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言多不辩的译文解词

合集下载

典籍里的成语之《墨子》篇

典籍里的成语之《墨子》篇

典籍里的成语之《墨子》篇(一)1、兼而有之【释义】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

【出处】然而天何欲何恶者也?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奚以知天之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以其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

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墨子法仪》【注释】奚以:凭借什么?【译文】那么天希望什么不希望什么呢?天肯定希望人相爱相利,而不希望人相互厌恶和残害。

怎么知道天希望人相爱相利,而不希望人相互厌恶和残害呢?这是因为天对人是全爱和全利的缘故。

怎么知道天对人是全爱和全利呢?因为人类都为天所有,天全部供给他们吃的。

2、不可胜数【释义】胜:尽。

数也数不过来。

形容数量极多。

【出处】今师徒唯毋兴起,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可以冬夏为者也。

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

今唯毋废一时,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墨子非攻中》【注释】树艺:种植,栽培。

冻馁:过分的寒冷与饥饿。

【译文】现在假如军队出征,冬天行军害怕寒冷,夏天行军害怕暑热,这就是不可在冬、夏二季行军的了。

一到春天,就会荒废百姓翻耕种植;在秋天,就会荒废百姓收获聚藏。

现在荒废了一季,那么百姓因饥寒而冻饿死的,就多得数不胜数。

3、不知甘苦【释义】甘苦:甜和苦,多偏指苦。

分不清是甜还是苦。

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

【出处】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墨子非攻上》【注释】辩:同“辨”,分别。

甘:甜。

是以知:以是知,因此可以知道。

辩义与不义之乱也:在分辨“义”与“不义”上,思想是混乱的。

【译文】如果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辨别黑白的了;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辨别苦甜的了。

《墨子言多不辩》的教案设计及原文墨子言多不辩

《墨子言多不辩》的教案设计及原文墨子言多不辩

《墨子言多不辩》的教案设计及原文墨子言多不辩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文在初中文言文体系中的定位本文是北京版语文教材第15册文言文单元的第四课,适合初二年级的学生阅读。

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在熟练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继续积累文言词汇,感受文言语句的特点,并能翻译成现代汉语;同时在阅读中注意体会文章的层次结构及类比、讽喻等方法。

2、文本分析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简单,仅是一问一答,层次非常清晰,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容易读懂。

针对这个特点,设计用一课时完成疏通文意、梳理结构、体会类比的论证方法这三项任务。

二、学情分析1、我讲课所用的206班是年级上学习成绩最好的班,学生人手一册《初中文言文全解》,翻译语句,疏通文意对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因此在设计第一课时时,除了疏通文意,我还渗透了一些相关的古文化常识,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旨在激发学生自主探讨、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学生在熟练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积累7个文言词语,并能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了解相关的古文化常识,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目标1、2在第一课时完成)(目标3、4在第二课时完成)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两千多年前,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在文化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他们著书立说,相互论辩,各个学派从大到救国方针,小到饮食起居,言谈举止,都有不同的见解,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以前我们学过《论语》,这是儒家的代表作,(一起背"学而时习之......",从中可以感受到夫子的温文尔雅、宽容敦厚。

今天我们学习法家韩非的一篇文章《墨子言多不辩》,感受法家作品的风格。

(二)文本解读:1、了解韩非和《韩非子》。

韩非和《韩非子》关系你理清了吗?2、首先请大家听老师范读课文,认真听,不认识的字不要忙着注音,注意听第一遍的感受。

(2分钟)3、请大家自学课文,自己把课文读一遍,不认识的字注上音;然后自学注释,如果有疑问,小组讨论解决。

《墨子》原文及译文

《墨子》原文及译文

《墨子》原文及译文二十六、天志上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

何以知之?以其处家者知之。

若处家得罪於家长,犹有邻家所避逃之。

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其相彻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恶有处家而得罪於家长而可为也?非独处家者为然,虽处国亦然。

处国得罪於国君,犹有邻国所避逃之。

然且亲戚弟兄所知识,其相彻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谁亦有处国得罪於国君而可为也?此有所避逃之者也,相做戒犹若此其厚。

况无所避逃之者,相做戒岂不愈厚然后可哉。

且语言有之曰:焉而晏日,焉而得罪,将恶避逃之?曰:无所避逃之。

夫天不可为林谷幽门无人,明必见之。

然而天下之君子天也,忽然不知以相做戒,此我所以知天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也。

然则天亦何欲何恶?天欲义而恶不义。

然则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於义,则我乃为天之所欲也。

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

然则何欲何恶?我欲福禄而恶祸祟。

然则我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於祸祟中也。

然则何知天之欲义而恶不义?曰: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一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然则天欲其生而恶其死,欲其富而恶其贫,欲其治而恶其乱,此义所以知天欲义而恶不义也。

