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核心考点曝光-高考压轴题(配套课件)

合集下载

2013年高考历史备考重点

2013年高考历史备考重点

2013年高考历史备考一、各部分的重要问题1.政治史(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皇帝制度、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唐朝三省体制存在的决策弊端(三省分别掌管对诏令的草拟、审核与执行,使原来独立的相权分属三个部门,结果往往出现相互掣肘、职责混淆的情况,反而降低了行政效率,)。

(2)中国民族关系与边疆管理(西部西藏、新疆,西南少数民族)。

(3)宗法制的影响。

(4)世界格局问题。

(单极霸权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国际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更好地调剂国际自由经济的发展。

)。

(5)英国殖民扩张问题。

(6)对斯大林贡献的评价(苏联二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

(7)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及评价。

(8)近代英法美德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建立与特点。

(9)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

(10)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11)中国社会转型问题(古代、近现代)。

(12)从专制到民主的进程(秦汉政治、清军机处、孙中山民主思想、英美代议制)。

(13)中外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法治观念、罗马法、美国1787宪法、新中国的法制建设)。

(14)20世纪以来金融资本对经济影响的扩大问题。

(15)制度创新问题(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

2.经济史(1)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及城市职能(依托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发展起来)(政治功能占主导,商业职能依附于政治职能)。

(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如古代纺织业、瓷器业的发展)、宋代的社会经济。

古代土地制度问题(土地不均现象与社会稳定问题)。

(3)中国古代的制度创新问题(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

(4)近代民族经济发展问题。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借“接收”之机,对民族资本巧取豪夺,民族工业处境艰难。

)。

(5)中国近代社会与习俗的变迁。

(6)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7)关注民生,经济发展的成果应为广大民众所分享,(如防止极端的贫富分化引发工人运动)。

2013届高考历史选修2考点归纳复习课件6

2013届高考历史选修2考点归纳复习课件6

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没有坚强的革命政党的指导,没有统一的军事指挥;“护法”号 召力不足,缺乏群众基础;仅依靠军阀,缺乏可靠的革命武装力量;南北军阀勾结, 排挤孙中山。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二十二分。
• 1.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斗争特点。
• (1)在西方列强侵略下,西学冲击着中国,先进中国人
发展。 (2)武昌起义和清帝退位:①时间:1911年10月10日。②结果:成立中华 二十二分。
3.列强对辛亥革命的干涉:
(1)准备武装干涉中国革命。
(2)“严守中立”,积极扶植代理人。 (3)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二十二分。
•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 平举行,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A项是清 政府制定的;B项是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 C项是195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
• 答案:D
22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二十二分。
C

下列时间与重要文件或事件对
应不正确的是( )
• 2.《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 (1)《钦定宪法大纲》:于1908年8月
颁布,以日本《明治宪法》为蓝本,是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宪法文件,是中国
宪政的起点,是中国法制近代化过程的
开端。其特点是皇帝专权,人民无权,
实质上是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披上“宪
法”的外衣,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君主的
绝对权力,体现了满洲贵族维护专制统
治的意志及愿望。
17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二十二分。
• 它的出笼,实际上是清政府在受到国内 外强大的压力下进行的,因此不可能体 现民意,也不可能维护臣民的权利,相 反却规定了众多的义务,所以它不可能 挽救清朝的统治。

2013年知识点考点高考

2013年知识点考点高考

2013年考纲要点集锦中国史1.分封制的目的、对象、诸侯的权力与义务、影响。

2.宗法制的目的,特点、影响、以及与分封制的关系。

3.井田制的性质、瓦解原因和标志。

4.商鞅变法的内容。

5.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孔、孟、荀、老、庄、墨、韩的主要思想。

6.小农经济确立的原因、特点。

7.“重农抑商”中“抑商”的表现。

8.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的背景、巩固统治的举措、影响。

9.中国古代历朝加强皇权的举措、趋势。

10.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程、趋势。

11.汉初实行分封的原因、后来为何要解决王国问题,解决的方法。

12.董仲舒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内容、影响。

13.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代表。

1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举措,产生的影响。

15.“市”的变迁。

16.程朱理学出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

17.元代地方制度是?产生的影响。

18.明清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的表现19.“海禁”、“闭关锁国”的影响。

20.陆王心学产生的背景、内容、影响。

21.中国古代的历法、农学、医学著作。

22.明清儒学活跃出现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23.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南京条约》的内容、影响。

24.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和侧重点。

25.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影响。

26.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背景、《天朝田亩制度》的目的和评价、《资政新篇》的内容与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27.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举措、影响(学习西方的阶段)。

