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界关于制定《恶意软件惩治办法》的提案
恶意软件应急预案
恶意软件应急预案1. 引言恶意软件是指那些恶意利用计算机系统漏洞或用户的不慎操作,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破坏、盗取信息或传播的软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恶意软件的威胁逐渐增加,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恶意软件应急预案势在必行。
2. 目标和原则恶意软件应急预案的目标是在恶意软件攻击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和清除恶意软件,减少对系统和数据的影响,保障网络环境安全稳定。
其原则包括:- 及时性:采取快速反应、尽快控制和清除恶意软件的措施。
- 综合性:综合运用技术、管理和组织等手段应对恶意软件的威胁。
- 高效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流程,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3. 应急响应流程3.1 恶意软件发现恶意软件的发现可以通过日常的系统监控、安全漏洞扫描等方式进行。
一旦检测到可疑活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的执行流程。
3.2 信息收集和分析需要对已发现的恶意软件进行详细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包括威胁的类型、传播途径、受感染的系统范围等内容。
同时,通过与其他机构或厂商的合作,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3.3 应急处置在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应急处置方案。
主要包括:- 隔离受感染的系统和网络,阻止恶意软件的进一步传播。
- 及时修补系统漏洞,防止被未修复的漏洞利用。
- 清理受感染的主机,恢复到正常状态。
- 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确保数据安全。
3.4 恢复和监控在完成清除工作后,对受影响的系统进行恢复,并加强对系统和网络的监控。
同时,对恶意软件的攻击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高应急预案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 培训和演练定期进行恶意软件应急处置培训,提高员工对恶意软件的识别和处置能力。
同时,组织应急处置演练,测试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根据演练结果不断完善预案内容。
5. 合作与信息共享与其他机构、厂商、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恶意软件的样本信息、处置经验等。
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升整个行业的应急处置能力,共同应对恶意软件的威胁。
关于严厉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立法的提案
关于严厉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立法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0347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由:关于严厉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立法的提案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办理提案人:郝建秀主题词:网络,法律提案形式:个人提案内容:人们常说互联网是个虚拟社会。
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普及和高速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乃至国家的政治生活都已经深深的融入到这个虚拟社会之中,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所以说虚拟社会并不虚,虚拟社会也不能虚。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总体概况网络的产生和应用为人来的社会活动和信息交换提供了虚拟空间。
在这个虚拟空间生存的个人、法人、组织及他们之间的各种交往活动构成了虚拟社会,是现实生活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这种新的社会形态达到了相当的规模。
2012年元月16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国家顶级域名.cn 的注册量达到353万个,团购用户数量达到6465万,网络商务群、网络社交群、应用基础群、网络依赖群、电子政务群等广大网络用户群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信息化时代。
但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网络安全问题、网络侵权问题、网络隐私问题、网络监管问题日益突出,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发展中存在的网络犯罪问题新生事物往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当我们受益于海量、高速、便捷、及时性、交互性、开放性和隐私性传递信息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互联网大肆进行犯罪活动,互联网成为犯罪分子新型的犯罪工具和犯罪场所。
这些网络犯罪主要涉及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和破坏;黑客攻击,导致用户系统出现故障、数据丢失、篡改,给广大网民和网络运营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利用木马程序盗窃用户网络帐号、虚拟货币、网游道具等具有现实价值的虚拟财务;开设“钓鱼”网站、发布违法犯罪信息;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网络赌博;贩卖违禁物品;网上制作、复制传播淫秽、色情、暴力等低俗有害信息,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人性道德具有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了相当大的伤害;一些人在网络上肆意侮辱、诽谤他人成为常态,网络成为泄私愤和进行人身攻击的场所和工具;某些敌对分子、民运分子、分裂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颠覆破坏、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严重地威胁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恶意软件攻击与信息安全服务解决方案
恶意软件攻击与信息安全服务解决方案恶意软件攻击是当前信息安全领域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
恶意软件指的是由黑客、网络犯罪分子等恶意制作的用于攻击计算机系统或窃取个人敏感信息的软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恶意软件攻击也日益增多和复杂化。
信息安全服务作为恶意软件攻击的解决方案之一,能够有效地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止重要信息被窃取,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保障。
