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清高》创新教案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网友来稿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网友来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清高”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其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和影响。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清高”这一概念,提升自身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清高”的内涵,学会分析其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
2.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将“清高”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关于品质、性格等方面的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清高”这个词吗?你们觉得“清高”是什么意思?2.理解“清高”的内涵(1)展示古今中外关于“清高”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知“清高”这一概念。
3.分析“清高”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1)分组讨论:同学们,请你们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哪些行为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清高”?(2)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清高”的表现。
4.小结本课时内容(2)布置作业: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到“清高”。
第二课时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清高”的知识,谁能概括一下“清高”的内涵和表现?(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1)展示关于“清高”的不同观点,让学生进行辩论。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将“清高”运用到现实生活中(1)分组讨论:同学们,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将“清高”运用到日常生活中?(2)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践行“清高”。
(2)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清高”的感悟文章。
第三课时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1)提问: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清高”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拓展延伸(1)展示一些关于“清高”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进行品析。
漫话清高(简)
《漫话清高》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的重要字词;2、体会文章举例丰富、正反对照、详略得当的选材特点;3、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探讨“清高”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文章的结构艺术、选材艺术,并在写作实践中学习借鉴;2、探讨“清高”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三、整体感知1、积累重要字词颍水脱颖而出;孤僻怪癖;汲取黯然失色;屡遭贬黜;直言谏诤诤言;实至名归名实相符名不副实名不符实;恬退蓬蒿宫阙;天真罄露告罄售罄罄竹难书钟磬;舟楫临渊羡鱼轩冕2、体会选材艺术举例丰富、详略得当、正反对照是本文在选材上的特点。
列举学生作文中的弊病:通篇无一事例,仅仅空泛的议论或抒情(这样议论、抒情就落不到实处,没有依托);例子很少,甚至一个故事讲到底“有这样一个故事……”“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篇文章中,可能有三四个例子,但详略不当,平均用力,常见的是一个例子写一段,关键是段与段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性语句或议论性语句将它们有机联系起来。
学习借鉴本文的选材艺术——举例丰富、正反对照、详略得当。
3、体会结构艺术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要注意整合说明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这是划分的依据)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前呼后应,过渡自然。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观点中肯,情感内敛。
四、合作探究讨论:你认为“清高”在当今社会有什么意义?(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五、课堂练习以“清高是……”写一句话:清高是一种不同于世俗、不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范,清高是一种自尊、自爱、自信的人生态度,……。
《漫话清高》教学设计说明
《漫话清高》教学设计说明作者:李剑工作单位:南昌市第一中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筛选关键语句快速理清文脉。
智能目标: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让学生对一个问题、一种现象进行思辨性地深入剖析。
德育目标:正确理解传统文化中“清高”的内涵,把握“清高”的当代意义,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思辨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
[教学难点]清高的模糊性;把握“清高”的当代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分析法;提问点拨法;研讨法[教具] 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班级]高二(1)、高二(4)班 [时间]2006-5-12 [教材分析]《漫话清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学术文化随笔。
作者对传统文化有相当深厚的积累,全文旁征博引,融通古今,其中的许多引证看似雪泥鸿爪,却环环相扣,凸显了文章的主线。
学习时,首先要对文中所引用的人物典故等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辨别作者的思想倾向,提炼出他在“漫话”的过程中想要表达的观点。
因此本课的学习目标可以定为三个层次的目标:一是了解“清高”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
二是思考“清高”的当代意义。
