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主

合集下载

【春秋战国】吃人肉用活人殉葬的春秋霸主:春秋五霸的另一面

【春秋战国】吃人肉用活人殉葬的春秋霸主:春秋五霸的另一面

【春秋战国】吃人肉用活人殉葬的春秋霸主:春秋五霸的另一面春秋五霸有着不同的版本,可能是人们的理解不同、标准不同的原因吧!不过有一点儿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凡被称为霸主的国君,他们在历史上都有着赫赫威名,或者至少都有过一番轰轰烈烈的举动。

但是,历史在记载了他们的“丰功伟绩”光辉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他们身上那些不光彩的污垢。

这让我们在品读史籍的时候,不能不对那些有名和不知名的史家肃然起敬,是他们真实地记载了历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比如这春秋五霸,他们的正面是那么地光彩鲜亮,可是他们的反面却也是龌蹉不堪,有些甚至比那些亡国之君还要荒唐。

就让我们看看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三个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

齐桓公戏言食人肉导致易牙杀子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不管是哪个版本,五霸当中都有他。

他“尊王攘夷”,一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可谓是风光无限,但是,他还是一位吃过人肉的国君。

易牙是一名很有名的厨师,通过齐桓公长卫姬的原因进入了齐国宫庭,担任了国君的厨师。

有一次,齐桓公无意中说:“寡人尝遍了天下美味,唯独不知人肉是何味。

”易牙听了,就把这事记载了心里。

有一次在午膳时,齐桓公尝到了一小鼎肉羹,感觉从来没有吃到过,不知是什么肉做的,就问易牙。

易牙说,这是用他的小儿子做的人肉羹!桓公虽然心里感觉不忍,但却对易牙这种行为很感动,从此宠信易牙。

公元前645年,齐桓公执政已经四十一年了,他最信赖和倚重的相国管仲病了,齐桓公来到病榻旁询问继任人选。

管仲说:“没有人比您更了解自己的臣子。

”桓公只好自己提出三个人来征求管仲的意见,其中之一就是这个易牙。

管仲说:“人之所爱,没有超过自己的儿子的,他能杀死自己的儿子来迎合国君,这不合人情。

这样的事情他都能够做出来,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桓公又提出来其他两人,管仲告诉桓公,这三个都是小人,不可任用。

但是,齐桓公并没有听管仲的话,而是继续任用易牙等小人,结果在他病重期间,这三人分别拥立他的儿子争夺君主之位,齐桓公被活活饿死在宫中。

春秋时期的霸主晋文公

春秋时期的霸主晋文公

春秋时期的霸主晋文公春秋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众多霸主,其中晋文公无疑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为晋国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晋文公的治国策略、对外战争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成就,展现他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原因。

一、政治改革晋文公在位期间,深知国家政治的重要性,因此积极进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首先,他削弱了封建贵族的权力,通过设立官僚制度,减弱了诸侯对国家的掌控力,提高了晋国的统治效率。

他还注重选拔人才,任用贤能之士担任重要职位,提高了国家的管理水平。

同时,晋文公还实行了宽政,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负担,使得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从而增强了晋国的社会稳定性。

二、军事扩张晋文公在位期间,不仅在内政方面做出了许多改革,还积极进行外交和军事扩张。

他与其他列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通过联姻等方式加强了彼此的力量。

他还采取果断的军事行动,先后征服了多个小国,并将其纳入晋国的统治范围。

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晋国的实力,还为其他列国树立了一个霸主的榜样。

三、文化繁荣晋文公在位期间,还注重文化的培养和发展。

他提倡礼乐之道,致力于振兴晋国的文化事业。

他聚集了一大批文化名流,如管仲、子贡等,组成了一个文化团体,进行文学交流和学术研究。

这些文化名流的加入,极大地推动了晋国的文化繁荣。

同时,晋文公还修建了许多宫殿、宴会场所和文化设施,为晋国的文化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结语春秋时期,作为一位优秀的霸主,晋文公在多个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通过政治改革提高了国家的治理能力,通过军事扩张增强了国家的实力,通过文化繁荣提高了国家的文化品位。