曰:且夫义者,政也。

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

是故庶人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士政之。

士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将军大夫政之。

将军大夫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三公诸侯政之。

三公诸侯竭力听治,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天子政之。

天子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天政之。

天子为政於三公、诸侯、士、庶人。

天下之士君子,固明知天之为政於天子,天下百姓,未得之明知也。

故昔三代圣正禹汤文武,欲以天之为政於天子,明说天下之百姓,故莫不绉牛羊,豢犬负,洁盛酒醴,以祭祀上帝鬼神,而求祈福於天。

我未尝闻天下之所求祈福於天子者也,我所以知天之为政於天子者也。

故,天子者,天下之穷贵也,天下之穷富也。

故欲富且贵者,当天意而不可不顺。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

《墨子》原文译文(十三)

《墨子》原文译文(十三)

《墨子》原文译文(十三)墨子名翟,鲁国人。

生卒年具体不详。

但从历史文献来看,我们可以断定,墨家的产生当在儒家之后。

《墨子》在先秦哲理散文中以质朴无文著称,这一特点极为显著。

《墨子》一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

二十五你之下子墨子言曰:“天下之所以乱者,其说将何哉?则是天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

”何以知其明于小不明于大也?以其不明于天之意也。

何以知其不明于天之意也?以处人之家者知之。

今人处若家得罪,将犹有异家所以避逃之者;然且父以戒子,兄以戒弟,曰:“戒之!慎之!处人之家,不戒不慎之,而有处人之国者乎?”今人处若国得罪,将犹有异国所以避逃之者矣;然且父以戒子,兄以戒弟,曰:“戒之!慎之!处人之国者,不可不戒慎也。

”今人皆处天下而事天,得罪于天,将无所以避逃之者矣;然而莫知以相极戒也(1)。

吾以此知大物则不知者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戒之慎之,必为天之所欲,而去天之所恶。

”曰天之所欲者,何也?所恶者,何也?天欲义而恶其不义者也。

何以知其然也?曰:义者,正也。

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之为正也。

然而正者,无自下正上者,必自上正下。

是故庶人不得次己而为正(2),有士正之;士不得次己而为正,有大夫正之;大夫不得次己而为正,有诸侯正之;诸侯不得次己而为正,有三公正之;三公不得次己而为正,有天子正之;天子不得次己而为政,有天正之。

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明于天子之正天下也,而不明于天之正天子也。

是故古者圣人明以此说人,曰:“天子有善,天能赏之;天子有过,天能伐之。

”天子赏罚不当,听狱不中,天下疾病祸福,霜露不时,天子必且■豢其牛羊犬彘,洁为粢盛酒醴,以祷祠祈福于天,我未尝闻天之祷祈福于天子也。

吾以此知天之重且贵于天子也。

是故义者,不自愚且贱者出,必自贵且知者出。

曰:谁为知?天为知。

然则义果自天出也。

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欲为义者,则不可不顺天之意矣!曰:顺天之意何若?曰:兼爱天下之人。

多言何益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多言何益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多言何益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多言何益》选自《墨子·墨子后语》,本文整理了《多言何益》翻译,欢迎阅读。

《多言何益》翻译
子禽问老师:“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

今晨看到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

)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多言何益》原文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黾,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多言何益》启示
多说话不一定有好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说话才是明智的。

子禽简介
“南顿侯”陈亢(约公元前508——前430)字“子元”,一字“子禽”,又字“子亢”,春秋时顿子国(今项城市南顿镇)人。

他十八岁入孔门,后随孔子到卫国(今河南滑县、濮阳一带),以儒士身份,留在卫国做了官。

河南郡志记载,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赠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陈亢同时被赠封为“南顿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封孔子为“至圣先师”,陈亢被陪祀于孔庙。

文言文翻译——《墨子言多不辩》原文和翻译

文言文翻译——《墨子言多不辩》原文和翻译

《墨子言多不辩》原文和翻译墨子言多不辩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文常:韩非: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一说前479年—前381年),名翟(di),又称墨翟,墨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字译:显学:著名的学者显:著名身体:亲身体验不辩:不讲求辞令饰装:装饰、打扮从衣文之媵七十人:穿着华丽衣服陪嫁的女子七十人。

从:跟从。

指陪嫁媵:指陪嫁的女子。

柜:匣子薰:通熏玫瑰:红色玉珠辑以翡翠:用青色玉石装饰点缀。

辑:连缀鬻:卖谈:议论皆道辩说文辞之言:都说些巧妙动听,富有文采的话。

道:说宣告人:告诉大家直:直率的道理译文:楚王对田鸠说:“墨子,是声名显赫的学者。

他亲身实践还可以,他讲的话很多,但不动听,这是为什么呢?”田鸠回答说:“从前秦伯把他的女儿嫁给晋国的公子,叫晋国给她准备好首饰服装,跟着陪嫁去的穿着华丽衣服的婢女有七八十人。