三是学习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传统文化。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件设计力求符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心理。
大多内容以文字提示为主,便于学生迅速、直观抓住要点。
导入部分播放的动画片《阿堵物的故事》,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初步体会人们对清高的认识,激发起阅读课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插播的电视片是为了让学生对大诗人李白曾经从政的一段经历有一个更深入的体会,从而明白“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古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
整堂课在共同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以师生互动为主,紧扣住文本展开讨论,延伸拓展部分目的是让学生有所探究,从自己的角度重新审视“清高”的意义,说出自己的见解。
安排一课时的教学。
教学设计方案:导入(三分钟)播放动画《阿堵物》一、文本释读:认识清高(二十分钟)1. 请两位学生朗读课文。
《漫话清高》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doc
《漫话清高》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结构——培养寻找关键语句快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2、学习举例丰富的写法——分析所列举人物与所阐述论点之间的关系,学习论述的严密性和逻辑性;3、学习叙议结合的方法;4、理解文中所说的清高的内涵,讨论在当今市场经济中如何看待清高。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所说的清高的内涵,讨论在当今市场经济中如何看待清高。
教学难点学生对文中大量列举人物的典故的陌生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一用几个画龙点睛的问题来“提挈”全文内容,组织讨论,这是” 分“;然后,“总",归纳全文。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就你清高!”、“那人好清高呀!”,每听这话,我便百思难解:这是赞扬?是批评?还是讥讽?清高”是褒义还是贬义?古人是如何看待“清高”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清高,,?“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以及它所代表的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学者金开诚的《漫话清高》。
二、金开诚金开诚,1932年11月生,江苏无锡人,汉族。
1951年至195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5年至1994年历任北京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京剧、书法及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著有《文艺心理学论稿》《楚辞选注》《艺文丛谈》《文艺心理学概论》等及论文120篇。
1981年加入九三学社,后历任九三学社的宣传部长、副主席等职。
一生兼职很多。
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九届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副主席。
三、初读感知(一)、听范读(多媒体);(二)、积词汇掌握文注中词语,补充如下:1、正音禅禅让shAn勾勾结g6u禅宗chan勾当gou模模样mil劲劲头jin模型mo雄劲jing2、释词高风亮节:高尚的品格,坚贞的节操。
形容一个人具有美好的、令人称赞的品质。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漫话清高教案(新)
漫话清高教案(新)第一章:清高的定义与内涵1.1 导入:讲解清高的概念与起源1.2 清高的定义:解释清高在传统文化中的含义1.3 清高的内涵:分析清高所包含的品质与价值观1.4 案例讨论:举例说明清高的具体表现第二章:清高的历史演变2.1 导入:介绍清高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2.2 先秦时期:讲述清高在儒家、道家等学派中的表现2.3 汉唐时期:介绍清高在文学作品、历史人物中的体现2.4 明清时期:分析清高在小说、戏剧等艺术形式中的发展第三章:清高的价值与意义3.1 导入:阐述清高对于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性3.2 清高与个人品德:讨论清高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积极作用3.3 清高与社会风气:分析清高对于社会风气的正面影响3.4 案例分享:介绍历史上的清高人物及其影响第四章:清高的现实意义与应用4.1 导入:探讨清高在现代社会的实际意义4.2 清高与职业发展:讨论清高在职场中的作用与价值4.3 清高与个人生活:分析清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意义4.4 案例分析:分析现代社会中的清高现象及其影响第五章:培养清高的方法和途径5.1 导入:介绍培养清高的方法与途径5.2 学习经典:推荐学习经典著作,吸收传统文化精髓5.3 修身养性:强调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5.4 实践体验:鼓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身清高品质5.5 案例分享:介绍成功培养清高品质的实例及经验第六章:清高的挑战与困境6.1 导入:讨论在现代社会中清高面临的挑战6.2 物质诱惑:分析物质主义对清高的冲击6.3 社会压力:探讨社会压力对清高坚守的影响6.4 案例分析:解析清高者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与抉择第七章:清高与心理健康7.1 导入:探讨清高与心理健康的关系7.2 清高者的心理健康特点:分析清高者心理状态的优势与挑战7.3 清高与心理调适:讨论如何通过清高来实现心理平衡与自我调适7.4 案例分享:介绍清高者在面对心理压力时的应对策略第八章:清高与社交关系8.1 导入:讨论清高在社交关系中的作用与影响8.2 清高与人际关系:分析清高者在人际交往中的优势与局限8.3 提升社交技巧:探讨如何在保持清高的改善社交能力8.4 案例分析:解析清高者在社交中的成功经验与教训第九章:清高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9.1 导入:讨论清高在特殊情境下的应用9.2 面对困境:分析清高者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应对策略9.3 公共服务:探讨清高者在从事公共服务时的表现与价值9.4 案例分享:介绍清高者在特殊情况下发挥清高品质的实例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回顾整个教案:总结清高的定义、价值、挑战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10.2 个人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清高方面的认识与应用10.3 未来展望:探讨清高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潜在价值10.4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与实践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清高的定义与内涵解析:清高的概念与起源是理解清高后续内容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网友来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清高”一词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漫话清高》的内容概述。
