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2020年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二)说明文阅读专题练习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目录【一】真假近视都是不可逆的 (1)【二】人脸识别的漏洞 (2)【三】磷虾也能搅动大海 (3)【四】虫瘿:植物上的育婴房 (4)【五】小心!书可“杀.人” (5)【六】蓝色生物为什么这样少 (6)【七】中药禁忌要讲明白 (7)【八】海洋“黑洞” (9)【九】混合词:词语中的“混血儿” (10)【十】蝴蝶没了 (11)【十一】人类的建筑文明会终结吗 (12)【十二】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的亮丽风景 (13)【十三】说“裳” (15)【十四】大脑瞬间的愚蠢 (16)【十五】《流浪地球》的科学奥秘 (18)参考答案 (19)【一】真假近视都是不可逆的①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患者呈现低龄化、度数高的特点,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很多家长认为假性近视或低度的真性近视是可逆的。

在门诊中,经常有近视患儿家长问:“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的视力恢复正常?”一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7—12岁小学生、13—15岁初中生、16—18岁高中生及19—22岁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和86.36%。

而在调查中,居然有近五成的家长不知道近视是不可逆的。

②事实上,如果是真性近视,无论中低度还是高度近视,都不可逆。

假性近视实际上是调节痉挛,是由于长时间高强度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收缩不能放松所致。

对这种类型的“近视”,通过放松调节,多看远处,必要时辅以睫状肌麻痹药物使用,是可以恢复部分视力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假性近视,不过是即将步入近视的一种过渡状态,临床上很少有一直能维持视力而不近视的青少年近视患者。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方法能够逆转真性近视或者阻止假性近视转变成真性近视。

现有的任何方法,都只能延缓近视发生的时间和进展速度。

③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进展,并非一朝一夕。

刚出生的婴幼儿都是远视眼,一般而言,4—5岁的孩子应该具备2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6—8岁的孩子应当具有100度到150度的远视储备。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现代文阅读如何将记忆力提高千倍?吴建永①能不能利用技术,把记忆能力提高千倍呢?②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你已经感觉到了:智能手机每天跟着你,留下大量的照片、视頻和语音。

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把早已忘得干干净净的记忆找回来。

可是,这种“记忆”使用起来总觉得不那么方便,如果我记忆差到连照片都想不起来,那怎么办?运用枝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

③如何用技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您可别想歪了,不是大脑里面插电线的粗鲁做法,而是维持人的尊严,让技术围着人转。

很多证据表明人的记忆不是像在计算机硬盘上存照片一样,写一次就永久存留。

与之相反,长期记忆的形成必须靠睡眠中的回放。

而长期记忆形成后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回想,然后根据回想再记入。

④利用这个生理特性,技术就有了切入点:影像声音和文字可以帮助场景回放,也就不断剔新了储存于神经鈿胞间连接点的记忆。

这和人在回忆时主动刷新记忆的过程是一样的。

智能手机让人们拍摄了越来越多的照片。

翻翻过去的照片,可让人回想起很多过去经历的细节,其中大部分细节是如果不看照片就永远不可能再回想起来的。

现在每人每周也许有几十张照片。

⑤在不久的将来,米粒大小的无线照相机可以在眼镜、帽子或衣领上自动地定时捕捉个人和周围环境的照片,使个人拥有的照片数量增加到每秒钟几百张,将个人的全部视觉经历完整地记录下来。

同样,其他无线传感器可以把人的声音、动作、速度和地理位置等信息随时存储起来。

每件衣服、每个物件上都有多个“一次性”相机和其他传感器,可以说,当你穿戴上这些设备,你的人生就被完整地记录了。

⑥如此海量的图象和信息对个人来说难以掌握,但掌握信息正是人工智能和数据库技术的强项。

现有技术已经能在人脸识别方面远超过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能与人不相上下。

照片中的所有的人脸可以被联系索引起来从对话中可以分析出关键字、概念串和语气指纹等。

同样地,其他视听信息可以提取出各种信息,如从背景音乐中提取出乐曲名字、乐队演出的艺术特征指纹以及播放系统的音频指纹等信息。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四篇)含答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四篇)含答案

说明文阅读(一)筷子的名堂刘杨①筷子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饮食文明的一部分。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起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

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仲,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

”②筷子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箸”。

在今天我国某些地区的方言中,筷子仍然被叫作“箸”“箸子”“筷箸”,装筷子的“筷筒”被称为“筷箸笼”“箸笼子”。

老舍在《四世同堂》里写道:“他喝了半盅儿酒,吃了一箸子菜。

”“一箸子菜”就是河北一些地方的说法,意思是“夹了一筷子菜”。

③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箸”的文字记载。

《韩非子·喻老》里这样写道:“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说的是商朝末年纣王极为奢侈,每顿饭都要使用象牙筷子,太师箕子看到纣王的举动,对此十分担忧。

