咄俟( ) 忻( ) 箧( )屣( ) 皲( )裂缊()袍媵( )人衾( ) 廪( ) 二、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发展题三、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无从致.书以观()(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3)弗之怠.()(4) 走.送之() (5) 不敢稍逾约..()..() (6) 既加冠(7) 无硕师..()..名人与游() (8) 尝趋.百里外() (9) 未尝稍将辞色(10) 援.疑质.理() (11) 俟.其欣悦() (12) 负箧.曳屣.()(13) 腰.白玉之环() (14) 烨.然若神人()(15)緼.袍敝.衣()四. 翻译句子1.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提高题【2013年·中考题】阅读课文(课文略),完成下列题目。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学案一、资料链接: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二、基础积累:1.一词多义:(1)至: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2)之:弗之怠 ( ) 益慕圣贤之道( ) 当余之从师也()(3)以:无从致书以观( )计日以还(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以中有足乐者( )以衾拥覆( )2.古今异义:(1)走送之古义:,今义:行走;(2)尝趋百里外古义:,今义:趋势;(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今义:与“真”相对;(4)媵人持汤沃灌古义:,今义:汤汁;(5)主人日再食古义:,今义:一次又一次;(6)右备容臭古义:,今义:难闻的气味;)主人日再食:)余则缊袍敝衣处期间:4.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5.其他重点实词:(1)无从致书以观()(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3)弗之怠()(4)不敢稍逾约()(5)既加冠()(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7)执经叩问()(8)德隆望尊()(9)稍降辞色()(10)援疑质理()()(11)或遇其叱咄()(12)俟其欣悦()(13)负箧曳屣()()(14)穷冬烈风()(15)足肤皲裂()(16)至舍()(17)持汤沃灌()(18)以衾拥覆()(19)寓逆旅()()(20)烨然若神人()(21)缊袍敝衣()()(22)略无慕艳意()(23)口体之奉()6.特殊句式:①省略句: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②倒装句:弗之怠7.翻译句子:(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6)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7)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8)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含答案(五篇范例)[修改版]
第一篇: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含答案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导学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1.翻译并背诵全文。
2.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
课前准备1.扫除字词障碍。
2.熟读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翻译课文朗读并背诵课文一、教学设计(一)导入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
如今更提倡终身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
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
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头地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半途而废,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
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今天我们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1、正音正字叩()问叱()咄()俟()其欣悦负箧()曳()屣()皲()裂媵()人以衾()拥覆皆被()绮绣容臭()烨()然缊()袍敝()衣2、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4、解词析句⑴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援疑质理()俟其欣悦()四支僵劲不能动()主人日再食()同舍生皆被绮绣()腰白玉之环()⑵解释下列文言语句手自笔录弗之怠余因得遍观群书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援疑质理卒获有所闻主人日再食鲜肥滋味之享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⑶辨析各组虚词的意义a.以:无从致书以观()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1b.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走送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其:门人弟子填其室()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d.而: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5、翻译课文朗读背诵要求学生大声地诵读,切实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眼看字,心明义,口发声。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2.把握赠序的特征和本文对比的说理方法。
3.辩证地看待学习中的难与易、苦和乐。
第一课时【美好积累】一、自主学习1.走进作家作品2.文化常识关于“序”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
本文属于赠序。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给同乡(东阳)一位姓马的晚辈(马生)的临别赠言(序)。
这是一篇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
3.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
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嗜学(shì)逾约(yú)俟其欣悦(sì)叱咄(chì du)皲裂(j n)媵人(yìng )负箧曳屣(qiè x )缊袍(yùn )既加冠(guàn )以衾(q n )容臭(xiù)烨然(yè)弗之怠(dài )4.二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文学常识】㈠作者作品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
