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复习资料1[1]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

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的学说。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最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答: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致力于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答: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1.意识和物质谁是世界的本源,何者是第一性2.思維能否认识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根据对上述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方面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物质的概念,意识的概念?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世界的正真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

3.实践的概念和特点?答: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运动时人的存在方式,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性和社会历史等基本特性。

4.简述社会生活实践性的主要标志?答: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时间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5.联系的概念和特点,联系的普遍性?答: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联系具有客观性2.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务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时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除去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外,还有( D )A、地理学的重大发现B、天文学的重大发现C、人体解剖学的重大发现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B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论观点D、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3、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 A )A、水滴石穿B、水中捞月C、以砖磨镜D、化水为油4、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D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同C、能否付诸实际行动D、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5、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是( B )A、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B、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C、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D、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6、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 )A、成正比B、成反比C、不成比例D、反向变化7、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C )A、只具有历史进步性B、只具有阶级局限性C、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D、既无历史进步性也无阶级局限性8、利息的本质是( A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C、借贷资本的所有权的产物D、具有自身特殊的运动形式9、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其本质都是为了( D )A、垄断先进技术B、控制商品生产C、操纵销售市场D、获得垄断利润10、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C )A、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1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D )A、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D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C )A、运动规律性B、可知性C、客观实在性D、矛盾性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C )A、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B、先验论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不可知论15、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B )A、军队B、国家政权C、法庭D、警察1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A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个别劳动时间决定C、剩余劳动时间决定D、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7、“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 D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1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是( A )A、唯物辩证法的思想B、形而上学的思想C、诡辩论的思想D、相对主义的思想19、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标准20、认识运动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 )A、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C、真理向价值的飞跃D、谬误向真理的飞跃21、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B )A道德关系B经济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2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B )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23、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B )实现的A、联合制B、参与制C、股份制D、价格制24、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理解是( C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感知性B、物质就是千差万别的各种实物C、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就是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物25、意识的本质是( B )A、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B、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6、“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辩证唯物论o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例如,人们根据客观的自然规律发明了各种工具和技术,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o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唯物辩证法o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o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会经历曲折,但最终会取代旧事物。

o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矛盾。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o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家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就是实践决定认识的体现。

o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劳动价值论o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o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剩余价值论o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o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三、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o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o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o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1.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1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1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1)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单项选择(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③)。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④)。

A 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 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C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D 理论联系实际E 急用先学,立竿见影(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④)A 宿命论观点B 唯意志论观点C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①)A 德国古典哲学B 古希腊哲学C 中国古代哲学D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6)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②)A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 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C 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 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7)“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①)A 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 主观唯心论的观点C 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 朴素唯物论的观点(8)“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③)A 朴素唯物论B 朴素辩证法C 形而上学D 唯心论(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③)A 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 心外无理,心外无事C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④)A 可知性B 实物性C 运动性D 客观实在性w ww .k h da w .c o m课后答案网(1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③)A 可知性B 主观性C 物质性D 存在性(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①)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 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区别D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现象(1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认为“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说明意识具有(②)A 客观性B 能动性C 对象性D 任意性(15)电脑“深蓝”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说明((②)A 电脑也能进行实践活动B 电脑是人脑的延伸C 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D 人脑与电脑都是电子运动(1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④)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与时空运动的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9)“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观点属于(③)A 辩证法的观点B 形而上学的观点C 相对主义的观点D 唯心主义的观点(20)“画饼不能充饥”说明(④)A 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B 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C 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D 精神不能代替物质(21)“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1)

马克思主义原理练习题简答题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1)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2)列宁对哲学物质的科学规定,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a.它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c.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2、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

答:(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却忽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3、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答: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1)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2)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4、简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2)这两对矛盾制约和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决定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5、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

答: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6、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

马克思复习资料

马克思复习资料

马克思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

2.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必然联系、稳定联系,而且是客观。

3.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4.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5.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6.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7.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8.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和体系。

9.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10.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11.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3.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14.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5.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简答题: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答: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马克思复习资料1

马克思复习资料1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标志:《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问题?什么是唯物唯心主义?基本问题: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二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问题,也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所讨论的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惠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二者辩证统一4.什么是认识?什么是实践?实践的形势分几种?实践主体客体各指什么?认识的主体客体?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分为三种形式。

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主要指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水平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的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09.01 简答/09.10 简答) 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

