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我意识的构建

合集下载

论自我意识的构建

论自我意识的构建

目录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1)二、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 (2)1自我认识 (2)2自我体验 (3)3自我调节 (3)4自我实现 (3)三、自我意识的心理意义 (3)1促进社会适应,和谐人际关系 (3)2促进自我实现,创造最佳心理质量 (3)3有助于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4)四、结论与建议 (7)1论自我意识的构建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创办了一所学校,在这个学校的门口立着这样一块牌子:"认识你自己。

"仅仅五个字道出了一个千百年来困扰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命题。

当我们避开外界的喧嚣,静下心来,常常发现令我们困惑最多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尤其是在青年期,也正是我们军营多数人所处的年龄。

宁静的夜晚,仰望着深邃的天空,我们会经常扪心自问:"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大社会里、小环境中我究竟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我行不行呀?""别人怎样看待我呢?"、"我应当成为怎样一个人呢?"、"我怎样改变现状成为理想中的那种人呢?"通俗地说,这些就叫做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具体地说,它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 个体对自己身体、生理状态的认识、体验。

例如,身高、体重、容貌以及温饱感、舒适感、病痛等,也就是生理的自我。

2 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心理品质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如智慧、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爱好、意志等的认识和体验,也就是心理的自我。

3 个体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它包括个体对周围客观环境和人的影响、作用的认识和体验,也包括对自身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责任、力量的认识和体验,也就是社会的自我。

二、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1 自我认识自我认识又包括自我感知、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心理成分。

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与人格完善

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与人格完善

第二讲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与人格完善导入:“人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命题,也是每一个人毕生都在探讨和不断获得不同答案的问题。

斯芬克斯最为得意的一个谜语是:“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当午用两只脚走路,晚间用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的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

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

”俄狄浦斯一字中底,谜底是“人”,因为“在生命的早晨,人是软弱无助的孩子,他用两脚两手爬行;在生命的当午,他成为壮年,用两脚走路;但到了老年,临到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着拐杖,作为第三只脚。

”斯芬克斯之谜、写在太阳神阿波罗神殿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和中国熟知的那句“人贵有自知之明”,都表明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同时,提出了认识人本身的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比他真正是怎样一个人更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按照他自己认为是怎样一个人而行动的。

而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各方面都有比较明确的了解,才能在环境的适应、个体的发展上,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所以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常常受到社会评价的影响,在每个人身边可以轻而易举地搜索出大量的事例佐证自己的观点。

因此,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涵义(自我)(一)定义: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其内容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生理自我)、心理特征(心理自我)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社会自我)。

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自我意识中的自我,包括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及I和me。

它通常表现为三种形式—自我认知(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自我体验(我喜欢自己吗)和自我控制(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二)结构: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不是个别的心理机能。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自我意识的构建进行解析:从结构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如何提高自我意识演讲稿

如何提高自我意识演讲稿

如何提高自我意识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如何提高自我意识。


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是人们认识自己、控制自己、改
造自己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自我意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只有具
备较高的自我意识,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
自己的人生目标。

那么,如何提高自我意识呢?首先,我们要有意识地关注自己
的内心世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动机、价值观等,而这些都
是构成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了
解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

其次,我们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行为和经验。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同时,总结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找到自
己的发展方向。

最后,我们要学会接纳和尊重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
特质,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尊重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只有在接纳和尊重自己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提高自我意识。

总之,提高自我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实践。

只有具备较高的自我意识,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提高自我意识,成为更好的自己!
谢谢大家!。

意识形态下的自我建构——认识自我主题班会教案

意识形态下的自我建构——认识自我主题班会教案

意识形态下的自我建构——认识自我主题班会教案在当代社会中,意识形态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政治生活到社会团体,从教育到文化艺术,无论在哪个领域,意识形态都存在着发挥巨大作用的力量。

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深入理解自己的意识形态才能够更好地建构自我,发挥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独特作用。

因此,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在于,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建构稳健的自我。

以学生为例,他们正在逐渐长大成人,通过学习知识、接触外界等方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意识形态。

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缺乏理性的自我判断力,因此很容易被外界的一些错误观点所引导,或者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缺乏自己的主见,导致形成错误的意识形态。

因此,在学校组织班会与开展自我主题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正确的价值观。

以下是一个针对初中生的“意识形态下的自我建构”班会教案:一、班会主题:意识形态下的自我建构二、班会时间:每周三下午第10节三、班会内容:1.引言:通过演示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建构的重要性及典型案例。

2.认识意识形态坚持思想独立而非被动接受,正确认识意识形态的定义,列出基本的意识形态类型。

3.了解自己的意识形态通过拓展阅读等形式教育学生检视自己的意识形态,学习各种关于意识形态的观点。

4.思考意识形态对自我建构的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思考意识形态对自我建构的影响,有哪些积极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结合个人经历和人生阅历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5.正确对待他人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很多人在谈到非主流意识形态时,常常会表现出不同于平常的态度。

通过教育,务必要让学生在意识形态的自由上,根据积极的价值导向作出正确判断;不能轻易武断,更不能漠视他人的意识形态。

6.班会总结通过教育小组对本次班会的回顾,总结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意识形态问题中的重要意义及现实意义。

四、班会评估方式班会结束后,可通过小组讨论、手写作业、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察,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健康的自我意识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健康的自我意识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健康的自我意识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第二章健康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导语:自我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个人心理成熟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在大学生人格形成和人格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大学生只有比较客观准确的认识自我和了解自我,并对自己持一种接受和开放的态度才能可能发掘出自己的潜能,才有可能保持心理健康,顺利成长。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自我意识确立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自我意识趋于稳定、全面、丰富和深刻。

在这一时期,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方面趋于协调发展,自我意识的核心—世界观和人生观已基本确立。

下面从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方面看一下特点。

1.大学生自我认知方面的特点(1)自我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提高。

大学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个新世界使得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关心的社会问题也多了,社会对大学生的的期望也比较高。

这时,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气质和性格等一般问题,还涉及了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责任、自我价值等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达到了新的广度和高度。

(2)自我认知更具自觉性和主动性。

大学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预热阶段。

在这期间,他们摆着这样深刻的问题:我要做个什么样的人?我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等。

学生们总是十分感兴趣而急切思考着这些问题,并且会付诸行动。

相对于少年时期,大学生自我认知更有自觉性和主动性。

(3)自我评价能力增强。

由于大学生活的历练,大学生不仅知识增加了,社会经验也丰富了些,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观察和自我总结等手段全面客观地看待和评价自己,自我评价逐渐走向成熟,自我评价的能力也逐步增强。

2.大学生自我体验方面的主要特点。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的自我意识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的自我意识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的自我意识人的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存在及其内在体验的主观知觉和认知。

它在心理学中被广泛研究,并被认为是我们与外界进行交互和理解自己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通过心理学的视角,解释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作用,并探讨一些相关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自我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渐进和复杂的过程。

根据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自我的概念,个体通过感知自身的身体感觉、情感和思维等内在体验,逐渐形成对自我存在的认知。