这些成就不仅使晋国在春秋时期成为一个颇具声望的国家,也为后代君王树立了一个楷模。

晋文公功绩卓著,堪称春秋时期的一位卓越之君。

春秋五霸历史典故

春秋五霸历史典故

春秋五霸历史典故素材类别:历史典故已有人读过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

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荡漾,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仅据鲁史《春秋》纪录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

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计其数。

”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路过连年吞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

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

历史上把先后称溺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区别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全国”,最先成为霸主。

齐桓公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的。

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革新,使齐国强盛起来。

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

公元前六五一年,他大会诸侯于葵臣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华夏第-个霸主。

晋文公(姬重耳)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

公元前六三三年,楚成于带领楚、郑、陈等园部队围攻宋国京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

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

晋文公采用了部下的正确意见。

争取了齐国和泰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气力。

尔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

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震怒,出兵进攻晋军。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下令队伍向退却却九十里。

古代部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

晋军“退避三舌”,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

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给很利便,又便于汇合齐、秦、宋等友邦部队,集中军力。

公元前六三二年四月,晋楚两军开始决斗。

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

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着名战例。

今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

春秋五霸历史典故

春秋五霸历史典故

春秋五霸的历史典故介绍春秋五霸的历史典故是春秋时期最著名的历史事件之一,这五位霸主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他们的故事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展示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面貌。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他任用管仲为相,实行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了国家的实力。

他还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借此机会成就了霸业。

齐桓公的强大实力和智慧策略,使他成为春秋时期最著名的霸主之一。

宋襄公是宋国第二十任国君,他以仁义之师的名义攻打郑国,与楚国争霸。

虽然一度被楚国拘禁,但他不屈不挠,回国后继续与楚国对抗。

宋襄公的坚韧不拔和仁义之心,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晋文公是晋国的一位有为君主,他在骊姬之乱时流亡在外十九年,后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

晋文公在位期间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使晋国国力大增。

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的赏赐。

公元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

秦穆公是秦国的一位有为君主,他任用百里傒等人为相,实行改革,国力逐渐强大。

他曾与晋文公长期争霸,但最终失败。

然而,秦穆公的雄心壮志和坚定信念,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楚庄王是楚国的一位有为君主,他在位期间实行一系列的改革,使楚国国力大增。

他曾亲征陆浑之戎,北渡黄河,陈兵于周天子的境内问鼎中原,展示了他的强大实力。

楚庄王的胆略和智谋使他成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霸主之一。

春秋五霸的历史典故展示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面貌。

这些霸主们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而展开激烈的争斗。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展示了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也体现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这些历史事件对于后人在领导力、战略规划和外交政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春秋五霸的故事告诉我们领导力的重要性。

这些霸主们在各自的国内通过强大的领导力和有效的政策实施掌控全局。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

“五霸”简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

齐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

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齐国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齐国很快强大起来。

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

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楚庄王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

齐国衰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

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

晋文公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领楚、郑、陈等国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

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

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

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

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和报答在晋国内乱逃亡在外时楚王的殷勤接待,(在逃亡时,晋文公允诺:若能回到晋国为君,一旦晋楚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

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

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

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两军开始决战。

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

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

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

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秦穆公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

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春秋五霸的小故事

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春秋五霸的小故事

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春秋五霸的小故事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春秋五霸的小故事引子: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被认为是变动频繁、纷争不断的时代。

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出现了一群卓越的领袖人物,他们被人们称为春秋五霸。

他们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越王勾践。

他们以其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卓越的军事战略,相继成为各自国家的领袖,为当时的政治局势带来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小故事,介绍这五位春秋五霸的事迹,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一、齐桓公:智勇双全的领袖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位被封为霸王的君主,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英勇无畏的军事策略,为齐国带来了繁荣和辉煌。