2. 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探讨“清高”的内涵。
3. 欣赏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清高”一词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探讨“清高”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批判精神。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清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漫话清高》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探讨“清高”的内涵。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的写作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环节的表现,评估其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阅读:提供与“清高”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2. 文化探究:引导学生探讨“清高”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3. 现实意义:讨论“清高”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价值观。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漫话清高》的原文。
2. 参考资料:与“清高”主题相关的学术论文、评论等。
3. 多媒体资源:如有条件,可使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丰富教学手段。
《漫话清高》教案设计
《漫话清高》教案设计《漫话清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高”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
2、思考“清高”的当代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弄清“清高”一词的内涵及评价标准的发展与变化。
2、讨论:新时代是否需要“清高”这种风范。
把握作者列举的历史人物与阐述的观点。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随时代变迁,有些词汇的涵义不断改变。
例如:在有些人眼里,“老实””成了“无能”的代名词;“单纯”成了“无知”的别名;我们今天来说说“清高”二字,不知你们如何解释它。
(生议)下面,我们来看学者金开诚是如何解说这个词的历史源流与文化底蕴的。
二)作者介绍:金开诚,男,1932年生,江苏无锡人。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1955年北京大学毕业,历任北大讲师,副教授,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华文化院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部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作官不被评为清高说明清高与富贵无缘。
远非清高二字可比。
李白用世之心过于急切、缺乏恬退风度清高标准严格尽管李白不能算清高,但作者心目中李白有更值得推崇的地方。
孟浩然求援救世之心明显。
清高标准模糊理应成为清高的样板。
②小结,要成为清高的样板,需要什么资本呢?A、有才艺可以做官,却没有做官。
B、清高与富贵、显贵无缘。
不过,古人评定清高的样板是既严格又模糊的。
作者为我们列举了一些清高的样板,我们知道了:清高是一种不同于世俗、不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范。
4)历史车轮滚滚前进,我们已步入市场经济时代,清高的命运如何呢?读第8段,了解清高在当代的地位及价值体现。
①地位:清高的价值在人们心中实际上并没有降低,未见疲软,反有坚挺之势。
②价值体现:不能发财致富者:精神安慰既富且贵者:没有坏处2、合作探究:有人说:时过境迁,清高无可奈何花落去。
联系现实,你们说说:这是不是一种好现象,你认为现代社会还需不需要“清高”这种风范。
漫话清高教案
漫话清高教案漫话清高教案(通用3篇)漫话清高教案篇1江苏省金湖中学梁万年词语释义:清高:指人品纯净高尚,不同流合污。
实至名归:作出实际的成果,就会获得应有的名誉。
绝唱:常指诗文创作的最高成就。
阅读突破:1、是怎样讲清“清高”这一概念的?在课文的第一节,用解释词义法和比较法。
2、孟浩然“风流天下闻”,这“风流”是指: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
3、“清高”在当代有何意义?是精神劝慰,能减轻心理失横;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语段阅读:在历史上被称为清高的人中……好象认为只要有才便可以做官。
1、解释下列词语姑置勿论:实至名归梅妻鹤子绝唱烟火气:世俗的风气无名而最终出名:前为世俗的功名,后为人们给他的称誉。
2、“陶渊明大约要算突出了”,“大约”一词能否删去?3、认为陶渊明的“清高模式”是怎样的一种模式?(既有思想和行为,又有本领)4、文章以陶渊明、林和靖、倪云林为例,要表达的观点或见解是什么?(有才艺、不做官、有骨气的人才是清高的人)5、“历史需要树立清高的样板,而这样板又只能通过才艺成果的传播来树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德才兼优的人才有劝说力)邮箱:[1]漫话清高教案篇2浦江中学应元臣一、教学目标与任务:1、正确理解与熟悉“清高”的内涵;2、争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看待清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梳理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的基本的观点;2、了解“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价值取向及其思想行为在当今社会中的表现,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三、教学设计:1、《漫话清高》是学术文化随笔。
对传统文化有相当深厚的积累,全文旁征博引,融通古今,其中的很多引证看似雪泥鸿爪,却环环相扣,凸显了文章的主线。
学习时,首先要对文中所引用的人物典故等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辨别的思想倾向,提炼出他在“漫话”的过程中想要表达的观点。
2、预备5—8则课外观短文作为资料展现。
3、ppt多媒体课件帮助四、教学内容与步骤:a、导入有人问香港凤凰电视台闻名栏目《鲁豫有约》主持人鲁豫:“听许多人说你挺清高的。
《漫话清高》教案
《漫话清高》教案漫话清高●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独特的概念——“清高”。
培养对文化现象的评判能力。
2.了解文中所引用的人物典故。
在此基础上辨别作者的思想倾向,提炼出他在旁征博引的“漫话”过程中想要表达的观点。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思考,讨论、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价值取向及其思想行为在当今社会中的表现,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重点、难点对文中所引用的人物典故等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辨别作者的思想倾向,提炼出他在“漫话”的过程中想要表达的观点。
