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了解癔症型人格障碍

合集下载

帮你了解癔症型人格障碍

帮你了解癔症型人格障碍

.帮你了解癔症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目前尚缺乏研究,一般认为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父母溺爱孩子,使孩子受到过分的保护,造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发展严重滞后,停留在少儿朗的某个水平,因而表现出瘪症型人格特征。

另外,患者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赖性,也可能是本类型人格产生的原因之一,广州协佳的专家张可斌给出专业答案。

癔症型人格障碍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引人注意,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

这类人常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

有人称她们为“伟大的模仿者”、“表演家”。

她们常常表现出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意。

2.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

这类人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

她们常好幻想,把想象当成现实,当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时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

3.情感易变化。

这类人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绪炽热,但不深,因此他们情感变化无常,容易激情失衡。

对于轻微的刺激,可有情绪激动的反应,“大惊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

由于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一种肤浅,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

4.视玩弄别人为达到自我目的的手段。

玩弄多种花招使人就范,如任性、强求、说谎欺骗、献殷勤、诌媚,有时甚至使用操纵性的自杀威胁。

他们的人际关系肤浅,表面上温暖、聪明、令人心动,实际上完全不顾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5.高度的自我中心。

这类人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悦一切时才合自己的心意,表现出欣喜若狂,否则会攻击他人,不遗余力。

此外,此类患者还有性心理发育的不成熟,表现为性冷淡或性过分敏感,女性患者往往天真地展示性感,用过分娇羞样的诱惑勾引他人而不自觉。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精品。

你了解癔症病吗

你了解癔症病吗

你了解癔症病吗分离(转换)性障碍[dissociative(conversion )disorders]是一类由明显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和作用于易病个体所导致的以解离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疾病。

解离症状又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是指病人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的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而表现为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精神暴发等。

介绍癔症(分离转换性障碍)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癔病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

癔症的症状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疗占有重要的地位。

该病预后一般较好,60%-80%的患者可在一年内自行缓解。

症状体征该病多起病于青年期,35岁以上初发者少见,常在心理社会因素刺激下,急性起病,可有多次发作,尤多见于女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解离性(精神障碍)和转换性(躯体障碍)两种障碍,由于它既可有运动,感觉障碍,又可表现为类自主神经功能,意识,记忆障碍,甚至精神病性障碍,因此临床上易造成误诊,本病的临床表现甚为复杂多样,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分离障碍临床表现为意识及情感障碍,意识障碍以意识狭窄,朦胧状态为多见,意识范围缩小,有的呈梦样状态或酩酊状态,意识障碍时各种防御反射始终存在,并与强烈的情感体验有关,可以有哭笑打滚,捶胸顿足,狂喊乱叫等情感暴发症状,有时呈戏剧样表现,讲话内容与内心体验有关,因此容易被人理解,这一类型起病前精神因素常很明显,尽管患者本人否认,但旁人看来,疾病的发作常有利于摆脱困境,发泄压抑的情绪,获取别人同情和注意,或得到支持和补偿,反复发作者,往往通过回忆和联想与既往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即可发病,按照临床特点,这一类型又可区分为以下类别,DSM-Ⅲ和Ⅳ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分离性遗忘,分离性神游,多重人格,人格解体障碍及非典型分离性障碍等。

(1)分离性遗忘症(dissociative amnesia):属于心因性遗忘,患者没有头,脑外伤等器质性损害,而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突然失去记忆;被遗忘的事件往往与精神创伤或应激性事件有关,并非由于偶然原因而想不起来,如果只限于某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件不能回忆,称局限型(local form)或选择性遗忘;对以往全部生活失去记忆者则称为广泛型(generalized form)遗忘。

中医对癔症的解释

中医对癔症的解释

中医对癔症的解释概述在中医理论中,癔症被称为癔病,是一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症状,属于神经症范畴。

癔症表现为患者出现各种身体症状,如瘫痪、癫痫、抽搐、失声等,但经过详细的身体检查往往没有发现器质性的病变。

中医认为癔症是由于情志不畅、气血失调等原因导致,通过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等方法,可以达到治疗癔症的效果。

