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完整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3 信息意识的阶段性
湖北省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五、六年级):
学习阶段
合格标准
优秀标准
5-6年级
二级水平
三级水平
项目 信 息 意 识
3 信息意识的阶段性
湖北省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七、八年级):
学习阶段
合格标准
优秀标准
7-8年级
三级水平
四级水平
项目 信 息 意 识
四级等级水平描述 (1)对较为复杂的信息,能采用多种方法(三种以上)甄别信息、判断价值。 (2)结合具体实例,判断自己和他人信息选择的水平,给予适当评价。 (3)对较为复杂的信息问题,能选择合适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工具提出解决 策略。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对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形成终生学 习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授信息技术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信息意识培养
1 信息意识界定
如何培养学 生的信息意
识?
2 信息意识培养
对教师的要求:
1. 更新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核心 。 2. 要不断扩展自己内涵,经常关注前沿技术,以保持自己知识结构的新鲜 度。 3. 要有与其它学科整合的意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是培养学生信 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有效促进各学科教学优化的一个基本途径。
(5) 归纳整理路径
案例
第21页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
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是信息时代中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需要了解数据的类型和来源,如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等;需要掌握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如统计学方法、数据挖掘工具等;最后还需要具备数据可视化和展示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首先需要了解编程语言的种类和特点,并学会使用至少一种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其次需要掌握基本的算法思想和程序设计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程序设计任务;最后还需要了解常见的开发工具和框架,如Visual Studio、Python等。
二、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是信息时代中连接世界的重要通道,因此了解网络基础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要了解网络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如局域网、广域网等;需要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如密码学、防火墙等;最后还需要了解常见的网络应用,如电子邮件、网上购物等。
三、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
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是信息时代中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需要了解各种信息资源的类型和获取途径,如图书馆、数据库、网络等;需要掌握有效的检索方法和技巧,如关键词检索、分类检索等;最后还需要具备信息评价和利用的能力,如判断信息可信度、整合和利用多种信息资源等。
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要想在信息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因此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掌握信息技术至关重要。要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主板、CPU、内存、硬盘等;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要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如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等。还需要掌握常见的计算机操作技巧和故障排除方法。
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及内涵
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及内涵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感知力,熟悉信息及其呈现与传递方式,善于利用信息科技交流和分享信息、开展协同创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评估数据来源,辨别数据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具有较强的数据安全意识;具有寻找有效数字平台与资源解决问题的意愿,能合理利用信息真诚友善地进行表达;崇尚科学精神、原创精神,具有将创新理念融入自身学习、生活的意识;具有自主动手解决问题、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能有意识地保护个人及他人隐私,依据法律法规合理应用信息,具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2、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
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能对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模,并通过设计算法形成解决方案;能尝试模拟、仿真、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将其迁移运用于解决其他问题。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学生,能认识到原始创新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养成利用信息科技开展数字化学习与交流的行为习惯;能根据学习需求,利用信息科技获取、加工、管理、评价、交流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具有创新创造活力,能积极主动运用信息科技高效地解决问题,并进行创新活动。
4、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能理解信息科技给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各种影响,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乐于帮助他人开展信息活动,负责任地共享信息和资源,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目
CONTENCT
录
•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 信息处理能力 • 技术应用能力 • 问题解决能力 • 自主学习能力 • 合作交流能力
01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 在学习信息技术学科过程中所需 要具备的核心能力、知识和情感 态度。
合作交流技能提升
总结词
提升学生的沟通技巧、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详细描述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合作交流技能,包括有效的沟通技巧、良好的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这些技能,以便更好地进行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活动组织与实施
总结词
组织多样化的合作交流活动,确保活动的有效实施。
详细描述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师需要精心组织多样化的合作交流活动,如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及时对活动进 行总结和反思,以便不断完善和改进。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识别问题
学生需要具备从复杂情境中提炼和 明确问题的能力,能够将实际问题 转化为可操作的问题定义。
问题解决策略制定
总结词
能够根据问题性质选择合适的解 决策略,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解决策略选择
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问题解 决的方法和策略,能够根据问定
学生需要具备方案设计的能力, 能够根据问题解决策略制定出具
保护个人隐私
在使用技术工具时,应尊 重用户的隐私权,避免泄 露用户的个人信息。
遵守法律法规
在使用技术工具时,应遵 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利 用技术工具进行违法活动。
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关键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信息的来源、传播途径和价值,学会获取、整理、加工和利用信息,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资源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对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和影响。
二、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指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算法,掌握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运用计算机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程序设计和系统开发。
三、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学习是指学生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素质。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数字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常用的数字化工具和软件,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和合作。
例如,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和编程软件,了解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
四、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信息社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了解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技能和防范措施,遵守信息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例如,学生需要了解网络空间中的安全规则和规范,了解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尊重他人隐私和维护网络安全的义务。
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方法技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和实践。
只有在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和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1. 计算思维能力:学生应该具备用计算机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现方案和评估解决方案的能力。
2. 信息素养:学生应具备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包括信息搜集的技能、信息评估的能力和信息处理的技能。
3. 创新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4. 生活适应能力:学生应能够理解信息技术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以上就是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知识、技能训练和创新实践。
通过逐层设置课程,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逐步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学校应该加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的信息技术实践平台,包括实验室、实践教学设施和网络资源。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技能,并培养创新能力。
学校要与社会、企业合作,引入社会资源,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项目支持。
通过社会资源的引入,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真实的信息技术应用场景,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实践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平台提供、竞赛和项目实践等多种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使他们具备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信息科技核心素养是指个人在信息时代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素养,它包括四个维度:
1. 信息素养:指个人获取、评估、组织、使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应用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2. 数字素养:指个人在数字环境下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
数字素养包括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表达、数字化交流、数字化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3. 创新素养:指个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
