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民族政策的反思

合集下载

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反思与总结心得5篇

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反思与总结心得5篇

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反思与总结心得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形势与政策课程反思与总结心得(一):我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

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虽然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在资源环境上却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单位GDP能源消耗持续上升。

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大规模进口国外资源和大气污染的加剧又使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

经过观看这次的视频后,我认为造成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的问题主要有:第一,资源供给总量不足,国内保证率低。

比如: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国内保证率低,开采成本高、品位差。

近年来由于国内矿产资源消费大幅度上升,矿产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目前铁矿石、氧化铝、石油、铜矿资源平均有50%依靠进口。

由此,这几年也实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政策。

第二,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很多消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我国一次能源自给率虽然占90%以上,但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的近70%。

第三,国际上要求我国节俭资源和减少污染排放的压力明显增加。

我国对国外资源需求的增长推动了全球资源需求总量上升。

第四,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客观上推动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快速成长。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和国际化在快速发展。

在此阶段,正是能源消耗强度和环境污染程度明显增加的阶段。

面临此刻的环境与资源形势,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在产业政策上。

应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构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俭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

进一步推动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等行业的企业兼并重组;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序发展替代能源。

在投资政策上。

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节俭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当前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反思与中国应对方案

当前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反思与中国应对方案

当前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反思与中国应对方案【摘要】本文探讨当前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分析了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背景和原因。

结合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中国应对该思潮的策略,包括推动多边主义和全球化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通过总结中国的对策,并展望未来全球化合作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应对当前思潮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民粹主义, 逆全球化思潮, 全球政治经济格局, 背景和原因, 挑战和机遇, 应对策略, 多边主义, 国际合作, 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定义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民粹主义是指一种以“民众”为主体,并在政治、社会和经济领域主张以平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

其特点包括对精英统治的反抗、对外来文化和全球化的排斥,以及对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强调。

民粹主义注重民众的直接参与和个体的民主权利,倡导强烈的民族认同和社会正义,常常将社会问题的根源归咎于外部因素或精英阶层。

逆全球化思潮则是指反对全球化趋势的一种思潮,主张保护本国经济和文化免受外部侵害。

逆全球化主义者认为全球化导致了国家主权的流失、经济不平等的加剧以及文化同质化的风险。

他们反对自由贸易、跨国公司及国际组织的扩张,并倡导回归本土文化和经济的自主性。

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通常会相互交织,共同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思潮对世界各国的政治格局、经济发展和文化认同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和应对。

1.2 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民粹主义民粹主义的兴起使得全球化遭遇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民粹主义思潮在欧洲、美国等国家崛起,主张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和全球治理体系构成挑战。

这些国家的民粹主义政治家往往采取单边主义行动,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合作机制,导致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受阻。

民粹主义给全球政治格局带来不确定性。

由于民粹主义倾向于排斥传统政治精英和建立新的权力结构,导致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增加了国际政治风险。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字优秀4篇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字优秀4篇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字优秀4篇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一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和发展,因此,当前的国际战略形势是总体趋向缓和。

但是,由于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而导致的局部冲突仍然时起时伏,国际战略形势依旧复杂多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的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

我国在对外关系上,仍然是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面临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

我们必须要随时准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谋求和平与发展,集中精力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是大学生对自我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第一步;此后,我们要用我们的能力来回报家庭、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一点:认清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首先,大学生们应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继往开来,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我们要多关心时事,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方面的信息。

我们要能够心怀祖国,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在文字上、在演讲台上大发爱国之情,我们要付诸行动。

第二点: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

只有扎根基层,投身到西部,积极的到偏远贫困地区支农等。

积极培养自己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投身社会经济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三点: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顺时代潮流而动,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作时代的弄潮儿。

我们要敢于挑战时代、挑战自我,要以强者的姿态于世。

我们更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工作和学习。

2024形势与政策课程反思与总结

2024形势与政策课程反思与总结

2024形势与政策课程反思与总结2024年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机会,通过它我对当前形势和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收获了一些经验和启示。

在这里,我想对这门课程进行一些反思和总结。

首先,该课程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概念,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国际形势和政策。

