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分期选穴

合集下载

中风病的针灸诊疗规范

中风病的针灸诊疗规范

中风病的针灸诊疗规范中风病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者没有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是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 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

脑血管病急性期的针灸治疗以醒脑开窍针刺法和头针疗法为主,体针治疗根据Brunstrom分期选用不同的针刺方法。

脑出血早期(24小时内)不予针刺治疗,以避免引起血压波动,加重病情。

针灸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辩证取穴。

一、辩证取穴(一)中经络(无意识障碍)1、肝阳暴亢:风池、外关、太冲、太溪、合谷2、风痰瘀阻:百会、合谷、曲池、阳陵泉、行间、丰隆3、痰热腑实:百会、合谷、曲池、阳陵泉、行间、外水道、外归来、丰隆4、气虚血瘀:心腧、膈腧、脾腧、气海、足三里、三阴交5、气虚痰阻:心腧、丰隆、脾腧、气海、足三里、三阴交6、痰瘀阻络:心腧、脾腧、丰隆、足三里、三阴交7、阴虚风动:风池、外关、太冲、太溪、合谷(二)中脏腑(有意识障碍)脱证不予针灸治疗1、痰热内闭:“醒脑开窍”针刺法+十宣放血2、痰蒙淸窍:“醒脑开窍”针刺法+十宣放血二、“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对于各种并发症,配用相应的穴位。

具体方法如下:(一)选穴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辅穴:极泉、委中、尺泽。

(二)、手法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分钟。

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中风分期选穴

中风分期选穴

中风偏瘫患者针灸选穴
“治痿独取阳明”、“阳明虚则宗筋纵”、“病在阳者命曰风,病在阴者命曰痹”、“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输;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灵枢寿夭刚柔》
软瘫期:
上肢:极泉、肩髃、肩髎、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透内关、合谷
下肢:环跳、风市、梁丘、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委中、三阴交、悬钟、解溪
痉挛期:
Ⅰ期
上肢: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尺泽、内关、合谷
下肢:风市、血海、阴陵泉、足三里、太溪、太冲
Ⅱ期
上肢: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尺泽、内关、合谷
下肢:风市、血海、阴陵泉、足三里、悬钟、太溪、太冲
Ⅲ期
上肢: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合谷
下肢:风市、血海、阴陵泉、足三里、悬钟、太溪、太冲。

中风病诊疗方案

中风病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塞)中医诊疗方案定义:中风病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者没有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相当于中医的中风病范畴。

一、诊断脑梗塞的诊断标准参照2005 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进行诊断。

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1996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中医辨证施治1、中经络(无意识障碍)(1)肝阳上亢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2g,钩藤12g (后下),石决明15g (先煎),黄芩9g,梔子9g,川牛膝12g,杜仲9g,桑寄生9g,夜交藤9g,茯神9g。

头痛明显者加羚羊角粉3g(冲服,夏枯草12g以淸熄风阳;如伴烦躁失眠,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等肝阴虚者加干地黄12g,麦冬12g,五味子12g,生龙骨20g,减梔子、黄芩。

如偏瘫较重者可加木瓜12g,地龙12g,鸡血藤12g,桑枝12g 等通经活络之品;如舌质暗红、脉涩等有血瘀证时减黄芩、梔子加丹参12g,桃仁9g,土元12g以活血化瘀;语言不利甚加菖蒲9g,郁金9g,远志9g开音利窍。

中成药:①镇脑平肝丸(本院制剂,药物组成:天麻、钩藤、僵蚕、半夏、全蝎、红花、白附子等),每次6g,每日三次(2)风痰阻络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中风分三期针灸论治

中风分三期针灸论治

中风分三期针灸论治
胡志红
【期刊名称】《四川中医》
【年(卷),期】1992()6
【摘要】“中风”是以口眼(口呙)斜、舌强语謇,偏瘫,甚至卒倒昏迷为主症的一类疾患.在现代医学中属于脑血管意外症。