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2)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相对于最高理想来说,共同理想是近期的具体理想。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简答)(3)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11.01 简答)答:目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09.10 单选/10.01 单选)(2)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10.10 单选)(4)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09.04 简答)【2012.10 简答】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二是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三是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5)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简答)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19世纪40年代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ABCD)A.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科学体系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其内资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2.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有康德、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费希特。

3.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4.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费尔巴哈英国古典经济学:5.英国古典经济学它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完成于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6.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傅立叶、圣西门、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除上述理论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与自然科学的进步密切相关7.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简答: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p11①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想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马克思主复习资料大全义

马克思主复习资料大全义

第一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狭义:马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广义: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义是开放的体系。

①创造者、继续者的认识成果:由马恩创立的,并由后来的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学说体系。

②阶级属性: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③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④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②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④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1.如何学习:理论联系实际。

2.为何学习:因为马克思主义涉及到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涉及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涉及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命运,涉及到人类的现实问题的解决和未来的发展前途。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一。

怀疑外部世界存在的几种论证1、唯物论:(1)所谓外在事物存在,就是指它们独立、客观地存在。

(2)我们能够通过感官知觉,确定外在事物存在。

2、怀疑论、不可知论:(1)怀疑论:我们永远无法通过感官知觉来确定外部世界真实存在。

对外部世界是否存在的问题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观点。

(表现形式是犹疑不定,而其本质是不可知论。

)(2)不可知论:否认世界能够为人所认识或者否认世界能够被彻底认识的观点。

怀疑论——错觉/幻觉/邪恶精灵/缸中之脑/梦(你所谓的醒着仍然可能是在做梦,你可能是始终、一直、持续地在做梦)怀疑论是指对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认识表示怀疑的学说,又叫做不可知论。

怀疑精神不仅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也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历史上哲学体系之间更替、科学史上不同范式之间的更替都以这种怀疑精神为基础。

因为每一个后人都对前人的话绝对相信,那是不可能有创新与发展。

比如中国思想几千年来没有人赶怀疑孔子的正确性,所以思想上就一直没什么创新,社会制度本身也没有多大的发展。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

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18世纪,自然科学还不够发达,关于自然事物的知识比较零碎,对许多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原因还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从而促使一些哲学家提出猜想,认为在事物的背后存在一个不可认识的物自体。

不可知论认为人类不能把握到感觉以外的东西,以此批判理性神学,曾在无神论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

它还批判过机械论和独断论,揭露了认识过程中存在的本质和现象、有限与无限等矛盾,对认识论的发展也起过一定的作用。

但不可知论把感觉看作意识和外部世界隔绝的屏障,用人类认识界限的相对性论证人类认识能力的绝对界限,因而在根本上是错误的。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地证明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可以与客观实际相符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不存在不可认识的领域,从而彻底驳斥了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1.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政权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两大贡献: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的两大贡献: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5.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是指引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8.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社会两极分化;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9.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0.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

1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

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集中体现为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

13.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14.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1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4.矛盾的两个特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居安思危)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特殊性: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 怎样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意义:一是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二是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三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客观事实结合2如何理解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它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事物的各种矛盾及矛盾的各个方面发展是不平衡的,它们各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

它主要表现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3.系统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的理解及其应用。

系统思维能力就是从事物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思考的能力,就是全面系统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系统思维能力,就是要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

4.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在认识和实践的相互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起着决定的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认识的发生一点也离不开实践。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变化发展着的社会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课题的经验材料,推动人们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实践的发展不断创造出日益完备的新的认识手段和认识工具,从而提供了认识发展的可能和实现这种可能性的必要条件。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黑格尔认为:思维与存在的独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4、意识的关系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6、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7、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己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9、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对立流。

三大规律: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规律10、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简答)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

马克思主义考试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考试复习资料

现实性,现象性与本质,内容与形式。 P54 1、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 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P63 1、实践是人们能动的改进的对象性活动。 2、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 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P64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P95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 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P96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又有其相对独立性。 2、社会意识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历史继承 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第1,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结果。 第2,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3,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4,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第5, 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 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 佛是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 P49 1、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 法。 2、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 观点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3、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 论内在的包含重点论。 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P41 1、联系具有多样性,主要方式: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 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事物的灭亡。 3、新事物的特征:1,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2、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 趋势;3、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P43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 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远发展的内在动力。 P45 1、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 发展过程的始终。 2、矛盾特殊性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构成是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 地位和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常考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常考复习资料