卡尔·罗杰斯则认为,自我概念是通过比较个体内心体验与外界反馈的不一致性来建立的。

这些理论强调了自我意识与感知、情感以及社会互动的紧密联系。

自我意识的作用在于影响和调节个体的行为和思考过程。

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科波斯认为,自我意识能够激发对自我形象的关注,进而影响个体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心理学家加里·韦尔瑟内克提出的“自我焦虑”理论则指出,个体在社会比较中产生的自我负面评价会引发焦虑情绪,从而影响其行为表现。

此外,自我意识还与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和自我展示等心理过程息息相关。

心理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提出了自我知觉理论,他认为个体通过自我比较和自我评价来获取对自己的认识。

而社会认知理论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个体通过内在的“我”和外部的“我”来形成自我意识。

这些理论都阐述了个体如何通过各种认知和社会反馈来构建自我意识的过程。

在实验研究方面,心理学家使用的一种方法是“自我报告”。

个体通过描写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向研究者提供关于自我意识的信息。

此外,心理学家还使用了“自我反应时间”和“自我隐喻任务”等方法来间接探索个体的自我意识水平。

这些实验方法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影响。

除了心理学的研究,脑科学也为理解自我意识的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能够观察和比较自我意识相关的脑活动。

研究发现,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和岛叶等区域在自我意识的产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

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

05
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的实用 建议
如何增强自我意识
自我观察
培养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能力,从自己的行为、思 维和情感中认识自己。
自我反思
定期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进行审视,评估自己的 价值和目标。
自我交流
与自己进行内心的对话,了解自己的需求、感受 和观点。
如何促进心理健康
管理情绪
学会识别、表达和调节情绪,避免情绪失控和消极情绪的长期影 响。
小赵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感到自卑和焦虑。通过增强心理健康,他在专业心理辅 导的帮助下,学会了积极应对压力和挑战,并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心理健康 的改善使他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从而改善了自我意识和自我效能感。
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共同改善的案例
• 小孙因为长期处于高压工作和家庭环境中,身体和 心理健康都出现了问题。通过学习和实践正念冥想 ,他学会了增强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状态,同时也改善了心理健康状况。他在日常生活 中保持身心健康,取得了更好的自我发展和幸福感 。
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心理压力和情绪 困扰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和健康问题,而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影 响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积极情绪
01
心理健康的人更容易体验到积极情绪,如快乐、满足和幸福感
,这对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良好的社会适应
02
心理健康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与他人建立良好的
THANK YOU.
通过情绪调节、行为控制等方式,提高自我 调节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完善自我评价系统
增强自我效能感
建立科学的自我评价系统,客观地认识自己 的优点和不足,并不断完善自己。
通过完成小目标、获得小成功等方式,增强 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大学生自我意识团体心理辅导

4大学生自我意识团体心理辅导

大学生自我意识团体心理辅导自我意识与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健全的自我意识在人才成长和发展中起着导向、激励、自控和自我教育调节作用;不完善的或扭曲的自我意识往往成为心理困扰和问题的根源。

大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确立和发展的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团体心理辅导是帮助大学生健全和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型团体心理辅导。

要组织好这类团体心理辅导,必须掌握自我意识的理论,把握大学生自我意识团体心理辅导应注意的问题,并了解有关结构性练习。

一、自我意识概述自我意识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要了解自我意识,首先应总体了解关于自我概念的心理学理论,并把握自我意识的概念与结构。

1.关于自我的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的根本问题是“人是什么”。

在古代,哲学家们还不能把人的“自我”与意识活动区分开来,如柏拉图认为“灵魂”既控制人的形体活动,是人的意识,又控制着灵魂自身,是人的“自我”。

真正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概念研究是从詹姆斯开始的,他把“自我”从意识活动中区分开来,将“自我”概念引入了心理学。

自詹姆斯1890年把自我概念引入心理学至今,心理学对自我概念的研究曾几度兴衰。

在行为主义出现之前,心理学对自我概念的研究兴趣浓厚,但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自我概念的研究逐渐被忽视。

后来人本主义出现,特别是罗杰斯,对自我概念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后,认知学派对自我概念的研究也很重视。

自我概念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对其研究、应用得到普及。

在研究自我概念时,由于认识、方法、人性观及研究取向上的差异,不同学派的心理学者有不同的认识。

这里仅介绍有关自我概念的几个经典理论。

①詹姆斯的“经验自我”和“纯粹自我”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的先驱。

他是自我概念的创始人,在其著作《心理学原理》、《彻底的经验主义》中,对“自我”概念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詹姆斯认为“自我是个体所拥有的身体、特质、能力、抱负、家庭、工作、财产、朋友等的总和”,把自我分为经验自我和纯粹自我。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身体形象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身体形象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身体形象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他们逐渐形成独立的个人意识,开始思考和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

这一发展过程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身体形象,并提出一些促进积极身体形象的建议。

一、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包括对自己外貌、能力、性格特点以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青少年时期,他们开始思考自己与他人的不同点,开始建构自己的身份认同和自我形象。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兴趣和关注。

他们开始注意外貌方面的变化,比如身高的增长、体型的变化、面容的发育等。

同时,他们也开始评价自己与别人的外貌差异,对自己的外貌有一定的期待和意识。

二、身体形象对青少年的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形象对他们的自尊心、情绪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青少年对自己的身体形象不满意时,容易出现自卑、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甚至可能导致饮食紊乱和出现进食障碍。

因此,关注和塑造积极的身体形象对青少年的发展非常重要。

三、促进积极身体形象的建议1.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青少年需要明白每个人的身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差异,没有完美的身体形象。

了解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培养积极的身体形象意识,可以降低对自己的不满情绪。

2.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塑造积极的身体形象。

青少年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这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身体形象。

3. 培养内在价值观除了外表,青少年也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在品质和个人能力。

帮助他们培养自信、独立和积极的价值观,从而减少对外貌的过分关注,将注意力转移到个人潜力的开发和提升上。

4. 避免消极的社会影响在社交媒体和传媒的影响下,青少年容易受到外界对身体形象的过于理想化的塑造。

为了避免这种负面影响,青少年应该学会批判地看待媒体传播的信息,并与积极的、支持身体积极形象的朋友和家人交流和分享。

结论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身体形象密切相关,对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叙事建构论——自我、身份及主体建构的叙事研究

叙事建构论——自我、身份及主体建构的叙事研究

叙事建构论——自我、身份及主体建构的叙事探究引言自古以来,人们通过叙事的方式来记录、沟通和理解自己与世界之间的干系。

而叙事建构论便是对于叙事的探究,尤其是关注叙事如何构建个体的自我认同、身份识别以及主体建构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叙事建构论在理解人们自我认知和身份建构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对于主体建构的影响。

