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创新型国家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题及答案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1. 主要观点: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成为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2. 主要特征:以实践论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一,具有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等特点。

3、科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主要指狭义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4、技术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

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5、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特征(一)时代性(二)实践性(三)科学性(四)创新性(五)自主性(六)人本性一、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基本思维形式,逻辑思维是有序地进行创造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

自然辩证法 国家创新体系构建

自然辩证法 国家创新体系构建
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国立科研机构和教学 科研型大学。知识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转 移,基本上是政府起主导作用,以政府行为为主。对于知识创新 系统,国家实施了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计划(攀登计划)、重大科 学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知识创新工程”(试点 )等。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技术创新系统是由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 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在 进入国家创新体系之后会发生许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它和知 识创新一起丰富自己的内涵,成为因知识的应用和传播而效益更为显 著的创新行为。对于技术创新系统,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 “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计划、技术创新工程等。
题,创新的关键是提高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实力。
(4)创新不仅表现为知识和技术的转移,而且表现在创新系统多元 化的要素有效地使用与协同,构成知识与技术的创造、获取、
转移和应用的网络。
四、国家创新体系的内容
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 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
其中,知识创新系统是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
国家创新体系简介
小组成员:
主要内容: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国家创新体系的创建历程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筑
◆国家创新体系的内容 ◆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 ◆我国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网络系统,是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 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整体。 国家创新体系核心内涵是实现国家对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 力和效率的有效调控和推动、扶持与激励,以取得竞争优势。
三、国家创新体系的构筑
(1)创新是具有经济和社会目标导向的行为,其实质是发展经济。 (2)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从中国自己的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 要出发,既要有在世界最前沿领域开拓进取,也要有符合中国 国情的发展战略与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用高技术改造传统 产业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3)创新的核心是要从体制上、机制上解决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

西工大自然辩证法考题

西工大自然辩证法考题

试论创新驱动和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定义:人们通常将创新定义为:创新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扬弃旧事物、旧思想、旧方法,把新设想、新技术、新成果成功付诸实施并获得更多效益的运作过程。

创新的基本要素:从创新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构成创新的基本要素是:人、创新成果、实施过程和更高效益。

创新的主体是人类,包括个人、团体或组织。

创新的客体是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思维规律。

创新的核心是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产生新思想、新概念的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和创新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创新活动的灵魂和发动机。

创新的本质目的就是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包括个人、团体、或社会的需要。

我对创新的理解:个人认为,对于创新能力而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主动地、独特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具有创见的思维,具有求异性、独特性、主动积极性等特点。

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是一切创造活动的主要源泉,是创造能力的核心。

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科技活动中作为探索未知的实践活动,必然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能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广泛联想、大胆想象、灵活独特地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创造性思维实施创新驱动的迫切性: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依赖劳动力、土地成本、自然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消耗来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其弊端逐渐显现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量世界第一,但80%以上是外资企业的产品,72%是加工贸易产品,自主品牌出口不足10%。

2011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半导体等高技术领域专利的80%为国外持有。

2005-2009年有效PCT专利中,美国、日本、德国分别占32.2%、20.4%和11.3%,我国仅占2.5%。

而且,长期的粗放增长方式造成了三大后果:1,人均资源少;2,资源消耗多;3,生态环境代价大。

自然辩证法:第10章(上)推进技术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自然辩证法:第10章(上)推进技术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5)比竞争对手研制周期短,投产快;
(6)愿意承担高风险; (7)及早而有想像力地发现及证实未来的潜了解、培 训和帮助用户; (9)企业实力雄厚,能有效地协调研究开发、 生产和销售;
(10)与外面科学界以及消费者保持充分交 流。
2、模仿追赶型创新战略
采取这种战略的企业,一般先利用领先者 研发活动和创新行为所产生的知识的“溢 出效应”,并力图在模仿创新的过程中赶 超领先企业,发挥“后发性优势”
3、传统保守性创新战略
采取这种战略的企业,或者没有创新的 压力;或者不具有创新研发的能力;或者 为了规避创新的风险;或者是多种因素的 组合。
一个企业具体采取哪一种类型的创新战略,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资源。
三、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管理 1、创新计划的制定 创新计划的制定,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近期目标、 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还要进行企业内部优劣势 和企业外部机会风险分析;明确提出问题、发现 市场机会、选择正确的创新方向和路径,制定切 实可行的实施计划。
3、创新的双力驱动模型: 创新来自科学技术的推动力和市场需求的牵引力。
二、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 1、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 发明并不必然导致技术创新;很多发明并没 有转变为创新;只有实现了商业化应用的发明才 称其为创新。 把发明和创新区别开来,被认为是熊彼特的贡 献。他认为,从经济学上讲,创新是在新产品、 工序系统、装置实现首次商业化应用后才算完成。 因此,如果一项发明还没有应用到生产体系中, 就不能算作创新。
二、企业的创新战略 1、领先开拓型创新战略 三个要求: 一是要求企业具有很强 的内部研发能力; 二是要求企业注重保护 知识产权; 三是要求企业注重员工 培训和顾客培养。
采取领先开拓型创新战略并取得成功的企业,具有以 下特征: (1)企业自己有实力雄厚、专业化的研究开发; (2)开展基础研究或与进行基础研究的机构保持密 切联系; (3)利用专利获取保护并取得与竞争者讨价还价的 能力; (4)规模大、足以长期提供研究开发的巨额费用;

