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传染病转诊制度
传染病病人转诊制度
传染病病人转诊制度
一、
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来院病人中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
引导到指定传染病医院就诊。
二、
初诊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如我院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应及时报
告医务科、院感科,同时联系传染病医院转诊,转诊时同时将病人及病历复印
件一并转入传染病医院就诊。
三、
发现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或其他重大烈性传染病病人应立即
先行隔离,再转诊。
四、
对合并患有传染病的危重病人,应当立即就地隔离抢救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
转诊治疗。
五、
对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病人,成都市实行归口管理,诊断为肺结核和结核性
胸膜炎病人,
按规定填写传染病及结核转诊卡,
转诊至彭州市传染病医院就诊。
六、
危重传染病病人如使用我院救护车护送,医务人员、救护车司机要做好自身防护,运送车辆在转运结束后应做好消毒工作。
七、
被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按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处置,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医疗垃圾视污染情况进行无害化处置后放入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中分类收集,集中处理。
传染病人转诊制度
传染病人转诊制度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转诊制度
一、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来院病人中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引导到指定传染病医院就诊。二、初诊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如我院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应及时报告医务科、院感科,同时联系传染病医院转诊,转诊时同时将病人及病历复印件一并转入传染病医院就诊。
三、发现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或其他重大烈性传染病病人应立即先行隔离,再转诊。
四、对合并患有传染病的危重病人,应当立即就地隔离抢救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治疗。
五、对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病人,成都市实行归口管理,诊断为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病人,按规定填写传染病及结核转诊卡,转诊至彭州市传染病医院就诊。
六、危重传染病病人如使用我院救护车护送,医务人员、救护车司机要做好自身防护,运送车辆在转运结束后应做好消毒工作。
七、被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按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处置,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医疗垃圾视污染情况进行无害化处置后放入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中分类收集,集中处理。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在公共健康领域中,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通过接触,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等途径传
播给其他人的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转诊可以帮助控制传染病的
扩散和传播,保护公众的健康。
传染病的诊断是通过检查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
手段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在与病人进行初步接触时,需要
仔细询问病史,了解病人是否有近期接触传染病患者或疫情暴发地区,以
及是否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针对不同的传染病,医生还可以进行一些常
规的实验室检查,例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呼吸道样本检查等,以确定
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疾病的类型。有时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特殊的实验室检查,例如病原体分离和鉴定等,以确诊传染病的具体种类。
在传染病诊断中,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在
诊断出传染病后,要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控措施,以避免疾病的扩散
和传播。对于需要进行隔离治疗的病人,医生应将其转入专门的传染病隔
离病房,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传染给他人。除了病人本身的隔离
措施外,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还应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例如对病房和
医疗设备进行消毒、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员工培训等,以确保工作人
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在传染病诊断和防控的过程中,转诊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转诊是指将
病人从一家医疗机构转到另一家更专业的医疗机构,以获得更好的医疗服
务和专业治疗。对于一些传染病病人,需要在诊断后尽快进行转诊,以便
接受更专业的治疗和隔离。医生在决定是否要进行转诊时,要综合考虑病
传染病患者转诊制度
传染病患者转诊制度
传染病患者转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接诊疑似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病人后,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疗机构的治疗能力,将病人转诊到其他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的管理制度。以下是可能涉及的内容:
转诊流程:制定详细的转诊流程,包括病人接诊、病情评估、转诊决策、转诊安排等环节,确保转诊工作有序进行。
转诊标准:制定传染病转诊标准,明确哪些病人需要转诊,转诊的时间和方式等,以保证转诊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专用车辆:根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采用专用车辆进行转诊,确保病人的安全和隐私。
感染控制: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进行病人的隔离和转运,防止交叉感染。
病例报告:感染性疾病科每天需核查相关科室疫报和转诊情况,及时进行网络报告,核对疫情报告卡和网络报告卡病人数等信息,确保疫情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转诊记录:门诊医生要对每位疑似病例进行详细的询问,登记相关信息,临床诊断病例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法定传染病要求报告。门诊治疗病人要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一旦出现病情变化或进展,及时转诊到上级定点医院诊
治。
病历记录: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给转诊医院,以便于后续治疗。
应急预案: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包括病人接诊、转诊、隔离、消毒等措施,以及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配等工作。
总之,传染病患者转诊制度的目的是保障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减少传染病在医疗机构内传播的风险。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
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传染病诊疗、转诊制度(范文大全)
传染病诊疗、转诊制度(范文大全)
第一篇:传染病诊疗、转诊制度
医院传染病诊疗、转诊制度
1、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做好预检分诊记录。导诊护士做好第一级预检分诊工作,并及时将发热、肠道、急性呼吸道感染、及其它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引致感染性疾病科就诊,感染性疾病科负责第二级预检分诊工作,将传染病及疑似患者留观,将其他病人引致普通门诊治疗。
2、做好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预检分诊记录。
3、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异常诊断信息反馈预警和传染病登记本,详细记录接收人姓名、时间、科室名称,以备查验,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公共卫生科,以备疫情分析,重大传染病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预警与信息发布。
4、公共卫生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5、传染病诊疗、诊断、处置遵照传染病诊断标准,按照本院传染病诊断分类、处置管理制度执行。
6、各临床包括门诊、医技科室应建立传染病护理规范,并建立传染病人处置、培训、健康教育、医疗废物等多方面的工作记录,有自查与改进整改措施。
7、严格遵守传染病诊疗与转诊制度:(1)甲类或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等急性传染病,以及其它本院不具备严密防护和处置条件的传染病,一律转往传染病专科医院。(2)肺结核及疑似病人转往结核病专科机构系统管理。(3)孕妇艾滋病感染者转往专业艾滋病防治机构,进行母婴阻断。(4)普通科室不再进行传染病的专科治疗。(5)慢性传染病确因需要在普通病区治疗的,做好隔离防护工作,建立处置记录,避免传染病引起医院感染发生。
传染病会诊转诊制度
传染病会诊转诊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染病的治疗与防控工作也越来越重要。为了提
高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传染病会诊转诊制度应运而生。该制度
旨在通过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协作,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本文将介绍传染病会诊转诊制度的意义、运行机制以及存
在的问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传染病会诊转诊制度的意义
传染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其诊断与治疗需要一定的专业知
识和技术。而单一医生或医疗机构难以满足这些需求,因此传染病会
诊转诊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传染病会诊转诊制度可以实现专业知识的共享与交流。通过
多学科专家的会诊,医生们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诊疗技术和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不同科室的医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促
进知识与经验的互补。
其次,该制度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传染病的诊断常
常较为复杂,常常需要进行病原学、免疫学和病理学的检测,以确定
病原体和免疫状态。通过会诊,不同专家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
分析,共同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传染病会诊转诊制度还可以加强医患的沟通与信任。通过会诊,医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与患者建立更良好的
关系。同时,患者也可以获得来自多个专家的建议,提高对治疗方案
的信任度。
二、传染病会诊转诊制度的运行机制
传染病会诊转诊制度主要包括专家会诊和患者转诊两个环节。
专家会诊是指医院或医疗机构邀请多学科的专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
讨论和评估。通常会邀请感染科、呼吸科、消化科等相关专家参与,
确保会诊的全面性和权威性。专家会诊可以通过面对面会议、电子邮件、电话会议等形式进行,以便不同地区的专家能够方便地参与讨论。
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制度
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制度
概述