Ⅰ. 叙事与自我认知在人类社会中,叙事既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认知的工具。

通过叙事,个体能够构建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干系。

在叙事建构论中,自我认知被视为对自身过去、此刻和将来的一种认知方式,而叙事则是这种认知方式的详尽表述。

叙事可以填补我们关于自己的知觉和记忆之间的空白,并给我们提供整体的自我认同。

通过叙事,我们能够将自己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中,把自己的阅历转化为一个个故事,从而为自己建立起虚拟的生活世界。

这样一种对自我的认知和建构,不仅形成了个体的认同感,还为我们塑造了一种自我意识。

Ⅱ. 身份建构与叙事叙事建构论强调了叙事在身份建构中的作用。

个体通过复杂的情节、角色干系和心理描写来展示自己的角色定位、身份认同、社会干系等。

这种叙事过程不仅有助于建立个体的身份认同,还可以提供社会化背景和道德标准,以便人们更好地认同和理解这个世界。

身份建构是一个再三沉淀和重构的过程,而叙事则成为了个体进行身份表达和再沉思的媒介。

通过叙事,我们能够将自己的阅历和情感转化为语言,构建出一个个凝固了个体认知和情感的“我”。

通过反思并重构过去的叙事,我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适应当前的身份需求。

Ⅲ. 主体建构与叙事在叙事建构论中,主体建构的观点指的是将个体从被动的主体转化为能动的主体,并通过叙事来表达和实践自己的意愿和目标。

在个体的主体建构过程中,叙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叙事,人们能够反思自己的行动,理解自己与他人的互动干系,从而为自己的目标和欲望提供动力。

叙事能够为个体提供一个理解、辩护和改变自己的框架,借此实现个体对于世界的主观塑造。

幼儿园自我意识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幼儿园自我意识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幼儿园自我意识教育的策略与方法幼儿园自我意识教育的策略与方法自我意识是人类认识自我及其所处环境的重要心理活动,对于幼儿来说,自我意识培养是发展学习、个性塑造的关键之一。

因此,研究幼儿园自我意识教育的策略与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理论基础(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认知过程中通过主观地运用既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从而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最终使认知结构与新的客观事实逐渐一致。

(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脑的生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形成是由文化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通过交流和互动,共同构建意义和思维方式。

二、策略与方法(一)创设安全、温馨、亲密的情感氛围情感因素是影响幼儿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创设安全、温馨、亲密的情感氛围,孩子们感受到家一样的温馨,才能够建立起对自己、对环境的感觉,从而强化自我意识。

(二)帮助幼儿认识自己幼儿自我意识的第一层次是对自身的一个基本认知,要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基本情感、特点、能力和喜好,引导幼儿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接受自己,发扬自己,培养幼儿自尊心、自信心、自爱心。

(三)帮助幼儿认识他人“认识自我,了解他人”,在幼儿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

给孩子提供机会去接触和了解不同的人、文化、语言、习俗,拓展视野、增长知识、了解自我。

(四)创设丰富、多元化的体验环境幼儿通过丰富、多元化的体验,能够感受到自然、社会中的事物。

教师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设置一些“自助式”的游戏活动,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让孩子进一步认知到自己的能力和不足。

(五)通过艺术形式抒发情感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自我、认识自我,适合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通过模仿动物、物体、人的动作来认识自己,认识情感,表达情感。

(六)优化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应该是多元化,宽松自由,让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上有自主权,而且每个幼儿都要有一份任务和工作,都要让孩子有挑战性和成就感,以培养自我意识。

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自 我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自我是指个体有关“我”的 一切内容,包括个体的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如一个人对 自己思想与行为的控制,对自身的存在产生满足或不满足 的体验;狭义的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的认识与体 验。
任务一 什么是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任务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四、自我意识发展存在矛盾性
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以往笼统的和 完整的“我”被打破,出现了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等概念上的多层分化,这些不同 层次的分化会给个体带来不安与疑惑,从而引起个体 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任务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任务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四、自我意识发展存在矛盾性
2.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的矛盾 主观自我是指处于观察地位的我(如我希望成为
一个怎样的人),客观自我是指处于被观察地位的我 (如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任务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四、自我意识发展存在矛盾性
3.独立意向和依附心理的冲突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独立意识迅速发展,他们渴
1.对自身生 理状态的认 识和评价
2.对自身心 理状态的 认识和评

3.对自己与 周围关系的 认识和评价
任务一 什么是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1.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是指对自己的身高、体 重、容貌、性别等的认识以及对生理病痛、温饱饥饿、劳 累疲乏的感受等,也称生理自我。
望在经济、生活、学习和思想上独立,竭力想摆脱父 母和他人的控制,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
任务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四、自我意识发展存在矛盾性

论自我意识的构建

论自我意识的构建

论自我意识的构建摘要人一辈子充满着挑战,在挑战中追求人一辈子的成功,是一种实现生命价值的最高境遇。

不管是面对生活的碾压苦苦挣扎,仍是用心感受生命的出色纷呈;不管所面对的生活是“自以为的”一塌糊涂,仍是深深相信这一切都是上天给自己最好的馈赠,每一个人都在这大千世界中查找着社会的认同、自我的冲破。

很多人之因此一生都碌碌无为,是因为他活了一生都没有真正了解自我,正确的构建自我意识形态,从而取得社会的认同,实现社会化,获取人一辈子的成功。

关键词:自我意识构建方式目录1自我意识的含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意识 . (1)自我意识 (1)2自我意识的结构 (1)生理自我 (2)社会自我 (2)心理自我 (2)3构建自我意识的方式 (2)全面深刻的了解自我 (2)有效的操纵自我 (3)不断尽力的完善自我 (3)4结语 (3)参考文献 (4)1自我意识的含义意识从广义方面来明白得,“意识”是指与物质相对的活动的结果,用作名词,如知识、思想、观念等,哲学中常说的“存在决定意识”,指的是精神的东西;从狭义方面来明白得,“意识”是指人的熟悉活动,用作动词,如“意识到”也确实是“熟悉到”,心理学中所说的“意识”,确实是指的“意识到”,即人的心理活动,它是一种熟悉形式,是一种反映形式。

意识(consciousness)是人类高级活动的一种能力,即对自身(自我意识,又称人格意识)与环境(环境意识)的认知能力,即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对客观实践的感知和间接的感知;意识的产生与形成是由感觉、注意、思维、熟悉、推理、想象等大脑的综合活动而形成的。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一词是由美国闻名心理学家W.詹姆士(于1890年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提出。

他将自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

前者表示“自己熟悉的自我”,主动的体验世界的自我;后者表示人们对自己的各类各样的观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第一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成长的基础人生活在世界上,总要同周围的各种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为了使个人与周围世界保持平衡,使周围世界服务于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人必须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和发现,这就形成了对外部世界的一些看法。

同时,为了使自己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在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每个人又不得不对自己本身进有反思,以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能力,能在社会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人对自身的意识,即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认识世界的出发点,也是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基础。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意识一、什么是自我自我就是“我”,包括了三个成分组成:物质的自我,精神的自我以及社会的自我。

