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三第3讲 现代中国的重大
2012届高考历史新课标学海导航二轮总复习课件:专题6 第3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
图 解 历史
【例3】中国国家邮政局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十周 年,于2007年7月1日发行了纪念邮票1套3枚。下图 是其中的第一枚“欢庆”,邮票画面采用国旗、香 港区旗和紫荆花雕塑作为设计元素。你认为这枚邮 票可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A.“一国两制”的方针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B.内地与香港经贸联系日益密切 C.香港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地位 D.借鉴香港问题在国际关系框架内的方法来解决 台湾问题
D.2005年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告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由材料 中“近三十年来”可知材料出自1979年的讲 话或新年文告。答案A。
考向三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改革和开放是新时期中国的特征、是推动中国发展 的两大力量。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每年都是高考 命题的重点。2012年高考可能通过材料或情景,考查 对改革、开放中具体事件特点和意义的理解;联系新 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考查对我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识;
A.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三大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D。“生产队”是在1961年党中央提出 八字方针之后出现的农村基本核算单位。打破大 锅饭,鼓励多劳多得,这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的事情,排除A、B、C。答案D。
【方法技巧点拨】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方法之二 — —寻找材料与教材知识的联系 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体现一个“新”字, 材料都不是来源于课本,但不管多新,一般是与课 本知识有关系的,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 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 哪个知识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 起了,挂靠准了,答案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意义:①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 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②标志着我国在完成 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为 澳门及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高三二轮历史特级教师讲义:中国现代政治经典精讲
:历史专题:中国现代政治经典精讲主要考点梳理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二、“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金题精讲题一题面:下列有关我国某地对人大代表候选人条件的规定,制订于1953年的是()A .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民主法治观念强,密切联系群众B .思想进步,办社好;为人正派,做事公正C .在反对“四人帮”的斗争中表现较好,为群众所信任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懂业务、有作为、敢改革,带领群众勤劳致富题二题面: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
”对这一论述评价正确的是()A .建立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B .指导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C .开启了新中国法制建设历程D .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题三题面:下列事件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①中苏结盟②万隆会议的成功③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④香港回归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③题四题面: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以下各项对这一时期外交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 .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 .改变了东西方国家间的外交格局C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 .在区域合作组织中发挥主导作用题五题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一转折体现在()①转变工作重心②恢复高考制度③平反冤假错案④恢复民主制度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题六题面:“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A .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B .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C .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D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题七题面: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探索书写着新的篇章,推动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广东省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总复习课件:罗斯福新政和当代.
解析: C 。罗斯福“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 向人民阐释新政, C 是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提倡 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但不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二战后福利国家纷纷建立起来;“新经济”时代出 现于克林顿执政时期。A、B、D表述错误。 【解题技巧指导】 注意 “ 炉边谈话 ” 的背景是新政期间,它所涉 及的内容肯定就与新政有关。仔细审读选项,往往 有很多选项是不符合新政的。所以这类题的解法就 是在审清题目要求的前提下,一个一个地排除选项。
考向预测
跨 本 讲 综 合 题 要 引 起 注 意 : 一 是 将 1929 ~ 1933 年经济危机与当今经济危机比较,分析 两次经济危机原因的共性与个性,两次应对 危机的对策。二是将西方经济体制与苏联斯 大林模式、中国的改革开放比较,注意几种 经济体制的优劣,从中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体 制调整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经济政策 时提供的借鉴和区别。三是将本讲内容与当 今社会热点联系考查,如罗斯福新政对农民 实行补贴、弱势社会群体的救助、“以工代 赈”等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借鉴意 义,如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可从西 方福利国家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等
【高频考点1 经济危机】 高 考 真 题 示 例 1(2011· 福 建 卷 ) 下 列 图 片 是 有 关 美 国 1929 ~ 1933 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 社会状况的是( B )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考纲要求
(1)1929 至 1933 年 资 本 主义世界经 济危机。 (2) 罗斯福新 政。 (3) 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美 国等国资本 主义的新变 化
考情分析
本讲在近年的高 考中时有体现, 2011 年 全 国 各 地 的 新 课 程 卷中 涉 及该专题的考题 共有5个选择题和 1个主观题。命题 主 要 集 中 在经 济 危机、罗斯福新 政、战后福利国 家、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等知识点 上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复习通史冲关模块三专题十二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课件
第二十页,共43页。
主题(zhǔtí) 一
试题
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农村经济恢复是在 1949—1952 年,与题干时间不 主题(zhǔtí)一 符,故 A 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新中国成立时,国内政权已稳
固,而 1953 年的三大改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经济领域的变革, 主题(zhǔtí)二 与史实不符,故 B 项错误;计划体制的特征与“计划收购”“由
主题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十六页,共43页。
主题(zhǔtí) 一
试题
解析
主题(zhǔtí)一 抓住题干信息“一五”计划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粮食计划 供应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增加积累和扩
考点(kǎo diǎn)
一
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步骤,也是实行工业
考点(kǎo diǎn)
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
二
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
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第五页,共43页。
考点(kǎo diǎn)二
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主题(zhǔtí)二 (2)经济上: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
和公有化程度,忽视了中国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错误地发动