由于纣王越来越奢侈、荒淫无度,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成语“见微知著”也来自这个典故。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人将筷子写成“筋”,与“箸”通用。

《世说新语》里写道:“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筋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写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曹操对刘备说,当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我二人。

刘备听后,大吃一惊,“手中所执匙筋,不觉落于地下”。

还好当时天要下雨,雷声大作,刘备这才从容地捡起筷子,并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将内心的惊慌掩饰过去。

⑤由“箸”到“筷”的称呼转变始于明朝江南一带的民间忌讳。

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

如舟行讳住,讳翻。

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由于明代吴中地区民间船行忌讳说“住”和“翻”,因此人们就将“箸”改名为“快”,意思是船开得快,而不是在水中停住。

后来因为当时很多筷予是竹制的,“快”又被加上“竹字头”,筷子的名称就这样传播开来。

⑥古代筷子主要还是以木筷、竹筷为主,象箸、玉箸、金箸这类奢华的材质也仅在王公贵族的餐具中出现。

江苏省2020年中考语文卷【说明文阅读题】汇集附答案解析

江苏省2020年中考语文卷【说明文阅读题】汇集附答案解析

江苏省2020年中考语文卷【说明文阅读题】汇集无锡市中考题(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台风暴雨能不能“灭”蚊“床前明月光,蚊子好嚣张!”夏天,蚊子再次进入大家视野,有人大开脑洞:“让台风刮跑所有的蚊子吧!”一、台风会把蚊子都吹跑吗?台风是一个强大的气旋性旋涡,假如把蚊子放到台风中心,随着旋涡快速旋转,那风力足以把蚊子吹到“九霄云外”。

但台风登陆后,风力明显减弱,对蚊子产生的作用力也减弱。

而且蚊子非常“鸡贼”,大风天它们会躲起来,风小了才出来。

即使刮台风,它被吹跑的概率也大大降低。

蚊子体重很轻,常随风而动。

蚊子虽飞翔能力不强,但20多层的高楼也有它的身影,除了“坐电梯”,更多是被风吹上去的。

二、________蚊子体重极轻,大约是几毫克。

当它穿梭于雨滴之间,被重量远远超过自己的雨滴砸中,一滴毛毛雨,可能就是从天而降的一块巨石,蚊子一不小心就呜呼哀哉。

真的是这样吗?然而,蚊子除了继续发挥“鸡贼”特点外,它还有保命“秘诀”--极轻的体重和疏水性细毛。

飞翔中的蚊子与雨水碰撞时,采取不抵抗策略,或顺势而下,或“侧身翻滚”让雨滴从身侧滑落,或与雨滴融为一体,“以柔克刚”。

此外,疏水性细毛使得它们能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落地前逃出。

从理论上说,暴雨台风能让蚊子毙命;但若要被彻底“消灭”,是不大可能的。

大雨过后蚊子为何不减反增?闷热潮湿的天气为蚊虫滋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蚊子更猖狂。

成蚊在气温20~30°C.相对湿度80%左右时最为活跃,有积水的地方容易成为蚊子的滋生地。

风雨过后,地面上的积水和潮湿环境为蚊子生长、繁殖提供了绝好的温床。

蚊子繁殖力很强,从卵、幼虫、蛹到成蚊,最快只需几天。

强风雨无法对蚊子产生大规模的“消灭”效果,不少地方大雨过后蚊虫反而会“报复性”增长。

13.结合全文,分析开头“床前明月光,蚊子好嚣张”一句的妙处。

14.依照第一、三两部分小标题的样式,为第二部分拟一则小标题。

(不超过15个字)【分析】这篇说明文开头化用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三篇)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三篇)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7题(12分)从世界视角看丝绸之路葛剑雄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言而喻,但中国人几乎从未主动利用这条路获取利益;相对的,回鹘、阿拉伯商人途经此地,把丝绸贩运到波斯、罗马一带,成为了直接的获利者。