癔症的病因癔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志因素情志因素是导致癔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气机紊乱,进而影响脏腑功能。

当情志不畅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癔症的发生。

常见的情志因素包括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

2. 气血失调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

如果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脏腑功能紊乱,从而产生癔症。

气血失调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饮食不当、情绪波动、气候变化等。

癔症的常见症状癔症的症状多种多样,每个人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常见的癔症症状包括:1. 瘫痪瘫痪是癔症最常见的一种症状,患者可以表现为半身不遂、四肢无力等。

但经过详细的身体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神经病变或肌肉疾病。

2. 抽搐抽搐也是常见的癔症症状,患者表现为肌肉收缩和放松的周期性运动。

抽搐可以出现在不同部位,如面部、四肢等。

同样,经过细致的检查,没有发现肌肉疾病或神经病变。

3. 失明、失聪等感觉缺失在癔症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失明、失聪等感觉缺失的症状。

然而,感觉缺失并不符合解剖学分布的规律,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器质性损害。

中医对癔症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癔症主要通过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等方法来达到治疗效果。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1. 调理情志情志调理是中医治疗癔症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情志畅达可以调整气血运行,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因此,通过心理疏导、情绪调节等方法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对于治疗癔症具有积极的意义。

2.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癔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调理。

癔症——分离转换障碍 __

癔症——分离转换障碍 __

癔症——分离转换障碍癔症是指一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和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为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CCMD-3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和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不快心情,并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CCMD-3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

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

本症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有自知力障碍外,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多反复迁延。

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

青岛心理咨询中心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社会心理因素癔症的发病和临床类型,同病人的生理、心理素质有关。

紧张、恐惧、情绪不稳定、易接受暗示、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重者,以及青春期或更年期的女性,较一般人更易发生癔症。

具有为人处事情感反应强烈、表情夸张、暗示性高、富于幻想、寻求别人注意和自我中心等表演性人格特征的人,在受到挫折或接受暗示后容易发生癔症。

2.生理机制有学者认为,意识改变是癔症发病的基础。

随着病人意识解离,有注意、警觉性、近记忆和信息整合能力等方面的损害,病人自我意识减弱、暗示性增高。

个体受到生物、心理或社会因素威胁时,会出现类似动物遇到危险时的各种本能反应,如假死或返回儿童期的退行性行为等。

也有人认为,有害因素作用于弱神经类型者,使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间的皮层和皮下功能解离,结果第一信号系统与皮层下功能过盛,导致弱化状态的皮层受刺激和迅速进入超限抑制,而皮层下活动增强。

临床表现为情感暴发、抽搐发作、本能活动增强和植物神经症状。

同时强烈持久的情绪紧张,又可在皮层产生兴奋灶,使皮层的超限抑制向四周扩散,结合负诱导引起皮层下抑制,产生感觉缺乏、肢体瘫痪等症状。

青岛心理咨询中心3.心理机制(1)躯体化作用,是通过躯体症状表达心理痛苦的病理心理过程。

(2)转换,是病人对挫折的一种适应方式。

病人一旦发现这类症状可减轻其困难处境,则症状可能强化、持续,或在以后遇到困境时再次出现,所以癔症症状是习得性反应。

青少年心理辅导癔症的人格特征

青少年心理辅导癔症的人格特征

青少年心理辅导癔症的人格特征心理辅导癔症(psychotherapy somatoform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在青少年中。

青少年身处成长的关键阶段,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都很大,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癔症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心理辅导癔症的人格特征,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建议。

一、人格特征青少年心理辅导癔症的患者往往具有以下人格特征:1. 焦虑倾向:患者常常感到紧张、恐惧和不安,对未来充满担忧,容易陷入消极的情绪状态。

2. 精神依赖:患者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性,依赖他人提供安全感和支持。

他们可能对外界的评价过于敏感,对自己的缺点过度关注。

3. 内向孤僻:患者往往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他们经常感到孤独和被忽视,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困难。

4. 注重控制:患者追求完美和控制,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有严格要求。

他们可能过分谨慎,过度担忧自己的健康问题。

5. 想象力丰富:患者常常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容易将虚构的事物和现实混淆。

他们可能会出现身体症状,并认为这些症状是真实存在的。

二、心理干预建议针对青少年心理辅导癔症的人格特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心理干预建议:1. 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心理辅导师应与患者建立互信和支持的关系,鼓励患者主动表达内心的感受和需求。