来到晋国,晋国人喜欢陪嫁的婢女,而看不起秦伯的女儿。

这可以叫做善于嫁婢女,而不能说善于嫁女儿。

楚国人中有一个在郑国卖珍珠的,做了一个木兰的匣子,这匣子用肉桂花椒熏过,用珠子和宝玉点缀着,用红色的美玉装饰着,用绿色的翡翠环绕着。

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而还给他珍珠。

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啊。

现在社会上的言论,都说一些巧辩华丽的话,君主只看重那些华美的言辞,却忘了它们是否有用。

墨子的学说,传扬先王的道理,论述圣人的话,来宣传众人;如果修饰他的言辞,就怕人们流连于它的文采,忘了它的价值,为了言辞而损害了实用。

这和那个楚国人卖珍珠,秦伯嫁女儿完全一样,所以墨子的言论大多不动听。

”通假字:薰通熏。

多言何益文言文及翻译

多言何益文言文及翻译

多言何益文言文及翻译多言何益文言文及翻译多言何益文言文及翻译 1多言何益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敝。

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译文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苍蝇,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嘴巴都干了,舌头都累了,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声。

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

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注释1.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益:好处。

4.蛙蝇:蛙。

黾、蛙的一种。

(可以理解为蛙和蝇)[1]5.恒:常常。

6.观:看,看到。

7.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

恒,常常。

鸣,啼叫。

在黎明按时啼叫。

8.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9.以时而鸣:按时鸣叫。

10.擗(bì):同“敝”,困、疲劳。

11.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惊醒天下生灵,纷纷振作行动起来。

12.日夜:每日每夜13.然而:即使这样,但。

14.不:通否,没有多言何益文言文及翻译 2多言何益原文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

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多言何益原文翻译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声。

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

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注释1.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益:好处。

4.蛙蝇:蛙。

黾、蛙的一种。

(可以理解为蛙和蝇)5.恒:常常6.观:看,看到。

7.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

恒,常常。

鸣,啼叫。

在黎明按时啼叫。

《墨子》原文及译文

《墨子》原文及译文

《墨子》原文及译文《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5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全文原有71篇,现存53篇,本文仅摘选【亲士】、【修身】、【所染】和【法仪】展示。

01章亲士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

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

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

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

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

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

”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

彼有自信者也。

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是故逼臣伤君,谄下伤上。

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

分议者延延,而支苟者詻詻,焉可以长生保国。

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吟,怨结于民心。

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

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今有五锥,此其铦,铦者必先挫。

有五刀,此其错,错者必先靡。

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已也,故能大。

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

《多言何益》文言文翻译

《多言何益》文言文翻译

《多言何益》文言文翻译原文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注释1.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益:好处。

4.蛙蝇:蛙。

黾、蛙的一种。

(可以理解为蛙和蝇)5.恒:常常。

6.观:看,看到。

7.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

恒,常常。

鸣,啼叫。

在黎明按时啼叫。

8.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9.以时而鸣:按时鸣叫。

10.擗(bì):同“敝”,困、疲劳。

11.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惊醒天下生灵,纷纷振作行动起来。

12.日夜:每日每夜13.然而:即使这样,但。

14.不:通否,没有译文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日日夜夜不停地鸣叫,嘴都干了,舌头都疲劳了,然而人们却不听。

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人都被叫醒了,按时起身。

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拓展:习题和答案(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错误的一项是(C)A日夜恒鸣(常常)B然而不听(虽然这样,却)C多言有益乎(利益)D以时而鸣:按(时)(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常常)②然而不听(虽然这样,却)③以时而鸣:按(时)(3)翻译下面句子。

唯其言之时也。

译: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4)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说话要说到点子上。

2.说话要看准时机。

(5)阅读本文后,你得到的启示是:要适时而言,否则便是废话。

(6)成语“口若悬河”中的“悬”,解释为挂;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话滔滔不绝,像河水倾泻下来一样,形容能言善辩。

《墨子》原文及翻译白话版上(收藏)

《墨子》原文及翻译白话版上(收藏)

《墨子》原文及翻译白话版上(收藏)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人。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定为墨家学派总的宗旨。

“兼爱”是墨子的最核心主张。

“兼爱”,即“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像爱自己一样地爱所有人”。

墨子认为,你若不爱别人的亲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亲人,爱人者人必爱之,恶人者人必恶之,爱、恶之行必有相应的报偿。

《墨子》一书内容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共七篇。

这一类杂有名家之言,混有杂家之说。

比如《亲士》篇中的“铦者必先挫,错者必先靡”、“甘井先竭,招木先伐”、“太盛难守”等,皆出于道家之语。

“修身”一词,为儒家之言。

《所染》中的“染苍则苍,染黄则黄”疑是出于名家之性说。

“法仪”一词,疑是法家之言,纯出伪托,而后四篇是墨家记墨学的概要,有可能是墨学的提纲挈领。

第二类:《尚贤》上中下篇、《尚同》上中下篇、《兼爱》上中下篇、《非攻》上中下篇、《节用》上中篇、《节葬》下篇、《天志》上中下篇、《明鬼》下篇、《非乐》上篇、《非命》上中下篇、《非儒》下篇,共二十四篇。