●解决办法1.诵读感知,把握作者思路。
3.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学生活动预习,诵读。
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人我们有时会听到人们用“清高”一词评价他人。
“清高”为何意?在这一课里,学者金开诚以“漫话”的形式为我们讲解了“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它所代表的价值取向,以及这种思想行为在今日社会中的表现。
二、感知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将全文浏览一遍。
三、精读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出文章的线索,提炼出作者要表达的观点。
找出课文中写到的许由、陶渊明、李白、孟浩然的例子,说说作者举这几个例子分别想说明什么问题。
许由和陶渊明的例子说明在传统的历史文化心理中,有才能而不趋同社会主流的人通常被评价为“清高”。
许由有治理天下的能力和机会,却不屑于为人君;陶渊明不愿做官,却以过人的诗才扬名——虽然诗才不一定证明他可以做官。
李白、孟浩然的例子说明“清高”标准在人们心目中的不确定性。
李白的例子证明标准的严格,孟浩然的例子证明标准的模糊。
这种标准的不确定性,说明“清高”不是一个非弄清楚不可的重要概念,虽然这个词含有褒义,但也算不得是对一个人的较高评价。
2.作者认为“清高”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有什么意义?“清高”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行为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延续了下来。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教学目标:1. 了解本教案的主题《漫话清高》及其教学背景。
2. 掌握教案的结构与内容安排。
3. 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1. 教案的起源与目的。
2. 教案的创新点与特色。
3. 教案的适用范围与对象。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教案背景及目的。
2. 学生自主阅读教案内容,了解创新点与特色。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案的适用范围与对象。
第二章:清高概念解析教学目标:1. 理解清高的概念及其内涵。
2. 掌握清高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3. 分析清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
教学内容:1. 清高的定义与起源。
2. 清高的不同表现形式与特点。
3. 清高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分析。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清高的定义与起源。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清高的不同表现形式与特点。
3. 教师提供现实生活中清高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清高的心理机制教学目标:1. 理解清高的心理机制。
2. 分析清高心理机制的形成原因。
3. 探讨清高心理机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清高心理机制的定义与特点。
2. 清高心理机制的形成原因。
3. 清高心理机制对个人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清高心理机制的定义与特点。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清高心理机制的形成原因。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清高心理机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清高的社会意义教学目标:1. 理解清高在社会中的作用与意义。
2. 分析清高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3. 探讨清高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内容:1. 清高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
2. 清高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3. 清高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清高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清高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清高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五章:清高的培养与实践教学目标:1. 掌握清高的培养方法与技巧。
漫话清高(简案)(网友来稿)教案
漫话清高(简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高”一词的定义和内涵。
2. 引导学生理解清高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高尚的品质。
教学重点:1. 清高的定义和内涵。
2. 清高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清高的价值观。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案例和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清高”一词是什么意思吗?二、清高的定义和内涵(10分钟)1. 讲解清高的定义:清高是一种追求高尚品质的价值观。
2. 分析清高的内涵:清高包含道德、品质、修养等方面的追求。
三、清高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10分钟)1. 举例说明清高在生活中的表现:如不随波逐流、不迎合他人、坚持原则等。
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0分钟)1. 引导学生认识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2. 讲解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坚持原则、追求高尚品质等。
五、案例分析(10分钟)1. 出示相关案例,如清高者在面对诱惑时的抉择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清高的表现及其价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清高的定义和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清高的实践与应用(10分钟)1. 讨论清高者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践清高的价值观。
2. 分析清高者在面对困境和压力时如何坚持自己的原则。
七、清高与社交(10分钟)1. 探讨清高者在社交场合的表现和应对方式。
2. 引导学生理解清高与社交的关系,以及在社交中如何保持清高的品质。