物质的自我又包括年龄、性别、相1貌、身高,健康状态,体力等等,所谓的体质人类学的特征。

精神的自我包括了智力、技能技巧、性格、兴趣爱好、态度、愿望等等被心理学称之为个性特征和个性倾向的东西。

社会的自我则包括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社会地位等等。

所有的这些都是“我”,有一些是与生俱来的,比如说性别。

有一些东西,像是精神的东西,比如技能技巧、性格、兴趣爱好、态度、愿望等等后天形成的,跟人的经验、经历有关,改变起来容易得多,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要改变这些东西,培养这些东西。

社会的自我却复杂的多,人际关系是相对来说很容易改变的,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就得罪了什么人,原本很好的朋友却从此走上了陌路,当然也有你的一句话让某人感恩戴德,让他视为知己的时候。

二、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高级阶段,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人对自己,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社会认知系统。

自我意识的对象包括自我意识本身,正是这种“客体即主体自身”的特殊性使自我意识有其特有的属性和规律性。

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心理成分构成。

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

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概述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创办了一所学校,在这个学校的门口立着这样一块牌子:"认识你自己。

"仅仅五个字道出了一个千百年来困扰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命题。

当我们避开外界的喧嚣,静下心来,常常发现令我们困惑最多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尤其是在青年期,也正是我们军营多数人所处的年龄。

宁静的夜晚,仰望着深邃的天空,我们会经常扪心自问:"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大社会里、小环境中我究竟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我行不行呀?""别人怎样看待我呢?"、"我应当成为怎样一个人呢?"、"我怎样改变现状成为理想中的那种人呢?"通俗地说,这些就叫做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具体地说,它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 个体对自己身体、生理状态的认识、体验。

例如,身高、体重、容貌以及温饱感、舒适感、病痛等,也就是生理的自我。

2 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心理品质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如智慧、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爱好、意志等的认识和体验,也就是心理的自我。

3 个体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它包括个体对周围客观环境和人的影响、作用的认识和体验,也包括对自身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责任、力量的认识和体验,也就是社会的自我。

二、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1 自我认识自我认识又包括自我感知、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心理成分。

其中自我评价集中代表自我认识的发展水平,是自我意识的核心。

自我评价是个人对自己身心特征的判断和评论。

其重要功能就是"人贵有自知之明"。

自我评价对个人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协调尤为重要。

自我评价形成的途径:①社会上他人对自己态度与评价,②与条件相仿者比较,③个人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自我意识及其中国化建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自我意识及其中国化建构

81684 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自我意识及其中国化建构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已经具有了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而在当代对其所开展的研究中,则往往会存在着一种疑问,即中国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属于中国的哲学还是中国的西方哲学。

对于这种归类的问题,在近年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中产生了一定的争论。

对于该问题来说,其在本质上就是其作为一种哲学形态是否合法的问题,换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独立传统的问题。

而要想对该类问题进行良好的解决,就需要我们能够对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意识以及中国化建构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自我意识之所以近年来存在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同现代西方哲学归类的问题,其源头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哲学两者间在文化所没有真正的形成一体化情况,即存在着一定的疏离感。

而要想能够对这种疏离感进行消除,就只能够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本土文化建构,而在这种自我艺术方面,其所具有的中国化建构也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

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哲学精神就是能够在对现实世界进行改造的过程中更好地体现出人文的关切情况,对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所具有的生命力就在于需要能够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时代改革的需要进行逐渐的适应,以此为我国特色主义实践提供更为直接的理论论证以及力量支持,或者为其贡献属于自身的批判性反思,以此保证这种探索能够始终处于合格、健康的科学发展发展轨道。

同时,马克思主义所具有哲学也因其所具有的时代精华以及宽广的胸怀,并以实际的话语权以及精神感染力对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以及社会发展实现了引领工作。

而当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革命洪流已经成为历史时,马克思主义也会以革命的方式对世界历史的前进理论提供动力,也必须能够以具体实践形式以及社会发展在联系现实的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而这种调整正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转变的现实方式。

此外,如果我们说无产阶级革命是根据世界同一性作为历史基础,那么对于国家的建设则是不同国家在其实践差异性、不平衡性以及具体性基础上发展所具有的重要基础与主题。

论自我意识的构建

论自我意识的构建

论自我意识的构建摘要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

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

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成长。

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

关键词:自我意识构建方法目录1................................................................................................... 自我意识的含义. (1)1.1意识 (1)1.2自我意识 (1)1.3自我意识的特性 (1)2................................................................................................... 自我意识的结构. (2)2.1自我认知 (2)2.2自我体验 (2)2.3自我调节 (2)3.构建自我意识的方法 (3)3.1正确的自我认知 (3)3.2客观的自我评价 (3)3.3积极的自我提升 (3)3.4关注自我成长 (3)4................................................................................................... 结束语 (4)参考文献 (4)1.自我意识的含义1.1意识从广义方面来理解,“意识”是指与物质相对的活动的结果,用作名词,如知识、思想、观念等,哲学中常说的“存在决定意识”,指的是精神的东西;从狭义方面来理解,“意识”是指人的认识活动,用作动词,如“意识到”也就是“认识到”,心理学中所说的“意识” ,就是指的“意识到” ,即人的心理活动,它是一种认识形式,是一种反映形式。