2. 提供情绪管理技巧: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技术,帮助患者学会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

3. 加强社交技巧训练:帮助患者提高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以减轻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4. 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向患者传达正确的健康观念,帮助他们理解身体症状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 鼓励创造性发展: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有意义的活动,提高自尊心和自我认同。

三、总结青少年心理辅导癔症的人格特征主要包括焦虑倾向、精神依赖、内向孤僻、注重控制和想象力丰富。

癔症[F44解离(转换)障碍]

癔症[F44解离(转换)障碍]

癔症[F44解离(转换)障碍]癔症指一种以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CCMD-3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和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CCMD-3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本障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有自知力障碍外,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多反复迁延。

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

[症状标准]1 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并至少下列1项综合征:①癔症性遗忘;②癔症性漫游;③癔症性多重人格;④癔症性精神病;⑤癔症性运动和感觉障碍;⑥其他癔症形式;2 没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躯体疾病。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起病与应激事件之间有明确联系,病程多反复迁延。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诈病。

[说明]1 癫痫可并有癔症表现,此时应并列诊断;2 癔症性症状可见于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假如有分裂症状或情感症状存在,应分别作出后两者的相应诊断。

40.1 癔症性精神障碍[F44.8其他解离(转换)障碍]40.11癔症性遗忘[F44.0解离性遗忘][诊断标准]1 符合癔症诊断标准;2 对曾经是或仍然是创伤性或应激性事件有部分或完全遗忘;排除器质性遗忘,如头部外伤后的遗忘和意识障碍(中毒、癫痫发作,或其他急性器质性障碍)恢复后的遗忘。

40.12癔症性漫游[F44.1解离性漫游][诊断标准]1 符合癔症诊断标准;2 在觉醒状态,作无计划和无目的漫游;漫游中能保持基本的自我照顾,以及与陌生人简单交往(如搭车,问路),与其不深入的短暂接触看不出有精神异常;3 有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但不是癔症性多重人格;4 事后有遗忘;5 开始和结束都是突然的。

40.13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F44.81多种人格障碍][诊断标准]1 符合癔症诊断标准;以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为主,丧失自我同一感,有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2 对周围环境缺乏觉察,周围意识狭窄或对外界刺激异乎寻常的注意狭窄和选择性注意,并与病人改变了的身份相联系;3 上述症状必须是非己所欲,发生在宗教或文化背景认可情境中的类似状态之外或系其延伸;4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5 排除分裂症用其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青少年心理辅导:癔症的人格特征

青少年心理辅导:癔症的人格特征

青少年心理辅导:癔症的人格特征医学上把容易导致癔症反应的人格称做癔症型人格。

具有癔症型人格的人,在某种精神刺激下,容易发生癔症。

有关研究指出歇斯底里人格的特点有:人格发展幼稚,不成熟;情绪不稳,容易感情有事;有过份的幻想,容易把幻想当成现实;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创造性;重视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照顾,以过份做作或夸张行为引人注意,等等。

癔症多由于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而引起感觉与运动机能障碍,植物神经系统机能失调与精神异常。

青少年由于学习或工作压力,家庭或社会生活的不良因素影响,加上自身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患癔症。

癔症的人格特征具体表现有:1、高度的情绪强度与易变性。

患者的情绪反应过于强烈,常常带有夸张的色彩,并且情绪很不稳定,容易从一种情绪转为另一种情绪。

患者常常感情用事,判断是非的标准常从感情出发。

2、高度的受暗示性。

患者暗示感受性很高,他的行为很容易受到他尊敬的人或有好感的人的广告的影响。

这种病人的自我暗示感受性也很高,甚至可引起身体的各种不适症状。

3、高度的自我显示感。

患者喜欢显示自己,夸耀自己,愿意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

癔症发病急剧,但根据情况进行恰当的心理调适与治疗,可以迅速恢复。

其治疗和调适的方法有:1、分析疗法。

这是一种基本治疗方法。

关键在于正确运用,寻找到某种致病的精神刺激因素,这个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可收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如果使用不当,疾病就是“好了”,也会再次复发。