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制度是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而
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本制度旨在确保迅速、准确地诊断传染病,提供及时的治疗,以及合理的转诊安排。
诊疗流程
1. 接诊和检测:病患就诊后,医生应及时进行详细的病情了解
和体检,并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相应的传染病检测,以确定病因。
2. 诊断与报告:在确诊传染病后,医生应立即向相关卫生部门
报告,并向患者提供明确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3. 隔离与治疗:根据传染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患者可能需要
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病毒或细菌的进一步传播。隔离期间,医生应
根据患者病情提供相应的治疗。
转诊流程
1. 初步判断:在初步诊断传染病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综合考虑是否需要转诊到更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2. 转诊协商:如果转诊被确定为必要,医生应与接收医疗机构进行协商,包括传染病的病情转述、转诊目的和医疗需求等,以确保患者的顺利转诊。
3. 转诊记录:医生应记录转诊决策的理由和过程,以及与患者和接收医疗机构的沟通交流内容。
注意事项
- 医生在诊断和转诊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法律和伦理规范,确保患者的隐私和权益得到保护。
- 与传染病相关的诊疗和转诊决策应基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成果。
- 相关卫生部门应定期对医疗机构的传染病诊疗和转诊制度进行监督和评估,以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以上是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制度的简要介绍,旨在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以保障传染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传染病转诊制度
传染病转诊制度
1:范围和目的
1.1 范围
本转诊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涉及到传染病的转诊程序和要求。
1.2 目的
本转诊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传染病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并促进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
2:定义
2.1 传染病
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接触、飞沫、血液传播等方式传播。
2.2 转诊
指医生将患者从一个医疗机构或一个医生转至另一个医疗机构或医生的过程。
3:申请转诊
3.1 患者首次就诊
当患者首次就诊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评估是否需要进行传染病转诊。若判断需要转诊,则应向患者提供转诊申请表格。
3.2 转诊申请表格
转诊申请表格应包括以下信息:
-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 转诊原因
- 患者病情描述
- 目标医疗机构或医生的联系信息
- 申请医生的签名和日期
4:转诊审批和安排
4.1 转诊审批流程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转诊审批部门,负责审核转诊申请表格并决定是否批准转诊。审批部门应对转诊申请进行适当的审核,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审批决定。
4.2 转诊安排
一旦转诊申请获得批准,医疗机构应尽快联系目标医疗机构或医生,安排患者的转诊事宜。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将转诊的详细信息和相关病历资料发送给目标医疗机构或医生以备参考。
5:法律责任和追究
在转诊过程中,医疗机构和医生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转诊的合法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如因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导致患者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附件:转诊申请表格
法律名词及注释:
- 传染病防控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的相关法律条文。
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制度
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制度
为了提高传染病的诊疗水平和保护公众健康,建立科学合理的
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制度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制
度的主要内容和运行机制。
一、传染病诊疗制度
1. 诊断标准:传染病的诊断应基于病原学、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测等多方面的综合判断,确保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2. 诊疗流程:传染病的诊疗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包
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诊断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等
环节。
3. 治疗原则:传染病的治疗应坚持综合治疗原则,即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确保病人获得全面有效的治疗。
二、传染病转诊制度
1. 转诊原则:对于需要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的传染病病例,应及
时进行转诊,以确保病人能够得到适当的医疗服务。
2. 转诊流程:传染病的转诊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初步
评估、转诊申请、双向转诊协商和转诊执行等环节。
3. 转诊平台:建立传染病转诊平台,整合医疗资源,促进传染
病病例的转诊和就医,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三、监管与评估