用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透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用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透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三㊁用自我同一性理论分析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时常有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反映现代大学生中有两种典型:一种是对自我的把握非常准确,能将环境和自我有机地结合,对社会的认识充满了理性和智慧㊂另一种则处于危险的边缘,或是散漫而毫无人生追求,或是沉缅于追星与游戏,或是处于激进亢奋状态,他们的生活凌乱无序,精神上无所依附,终日游离于社会㊁集体和家庭之外,一旦遇到挫折,便会一蹶不振,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或人格障碍,出现严重违纪而受到校纪或法纪的严肃处理㊂后者经常被简单地定性为思想道德水平低下,顽劣而不谙世事,教育管理工作者会对其采取直接地简单地批评与说教,缺乏教育艺术和技巧㊂这对于一个在自我同一性确立过程中出现挫折的大学生而言是非常危险的㊂因此,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学习和了解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深入分析导致大学生同一性扩散的心理和社会根源,掌握科学的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疏导㊂(一)生理上的跨越式突变对心理养成的压力进入青春期以后,身体的迅速发育,成人的体貌特征日趋明显,加之性萌芽到性觉醒的过渡㊂大学生对生理上的突变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惶惶然的状态,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我从游戏玩闹中抽了出来,指向自己的主观世界,自我意识出现了飞越式的发展㊂但长期以来,东方青年在性格上对家庭的依赖较重,自主和独立的意识较差,性格内敛而含蓄,对必要的性知识的了解始终是 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使得大量积压在心头的矛盾和困惑得不到宣泄和疏导,虽然对自我有了一定的认识,却总是停留在发现阶段而不会发展和塑造自我㊂(二)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对自我意识发展的局限大学阶段是思维方式由形式逻辑思维为主向辩证逻辑思维为主过渡㊂用美国心理学家帕瑞和布郎的观点,就是由思维的二元论阶段向相对性阶段和约定性阶段过渡过程[5]㊂这时候的大学生对问题和事物的看法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没有 灰色过渡带 ,凡事追求 正确答案 而不考虑合理程度㊂他们较少注意事物的个别性差异㊁运动本质和变化特征㊂在分析自我的时候,不太善于对复杂的心理变化和社会变化做出客观解释和相对把握,且不善于及时对自己的立场㊁观点和思想方法做出调整,造成他们在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道路上不会曲折迂回前进,过于固执而 事倍功半 ㊂(三)成长环境和教育模式对社会认知能力的影响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还与个人㊁集体㊁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㊂个人的同一性与集体同一性互为补充,即个人的成长与所处的环境是分不开的㊂个人经验的分化与丰富是不断从自身扩充到与自己有密切联系的人㊂一个优秀的自我应该是30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拥有坚定的信念,认为自我能有效地整合为一个集体成员,可以发展成为社会范围内组织运转的良好自我㊂因此,大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模式对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有重要的影响㊂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活巨大的生产潜力,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交流与碰撞给大学生带来广阔的思路和空间,但价值多元化和思想观念的冲突也可能使其陷入一种茫然和无助㊂一方面,他们拥护改革,对社会发展和自我前景充满憧憬,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充满了期待㊂另一方面,生活阅历和理性思考能力的欠缺造成他们对价值判断和选择缺乏稳定而统一的标准,无法面对改革转型中出现的阵痛㊂例如,下岗㊁权力腐败㊁金钱万能等现象,来自学业和就业的现实压力,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需求日渐严格和迫切,他们无法接受因社会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所造成的公平失衡,继而出现心理失落,找不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和精神支柱,陷入一种迷失的状态㊂四㊁科学运用自我同一性理论,构建致力于提高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教育机制埃里克森在他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中提出了心理的延缓偿付期㊂延缓偿付期是指青年在身体上㊁性方面㊁心理方面都表现出独立的倾向,但在确立自我同一性之前仍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合法地延缓在社会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㊂青年可以利用这一时期触及各种人生观㊁思想价值观,尝试着从中选择,再检验一下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㊂经过多次反复循环,从而决定自己的人生观㊁价值观和将来的职业,最终确立自我同一性㊂与此同时,青年努力地学习各种技能和本领,具备了承担社会责任所需要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参与社会分工的能力,最终确立自我同一性[6]㊂这一观点对于今天大学校园里的青年如何形成自我意识有很好的启发㊂第一,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要给予大学生宽松㊁民主㊁公平的环境,完成自我同一性的确立㊂心理的延缓偿付期是社会给予的,这就要求社会环境自始至终要给予大学生一个健康的发展空间,要通过教育体制的改革给予更多的青年以平等的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拥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拥有平等的竞争权利,以缓解贫富差距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注重多元化,不要过早或过死地定下一个统一的标准,任何的探索和创新都应该得到鼓励㊂要给应试教育下的大学生的创造力松绑,给他们空间,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不要剥夺他们发现自我㊁追求自我的权利㊂在他们走上社会之前,要给予他们机会,接触社会㊁了解社会机器运转的规律,找寻自己合适的定位,要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健康㊁积极的主流意识和文化,确保道德和法制公平的安全保障体系㊂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把自我建立在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上,把握好自我与现实的关系,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充分发扬个性,塑造健康人格㊂第二,从学校和家庭来说,应理解和尊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40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我㊁接纳自我㊂学校和家长应努力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冲突和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必然现象,它是一个共性问题㊂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每一个青年在实践中反复尝试和努力实现的目标㊂心理的延缓偿付期是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时间的延缓,而不是责任逃避㊂人的生存必须依托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可能超越现实条件去无限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㊂一方面,要给予大学生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掌握自我意识形成的科学规律,客观分析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避免偏激㊁片面㊁绝对化的倾向㊂另一方面,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鼓励大学生理性地审视人生,提高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建立起有效的安全阀宣泄机制㊂这里有必要一提的是,对于那些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如不当异性关系㊁考试作弊等,切不可一棒子打死㊂这些负性行为恰恰是自我同一性确立失败的典型表现,是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无法理解所面对的矛盾冲突进而做出特殊或冒险的行为㊂他们感到无法与周围环境取得一致,便与社会环境不予认可的人甚至危险的人取得同一,导致错误的发生㊂对待这些大学生只有一种力量可以呼唤他们回到正确的人生轨迹上来,那就是爱和尊重,学校和家庭不能轻易放弃一个挣扎在理想和现实漩涡中的青年大学生㊂第三,从学生自身来看,应积极强化自我教育机制,努力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㊂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心理延缓偿付期的机遇,提高自我意识的水平㊂首先,加强对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认识,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现实条件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与要求,了解自己的能力结构㊁素质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㊂其次,切合实际地为自己制定远景目标和近期规划,在实现理想人格的过程中学会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或预期目标㊂再次,学会观察他人自我意识的外部表现,从而对自己的意志品质和行为做出调整,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消极的,哪些是应该从别人身上吸取的,哪些是应该从自己身上摒弃的㊂最后,培养坚韧不拔的决心和毅力㊂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和自我抗争的过程,它需要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㊂大学生应该把追求自我建立在为所热爱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基础上㊂只要将为社会进步㊁人民利益和无私奉献作为精神支柱,才会在成就伟大事业的同时实现健全人格的塑造,达到自我意识的最高境界 超越自我㊂参考文献[1]高觉敷.西方社会心理学发展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79.[2]张日昇.青年心理学-中日青年心理的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45.[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5.[4]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6.[6]张日昇.自我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 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心理科学,2000(4):126.(收稿日期:2009-08-03;编辑:杨万柏)50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㊃华盛顿协议(W a s h i n g t o nA c c o r d,WA)组织正式会员新加坡工程师学会(T h e I n s t i t u t i o no fE n g i n e e r s,S i n g a p o r e,I E S)新加坡工程师学会成立于1966年,是新加坡最早成立的工程师机构㊂由于许多I E S会员在新加坡政府单位任职,因此I E S实为新加坡政府征询工程专业议题的主要机构㊂I E S体认其本身关键性的角色,故强调正直㊁专业精神㊁热情与社会责任等核心价值,希望能鉴定更多合格的工程师服务国家,并以促进工程领域的科学㊁人文与专业发展于人群为使命㊂I E S与澳洲㊁中国㊁日本㊁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工程组织签订互认专业经历与能力的协定㊂因愈来愈多的学生对国内外教育单位质量之要求及逐渐增多的教育机构提供工程领域教育,I E S于2002年成立E n g i n e e r i n g A c c r e d i t a t i o nB o a r d(E A B)㊂E A B具有工程专业的代表性,负责工程教育认证的工作,经过4年的努力,于2006年6月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10个会员㊂新加坡公立大学的文凭受国际认可㊂目前通过E A B认证的有2所公立大学,共计10个学系单位,即:(1)新加坡国立大学(N a t i o n a lU n i v e r s i t y o fS i n g a p o r e)的土木工程学系㊁计算机工程学系㊁电机工程学系㊁机械工程学系㊁化学工程学系㊁工业与系统工程学系㊂(2)南洋理工大学(N a n-y a n g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的土木工程学系㊁计算机工程学系㊁电机与电子工程学系,机械与产品工程学系㊂I E S认为工程教育与专业工程师执照密不可分,故亦提供几项专业工程师执照的申请,这些执照分别为I E S/A C E SQ u a l i f i e dE l e c t r i c a lC o n t r a c t o r s(Q E C)R e g i s t r y㊁I E S/A C E SQ u a l i f i e dE r o s i o n C o n t r o l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R e g i s t r a t i o n,A S E A NE n g i n e e r sR e g i s t e r(A E R)以及A P E CE n g i n e e rR e g i s-t e r㊂在W A各会员的认证规范渐渐走向成果导向(O u t c o m e s-b a s e da p p r o a c h)之趋势下,E A B建立了成果导向的认证规范㊂E A B的认证规范分成十大类,包含使命与教育目标㊁教学成效与过程㊁学生㊁教师㊁设备与学习环境㊁行政支持与财务资源㊁管理㊁教育机构与业界互动㊁研究与发展及特定学系规范等十大类㊂E A B没有课程之组成的认证规范,但非常强调 教育机构与业界互动 及 研究与发展 两个规范㊂强调业界的参与,E A B规范中 教育机构与业界互动 是指:(1)课程的发展与课程的定期更新必须有业界的参与,以符合时代潮流与产业需求㊂(2)须由具有专业工程师资格之教师指导学生执行设计与工程实务计划,以获得产业经验㊂(3)教育机构与产业界须有沟通的管道,让产业界的回馈能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的质量及课程内容与全球市场具有关连性㊂E A B具体而严格要求学生执行设计与工程实务计划须由专业工程师或教师指导㊂E A B规范中的 研究与发展 规范有两点: (1)教育机构须支持㊁鼓励并维持教师在研究上的发展㊂(2)教育机构的研究与发展很重要,它能在课程上提供新的知识,让学生的教育更丰富,且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技能㊂资料来源:新加坡工程师学会,h t t p://w w w.i e s.o r g.s g/e a b.p h p,2007;新加坡教育部, h t t p://w w w.m o e.g o v.s g,2007㊂(成越辑) 60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教育类学术期刊论文篇目辑要(编排顺序:篇名.