本文将从恶意软件攻击的特点、影响和信息安全服务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恶意软件攻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隐蔽性、扩散性和破坏性。
首先,隐蔽性是指恶意软件攻击具有很高的隐蔽性,很难被普通用户或者传统防护技术所察觉和拦截。
攻击者利用各种手段,如植入恶意代码、利用漏洞等,使得恶意软件能够在目标系统中悄无声息地运行,随时准备收集、传输和利用用户的个人敏感信息。
其次,恶意软件的扩散性很强,能够迅速在网络上传播。
通过传播途径包括恶意邮件、不安全的下载源、社交网络等,攻击者可以将恶意软件传播给更多的用户,扩大攻击范围。
最后,恶意软件攻击还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攻击者可以通过恶意软件来加密或删除用户的文件,造成数据灭失或泄露,给个人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针对恶意软件攻击,信息安全服务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
首先,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是防御恶意软件攻击的基本步骤。
杀毒软件能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防护,及时发现和清除恶意软件,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
防火墙则可以对网络通信进行监控和过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其次,企业用户可以选择信息安全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云安全解决方案。
云安全解决方案将信息安全服务集成到云平台中,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及时发现并对抗恶意软件攻击。
同时,云安全解决方案还能够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备份和灾备等功能,保障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和可靠性。
另外,信息安全服务还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定期演练等方式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恶意软件攻击的发生。
如何有效治理互联网恶意软件
案 供货 商 Bu ot 前 发 布 Bu ot 02 le a 日 C l C a2 1 e 网络 安 全报 告认 为 ,网络 威胁 范 畴 中最 重 大 的变 化是 利用 恶 意 软件 发 动 网络 攻击 ,
可,利用安装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
的软 件 弹 出广 告 ;恶 意 收集 用户 信 息指 未
0% 9 43 % 是 降 低 电 脑运 行 速 度 。 恶 意 软 排 名 第 一 ;2 . 来 自俄 罗 斯 ;1_ 来
自美 国 。网 络安 全 和广 域 网络 优 化解 决 方
件 因 自身 的运行 会 占用 系 统 的 内存 空间 ,
消耗整机的资源,同时因其设计上 的缺陷
会造 成进 程 无 响应 等 情况 ,严 重 的会 造 成 系统 死 机等 情 况 。二 是侵 犯个 人 隐 私 。在
甚至成为犯罪分子利用 的工具。可见 ,加强对恶意软件 的治理刻不容缓 。
据库资料用于自身的营销宣传或贩卖给其
他 商 家 ,从 中获 取 巨额 利润 。三是 扰 乱市
场竞争秩序。部分恶意软件通过强行弹出
窗 口等 方 式 ,为 自身 或其 他 网站 品 做推 广 宣传 ,使 得 这 部分 网站流 量 大增 ,而通
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与处置机制大全
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与处置机制大全第一篇: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与处置机制大全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与处置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12月9日发布第一条为净化公共互联网网络环境,保护用户权益,维护网络安全,有效防范和处置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制定本机制。
第二条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是指运行于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具有移动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之上,存在窃听用户通话、窃取用户信息、破坏用户数据、擅自使用付费业务、发送垃圾信息、推送广告或欺诈信息、影响移动终端运行、危害互联网网络安全等恶意行为的计算机程序。
第三条本机制适用于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及其传播服务器、控制服务器的监测和处置。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组织、监督全国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监测和处置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保障局负责具体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简称通信管理局)指导、组织、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监测和处置工作。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以下简称CNCERT)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负责对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样本进行认定命名,对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进行监测、分析、通报,协调处置传播服务器、控制服务器和攻击源。
移动通信运营企业负责报送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疑似样本,对CNCERT认定通报的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进行监测、处置和反馈,为本单位所服务的用户提供信息提示和查杀技术咨询。
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注册服务机构负责对CNCERT通报的由自身管理的恶意域名进行处置。
第五条移动通信运营企业、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IDC服务提供商、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在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托管服务、域名注册解析等服务时,应在与用户签订的服务协议、合同中约定用户承担的网络安全保障责任。
第六条移动通信运营企业、CNCERT应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样本捕获和监测处置能力,建设完善相关技术平台。
恶意软件侵权的法律思考