这一类是代表墨家的主要政治思想。

除了《非攻》上篇、《非儒》下篇之外、各篇皆有“子墨子曰”四字,认为是墨子门弟所记的墨子之言。

第三类:《经》上下篇、《经说》上下篇、《大取》、《小取》篇,共六篇。

这一类被治墨者称为墨辩,亦称为墨经。

此六篇难通难译,古字词较多,辩理深奥,加上杂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论,光学力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理论、社会科学、伦理学、逻辑学等等,实在难以理解。

这一类是《墨子》的精华部分。

梁启超认为这六篇是墨翟自著。

而孙诒让则认为是后墨学者所著。

孙诒让所据的理由之一是:公孙龙与墨子时代不同,而且公孙龙在墨子之后,因此不可能有坚白石之论。

《墨子·三辩》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墨子·三辩》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墨子·三辩》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程繁问于子墨子曰:“夫子曰,圣王不为乐。

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瓴缶之乐①。

今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此譬之犹马驾而不脱,弓张而不弛,无乃有血气者之所不能至邪?”子墨子曰:“昔者尧舜有茅茨者②,且以为礼,且以为乐;汤放桀于大水,环天下自立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护》③,又修《九韶》④。

武王胜殷杀纣,环天下自立以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象》⑤;周成王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驺虞》⑥。

周成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武王,武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成汤,成汤之治天下也,不若尧舜。

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

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

”程繁曰:“子曰'圣王无乐’,此亦乐已,若之何其谓圣王无乐也?”子墨子曰:“圣王之命也,多者寡之。

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因为无智矣。

今圣王有乐而少,此亦无也。

”〔注释〕①瓴缶:瓦瓶瓦盆。

②茅茨:茅草屋。

③护:护民,商汤叫伊尹制作音乐的名称。

④九韶:舜制作。

⑤象:周武王伐商纣时制作的音乐。

⑥驺虞:周成王制作的音乐。

【鉴赏】《三辩》突出表现墨子学术性格的复杂、多样和矛盾,是当时辩论状况的真实写照,从中可引出对今人有益的经验教训。

《三辩》记载了程繁和墨子的反复问答。

程繁先声夺人地反驳墨子说,您说圣王不奏乐,不听音乐,可是,诸侯处理政事疲倦了,就演奏钟鼓之乐来休息。

士大夫处理政事疲倦了,就演奏竽瑟之乐来休息。

农民春天耕种,夏天除草,秋天收获,冬天储藏,就敲打瓶盆来休息。

现在您说,圣王不听音乐,这就像只让马拉车,却总不让马卸套,只把弓拉紧,却总不松开,这是有血肉之躯的人所不能办到的。

程繁的陈词,很符合人情事理。

在逻辑上,墨子说“圣王不为乐”、“圣王无乐”,相当于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不是P”。

但墨子同时又说:从前尧舜用茅草盖房,实行礼仪,演奏音乐。

百家争鸣(宋国)之墨子传世名言

百家争鸣(宋国)之墨子传世名言

百家争鸣(宋国)之墨子传世名言1.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

2.兼爱。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3.非攻。

【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4.尚贤【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5.尚同。

【译文】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6.节用。

【译文】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7.节葬。

【译文】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8.非乐。

【译文】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9.非命。

【译文】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10.天志。

【译文】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

11.明鬼。

【译文】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

12.兼相爱,交相利。

【译文】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13.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译文】假如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和爱自己一样,还能有不孝的人吗?14.今重不为不义攻国。

【译文】现在(您)重于攻伐别国,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

15.备者,国之重也。

【译文】防备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

16.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译文】什么都忍让,是不可以的,譬如说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不能忍让。

17.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译文】不正直的言行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信认,没有恩德墨子救宋自然不会有回报,你送给我桃子,我回报你李子。

18.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译文】君子不用水为镜子来照自己,而用别人为镜子来照自己。

19.万事莫贵于义。

【译文】天下万事中,没有什么比道义更可贵的了。

20.以攻战亡者,可胜数。

【译文】由于攻战而灭亡的,多得难以数清楚。

21.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译文】好名声不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荣誉不能以巧诈树立,君子的荣誉是靠身体力行地得到的。

22.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译文】节俭的就昌盛,淫佚的就灭亡。

《墨子·非攻》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墨子·非攻》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墨子·非攻》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上]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①。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②,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滋甚③,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④,其不仁滋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⑤,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滋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⑥,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诚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⑦?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