作者//刊名,出版年,刊期.)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调查及评估指标构建.陈昌贵,曾满超,文东茅,翁丽霞,于展//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4).英国科研评估制度国内外研究前沿.常文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5).关于建设现代高等教育评估学的思考.张伟江//复旦教育论坛,2009.(4).六西格玛方法与大学服务质量管理.顾佳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潘武玲,谢安邦//高等教育研究,2009,(10).高校教师四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沈鸿//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从教育的产业属性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构成.罗建河//江苏高教,2009,(6).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本㊁专科学生求学满意度差异分析.张兴,陈健,刘俊学//现代大学教育,2009,(4).预警理论在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杨再明,陈振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5).美国本科生科研的评估机制.李正,林凤//中国高等教育,2009,(19).试论大学校长评价.王鲁捷,王佳//中国高教研究,2009,(9).比较视野下中英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析.陈汉强//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5).关于构建科学的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之思考.甘晓芳//煤炭高等教育, 2009,(5).建立我国教师教育认可与质量评估制度的思考.穆岚//教育与现代化,2009,(3).对大学排行榜争议的辨析.杨德广,赵文莉//高校教育管理,2009,(6).本科教学评估异化的伦理反思.王景明,崔鹏飞//高教论坛,2009,(11).浅谈学生评教工作对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对评教工作的再认识.李丽,王国祥,党晶,吴晓玲//高等理科教育,2009,(4).基于公平和效率原则的高校学费评价模型.胡杨,杨洋,汤俊//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分析 对全国69所高校硕士生导师调查.王碧云,邱均平,张维佳,孔晓娟//大学教育科学,//2009,(5).科学构建考评机制全员推动育人工作 中央财经大学全员育人工作考评实践探索.侯慧君//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11).当前学校评价生态探析及重构 基于布迪厄思想的社会学解读.王举//学园,2009,(4).责任心的多元内涵与结构及其理论整合.李明,叶浩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3).欧盟教育质量监测的指标和基准.李建忠//比较教育研究,2009,(10).从大众到普及过程中高等教育质量话语权的变化.韩映雄,李华萍//教师教育研究,2009,(5).(成越辑)70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A B S T R A C TQ u a l i t y A s s u r a n c e:M o r eA t t e n t i o n t oA s s u r a n c e t h a n I m p r o v e m e n tY u a nY i m i n P a g e1A b s t r a c t:A m o n g t h e d u a l p u r p o s e s o f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e v a l u a t i o n,i m p r o v e m e n t r a t h e r t h a n a s s u r-a n c eh a sb e e n e m p h a s i z e d i n t h e p r e v i o u s p r a c t i c e s,w h i c hb r i n g s a b o u t t o om u c h p r e s s u r e a n d e v a l-u a t i o n a n x i e t y,a n d t h u s c r e a t e s v a r i o u s p e r t i n e n t p r o b l e m s i n e v a l u a t i n g H E I s.S t r a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i n-s t i t u t i o n s f o r f u t u r e e v a l u a t i o n i sn o t ah e l p f u l s o l u t i o n.A q u a l i t y-a s s u r a n c e-o r i e n t e da p p r o a c hw i l l p r o v em o r e e f f e c t i v e i n t h i s r e g a r d,w h i c h a i m s a t h e l p i n g t h eH E I s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m s e l v e s,i n s t e a d o f p u s h i n g t h e mt o i m p r o v e t h r o u g he x t e r n a l h e a v y-h a n d e dm e a s u r e s.K e y w o r d s: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t e a c h i n g;h e l p i n g t h eH E I s t o i m p r o v e;q u a l i t y a s s u r a n c eC l a s s r o o mT e a c h i n gQ u a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aC o n c e p t E a s i l y M i s u n d e r s t o o d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a c t i c eY a n g J i n g u a n,N i e J i a n f e n g P a g e15A b s t r a c t:N o w a d a y s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q u a l i t y i sb e c o m i n g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c o n c e r n e di ns o c i e t y;h o w e v e r,c l a s s r o o mt e a c h i n gq u a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p r a c t i c e i s o f t e n am e r e f o r m a l i t y,w h i c h r e f l e c t s m i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t h e c o n c e p tb y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a sw e l l a s t h e l a c ko f t h e o r e t i c a l s t u d y.T h e r e-f o r e,i t c a l l s f o r c o r r e c t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t h ec o n c e p to f c l a s s r o o mt e a c h i n gq u a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 c o m b i n e dw i t hw o r k i n gp r a c t i c ew h i c h t u r n s e v a l u a t i o no n h u m a n t oe v a l u a t i o no n t e a c h i n g a c-t i v i t y ,w h i c hs w i t c h e s f o c u s f r o m a s s e s s m e n t f o r t e a c h e r s t o t e a c h e r s c a r e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 . T h u s,t h e e f f e c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mc a nb e s e tu p,t e a c h e r s c a r e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 c a nb e p r o m o-t e d,a n d c l a s s r o o mt e a c h i n gq u a l i t y c a nb e p r o m o t e d.K e y w o r d s:e d u c a t i o ne v a l u a t i o n;c l a s s r o o mt e a c h i n g;q u a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t e a c h e r s'a s s e s s m e n t 80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关于高校实行教师 淘汰制 的若干问题.杨力行,等.2教师:理性应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挑战.吴伦敦.2高校高层次人才资源共享探究.陈守银,等.2学位教育水利类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邓和平,等.3关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王二宝,等.3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探索.娄欣生,等.4对缩短硕士研究生学制的思考.王燕妮,等.4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新模式的研究.柯建华,等.4高职教育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探析.何添锦.3非事业性企业高职院校办学环境亟待改善.胡一民.3对评估指标中高职院校定位的剖析.何锡涛.5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沈茜.5教学理论与实践行业性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马建,等.3师授学习与自学的比较研究.赵冰,等.3学科体系结构及其概念建模.刘洪星,等.5高校任选课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于建川.5论元认知与英语教学.陈平文.5默会知识视阈下的大学教学改革.简世德,等.6基于建构主义背景下的英语网络教学.张庆宗.6多媒体教学的统计分析与评价.李旭荣,等.6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管理理念.吴卿艳.3推进职员制度试点工作的探索.陈守银,等.3我国高校用人制度研究.王荆沙.3教育学家茶座心愿 写在‘同济大学毕家驹教授教育评估研究“网站开通之际.平古.4教育书评评周洪宇主编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程斯辉.5高等教育的起点公平与系统分化.李碧虹.5没有灌输的道德教育何以可能.翟艳芳.5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发展观.张燕.6百年回首鉴古知今.孙冰锋.62006年总目录(编排顺序:篇名.作者.刊期)构建和谐社会与教育慈善事业的发展 兼论中国呼唤更多的陈嘉庚式的教育慈善家.殷小平.121世纪海峡两岸大学教育的新挑战及其因应策略.黄俊杰.1在全国教育评估机构第五次协作会议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刘凤泰.2和谐评估.王冀生.2高等教育评估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顾明远.3顺应潮流推波助澜分享成果.蔡克勇.4台湾大学院校通识教育现况:对于评鉴报告的初步观察.黄俊杰.4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问题㊁对策与发展趋势.刘尧.6博士后制度专题研究中国博士后制度:反思与前瞻.姚云,等.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创设㊁运作与改革.纪子英,等.5中国博士后工作评估的发展与未来.杨晓蓉,等.5研究型大学专题研究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之路.张安富.6论研究型大学研究质量的提升.朱红莉,等.6发展论坛从过度教育现象看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失衡.胥秋.1传统与超越:高校权力结构的解构与重建.刘士民.1发展理工科大学艺术教育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孙媛,等.1关于我国大学本科生教育改革的断想.刘宝存.2理工科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研究.方胜,等.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张继明.3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略释.周苏玉.3建设和谐校园的思考.赵经.3如何处理高等教育和谐发展中的几个关系.李春梅.4指挥棒:还仅指向知识和知识再现吗? 对5112010年‘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2009)总目录第1期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形成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形成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形成自我意识是人类思维和认知能力的核心,它是我们对自己的存在、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理解。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婴幼儿期开始,逐渐形成稳定的个体认知和自我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与外界的互动、经历自我探索和社会比较,逐步建立起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第一阶段:婴幼儿期的自我意识婴幼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对自己的存在还没有明确的认知,他们只能通过感官来体验和感知自己的存在。