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加重了 1959—1961 年的经济
困难。
第二十二页,共43页。
主题(zhǔtí) 一
(3)外交上: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执行所谓的“革命外 交”,着眼于意识形态,恶化了我国的外交环境,导致 20 世纪 主题(zhǔtí)一 60 年代中美、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局面。 (4)学术上:将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评,破坏了“双百”方针 主题(zhǔtí)二 的贯彻执行,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 (5)教育上: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教育的正常发展,高考制度被废 除,“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制度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2012版高考历史 3-2-1精品系列 专题21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
2012高中历史 3-2-1精品系列专题21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教师版)【考点定位】(1)了解孙某某三某某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某某革命中的作用。
→→着重考查旧三某某义的内容、意义和新三某某义的内容、意义。
(2)概述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重点考查思想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的主要著作(文章)、主要理论及影响。
(3)概述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突出考查理论的主要观点及特点。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强调考查“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及评价。
【三年高考】一.2012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12高考文综某某A卷16)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
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
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材料中“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是指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选D。
中国工人阶级1919年五四运动就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排除A;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担心革命离工人阶级太远,并非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排除B;材料与外交政策毫无关系,C明显错误。
2.(2012高考历史某某卷17)1918年1月,孙某某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
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某某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3.(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3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剖析
3.重大作用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 环境。中国科技进步,特别是“两弹一星”的成功,打击 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 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2)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 密切,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新 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 (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 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 饿问题。
③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 (2)成就 ①文艺领域再次繁荣,出现“反思文学”、“伤 痕文学”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 ②学术讨论空前热烈。 ③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知识梳理
知识研读
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开基创业 (1)制定方针政策
①建国初:建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 的 人民教育事业。 ②全面建设时期: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1)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先进 国家行列。 (2)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 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知识梳理
知识研读
领域
农业 科技
计算 机技
术
生物 技术
时间
成就
意义
1973年 2001年
培育出杂交水稻—— “ 南优2号 ”
获“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国人 的吃饭问题,更有助于 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考点整合
知识研读
(3)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了国民经济的提高。教 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 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 了“科教兴国”战略。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 专题18 现代中国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文化教学案 (教师版)
现代中国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文化【考纲解读】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专题讲解】一、孙中山的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评价及两者的联系和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点【知识归纳】(1)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异同比较。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在《民报·发刊词》上,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它们的内容比较: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推翻清政府。
明确反帝,反对民族压迫,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2)对新旧三民主义的评价及两者的联系。
评价:①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和中国的民主进程。
孙中山在它的指导下开展了革命实践:191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颁布《临时约法》;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课件专题三第8讲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
(2)祖国统一: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同时海峡两岸也打
破了长期的相互隔绝状态,政治对话、经济合作、文化交流
不断加强。 (3)外交成就:新时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目标,为此,中国一方面积极开展以联 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同时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
(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
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 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新时期我国的对外开放 【典例3】(2011·福建文综·T20)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
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1.(2011·上海单科·T28)“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
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
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 )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选D。从题干可知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即可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 D。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未涉及到承包土地等,故排除 A、B、C三项。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典题训练2】(2011·龙岩模拟)《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其中,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和成果 ②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③回答“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④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可编辑课件第一部分模块三专题十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和重大理论成果
C.西方的民主思想与自然科学思想