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注释〕①亏:损害。

②攘:偷盗、窃取。

③滋:更加。

④苟:假如。

⑤拖:夺取。

⑥以此说往:以此类推。

⑦奚:什么。

[中]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诚欲毁誉之审①,赏罚之当,刑政之不过失。

是故子墨子曰,古者有语:“谋而不得②,则以往知来③,以见知隐④。

”谋若此,可得而知矣。

今师徒唯毋兴起⑤,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可以冬夏为者也。

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今唯毋废一时,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今尝计军出,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⑥,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⑦,不可胜数;又与矛戟戈剑乘车,其往则碎折靡弊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牛马肥而往、瘠而反,往死亡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涂道之修远,粮食辍绝而不继⑧,百姓死者,不可胜数也;与其居处之不安,食饭之不时,饥饱之不节,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

墨子教育名言名句大全

墨子教育名言名句大全

墨子教育名言名句大全1. 墨子的名言有那些墨子的名言有:1、万事莫贵于义。

《墨子·贵义》意思是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2、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兼爱中》兼相爱: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的爱所有的人。

交相利:互相帮助,共谋福利,反对争夺斗争。

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祸害皆起于人们之间“交相别”,即亲疏远近,彼此利益之别。

因此,要除去天下之大害,就必须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3、言不信者,行不果。

口言之,身必行之。

甘井近竭,招木近伐。

《墨子·亲士》竭:尽,完。

招木:乔木,高大的树木。

这两句大意是:甘甜的井水易于枯竭,高大的树木易被砍伐。

井水甜则喝水的人多,自然容易枯竭;高大的树木用处多,自然很快地招来斧斤。

露头的椽子先烂,这是常见的现象。

墨子由此提倡中庸思想,认为“太盛难守”,使人们甘居中游,不敢冒尖,这种传统思想在今天是不足取的。

4、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

淫佚:也作“淫逸”,嗜欲过度,放纵恣肆。

这两句大意是:生话节俭,国家就昌盛;嗜欲放纵,国家就衰亡。

墨子主张“节葬”、“节用”,他认为一个国家,从国君到百姓,整个社会风气祟尚节约俭朴就民富国强,走向兴旺发达。

若一味追求淫佚享受,就国弱民困,国家必然会走向衰亡。

这两句用干说明国家要尚节俭而戒淫佚,以保证昌盛久安。

5、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墨子·非命上》。

有道义的人在上位,天下一定能太平安定。

说明在上位的国君应实行“义政”,所作所为要符合“道义”,这样国家才能安定。

义人:主持道义的人。

6、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墨子·七患》。

虑:计谋。

卒:同“猝”,指突然事变。

这两句大意是:心中没有预先考虑应对事变的方法,就不能应付突然变故。

无事之时备有事,平素就要对可能突发的变故准备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这样,在事变发生时才不至于慌张,才能避免忙中出错。

这两句多用于说明居安思危的道理。

墨子名言集带译文

墨子名言集带译文

墨子名言集带译文导读:本文是关于墨子名言集带译文,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慎言知行。

译:说话谨慎,行事快捷。

2、苦于厚作敛于百姓。

译:苦于对百姓的横征暴敛。

3、故染不可不慎也。

译:所以,对于"染不能不谨慎啊!4、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译:不光染丝是这样,国家也会被染。

5、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

译:信任的人不忠诚,忠诚的人不信任。

6、亲戚不附,无务外交。

译:亲戚都不归附,也就不要对外办交际。

7、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译:做官虽然讲究才学,但还是以品行为本。

8、事无终始,无务多业。

译:办一件事都不能善始善终,就不要做很多事。

9、此所谓便其习而义其俗者也。

译:这就是所谓的适应习惯,安于风俗啊。

10、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

译:办丧事虽有一定的礼仪,但还是以哀痛为本。

11、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

译:君子作战虽然布阵,但还是以勇敢为本。

12、举物而闇,无务博闻。

译:举一个例子尚且不明白,就不要追求见多识广。

13、近者不亲,无务来远。

译:身边的人都不能亲近,就不要希望招徕远方的人。

14、譬犹使人负剑,而求其寿也。

译:就好像让人伏在剑刃上,而期望他能长寿一样。

15、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

译:赏赐并不能让人欢喜,责罚也不能让人畏惧。

16、非独国有染,士亦有染。

译:不只是国家有染的问题,对士而言也有受到熏染的问题。

17、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

译:所以,根基树立不牢的人,不要期望有茂盛的枝叶。

18、以其行理也,行理生于染当。

译:是因为他们行事合理,行事合理来自于受到的熏染得当。

19、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

译:他们做事,上尊敬天,中敬奉鬼神,下关爱百姓。

20、繁饰有命,以教众愚朴之人。

译:过多地粉饰命定之说,用来教育广大的愚昧朴实的民众。

21、故父母。

学。

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

译:所以,父母。

老师。

国君三者,都不能当作做事的法度。

22、夫恶有同方不取而取同己者乎?译:怎么会有不用同道的人而只用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的道理呢?23、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国学宝典《墨子》:非命中原文注释