课程的教师们以案例分析和讨论为主,使得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

例如,我们学习了国际关系中的实力观、民族观、安全观等,这些理论对于我理解国际事务和决策制定过程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该课程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模拟演练等活动来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

这些活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们参观了一家国际组织的分支机构,与从事国际事务的专业人士进行了交流,这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国际事务的运作机制。

再次,该课程注重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课程中的小组讨论和项目作业,使我们必须与其他学生合作,并就特定课题达成一致。

这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让我们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并有效地呈现自己的想法。

最后,该课程着重关注了当前热点和争议的国际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学习和讨论,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思考这些问题的背景、原因和解决办法。

这有助于我们增强对国际事务的关注意识和宏观思维能力,培养我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

综上所述,2024年形势与政策课程为我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

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知识和能力,还培养了对国际事务的关注意识和宏观思维能力。

我相信这些收获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事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文档形势与政策论文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现状与反思

文档形势与政策论文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现状与反思

XX 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题目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现状与反思姓名 XXX 专业市场营销年级 2008 管理系学号 200854135 成绩教师评语: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现状与反思摘要:正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民族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按照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认真地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对国家长治久安,对巩固及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关键词: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新时期少数民族“一刀切” 发展民族经济通过这学期对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我对当前民族和社会稳定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觉得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各族人民之间的和平相处、社会稳定繁荣发展无疑是最重要的。

民族团结是国家的重大问题,是事关全局的重要的内容。

维护民族团结对于维护国家统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各民族共同利益,促进各民族繁荣进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时期,维护民族团结成为考验党执政兴国、驾驭复杂国际国内环境的重要课题,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处理涉及民族问题突发事件、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的试金石。

中国的稳定来之不易,自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经历百年战争,换来了民族独立,局势稳定,国际环境的基本安宁。

改革开放 30 年艰苦奋斗,换来了经济的平稳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稳定提高,社会各方面的稳定发展。

这来之不易的稳定不仅是几十年奋斗的成果,更是今后发展的保证。

然而 2008 年 3 月 14 日,极少数不法分子在西藏拉萨制造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烧死砍死无辜群众 18 人,受伤 382 人,被毁商铺、民房、汽车直接财产损失近 2.5 亿元,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关于“第二代民族政策”讨论的几点反思

关于“第二代民族政策”讨论的几点反思

关于“第二代民族政策”讨论的几点反思摘要:“第二代民族政策”的提出,引起了学界的激烈讨论,不能将其全盘否定,而是以此为契机,展开相关民族理论与政策的讨论,支持与反对的双方应在讨论中反思不足,融合双方建设性意见,提出更加切合实际、完备缜密的应对我国复杂民族及民族关系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断完善我国的民族理论及政策。

关键词:第二代民族政策;民族融合;民族发展中图分类号:d0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066-02近来,国内一些专家和学者相继在一些报刊上公开发表了一些倡导推行淡化族群意识和56个民族的观念,强化中华民族的身份意识和身份认同,在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推进中华民族一体化和国家认同的民族政策即“第二代民族政策”。

对于这一提法的合理与否,引起了学界的广泛争论。

笔者认为,鉴于当前我国民族问题出现的一些情况,应以“第二代民族政策”引起的学界广泛争议为契机,坚持一些基本准则,展开对“第二代民族政策”的研究和讨论,重新审视我国当前民族理论与政策的不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与民族问题之路。

一、讨论“第二代民族政策”的必要性新中国成立已逾六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世情、国情、民情也发生了急剧变化,我国面临社会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有关民族政策的法律、法规、规章、具体措施等还不够健全,如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所反映的问题:“一是绝大多数的国务院相关部门至今没有制定配套规章、措施和办法;二是五个自治区的自治条例一直没有出台》。

”因此在法制制度的领域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来适应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复杂权益格局[1]。

其次,全球化时代的少数民族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世界范围内民族问题层出不穷令各国政府头疼。

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抬头,并呈现出与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等合流的趋势[2],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该问题领域内不断探索,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形势。

当前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反思与中国应对方案

当前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反思与中国应对方案

当前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反思与中国应对方案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民粹主义思潮和逆全球化思潮正在蓬勃发展,给国际社会带来了诸多挑战和问题。