有一次,受到晋国的威胁,齐桓公决定采取一种巧妙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他请来智者陈轸,向他请教如何对付晋国。

陈轸告诉他一个办法,就是在晋国领土上放置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并给他们各自留下一块食物。

观察它们吃什么。

如果乌龟选择吃草而不吃兔子,那就表明晋国没有统一的领导,可以趁机出兵攻打。

如果乌龟选择吃兔子,那就表明晋国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不宜轻举妄动。

齐桓公采纳了陈轸的建议,派人去实施。

结果乌龟选择了吃草,这说明了晋国的内部分裂,齐国趁机出兵,取得了胜利。

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齐桓公的智慧和决策能力。

他善于利用各种手段来解决问题,并倾听智者的建议。

正是由于他的英明领导,齐国在他的统治下达到了极致。

二、晋文公:统一八国的策略家晋文公是战国时期晋国的一位卓越君主,他通过一系列巧妙的策略,成功统一了当时分裂的八个国家,为晋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次,晋文公被曹国封锁在城中,无法出击。

他出人意料地决定剃光头发,穿上流浪者的衣服,混在曹军中逃离曹国。

他故意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无所事事的流浪汉,引起了曹国将士的轻视。

在逃亡的过程中,他遇见了一位鼓鼓囊囊的店老板,在他的骡车上搭了一程。

晋文公打开那个布袋,里面竟然是装满了石头。

他问店老板为什么要装石头,店老板回答说:“在我卖兔肉的时候,我怕人们以为我在卖狗肉,所以我装满了石头。

春秋五霸各帝王在位时间最长在位43年!

春秋五霸各帝王在位时间最长在位43年!

春秋五霸各帝王在位时间最长在位43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亡国后,周室逐渐衰弱,各地诸侯则势力越来越大,其中以春秋五霸为最。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桓公前685年即位,在位43年齐桓公姜小白,齐国乃姜太公的封地,桓公是姜太公吕尚十二代孙,齐襄公弟。

襄公死后,先公子纠回国即位,并用管仲为相,逐渐强国,是最早的诸侯盟主,在位43年,死于前643年。

晋文公(前698-前628)前637年即位,在位9年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晋国是周成王(周武王子)弟唐叔的封地,是周室宗亲。

重耳是晋献公的次子,早年因怕被献公杀出逃,周游各国,尝尽人间酸苦,直到前637年才回国即位,已经是62岁高龄了。

他即位后注意发展农业,手工业,使晋国很快强盛起来。

前632年在与楚国的城濮大战中,大败楚军而名镇天下,成为盟主,“退避三舍”的成语也出自这次战争。

晋文公在位9年死,但晋国的霸业则长达80多年。

秦穆公前659年即位,在位38年秦穆公赢任好,前656年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与晋国结成秦晋之好,但秦国与晋国还是爆发了殽之战,秦国打败,穆公励精图治,用百里奚等人,终于于前624年打败晋军,遂霸西戎。

宋襄公前650即位,在位13年宋襄公姓子名兹父,宋国是商纣王兄微子的封地。

襄公未即位就贤名原扬,即位后又一派盟主作风,号盟诸侯,单只有一些小国参加,襄公怒,发兵功楚,与楚国战于“泓”,楚军过河,宋将要半渡击之,宋襄公不准,等楚军过河后,列好队,宋军被楚军大得大败。

宋襄公“以礼治军”,贻误战机,被后人耻笑。

楚庄王前613即位,在位22年楚庄王姓芈名侣,楚穆王的儿子。

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淫乐。

后经大臣伍举谏言,勤理政事,三年而霸,这就是“一鸣惊人”的来历。

他任孙叔敖为相,整顿吏治,兴修水利,楚强。

春秋时期的四位霸主是谁

春秋时期的四位霸主是谁

春秋时期的四位霸主是谁
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最为标准的两位霸主,实至名归(史称“齐桓晋文”),所以各史籍皆全票通过,没有争议。