八、清高与个人成长(10分钟)1. 分析清高如何助力个人成长和发展。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追求清高品质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九、清高与社会风气(10分钟)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风气,认识到每个人都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
漫话清高教案(新)
漫话清高教案(新)第一章:清高的含义与价值1.1 导入:讲解“清高”一词的起源和演变,引出清高的概念。
1.2 清高的定义:解释清高的内涵,指出清高是一种道德品质和人格特质。
1.3 清高的价值:阐述清高在个人修养、人际关系和国家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4 案例分析:分析古代清高人物的典范,如诸葛亮、李白等,引导学员学习他们的清高品质。
第二章:清高的表现与辨别2.1 清高的表现:列举清高者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2.2 清高的辨别:分析清高与傲慢、清高与孤僻的区别,帮助学员正确认识清高。
2.3 情景模拟:设置情境,让学员辨别哪些是清高的表现,哪些不是。
2.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员对清高的认识和体会。
第三章:清高的培养与修炼3.1 清高的内在修养:讲解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培养清高的内在素养。
3.2 清高的外在表现:指导如何在外在行为上展现清高,如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
3.3 清高的环境因素:分析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对清高培养的影响。
3.4 个人成长计划:帮助学员制定培养清高品质的计划,引导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第四章:清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1 清高与事业:探讨清高如何在事业上发挥积极作用,如提高工作效率、赢得他人尊重等。
4.2 清高与人际关系:分析清高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优势,如减少矛盾、增进友谊等。
4.3 清高与个人成长:讲解清高如何助力个人成长,如提高道德修养、培养良好品质等。
4.4 案例分享:分享学员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清高品质取得的成果。
第五章:清高在新时代的价值与挑战5.1 清高与时代发展:阐述清高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如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5.2 清高的挑战:分析在现代社会中,清高者可能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如物质诱惑、道德沦丧等。
5.3 清高者的应对策略:指导清高者如何应对现实挑战,保持高尚品质。
5.4 讨论与反思:引导学员思考清高在新时代的意义,及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漫话清高教案
一、教学背景:1、地位与功能本单元为说理性散文单元,无论表达一个观点,还是阐述一个道理,或议论某种现象,都表现出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驾驭能力。
本文作为一篇文化随笔,既富有诗意又具有理趣,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会加深对传统文化概念的解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2、内容结构本节课用一课时完成。
课文举例以诗人及其作品为主,故从具体诗句入手,借助分析诗句来了解人物特点,进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主要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本课教学。
3、内容特点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了解内容,抓住精华,以点带面,揭示规律,教给学生怎样阅读,怎样欣赏,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4、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目标是:(1)了解"清高" 的丰富内涵。
(2)培养学生抓关键语句,快速理清思路的能力。
(3)思考"清高" 的当代意义。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抓关键语句,快速理清思路的能力。
(2)当代人如何面对"清高"?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认识“清高”的内涵。
二、设计思路考虑到学生对“清高”的理解比较模糊,设疑激发兴趣,引起求知欲,形成研讨动力,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借助对诗句的学习来理解“清高”这一传统文化概念,并进一步认识“清高”在今天的意义。
设计中注意以下两点:1、学生对写景、写人散文有了较深的认识,但对说理性散文接触很少,所以在授课方面,巧设问题,突破重点,使学生得到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2、李白、陶渊明是学生很熟悉、也很欣赏的大诗人,通过解读其诗来分析其人,通过分析其人来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教学过程【学习情景创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着问题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思考与交流】1、了解课文对“清高”的解释,对“清高”有初步的认识。
2、结合诗句,对重点例子重点分析,进一步体会“清高”的内涵。
【联系旧知】学过的陶渊明的典型诗句【归纳总结】清高的模式【联系旧知】学过的李白、孟浩然的典型诗句【合作探究】李白、孟浩然是合乎清高的模式的,但他们却被排除在清高样板之外,怎样来看待“清高”的标准?3、作者认为,“清高”有什么现实意义?【学生活动】筛选信息,明确相关内容。
《漫话清高》教案
《漫话清高》教案教案:《漫话清高》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漫话清高》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漫画的能力。
3.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1.《漫话清高》的复印件或投影。
2.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介绍《漫话清高》,简要介绍其基本情节和主题。
2.提问学生是否有看过漫画,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对漫画的观点和喜好。
步骤二:阅读和理解(15分钟)1.给每个学生发一份《漫话清高》的复印件或投影在黑板上。
2.要求学生阅读漫画,理解其中的情节和对话,并思考漫画中要传达的信息。
3.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些记录,例如画思维导图、摘录关键句等。
步骤三:讨论和互动(1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漫画的理解和观点。