国学宝典《墨子》:非命中原文注释

【导语】墨⼦说:“凡发表谈话、写⽂章的原则,不可以不先树⽴⼀个标准。

如果⾔论没有标准,就好象把测时仪器放在转动的陶轮上。

即使⼯匠很聪明,也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然⽽现在世上的真假,不能得到辨识,所以⾔论有三种法则。

”下⾯是分享的国学宝典《墨⼦》:⾮命中原⽂注释。

欢迎阅读参考! 【⾮命中】 ⼦墨⼦⾔⽈:凡出⾔谈、由⽂学之为道也(2),则不可⽽不先⽴义法(3)。

若⾔⽽⽆义,譬犹⽴朝⼣于员钧之上也,则虽有巧⼯,必不能得正焉。

然今天下之情伪,未可得⽽识也。

故使⾔有三法。

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之者。

于其本之也(4)?考之天⿁之志,圣王之事;於其原之也?征以先王之书;⽤之奈何?发⽽为刑。

此⾔之三法也。

今天下之⼠君⼦,或以命为亡。

我所以知命之有与亡者,以众⼈⽿⽬之情,知有与亡。

有闻之,有见之,谓之有;莫之闻,莫之见,谓之亡。

然胡不尝考之百姓之情?⾃古以及今,⽣民以来者,亦尝见命之物、闻命之声者乎?则未尝有也。

若以百姓为愚不肖,⽿⽬之情,不⾜因⽽为法;然则胡不尝考之诸侯之传⾔流语乎?⾃古以及今,⽣民以来者,亦尝有闻命之声、见命之体者乎?则未尝有也。

然胡不尝考之圣王之事?古之圣王,举孝⼦⽽劝之事亲,尊贤良⽽劝之为善,发宪布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劝沮。

若此,则乱者可使治,⽽危者可使安矣。

若以为不然,昔者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此世不渝⽽民不改,上变政⽽民易教,其在汤、武则治,其在桀、纣则乱。

安危治乱,在上之发政也,则岂可谓有命哉!夫⽈有命云者,亦不然矣。

今夫有命者⾔⽈:我⾮作之后世也,⾃昔三代有若⾔以传流矣,今故先⽣对之(5)?⽈:夫有命者,不志昔也三代之圣、善⼈与?意亡昔三代之暴、不肖⼈也?何以知之?初之列⼠桀⼤夫(6),慎⾔知⾏(7),此上有以规谏其君长,下有以教顺其百姓。

故上得其居长之赏,下得其百姓之誉。

列⼠桀⼤夫,声闻不废,流传⾄今,⽽天下皆⽈其⼒也,必不能⽈我见命焉。

是故昔者三代之暴王,不缪其⽿⽬之*,不慎其⼼志之辟,外之驱骋⽥猎毕⼷,内沉于酒乐,⽽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暴逆百姓,使下不亲其上,是故国为虚厉(8),⾝在刑僇之中,不肯⽈我罢不肖,我为刑政不善,必⽈我命故且亡。

《多言何益》文言文翻译

《多言何益》文言文翻译

《多言何益》阐述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

接下来店铺搜集了《多言何益》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查看。

多言何益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注释1.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益:好处。

4.蛙蝇:蛙。

黾、蛙的.一种。

(可以理解为蛙和蝇)5.恒:常常。

6.观:看,看到。

7.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

恒,常常。

鸣,啼叫。

在黎明按时啼叫。

8.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9.以时而鸣:按时鸣叫。

10.擗(bì):同“敝”,困、疲劳。

11.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惊醒天下生灵,纷纷振作行动起来。

12.日夜:每日每夜13.然而:即使这样,但。

14.不:通否,没有译文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日日夜夜不停地鸣叫,嘴都干了,舌头都疲劳了,然而人们却不听。

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人都被叫醒了,按时起身。

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拓展:习题和答案(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错误的一项是(C)A日夜恒鸣(常常)B然而不听(虽然这样,却)C多言有益乎(利益)D以时而鸣:按(时)(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常常)②然而不听(虽然这样,却)③以时而鸣:按(时)(3)翻译下面句子。

唯其言之时也。

译: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4)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说话要说到点子上。

2.说话要看准时机。

(5)阅读本文后,你得到的启示是:要适时而言,否则便是废话。

(6)成语“口若悬河”中的“悬”,解释为挂;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话滔滔不绝,像河水倾泻下来一样,形容能言善辩。

墨子名言警句加译文

墨子名言警句加译文

墨子名言警句加译文1. 墨子的名言墨子名言:1、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刚举之,无能则下之。

2、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4、兼相爱,交相利。

5、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6、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7、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8、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9、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10、天欲义而恶不义。

11、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12、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13、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1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5、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16、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17、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18、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19、备者,国之重也。

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

此三者国之具也。

20、埋葬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2. 墨家的名言警句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墨子·兼爱上》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墨子·法仪》上下文:“奚以为治法而可?当皆法其父母奚若?天下之为父母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