恶意软件侵权的法律思考恶意软件在网络上的泛滥,不仅侵犯了广大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而且也影响了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恶意软件从安装、运行、删除程序、制作目的等方面侵犯了网络用户的隐私权、财产所有权、消费者权益中的知情权与选择权等。
恶意软件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属于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一种。
治理恶意软件侵权应该谋求法律治理手段和其他治理手段的紧密结合。
近几年,恶意软件在网络上大有蔓延的趋势,对广大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构成了严重威胁。
如有的恶意软件未经用户的允许强行侵入其电脑,使用户无法正常卸载,被迫接受某些操作;有的在用户不知情的前提下,强行安装插件,对用户的浏览器进行篡改使其异常,或强行弹出广告,或强行转到某些指定的商业网站。
更有甚者,有人利用恶意软件窃取用户在网站上的注册信息,将用户的OICQ 号码、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甚至银行账号等信息作为商业资源卖给某些商务网站或商品经销机构。
用户电子邮箱中众多的垃圾邮件或多或少就与恶意软件有关。
恶意软件还导致电脑运行速度下降、浏览器异常等。
恶意软件在网络上的泛滥,不仅侵犯了广大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而且影响了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恶意软件治理的力度。
一、恶意软件的界定和泛滥原因由于恶意软件在推广网络的用途,宣传网站的业务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人们对其性质、内涵和危害性缺乏清醒的认识。
因而,我们有必要对恶意软件进行界定,分析其泛滥的原因。
(一)恶意软件的界定恶意软件包括各种广告程序、间谍软件、IE插件、钓鱼程序等,被民间称为“流氓软件”,中国互联网协会在2006年12月27日公布的《抵制恶意软件自律公约》中对其定义为:“恶意软件是在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运行,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软件,但不包含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计算机病毒。
”恶意软件既不属于正规商业软件,也不属于真正的计算机病毒。
它表现为以下八种情形:强制安装、难以卸载、浏览器劫持、广告弹出、恶意收集用户信息、恶意卸载、恶意捆绑以及其他侵犯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恶意行为。
网络恶意攻击事故处理预案
网络恶意攻击事故处理预案一、引言网络恶意攻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严重问题,给个人、组织甚至国家的网络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制定一份全面的网络恶意攻击事故处理预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提出一套有效的网络恶意攻击事故处理预案,并探讨其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恶意攻击呈现出日益复杂和智能化的特点。
黑客通过各种手段入侵系统、窃取数据、散布病毒等,给个人、企业和政府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威胁,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恶意攻击事故处理预案。
三、网络恶意攻击事故处理预案的制定1.明确责任和权限明确责任和权限是网络恶意攻击事故处理预案的核心。
在制定预案时,需要确定各个层级的责任人员,并给予其相应的权限,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响应和处理网络恶意攻击事件。
同时,还需要制定一套管理流程,确保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员都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2.建立应急响应团队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团队是网络恶意攻击事故处理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团队由网络安全专家组成,负责监测和分析网络恶意攻击事件,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团队成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各种网络攻击方式和应对方法,以便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和处理恶意攻击事件。
3.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应急演练是网络恶意攻击事故处理预案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可以提高组织内部对网络恶意攻击事件的应对能力,增强组织内部的协作和快速反应能力。
应急演练应包括模拟网络攻击事件、测试应急响应流程、评估响应效果等步骤,以便及时发现和弥补预案中的不足之处。
四、网络恶意攻击事故处理预案的实施1.监测与预警网络恶意攻击的本质是网络流量的异常变化,因此监测与预警是网络恶意攻击事故处理的第一步。
组织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网络流量、入侵行为等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并通知相关责任人员做出相应的处理。
2.事件分析与定性在收到预警信号后,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团队需要迅速对事件进行分析和定性。
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防治管理制度(讨论稿)
版本页标题:China Advance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Group信息技术管理制度主题: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防治管理制度China Advance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Group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防治管理制度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等有害软件(以下简称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治理,保护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公司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使用计算机的部门和个人。
第二节防病毒管理第三条总公司和各站点应设定专人负责病毒防治工作。
第四条病毒防治管理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级职能管理部门应提高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安全意识,切实履行各项职责。
第五条信息技术部负责制定公司病毒防治管理制度,并对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进行部署、监管和指导。