丝绸一经传入西欧,立刻成为了上流社会追逐的奢侈品,价格一度比黄金还贵。

正是这样的市场需求驱使了一批商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维持着这条路线。

安史之乱后,古丝路被切断,中国经济中心持续南移,海上商路逐步形成。

在此之前,中国的海上从未开放外贸,还经常实行海禁、迁海,民间的海外贸易自然被长期禁止。

元朝虽有一个短暂的开放时期,但朱元璋认为海外有敌对势力,在明朝实行了更严格的海禁——“片板不得下海”。

清朝时,为切断郑成功与内地的联系,中央下令从辽东到广东,所有沿海要腾出20~50里的无人区,农田荒废,更谈不上海外贸易。

在严格的限制下,海上丝绸之路虽然存在,但能够利用其获利的中国商人微乎其微。

上世纪在印尼发现的“黑石号沉船”是一艘唐朝后期的船只,打捞后清理出 6万多件中国瓷器和大量中国钱币。

这些瓷器质地粗糙,只有一套阿拉伯风格的瓷器比较精美,考古人员推测此为船主自用,而粗糙的瓷器和钱币仅仅是顺路带回的货品而已。

明朝初年,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几乎都有六七十艘大船,最远到达东非的肯尼亚。

然而,在世界史评中,这次远航的意义远不如哥伦布的新航线。

我们认为,这和两次航海的性质不同有关。

郑和下西洋毫无疑问是中国航海史上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航海的重要目的是为永乐帝朱棣政权做宣传,到海外诸国赏赐天朝物产,带回各国的朝贡物品。

相较而言,西方航海家发现新大陆,是一个纯粹的地理发现,为人类的认知做出了贡献。

尽管丝绸之路早已存在,但中国古代却从未为其命名,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这与中国古代长期的“天下观”及“重农抑商”的传统有关。

古代的中国历来只有天下观念而无国家概念,庙堂和江湖都认为四海之内尚存许多还未开化的蛮夷之地,无需统治,加上黄河流域能够产出足够丰富的物资,因此也无需了解外面的世界。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说明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0年全国各地100余份中考语文试题,每8个阅读编为一组,是谓一套。

共6套,共72页,均有答案。

每一套均可独立成卷。

第一套 202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汇编【一】(2020年中考·新疆卷)骆驼的抗沙标配张云广①穿行于瀚海中的骆驼是以酷热、干燥、贫瘠等为特征的沙漠极端环境中的成功生存者。

不仅如此,它们还曾一度成为人类在沙漠中最主要的运输工具,素有“沙漠之舟”的美誉,而这一切都源于其拥有一套高效运作的抗沙标配。

②骆驼是一种极不挑食的动物,陆地上近百分之八十的植物都在其食谱范围内,即使是一些看起来十分坚硬的东西,也会在其反复咀嚼和消化液的强力作用下转换成可以吸收的汤汁。

骆驼的反刍能力惊人,它的脸颊内侧密集分布着手指状指向后侧的突起,这些突起的作用是留住食物,以便再次进行咀嚼,其反刍次数可以高达五十次之多,从而最大限度地对食物进行吸收和利用。

③骆驼不仅是高效利用食物的专家,还是节能减排的高手。

骆驼的腿部有着发达的跟腱结构,这些跟腱如同橡皮筋一样,弹力十足,大大削减了其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骆驼的膀胱相对其庞大的身躯来说,就显得有些小了,骆驼排泄出的尿液量也很小,而其中所含的水分极少。

骆驼体内有许多条小管汇聚到肾脏的中心部位,使肾脏具有强大的过滤功能,尽可能地回收尿液中的每一滴水。

超凡的减排能力使骆驼在一次性喝下一百升水的情况下,可以行走一百千米的路程,所以在沙漠中即使骆驼不喝水也能生存很长一段时间。

④此外,作为标志性部位的驼峰是骆驼最重要的战略储备基地,而且驼峰部位的皮肤厚度有一厘米,里面是被脂肪化了的细胞组织,这样的细胞组织为骆驼在非常时期提供了能量上的补给和保障。

这些脂肪具有很好的隔热能力,同时能把脂肪汇聚于一处,这样的布局正是为了方便其他部位能够更好地散热,堪称一大科学布局。

⑤骆驼自身的降温制冷机制还远不仅于此。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二)及参考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二)及参考答案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二)姓名:五、“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①何尊①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贾村。

内胆底部有一篇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②《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

中国则否”的说法。

《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

”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③“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

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

”“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④“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

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

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三是指中原地区。

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

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

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⑤“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

“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⑥“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

“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

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

“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一直沿用至今。

⑦“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

(有删改)【注释】①何尊: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

2020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归纳

2020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归纳

2020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归纳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1书房的窗子杨振声①唉,先生,我是连一间书房都没得,你可别见笑,正因为没得,才想得厉害,我不位想到书房,连书房里每一角落,我都布置好了,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