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当皆法其学奚若?天下之为学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学,此法不仁也。

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当皆法其君奚若?天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君,此法不仁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译文与赏析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译文与赏析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译文与赏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题解】《外储说》和《内储说》是姐妹篇,韩非同样使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把他的功利主义学说阐述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除了《经六》和《说六》宣扬守信用以外,前面五部分集中发挥以功利为原则治国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反对空谈,反对形式,反对学问,反对智巧,反对亲情,反对礼贤,反对仁义,反对君主为民表率。

【原文】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密子也[1]。

明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

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

其说在田鸠对荆王也。

故墨子为木鸢,讴癸筑武宫[2]。

夫药酒用言,明君圣主之以独知也。

【注释】[1]有若:姓有,名若,字子有。

春秋末鲁国人,孔子的学生。

密子:即宓子贱,姓宓,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末鲁国人,孔子的学生,以德行着称。

[2]墨子:即墨翟,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鸢:(yuān)又名“老鹰”。

【译文】圣明的君主的治国法则,就像有若回答宓子贱时所说的那样。

圣明的君主听取臣下的言论,要赞美他们的能言善辩;观察臣下的行为,夸奖他们志向高远。

所以群臣百官游士民众讲话都迂阔宏大,其立身处世也就远离世人。

这个说法在田鸠回答楚王时就有了。

所以墨子制作木鸢,讴癸修筑武宫。

忠言犹如药酒,只有英明的君主圣明的君主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原文】人主之听言也,不以功用为的,则说者多“棘刺”、“白马”之说;不以仪的为关,则射者皆如羿也[1]。

人主于说也,皆如燕王学道也;而长说者,皆如郑人争年也。

是以言有纤察微难而非务也,故李、惠、宋、墨皆画策也[2];论有迂深闳大,非用也,故畏、震、瞻、车、状皆鬼魅也[3];言而拂难坚确,非功也,故务、卞、鲍、介、墨翟皆坚瓠也[4]。

且虞庆诎匠也而屋坏,范且穷工而弓折。

是故求其诚者,非归饷也不可。

【注释】[1]的:箭靶,引申为目标。

仪:准则。

关:关口,比喻衡量事物的客观界限和标准。

羿:古人名,传说是夏代有穷国的君主,善于射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原文要求会默写
墨子言多不辩
《韩非子》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

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

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其用。

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

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

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二、译文要求读熟:
楚王对田鸠说:“墨子,是著名的学者。

他亲身实践还可以,他的言辞大多不讲求辞令(他的言辞很多,却不讲求辞令),这是为什么呢?”田鸠回答说:“从前秦穆公把他的女儿嫁给晋国的公子,让晋国给她装饰、打扮,跟随着穿着华丽衣服陪嫁的女子七十人。

来到晋国,晋国人喜欢陪嫁的女子而看不起秦穆公的女儿。

这可以叫做善于嫁妾,而不能叫做善于嫁女儿。

楚国人中有一个在郑国卖宝珠的,做了一个木兰的匣子,再用桂、椒等香料熏它,用珍珠和宝玉点缀它,用红色玉珠装饰它,用青色玉石装饰点缀它。

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而还给他宝珠。

这可以叫做善于卖匣子,不能叫做善于卖宝珠啊。

现在社会上的言论,都说一些巧妙动听、富有文采的话,君主只看重那些华美的言辞,却忘了它们的效用。

墨子的学说,传播古代圣王的思想,论述圣人的言论,用来告诉大家。

如果使自己的文辞美妙动听,就怕人们只想到它的文采而忘了它的直率的道理,因为言辞会损害效用。

这和那个楚国人卖珠宝,秦伯嫁女儿完全一样,所以墨子的言论大多不讲求辞令。


三应掌握的书下解词(要求会默写)
1.显学:著名的学者。

2.显:著名。

3.身体:亲身实践。

4.体: 动词,实践。

5.不辩: 不讲求辞令。

6.饰装:装饰、打扮。

7.从衣文之媵七十人:穿着华丽衣服陪嫁的女子七十人。

8.从:跟随,指陪嫁。

9.媵:指陪嫁的女子。

10.爱其妾而贱公女:喜欢那些陪嫁的女子,而看不起秦穆公的女儿。

11.公:指秦穆公。

12.秦伯:指秦穆公。

13.柜:匣子。

14.薰:通“熏”。

15.玫瑰:红色玉珠
16.辑以翡翠:用青色玉石装饰点缀。

17.辑:连缀。

18.鬻:卖。

19.谈:议论
20.皆道辩说文辞之言:都说些巧妙动听,富有文采的话,
21.道:说。

22.宣告人:告诉大家。

23.直:直率的道理。

四应会翻译的语句
1.楚王谓田鸠曰:楚王对田鸠说:
2.墨子者,显学也。

墨子是个著名的学者。

3.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
他的亲身实践还行,他的言辞却大多不讲求辞令,这是为什么呢?
4.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从前秦穆公把他的女儿嫁给晋国的王子,
5.令晋为之饰装,让晋国给她梳妆打扮,
6.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穿着华丽衣服陪嫁的女子七十人。