通过触觉、听觉和视觉,婴幼儿能够感受到身体的触摸、声音和周围的图像。

这种感知经验对于婴幼儿的自我意识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阶段:童年期的自我意识童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开始认知和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区别。

他们会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形成初步的自我概念。

在这个阶段,儿童对于自己的外貌、性格特点和能力有了初步的认知。

他们会关注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表现,并根据他人的评价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第三阶段:青春期的自我意识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人们经历身体和心理的巨大变化,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青春期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发展:个人认知和社会认同。

个人认知方面,青春期的人们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目标,并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弱点。

他们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的自我概念,加强了对自己独特性的认知。

同时,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并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社会认同方面,青春期的人们更加关注和重视他人的看法和评价。

他们通过与同龄人的比较,寻求自己与社会的契合点。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寻找并接受某个群体的认可,并借此来增强自己的自尊和满足感。

然而,社会认同的形成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和焦虑感,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不符合他人的期望和标准。

第四阶段:成年期的自我意识成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拓展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1)二、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 (2)1自我认识 (2)2自我体验 (3)3自我调节 (3)4自我实现 (3)三、自我意识的心理意义 (3)1促进社会适应,和谐人际关系 (3)2促进自我实现,创造最佳心理质量 (3)3有助于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4)四、结论与建议 (7)论自我意识的构建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创办了一所学校,在这个学校的门口立着这样一块牌子:"认识你自己。

"仅仅五个字道出了一个千百年来困扰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命题。

当我们避开外界的喧嚣,静下心来,常常发现令我们困惑最多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尤其是在青年期,也正是我们军营多数人所处的年龄。

宁静的夜晚,仰望着深邃的天空,我们会经常扪心自问:"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大社会里、小环境中我究竟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我行不行呀?""别人怎样看待我呢?"、"我应当成为怎样一个人呢?"、"我怎样改变现状成为理想中的那种人呢?"通俗地说,这些就叫做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具体地说,它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个体对自己身体、生理状态的认识、体验。

例如,身高、体重、容貌以及温饱感、舒适感、病痛等,也就是生理的自我。

2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心理品质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如智慧、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爱好、意志等的认识和体验,也就是心理的自我。

3个体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它包括个体对周围客观环境和人的影响、作用的认识和体验,也包括对自身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责任、力量的认识和体验,也就是社会的自我。

二、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1自我认识自我认识又包括自我感知、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心理成分。

其中自我评价集中代表自我认识的发展水平,是自我意识的核心。

自我评价是个人对自己身心特征的判断和评论。

其重要功能就是"人贵有自知之明"。

自我评价对个人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协调尤为重要。

自我评价形成的途径:①社会上他人对自己态度与评价,②与条件相仿者比较,③个人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分析。

自我概念的内容有三个方面,即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是个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中自我的各种特征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躯体特点、行为特点、人格特点、角色特点等的认识。

现实自我又称个人自我,纯属个体对自己的看法,主观性强,是自我概念中的最重要的内容。

投射自我是个体所认为的他人对自己的认识。

现实自我和投射自我不一定相同,两者之间可能会有距离。

当这个距离相差太大时,个人便会感到别人不理解自己,因而产生隔阂。

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立场出发构建将来要达到的理想标准,它引导个体实现理想中的个人自我。