第六条信息技术部负责建立公司计算机病毒防治操作规程,并依据有关条例定期组织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的检查。
第七条信息技术部负责建立突发病毒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在重大病毒爆发时,负责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应急方案、付诸实施,并跟踪有关反馈信息和处理结果。
第八条实行重大病毒的预警公告制度,对于特定“网络蠕虫”病毒或“黑客”程序,提供专杀工具和解决办法。
第九条信息技术部防病毒管理人员负责组织计算机病毒防治培训和讲座,提高员工的病毒防治安全意识。
在内部网站的病毒防治专栏,及时公布“新病毒预告”、特定病毒专杀工具、相关安全补丁和最新病毒特征码等信息,提供本公司用户选择使用。
第三节防病毒软件的安装第十条信息技术部负责在全网范围内建立多层次的防病毒体系,要使用国家规定的、具有计算机使用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的防病毒产品。
应安装防病毒软件、防火墙以及安全卫士等恶意软件防治工具。
第十一条对新购进的计算机及设备,在安装完操作系统后,要在第一时间内安装防病毒软件。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的恶意软件防范与处理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的恶意软件防范与处理恶意软件是指那些植入用户设备或网络系统中,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个人信息、破坏系统正常运作或传播其他恶意行为的软件程序。
恶意软件对个人隐私、企业机密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网络安全,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恶意软件的防范与处理至关重要。
一、防范恶意软件的措施1. 建立强大的防火墙: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能过滤流入和流出的数据流量,禁止未授权的访问和传输,阻止恶意软件的扩散。
公司应该投入足够的资源来确保防火墙的正常运作,并定期更新防火墙规则。
2. 安装可信赖的安全软件:为了防止恶意软件的入侵,企业和个人用户应该安装可信赖的安全软件,如杀毒软件、防火墙和恶意软件扫描工具。
这些软件能够检测并清除已感染的文件,并提供实时保护。
3. 加强员工培训:员工是网络安全的薄弱环节之一,人为因素是恶意软件传播的主要途径。
公司应定期进行员工安全培训,教育员工如何警惕电子邮件附件、网络下载和未知来源的链接,以避免恶意软件的感染。
4. 建立安全下载和浏览策略:公司应制定明确的安全下载和浏览策略,禁止员工从未知或不受信任的网站下载软件,避免点击垃圾邮件或恶意广告。
此外,对于需要从互联网下载的软件,应提供安全下载渠道,并进行安全检测。
5. 定期备份数据:恶意软件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文件受损,为了防范数据泄露和损失,公司应定期备份数据,确保数据能够及时恢复。
二、处理恶意软件的方法1. 立即隔离已感染的设备:一旦发现恶意软件感染了某台设备,应立即将其隔离,断开与网络的连接,以避免恶意软件的进一步传播。
2. 运行杀毒软件进行扫描:对已感染的设备,应运行杀毒软件进行全面扫描,检测并清除已感染的文件。
如果杀毒软件无法清除所有恶意软件,应采取其他手段,如使用专业的恶意软件清除工具。
3. 及时更新系统和软件:恶意软件通常利用系统和软件的漏洞进行传播和感染。
为了防止恶意软件的入侵,公司应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修补已知漏洞,并安装最新的补丁。
恶意软件应对建议
恶意软件应对建议恶意软件是一种针对互联网用户的威胁,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侵入用户的电脑、手机或其他设备,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恶意操作。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设备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对抗恶意软件的侵害。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您有效地应对恶意软件。
(一)保持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更新恶意软件通常利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进行攻击。
因此,及时安装系统和软件的更新,可以修复这些漏洞,增强设备的安全性。
在设置中,开启自动更新功能,确保更新包能及时下载和安装。
(二)安装可信赖的安全软件为您的设备安装一款可信赖的安全软件是防范恶意软件的重要步骤。
安全软件能够实时监测和阻止恶意程序的安装,并对病毒、间谍软件等进行扫描和清除。
您可以选择知名的安全软件,如瑞星、卡巴斯基、诺顿等,并经常更新病毒库以保持安全性。
(三)谨慎点击链接和附件恶意软件很常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或网页的链接和附件。
因此,在打开链接或下载附件之前,一定要谨慎核实发送者的身份和内容的真实性。
避免点击垃圾邮件或来历不明的链接,同时,在不确定来源的邮件或信息中,不要轻易下载附件。
(四)不随意安装和打开应用程序在安装和打开应用程序时,要保持警惕。
只从官方应用商店或官方网站下载应用程序,并仔细阅读用户协议和权限要求。
避免安装来源不明的应用程序,以免陷入恶意软件的陷阱。
(五)备份重要数据及时备份重要数据是防范恶意软件攻击的重要措施。
当设备受到恶意软件感染时,您可以通过恢复备份的数据来避免数据丢失。
云存储是一个方便的备份工具,您可以将数据上传至云端,确保即使设备损坏或丢失,数据也能得到保护。
(六)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是全面提升用户防范恶意软件的重要手段。
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和防范措施,能够提高用户警惕性,减少恶意软件的侵害。
随着技术的发展,恶意软件攻击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不断了解更新的安全知识是必要的。
总结起来,应对恶意软件的重要建议包括保持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更新、安装可信赖的安全软件、谨慎点击链接和附件、谨慎安装和打开应用程序、备份重要数据以及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反恶意软件活动方案
反恶意软件活动方案
简介
本方案旨在针对恶意软件的活动进行防范和打击,保护用户的计算机和信息安全。
通过以下措施和活动,我们将增加对恶意软件的识别和清除能力,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活动内容
1. 恶意软件监测
通过安装、更新和使用可靠的防病毒软件,实时监测和扫描系统中的恶意软件。
定期检查恶意软件活动的报告和日志,以及用户的反馈,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
2. 恶意软件清除
对于发现的恶意软件,采取快速响应的措施进行清除。
包括但不限于封锁病毒传播渠道、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查杀、移除恶意软件以及修复受损的系统文件等操作。
确保及时清除恶意软件,防止其对系统和用户造成进一步的危害。
3. 数据备份和恢复
强调用户将重要数据定期备份,并提供简单易用的数据恢复工具和指南。
在用户遭受恶意软件攻击或数据丢失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数据,减少损失。
4. 用户教育与意识提升
5. 恶意软件研究与分析