面对这一现象,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呢?一、当前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背景和表现当前的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主要源自西方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对全球化、自由贸易和多元化的反制。

由于全球化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贫富分化、社会不公平、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等问题,许多人开始对这种国际秩序产生怀疑和不满,进而导致了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的产生。

这一思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纷纷采取贸易壁垒政策,试图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就业。

民粹主义政治力量崛起,这些政治力量通常借助于各种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和排外主义的言论,动员人民反对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对移民和难民的排斥情绪增加,许多国家对外来移民和难民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政策,甚至出现了种族歧视和仇外情绪。

国际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和不稳定,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受到了挑战。

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发展,给国际社会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和挑战。

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国际贸易陷入僵局,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和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民粹主义政治力量的崛起导致政治秩序的不稳定,增加了国际社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排斥移民和难民的情绪加剧了国际社会的文化冲突和民族矛盾,对全球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际社会的关系紧张不安,使得国际合作和协调受到了阻碍,各种国际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对当前的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国际社会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应该认识到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各国需要尊重彼此的差异和多样性,加强合作和对话,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和问题;各国需要将个体的利益与全球的利益相统一,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秩序和全球化体系,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应该加强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和人文合作,消除对移民和难民的排斥情绪和文化冲突,促进文明的交流和共存;需要加强国际社会的平等和公正,加强多边合作和协调,积极应对各种全球性的挑战和问题。

202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想

202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想

202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想2024年,是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年份。

在这一年,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国家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在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地域的人民之间建立起共同认同、共同责任、共同利益的一种意识形态。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政府、社会各界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

政府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和主导者,应该在文化、教育、宣传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强调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形成更加紧密的文化认同。

其次,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中。

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稳定。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

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从而建立起更加牢固的民族共同体。

此外,个人也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都应该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个人可以通过学习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精神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才能够真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综上所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只有当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更加牢固,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加强大的力量和魅力。

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现状研究及反思

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现状研究及反思

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现状研究及反思【摘要】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现状的研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通过对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的现状分析和权利受限的原因分析,可以发现少数民族在城市生活中面临巨大的挑战。

加强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更加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实施效果的评估,以提升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效果。

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护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需要政府、学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现状研究、原因分析、问题和挑战、应对策略、加强保护、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重要性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重要性在于维护国家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少数民族是我国的宝贵资源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于我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城市散居少数民族作为少数民族中的一部分,他们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生存压力,其权利保护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的权利保护不仅关乎少数民族个体的利益,更是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只有确保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的权利得到有效保护,他们才能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享受公平的教育、就业和医疗资源,从而提高自身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

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的权利保护也是维护国家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需要,只有让每一个民族都感受到公平和尊重,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加强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的权利保护,不仅是保障少数民族个体的权益,更是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少数民族个体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促进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2023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字三篇