分析疗法的目的在于分析和根除患者的潜在冲突。

2、暗示疗法。

采用古人吐“虫”、泻“蛆”、刺“虫”式疗法,可消除患者疑虑,使病渐转愈。

3、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的目的不是把患者变态行为的病因连根拔掉,而只是清除个别失去能力的行为为消除癔症的外在症状提供正确的学习经验。

症状的消除表示实际的治愈。

4、集体疗法。

由于癔症在一定场合下可以出现集体发病,因此将几个患者和几个已治愈的人集中在一起讨论病情、病因和治疗,可以起到正性暗示的疗效作用。

癔症的特征和症状

癔症的特征和症状

癔症的特征和症状癔症是一种神经疾病,其特征和症状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癔症的特征和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癔症的特征和症状,并通过实例来说明。

癔症是一种以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

下面是癔症的一些特征和症状:1. 突然发作的症状:癔症的症状通常是突然发作的,没有明显的原因。

例如,患者可能突然出现肌肉痉挛、失明、失聪或瘫痪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可能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消失。

2. 症状不符合生理学特征:癔症的症状通常与生理学特征不符合。

例如,患者可能出现疑似癫痫发作的症状,但脑电图检查结果却没有异常。

这表明症状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脑部异常引起的。

3. 症状的转换性:癔症的症状可以转换,即患者可能在不同时间出现不同的症状。

例如,患者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瘫痪症状,然后在另一段时间内表现出失明症状。

这种转换性的特征是癔症的一个重要特点。

4. 症状的缺乏一致性:癔症患者的症状通常缺乏一致性,即不同的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

例如,有些患者可能出现抽搐和痉挛,而另一些患者可能出现失语和难以行走等症状。

这种缺乏一致性的特征使得癔症的诊断变得更加困难。

下面是一个实例,以更好地阐述癔症的特征和症状:某日,医院收治了一名28岁的女性患者。

患者突然出现了下肢瘫痪的症状,在进行各项检查后,医生发现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神经系统病理问题。

此外,当医生询问她的病史时,她表示在过去几个月中她曾出现过无法走路、失明以及丧失听力的症状,但这些症状都会突然消失。

这些症状的出现和消失并不与疾病的进展有关,而是伴随着患者的情绪波动。

通过进一步的评估,医生确定了她的症状与癔症相关。

综上所述,癔症的特征和症状是突然发作的、症状不符合生理学特征、具有转换性和缺乏一致性。

通过了解这些特征和症状,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癔症,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患者也可以通过了解自身的症状,更好地应对和管理癔症。

癔症

癔症

癔症癔(yì)症,又称歇斯底里,是hysteria的译音。

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有人称其为“疾病模仿家”。

由明显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而引起的一组疾病,表现为急起的短暂的精神障碍、身体障碍(包括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些障碍没有器质性基础。

病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及遗传,但性格因素,如情感丰富、暗示性强、自我中心、富于幻想等,也可能成为癔病的诱因。

癔病是在各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神经症,但近年来发病有所减少。

在综合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中,本病也较少见,仅占全部咨询病例的0.3%。

本病的病人在病前常已有情感丰富,富于幻想,善于模仿,易受暗示,自我中心等人格特点。

这类人常在某些心理一社会因素的刺激下或暗示下,突然出现短暂性精神异常或运动、感觉、植物神经、内脏方面的紊乱。

这些症状可由暗示而产生,亦可通过暗示而使之消失。

本病的发病年龄多数在16~30岁之间,女性远多见于男性。

癔病的表现可谓多种多样,既可有运动、感觉等障碍的类似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又可有各种内脏病变的类似各科疾病的症状,也可有短期发作的精神症状(变态心理症状)。