②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字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③但窗于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陆放翁的“窗晴日写黄庭”,大概指的是南前,我不反对南窗的光朗与健康,特别在北方的冬天,南窗放进满屋的晴日,你随便拿一本书坐在窗下取暖,书页上的诗句全浸润在金色的光浪中,你书桌旁若有一盆腊棒那就更好,腊梅在阳光的照耀下荡漾着芬芳,把几枝疏脱的影于漫画在新洒扫的蓝砖地上,如漆墨画,天知道,那是一种清居的享受。

④东窗在初红里迎着朝暾,你起来开了格扇,放进一屋的清新,朝气洗涤了昨宵一梦荒唐,使人精神清振,与宇宙万物一体更新,假设你窗外有一株古梅或是海棠,你可以看“朝日红妆”;有海,你可以看“海日生残夜”;一无所有,你还可以看朝霞的艳红。

⑤“挂起西窗浪接天”这样的西窗,不独坡翁喜欢,我们谁都喜欢。

然而西窗的风趣,正不止此,压山的红日科徊于西窗之际,照出书房里一种造明的宁静,苍蝇的搓脚,微尘的轻游,都带些倦意了,人在一日的劳动后,带着微疲放下工作,舒适地坐下来吃一杯热茶,开窗西望,太阳已隐到山后了,田间小径上疏落地走着荷锄归来的农夫,隐约听到母牛峰的在唤着小犊同归,山色此时已由微红而深紫,而黝蓝。

苍然暮色也渐渐笼上山脚的树林,西天上独有一镶着黄边的白云冉冉而行。

⑥然而我独喜欢北窗。

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⑦说到光,我有一种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前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蜿,“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原般的素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吴,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篇 说明文阅读2 新人教版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篇 说明文阅读2 新人教版

现代文阅读篇:说明文阅读2综合练习(答题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中国粮仓”里的节水稻①上海世博园中国馆中,有一个“中国粮仓”,其中展示着一种“节水稻”。

②你知道节水稻的身世吗?节水稻像青蛙那样既能在水中生,也能在湿润坡地活,真可与青蛙媲美而称为“两栖稻”。

这种稻是由上海农业科学院的水稻专家为保护人类家园,根据遗传学规律,采用杂交技术,经过多年的辛勤劳动培育出来的。

③众所周知,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日趋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由于缺水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人民币。

而我国的农业用水却占总用水量的80%,而种水稻的用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70%。

国际水稻研究所早已发出警告,以稻米为主食的国家,到2025年将面临严重缺水。

到那个时候,水稻就会因供水不足而减产,甚至绝收。

目前,联合国已把中国列为13个缺水的国家之一。

面对这种局面,未雨绸缪,上海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决定培育节水稻。

④目前地球上存在的“水稻”和“旱稻”有着共同的祖先,那就是生长在沼泽地带的“野生稻”。

“野生稻”的子孙们,有的逐渐下水了,有的却跑上了岸,久而久之,在水与旱的条件长期影响下,各自适应了水或旱的环境条件,就成了现在许多性质和形状(性状)各不相同的水稻或旱稻。

水稻和旱稻虽然在性状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可从决定性状的基本原因(基因)角度分析,真正的基因不同的不多,绝大多数基因还是相同的。

基因相同,性状为什么会出现差异呢?这是因为水稻和旱稻为适应环境条件而基因表现不同或基因修饰造成的遗传性状,叫做“表观遗传”。

因表观遗传不同的两种水稻,如果有机会进行基因交流就比较容易得到性状之间新组合的后代。

科学家根据这个科学分析,从水稻和旱稻中选取了几个基本材料进行了水稻和旱稻的有性杂交,并且从杂交种第2代起就开始根据需要进行了严格的挑选。

经过多年的努力,到2005年,他们终于得到了符合要求的“节水稻”。

⑤节水稻一生所需的水量只有水稻的一半,而且这种稻的产量能赶上原来的高产水稻,远远超过旱稻。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共22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共22页)

说明文部分(一)种子的生存策略①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在植物的生存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高效地利用自身的生理特点和周围环境资源,完成传宗接代的重任。

②从形态上来说,种子可以简单地分为大种子和小种子。

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是巨籽粽的种子。

目前发现最大的巨籽粽种子有17.6公斤重,堪称“世界之最”。

然而,世界上还有微若尘埃的种子。

世界上最小的种子——热带雨林中附生兰的种子,一粒的重量仅有一盎司的百万分之三十五。

③种子的生存策略首先表现在它们自身的生理特点上。

大种子带有更多的营养物质,就像一位装备精良的旅行家,背着一个大大的旅行袋,以确保抵达目的地时有足够的能量供其发芽,在竞争中以质取胜,但通常含油量更高,能保证它们在轻装旅行的同时,还带有一定的能量。