2023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字三篇

2023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字三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3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字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3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字1此次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学习,学生与老师无法进行面临面的交流,我们只好在家中自行进行学习,是一次对学生自制力、学习方式的考验.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我们有了更多思考的时间,也使了我们对中国治理、国家尤势、爱国力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这次疫情中,我们感动于每一位勇往直前的逆行者,他们用生命帮助中国渡过难关,每次听到逆行者的故事,我都热泪盈眶;我们惊叹于国家的反应速渡,国家及时地对疫情做出反应,立即发布居家隔离命令以及各种治理措施,看到逐渐减少确实诊人数、疑似人数,我都为我的祖国无比自豪;同时,我们忧心于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思考人与自然该如何得到和谐共处,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次疫情的伤害,不会继续进行野生动物的贩卖活动.针对我们个人来说,在家中如何面临疫情带来的各种心里应激反应至关重要.在课堂上老师为我们了疫情会产生的多种心里反应,生气愤怒、悲伤泄气或事不关己,有的甚至产生无助失望的感觉,这些不良心绪虽然是自身的正嫦心里反应,但也需要进行调整,使自己能购在疫情期间保持积极乐光的心态,能购众喣漂山抗击疫情,共度难关.心里健康培育能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有用应对心里应激反应以及如何调节好自身心绪,因此学习心里健康至关重要.对于如何面临不良心里心绪,老师教给我们许多方法,最初是注意观察自身情况,及时进行自我的心里调节,而在我看来,仅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因此,自我的调节是最简单直接的调节方式;在调节自身的同时,要关注外界信息,适度关注疫情情况、了解防护知识,减少接受负面信息以及不信谣、传谣,捅过对疫情的了解来保持积极的心态;之后则是学会科学有用地防控,避免让自己产生焦虑、害怕心里;保持与家人、朋友的连系以维持順怅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负面心绪有一定的出口;结果是试着恢复自己原本的生活节奏,进行适当锻炼或者发展一项技能,这是让自己变得充实、忙碌起来的一种方法,使自己忘记负面的心里状态,进而有用地帮助进行心里上的调节.不仅这样,在面临紧张心绪时,腹式呼吸法、渐进式肌肉放松技术和着陆技术等方法也可以帮助你有用放松.疫情期间,国家与展现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优良品质,体现出中华儿女攻坚克难的精神.我们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调整好自己的心里状态,众喣漂山抗击疫情,偕手共度这次难关.2023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字2不知不觉,学习《形势与政策》已经两年了,虽然每学期的课很少,但琐碎之中却尽是精华,无论是构建和谐社会还是奥运与中国,西藏问题等都深刻揭示了当代我国面临的抉择,问题和不朽记忆。

2023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本三篇

2023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本三篇

2023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本三篇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本1不一样的事,形势与政策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着。

而这些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是必须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发展。

大发展决定小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应该是必须去关注的。

我们未来的发展离不开这个社会的大环境,周围的各种变化都会影响着我们的发展之路,特别是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这是一个社会的制度和约束的体现,这是对我们所选择的道路与发展方向的一个约束和限制,所以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

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运用政策帮助我们发展,懂得变通,更应该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创新。

同时,我们应顺应形势和政策的发展和变化去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

作为一名在校学习的学生,我觉得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课程的认知出现一些比较鲜明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重要性的认知存在矛盾。

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不愿意,个别学生认为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这些是硬本领,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则是软任务,不一定要学;二是不重视,部分学生认为专业课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根本没有功夫再来学习形式与政策教育课;三是不必要,不少学生认为要了解形势与政策,看报纸、上网、听收音机就行,不必非要来上形势与政策教育课。

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课程价值的认知出现了反差或者矛盾,这种消极的认知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个特点: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学生自我评价消极的矛盾。

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现状及其反思

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现状及其反思

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现状及其反思导言: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在近年来逐步上升,从社交媒体到现实生活,民族主义者的声音越来越高,并在特定领域引发热议。

例如:南海争议、台湾问题、历史纠纷等。

然而,中国的民族主义现状和表现并非完全一致,这种现状和表现的多样性让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和思考。

渐渐地,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和疑虑问题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和争议,因此需要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情况作出反思,以期更好地促进国内和世界的和谐发展。

一、中国民族主义情绪大幅增长的原因1、经济发展中国近年来的经济成长可以说是世界经济的奇迹,这也是中国人对未来的希望和自信来源之一。

由于经济的体现,许多中国人开始有了更强的自豪感,开始更关注国家的利益和形象,民族主义情绪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2、国际地位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和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外交和经贸合作上与中国展开联系和互动。

这也让中国人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更有关注,特别对于一些不尊重中国的国家,民族主义情绪愈发高涨。

3、领土和历史问题中国的领土历史问题纷繁复杂,历史上的殖民、侵略和屈辱经历的铭刻让许多中国人对领土和历史问题十分敏感和痛感。

中国政府近年来在南海、钓鱼岛等地的争端上的坚定态度和强硬措施也助长了中国民族主义情绪。

二、民族主义情绪丰富的表现形式1、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当代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之一,中国的互联网数量和用户规模虽然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第一,但由于受到审查和封禁的影响,中国的互联网世界是一个不同于国际上的世界。