7.至晋,到了晋国。

8.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

晋国人喜欢那些陪嫁的女子而看不起秦穆公的女儿。

9.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

这可以叫做善于嫁妾,而不能说是善于嫁女儿。

10.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楚国有个到郑国贩卖宝珠的人,
11.为木兰之柜,做了一个木兰的匣子,
12.薰以桂椒,再用桂、椒等香料熏它,
13.缀以珠玉,用珍珠宝石点缀它,
14.饰以玫瑰,用红色玉珠装饰它
15.辑以翡翠。

用青色玉石装饰点缀它。

16.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而把他的宝珠还给了他。

17.此可谓善卖椟矣,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
18.未可谓善鬻珠也。

不能说是善于卖宝珠啊。

19.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

现在社会上的议论,都说些巧妙动听,富有文采的话,
20.人主览其文而忘其用。

君主只看重那些华美的言辞,却忘了它们是否有用。

21.墨子之说墨子的学说,
22.传先王之道,传播古代圣王的思想,
23.论圣人之言,论述圣贤的言论,
24.以宣告人。

用来告诉大家。

25.若辩其辞,• 如果使自己的文辞美妙动听
26.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

就恐怕会使人们只想到它的文采,而忘记它的直率的道理,
27.以文害用也。

因为文采而损害了效用。

28.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这和那个楚国人卖宝珠,秦穆公嫁女儿就一样了,
29.故其言多不辩。

所以墨子的言论大多不巧妙动听。

五内容理解:
1.《墨子言多不辩》运用类比方法,通过“秦伯嫁女”“楚人卖珠”两个事例,说明墨子言多不辨的原因。

2.秦伯嫁女与楚人鬻珠两个故事和墨子言多不辩有什么关系?
秦伯嫁女是重媵轻女,楚人鬻珠是重椟轻珠,今世之谈是以文害用。

墨子言多不辩是反对怀其文忘其用。

3. 墨子之言为何不辩?请用原文回答。

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

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

4. 原文说“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此”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

指墨子“若辩其辞”。

5.“秦伯嫁女”、“买椟还珠”两则寓言与“今世之谈”有何相似之处?
“秦伯嫁女”是重视媵人而轻视女儿,“买椟还珠”是重视装宝珠的木匣而轻视宝珠,“今世之谈”是善用华美之辞,君主也只看重华美之辞,而轻视其实用价值。

这三者何其相似!田鸠用这两则寓言恰到好处地为楚王讲明了墨子言多不辩的原因。

6. 田鸠的回答分几个层次?
第一层:(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人主览其文而忘其用)
田鸠以秦伯嫁女,晋人却喜欢陪嫁的衣文之媵,轻视秦伯之女为喻;
再以楚人卖珠,人们却买走装饰华美的木兰之柜,不要其中的宝珠为喻,说明只重外表的现象。

再以类比方法,进一步指出今世之谈,也只重辩说文辞之言,忽视实际效用。

第二层:(墨子之说——故其言多不辩)
紧承上文“今世之谈”从正反两方面论述。

从正面说,墨子“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

不重外表的言而重道;
从反面说,如果“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则与“秦伯嫁女”“楚人卖珠”同类。

最后得出结论:“故其言多不辩”。

解释下列词语:
1.显学:
2.显:
3.身体:
5.不辩:
6.饰装:
7.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8.从:
9.媵:
10.爱其妾而贱公女:
11.公:
12.秦伯:
13.柜:
14.薰:
15.玫瑰:
16.辑以翡翠:
17.辑:
18.鬻:
19.谈:
20.皆道辩说文辞之言:
21.道:
22.宣告人:
23.直:
1.显学:
2.显:
3.身体:
4.体:
5.不辩:
6.饰装:
7.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8.从:
10.爱其妾而贱公女:
11.公:
12.秦伯:
13.柜:
14.薰:
15.玫瑰:
16.辑以翡翠:
17.辑:
18.鬻:
19.谈:
20.皆道辩说文辞之言:
21.道:
22.宣告人:
23.直:
翻译下列句子:
1.楚王谓田鸠曰:
2.墨子者,显学也。

3.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
4.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
5.令晋为之饰装,
6.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7.至晋,
8.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

9.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

10.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11.为木兰之柜,
12.薰以桂椒,
13.缀以珠玉,
14.饰以玫瑰,
15.辑以翡翠。

16.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17.此可谓善卖椟矣,
18.未可谓善鬻珠也。

19.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

20.人主览其文而忘其用。

21.墨子之说 ,
22.传先王之道,
23.论圣人之言,
24.以宣告人。

25.若辩其辞,•
26.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

27.以文害用也。

28.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
29.故其言多不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