秦、楚两国虽不被中原国家敬重,被视为蛮夷,可秦穆公和楚庄王不论才干、功绩都十分显著,无法埋没,尤以当今视角来看,这两位有相当高的认可率,所以在各史籍当中秦穆公以高票通过,楚庄王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不失为一时之雄。

秦穆公:秦穆公继位后,在百里喜的辅佐下,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乘机攻打戎,灭了锡荣十二国,史称“穆公灭了锡荣”。

周襄王向秦穆公献上金鼓,表示祝贺。

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的第四位君主。

楚庄王说:“三年不飞,准能飞上天。

如果你三年不唱歌,你会大吃一惊的。

”【今译】楚庄王从前整天过得很开心,现在他改变了自己的坏习惯,努力去治理楚国。

之后,金和楚邲之战,几位官员晋军队的相互斗争。

楚庄王野心勃勃,楚军团结一致。

楚军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战争结束后的二十多年里,楚国一直比晋国强大。

上周楚北庄王打听了九只鼎的重量,就成了春秋第五宰相。

关于春秋五霸介绍

关于春秋五霸介绍

关于春秋五霸介绍齐桓公(一)齐桓公前716-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吕氏,姓姜名小白。

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最小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

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吕小白与公子吕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

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裕,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

齐桓公即位后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齐国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齐国很快强大起来。

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

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晋文公(二)晋文公,出于曲沃贵族家庭,晋武公长孙,少年好学,善交贤能,颇得士人之心,却因其母出于翟而为庶子。

后献公废嫡立爱,太子自杀,客观上为重耳除去了继位的最大障碍。

献公亡,惠公立,重耳饱受迫害,流亡他国近二十载。

终于前636年回国即位,启用大量贤能,推行新政,积极改革,晋国力迅速强大。

后为周王室平乱,获得了天下的广泛赞誉。

文公治下的晋国日趋强盛,与荆楚的强势北上战略发生必然冲突。

后晋文公率军与楚军决战,大败楚军于城濮,抑制了楚国势力对中原的渗透。

周天子册封文公为侯伯,晋国霸业自此而成。

文公在位只9年而亡,然晋国的霸权却存在了长达百年之久,并从此奠定了其春秋第一强国的地位,后晋襄公接霸;晋景公与楚庄王争霸;晋悼公复霸;直到前506年,正卿范献子依然以霸主之命召集17路诸侯会盟。

在此期间,维护着东周天下的秩序及周天子的统治,积极充当着周朝的宪兵。

楚庄王(三)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汉族,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

春秋五霸指的是谁

春秋五霸指的是谁

春秋五霸指的是谁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谁呢?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春秋五霸,希望对你有用!春秋五霸是谁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

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

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

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

历史上把先后称溺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那么春秋五霸谁先称霸呢?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谁先称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

齐桓公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的。

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

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

公元前六五一年,他大会诸侯于葵臣(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

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

公元前六三三年,楚成于率领楚、郑、陈等园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

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

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

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

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

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

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

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

春秋五霸中第一霸主齐桓公的故事

春秋五霸中第一霸主齐桓公的故事

春秋五霸中第一霸主齐桓公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的君王为齐桓公。

他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霸主。

齐桓公继位时,他的国家正处于一种衰落状态。

他积极改革政治,减轻负担,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他废除了削藩制,对富商大贾进行优待,同时又对官员实行选拔制度,使能者上位,这使得国家治理趋于清明。

齐桓公不仅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个英勇的军事家。

他率领军队多次征战,征服了周边国家,使齐国逐渐由小国崛起为大国。

在他的治理下,齐国的繁荣昌盛,成为当时中国的一个重要国家。

然而,齐桓公并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君王。

他十分关心广大民众的利益,察言观色,了解民情民意。

他还设立了禄山、禄车,给予贫苦百姓借粮济困,以此来缓解百姓的困难。

总之,齐桓公的政治天赋和过人的才能推动了齐国的发展,也为后来的历史留下了一笔可贵的财富。

他被人们称作是春秋诸侯中最具代表性的文治君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偉大且光辉的君主。