自然辩证法中的技术创新

自然辩证法中的技术创新

自然辩证法中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

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而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上世纪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意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已集中技术创新领域,以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以为公认竞争的关键.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新的创新扶持政策,走上创新型发展之路.目前我国在创新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距甚远.技术创新,不仅需要开放的思想、聪明的智慧、还要有良好的环境.。

我以一个在校大学生的视角从两个方面讨论中国缺乏技术创新的原因.一、历史、文化与社会环境成因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主导了中华,儒家文化“大一统”思想影响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大一统”强调国家在政治和文化上的高度统一她的积极意义是强调集体意识,但却抹杀了个人的主体意识和意志.二教育传统及现状.“中庸”思想表现在教育层面最突出的现象就是教师对乖巧听话、循规蹈矩的学生偏爱有加,对言语出格、思维另类的学生极力打压,力求将他们改造成符合规范的标准部件.这样的规范不知扼杀了多少天才少年,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往往异想天开,如美国科学家都被鼓励以不同于常人的方式去思维,并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向各种假设提出挑战.学生创新精神的缺乏也是由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所决定的.现行教育体制下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标就是升学率.领导、教师和学生统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转动,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对考试成绩的追求已经达到一种疯狂的境地,死记硬背成了夺取高分的法宝。

.中小学生创新精神的缺乏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国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全球竞争愈加剧烈,国际合作也更加广泛,企业自主竞争也将成为推动全球技术竞争的主要力量。

中国要加强前言研究,致力于技术创新。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谢谢观看
2015.11.1
2. 中国国家创新战略的演变
2.2 发展阶段(1978—1995年)
主要表现:探索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模式和创新政策,出台了 改革政策和措施。 创新模式:计划主导模式,即设立国家科技计划,在国家科技 计划中引入竞争机制。 这种模式的形成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出现的,随着 国有企业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市场对企业的调节作用不断增强。通 过改革拨款制度、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等措施,科研机构服务于经 济建设的活力不断增强,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这一切都加速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
3. 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
3.5 社会化、网络化的科学技术中介服务体系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是指在整个创新活动过程中,在各个环节上 提供的与科技紧密相关的一切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之间、科技中介 机构与国家创新体系其他系统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社会 化的网络化的系统。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一般包括咨询机构、技 术市场、工程中心、产学研联合体、创业中心等。
2. 中国国家创新战略的演变
2.3 国家技术创新系统阶段(1995—2005年)
显著特点:确立了市场经济的目标,从企业做起,进行企业制 度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强化企业的创新功能。 宏观管理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制定重大科技计划逐步 由科技和经济主管部门联合制定,出现了新的参加对象,如国家工 程中心(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生产 力促进中心等,加快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1995年,国家 启动了“科教兴国”战略。1996年,国家决定启动《技术创新工程 》,重点是提高企业的技术创的国防科学技术创新体系
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是满足国防和军队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需要 的人员、科研生产单位、科学技术知识、设施及其环境的综合体。 加快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系统建设,是应对国 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的客观需要,是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现代 化建设的有效保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符合科技 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

浅谈创新型国家建设与自然辨证法的关系

浅谈创新型国家建设与自然辨证法的关系

浅谈创新型国家建设与自然辨证法的关系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新科学技术革命使得传统的经济发展形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而创新型经济已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形式,创新型国家也成为了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

但是我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同时,也要坚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样我们所建设的创新型国家才能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创新型国家建设,自然辩证法,可持续发展第一章绪论现如今,科技发展越来越快,技术更新也如火如荼.世界各国,特别是那些发达国家,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家政策的创新.他们为了可以在国际经济和科技的竞赛中获得主动权,于是就增加科技投入,加速科技事业的发展。

因此对于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已刻不容缓。

但是在如今的社会里,创新兴国家的建设要坚持以尊重自然为原则,因此在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自然辨证法的观点。