一、分期诊断1.前驱期:在中风将发之前,每感不适,头胀头痛或眩晕,神疲,指麻,呕恶,嗜卧或兴奋不眠,烦躁,语障,耳鸣等先兆.2.发作期:轻症为中经络,重症为中脏腑.中脏腑: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呙)僻偏废.如兼见牙关紧闭、口噤、面赤、两手握固。

【总页数】2页(P48-49)
【关键词】中风;针炙疗法
【作者】胡志红
【作者单位】旺苍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1
【相关文献】
1.浅析针灸对于中风的分期辨证论治 [J], 张舒峣;李静
2.针灸治疗中风性失语从醒神通督论治探讨 [J], 虞颖;何兴伟;胡宋锋;谢强
3.传统针灸结合现代康复理论治疗早期中风偏瘫刍议 [J], 施娟娟
4.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从督脉论治探讨 [J], 彭昕
5.黄元御论治中风对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主穴选择之启示 [J], 焦珂;苏同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后遗症(ICD 编码:I69.3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3.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1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1个月以上。

4.中医证类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5.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分期辨证取穴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分期辨证取穴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料 .
1分 ; Ⅲ度 抬 腿 4 。 5 以上 , 或 趾 可 动 2分 : 踝 Ⅲ度 抬 腿 4 o 5 左
右 , 或 趾 不 能 动 3分 : 踝 Ⅱ度 抬 腿 离 床 不足 4 。 5 4:I度 水 平
20 0 6年 6 1 2月 . 我 院 门诊 及住 院 治疗 的 中风病 患 者 在
2 结 果
神经功 , 异 无 差
显 著性 . 有 可 比性 。 具
1 . 断 标 准 2诊
根 据 《 医 内科 学》] 6版 、针 灸 治 疗 学 》 及 头 颅 C 中 【 1 第 《 嘲 T
报 告为 标准 。
1 . 入 病 例 标 准 3纳
验 . 过针 刺治 疗 可使患 者 的残存 功 能 和潜 在能 力在 治 疗后 通
1 0次为 1 个疗 程 。休 息 5d继续 下 1 疗程 的治 疗 。一 般持 个
续 治 疗 3 6个 疗 程 。 -
1 . 照组 根 据患者 的情况 口服脉 通胶囊 , . 2对 5 2粒/ , 次 3次/。 d 以上患 者 均经 过 6个疗 程 治疗 后 . 们课 题 组进 行 了 随 我
1. . 2中风 疗 效评 定 标准 参 照《 国临 床神 经 功能 缺 损程 度 6 我 评 分表 》 评分 标准 。 为 每 位 患者 打 分 ,进 行 系统 分 析 以验 证 针 刺 的 临床 疗 效 。疗 效指 数 := ( n f治疗 前 积分 一 治疗 后 积分 )治疗前 积 分】 , × 10 0 %。基 本痊 愈 :, 9 % ; 效 :, 0 : 效 :, 0 : / 0 显 / / > / / ≥7 % 有 /≥3 % 无 / 效 :< 0 n 3 %。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本文介绍了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首先,文章列举了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标准,包括主要和次要症状、病期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型诊断等。

其次,文章详细介绍了中风病恢复期的常见证候和对应的症状,包括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和痰热腑实证。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等。

诊断时可以参照XXX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中风病的病期诊断标准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在中医证型诊断中,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年龄等因素,将其分为中经络、中腑和中脏三种类型。

针对中风病恢复期的常见证候,中医提出了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和痰热腑实证四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案。

总之,中风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是多方面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期和身体状况等因素,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病症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流畅或无法说话、身体一侧麻木、腹胀、便秘、头痛、眩晕、咳痰或咳痰较多、舌头呈红色、舌苔黄腻、脉搏弦而滑。

标准住院时间应不超过28天。

进入该路径的患者必须首先被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

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这些疾病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会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那么他们也可以进入该路径。

但是,由脑肿瘤、脑外伤或血液病引起的脑血管病患者不应进入该路径。

入院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血生化、电解质、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B超、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聚体、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

治疗方案应参照“XXX‘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后遗症诊疗方案”以及XXX《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中风病人按摩什么穴位比较好