春秋争霸

春秋争霸

春秋争霸聚焦考点☆巩固基础一、春秋著名的霸主名称: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二、齐桓公称霸:1.称霸原因:地理上,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政治上,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

2.称霸时间:公元前7世纪中期。

3.称霸方式:召集诸侯会盟,会盟地点是葵丘。

4.齐桓公的地位: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三、晋楚争霸:1.晋文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a.决定性战役:城濮之战(晋楚之间,退避三舍)b.原因: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2.楚庄王称霸: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四、春秋争霸的影响:1.消极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2.积极影响: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为日后统一奠定了基础。

五、春秋争霸的启示:春秋争霸的实质是诸侯争夺权利,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战。

诸侯争霸虽然带来种种灾难,但利于国家的统一。

【知识拓展】管仲改革内容:“相地而衰征”,就是把田地按土质好坏,产量多少分为若干等级,按等级高低,征取数量不等的实物税,从而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这些实际上都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作内政而寓军令”,就是把居民的组织和军队的编制统一起来;士农工商分居,职业世代相传,保证了社会生产,也避免人们因谋职业而使社会动荡不安。

管仲的变法,虽然使齐国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外交策略也相当成功,恩威并用,各国诸侯都尊重齐国,使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但整体而言,这些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有触及到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旧的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改革具有不彻底性。

原因是管仲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齐桓公【图解】齐桓公(?—前643年)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85—前643在位),姜姓,名小白。

春秋第一霸主齐国,春秋霸主齐桓公

春秋第一霸主齐国,春秋霸主齐桓公

春秋第一霸齐国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等到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都城镐京时。

早已经是民心不聚,分崩离析了。

周幽王最后在骊山被杀,西周正式灭亡。

太子宜臼被拥立为王,称作周平王。

因周朝残余势力太过于羸弱,而且都城又太靠近戎、狄等外患部落,于是在郑国、秦国、晋国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历史学家将平王迁都划分为周朝的转折点,东周正式拉开了序幕。

平王东迁后,王室日益衰微,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诸侯势力不断坐大,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

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

最终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这时也出现春秋时期第一霸主——齐国。

公元前1000年前,姜太公帮助周武王灭商后,成了武王的首席执行官与最高军事统帅,也成了周王朝建立的第一大功臣。

被周武王分封在了今山东淄博区域,成为了齐国的开国国君,也是齐文化的创始人。

到了公元前600多年,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夺王位,在师傅鲍叔牙的辅助下公子小白成功上位成为了齐国新的国君。

也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听从了师傅鲍叔牙的建议起用了当初差点杀死自己的管仲为相,正式开启了齐国的改革之路,他建立宫廷官制,完善了各级的职权范围。

军事上,齐桓公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

既提高了士兵战斗力,也不必支付养兵的费用。

通过减少税收,增加人口的生育水平,从而提高齐国的总体人口数量。

同时提出"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税收政策,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并对商业特别是盐商加以重税,以补足税收的差异,齐国实力快速增强。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攻打鲁国,在长勺被鲁国击败。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再次攻打鲁国,鲁国战败。

齐国改革措施持续进行,国力持续提升。

在管仲的建议下,齐桓公与邻国修好,相继归还了以前侵占的邻国土地。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召集宋国、陈国、蔡国、邾国四国诸侯进行会盟。

专题08 春秋争霸(第02期)(原卷版)

专题08 春秋争霸(第02期)(原卷版)

2016年中考历史备考之黄金考点聚焦考点八春秋争霸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春秋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二、齐桓公称霸:1.原因:地理上,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政治上,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

2.时间:公元前7世纪中期。

3.方式:召集诸侯会盟,会盟地点是葵丘。

4.齐桓公的地位: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三、晋楚争霸:1.晋文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决定性战役:城濮之战(,晋楚之间,退避三舍)原因: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2.楚庄王称霸: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四、春秋争霸的影响:(1)消极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2)积极影响: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为日后统一奠定了基础。