④其次,因为“个头”的不同,种子采取的传播方式也不同。

许多大种子既是动物的食物,同时也依靠动物传播。

例如壳斗科栎属种子的传播就依靠啮齿类、鸟类,甚至鹿等大型哺乳动物。

小种子则像一群勇敢的士兵,不畏牺牲,前赴后继,总会有幸运儿落地成苗。

⑤当种子陷入困境时,它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呢?大种子在依靠动物传播的过程中,随时有被取食的危险,但是它们凭借较多的营养物质,能够迅速萌发、发出幼苗。

它们的幼苗可以在土地相对贫瘠或较为荫蔽的森林环境里生长,被动物取食后,也有较好的恢复能力。

此外,大种子也相对更耐干旱。

与大种子相比,更多的小种子则采取休眠的方法度过困境。

有时候,环境太干燥了,不适宜生长,它们便选择休眠。

或许风会把它们带到更远的地方,或许再等一年,会有一场大雨将它们呼唤。

它们一旦醒来,便立刻长出芽来。

⑥大自然就是这样一个舞台,各式各样的种子都在以独特的方式,表演着一支又一支精彩的生命之舞,永不停息。

1.文章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种子的生存策略。

【答案】生理特点、传播方式、应对困境的方法【解析】介绍种子生存策略的段落为3、4、5段,可从中心句或关键句入手,将3、4、5段分别加以概括即可。

202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doc

202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doc

202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教学可称得上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大家做过多少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20xx 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xx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原文(一)海洋是未来的粮仓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

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

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xx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语文中考历年真题说明文阅读专题有答案

语文中考历年真题说明文阅读专题有答案

专题12 说明文阅读【2020年中考重庆A卷】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负面情绪,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也不例外。

考场失利、友谊翻船、同学嘲笑、父母唠叨……有可能使你陷入挫败、沮丧、愤怒、厌烦等负面情绪中。

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就有可能爆发,不同程度地影响人际关系。

如果长期郁积于心,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积极心理学认为,发掘人的乐观、善良、爱等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消解人的负面情堵。

使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家开展了一系列挖掘积极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情绪、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研究,找到了一些调控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

下面介绍其中几种。

帮助大家调控情绪。

意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

意识不到自己性格不足的人,在与人产生矛盾时,总是认为对方性格有缺陷,所以,要反思自己性格的不足。

只有认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才能积极正视并加以修正,从而冷静看待别人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这样才容易摆脱负面情绪。

肯定现在的自己。

当自己与自己与制人发生矛盾,说错话或做错事,学习或工作陷入瓶颈时,如果过于苛责自己,只会让情绪更加低落,加剧内心的痛苦。

此时,恰当地肯定现在的自己,意识到自己虽然现在不完美或身处困境,但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情绪就会趋于稳定。

记下自己的情绪。

无法或者不方便向别人倾诉时,可以把自己的烦恼点记录下来,这也是缓解负面情绪的一种好方法。

通过记录情绪,梳理让自己感到快乐和难过的事情,多做能令自己高兴的事,再想办法去解决烦恼的事。

多建立几根支柱。

在遭受负面情绪时,如果只有一根支柱,一旦这唯一的支柱倒塌,整个人就会随之崩溃。

如果建立的支柱多几根,就可以通过其它支柱来转移注意力和化解负面情绪,这些支柱可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是自己与家人、朋友间的亲密感情,可以是某种健康的潘活动等。

向正能量靠拢。

多关注充满正能量的人或事,常和积极向上的人一起进步,自己也会不知不觉充满正能量。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说明文阅读》一、阅读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立春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

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

立春之日,敏感的人可以察觉,太阳出来时较之冬天的太阳不太一样了,此时阳气充足,吹面不寒,阴冷之态消失。

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如此,大陆中国的很多地方,仍然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②冬去春来,这不仅是天地间的物象,也是人心的理路。

人们爱寻觅春的消息: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③立春时节的物候是,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也可以说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了;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④立春节气受农民欢迎,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

有关立春的天气谚语很多。

如以晴天无雨为依据的有“立春晴,雨水匀”“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为依据的有“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等;以雷电为依据的有“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立春一声雷,一月不见天”等;以冷暖为依据的有“立春寒,一春暖”;以风力为依据的有“立春北风雨水多”“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等。

⑤人们观察到,当雷声在天边传遍,万物的精神似乎为之一震,而不妄为,像做好了某种准备,花朵、小草也生机勃勃。

因此古人体会这种现象,会以勤勉应对天时天道,繁育万物,使人间欣欣向荣。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

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

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

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

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

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

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

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

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小40%。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鯊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云南省2020届中考语文第4部分 专题1说明文阅读