28.早起维新派的主张。

2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各阶段发展的原因。

30.《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31.京剧的产生和发展32.义和团运动发生的背景,《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33.“三民主义”的内容、意义。

“新三民主义”提出背景、内容、意义。

3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原则及意义。

35.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内容,影响。

36.五四运动的背景、意义。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考点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考点

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2013.6.6一、选择题古代中国:预计3题。

可能考点有:分封制【等级森严】、君主专制【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汉代中外朝、唐代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三司制、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中央集权制【中央与地方、】小农经济、商品经济【(宋代)市坊界限被打破,交子、(明清)会馆,商帮,市镇发展,“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战国至清末)重农抑商、(明清)海禁和闭关锁国百家争鸣、明清之际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近现代中国:预计3题。

近代中国可能考点有:鸦片战争和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向西方学习萌发、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思想、甲午战争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和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即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

现代中国可能考点有:政治:新中国成立、1954年宪法、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基层民主扩大、依法治国。

经济: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左”倾错误及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改革开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全面展开)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对外开放(经济特区——1984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1990浦东的开发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外交:建国初期的外交:“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求同存异”)70年代的外交: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新时期的外交:不结盟、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思想: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科技:两弹一星、杂交水稻、人造卫星文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样板戏教育:人民教育、工农兵学员、恢复高考、“三个面向”、义务教育、科教兴国古代世界:预计1题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古罗马:罗马法(私有财产、奴隶主、巩固罗马统治、法律先驱)近代世界:预计3题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美国1787年宪法社会主义(1848马克思主义、1871巴黎公社)人文精神的发展:14-17世纪文艺复兴、16世纪宗教改革、17-18世纪启蒙运动科技:1687牛顿力学、1859进化论、1900量子论、相对论文学艺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现代主义、1895电影、1926电视现代世界:预计2题。

201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高频考点复习课件33

201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高频考点复习课件33
考点2
二战结束后的战争与和平
本考点内容中的联合国、二战后美国的“冷战”、 现代战争的特点和二战后的世界和平运动近年来成各 地高考的高频考点。 2008 年山东文综、江苏历史都考 了联合国和国联;宁夏文综和海南历史都考了美国的 “冷战”。 2009 年宁夏文综都考了爱因斯坦关于战争 与和平的思想,海南历史考查了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 争的不同。 2010 年山东文综考查了二战后美国军费开 支的变化,湖南文综考查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法西 斯的审判,海南历史考查了“冷战”问题。
【背景材料】新华网快讯:据朝中社报道,朝鲜 2011 年 1 月 5 日提议尽快举行朝韩当局之间的会谈,开诚布 公地讨论消除误解和不信任,实现和平和繁荣的途径。
【知识链接】二战结束以来,虽然地区性战争一直没 有中断,但是由于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加上整个世界和平力量在不 断增长及伴随着的经济全球化,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 系,因此,和平与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主流,但是 由于个别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导致威胁世界 动荡不安。
【运用提升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 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管,而不应由美国来 管。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 坚决的反抗。
——毛泽东1950年6月28日的讲话
材料二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 不也永不害怕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 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 置之不理。
【运用提升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
材料二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积极谋求重大 国际问题和平、公正、合理地解决。在历次联合国会 议上坚持原则,伸张正义,以更积极、更活跃的形象 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 誉。

2013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分析课件17

2013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分析课件17

(1)秦代: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的行政机 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汉代:①地方:每州部设________一 人监察地方政治;②中央:御史大夫主管 的机关是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3)汉代以后:中央监察机构有御史台、 都察院等 (1)世官制: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 权位 (2)察举制: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 央推荐,再由中央任用 (3)科举制:以考试选官的制度。提高了 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对应学生用书6页
宰相制与内阁制有何异同?内阁首辅、军 机大臣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吗? (1) 宰相制 内阁制
对应学生用书5页
考点一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 (1)西汉:①汉承秦制,丞相掌握行 主 政实权;②汉武帝时,由皇帝左右 专 的亲信近臣构成“________”,限 制 君 制相权 政 权 (2)唐代:①设三省六部制,三省最 体 与 高长官都是宰相;②在门下省设政 的 相政 选 体 官 的 制 演 度 进 与
7.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否意味着相权从此就 消失了?
答案: 否。相权泛指辅助皇帝治理国家的 权力。相权与皇权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共同体。 只要皇权存在一天,相权也必然存在一天。明 太祖废丞相后,六部尚书的权力相应扩大,这 种权力实际上也是相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8.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置是专制皇权发展 到顶峰的标志? 答案: 军机处设立后,军机大臣只是跪受 笔录,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考点二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内阁制度的形成
原 因 设 立 职 权 朱元璋废________,权分六部, 六部直属皇帝,政务集于皇帝一 身 ________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 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职 权范围不明朗,受司礼监的太监 牵制