中风病人按摩什么穴位比较好

中风病人按摩什么穴位比较好文章目录*一、中风病人按摩什么穴位比较好*二、中风的危害有哪些呢*三、中风是什么引起的中风病人按摩什么穴位比较好1、中风病人按摩什么穴位比较好点揉穴位。

用拇指指尖点揉合谷穴、曲池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每穴1分钟,具有补益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

捻揉各指(趾) 家人捻揉患者瘫痪的手、脚的各个指头(趾头),从大指(趾)至小指(趾),揉的力量要轻,指头(趾头)各个面都要揉到,共20分钟。

目的是促进末梢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中风的前兆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无力、嘴歪、流口水。

这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使大脑支配躯干的神经通路受损。

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这是由于大脑皮层供血不足,影响了语言中枢。

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稳。

这是由于小脑供血不足,影响其平衡功能。

上述预兆可以是暂时性的,过些时候就消失,也可能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

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

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

头痛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或伴有恶心呕吐。

这常是由于动脉内压力突然升高,使血管壁痛觉感受器受刺激所致。

这可能是脑出血的讯号,应特别注意。

3、中风出现后要怎样急救发现病人发病切勿慌张,要保持镇静,让病人躺在床上,尽快与医院急救中心联系。

中风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诊断未明时不要自行用药。

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

首先不要急于把病人从地上扶起,最好2~3个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抬高,避免震动;其次,松开病人衣领,取出假牙,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或误吸。

对于抽搐病人,要用毛巾或筷子垫在上下牙之间,防止咬破舌头。

若病人出现气急、喉部痰鸣等症状时,用塑料管或橡皮管插至其咽喉部,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

中风的危害有哪些呢致残率高。

大量资料表明,经抢救存活的中风患者中,50%~80%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残性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讲话不清、智力减退、关节僵硬、挛缩等,甚至出现痴呆。

董氏奇穴治疗学2——脑中风、中风后遗症

董氏奇穴治疗学2——脑中风、中风后遗症

董氏奇穴治疗学2——脑中风、中风后遗症第二章脑中风、中风后遗症(一)中风急性发作1、十二井穴点刺放血。

(二)半身不遂(偏枯、偏瘫)1、特效处方:(1)灵骨穴、大白穴特效(疗效优于十四经,健侧取穴,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2)针八关穴,配灵骨穴、大白穴,特效。

2、针木火穴,特效。

3、针神肩穴,配中白穴、下白穴,效佳。

4、针肾关穴、通肾穴、通关穴、上三黄穴,特效。

5、针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驷马穴,特效。

6、针三重穴,上营穴、下营穴,效佳。

7、五岭穴、总枢穴、膝后太阳区放血。

8、针肩中穴、建中穴、地宗穴、骨关穴、木关穴。

9、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斜刺透穴)加州圆穴、州昆穴、州仑穴透穴可加电针10、州火穴、州金穴、州水穴,配镇静穴、肾关穴、天黄穴、其黄穴。

11、针肩中穴、建中穴、重子穴、重仙穴,配六完穴、木留穴。

12、针上九里穴、中九里穴、下九里穴配八关穴、三叉穴。

13、针肾关穴,特效(双侧取穴)14、灵骨穴、大白穴,特效。

15、九里穴,使用倒马针法,特效。

16、对侧重子穴、重仙穴,效佳。

17、肾关穴、正会穴、后会穴。

18、治疗中风手脚不灵活、不能握拳伸张:针火连穴、火菊穴、火散穴,单脚取穴19、治疗中风手脚不灵活:针三叉一穴、三叉二穴、三叉三穴20、高血压中风之半身不遂:五岭穴点刺放血。