云南省2020届中考语文第4部分 专题1说明文阅读
③灯彩是在节庆时才短时间使用的观赏灯,而在日常生 活中,更多的则是实用性更强的照明灯具。所以,中国的灯 文化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日常实用灯和节庆观赏灯两个系统, 并行演化,相映生辉,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灯具种类和体系, 为我国乃至世界灯具史写下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
18
按时间顺序描写灯节 文化的发展过程。
五年中考·精练
⑧中国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将诗、书、印等元素与画结合,这些元素丰 富了画面的内容,提升了图画的境界。中国画有壁画、屏风、卷轴、册页、扇面等 多种画幅形式,并以特有的装裱工艺装裱画幅,给人带来更多的审美感受。
⑨领略中国画的魅力,不仅要欣赏画面,还要从古人的妙笔中感受他们的性情 与哲思。
(节选自《中国画》,有删改)
五年中考·精练
答题技巧·指导
2020权威·预测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10
⑤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的画作。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山水蕴 含着天地宇宙间无穷的奥妙,由此形成了独到的山水观。中国的山水画常常运用散 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 空间感。例如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幅恢宏壮丽、色彩斑斓 的巨幅山水作品,画卷长11.915米、高0.515米,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 的两倍。此画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呈现出一派万象皆容 的场景。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距离分明,空间层次清晰。在色彩表现上,该 画以色调浓重的矿物颜料绘成,较同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他青绿山水画作都要鲜艳。 全画除青绿主色外,还以赭石来渲染山脚、天色,并以笔墨线条皴染山石,使山峰 的立体感和明暗效果格外鲜明生动。元代书法家、鉴赏家溥光和尚在此画题跋中称 其“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也”。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1、北京市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7 题。

(共7分)材料一北京老城,即市区二环路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区域,属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主体部分。

历经元明清三朝规划、建设和完善的北京老城建筑群,堪称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中最核心的是“1+4”的城市格局,正如图1 所示:一条中轴线居中,① 、② 、③ 、④ 四重城廓层层拱卫并延展开去。

有古建筑研究专家高度评价北京老城的格局,认为北京城“所特具的优点主要就在它那具有计划性的城市的整体”。

因此,近年来首都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始终把加强老城格局整体保护作为主要任务,即将两轴(中轴线和长安街)、四重城廓、棋盘路网、历史水系等作为整体进行保护。

材料二位于南锣鼓巷地区的雨儿胡同是颇受游人喜爱的休闲去处。

几年以前,这里和老城大多数胡同一样,私搭乱建普遍,历史风貌破坏严重。

经过整治提升,雨儿胡同拆除违建,修缮加固老屋,绿化美化院落,逐步恢复了老北京胡同的风貌,这条背街小巷由此成为“北京最美街巷”。

如果说,大街是城市的“面子”。

那么背街小巷就是“里子”。

北京市前些年更多的是在治理“面子”,近年来则将“里子”也纳入了重点治理范围,并制定了《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 年)行动方案》,雨儿胡同的变化就是这一方案的实施成果之一。

三年来,首都功能核心区已完成1674 条“毛细血管”的改造,让背街小巷也旧貌换新颜。

未来三年,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还将在全市范围内持续推进。

计划完成3261 条达标类、精治类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整治提升。

材料三近几年,老城保护思路有了新发展,提出了可持续保护的理念。

这一理念不提倡将老城变成博物馆供人参观,而强调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改善街区人居环境,让居民们更好地生活在老城中,使老城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得到可持续保护。

可持续保护的要点之一,是在保护街区风貌的同时重视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满足居民的需要。

【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阅读文本-说明文(10篇)二(含答案)

【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阅读文本-说明文(10篇)二(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阅读文本-说明文(10篇)二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让文化活着郁喆隽穿过一段喧哗的回廊,又穿过一段幽静的回廊。

亚平宁冬日的阳光早已褪去,灯光给整齐的廊柱投下了昏黄的放射状影子。

博洛尼亚市中心有40多公里的回廊,行走在其中,人仿佛进入时空隧道。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从争权到妥协,一切在这里上演又谢幕。

街道慢慢变窄,人也逐渐稀少起来。

石板路上,脚步声从一个墙面跳跃到另一个墙面……终于找到了那个不起眼的入口——古代乐器博物馆。

“先生,您来得真巧。

”生怕打扰了正在排练的乐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压低嗓音说道,“15分钟后,免费音乐会就要开始了,您可以先看看博物馆。