幻灯片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幻灯片2(一)单项选择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幻灯片3●2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 变是世界的本源● 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幻灯片4●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前者是劳动人民和先进阶级的哲学,后者是统治阶级的哲学● B 前者重视实践,后者不重视实践● C 前者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后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D 前者主张从自然界出发,后者主张从人出发幻灯片5● 4 哲学史就是一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这是一种()● A 简单化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B 符合历史实际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不符和历史实际的观点幻灯片6●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前者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后者不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B 前者吸取了具体科学的成果,后者没有吸取具体科学的成果● C 前者是科学,后者是非科学● D 前者以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后者不懂得实践的意义幻灯片7●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 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人民群众的观点幻灯片8●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A 表明人类发现了绝对真理● B 表明哲学由此成为科学的哲学● C 为人类揭示了永恒的真理● D 为人类认识真理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幻灯片9●8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伟大贡献是()● A 创立了唯物史观● B 建立了革命的人道主义● C 使哲学成为实证的科学● D 创立了辩证思维方法幻灯片10●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A 批判性和实践性● B 革命性和否定性● C 系统性和完备性● D 实践性和阶级性幻灯片11●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幻灯片12●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使命是()● A 科学地认识世界● B 正确地解释世界● C 如实地反应世界● D 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幻灯片13●12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马原复习资料(1)

马原复习资料(1)

《马原》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鲜明特征。

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并为后继承者所不断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鲜明特征:(1)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

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5)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

(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世界仍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从资本注意走向社会主义的大时代,人类的未来仍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启迪和指引。

自觉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第三,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3.“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4.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联系的含义、特点;发展的含义、实质等)联系的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马克思复习资料

马克思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 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奥地利 1C、中国D、俄国1 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 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 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 1 . C 2 . A 3. A 4. B 5. C 6. B 7. C 8. A 9. D 1 0. A 11 . A 12. C 13. D 14. A 15. C二、多项选择题1 、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 1 9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巴黎公社B、 1 831 年和 1 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 838 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 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6?1 斯密B、大卫?6?1 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6?1 圣西门B、沙尔?6?1 傅立叶C、罗伯特?6?1 欧文D、托马斯?6?1 莫尔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1 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 1 . BCD 2. BCD 3. ABC 4. BC 5. AB 6. ABC 7. CD 8. AB 9. BCD 10. ABCD三、辨析题1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马克思复习资料

马克思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答:三个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如何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答:一、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①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②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③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①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理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②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③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什么?答:①解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②关系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3)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什么?①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先从量变开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马克思主义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科学。

(多选)2、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发展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3、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单选)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5、马克思最主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单选)6、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阶级性。

(多选)7、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8、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单选)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单选)10、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②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③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

④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⑤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1、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

(单选)1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属性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单选)1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单选)14、社会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5、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单选)16、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多选)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18、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单选)19、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①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功能和结构,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是不可避免的。

②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

③这两方面也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④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2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原因: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多选)2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2、强调矛盾发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论(判断分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①社会矛盾必须解决了才能推动社会发展②并不是所有的矛盾解决都能推动社会的发展③只有新事物挑战旧事物的社会矛盾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23、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单选)24、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矛盾的同一性。

25、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有哪些重要作用?(理解)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④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⑤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⑥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2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论述重点掌握 P38—39)①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

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②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③一个矛盾群中往往又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则处于服从地位。

④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

⑤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

⑥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⑦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辨证发展过程。

27、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科学性(单选)2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单选)2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30、事物发展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重点论述P40)①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成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②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a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是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结果;b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d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③事物的辨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

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

④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⑤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31、在唯物辨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单选)32、辨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多)3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辨证统一(判断分析P49—50)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4、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哪几点?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③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5、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单选)36、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单选)37、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多选)38、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统一关系(理解 P59 )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辨证联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辨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③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度,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a 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b 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④在认识的辨证运动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39、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飞跃。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40、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1、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42、实现理论向实践的飞跃需要哪些条件?①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②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③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④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⑤要有正确的行动方案和计划。

43、片面认为认识是无限或者有限的都是错误的观点(判断分析)针对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国家而言,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但是从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来看,认识又是无限的。

44、人类活动的两个原则:真理与价值(多选)45、真理最根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单选)46、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必须理解P63—64)①承认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

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想对性。

②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a 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界限,都不能不推翻,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b 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c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