(三)中风昏迷不醒1、针其门穴、其角穴、其正穴,特效。

2、针李白穴,云白穴,有卓效。

3、针天宗穴、还巢穴,有效。

4、针妇灵一穴、妇灵二穴,特效。

5、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灵骨穴。

(四)口眼喎斜、口眼歪斜(五)中风舌强不语、舌强难言1、针地宗穴,特效。

2、针上三黄穴,疗效卓著。

3、针三风穴,配正会穴,有效。

4、针肩中穴,配商丘穴更佳。

5、商丘穴、正会穴。

(六)舌僵硬不适1、金津穴、玉液穴放血。

(七)中风手足拘挛1、针上三黄穴,配通关穴、肾关穴,有效。

2、针灵骨穴、大白穴深针有效(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3、针八关穴,神效。

中风瘫痪针灸秘诀

中风瘫痪针灸秘诀

中风瘫痪针灸秘诀一、中风口眼斜:听会颊车地仓。

凡向左者,宜灸右;向右者,宜灸左,各灸陷中二七壮。

艾炷如麦粒大,频频灸之,取尽风气,口眼正为度。

一法:以五寸长笔管中,插入耳内,外以面塞四围竹管上头,以艾灸二七壮,右灸左,左灸右。

【听会穴】听会,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别名听呵、听河、后关。

属足少阳胆经。

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和颞浅动脉。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口眼斜,及中耳炎,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等。

直刺0.5-1寸。

艾条灸5-10分钟。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解剖〗有颞浅动脉耳前支,深部为颈外动脉及面后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皮下为面神经。

〖主治疾病〗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歪斜,面痛,头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颊车穴、地仓穴治中风口眼歪斜;配迎香穴治耳聋气痞;配耳门穴、听宫穴治下颌关节炎。

〖刺灸法〗直刺0.5寸;可灸。

〖别名〗耳门穴,听呵穴,听诃穴,后关穴。

〖穴义〗胆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

〖名解〗1)听会。

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也。

本穴物质为瞳子髎穴下传的天部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此气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湿水气并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气血因而变得虚静,如远处声音听亦能明,故名(除上述解释之外另有一解,此即是从阴阳的角度来解释听会之名。

听的感官过程为耳朵接收外部声音,也就是从外入内、从阳入阴。

由于声音传递的这一过程是从阳入阴,因此,它要求耳部的气血运行变化也要与此同步,表现出由阳向阴的变化转变,如此,人体外部的声音之阳才能进入体内的阴部,声音感受器才能听之而会。

)2)耳门穴。

耳,穴在耳部也。

门,出入的门户也。

名意指胆经气血由此进入耳腔。

如听会之解,本穴的气血变化为气态物散热冷降并化为地部经水,经水则循本穴的地部孔隙进入耳腔,本穴如同胆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穴。

治疗中风的穴位(上)

治疗中风的穴位(上)

治疗中风的穴位(上)穴位按摩防治中风的原则是: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按摩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主要方向是溶栓和止血,以解除颈脑血管痉挛和降低颅内压,疏通肢体脉络。

下肢瘫痪:取悬钟,承山,阳陵泉,足三里,伏兔,环跳等穴位,进行点压8-10秒钟。

一、【悬钟穴】悬钟穴(胆经)取穴方法:悬钟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悬钟穴意义: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飞落而下。

功能作用:清热生气。

主治疾病: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腿痛,脚气,腋下肿。

〖生理解剖〗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处;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二、【阳陵泉穴】阳陵泉穴(胆经)取穴方法: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

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此治疗中风的穴位为胆经气血会合之处,故为胆经合穴。

主治疾病:半身不遂,麻木,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劳、胃溃疡、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高血压、遗尿等。

该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生理解剖〗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三、【环跳穴】环跳穴(胆经)取穴方法:环跳穴位于人体的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疾病: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生理解剖〗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四、【承山穴】承山穴(膀胱经)取穴方法: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

功能作用:运化水湿,固化脾土。

主治疾病: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脑出血后遗症(ICD 编码:I69.1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3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以上。

(三)中医证型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四)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倪海厦:八大会穴,诊断治疗都在这里