这让许多中国民众在新浪微博、微信等平台上愈发支持国家的政策,提高自己的民族自尊心。

2、多媒体电视、电影、出版等文化产业在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中国,政治广播、电视节目、新闻报道等往往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气息,强化了民族自尊心。

例如:中国电影产业中,热血爱国片的数量与主流地位都明显提升。

3、节日和纪念日期民族主义情绪也可以通过庆祝节日和纪念日来表现和表达。

长征时期民族自治政策的现实思考

长征时期民族自治政策的现实思考

长征时期民族自治政策的现实思考长征时期是党和红军开始从实践中直接接触少数民族、从坚持民族自决原则向实行民族自治政策转变的重要时期,在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回顾长征时期党的民族自治政策的确立过程,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在当今时代我们要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立足于当前民族关系的实际,重新审视与思考民族自治政策,希望对处理好我国当下的民族关系、解决好民族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标签:红军长征;民族自治;现实思考;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做好民族工作、处理好民族问题是关系国家、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任务。

长征时期是党和红军开始从实践中直接接触少数民族、从主张民族自决向实行民族自治政策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重温长征时期的民族自治政策,结合当今民族问题的新情况加以思考分析,对于继承和发展伟大的长征精神、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长征时期党的民族自治政策的确立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开始进行长征。

长征途中党和红军要经过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地,为消除民族隔阂,团结广大少数民族,红军在长征之初就发布了《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指示》谈到:“野战军今后的机动和战斗,都密切的关联着争取少数民族”。

红军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后,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大量的考察研究,在《关于进入回民区域工作的指示》谈到:“各级政治部必须从各方面了解回民的情况,作为我们在回民工作中的参考”。

这一时期党接触了大量的少数民族,所以在制定的民族政策时也较之初期更加具有实践性,并已经开始将民族自决作为当时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1934年11月,《关于瑶苗民族工作中的原则指示》提到:“实行民族自决,苗族的一切事情由苗民自己解决;苗民的首领有苗民自己选举。

”之后,党进一步提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民族自决,组织自己的苏维埃与红军,反对共同的敌人,方能争取民族的解放”。

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反思与总结心得5篇

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反思与总结心得5篇

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反思与总结心得5篇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反思与总结心得5篇,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利用起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形势与政策课程反思与总结心得(一):我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

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虽然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在资源环境上却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单位GDP能源消耗持续上升。

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大规模进口国外资源和大气污染的加剧又使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

经过观看这次的视频后,我认为造成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的问题主要有:第一,资源供给总量不足,国内保证率低。

比如: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国内保证率低,开采成本高、品位差。

近年来由于国内矿产资源消费大幅度上升,矿产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目前铁矿石、氧化铝、石油、铜矿资源平均有50%依靠进口。

由此,这几年也实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政策。

第二,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很多消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我国一次能源自给率虽然占90%以上,但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的近70%。

第三,国际上要求我国节俭资源和减少污染排放的压力明显增加。

我国对国外资源需求的增长推动了全球资源需求总量上升。

第四,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客观上推动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快速成长。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和国际化在快速发展。

在此阶段,正是能源消耗强度和环境污染程度明显增加的阶段。

面临此刻的环境与资源形势,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在产业政策上。

应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构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俭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

进一步推动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等行业的企业兼并重组;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序发展替代能源。

在投资政策上。

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节俭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关于当前民族政策的反思

关于当前民族政策的反思

关于当前民族政策的反思2014年3月30日,马戎、杨圣敏、张健齐聚凤凰大学问沙龙第三期,以“关于当前民族问题的讨论”为主题,探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现实症结,以及未来出路。

现有民族政策是否与当前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改进的方向在哪里?如何做到政策与现实协调发展?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马戎以《关于当前民族政策的反思》为主题发表演讲。

马戎称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国内的民族关系在新疆、西藏等地区逐步恶化,而新中国建国以来在民族理论、制度、政策方面学习的榜样苏联已经以民族为单元解体,因此中国应该从根子上对建国以来所推行和宣传的民族理论、长期实施的民族制度和民族政策进行必要的反思。