五、春秋争霸的启示:春秋争霸的实质是诸侯争夺权利,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战。

诸侯争霸虽然带来种种灾难,但利于国家的统一。

【知识拓展】管仲改革内容:“相地而衰征”,就是把田地按土质好坏,产量多少分为若干等级,按等级高低,征取数量不等的实物税,从而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这些实际上都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作内政而寓军令”,就是把居民的组织和军队的编制统一起来;士农工商分居,职业世代相传,保证了社会生产,也避免人们因谋职业而使社会动荡不安。

管仲的变法,虽然使齐国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外交策略也相当成功,恩威并用,各国诸侯都尊重齐国,使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但整体而言,这些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有触及到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旧的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改革具有不彻底性。

原因是管仲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楚庄王【图解】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楚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一定的作用。

2019中考历史第04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1春秋争霸

2019中考历史第04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1春秋争霸

春秋争霸聚焦考点☆巩固基础一、春秋著名的霸主名称: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二、齐桓公称霸:1.称霸原因:地理上,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政治上,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

2.称霸时间:公元前7世纪中期。

3.称霸方式:召集诸侯会盟,会盟地点是葵丘。

4.齐桓公的地位: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三、晋楚争霸:1.晋文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a.决定性战役:城濮之战(晋楚之间,退避三舍)b.原因: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2.楚庄王称霸: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四、春秋争霸的影响:1.消极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2.积极影响: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为日后统一奠定了基础。

五、春秋争霸的启示:春秋争霸的实质是诸侯争夺权利,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战。

诸侯争霸虽然带来种种灾难,但利于国家的统一。

【知识拓展】管仲改革内容:“相地而衰征”,就是把田地按土质好坏,产量多少分为若干等级,按等级高低,征取数量不等的实物税,从而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这些实际上都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作内政而寓军令”,就是把居民的组织和军队的编制统一起来;士农工商分居,职业世代相传,保证了社会生产,也避免人们因谋职业而使社会动荡不安。

管仲的变法,虽然使齐国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外交策略也相当成功,恩威并用,各国诸侯都尊重齐国,使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但整体而言,这些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有触及到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旧的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改革具有不彻底性。

原因是管仲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齐桓公【图解】齐桓公(?—前643年)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85—前643在位),姜姓,名小白。

春秋五霸霸主地位的更迭

春秋五霸霸主地位的更迭

春秋五霸霸主地位的更迭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变革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霸主,他们以强大的实力和卓越的才能,统一了一方或多方的势力,成为当时的霸主。

然而,这些霸主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他们之间的争斗和更迭也是春秋时期的重要特点之一。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春秋五霸的概念。

春秋五霸是指在春秋时期,五个国家的君主分别以霸主的地位统一了一方或多方的势力。

这五个国家分别是齐、晋、楚、秦和燕。

他们之间的霸主地位的更迭,反映了当时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各国实力的强弱。

首先,我们来看齐国。

齐国是春秋时期最早出现霸主的国家之一。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登上了齐国的统治地位,成为了第一个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出色的军事实力,成功地统一了齐国,并且在周边地区扩张势力。

然而,齐桓公去世后,齐国的霸主地位逐渐衰落,被晋国取代。

接下来是晋国。

晋国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也是齐国的后继者。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成为了晋国的君主,开始了晋国的霸主时代。

晋文公以其出色的外交手腕和强大的军事实力,成功地统一了晋国,并且在周边地区扩张势力。

然而,晋文公去世后,晋国的霸主地位逐渐衰落,被楚国取代。

然后是楚国。

楚国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个出现霸主的国家。

公元前506年,楚庄王成为了楚国的君主,开始了楚国的霸主时代。

楚庄王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强大的实力,成功地统一了楚国,并且在周边地区扩张势力。