可以说癔病的表现可以模仿临床各科的任何疾病的表现,因此极易误诊。

已有许多最初诊断是癔病,而实际上是躯体疾病,因而拖延了治疗的教训。

所以癔病在临床上要作出正确的判断,难度是较大的,特别对于临床经验缺乏者来讲,不要轻易下癔病的诊断。

但癔病的第一次发作,绝大多数是在一定的精神刺激下发病的,以后遇见类似的刺激,或在病人回想起这种刺激的情况下,也可以促使癔病再发。

此外,癔病所出现的各种表现,不论是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内脏病变等,其临床症状常是多变的,易通过暗示而改变病变表现的程度、范围,而且这些病变表现常不符合人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或疾病的固有规律,而这些对于正确判断癔病是很有帮助的。

癔病的精神症状亦可多种多样,但其症状呈现尽情发泄和表演的特点,使人印象很深,有的亦可出现许多幼稚性动作、行为,甚或离家出走,到处游荡等癔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1)精神刺激:使患者感到委屈、气愤、精神紧张、恐惧等精神刺激或重大生活事件,往往是本症发病的直接原因或成为第一次发病的因素。

第十一章癔症

第十一章癔症
演出了上述一幕。
(三)癔症性漫游
分离性漫游是指病人在意识觉醒状态下突 然出现出人意料的出走和漫游,又叫神游 症。
与分离性遗忘区分:分离性遗忘病人的行 为可没有目的性,而分离性漫游的病人的 具体行为则是有目的的。
病人常被某些事物或身体的剧烈晃动突然 唤醒。唤醒后,对漫游期间的经历失去记 忆。
例:某男,29岁,因突然外出漫游,醒后不能回忆52天 入院。病人父母为其选好女友并写信催其回家见面成亲, 但因施工紧张,领导未能准假。1992年2月5日,当再次 向领导请假未准时,病人即觉愤怒、委屈,当即将家信撕 毁,对班长讲:“有人害我,老哥帮帮我。”第二天病人 给班长下跪说:“不借钱给我做路费,可能见不到父母 面”,因当日是阴历年初三,当地风俗认为这天讲不吉利 话不好,故班长打了病人一个耳光。当晚11时,发现病 人失踪。同年3月30日在重庆市火车东站发现病人,病人 当时满面污垢、衣服破烂、双下肢肿胀,不能认识同乡好 友,带其回家后也不与亲人打招呼,情感反应平淡。两天 后病人突然清醒,对自己在家中而莫名其妙,对离开单位 前及出走情况不能回忆,即送来医院。
虽然有多种人格,这些身份仍然有主次之 分。
例:某女,29岁,工人,主诉阵发性暴怒,捶胸撕衣, 咬人毁物,嚎哭呻吟,狂跑乱奔,每次症状持续数小 时后缓解,反复发作9年。患者热心助人,逞红白喜事 就去里外张罗,俨然东道主一般,喜欢说三道四,惹 人讨厌,人际关系较紧张,自己生孩子时竟无相好探 视,万分委屈,产褥期间临时工作被解除,闻讯后双 眼凝视,片刻后开始抽泣,然后骤停,掀开被子,扔 下婴儿,从床上一跃而起,狂呼乱叫,冲出门外。家 人劝阻时,患者一反弱不禁风之常态,怒发冲冠,拳 脚并用,碰撞撕咬,被关进房内后,捶胸撕衣,哭天 叫地,以头撞墙,后伏床痛哭,昏昏入睡。其后多次 发生此类症状,均因鸡毛蒜皮小事而引发,尤其在众 人围观时,患者怒不可遏,顿足叉腰,唾沫四溅。患 者素来性格急躁,好说好动,爱唱爱跳。检查时患者 言谈眉飞色舞,绘声绘色,未发现明显精神障碍。

癔症疾病详解

癔症疾病详解

癔症疾病详解癔症是一种神经疾病,其特点是患者表现出一系列身体功能异常,但无法通过生物学检查发现明确的器质性病变。

本文将对癔症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病因分析癔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精神创伤、亲情关系问题、生活压力等都可能导致癔症的发生。

此外,个体的心理特点、性格、社会环境等也会对癔症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

二、常见的癔症症状癔症患者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症状,这些症状常常是身体的一种逃避方式,帮助患者摆脱心理上的困扰。