2.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3.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漫画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有哪些特点和性格?- 漫画中是否传达了一种价值观或主题?- 你认为漫画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他想通过漫画传达什么信息?步骤四:总结和展示(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讨论的结果,总结漫画中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或摘录的关键句,让其他学生了解他们的分析和观点。
3.给学生提供一些其他的漫画资源,鼓励他们继续阅读和理解漫画的能力。
步骤五: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对《漫话清高》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可以用漫画中的情节和对话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尝试阅读和分析其他漫画作品,进一步提高漫画理解的能力。
2.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漫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漫话清高》教案教案教学教案
《漫话清高》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清高”一词的来源、含义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清高”,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1.2 教学内容“清高”的词源与含义“清高”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正确看待“清高”与个人品质的关系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清高”的词源、含义及文化地位。
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清高”现象。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清高”与个人品质的关系进行讨论。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
网络资源:查找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清高”案例。
纸质教材:提供相关阅读材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新课提问:“你们对‘清高’这个词有什么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清高”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3.2 讲解“清高”的词源与含义讲解“清高”一词的来源。
阐述“清高”的含义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3.3 分析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清高”现象展示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清高”案例。
引导学生分析“清高”现象背后的原因。
第四章:课堂互动与实践4.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清高”与个人品质的关系进行讨论。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4.2 案例分析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或身边的事例,分析“清高”现象。
引导学生从道德品质的角度看待“清高”。
5.1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清高”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5.2 课后作业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中华文化。
第六章:教学评估与反馈6.1 评估方法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清高”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短文了解其对“清高”的思考。
6.2 反馈与调整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
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讲解或提供额外资源。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漫话清高》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漫话清高》教案设计网友来稿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漫话清高》的中心思想,认识到清高与谦逊、虚伪的界限。
2.分析课文中的事例,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清高的表现及其危害。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清高的含义,分析课文中的事例,学会辨别清高与谦逊、虚伪的区别。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清高,培养他们的高尚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清高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清高?清高有什么危害?(2)板书课题《漫话清高》,简要介绍课文内容。
2.自学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课文中的事例,讨论清高的表现及其危害。
3.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事例,找出清高的具体表现。
(2)学生分小组讨论:清高与谦逊、虚伪的区别。
4.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清高?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和个人经历,提出建议。
(2)学生分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3)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3)教师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清高的感悟文章。
6.课后作业(2)观察生活中的清高现象,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发表见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清高与谦逊”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清高的危害,培养谦逊品质。
2.开展“道德修养”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清高的心理机制,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六、教学资源1.课文《漫话清高》2.相关文章、视频资料3.专家讲座资料七、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高中语文漫话清高教案2 人教版