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雍容典雅,或质朴简洁,各有特色。
著有《宋学士文集》。
序,文体名,有赠序和书序之分,这是一篇赠序。
㈡写作背景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召入朝觐见。
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在文章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自己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㈢解题“东阳”,地名,今属浙江。
“马生”,姓马的后辈,指马君则,是宋濂的同乡。
“生”,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
“序”,文体名。
标题意为:写给东阳晚辈马君则的一篇赠序。
标题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内容。
【基础字词】㈠课本注释①选自《宋濂全集》。
东阳,今属浙江。
生,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②[致]得到。
③[假借]借。
④[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
⑤[走]跑。
⑥[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⑦[以是]因此。
⑧[既加冠(g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⑨[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⑩[趋]快步走。
⑪[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问,请教。
⑫[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⑬[填]挤满。
⑭[稍降辞色]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
稍,略微。
辞色,言辞和脸色。
⑮[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⑯[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身耳朵来请教。
表示专心和恭敬。
⑰[叱咄(duō)]训斥,呵责。
⑱[至]周道。
⑲[复]回答,答复。
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一、课前热身:加点字注音嗜.学( ) 逾.约( ) 叩.( )问 稍降.( )辞色 负箧.( ) 曳.( )屣.( ) 皲.裂( ) 被.( )绮.( )绣 容臭.( ) 二、知识清单(课堂练习)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烨然若神人(1)至⎩⎨⎧至舍色愈恭,礼愈至(2)若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当余之从师也(3) 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3)主人日再.食 4)天大.寒 (5)色愈恭,礼愈至. (6)媵人持汤.沃灌 (7)尝趋.百里外 (8)卒.获有所闻 (9)走.送之 (10)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1)腰.白玉之环 (2)手.自笔.录 (3)戴朱缨宝...饰之帽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5)余立.侍左右..三、用现代汉语翻译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俟其欣悦,则又请也四、文本探究无书——-学习上的困难 解决的办法无名师——老师:人物形象 衬托我:行之苦——住、食之苦——从师求学之苦衣之苦——- 对比同舍生主旨感悟作者通过写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说明学有所成,关键在于,并表达了之情。
五、优化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B录毕,走.送之/走.马观花C是以人多以书假.余/狐假.虎威 D余幼时即嗜.学/嗜.书如命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B未尝稍降辞色./声色.俱厉C不敢出一言以复./不复.出焉 D至舍./便舍.船3.综合理解:(1)作者外出求学时,“缊袍敝衣”处在富家子弟之间,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原文回答)(2)课文第一段作者主要通过来表现自己幼时求学的勤苦,其结果是在家境贫寒的情况下也能(原文回答)(3)阅读第一段后,你认为作者学有所成的原因是什么?带给你怎样的启示?(4)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课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送东阳马生序Microsoft Word 文档
一、文学常识。
1、宋濂,字,号,朝人。
有《宋学士文集》。
2、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
本文是一篇赠序。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3、解题: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
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拜访。
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东阳,现在浙江省东阳市,明朝属于金华府。
马生,即马君则,当时是国子监太学生;生,是长辈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作者当时已经69岁。
二、解释下列加线字。
余幼时即嗜学致书以观假借于藏书之家弗之怠录毕走送之稍逾约因得遍观群书益慕圣贤之道无硕师名人尝趋百里外执经叩问德隆望尊稍降辞色援疑质理礼愈至俟其欣悦卒获有所闻负箧曳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寓逆旅主人日再食腰白玉之环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緼袍敝衣禀稍之供岁有裘葛之遗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冻馁之患博士为之师非天质之卑流辈甚称其贤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言和而色夷故道为学之难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四、解释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5、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8、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9、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10、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1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1、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2、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词的含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理解文中对比写法,并体会其作用。