”说完,他递上一份对折的象牙色乐单。

举目望去,大厅似乎是一个室内的回廊,巴洛克大理石柱两侧,摆放了十几架古钢琴。

匆匆浏览了展品,据介绍说,其中大部分是由出生于博洛尼亚的管风琴演奏家路易吉·塔利亚维尼捐赠的。

令人惊叹的是,该馆中有90多件展品——管风琴、击弦古钢琴、大键琴和拨弦古钢琴等,都还可以演奏。

馆中的图书馆还收藏了音乐研究专家奥斯卡·米奇亚迪收藏的15000多件乐谱和音乐书籍。

民众也可以通过电话预约来查阅所有资料。

听众慢慢地入场。

有人身披皮草,有人穿着运动外套。

待我看完展品,四五十个座位都已经坐满了。

简短的介绍后,演出正式开始——三把小提琴、两把大提琴、一台大键琴和一台管风琴。

演奏中使用的大键琴制造于公元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乐声悠扬,回绕在大厅中。

穹顶上的天使注视着、倾听着,看过了太多世事,不怒不喜。

不得不说,有些民族并不长于创造,但兢兢业业地收藏点滴,终也可以有一段绵延的历史,文化并不需要高屋建瓴的纲领,也不需要被高高供奉于展架之上,文化只需要在每一次凝视、惦念、阅读和演奏中活着。

一个半小时的音乐会结束后,独自去吃了著名的博洛尼亚千层面。

肉酱、面条和奶酪似乎是历史的脉络和断层,虽不尽相同,却相得益彰。

2020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说明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2020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说明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内容。

关于垃圾食品的阅读【垃圾食品】垃圾食品,一般情况下是指高热量食品,这些食品很容易使人发胖,而营养素却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是: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摘自《百科知识》2013 年 3 月)【解读误区】一提到“垃圾食品”,很多人会联想到汉堡、薯条、炸鸡、比萨、可乐,认为这些外来食品才是所谓的垃圾食品。

其实我们的传统小吃中也有不少垃圾食品,如葱油饼、油炸饼、油条、烧饼等。

这些东西都只含油脂与面粉,只提供热量,是地道的中国口味的垃圾食品。

事实上,垃圾食品还指那些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

如酱菜、罐头类食品,这些食品中的盐分常会造成过多的钠滞留体内,成为垃圾。

(引自互联网)【问卷调查】记者就饮食习惯问题对某班50 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引自互联网)【两项研究】研究一:2005 年,法国科学家公布了一项针对舌头的研究成果:人类舌尖部位的味蕾含有一种对脂肪特别敏感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特别擅长“侦察”食物中的脂肪酸,并且迅速在体内把它囤积起来。

科学家曾从“进化论”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史前人类物质匮乏,觅食艰难,他们整日奔忙却难以糊口,体力永远“入不敷出”,因此,他们最向往的就是糖和脂肪,因为只有高热量食品能让他们生存下来。

研究二:2011 年,对象大多为欧洲白人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具有一个FTO 变异基因副本的人肥胖率较常人高出30% ,具有两个变异基因副本者肥胖率较常人高出70% 。

研究人员认为,此项研究清楚地显示,携带FTO 基因片段变异的人群显示出某种特性,诱使其吃更多不健康的、容易致胖的食物。

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行为学特征,而不是一种疾病。

这对有“肥胖基因”的人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或许还有机会,依靠行为控制来减低肥胖的概率,而不是只能任由基因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说明文阅读第15讲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文意理解与信息提取一、(2018·衡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

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

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

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挂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

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

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

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

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

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放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

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上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

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 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 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

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考点一)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

2.(考点二)这篇文章采用了逻辑顺序,主要说明了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和放线菌的作用。

3.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放线菌菌丝丝状的特点。

4.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①散发清香;②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③能制造味精;④是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5.(考点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B.放线菌不管它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C.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D.“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不能删去。

二、(2017·山东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DNA存数据王佳蕾编译①2016年4月,著名的好莱坞影视技术公司特艺集团的研发团队宣称自己已经在几段DNA上储存了100万份电影《月球旅行记》的拷贝。

②DNA一直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数量惊人的数据储存在极小的体积里,因此也是最高效的:在体积不到一只蚂蚁的百分之一的人类细胞核中,DNA包含有35亿对碱基,后者是编码遗传信息的最基本的材料。