2013年高考历史考前 最后一课

2013年高考历史考前 最后一课

2013年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课历史押题和考前指导第一部分出题套路与一般特点分析一、三年来的卷面结构分析1、教材和大纲的安排矛盾。

2、注意选择题和材料题的命题特点。

结论:1、必将继续保持历年的试题布局。

2、必须深刻理解布局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不同位置的试题必将涉及到试题的出题基本套路与要求。

)教材安排《历史1(必修)》《历史2(必修)》《历史3(必修)》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发达的古代农业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3古代商业的发展4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5开辟新航路6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7第一次工业革命8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6大众传媒的变迁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一单元梭伦改革1雅典城邦的兴起2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3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二单元商鞅变法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3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迫在眉睫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3促进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活动课一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3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7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8罗斯福新政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3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2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后记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3改革的后果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19世纪中叶的俄国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1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2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3明治维新4走向世界的日本第九单元戊戌变法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2维新运动的兴起3百日维新4戊戌变法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二、历史大题的基本类型和解题思路(高考大纲:文科综合能力考核的目标与要求)。

2013高考历史压轴试题讲解

2013高考历史压轴试题讲解

2013年高考历史压轴试题选择题1.《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

”材料所述史实( )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思想2.明朝时,浙江某地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

”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浙江有些地方商品经济繁荣 B.明朝大量棉纺织品投入市场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中心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3.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

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

这一事件表明,康熙()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4.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

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

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C.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D.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5.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实际上是要求( )A.摆脱教会的思想控制 B.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C.清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D.唤起人们的反封建意识6. “……‘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

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2013届高考历史知识梳理复习课件12

2013届高考历史知识梳理复习课件12

3.(2010·晋城模拟)罗斯福认为:社会进步 的标准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得 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 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④规定最低工资标 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罗斯福新政为使失业者获得 “ 足够 的保障”,采取了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建立
5.如何正确看待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 利于工人和手工业者、小生产者的措施?
答案: 实质上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 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是为了缓和阶级矛 盾,不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他力图避免国有 化形式而保持私有制度,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 益。
6.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能够成功? 答案: (1) 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要求改变生 产的无政府状态,这是罗斯福新政成功的根本 原因。 (2) 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 能力干预经济。 (3) 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 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20 世纪 30 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为 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5) 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为罗斯福新
2.(2010·长沙调考)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 危机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主要是由于 ( ) A.世界市场体系的作用 B .资本主义居 全球优势 C.世界货币体系的存在 D .各国关税壁 垒的实施 解析:B英与经济危机的全球性没有直接关 系,C项属于直接的局部原因之一,D项属于世 界性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的原因之一。 答案:A
4 .针对危机,胡佛坚信经济能“自我治 疗”。失败后又称“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 地,我们无能为力了。”这说明胡佛政府经济 政策的主要理念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1) 理念:自由放任政策,是市场机 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 (2) 启示:政府应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不断 发展了的生产力要求,否则,就会给生产力的 进一步发展造成阻力甚至破坏。

2013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分析课件6

2013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分析课件6

3.结合汉字发展历程,想一想古代书法艺 术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汉字功能 发生变化,以适应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要。 (2) 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 体文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 好的素材。 (3) 知识群体的形成,成为书法艺术产生发 展的动力。 (4)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艺术 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主要成就
特点
地位与意义
前期:篇 幅较长。 《子虚 气势恢弘、 汉 赋》、 辞藻华美 赋 《上林赋》 后期:小 赋兴起, 清新活泼 “_______ _”李白 流派众多, 唐
在我国古代文 学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
中国古典诗歌 发展的鼎盛时
体 裁
主要成就
特点
地位与意义 词成为宋代 文学的主流 形式,在我 国古代文学 史上有着非 常重要的地 位 在中国古代 文学史和戏 曲史上有特
考点三 京剧 1.形成 (1)清朝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 (2) 道光年间,在徽戏和汉戏基础上,又吸 收 ________ 、秦腔等剧种的唱腔,逐渐形成一 个新的剧种——京剧。 2.艺术特点: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 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分生、旦、 ________、丑四大行当;京剧音乐属板腔体。 3.地位:京剧艺术不断成熟,成为中国文 化的“________”之一。
(人民版)精品课件:专题15 第 34讲 中国古代的艺术与古代文学 的时代特点
考纲 展示 中国 的古 代艺 术
考情分析 1. 重点关注书法发展的脉络,认识时 代变迁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2. 理清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了解中 国绘画的基本特征。 3. 掌握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说明其艺术成就。 从近三年新课程地区高考的试题看, 仅考查过一题,虽不是高考的热点和 重点,但基本的知识应该掌握:知道