3、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重难点:疏通文意,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课时:4课时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参考课下注解及课后补充材料,预习下列内容:1、了解题目“序”的含义、分类及作者。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ì()学逾()约硕()师趋()百里外叱咄()俟( )其欣悦卒( )获有所闻负qiè( )曳xǐ( ) 皲( )裂媵( )人以qīn( )拥覆容臭( ) 烨( )然yùn( )袍bì( ) 衣3、将你不敢确定字音的字写在下面:4、说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假借( ) 走( )送之加冠( ) 与游( ) 先达( ) 叩问( )援( )疑质( )理或遇其叱咄( ) 礼愈至( ) 穷冬( ) 至舍( ) 持汤( )沃灌( ) 寓逆旅( ) 日再( )食腰( )白玉之环略无慕艳( )意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秀5、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并填空: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分别克服了______之难和______之难,得到了_______和_______的结果。
(用原文中的四自短语填空)第二自然段,作者用自己求学中衣、食、_____ 、__ ____ 四个方面的贫穷反衬自己求学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课堂学习: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勤苦学习的佳话,程门立雪让人感动,悬梁刺股让人震撼,或许学习他们较困难,那么我们来学习宋濂吧,学习他孜孜不倦的精神,学习他排除万难的精神。
(板书题目、作者)二、自主学习。
1.自读书后对作者的介绍,假如你要用一句话很简短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怎么讲?2.读下面一段话,了解本文的文体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送东阳马生序》精品导学案(word版)
从双基教学的产生,到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研究和实施,不难发现,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步步具体、明确、可操作,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了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要深刻体会这种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本课中,既体现出了双基教学,也在高效课堂上注重了重要环节的描写。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11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借助工具书和注解理解课文大意。
2.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新课标链接:“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一、资料助读:《送东阳马生序》文章写宋濂到应天朝见朱元璋,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东阳人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给他。
作者通过自身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的学习条件之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和专心与否,并赞扬了马生的谦虚好学。
二、自主学习:(一)自学指导:1.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划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明白的朗读节奏。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第5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第5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预习目标:1、识记文学常识。
2、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把握语言节奏。
3、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全文,感知文章大意。
【知识超市】1题目简介:这是作者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宋学士文集》里的《朝京稿》。
这是一篇“赠序”,它不同于一般印在书前评介作品或说明写作目的的“序”。
赠序是古代文体之一,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
“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
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
2.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浙江义乌县一带),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
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
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
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国家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州(四川奉节)。
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
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
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宋濂、刘基、高启”─明初诗文三大家。
预习环节:1、听朗读,为生字词注音并划分句子节奏。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知识了吗?收获:疑问:当堂反馈一、基础题:1、《送东阳马生序》作者是,字他是朝家。
2、给加点字注音:嗜.()学俟.()其欣悦足肤皲.()裂媵.()人负箧.()曳.()屣..()裘()葛之遗()谒()撰()贽()缊()袍敝()衣二、发展题:1、解释加点的字词:①盖余之勤且艰若此()②无从致书以观()③弗之怠()()④益慕圣贤之道()⑤尝趋百里外()⑥或遇其叱咄()()⑦援疑质理()⑧媵人持汤沃灌()()2、翻译句子:(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序”这种文体的种类及特点。
2、学习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中心内容的写法。
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一、作者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
明初文学家。
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
洪武初主修《元史》,为总裁官,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