建立专业的恶意软件研究团队,定期分析、研究和监测新型恶意软件的活动和特征。
通过研究可以快速识别威胁,及时针对新型恶意软件制定防范措施和更新防病毒软件的特征库。
6. 合作与信息共享
与专业的网络安全机构、行业协会和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恶意软件的相关信息和安全策略。
通过信息共享,提高对恶意软件的整体防范水平。
结论
通过实施以上反恶意软件的活动方案,我们将能够有效预防和打击恶意软件的活动,提高系统和用户的安全性。
同时,为用户提
供快速的反恶意软件支持和应急响应,保证计算机和信息的安全质量。
防范恶意软件安全预案
一、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恶意软件(Malware)已经成为网络安全的一大威胁。
恶意软件通过窃取用户信息、破坏系统稳定、传播病毒等方式,给个人、企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保障网络安全,预防恶意软件的危害,特制定本预案。
二、目标1. 提高员工对恶意软件的认识,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2. 采取措施,降低恶意软件的感染风险。
3. 确保网络系统和信息数据的安全,保障企业正常运营。
三、组织架构1. 成立恶意软件防范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预案的执行。
2. 设立恶意软件防范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恶意软件防范措施。
四、防范措施1.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1)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恶意软件的认识。
(2)通过内部邮件、公告等方式,宣传恶意软件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2. 加强系统安全防护(1)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防病毒软件,确保系统安全。
(2)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3)限制远程访问,降低恶意软件传播风险。
3. 严格管理网络设备(1)对内部网络设备进行统一管理,防止非法接入。
(2)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配置,降低恶意软件传播风险。
4. 防病毒软件防护(1)选择具有良好口碑的防病毒软件,定期进行病毒库更新。
(2)开启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清除恶意软件。
5. 邮件安全防护(1)加强邮件安全管理,对可疑邮件进行严格审查。
(2)对邮件附件进行病毒扫描,防止恶意软件通过邮件传播。
6. 网络行为规范(1)禁止员工下载、安装未知来源的软件。
(2)禁止员工访问不明网站,降低恶意软件感染风险。
五、应急处置1. 发现恶意软件感染时,立即隔离受感染设备,防止病毒传播。
2. 对受感染设备进行病毒清除,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3. 对受感染设备进行安全检查,防止病毒残留。
4. 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查找病毒来源,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六、预案修订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修订后的预案由恶意软件防范领导小组负责审批。
打击治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打击
打击治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打击治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专项行动任务分工的通知
【法规类别】互联网
【发文字号】工保函[2014]316号
【发布部门】打击治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4.05.07
【实施日期】2014.05.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打击治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打击治理移动互联网恶
意程序专项行动任务分工的通知
(工保函〔2014〕316号)
电信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部公安部工商总局关于印发打击治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保〔2014〕153号),确保专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现对涉及我部的工作进行了任务分解,请你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打击治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5月7日打击治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专项行动任务分工。
信息系统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计算机恶意代码等有害程序(以下简称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治理,保护信息系统安全和正常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窃取或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
第二章组织管理及策略方针第四条防病毒指导方针:构建预防为主、防杀结合的计算机病毒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防杀”的防病毒工作原则,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工作纳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五条信息中心负责在范围内建立多层次的病毒防护体系,负责总体防病毒策略的制定与下发,组织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的检查。
第六条病毒防治的具体工作由安全专管员兼任。
第七条信息中心对防病毒的月度运行情况实行通告机制。
第八条信息中心负责建立重大病毒的预警公告机制和突发病毒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在重大病毒爆发时,负责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根据应急方案制定应对措施,并跟踪有关反馈信息和处理结果。
第九条信息中心负责组织对防病毒系统的教育和培训。
第三章防病毒服务器管理第十条信息中心建立防病毒服务器管理体系。
第十一条防病毒控制中心服务器是整体病毒防护体系的核心。
上联互联网下载最新的病毒库,下发病毒库及防毒规则,负责联网计算机的病毒码及防毒策略的分发,每天至少查杀一次。
第十二条安全专管员负责防病毒服务器的升级及病毒码的更新。
第十三条不得在防病毒服务器上安装与防病毒无关的软件,不得无故停止与防病毒相关的服务。
第十四条应定期检查防病毒服务器的防毒策略,并定期备份。
第四章管理与培训第十五条任何联入网络的计算机必须安装统一提供的防病毒客户端软件。