马戎在凤凰大学问沙龙演讲指出,如果不断地强化各民族的民族意识,现在所有的社会、经济、文化矛盾都会被说成是“民族问题”。

马戎说,中国现有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过于强调56个民族这一层面的身份认同,使得13亿国民在日常生活中最强烈最明确的身份共同体就是自己属于哪个“民族”,一个身份证上的“民族”身份就把个人在现有政策体系中的所有位置和权益都确定下来了,“既然有这么强的民族身份认同,人们也就会从民族关系的视角来解读身边所发生的满意或不满意的事情,而且还会把个体的诉求变成民族的整体诉求”。

马戎建议,今天的中国完全可以在一个现代国家公民权的视野下来处理少数民族关心的所有民生问题和文化问题。

大家最重要的身份是中华民族成员,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民,应该享受到完全平等的待遇,如果在一些领域需要国家的帮助,他们也会以公民的身份得到帮助。

同时,由于汉族人口众多、科技经济发达,很容易忽视少数民族的权益和各项合理需求,因此,要想使各少数民族真正认同中华民族、真正实现56个民族这个层面的“去政治化”,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要坚决反对和克服大汉族主义。

以下为演讲全文:马戎:非常高兴今天下午有机会来跟大家一起讨论中国的民族问题。

对于近年来中国国内民族问题不断恶化的发展态势,我就不用多说了。

形势与政策立志复兴伟业心得

形势与政策立志复兴伟业心得

形势与政策立志复兴伟业心得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国家的形势和政策。

只有明确认识到当前的形势和政策,才能立志复兴伟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形势与政策立志复兴伟业”的心得体会。

一、认识形势,把握机遇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所以大家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积极了解国家的形势和趋势,抓住发展机遇。

对此,我们需要多阅读有关形势的书籍和报刊杂志,了解各个领域的新发展,积累知识、增广见识,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二、研究政策,实现个人价值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们应该知道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理解各项政策的目的和重点,进而逐步实现个人的价值。

政策的落实需要一定的力量和耐心,也需要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推进。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跨越城乡差距,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倡导文明,建设和谐文明的风气和道德品质是当今中国社会稳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对文明的倡导和实践尤为重要。

我们都应当学会关注社会,摒弃一切不良习惯,积极参加各种公卫和社会服务活动,多做好事,让社会更加美好,为自己和别人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以身作则,影响周围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如果我们能够平和、善良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认同并倡导“共性”,那么我们就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领导者”,带动周围的朋友,使他们参与到建设中来,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五、多做实事,落实政策政策的落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许多年后才会显出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反思、行动。

实事求是地做好每一件事,才能落实政策,推动社会的发展。

总之,形势和政策的了解和把握对于我们自身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勉励各位,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脚踏实地,为建设美好的中国而努力奋斗。

哈萨克斯坦现行民族政策分析与思考

哈萨克斯坦现行民族政策分析与思考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哈萨克斯坦现行民族政策分析与思考新疆师范大学 刘妍婕摘 要:1991年哈萨克斯坦从苏联加盟国独立出来,建立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的国家。

独立初期,国内民族 形势混乱复杂,如何解决复杂的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制定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是哈萨克斯坦建 国后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值得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哈萨克斯坦结 合苏联时期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吸收他国经验,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新民族政策,值 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 民族政策 公民意识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7-0268一、哈萨克斯坦独立前的民族政策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前属于苏联加盟共和国,因而其独立前一直沿用苏联的民族政策。

沙俄时代,统治者过于推崇大俄罗斯民族概念,使得其他少数民族在地位上处于事实上的不平等。

为了消除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的现象,在俄共(布)十二大上列宁提出消灭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是全党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要求大力帮助落后少数民族,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追赶较为发达的俄罗斯中部地区,制定维护各民族事实上平等的各项措施,政治上承认各民族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和实行民族自治的权利。

十月革命以前,列宁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解放的理论,并结合当时沙皇统治下俄国复杂的民族形势,提出了民族自决权的理论。

他认为,各民族切实享有自决权可以消除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猜忌,融合为一体。

国家结构问题上,列宁最初主张建立统一的民主集中制的共和国,但1919年,苏联版图上各共和国面对着相同的内忧外患,此种情况让他们意识到实行某种形式的联合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必要方法。