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
著作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送东阳马生序》等。
他是明代“开国文臣之首”,朝廷上祭祀、诏谕、封赐等文章,大多由他执笔。
他的散文以传记文较为出色,善于通过人物言谈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形象鲜明,文字简洁。
寓言体散文集《燕书》与《龙门子凝道记》在当时也有较大影响。
二、写作背景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辞仕。
第二年,宋濂至应天朝见朱元璋。
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东阳人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
三、关于“序”“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的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或给人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四、自我检测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2、分析下列句中词语的活用情况(1)腰白玉之环(2)主人日再食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2)录毕,走.送之()(3)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4)援.疑质.理()(5)俟.其欣悦()(6)主人日再.食()(7)略.无慕艳意()(8)余则缊.袍敝衣()⑼犹幸预.君子之列()⑽色愈恭,礼愈至.()⑾媵人持汤.沃灌()⑿左佩刀,右备容臭.()⒀弗之怠.()⒁负.箧曳屣()⒂四支.僵劲不能动()⒃余幼嗜.学()⒄无从致.书以观()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⒆以.衾拥覆,久而乃和()⒇腰.白玉之环()4、用原文的语句回答:(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5)写借书的句子:(6)写抄书的句子:(7)写还书的句子:(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10)写衣食简陋的句子:五、主要问题导学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本文中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3、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的句子是:4、作者勤奋学习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5、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6、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如何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六、课后训练导学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 烨然若神人判若两人B 腰白玉之环腰缠万贯C 右备容臭臭气相投D 主人日再食再接再厉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A 既.加冠宋既.成列B 益.慕圣贤之道杀数人,胡虏益.解C 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D 卒.获有所闻士卒.不尽饮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完整word版)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含答案)
23 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预习检测1、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叩(kòu)问叱(chì)咄(duō)俟(sì)负箧(qiè)曳(yè)屣(xǐ)皲(jūn)裂媵(yìng)人衾(qīn)皆被(pī)绮绣容臭(xiù)烨(yè)然缊(yùn)袍敝(bì)衣逆旅nì lǚ沃灌wò屋舍shè逾yú硕(shuò)绮(qǐ)裘(qiú)葛(gě)冻馁(něi )谒(yè)撰(zhuàn )贽(zhì)【课堂探究】4、文言现象积累(1)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2)古今异义: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汤走送之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尝趋百里趋: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势或遇其叱咄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卒获有所闻卒:古义:最终今义:士兵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借今义:假期右备容臭臭:古义:气味今义:难闻的气味博士古义:官名,国子监的老师今义:一种学位名称日再食再:古义:两次今义:一次又一次(3)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手自笔录手──动手,名词用作动词。
笔──用笔,名词作状语。
无鲜肥滋味之享原意为:鲜新、肥大,现译为鲜鱼、肥肉,形作名(4)一词多义:和:久而乃和缓解、暖和冠:勇冠三军天下第一言和而色夷谦和既加冠男子20岁成年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无冻馁之患忧患以:以衾拥覆介词,用无从致书以观连词,来计日以还表修饰,不译以中有足乐者因为,连词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把,介词之:录毕,走送之代词,他无鲜肥滋味之享助词,的弗之怠代“抄书” ,宾语前置益慕圣贤之道结构助词,的当余之从师也结构助词,无义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结构助词,的至:礼愈至周到至舍到达足:以中有足乐者足够足肤皲裂而不知脚第二课时【课堂探究】2、注意重点句子的翻译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完整word版,《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及答案
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1.初步感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2.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序〞“致〞“质〞等的意义。
3.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以〞“诸〞等的用法。
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以下练习。
〔1〕读准以下加点字的读音。
嗜好〔〕逾约〔〕加冠〔〕叱咄( )( ).....叩问〔〕皲裂〔〕媵人〔〕负箧曳屣( )( )( ).......容臭〔〕至舍〔〕烨然〔〕缊袍敝衣〔〕〔〕.....俟其欣悦〔〕以衾拥覆〔〕日再食〔〕廪稍〔〕〔〕.....裘葛之遗〔〕〔〕冻馁〔〕谒〔〕以为贽〔〕.....〔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是,字,号,初家。
本文选自。
本文是一篇,赠序是的文体,内容多为之辞。