高中语文漫话清高教案2点击目标1 了解“清高”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
2 思考“清高”的当代意义。
3 学习随笔的写法。
锁定重点难点1.了解“清高”的内涵。
2.当代人如何面对“清高”。
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金开诚,男,1932年生,江苏无锡人。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1955年北京大学毕业,历任北京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1981年入社,曾任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会员。
第八届中央常委,第九届中央副主席,中央宣传部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部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二)自主合作探究1.自读感知(1)课前要求学生上网或进图书馆查阅课文所涉人物与清高有关的故事:许由,陶渊明、林和靖、倪云林、李白、孟浩然等。
课堂上,学生推荐代来分别讲述.老师相机补充。
(2)学生浏览课文.概括段意:第1节:释清高。
第2节:传说中第一个清高的人的事迹。
第3节:清高与富贵无缘。
第4节:纯正的清高者陶渊明.第5节:要享有清高之名,必须有才。
第6节:评定清高是相当严格的。
第7节;评定清高的标准是模糊的。
缩8节。
当代应如何扬弃“清高”这一概念。
(3)由以上概括可把文章分成哪两部分?【明确】一(1——7)清高在古代二(第8节)清高在当代2.研读探究(1)许由、陶渊明的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明确】许由的例子说明“清高”与显贵无缘,陶渊明的例子说明清高与富贵无缘。
(2)李白、孟浩然的例子又分别说明了什么?【明确】李白的例子说明了评定清高的样板是相当严格的。
孟浩然的例子说明了评定清高的标准既严格又模糊。
(3)学生齐读第8节,分析作者认为“清高”在当代有什么积极意义?【明确】作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有的人并不能发财致富,有点清高可使人失意时获得心理平衡;成功人士有一点清高可以使人清白正直,不利令智昏,这都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清高”一词的来源、发展和含义;(2)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词汇和短语;(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清高的正面意义和负面影响;(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自《漫话清高》一文;2. 教学重点:理解“清高”一词的内涵和外延;3. 教学难点:分析清高的正面意义和负面影响,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清高”一词的来源和发展;(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清高?清高好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清高的含义;(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清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学生总结清高的正面意义和负面影响。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清高的理解和看法;(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清高的正面意义和负面影响;(3)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清高的正面意义和负面影响;(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清高的认识和体会;3. 搜集有关清高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学生价值观树立情况: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合作探究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清高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清高的相关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清高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州市小河中学孙伯琦
学习目标: 1.了解“清高”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
2.思考“清高”的当代意义。
3.学习随笔的写法。
学习重点: 1.了解“清高”的内涵。
2.当代人如何面对“清高”。
预习要求: 1、音:勾当(goudang)颍(ying)水孤僻(pi)怪癖(pi)禅(shan)
2、意:用世:出任官职扬弃:保留和抛弃
3、查询、了解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
教具安排:PPT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我介绍:年纪较青,水平不高———清高
请学生为“清高”定义(学生一般无法准确表达)
让学生自由举例:古今中外“清高”之人(可以板书出来)
二、自读课文:
解决所举人物是否算“清高”(PPT投影课题)
要求:三到(口到:念出声音来
手到:划出关键词、句来
心到:理解文章)
三问((PPT投影)
1、那些人物可以称为“清高”?
2、李白为什么不能算“清高”?
3、现代社会还要不要“清高”?
三、检查预习:
1、PPT投影预习题1、2。
2、学生交流预习题3,了解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
(PPT投影补充林和靖的“梅妻鹤子”及《园中山梅》、倪云林《渔庄秋隐》图、李白的坎坷仕途、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
四、研读课文:
1、解决问题1
1) PPT投影文中所有人物
2)学生讨论归纳出“清高”人士(许、陶、林、倪)
3)讨论么诸葛、汲、苏、魏、颜、史等不能算清高?(富贵)
4)讨论陶、林、倪符合“清高”的什么条件?(才艺突出)
2、解决问题2
1) PPT投影再次显示李白的坎坷仕途
2)学生齐读课文第6节
3)讨论李白不能称为“清高”样板的原因(“用世之心过于急切”)
4)讨论孟浩然也不能被称为“清高”样板的原因
(除了清高标准的模糊,应该联系《临》诗强调孟浩然“用世之心极为明显”)
3、学生归纳“清高”的标准(PPT投影)
不富不贵、才艺突出、不想做官
4、对照标准,讨论学生课前举例的人物是否算“清高”。
5、讨论“清高”的褒贬义。
(可让学生查字典了解“清高”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品德高尚、不同流合污”)
6、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我们还要不要“清高”(可以组织辩论)
7、齐读课文第8节,了解作者的观点。
(联系社会生活举例:穷人“清高”保持心理平衡;富贵之人“清高”就不会为富不仁。
)
8、联系《拿来主义》讨论现代社会对“清高”等古文化甚至外来文化的“扬弃”——批评性吸收。
(举例:“纱窗”的功用)
五、课内阅读:
王彬彬《清高》、顾玉《也谈清高》
六、迁移练习:
根据课内阅读的两则文章,完成语言表达题(照下句的句法、修辞仿写2句):
清高不是高傲于云端的白鹤,而是山崖间孤寂生长的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