创新素养包括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方法和工具的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4. 社会责任素养:指个人在信息社会中具备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素养。
社会责任素养包括信息伦理、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能力。
这四个维度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完整框架。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完整版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具备较强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
2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指“个体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之中。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
具备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用法,并用来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
4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指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
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既能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体的合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
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能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负责的行动能力。
新课标下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下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根据新课标下的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学生具备通过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和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能够识别和
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加工和整理。
2. 信息表达与交流能力:学生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有效地表达和交流信息,包括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形式。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遵循信息传播的相关法律和道
德规范。
3. 信息创新与应用能力: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实践,能够设计和
开发数字产品和应用程序,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并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提
升工作效率。
4. 信息道德与社会责任:学生需要具备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能够正确使用信
息技术工具,遵守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规定,不参与网络欺凌和网络犯罪等不良行为。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信息表达与
交流能力、信息创新与应用能力以及信息道德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这些素养旨在培养学生
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创新创造的能力,以及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较强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具备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用法,并用来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
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之中。
信息社会
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指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既能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体的合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能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负责的行动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思维:信息技术学科强调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思维是一种
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包括问题抽象、模式识别、算法设计、问题求解等能力,能
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信息技术学科重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
学
生需要学会通过各种信息工具和方法获取、组织、存储和分析信息,培养信息素养和
信息能力。
3. 信息系统和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学科涵盖了广泛的信息系统和技术应用领域,
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多媒体技术等。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各种信息系统和技
术工具,能够熟练地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4. 创新和创造能力:信息技术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运用信
息技术工具和方法,创造新的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发挥信息技术的创新潜力。
5. 信息安全和伦理意识:信息技术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信息安全和伦理意识。
学生需要
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学会保护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并遵守信息技术的伦理规
范和道德准则。
这些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思维和道德伦理意识。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正确对待和利用信息的意识,包括信息的获取、处理、利用和传播等。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需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入手。
学校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家庭可以通过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电子设备等方式培养孩子的信息意识。
社会也可以通过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和引导社会大众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意识水平。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还包括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检索、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从课程教学、实践操作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着手。
课程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加工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方法。
实践操作需要让学生参与各种信息技术项目,培养他们的信息管理和交流能力。
社会实践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组织、社区活动等,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还包括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需要从学校的课程设置、学习方法、素质教育等多方面入手。
学校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素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信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信息科技的四大核心素养
信息科技的四大核心素养
信息科技的四大核心素养包括:
1. 信息素养:指具备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搜索和筛选信息、理解和评价信息的可信度、使用信息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等。
2. 数字素养:指具备使用数字工具和技术的能力,包括操作计算机、掌握办公软件、理解计算机原理和网络技术等。
3. 媒体素养:指具备理解和评价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包括了解媒体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和评价媒体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以及运用媒体进行创造和交流等。
4. 创新素养:指具备创造和创新的能力,包括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创造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追求新知识和技能的态度等。
(完整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2.信息意识培养
1 信息意识界定
如何培养学 生的信息意
识?
2 信息意识培养
对教师的要求:
1. 更新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核心 。 2. 要不断扩展自己内涵,经常关注前沿技术,以保持自己知识结构的新鲜 度。 3. 要有与其它学科整合的意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是培养学生信 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有效促进各学科教学优化的一个基本途径。
2 信息意识培养
对学生的要求:
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在课程目标上,强调让学生感 受信息的有用性,初步形成主动获取信息、积极参与信息活动、清晰表达自 己的观点以及在合作活动中发挥自己能动性的意识和态度;通过案例分析, 让学生体验信息在有用性、真实性、时效性等方面的价值差异,提高对信息 真伪的辨识能力。
二级等级水平描述 (1)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例分析信息的特征(至少三条)。 (2)能结合实际案例,判断信息的价值,并根据信息的价值对信息进行分类。 (3)能准确区分载体和信息。 (4)在具体实例中,能对比分析信息加工前后变化,至少说出三条变化。
3 信息意识的阶段性
湖北省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五、六年级):
3 信息意识的阶段性
湖北省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七、八年级):
学习阶段
合格标准
优秀标准
7-8年级
三级水平
四级水平
项目 信 息 意 识
四级等级水平描述 (1)对较为复杂的信息,能采用多种方法(三种以上)甄别信息、判断价值。 (2)结合具体实例,判断自己和他人信息选择的水平,给予适当评价。 (3)对较为复杂的信息问题,能选择合适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工具提出解决 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新一轮课改将我国基础教育的总目标落实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到各个学科,又细化为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四个方面。
从个性和共性的角度出发,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分析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又兼顾总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方式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能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
(2)计算思维。
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所包含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即计算思维。
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问题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算法设计解决问题
的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将其迁移到与其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之中。
(3)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具备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的习惯;掌握相关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运用其从事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
(4)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具有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尊重公共规范,既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的个体合法权益,也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负责的行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