常见的癔症症状包括:1.感觉与运动异常,如失明、失聪、瘫痪等;2.意识与记忆异常,如健忘、失语等;3.情感与意志异常,如抑郁、焦虑等。

三、癔症的诊断与鉴别癔症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疾病。

医生需要仔细收集患者的病史,并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

同时,心理评估也是诊断癔症的重要手段。

另外,医生还需排除其他与癔症类似的疾病,如癫痫、脑损伤等。

四、癔症的治疗方法癔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心因素。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法:1.心理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动力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理解和改变病态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2.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药物的辅助治疗,如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等;3.家庭支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家庭环境对病情有着重要影响。

五、预防与康复癔症的预防与康复是患者及其家人非常关注的问题。

以下是相关建议:1.提前面对心理问题:遇到困扰时,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预防情绪问题的进一步加重;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均衡膳食、适度运动等有助于维持身心健康;3.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有助于缓解潜在的心理压力。

六、癔症疾病的心理支持癔症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心理支持。

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可以提供帮助,帮助患者调整负面情绪,解决内心的困扰。

此外,患者的家人也需要接受心理教育,了解癔症的特点和处理方式,以更好地支持患者的康复过程。

癔症名词解释

癔症名词解释

癔症名词解释癔症,又称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的精神失调,主要以脑内神经系统的功能受损而引起的。

病人智力下降,精神症状显著,行为异常。

病患有多种可能抑郁、焦虑、社交困难、异常思维方式、视觉或听觉幻觉、自我口吻变化等症状,而且有可能出现抑制力低下、社交行为异常、认知功能受损等。

癔症有两种主要类型:总体性癔症和分裂性癔症,分别为急性癔症和慢性癔症。

急性癔症的特点是症状出现的快速、短暂(几周),并伴有意识受损、自杀倾向及对抗性活动。

慢性癔症以持久的阶段性症状为特征,症状的出现比急性癔症更快,长达数月甚至数年,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抑郁、焦虑、厌恶、自卑和抽象思维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社会及职业活动,也可能出现被判定精神错乱。

癔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情绪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研究发现,患有癔症的患者中有41%的家庭有一个或多个成员也患有此病。

这就暗示着遗传因素会影响人类癔症的发病率。

而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发病率,比如病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压力和刺激都可能促使发病。

此外,情绪因素也会影响发病,很多患者有情绪低落、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

最后,科学家也发现可能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因素参与了癔症的发病,比如大脑的神经通路出现变化,信号传递机制受损,这些因素都可能对病人的精神健康产生影响。

癔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干预治疗、家庭支持等。

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病人抑制症状的加重和有效控制情绪;而心理干预治疗则可以帮助患者迅速调节情绪,减少病情的严重性;家庭支持可以在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节不良情绪,并为病人提供必要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照顾。

总之,癔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治疗手段也比较多样,患者的治疗可以从药物治疗、心理干预治疗和家庭支持等多方面入手。

因此,无论何时发现自己或他人出现癔症症状,都应该立即就医,及时进行治疗,从而减轻病情,才能获得尽早康复。

癔病和躯体形式障碍心理疾病的身体表现

癔病和躯体形式障碍心理疾病的身体表现

癔病和躯体形式障碍心理疾病的身体表现心理疾病是指人们心理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状态,它不仅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困扰,还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中,癔病和躯体形式障碍被归类为心理疾病中的一种,其主要表现为身体方面的症状。

本文将就癔病和躯体形式障碍心理疾病的身体表现进行探讨。

一、癔病的身体表现癔病是一种疑难杂症,其特点是身体上出现多种多样的症状,但在查找原因时,医学检查结果往往无法显示有任何异常。

癔病患者往往由于心理压力过大或者个人经历等因素引发,其身体表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瘫痪或无力感:癔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瘫痪或者无力感,例如一侧身体无法活动、走路困难等症状。

医学检查无法找到明确的身体原因。

2. 失语或语言障碍:癔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失语或者语言不流利的情况,尽管他们的口腔和声带功能正常。

3. 抽搐或癫痫样发作:癔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抽搐或类似癫痫发作的症状,但在医学检查中并没有发现异常脑电图。

4. 触觉或感觉异常:癔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触觉异常,例如感觉麻木、疼痛或者异常的刺激感。