第二章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要性第一节创新型国家的提出创新型国家这个概念最早提出的时间是在2006年,当时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发表了一项中国在将来15年的成长方针.这个方针便是到2020年,中国将发展成一个创新型的国家,这样可以让在发展的科技成为经济社会成长的强大支柱。

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创新指标是在2020年时,中国的科技在经济提升中所占的比例要从当时的39%进步至60%以上,而且全国在研发上所进行的支持要在对GDP的影响从1。

35%增加至2.5%.到了2013年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议定了一个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更深入着重提出了我们要加速建立创新型国家,以来促进经济的快效能、加倍公正、加大可永久的发展。

第二节创新型国家建设建立一个创新型国家是国家成长的政策中心,亦然可以提升国家的全部的实力。

对于创新型国度,它指将科技立异当成国家的根基政策,以此来大范围提升科技立异本领,从而来增加自己的竞争.[1]从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党中央非常注重创新,明确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庞大战略思维,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有所作为的方针,致力于在重点领域和一些前沿技术的发展,掌管核心技术,具有一些归于自己的知识产权。

自然辨证法

自然辨证法

1.论科学精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及其实现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其一,求真务实精神;其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开拓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创新型国家是主要相对于资源型国家及依附型国家而言的,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并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的国家。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背景和科技日益进步的国内背景下,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历史的必然.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它的含义:第一个是经济层面,即经济的增长由依靠增加投入,消耗资源转变为依靠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效益;第二个是制度层面,即法规、政策、制度要尊重知识、鼓励创新、保护创造,而不是保护落后,放任侵犯知识产权;第三个是思想文化层面,即要营造尊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要依据具体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创新型国家的建立,使国家通过政权和意识形态的力量,打造和维护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社会环境,实现生产关系调整。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原理,在科学技术社会一体化的新情况下,创新活动和现代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的结合日益密切,科学技术活动日益成为需要受到国家关注和体现国家意志的活动,需要充分发挥国家对创新活动的调控职能,对创新型国家的建立提出了强大需求。

科学精神能够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实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巨大的精神支持。

科学精神,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相当程度上已经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

科学精神已经不再是一个精神世界的问题,而直接关系到物质文明的发展.当科学精神深入人心、科学真理拥有权威的时候,势必带来科学技术的广泛普及、深入运用和不断更新,这必然给经济的发展注入极大的活力。

自然辩证法视域下的创新型国家建设

自然辩证法视域下的创新型国家建设

自然辩证法视域下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摘要: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领域,揭示了通过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体现出来的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

创新兴国家的提出和建设,就是不断地对自然辩证法认识深化,并加以利用的过程。

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加大了科技在国民经济贡献中的比重,科技应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高新技术产业应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

这篇文章从以下三个部分论述了,在自然辩证法视域下的创新兴国家的建设,第一部分介绍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第二部分介绍自然辩证法透露出来的创新精神,第三个部分揭示创新型国家历史任务提出的背景以及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战略。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创新兴国家建设一、自然辩证法简介自然辩证法啊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观,也就是对自然界进行辩证法的研究;二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进行辩证法的研究。

下面就分析一下这两方面的具体内涵。

(一)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额的总体看法,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认识。

他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规律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出了唯物论及辩证法的说明。

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是对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着重解释和说明。

恩格斯说:“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指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的。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遵循唯物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即自然界的存在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自然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人们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要注意对自然界的保护。

(二)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自然辩证法》专题之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科技政策

《自然辩证法》专题之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科技政策

经典推介· · ·
雅克的命运却被钢铁公司老板的女儿“米尔德丽德” 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有一天,资产阶级小姐米尔德丽德出 于想了解“另一半人是怎样生活”的真诚愿望,来到底舱。 她见到袒胸露背满身煤黑正在工作的扬克,惊吓得大叫: “你这肮脏的畜生!”并晕了过去。
经典推介· · ·
雅克的盲目自信和乐观遭到致命的打击。他突然意识 到自己的可悲地位,在有钱人眼中,自己不过是畜生毛猿而 已,他发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原来是虚幻的,而自己无所 归依。他在醒悟中不安、愤怒,开始思索,发誓要报复。
1.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要求创新型国家建设
• 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有自身内在的发展动力和 发展的自主性,也需要外部的社会需求拉力和社 会支撑推力。 创新型国家建设,正在于通过机制体制创新, 为科技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创新氛围。