2.二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及工具书,试着翻译课文,对不能理解的词句做上标志。
疑问摘要: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局部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根底上朗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梳理文章一、二两段词句意思。
1.注意朗读的节奏,句读要准确。
2.揣摩有关字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2.一词多义。
〔1〕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中有足乐者〔...计日以还〔〕以衾拥覆〔..俯身倾耳以.请〔〕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2〕致无从致书以观〔〕闲情逸致〔..〔3〕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弗之怠〔..录毕,走送之〔〕当余之从师也〔..〔4〕或或遇其叱咄〔〕那么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王命急宣〔〕.第1页共10页〔5〕故温故而知新〔〕.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6〕那么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那么心不假设余之专耳〔.〔7〕其俟其欣悦〔.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其一犬坐于前〔..〔8〕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何有于我哉〔.〔9〕为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为其来也〔.孰为汝多知乎〔.〔10〕而久而乃和〔.妇拍而呜之〔.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3.词类活用。
《送东阳马生序》1导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教师寄语:生活如一条长河,愿你是一叶执著的小舟;生活如一叶小舟,愿你是一名风雨无阻的水手。
【学习目标】1、学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
重难点1.学习作者勤勉学习,不怕吃苦的品格;2. 抓住本文的对比手法,领会文章内容,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学法指导】1、结合注释,解决重点字词。
(小组内共同提出并解决)2、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预习学案】一、关于作者宋濂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
明代文学家。
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
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志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
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
年老辞官回乡。
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现四川省汶羌族自治县一带)中途病死于夔州(现在四川奉节)。
宋濂与刘基、高君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著有《宋学士文集》。
二、作者、课题介绍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2.找出易读错的字并用下列句式说话我认为字应当读,容易错读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结合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不能解决的字词及句子记录在下面。
字:词:句子:5.整理字词古今异义:臭博士再汤走趋或卒假一词多义:①无从致书以观②计日以还③以是以书假余④以中有足乐者⑤以衾拥覆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被绮绣词类活用:腰腰白玉之环【课堂教学学案】一、文章内容探究1、深入学习,展示自我:选择你认为能做好的一项来展示自己。
24送东阳马生序学案及答案2016.3Word版
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增强文言语感.2.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3.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自学指导】1.知识链接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
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曾受业于元末有名学者吴莱、柳贯等,以文章著名。
元代至正年间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借口父母年老,坚辞不就,入山隐居著述。
朱元璋起义后,接受朱元璋征聘,任江南儒学提举和太子经师,后官至《元史》编修总裁官、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部主事等,负责或参与《元史》《国史》《日历》的编修以及开国之初许多典章制度的制定工作,从文治方面对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长于传记的写作,他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当时影响很大。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2.解释加点词语并翻译句子。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百里外,..()名人与游.(),尝趋从.()乡之先达..()。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执经叩问()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一、二段文意。
(☆重点) 2.了解作者艰苦学习经历,学习作者求学精神。
(☆难点)。
课时: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一、解读题目。
(提示:上课时到黑板板书题目并解读题目。
)
二、分享“序”文体常识和“作者简介”两个板块的关键信息。
(考查筛选信息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一、二段意思。
(提示:第一遍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翻译全文,注意标记不懂处;第二遍借助工具书翻译全文,注意着重看不懂处;第三遍自己翻译全文,注意标记翻译困难处。
)
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查找读音问题并共同扫清朗读障碍。
(提示:主要是生帮生)
2.前后桌四人小组合作解决“预习三”中遇到的困难。
(提示:注意倾听,并共同解决问题。
想一想:在短时间内,如何高效解决多人的问题。
)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
读课文一、二段,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并说出其中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求学精神?