5. 意识改变:癔病患者的意识可能发生改变,例如突然昏倒、意识模糊或者出现黑病等。

二、躯体形式障碍的身体表现躯体形式障碍,又称为躯体化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其特点是患者通过身体症状来表达自己的心理困扰。

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通常将身体症状夸大或者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来解释症状。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躯体形式障碍的身体表现:1. 慢性疼痛: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慢性疼痛,痛点主要集中在背部、腹部、头部等部位,但无法找到明确的器质性原因。

2. 消化系统问题:躯体化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系统的问题,例如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医学检查结果并无异常。

3. 心血管症状: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血管方面的症状,例如心悸、胸痛、血压异常等,但无法找到器质性疾病原因。

4. 呼吸系统问题: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系统方面的问题,例如气短、咳嗽、喉咙痛等,但医学检查结果并无异常。

癔症名词解释

癔症名词解释

癔症名词解释癔症,也被称为心因性疾病或功能性神经症,是一种由精神压力或冲突造成的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症状或功能障碍。

以下是对癔症的详细解释。

癔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即身体症状或功能障碍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

它通常是在思维、情感和社交方面出现问题的人群中发现的。

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感觉异常、运动障碍、感觉或运动缺失、失神或昏厥、抽搐以及非癫痫性发作。

这些症状往往无法通过医学检查解释,并且与患者既往的病史或身体状态无关。

癔症多半源于潜意识的冲突或心理创伤,患者通常无法直接意识到这些问题,并通过身体症状来表达内心的痛苦或问题。

这些症状是一种非自愿的行为,即患者无法主观控制或模拟这些症状。

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症状可能具有一定的心理心理和情感因素,并可能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癔症的症状一般会在压力或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出现,例如在家庭纷争、工作压力或人际关系问题增加时。

症状可能会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出现,但在缓解后可能会再度复发。

癔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认识到他们的症状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并通过控制思维和情绪来减轻症状。

心理治疗包括个体或群体疗法,旨在帮助患者探索潜意识冲突,并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或其他精神病症状,以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精神病药。

总结来说,癔症是一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症状或功能障碍。

它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感觉异常、运动障碍、感觉或运动缺失、失神或昏厥以及非癫痫性发作。

癔症通常源于潜意识中的冲突或心理创伤,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癔症诊断标准

癔症诊断标准

癔症诊断标准癔症,又称为功能性神经症或转换性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其特点是患者出现多种身体症状,但在临床检查中未能发现有机病变。

癔症通常表现为疼痛、麻木、瘫痪、失声、癫痫发作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并无生理基础,而是由患者的心理因素引起的。

癔症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表现和心理评估。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癔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患者必须表现出一个或多个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癫痫样发作、瘫痪、失声等。

这些症状必须足够严重,以至于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其次,这些症状不能通过一般的医学检查或实验室检查来解释。

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排除有机性病变和其他精神障碍。

另外,这些症状必须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关。

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出现这些症状之前可能有一些心理创伤或压力,或者患者在出现这些症状的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心理冲突或内心冲突。

最后,这些症状必须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癔症患者常常因为身体症状而无法正常工作、学习或社交,甚至有些患者会因此产生自杀的念头。

总的来说,癔症的诊断需要医生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表现、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心理评估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物质滥用引起的症状等。

同时,医生还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环境,以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缓解症状,最终达到康复的目的。

在治疗癔症时,心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心理治疗,患者可以逐渐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解决心理冲突,减轻焦虑和压力,从而缓解症状。

此外,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如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等,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总之,癔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其诊断需要医生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症状和心理因素。

在治疗时,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解决心理冲突,最终达到康复的目的。

癔症诊断标准

癔症诊断标准

癔症诊断标准癔症,又称为功能性神经症或癔病,是一种精神心理障碍,其特征是患者出现多种身体症状,但在医学检查中并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疾病。

癔症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因为其症状常常模糊不清,缺乏客观的生理指标。

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癔症,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以供临床参考。