1. 监管机制:建立完善的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制度的监管机制,
加强对诊疗质量和转诊效果的监督和评估。
2. 质量评估:定期评估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工作的质量,包括诊
疗准确性、及时性和转诊成功率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总结: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对于提高诊疗水平、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医疗机构应积极履行责任,
完善制度,确保公众的健康安全。
传染病转诊制度
传染病转诊制度(2018-7月修订)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就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不得随意进行传染病病例的转诊,如需转诊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5.处在隔离期的传染病病例不得转诊(特殊情况除外),严防传染病传播。
6.转诊传染病时,应当将病人或疑似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的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7.转诊传染病或疑似病人时,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8.结核病人的转诊按有关规定执行。
9.转诊传染病病例应当详细填写转珍登记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住址、时间、门诊号或住院号、诊断、主要处理、目前情况、转诊时间、转入医疗机构、注意事项等。
**区人民医院
13传染病转诊制度
13传染病转诊制度
传染病转诊制度
一、引言
传染病转诊制度是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而建立的。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传染病转诊制度的相关内容,包括转诊的目的、程序、责任等方面。
二、转诊目的
传染病转诊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避免传染病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通过转诊,可以将患者引导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和观察,减少对社区的传染风险。
三、转诊程序
1.诊断和报告:当发现患者疑似传染病时,医生应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并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卫生部门将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传染病的特点,决定是否需要转诊。
2.转诊评估:卫生部门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传染性、治疗需求等方面的考虑。评估结果将决定是否需要转诊以及转诊的紧急程度。
3.转诊安排:根据评估结果,卫生部门将安排合适的医疗机构接收患者。同时,卫生部门还需要通知患者和接诊医疗机构,将转诊信息告知他们。
4.患者接收和治疗:接诊医疗机构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转诊信息,做出相应的接诊和治疗安排。接诊医疗机构还需要将治疗情况和转诊结果及时反馈给卫生部门。
四、转诊责任
1.医生责任:医生在发现患者疑似传染病时,应立即进行诊断和报告工作。医生还负责将患者的病历和检查结果提供给卫生部门,以便进行转诊评估和安排。
2.卫生部门责任:卫生部门负责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安排合适的医疗机构接收患者。卫生部门还需要与医疗机构沟通,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接诊和治疗。
3.医疗机构责任:医疗机构需要按照卫生部门的安排,接收转诊患者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医疗机构还需要及时向卫生部门反馈患者的治疗情况和转诊结果。
医院传染性疾病患者转科转院制度
医院传染性疾病患者转科转院制度
1.目的:针对门诊、急诊、住院患者中的传染患者或可疑传染患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教育、治疗和预防措施,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2.范围:全体医护人员。
3.定义:无。
4.权责
4.1转出、转入科医师:评估患者,确保患者安全转运,做好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告知并做好患者病程记录。
4.2转出科室护士:做好患者转科/转院准备,护送危重患者,与转出科室做好交接工作。
4.3转入科室护士:做好接受转入患者的准备,接收患者。
4.4医务部、行政与医疗总值班:确定患者转运的必要性,协助科室联系会诊,转院时协助科室联系相关医院。
4.5护理部:负责消毒隔离工作及清洁员消毒隔离指导。
4.6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对传染病院内感染防控工作提供意见和监督落实。
5.制度内容
5.1传染性疾病患者转科制度
5.1.1我院门诊设肠道门诊(每年5~10月开设)、发热门诊(疫情流行期间开设)、感染性疾病科(肝病科)门诊、皮肤性病门诊、住院设感染性疾病科(肝病科)病房,为医院医疗服务范围内的传染病患者
提供诊疗服务。
5.1.2各专科门诊医生在诊疗患者时,发现的疑似或确诊的传染性疾病患者,依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应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医师评估病情后,由分诊护士引导至以上科室门诊就诊,如确诊为非我院诊疗范围内的传染病患者(如甲类、乙类按甲类管理、携带非我院诊治范围内的特殊感染病原体等),转专科医院就诊,排除以上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转门诊随访或相关专科住院治疗。
5.1.3急诊医生在诊疗患者时,发现疑似为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依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按照就地隔离的原则,病情稳定的急诊患者在诊室隔离,急诊医师评估病情后,科请感染性疾病科医生会诊,同时做好防护、消毒隔离等工作。如确诊为非我院诊疗范围内的传染病患者(如甲类、乙类按甲类管理、携带非我院诊治范围内的特殊感染病原体等),转专科医院就诊,排除以上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转门诊随访或相关专科住院治疗。病情不稳定暂无法转运的在急诊抢救室B区传染性疾病临时处置点就地抢救,急诊医师评估病情后,可请感染性疾病科医生会诊,同时做好防护、消毒隔离等工作。待病情稳定后,如确诊为非我院诊疗范围内的传染病患者(如甲类、乙类按甲类管理、携带非我院诊治范围内的特殊感染病原体等),转专科医院就诊,如仍未确诊,转院内隔离诊区诊治。排除以上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解除留观,转门诊随访或相关专科住院治疗。