D.走苏俄革命道路还是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问题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所说的“三次大的民族反 思”分别发生在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 A、B两项是第一次反思的内容;D项是大革命失败后出现 的革命道路之争;从“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可判断, “第二次反思”是指新文化运动,其主题内容是西方的民 主与科学。
2.从综合的角度看,本部分高考命题主要从横向角度综合, 维新思想主要是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巨大变 革进行综合,考查清政府的自救措施、维新派、立宪派和 革命派的活动、帝国主义的侵华活动等;新文化运动主要 结合一战期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进行命题,将反对北洋 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新文化 运动综合起来,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如2010年重庆文综 39题以非选择题形式综合考查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其 中就涉及陈独秀对孔子的评价。
3.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相联系,很多试题要求从三民主义的 特点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2010年全国卷Ⅰ第15题对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考查。毛泽东思想则与中国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相联系,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过程和 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原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则与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相联系,考 查“中国特色”的必然性及其内容。
3.实践性与独创性 这些理论成果都是西方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在中国革命与 建设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完善。
4.继承性与发展性 这些理论成果都是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在资产阶级探索救国之路的基础 上发展而来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都是马 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中国近代化专题)
3)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中国近代化的 启动和发展过程,充满着前进与倒退,革 新与守旧的斗争。清除封建思想对近代化 的消极影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此可 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 首要条件。 4)英美等国近代化历程贯穿着三次科技革 命,科学技术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 力,发达的教育为近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由此可见,科教兴国,是实现近代化的科 学决策。
炳辉中学
宋宇
【知识归纳】
一.考点提示:
1.近代化的含义:即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为主要标志,以工业化为中心,从经济基础到 上层建筑等各方面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2.主要领域及内容: 经济领域:发展资本主义,在生产力上由手工 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在生产关系上由封建主 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政治领域:主要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 建专制到民主政治; 思想领域:传播西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 技和政治制度、思想; 军事领域:创办近代军队和军事工业;
6、客观环境的制约:近代史上,战争、革命不断, 社会动荡不安,不利于近代化的发展。
思考:中西近代化异同
相同点: 1、本质一样:所谓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 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 科学化。 2、手段有相似:都采用两种方法,即改革和 革命。
不同点: 1、西方国家的近代化变革是自发的,由生产力 发展后自然而然产生了改革社会制度的需要。而 中国的改革是外力推动的。中国由外国入侵导致主革命运动,实现了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主要是因为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D.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4.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 败了”。对辛亥革命正确的评价是 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是彻底失败了 ②从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来看, 是失败了 ③给封建君主专制致命的一击,推翻了“洋人的朝 廷”,是完全的胜利 ④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资 产阶级共和国,是胜利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课件专题三现代中国文明建设及发展道路探索的历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注意将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进行比较,认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实质, 培养论从史出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 (2)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既要看到我国社会主 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总结其经验;也要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 设探索中的挫折,总结其教训。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 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 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坦率地讲,我 们过去搞社会主义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 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问题。我们现在要解决 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 义”。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如“两弹一 星”、“南优2号”、“‘双百’方针”、“科教兴国”以及 “211工程”的含义。
(2)通过列表的方式概括建国以来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 术的成就,找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区别和联系。
(3)学习本单元应注意紧密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其政治、 经济形势,认识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与同时期的政治关系是 极为密切的;中国现代科技教育和文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 关,要注意把本单元的内容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
20世纪 以来中 国重大 思想理 论成果
现代中 国的科 学技术 与文化
(1)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科技发展的主要成 就。(2)“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课件
(3)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斗争 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反专 制求民主的斗争。如建立红色政权,在抗日根据地用“三三制”原则建 立抗日民主政权,解放战争初期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等。民主党派 成立,逐渐走上了与中共联合进行民主斗争之路。
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参与 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广泛地进入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这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政协组织的正 式建立。
6.抗美援朝战争 (1)原因:美国侵朝,威胁新中国利益。 (2)结果: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3)影响:打击了美帝侵略,维护了东亚和平,保卫了中国主权。
二、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阶级 纲领(主张)
实践活动
特点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 ①革命性: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
农民 《资政新篇》
第二模块
中国近代史
专题总结
政治专题
专题线索
一、近现代列强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市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 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中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 20世纪90年
项目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世纪90年代初
代以来
表现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
由建国初的多种经济结
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
构并存到单一的社会主
201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专题归纳整合.