在硬盘上,信息以“字节”(0或1)形式记录,每个字节要占200纳米(0.000__2毫米)的空间;而在DNA上,记录一个字节只需0.2~0.3纳米。

③那么,DNA是如何记录视频的呢?特艺集团请来美国基因学家当顾问。

他们首先将电影数码化,转化成电脑能识读的二进制语言,也就是转化成一系列0和1的编码。

然后研究人员将这些二进制编码转化成由四个碱基(A、C、G、T)构成的DNA编码。

得到这串编码后,就能制成相应的DNA序列,并在合成器(一种能自动拼接A、C、G、T的机器)的帮助下,拷贝数千份。

这样就获得了DNA片段,它们如头发丝一样漂浮在装有液体的玻璃容器里,每一份都包含着电影的一个片段。

④DNA储存的另一张王牌就是它的持久性。

只要储藏空间保持寒冷干燥且避光,保存时效就可长达数世纪,甚至更长。

人们在冰层里发现了几万年前猛犸象的DNA,还能成功将其破译出来,就是最好的证明。

现有的其他载体,无论是硬盘、CD还是DVD,最多只能保存数十年;过了这个期限,首先硬件就会更新换代,再也找不到读取它的机器了。

但DNA储存就没有此类问题:只要人类存在,就一定会有破译编码的技术。

⑤不过DNA储存还无法立即取代硬盘。

读取(排序)尤其是写入(合成)所需的时间还是太漫长了。

不仅如此,这两个步骤目前耗资甚巨,合成成本可达数百甚至数千欧元。

⑥但数十年后,或许.......对于没有迫切使用需求的信息,我们就可以考...储存就会普及。

..DNA虑用DNA来储存。

事实上,DNA储存已经引起了电影公司、博物馆、档案室,还有诸如亚马逊、Google之类有长期信息储存需求的机构的兴趣。

⑦信息技术巨头微软公司即于2016年4月宣布,将购买1 000万条DNA,用于研究数据储存。

这次可以肯定的是,科学终于追上了科幻小说的步伐。

(选自《青年文摘》2017年第2期,有删改) 6.(考点一)结合全文,概括说明DNA储存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①高效性:能将数量惊人的信息储存在极小的体积里;②持久性:保存时效可长达数世纪,甚至更长。

不足:①DNA储存还无法立即取代硬盘。

读取(排序),尤其是写入(合成)所需的时间还很漫长;②这两个步骤目前耗资甚巨,合成成本可达数百甚至数千欧元。

7.(考点二)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选择一种说明其作用。

【示例一】作比较,将一个字节在DNA和硬盘上所占空间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DNA 储存的高效。

【示例二】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DNA储存的高效。

8.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承上启下(过渡句),由上文对DNA储存信息高效性的说明,过渡到下文对DNA记录视频过程的说明。

9.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或许”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或许”表推测,是“可能”的意思,说明了数十年后,DNA储存可能就会普及,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0.(考点三)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A.碱基是DNA编码遗传信息的最基本的材料。

B.电影数码化是通过合成器将电影资料转化成二进制语言的。

C.DNA片段如头发丝一样漂浮在装有液体的玻璃容器里,可见DNA储存都是在液体里。

D.2016年4月,好莱坞影视技术公司特艺集团的研发团队宣称自己已经购买1 000万条DNA,储存了100万份电影《月球旅行记》的拷贝。

第16讲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的语言一、(2018·宿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柳静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

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

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

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

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

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

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

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

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

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

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小40%。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

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

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为过。

(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4期,有删改) 1.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①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②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③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作比较、列数字。

通过斯科特礁和罗利沙洲的鱼类的比较和具体数据,准确地说明了鲨鱼对海洋中许多鱼的眼睛和尾鳍尺寸的影响。

3.阅读下列句子,按要求作答。

(1)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为什么用“悄悄”一词?)“悄悄”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数量的减少对其他海洋生物系统的影响缓慢的过程,表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

(“清道夫”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清道夫”原指清扫马路的工人,文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清理海洋中腐烂的大型动物尸体,净化海洋生态环境的作用。

二、(2018·娄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神奇的瓦片①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3__000多.年历史。

....随着朝代更迭,瓦被广泛使用,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看到故宫奢华的琉璃瓦,也可以看到徽州质朴的粉墙黛瓦。

千百年来,瓦的功能除了透风、挡雨、装饰,没有过改变。

②但,如今,瓦的功能性被扩大化了,这一改变源自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公司推出的新一代产品“汉瓦”。

“汉瓦”的神奇之处在于,这种瓦片不仅具有屋顶建材的基本功能,还具有发电的功能,是更符合现代建筑审美需求的新一代屋面瓦,也是现有市场里太阳能产品和传统屋面瓦的升级产品。

③“汉瓦”之所以能发电,核心技术是,它将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与屋面瓦融为一体,换言之,就是将轻薄、高效、柔性的铜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芯片通过内外双层的夹胶封装工艺,精密封装在透光度超过91.5%的玻璃内层中,这种太阳能芯片能让瓦片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进行薄膜发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