(提示:1.朗读时,注意轻重音,停顿,情感;2.建议梳理“困难”时书面表达,并注意有条理性,分点
答题,并对应“如何克服”内容;3.展示成果时,要说明在原文何处。
)
检测
一、解释下列有下划线词的含义。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色愈恭,礼愈至
3.人持汤沃灌
二、翻译句子。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知经叩问。
2.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11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11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课题送东阳马生序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背诵课文。
2.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文体特征。
3.把握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增强文言文语感,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
明初文学家。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以继承儒学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他的代表作品有《秦士录》《王冕传》《杜环小传》等。
写作背景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他应召去朝见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马君则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
文体知识序是一种文体,分两种:一种是送别赠言的文章,叫赠序,专用于赠别,内容多是表惜别、祝愿、劝勉、誉扬之意;另一种是写来评价著作的,叫书序。
多见于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即诗古今异义录毕,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不真实的)尝趋.百里外(古义:奔,快走今义:趋向)主人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右备容臭.(古义:气味今义:气味难闻)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名词做动词,腰佩)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名词做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手.自笔.录(名词做状语,用手,用笔)文言句式省略句: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句首省略主语“余”,“与”后省略宾语“余”)寓逆旅(“寓”后面省略介词“于”)倒装句:弗之怠(宾语前置,应为“弗怠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结构后置,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新课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导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作者克服困难、执着求学的精神和意志。
3.背诵课文。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一、摘录字词(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生疏、多音、易错字)。
二、文学常识1.作者(名、时、地、评、作)2.关于“序”的文体知识。
三、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流畅)四、翻译: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
五、文言知识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重点句子的翻译,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合舍生皆被绮绣。
(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2.一词多义。
弗之怠走送之益慕圣贤之道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假借于藏书之家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无鲜肥滋味之享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骈死于槽枥之间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门人弟子填其室或遇其叱咄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含义。
(1)卒获有所闻卒:古义:今义:(2)录毕,走送之。
走:古义:今义:(3)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今义:(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义:今义:(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古义:今义:(6)尝趋百里趋:古义:今义:(10)右备容臭臭:古义:今义:4.词类活用:5.特殊句式:6.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从致书以观弗之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俟其欣悦。
缊袍敝衣。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腰白玉之环。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媵人持汤沃灌。
尝趋百里外礼愈至余因得遍观群书补充的还有:我的疑问:探究案:1.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从中看出作者有怎样的求学态度?2. 作者通过与太学生学习条件的对比,想要说明什么道理?拓展延伸: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任意写出一句与“磨难”有关的古诗文或名言警句,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编制者:张翠华审批人:
一、检查预习
1、两人一小组,互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以组为单位竞赛读
二、疏通文意
1、两人一小组,合作翻译课文,可以查字典,问组长,有疑问的地方画上记号
2、请学生将疑问写在黑板上,全班共同探讨,解答疑问
3、当课检测(先背诵文学常识、文言词语意思,再做练习)
A.《送东阳马生序》作者( ),( )(时代)文学家
B.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三、赏读课文
(1)你认为作者送给马生赠序的目的是什么?
(2)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幼时----()---()----()----()-----------遍观群书
加冠----()----()-------俯身倾耳、色恭礼至
-------()
从师时------(、、)-------(、)-----()(3)作者写出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的目的是()本文中的对比作用()
(4)列举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的事例(、、)四、拓展阅读
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
”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 (选自《明史》)〔注〕
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zhèn):皇帝自称。
1、解释句中画线的词、句子。
尝:臧否:故:
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2、宋濂的人格美在哪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解释句中画线的词、句子。
2、这段文字与课文节选部分对照,在方框里填写相关语句。
并思考:采取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
太学学生宋濂
衣食:廪稍之供、裘葛之遗——【】
住宿:【】——行深山巨谷
从师:【】——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书籍: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3、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你对这段文字最后一句话的感悟。
二、阅读短文,感受作者的人格美。
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
”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 (选自《明史》)〔注〕
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zhèn):皇帝自称。
宋濂的人格美在哪里?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板书课文标题)
(1)你认为作者送给马生赠序的目的是什么?(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专心学习,早日成才)
(2)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幼时----嗜学---家贫---------借书---手抄------------遍观群书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求教---无硕师名人----趋百里叩问
-------俯身倾耳、色恭礼至
从师时----求学-----天寒------()
(3)作者写出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的目的是()本文中的对比作用()
(4)列举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的事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