倪海厦:八大会穴,诊断治疗都在这里

倪海厦:八大会穴,诊断治疗都在这里
骨会大杼,筋会阳陵,阳陵泉是胆经的穴道,大杼穴是膀胱经上,在陶道外开一寸半。

血会膈俞,在第七椎外开。

气会膻中,脉会太渊,脏会章门,章门穴在肝经上面。

腑会中脘,这是我们的八会穴。

剩下一个脏会章门还没讲到。

这是髓会绝骨,所以骨髓生病绝骨穴会有压痛点。

绝骨穴也是治疗中风的大穴。

所以,中风的时候,我们在腿上下风市,阳陵泉,绝骨。

中风中脏时,所谓中脏,最深的叫脏。

如果中络就会肌肤不仁,因只在肌肤表面,你针就下得比较浅。

那不能讲话就是中脏,那你就下到骨边。

一个穴道一个穴道的用三寸针,扎风市、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穴,对面是三阴交,由绝骨透到三阴交去。

若小腿比较短,用三寸针会穿过去,你刺到对面皮肤表面,就不要穿刺出来,可以碰到就好了。

这样透针才有效。

所以任何骨髓有问题通通可以下针。

筋骨的问题,统统可以在绝骨穴上下针。

绝骨穴又名悬钟穴。

#家庭健康守护官##养老知识大赛##健康科普大赛##生机大会2021##我的2021#。

分期辨证取穴针刺法配合药物治疗中风临床观察

分期辨证取穴针刺法配合药物治疗中风临床观察
3 .0mn 每 日或 隔 日 1 ,O 为 1 疗 程 。治 疗 2 o. i, 4 次 累积时间长疗 效好 ; 留针 时患 若
者 感 觉 舒 适 , 针 后 又 恢 复 原 状 则 可 长 时 间 留针 , 般 最 出 一
长可留 2 。若患者 体质较 弱 , 4h 不能耐 受 , 针 时 间和 留 行 针 时间均应 以短 为宜 。对实 证患 者 , 可加大 针刺 强度 , 以
增 加脑 局部 血 流量 , 于 患肢 尽快 康 复。对病 久 体虚 患 利
者, 不宜大幅度捻转刺激 , 以防晕针和虚脱 。 头针治疗中风后遗症 , 若是动脉硬 化性脑梗死 所致偏 瘫, 一般要 比脑出血者疗效 好 ; 经行 针 3—5次效 果显著 若
月后 , 自己缓慢行走 , 能 遂出院 自行锻炼。随访 3 个月 , 生 活能够 自理。 5 体 会 5 1 选择合适针刺时 间 中风 急性 期过后 3 月 内进行 . 个 头针治疗恢 复较 快 , 个 月后不 易恢复 , 3 故应抓 紧时机 , 尽 早 治疗 。但也不 能盲 目从速 , 因针刺 能使血 管扩 张 , 加速 血液运行 , 且能降低 血液黏 度 , 出血性 中风 不宜 过早 针 故 刺, 应待病情 稳 定后 再施 治。治疗 次 数一 般每 日 1 , 次 1
张俊 英 张海 龙 付正 良 牛 广斌 ( 北省 涉县 中医院针 灸科 , 河 河北 涉 县 0 60 ) 540
【 词】 脑 血管意外; 关键 针刺疗法 【 中图分类号】 R2 ; 33 【 4 R7 . 5 文献标识码 】 A 【 6 4 0 文章编号 】 1 2 21( 0) — 1 — 0 — 692 80 0 8 0 0 0 2 7 2
Ⅸ| 6 6 ) 2 10 2 7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偏瘫患者针灸选穴
“治痿独取阳明”、“阳明虚则宗筋纵”、“病在阳者命曰风,病在阴者命曰痹”、“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输;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灵枢寿夭刚柔》
软瘫期:
上肢:极泉、肩髃、肩髎、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透内关、合谷
下肢:环跳、风市、梁丘、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委中、三阴交、悬钟、解溪
痉挛期:
Ⅰ期
上肢: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尺泽、内关、合谷
下肢:风市、血海、阴陵泉、足三里、太溪、太冲
Ⅱ期
上肢: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尺泽、内关、合谷
下肢:风市、血海、阴陵泉、足三里、悬钟、太溪、太冲
Ⅲ期
上肢: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合谷
下肢:风市、血海、阴陵泉、足三里、悬钟、太溪、太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