首先,癔症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器质性疾病。

这意味着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验,以确认患者的症状并非由于其他疾病引起。

这些检查可能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

只有在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后,才能考虑癔症的诊断。

其次,癔症的诊断需要满足一定的临床标准。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定义,癔症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患者出现明显的身体症状,如麻木、肌肉痉挛、瘫痪等,但这些症状无法用已知的生理机制解释;患者的症状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出现,且常常与情绪或心理因素相关;患者对其症状过分关注,但又对医学治疗缺乏响应;患者的症状对心理社会功能有明显影响。

最后,癔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

癔症的发病往往与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如创伤经历、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

因此,在进行癔症的诊断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了解其个体差异和生活背景,以更好地理解其症状产生的原因。

综上所述,癔症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器质性疾病,满足一定的临床标准,并综合考虑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

只有在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和症状后,医生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癔症的诊断标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应激、人格障碍、癔症

应激、人格障碍、癔症

有这样才能和丈夫沟通。问及其自言自语的情 况时,患者说:“我总觉得要和丈夫说清楚, 我总觉得丈夫能够和我对话的,所以我自言 自语,但我知道他现在是听不见的”。至于 工作和孩子的培养问题,患者认为这些已经 不重要了,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丈夫去世 后,已经和绝大多数朋友没有任何交往了, 也从来不外出,甚至自己的衣物也是家人帮 助买的。
案例一:张某某 女 38岁 商人
• 病前性格:内向,不善言语,有烟酒嗜好
• 现病史:1997年10月其夫发生车祸,车碰坏, 脚伤,肇事车主逃跑,此事一直未解决,病 人生气,遇“记者”给100元辛苦费,受骗, 更加气愤,98年5月24日,病人卖鱼少了钱和 鱼,误认为是和她做生意的人偷的,并与之 争吵,那人称“要掐死她”,回家后,急性 起病,不停抽烟,心烦意乱,以致用刀割破 手腕,失眠,紧张,恐惧。
(一)急性应激障碍:
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 内发病
数分钟或数小时
精神运动性兴奋
表现: 精神运动性抑制 木僵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史短暂,一 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月内缓解,预 后良好,缓解完全。
• [案例] 赵某,女,50岁,中学教师,大学文化。
3天前,赵某的儿子与女朋友驾车旅游时, 遭遇车祸死亡,当晚病人获知僵耗后,赶往 公安机关。在其子及未婚媳妇尸体旁,病人 当即晕厥,数分钟后醒来,出现言语不连贯, 意识清晰度下降,拒绝承认尸体是自己的孩 子。反复念叨:“我儿子和媳妇到往外面去玩 了,她们去旅行结婚了,很快就会回来的”, “他们不会死的,他们是和妈妈开玩笑,想吓 唬妈妈的”。
异乎寻常的威胁性 或灾难性心理创伤。
延迟出现和 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多数患者在创伤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
一般在1年内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持续多年, 甚至终生不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帮你了解癔症型人格障碍
癔症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目前尚缺乏研究,一般认为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父母溺爱孩子,使孩子受到过分的保护,造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发展严重滞后,停留在少儿朗的某个水平,因而表现出瘪症型人格特征。

另外,患者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赖性,也可能是本类型人格产生的原因之一,广州协佳的专家张可斌给出专业答案。

癔症型人格障碍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人注意,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

这类人常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

有人称她们为“伟大的模仿者”、“表演家”。

她们常常表现出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意。

2.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

这类人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

她们常好幻想,把想象当成现实,当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时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

3.情感易变化。

这类人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绪炽热,但不深,因此他们情感变化无常,容易激情失衡。

对于轻微的刺激,可有情绪激动的反应,“大惊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

由于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一种肤浅,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

4.视玩弄别人为达到自我目的的手段。

玩弄多种花招使人就范,如任性、强求、说谎欺骗、献殷勤、诌媚,有时甚至使用操纵性的自杀威胁。

他们的人际关系肤浅,表面上温暖、聪明、令人心动,实际上完全不顾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5.高度的自我中心。

这类人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悦一切时才合自己的心意,表现出欣喜若狂,否则会攻击他人,不遗余力。

此外,此类患者还有性心理发育的不成熟,表现为性冷淡或性过分敏感,女性患者往往天真地展示性感,用过分娇羞样的诱惑勾引他人而不自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