自我认识主要涉及"我是谁"或"我是怎样一个人"等问题2自我体验它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对评价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主要包括自爱、自尊、自信、自卑、羞耻感、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

主要涉及"对自己是否满意、是否悦纳自己"等问题。

3自我调节是在自我评价指导和自我体验推动下,个体对自己心理行为的自觉和有目的调节、控制,以达到理想自我的目标。

集中体现自我意识在改造主体和主客体相互关系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自我调节又包括自主、自强、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等心理成分。

其中自我控制是最集中的调节手段,亦是个体是否具备自制自控良好心理品质和主动积极的心理行为的重要功能表现。

自我调节主要涉及"我应当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怎样改变现状来成为理想中的那种人"等问题。

4自我实现通过自我评价及理想自我的构建和由此产生的自我体验、自我调节控制,不断自我修养、磨炼,达到自我完善的状态,即达到自我实现的心理成熟阶段。

三、自我意识的心理意义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般都要经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

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心理成熟的标志,对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1促进社会适应,和谐人际关系。

大量的心理学实践证明,许多人社会适应不良及人际关系不协调是由于自我意识不健全或不正确造成的。

如果一个人对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认识、体验不正确,尤其是在自我评价及自我概念上与客观的现实差距太大时,就可造成社会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不协调,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正确的自我意识通过正确的自我评价产生合理的理想自我,并且通过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群体双方不同的地位和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主动调节人际关系。

对己、对人能够知己知彼,从而保持良好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维护心理健康。

2促进自我实现,创造最佳心理质量。

健全的自我意识通过合理的自我认识、良好的自我体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控制,从而促进自我实现,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心理潜力。

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自我实现是心理最健康和心理质量最佳的标志。

3有助于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当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不能统一,或在理想的自我实现过程中受到挫折时,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能够自省,自觉地寻找其原因。

一方面通过自我调节、控制,纠正心理偏差,努力缩小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差距;另一方面重新调整认识,形成新的"理想自我"的内容,使自己的心理行为个体化与社会化协调、平衡、完善发展。

我们年轻人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常见偏差自我意识是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我们年轻人正处在开始独立生活和工作,强调自我价值、自我实现、自我意识发展成熟和确立时期。

这一时期个体遇到的困扰最多,面临着许多人生道路上的重大选择,如择业、择友、择偶等。

在这一时期,我们年轻人由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受文化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和社会交往的限制,观察视野窄、接受信息量少,对自我认识参照点少的影响,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自我,对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认识有着较大的偏差。

例如,有些年轻人对自己的躯体特点、行为特点、人格特点以及自己对他人、环境的作用和影响认识不够准确,影响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影响了理想自我的构建,容易在发展方向、奋斗目标的设定上,以及恋爱、婚姻等问题上产生较大的误区,造成较多的挫折,引发诸多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同时在对自我的态度和自我体验上,常常表现出不稳定,在受到赞扬、鼓励,或发展顺利时,容易产生优越感和自负,而一受到批评和挫折,就怀疑、否定自己,产生自卑;在对自我调节和控制上,也往往缺少坚韧和果断等等。

下面分别列举我们年轻人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a自卑。

自卑是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自己不满和否定。

把目光总盯着自己的缺点、不足和失误,从而遇事就心虚胆怯、逃避、退缩或过分补偿;拒绝接纳自我,缺乏独立主见,遇事从众,其结果捍卫的是虚假的、脆弱的、不健康的自我。

有的不但不接纳自己,反而拒绝自己,甚至摧残自己,处处与自己为敌。

他们不是通过积极地改变现实的自我去实现理想的自我,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弃理想的自我,趋同现实的自我,其结果是更为自卑。

b自负。

自负是一种自我膨胀,即过度的自信。

大多数年轻人有强烈的自尊心、好胜、好强、不甘落后,但如果不把握好"度"的问题就会物极必反,导致骄傲、自大、自我膨胀,缺乏自我批评、自省,而且不允许别人批评。

唯我独尊,盛气凌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不能与人和睦相处,自己也容易受伤害。

由于缺乏自知之明,对现实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过高,虚假的理想自我占优势,在不自量力的情况下所追求的目标、事业、友谊、爱情,都因自己的主观条件远逊于客观现实,而失败机率较大。

由于他们盲目自尊、爱慕虚荣、心理防卫意识过强,容易发生心理行为障碍,个别人可能还会用违反社会道德规范和犯罪的手段去实现理想的自我。

c盲目。

我们年轻人正处在精力旺盛和朝气蓬勃的年龄段,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热情、好奇,有强烈参与意识,总想要在各方面显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有的人,社会上流行什么他就热衷什么,看别人干什么,他就跟着学什么。

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容易失去自己既定的目标,失去理想的自我。

实际上这是一种缺乏目标意识的盲从心理,什么都抓,也就什么也抓不着,枉费了时间与精力,平添了无数的烦恼。

d懒惰。

消极懒惰混日子,不能形成积极的理想自我,影响个人心理潜能的发挥和心理发展,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常觉得"干什么都没兴趣"、"干什么都没劲",似乎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值得自己努力去做的事情。

也有些年轻人虽然有追求上进的愿望,但遇到困难、挫折就消极退缩、放任自流。

e逆反。

逆反心理是我们年轻人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一种非理性产物,是其试图施展自我形象,强调个人意志的一种手段。

实质是为了寻求独立、寻求自我肯定,为了抵抗和排除在他们看来压抑自我的那种外在力量,从而保护逐渐形成的比较脆弱的自我。

这是青年阶段心理发展的必然要求,正因如此,青年期被称为第二反抗期。

它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独立意识,另一方面是不能确切地把握反抗而表现出逆反心理。

其一般表现是:不分正确与错误、精华与糟粕一概排斥,其情绪成分很大,方式只是简单的拒绝和对抗,有时只是为了反抗而反抗。

逆反对象主要是上级领导、社会和组织上宣传的观念、典型人物,其结果是导致对他人怀疑和偏见,阻碍了学习新的或正确的经验,影响人际关系,不利于青年官兵健康成长。

f自我中心。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年人越来越多地把关注的重心投向自我,可是在一部分青年,尤其是独生子女身上比较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

想问题和做事情都从"我"字出发,而缺少对客观环境及人际关系的冷静思考和分析,从而造成在集体的生活环境中适应不良,难以赢得别人的好感,人际关系不和谐。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自我意识偏差是我们年轻人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表现,虽然是正常的和普遍的,但是必须加以调整与纠正。

否则将影响我们年轻人心理的发展和成熟,妨碍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我们怎样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正确的自我意识有利于青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年对自身行为进行适宜的调控,实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走向全面发展与成功。

那么,怎样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呢?一)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自我是人类从古到今一个永恒的话题,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培养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

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

"如果一个人能对自我有一个较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就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