不得私自关闭防病毒软件的实时防护功能,不得私自卸载防病毒软件客户端。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关于印发打击治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关于印发打击治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4.04.15•【文号】工信部联保[2014]153号•【施行日期】2014.04.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通信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关于印发打击治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保〔2014〕1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公安厅(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为了维护网络和信息安全,净化移动互联网环境,保护用户合法权益,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决定自2014年4月至9月,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打击治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专项行动。
现将《打击治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部公安部工商总局2014年4月15日打击治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但与此同时,具有恶意扣费、资费消耗、信息窃取、诱骗欺诈等恶意行为的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以下简称恶意程序),危害网络和信息安全,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为遏制利用恶意程序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蔓延势头,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创造安全的移动互联网信息消费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决定,自2014年4月至9月,在全国范围联合开展打击治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按照依法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通信、公安、工商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和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作用,加强移动应用程序制作、传播、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依法打击利用恶意程序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
二、工作目标发现处置一批感染规模较大、危害严重的恶意程序;督促应用商店建立健全移动应用程序安全管理机制;查处一批利用恶意程序从事违法犯罪的案件;打击利用恶意程序非法牟利行为;提高用户安全防护意识;推动建立恶意程序治理的长效机制。
《信息安全技术恶意软件事件预防和处理指南》
《信息安全技术恶意软件事件预防和处理指南》工作组讨论稿编制说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2016.6.03《信息安全技术恶意软件事件预防和处理指南》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信息安全技术恶意软件事件预防和处理指南》是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1年度信息安全专项中标准制订项目之一。
属2011年度下达的国家标准制定项目。
二、研究目标《信息安全技术恶意软件事件预防和处理指南》的制定旨在参照NIST SP800-83:Guide to Malware Incident Prevention and Handling,并结合我国恶意软件事件预防和处理实践,制定一个我国恶意软件事件预防和处理指南的标准。
三、国内外标准制定情况3.1 国际现状早在1991年,CARO(计算机反病毒研究组织)的创始人员就制定了一套应用于反病毒(A V)产品的计算机病毒的命名规则。
如今,相对于现在的应用来说,CARO的命名规则已经显得稍微有点过时了,但是它仍然是大多数反病毒公司曾采用过的唯一标准。
2005年10月份,美国计算机紧急反应小组(US-CERT,The United States Computer Emergency Readiness Team)正式启动名为CME(Common Malware Enumeration)的项目。
该项目的目的是为每个恶意软件指定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从而帮助用户识别系统遭受的攻击。
2005年7月,微软、赛门铁克、组合国际(CA)、McAfee及Yahoo!等厂商组成反间谍软件联盟(Anti-Spyware Coalition,缩写为ASC)。
ASC目的是共同为间谍软件的定义、解决争议的通用程序和协同防御措施而努力,以帮助全球用户抵御日渐猖獗的网络威胁。
ASC 在恶意软件的定义和标准方面与各方进行了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并形成一系列的标准和指导文档,其中主要有如下文档:(1)反间谍软件产品测试指南;(2)反间谍联盟风险模型描述;(3)最佳作法:潜在有害程序评估指南;(4)冲突辨认与解决程序。
有效应对网络恶意软件攻击的应急预案
有效应对网络恶意软件攻击的应急预案网络恶意软件攻击是指通过互联网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进行非法侵入、破坏、窃取信息等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恶意软件攻击日渐增多,给个人和组织带来了严重的安全威胁。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我们应当制定并有效执行应对网络恶意软件攻击的应急预案。
本文将针对网络恶意软件攻击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一套全面、有效的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目的和重要性网络恶意软件攻击具有隐蔽性、扩散性和破坏性,往往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长时间滞留于目标系统中,给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信息泄露。
针对这些威胁,制定应急预案具有以下目的和重要性:1. 及时发现和识别恶意软件攻击。
2. 快速切断攻击源头,阻止攻击扩散。
3. 最小化破坏和信息泄露。
4. 快速恢复系统功能,保障正常运行。
5. 收集攻击数据,分析攻击手段和特征。
基于以上目的和重要性,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以全面应对网络恶意软件攻击。
二、应急预案的组成针对网络恶意软件攻击的实际情况,应急预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指挥机构和责任部门的设立:设立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中心,明确应急响应的指挥机构和责任部门,确保响应决策的迅速和准确。
2. 预警与监测体系的建立: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预警与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识别恶意软件攻击行为,以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3. 事件响应流程的规范:制定网络恶意软件攻击的事件响应流程,明确应急预案的执行步骤、人员职责和时间节点,确保应急响应的迅速和高效。