2.科学技术的两面性要求创新型国家建设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到底是天堂之雷还是地域之火? ——费雷德里克·费雷
生在沿海的核泄漏事件,对海洋 生物影响暂时不明。
• 中国经济当前占世界总量的15.5%,但煤炭消耗 占世界的48%,石油占9%,钢材占34%,水泥占 54%,进口的铁矿石每年近4亿吨,占全球海运总 量的一半,钢产量是世界第二到第十位的总和, 全国每年废水排放超过环境容量80%,SO2排放 超过环境容量60%,已经成为世界CO2排放第一 大国,利用科技创新,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 发展之路,已刻不容缓。
经典推介· · ·
万念俱灰的雅克走投无路,最后来到动物园,试图与猩猩 为伴,他向大猩猩倾诉哀肠,并视它为同类与知己。他决心 找个帮手,和大猩猩一道,打一次最后的漂亮仗,把资产阶 级从座位上,从地球上打下去,一起摧毁这个拒绝接受他的 社会。他打开铁笼想和猩猩握手,但却遭到猩猩的攻击,最 终死于圈二号”实验失败 • 1991年5月,耗资1亿美圆的模拟地球生态过程的“生物圈二 号”项目,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地区展开。 • 这项实验再造了一系列栖息地,盐碱滩途、沙漠、珊瑚礁、 亚热带的大草原和密集型的农业,利用了约4000多个代表热 带雨林的自然物种。实验中还包括八个人,相当于一个典型 的封闭空间的殖民地。 • 1993年9月26日以失败告终。其结论是:生物圈不可替代。

自然辩证法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

自然辩证法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
● 重点掌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明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方针与对策。
本章教学重点
●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
结,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中国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毛泽东、
术。”“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要注重源头
治理,发展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建立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
5.选择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胡锦涛指出:“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择事
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
全局的若干领域,重点突破,努力在关键领域和若干技术发
2.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
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主要是为经济建设 服务的” 。他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 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 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 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 展”。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邓小平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他提 出“把尽快地培养一大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 学技术专家,作为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 。
民生安全”。
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 内容与特征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历史形成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内容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特征
要了解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形 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深刻认识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 术观的基本内涵。重点把握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 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特征。

自然辩证法考点重点

自然辩证法考点重点

★★★★★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3.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促进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定义: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及创新型国共57页文档

自然辩证法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及创新型国共57页文档
自然辩证法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观及创新型国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武汉大学-自然辩证法考点

武汉大学-自然辩证法考点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定义: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2、内容:四个方面,即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

3、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5、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6、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总之,自然辩证法主要有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内容。

【2】技术的本质结构技术是人对自然界的能动的改造关系和实践关系的思想。

技术的本质:技术就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掌握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技术具有双重属性:自然属性表现为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社会属性表现在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约束。

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技术是对自然规律的运用。

技术的目的总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技术的应用明显地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教育、民族传统等社会条件的影响。

具有以下几个本质特征:1、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2、工具性与价值负载3、有益性与有害性4、自主性与社会建构性。

技术的结构:技术结构式指技术内部各种构成要素的组织刑天和彼此之间的联结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讲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进步贡献率较高 一般都超过70%;美国和日本超过80%,我国55.3%
R&D投入占GDP的比例较高 R&D投入占GDP在2%以上;2002年日本3.35%,美国2.79%,
欧盟3.0%,芬兰3.0%,我国2.1% 对外技术依存度较低
一般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5%,我国50%左右 自主创新能力较强
世界公认的前20个创新型国家的发明专利占全世界的99%, 而且技术含量高,多在高科技领域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讲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2.3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 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 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 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 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 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 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 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 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 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 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 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主要特征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讲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1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
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 向科学进军 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 自力更生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建立宏大的工人阶级科学技术队伍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讲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思考题
1.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 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 2.联系实际分析如何规避科 技风险?
自然辩证法概论
The end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讲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2.1 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
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战略, 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依靠科技创新 来驱动经济发展,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 通过制度、组织和文化创新,积极发挥国家创 新体系的作用,形成强大国际竞争优势的国家 称为创新型国家。
第四讲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科学技术风险的特征
巨大危害性 有限可控性 关联效应性
第四讲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科学技术风险的规避
增强科技风险意识 建立健全科技风险管理机制 预防科技成果的滥用与误用 加强科技创新 完善法律制度
第四讲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讲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2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特征 时代性 实践性 科学性 创新性 自主性 人本性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讲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
2.1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 2.2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特征 2.3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1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进行科技体制改革 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讲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1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重视和关心科学技术人才 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法制建设 科学技术伦理问题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一个
第四讲
第四讲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科技创新与科技风险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
三、科技风险及其规避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讲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1.1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 1.2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的
第四讲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1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
面创新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 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 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 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
重大问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讲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1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强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
国战略 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 重视科学技术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选择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力发展民生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讲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三、科技风险及其规避
1.科学技术风险的内涵 2.科学技术风险的特征 3.科学技术风险的规避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讲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科学技术风险的内涵
自然科技风险是指在科学技术实 践活动中,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 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各 种对主体目标的达成的阻碍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