然而,楚庄王去世后,楚国的霸主地位逐渐衰落,被秦国取代。

最后是秦国。

秦国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个出现霸主的国家。

公元前316年,秦孝公成为了秦国的君主,开始了秦国的霸主时代。

秦孝公以其出色的政治手腕和强大的军事实力,成功地统一了秦国,并且在周边地区扩张势力。

然而,秦孝公去世后,秦国的霸主地位逐渐衰落,被燕国取代。

综上所述,春秋五霸的霸主地位的更迭反映了当时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各国实力的强弱。

这些霸主以其出色的才能和强大的实力,统一了一方或多方的势力,成为了当时的霸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霸主
春秋历史上,诸侯争霸连绵不断,霸主层出不穷,这一时期社会政治发展的特征可以说是霸权迭兴。

春秋霸主的事迹虽然常为人们提及,但关于霸权的历史渊源及其与王权的关系、诸侯争霸的历史作用、春秋霸主的时代特征等问题,尚待讨论。

首先,春秋霸权是为填补周代王权跌落所形成的政坛空旷状态应运而生的。

关于这一点,孔子早有觉察。

他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

可以说:西周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春秋则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时代。

所谓“霸主”,就是有号令礼乐征代权力的诸侯。

从西周后期开始,大规模的封邦建国已经废止,作为周王朝主要支柱之一的分封制度日趋衰颓。

经过“国人暴动”、“共和行政”以后,周天子权威日益下降,再不能像以往那样对诸侯颐指气使、作威作福。

周王已无号令诸侯之力,许多诸侯对于天子危殆、以至王冠落地都无动于衷。

春秋时期的霸权实质上是周代分封制度的异化。

春秋霸主登上历史舞台形成的霸权迭兴的局面,在殷商时代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那个时代还没有实行分封制度,殷商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以商王朝为核心的方国联盟。

这种局面在西周时期也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分封制度基本上处于发展巩固时期,周王的权力还相当强大。

各诸侯国在周王朝卵翼下发展壮大的时候,周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威望。

各国诸侯作为“王之荩臣”,对天子俯首听命。

西周时期诸侯和贵族们的彝铭中屡有“对扬王休”、“对扬天子皇休”一类的习惯用语,宣扬用王的辉煌美德,显示王权尊严。

在这种形势下,霸权还提不到历史的日程上来。

作为诸侯之长的“霸”是春秋时兴起的概念。

它是“伯”的假借字,但却没有“伯”字那样广泛的涵义,而是专指可以号令于它国的显赫诸侯而言的。

春秋以前的所谓“伯(霸)”皆为后人追述,并不足凭信。

《左传》僖公四年载管仲语谓周初召公奭曾命太公望“五侯九伯,女实征之”,柱注“五等诸侯,九州之伯”。

若依此说,周初即已有方伯——即霸主之称。

其实,此处的“伯”并非方伯,而为五等爵里面的伯,“五侯九伯”为天下诸侯的统称。

春秋时期始以“伯”指方伯、霸主。

春秋初年,齐国的国佐说:“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

他认为作为霸主的“五伯”都能够自己勤劳并按抚诸侯,使大家为王命而奔走。

国佐的话表明当时的人已经有了明确的霸主概念,并且指明了霸主的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安抚诸侯和尊崇王命。

关于“五伯(霸)”所指,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春秋初年国佐所说“五伯(霸)”杜预以为是“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庶几处於原义。

汉朝时亦有人持这种看法。

战国秦汉间人多将五伯(霸)限于春秋时期。

孟子将齐桓、晋文、楚庄列入五霸是没疑义的。

相比之下,墨子和荀子的说法是较为恰当的。

《墨子·所染》谓齐桓、晋文、楚庄、阖庐、勾践之五位国君“霸诸侯,功名传於后世”,《荀子·王霸》也说他们是“兵劲城固,敌国畏之”、“威动天下、强殆中国”的“五伯(霸)”。

五霸是春秋霸主中出类拔萃的代表人物。

他们多有不平凡的坎坷经历,在登上高位以后,他们往往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气吞山河的魄力建树伟业,在当时的政治、军事舞台上演出了威武雄壮的大场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