传染病病人转诊制度
传染病病人转诊制度
传染病病人转诊制度
1、引言
本文档旨在规范和指导传染病病人的转诊流程和管理,确保传染病病人的及时就医和有效隔离,保护公共卫生安全。
2、病例定义和分类
2.1 传染病病人的定义:指已经被确诊或高度疑似患有传染病的病人。
2.2 传染病的分类:根据传播途径和病原体的特点将传染病分为不同类型。
3、转诊流程
3.1 病人转诊的发起:由初级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起病人转诊申请。
3.2 转诊依据和审批:转诊申请应附上转诊理由和必要的医学检查报告,并经过上级医疗机构的审批。
3.3 转诊通知和确认:上级医疗机构应及时向下级医疗机构发送转诊通知,并征得下级医疗机构的接诊确认。
3.4 转诊过程中的隔离和防护:在转诊过程中,传染病病人应接受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减少传播风险。
3.5 转诊记录和跟踪:转诊医疗机构应详细记录转诊过程和结果,并与发起转诊的机构进行跟踪和案例报告。
4、相关责任方和注意事项
4.1 初级医疗机构:负责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并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报告和转诊。
4.2 上级医疗机构:负责审批和协调传染病病人的转诊,并确保隔离和防护要求得到落实。
4.3 下级医疗机构:负责接诊转诊病人,并提供必要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4.4 公共卫生部门:负责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和管理,以及传染病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追踪。
5、附件
5.1 医学检查报告样本:包括传染病病人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报告。
5.2 转诊申请表格:用于初级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发起转诊申请,并附上必要的文件和报告。
6、法律名词及注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病人转诊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病人转诊制度
为了规范我院传染病病人转诊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做好传染病病人地转诊工作。
1、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须分诊引导至感染疾病科相关门诊进行初诊,或转至感染科。
2、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工作。按照传染病处置的相关规定做好转诊途中各逗留环节的消毒工作,防止疫情扩散或造成院内感染事件。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规定使用专用车辆并进行消毒。发现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和其他重大烈性传染病人应立即先隔离,再转诊。
3、对危重传染病病人先就地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指定医院进一步治疗。
4、对肺结核病人应按区卫生局关于结核病人归口管理的要求进行归口治疗。
5、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时应填写转诊单,并
做好详细记录。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1.简介
1.1 目的
本文档旨在规范传染病的诊断和转诊程序,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并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
1.2 适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医生和相关人员,涉及诊断和转诊传染病的情况。
2.传染病的诊断
2.1 诊断标准
2.1.1 症状
描述传染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咳嗽、腹泻等。
2.1.2 实验室检查
介绍传染病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如血液检测、尿液检测、呼吸道标本检测等。
2.1.3 影像学检查
介绍传染病诊断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射线、CT扫描、核磁共振等。
2.2 诊断流程
2.2.1 病例收集
说明如何收集病例信息,包括患者基本情况、症状描述、实验
室检查结果等。
2.2.2 辅助诊断
介绍如何进行辅助诊断,包括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2.2.3 确诊与鉴别诊断
解释如何根据病例信息和检查结果来进行诊断,同时指导如何
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鉴别。
3.传染病的转诊
3.1 转诊条件
3.1.1 病情危重
介绍病情危重的定义和判断标准,如呼吸困难、意识障碍、休
克等。
3.1.2 无法确诊或治疗不能解决问题
描述转诊的另外两个主要条件,即无法确诊或当前医疗机构无法解决的问题。
3.2 转诊程序
3.2.1 申请
指导医生如何向转诊机构提出转诊申请,包括填写申请表格、提供必要的病例信息等。
3.2.2 确认与审核
介绍转诊机构对转诊申请的审核流程和标准。
3.2.3 安排与通知
说明转诊机构收到转诊申请后的安排流程,如预约、通知患者等。
3.2.4 反馈与后续处理
说明医生在接收转诊患者后的处理流程,包括治疗、跟踪随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传染病转诊制度
1、门诊、临床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严格执行归口管理,将病人转到定点医院传染病科,不得截留病人。
2、严格遵守首诊负责制,当发现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例、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不明原因肺炎等,经本院→市传染病专家会诊确诊后,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转送病人到定点医院传染病科。
3、发现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人,按本院结核病归口管理转诊工作程序执行。
4、在转诊中认真做好三级安全防护工作,终未消毒隔离,切断传播途径,严防扩散。
医院预防保健科
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