201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高频考点复习课件13

201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高频考点复习课件13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二十六分。
【解析】由“沿河流”到沿“铁道线”再到“沿电车道”, 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随交通方式变化而发展。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二十六分。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二十六分。
4.(2011·福州模拟)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 “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 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 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 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此函隐含的正确历 史信息是( ) A.毛鸿宾属于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B.当时修铁路受到守旧势力的阻碍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二十六分。
【运用提升4】(2011·汕头质检)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 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大约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激烈的挑战。 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价 值观念很强的东方社会。 材料一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 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高呼婚姻自由,在结婚自由成为 社会风气的同时,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求。 ——摘自贾秀堂《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
致内务部令》
——《临时大总统关于革除前清官厅称呼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二十六分。
解读: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伟大的政治革命,更是一场影 响深远的社会革命。其中改称呼,逐步采用平等的“先 生”、“同志”代替“老爷”、“大人”等称谓就是社会 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充分说明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 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国民主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复习时除 了要掌握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通讯 工具、大众传播媒体变化的具体史实之外,更要注意认识 变化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 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 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是 • 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
• 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 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 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是 • 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 • 思路 • 贵族制——世袭制——君主制 • 共和制——共和主义
• (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4)王国维 《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 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 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 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 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 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 ) •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 主题2 城乡流动 • 15世纪晚期,英国失地农民纷纷涌入城市。 1563年,英国议会制定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 得在没有书面许可的情况下离开其住地,否则将 被逮捕和遣送。1795年,英国颁布《贫民迁移 法》,允许居民在规定的教区内迁移。1846年, 英国修改《贫民迁移法》,禁止对在某一教区居 住5年以上者遣返原籍。至此,限制农村人口进 城定居的政策名存实亡。 • (2)结合所学,指出导致15世纪晚期英国失地 农民纷纷涌入城市的事件;(2分)并分析18世 纪晚期以来英国逐步放宽对人口流动限制的原因 及影响。(6分)
• 08上海二期课改 下图所示是人类历史的几个 重要发展阶段,这些阶段各有其不同的特征。以 下对这些阶段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第①阶段出现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分离 B.第②阶段商品生产占据主导地位 C.第③阶段大量劳动力聚集限制了人口自由流动 D.第④阶段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
D
• 08广东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9分) • 〔材料〕 •兔 • [得名]…… • [集解]……(时珍曰)……或谓兔无雄, 而中秋望月中顾兔以孕者,不经之 说也。……
• 问题: • (1)《本草纲目》一般分哪几个门类 介绍一种药物?在[集解]中纠正了 前人关于兔子功能的什么错误说法? (4分) • (2)从材料看,《本草纲目》有何不 足之处?(2分) • (3)总结《本草纲目》在中国传统医 学史上的主要贡献。(3分)
• 参考答案(1)释名、集解、气 味、主治、发明、附方等;望月 而孕。 • (2)没有否定或纠正前人的某 些错误说法(如孕妇忌吃兔肉) • (3)对我国l6世纪以前传统中 医药的研究进行了全面地总结,• 肉 • [气味]辛,平,无毒。……(弘景曰)兔肉为 羹,益人。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 …… (藏器曰)兔……,子从口出,故妊妇忌 之,非独为缺唇也。…… • [主治]补中益气。 • [发明]……其性寒而解热……,故又能治消 渴。……虚寒者,宜戒之。…… • [附方]…… •血 • [气味]…… • ——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五十一卷, “兽部”
C
• 复习建议 • 适当增加文史知识 • 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 加强学科相互渗透 • 对策——扩大视野 • 研究历年同类试题; • 广泛搜集古代社会文化试题。
2007宁夏文综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进程中形 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 字 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图7为苏轼 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 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 是
• 划出关键词句 •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 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 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 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 ) •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 【解析】 • 一代之文学——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创性。 • 关键词:托体稍卑——? • 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 • 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两朝史志)和学者(儒硕)的承 认和重视 。 • • • • A错,外延扩大,文学(戏曲、小说、诗词); B 错;元曲相对于明清为古非今,轻视元曲并非“厚古薄今”。 D使用概念不当,八股取士是明朝的科举制度,与题目无关; C :原因——“托体稍卑”,儒士鄙视元曲而不愿宣传;
• 命题原则 • 源于教材 • 远离教材 • 源——教材等为背景 • 远——材料远离教材 • 复习建议 • 加强材料阅读理解训练
• 三、多角度考查历史学科能力. • 例:(北京西城模拟)人类社会在流动中不断地 发展变化。 • 主题1 人才流动 • 据统计,从秦武王(秦孝公之孙)到秦王嬴政, 秦国先后任命21人为丞相。其中来自秦国的1人, 来自楚国的7人,来自魏国的3人,来自齐国、赵 国、燕国的各1人,另有7人不明国籍。 • (1)根据材料,概括秦国丞相构成的特点;(2 分)结合所学,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和条件。 (6分)
图5是选自菲利普· 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 • • • • • • •