4. 技术手段的支持: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对恶意软件攻击的防御,包括安装终端安全软件、加密传输等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5.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重要数据,确保备份数据可靠和安全。
一旦遭受恶意软件攻击,能够迅速恢复被破坏的数据,降低损失。
6. 事件处理与信息共享:及时对恶意软件攻击事件进行处理,调查其来源和影响,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组织共享信息,以提高整个网络安全体系的防护能力。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应对恶意软件攻击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应对恶意软件攻击恶意软件攻击是指黑客利用计算机软件漏洞或社交工程等手段,将有恶意目的的软件植入受害者计算机中,进而控制或窃取受害者的敏感信息,给受害者造成重大损失。
面对恶意软件攻击,企业和个人都应制定相应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以有效应对这种威胁。
本文将从预防、检测、处置三个方面,介绍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应对恶意软件攻击的具体步骤。
一、预防恶意软件攻击1. 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和政策企业和个人应该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策略和政策,明确安全责任和权限,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员工识别和应对恶意软件攻击的能力。
2. 更新和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全补丁,更新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病毒库,确保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的安全性。
3. 设置强密码和多因素身份认证合理设置密码复杂度,不使用简单重复的密码,定期更换密码。
此外,可使用多因素身份认证,提高登录的安全性。
4. 过滤和监控网络流量使用安全的网络设备,过滤恶意软件传输的网络流量,减少攻击的范围。
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和日志记录,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置恶意软件攻击。
二、检测恶意软件攻击1. 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利用安全性评估工具,对系统进行定期的漏洞扫描,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同时,及时更新和修补被发现的漏洞,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 实时检测系统异常行为建立系统异常行为监测机制,及时发现系统异常的活动和流量,如大量的外部连接、频繁的未授权访问等,可能是恶意软件攻击的表现。
3. 设置入侵检测系统通过设置入侵检测系统(IDS)或入侵防御系统(IPS),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识别恶意软件攻击行为。
三、处置恶意软件攻击1. 隔离受感染的设备在发现受感染的计算机设备后,应立即断开与网络的连接,隔离该设备,避免恶意软件继续传播。
2. 清除恶意软件使用有效的杀毒软件对受感染的设备进行全面扫描和清除,确保将所有恶意软件彻底清除,防止二次感染。
安全防病毒和反恶意软件制度
安全防病毒和反恶意软件制度1. 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企业面对的网络安全威逼日益严峻。
病毒和恶意软件的攻击已成为企业网络安全的紧要风险之一,给企业的业务、数据和声誉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为了保护企业的网络安全和信息资产,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特订立本制度。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职工在日常工作中遵从安全防病毒和反恶意软件的相关规定,提高员工对病毒和恶意软件的警惕性,有效减少病毒和恶意软件的传播和攻击,并建立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
3. 管理标准3.1 职工义务•全部职工都应加强对病毒和恶意软件的了解和意识,接受相关培训,并会定期参加相关安全教育活动。
•职工应当严禁私自下载、安装和使用未经企业批准的软件,特别是来历不明的软件。
•全部职工在使用计算机、互联网以及与网络相关的设备时,应遵守企业的使用规定,严禁通过非官方渠道下载、安装或传播软件。
•职工不得隐瞒或转移发现的病毒和恶意软件,应立刻向IT部门报告并依据引导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职工应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安全补丁,并确保防病毒软件和安全防护工具的实时更新。
•严禁将个人电脑、移动设备等随便连接企业的内部网络,除非已经通过安全审批。
3.2 设备管理•IT部门应负责对全部网络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规划、实施和维护。
•全部网络设备包含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等都应安装防病毒软件和安全防护工具,并进行定期检测和更新。
•IT部门应定期备份紧要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存放在安全的地方,以防受到病毒和恶意软件的攻击。
•企业应定期进行设备漏洞扫描,并及时进行修复和升级,确保设备的安全性。
3.3 网络安全管理•IT部门应定期对企业内部网络进行安全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和相应的处理措施。
•企业应建立网络访问权限管理制度,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略访问企业的网络资源。
•企业应定期对网络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掌控和防范措施。
•IT部门应建立网络入侵检测和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安全事件。
抵制恶意软件自律公约
抵制恶意软件自律公约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日期】2006.12.27•【文号】•【施行日期】2006.12.27•【效力等级】行业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软件业正文抵制恶意软件自律公约(中国互联网协会2006年12月27日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互联网用户的合法权益,抵制恶意软件在网上的滥用和传播,促进我国互联网行业健康和谐发展,制订本公约。
第二条本公约所称恶意软件是指在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运行,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软件,但不包含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计算机病毒。