②多极化趋势出现。六七十年代,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欧共体、日 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③多极化趋势加强。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
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一超多强”是当今 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旧的两极格局结束了,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
④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战后,斯大林体制严重阻碍苏联社会经济的发 展,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相继改革,但都失败了,最终导致 苏联解体。西方国家在二战后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福利制度、第
三产业得到发展,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
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 (3)科技文化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成果包括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航天 事业的发展、原子能技术的应用。 ②文学上,以贝克特《等待戈多》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文学兴起,呈现出 与以往文学不同的特点。 ③现代主义音乐、美术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2)经济上 ①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冲击,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权力大力 干预经济,使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重新焕发出活力。 ②苏俄(联)率先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建立了史无前例的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有 许多失败的教训。 (3)思想文化上 ①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动影响了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文 学和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潮流逐渐兴起。 ②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电影技术的发展 与电视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新气息,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悄然
界格局处于新旧过渡时期。
(2)经济上 ①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成立,分别确立了资本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器。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关系 (1)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实质和灵魂都是实事求是。 (4)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真题4] (2009年高考广东卷)《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 A.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解析] B.20世纪80年代 D.21世纪初
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
育法》,据此判断B项“20世纪80年代”为正确选项。
[答案] B
1.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 (1)思想: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改 造、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等。 (2)作用: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革命的
1.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从思想路线上看,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毛泽东
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邓小平
继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从道路选择上看,正如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样,邓小平 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巨大成功后再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这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改革最终取得成功必须依赖城市国有经济运行 机制的根本转换。 (3)从统一战线的运用上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 一。同样,邓小平在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统一战线,如发展了人民民主 专政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了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 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轨道。
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发展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培育高素质公民的基本途径,是实现科学发 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的必然选择,
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要求,是改善民生、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
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教兴国战略
1.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 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 技实力及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 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2.纵观近几年高考,侧重于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世界近现代科技成 就的考查,以科教兴国的视角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的题目较少,有 时命题的冷点知识也会突然变成高考命题的热点。
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
[典例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
本质特征是(
)
A.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试解:________(先做再看,效果更好)
[解析] 所谓本质特征就是指事物的根本属性。思想观念是对现实的反
映,是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总结,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答案] A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解析] “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
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可直接推知答案为B项。A项是胡适提出的
改良主义观点;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 B
[真题2]
(2010年高考四川卷)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 )
2.对比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重点提示] 作为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
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 大精神支柱。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 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 ”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5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 术的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1501~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并 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6~2003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际背景和国 内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1)“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 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2)杂交水稻的选育成功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
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3)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
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重点提示]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强大,
科技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在各个领域,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地位。
[典例2] (2011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
关新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第 3讲
现代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科技、
教育文化
[真题1]
(2010年高考山东卷)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
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
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双百”方针 (1)“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
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 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
(2)遭遇曲折:①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 重干扰和损害。②“文革”时期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而且科
大会上;2006年才出台《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20世纪90年代提出
“科教兴国”战略。所以正确选项是B项。
答案:B
2.(原创)电视剧《人活一张脸》中有这样一个剧情:下乡知青贾宝文 因与农村姑娘小琴恋爱而打算放弃即将开始的高考。这一剧情最有可能发 生于( )
A.1974年
C.1976年 解析: 答案:D
学研究几乎停止。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为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 方针。
3.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通过扫盲教育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 (2)90年代以来,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3)“文革”后,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恢复,学校教育回到健康发展的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原因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2)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在 于培养人才。 (3)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础。 2.经验教训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4)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基本国情出发。 (5)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1.右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个纪念首日封,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发生 的历史背景是( )
A.邓小平正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B.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工作正在进行 C.《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制订 D.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开始实施 解析: 邓小平正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是在全国科学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分析表格内容,第二小问则要从当时的
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结合材料所举事例提炼特点。 第(3)问需联系国际、国内形势进行概括。第(4)问注意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 答案:(1)趋势:中国逐渐失去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优势(由领先世界转 为日渐落伍)。原因:农耕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难以对科技发展提 出新的要求,使科技发展缺乏新的推动力;明清时代的君主专制及其文化 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隔中外科技交流; 政府不重视发展科技,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 (2)独立自主研制;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走向国际市场;发展过程曲 折。 (3)国际背景:由美苏冷战(两极对峙)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出现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国家政策、国际竞争 、时代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程度。
B.1975年
D.1977年
十年“文革”期间高考中断,1977年高考制度才恢复。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统计表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统计
材料二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 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65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道路。
2.邓小平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内容: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确立:①2000年2月,江泽民第一次完整地概括了“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②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入党章。 (3)历史地位:①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 的科学理论。②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