• •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分析】 三个概念:直接投资、依赖单一出口商品国 贸易平衡。 四个选项的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贫困化等——20世纪末期以来 全球历史发展的特征之一。 A项的错误在于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并非陷入困境,例如石油输 出国,它们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结合图中在中东地区标出 的出口石油的图标可以比较容易地排除此项。 经贸往来不能说它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政治因素、地缘因素等 也都还是决定性因素,因此B项不正确。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主要是由于旧的国际秩序造成的, 贸易不平衡并不是其决定性因素;同时,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如果 从“出超”“入超”的角度看,也很难用此作为贫困化的指标,因为出超的 和入超的都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这样C项可以排除。 D项中的资本流动直接和图例中的“直接投资”联系起来,并且图中还显示 了直接投资额的多少,而直接投资带动下的资本流动,正是推动经济全球化 的一个重要动力。跨国公司和区域经济集团就是说明这一点的很好例证。 【答案】D 本小题难度为0.379。
• • • •
特点: 以外国人为主。(2分) 原因: 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秦国文化落后,为富国强兵 并统一中国而求贤若渴;(2分)商鞅自魏来秦, 通过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这让秦国统治者 看到了引进外国人才的好处。(择一) • 条件: • 战国时期,学术繁荣,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 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2分) • 秦国君主权力集中,商鞅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为不拘一格引进外国人才创造了条件。(择一)
• 解题思路过程 • 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 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 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 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这 一现象说明 •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 【分析】要求对科学革命时期西欧发展有整体理解。 • A项仅从实用的角度解读,部分正确,不全面。 • B、C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 • 17世纪西欧普遍接受的常识中,包括了科学方法,故答 案为D。难度为0.050。
• 人类社会在流动中不断地发展变化。 • 主题1 人才流动 • 据统计,从秦武王(秦孝公之孙)到秦王嬴政, 秦国先后任命21人为丞相。其中来自秦国的1人, 来自楚国的7人,来自魏国的3人,来自齐国、赵 国、燕国的各1人,另有7人不明国籍。 • (1)根据材料,概括秦国丞相构成的特点;(2 分)结合所学,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和条件。 (6分)
• • • • • • • • •
补上时间断裂带 北魏伐齐 过渡时期 建国初期 万历时期 西汉初期 十八世纪后期的法国 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 1787年的美国
蜀 东 汉 魏 吴 西 晋
十 六 国
北 魏
东 魏
西 魏
北 齐 北 周 陈

东 晋 宋
齐 梁
六朝
220——————581—589
• (二)注重中外文化常识和历史学 科相结合的考查。 • 在拓宽命题思路、以《课程标准》 为依据、淡化教材具体知识等方面 方面进行了探索。
• 解题思路方法——划出关键词 • 下面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 错误的是 •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 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 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 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 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 • 分析 • ①③错? • 错在割裂了“本末”和“体用”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 列举何谓“体用”? • “育才于学堂…此其体也;轮船…⑤此其用也。” • ⑥错? • 批判洋务运动只学西方之“用”而“遗其体”是不可取 的做法。
• 2011全国大纲卷 • 12唐初编定的《隋书 经籍志》, 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 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 著录于 儒家经典 • A经部 各类史籍 • B史部 诸子百家 • C子部 文学 • D集部
• 2010课标卷 • 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 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 B.湖南、湖北 • C.山东、山西 • D.广东、广西 • 鲁——伯禽 • 晋——唐叔虞 姬虞 (武王之子,成王之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