第三条本公约倡导用户至上、诚信服务、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中国互联网协会和各省级互联网协会作为本公约的执行机构,负责组织公约的实施。
第二章自律内容第五条鼓励软件厂商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软件服务和发展模式,提高软件技术水平。
第六条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尊重互联网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维护用户正当权益,改善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
第七条提供软件安装服务时,应明确提示用户并经用户许可,反对强制或欺瞒安装。
第八条提供通用的卸载方式,反对难以卸载。
第九条尊重用户上网选择,反对浏览器劫持。
第十条尊重用户上网体验,反对恶意广告弹出。
第十一条保护用户上网安全,反对恶意收集用户信息。
第十二条提倡公平有序竞争,反对恶意卸载。
第十三条倡导良性合作,反对恶意捆绑。
第十四条反对其他侵害用户知情权、选择权的软件安装、使用和卸载等恶意行为。
第十五条加强行业沟通协作,探讨有效抵制恶意软件模式,营造以自律促发展氛围。
第十六条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抵制恶意软件的制作和传播。
第十七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互联网行业和谐发展。
第三章公约的执行第十八条中国互联网协会和各省级互联网协会负责公约的组织实施,向会员单位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会员单位的意愿和建议,对会员单位遵守本公约的情况实行监督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建界关于制定《恶意软件惩治办法》的提案
恶意软件也被称作流氓软件、间谍软件、广告软件等。
根据2006年11月中国互联网协会以行业自律的方式组织30余家互联网从业机构共同起草的恶意软件定义,恶意软件是指在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运行,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软件(不包含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计算机病毒)。
它具有强制安装、难以卸载、浏览器劫持、广告弹出、恶意收集用户信息、恶意卸载、恶意捆绑和侵害用户软件安装、使用和卸载知情权、选择权等特征。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恶意软件的种类已达130余种。
有调查称,国内90%以上的网民受到过恶意软件的困扰。
2006年底,伴随着社会舆论的谴责,恶意软件的发展有所收敛,但数日前发布的江民反病毒中心监测报告显示,2007年2月份,我国计算机用户感染广告程序的数量再次激增,所占比例由1月份的15%猛升到2月的40%!随着手机上网的普及,恶意软件(特别是以间谍为目的的恶意软件)正在向移动通讯领域蔓延。
恶意软件的泛滥,除了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多方面的烦恼,还有多项社会公害:
1、占用、吞噬用户的网络资源,降低电脑运行速度,影响工作效率,使得个人、企业、国家的大量软、硬件投资受损,互联网信誉度大跌;
2、助长了色情、色情网站广告的大量传播;
3、严重威胁个人、企业、国家的信息安全;
4、由恶意软件支撑的低成本、无约束的桌面广告系统,造成不正当竞争,也将引起企业商业道德水平下降;
5、为了避免恶意软件的侵扰,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不敢信任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优秀工具软件或应用软件(有时甚至回避使用杀毒软件),影响正常的学习与工作,阻碍了我国软件产业的良性发展。
恶意软件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关注。
美国建立了“反间谍软件联盟”和“阻止不良软件联盟”(StopBadwareCoalition)两大行业组织。
在他们的推动下,2004年犹他州通过了第一个针对恶意软件的立法《Spyware Control Act》,此后又有18个州完成了立法。
欧盟于2000年两次颁布了《网络刑事公约》(草案),对非法进入计算机系统,非法窃取计算机中未公开的数据等针对计算机网络的犯罪活动,以及利用网络造假、侵害他人财产、传播有害信息等使用计算机网络从事犯罪的活动均详细规定了罪名和相应的刑罚。
草案还明确了法人网上犯罪的责任,阐述了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的意义,并具体规定了国际合作的方式及细节。
在我国,打击恶意软件尚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法律法规缺失。
虽然中国互联网协会以行业自律的形式设定了恶意软件的定义,但没有在法庭上被作为判定恶意软件的依据。
为了有效遏制恶意软件的肆虐,扫清中国软件行业健康发展的路障,我们建议:
1、效仿2006年3月颁布的《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尽快由信息产业部与公安部联合出台《恶意软件惩治办法》,在相关法律出台前,作为惩治恶意软件的司法依据。
建议该法规采纳中国互联网协会制定的恶意软件定义,制定恶意软件的认定标准、监管办法和惩治措施。
2、委托中国互联网协会牵头,与中国软件协会等其他相关行业组织联合组建常设权威机构“中国恶意软件应急处理中心”,协助监管机构和司法部门开展打击恶意软件工作。
该中心的职责包括:组织对恶意软件的研究、评测和无记名投票判定,对恶意软件爆发提出预警,接受司法机关特别是法院在裁定具体案件时的专业咨询并组织网络知识培训,在必要时对恶意软件的定义提出更详细的解释建议。
3、设立恶意软件举报中心,鼓励网民通过互联网举报恶意软件。
过去的几年间,在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中国互联网协会的组织下,网民对网上的不良信息、垃圾邮件等进行了大量的举报,效果显著。
惩治恶意软件同样应当依靠和发挥广大网民的力量。
网络举报中心的维护工作可以由“中国恶意软件应急处理中心”负责。
4、支持和规范查杀软件行业的发展。
查杀软件是在网络上对抗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的有效技术工具。
目前束缚查杀软件的最主要因素是没有对恶意软件的明确法律定义和对查杀软件进行认证规范。
集制定恶意软件标准、判定谁是恶意软件、开发查杀工具的责任于查杀软件开发商一身,不符合市场原则,也使得开发商们的公信力丧失。
再加上他们在近期法律诉讼中的失利,无疑阻碍了查杀软件开发商的积极性。
因此,《恶意软件惩治办法》应当在明确恶意软件定义的同时,明确查杀软件的认证规范和认证机构,在合法范围内授予查杀软件在用户的电脑上检查、提示、阻止或卸载符合恶意软件的权力。
认证规范中要特别明确的是,查杀软件发现可疑恶意软件后,应对用户尽提示义务。
5、惩戒恶意软件的制造者与受益者。
目前,围绕恶意软件的制作、传播、经营、更新,已经形成一条条利益丰厚的价值链。
法律不仅应当惩罚恶意软件的制作者,更应该严惩价值链条上的受益者,例如广告的售卖商、决定在恶意软件上投放广告的广告主或广告代理公司、通过恶意软件获取的用户隐私信息的售卖商以及购买者、收取广告费用为恶意软件的传播助力的网站、广告联盟和应用软件等等,这将有利于消灭恶意软件所依存的市场环境。
6、继续鼓励《抵制恶意软件自律公约》组织的发展,促进恶意软件的预防工作。
为了有效遏制恶意软件,惩治与预防应当双管齐下。
最有效的防范莫过于树立网络文明、加强行业自律和增进社会监督。
政府应当鼓励和积极扶持类似《抵制恶意软件自律公约》组织的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并通
过它们把更多的商业网站、软件厂商、研究机构、媒体和广大网民联系起来,共同投入到净化网络环境的各项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