因此,列宁指出“党主张按照苏维埃类型组织起来的各国家实行联邦制的联合作为走向完全统一的一种过渡形式”到了1922年,各苏维埃共和国从最初的军事、经济、外交联盟成为统一的联邦制联盟,即苏维埃国家联盟。

形势与政策课程反思与总结心得

形势与政策课程反思与总结心得

形势与政策课程反思与总结心得经过认真学习形势与政策后,加深我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形势与政策认识,使之到达一个全新台阶、新高度,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为我们今后应对世界的分析本事奠定基础.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中,我了解它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仍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八字方针。

时代发展极大程度影响着我们发展的道路,根据时代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具有深远的影响。

所以,我们应认真学习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我们必须从不断学习中提高创新本事。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我的发展目标,结合自我的优势,定位自我的方向及发展地位;树立个人目标,从一个个小目标开始,努力奋斗,一步步努力完成,不断提高个人本事,打造出“四有”的优秀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进取结合自身,我们应当抓住新的战略机遇。

仅有国家的昌盛,才有个人的好发展。

同样在这个沧桑巨变的时代,如何做到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

中国的发展、异常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十分快的,每年以8~9%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之而来的起了“中国威胁论”这一说,但这实一些国家的无稽之谈。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

仅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

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

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关注世界。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

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

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当做的。

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2000字

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2000字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xx字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每学期只有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只有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

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身的大理想,大发展。

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当前民族政策的反思2014年3月30日,马戎、杨圣敏、张健齐聚凤凰大学问沙龙第三期,以“关于当前民族问题的讨论”为主题,探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现实症结,以及未来出路。

现有民族政策是否与当前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改进的方向在哪里?如何做到政策与现实协调发展?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马戎以《关于当前民族政策的反思》为主题发表演讲。

马戎称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国内的民族关系在新疆、西藏等地区逐步恶化,而新中国建国以来在民族理论、制度、政策方面学习的榜样苏联已经以民族为单元解体,因此中国应该从根子上对建国以来所推行和宣传的民族理论、长期实施的民族制度和民族政策进行必要的反思。

马戎在凤凰大学问沙龙演讲指出,如果不断地强化各民族的民族意识,现在所有的社会、经济、文化矛盾都会被说成是“民族问题”。

马戎说,中国现有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过于强调56个民族这一层面的身份认同,使得13亿国民在日常生活中最强烈最明确的身份共同体就是自己属于哪个“民族”,一个身份证上的“民族”身份就把个人在现有政策体系中的所有位置和权益都确定下来了,“既然有这么强的民族身份认同,人们也就会从民族关系的视角来解读身边所发生的满意或不满意的事情,而且还会把个体的诉求变成民族的整体诉求”。

马戎建议,今天的中国完全可以在一个现代国家公民权的视野下来处理少数民族关心的所有民生问题和文化问题。

大家最重要的身份是中华民族成员,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民,应该享受到完全平等的待遇,如果在一些领域需要国家的帮助,他们也会以公民的身份得到帮助。

同时,由于汉族人口众多、科技经济发达,很容易忽视少数民族的权益和各项合理需求,因此,要想使各少数民族真正认同中华民族、真正实现56个民族这个层面的“去政治化”,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要坚决反对和克服大汉族主义。

以下为演讲全文:马戎:非常高兴今天下午有机会来跟大家一起讨论中国的民族问题。

对于近年来中国国内民族问题不断恶化的发展态势,我就不用多说了。

大家都很关心中国的民族问题,所以今天下午来到凤凰大学问沙龙,一定对这些现象也都很了解,有很多的感触。

我和大家一样,这些年来一直在思考,新中国成立60多年了,特别是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那么在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为什么还会出现像314和75这样的恶性事件?当地的民族关系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我们应当怎样认识和解读它?我认为,只有把事情的整个来龙去脉搞清楚,我们才有可能知道用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引导人们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争取逐步改善各族之间的交往态势。

现在大家其实都希望生存在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里,希望国家能够长治久安,希望在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中能够圆一个13亿中国人的“中国梦”。

我想,在这一点上大家应该都是一致的。

一个国家要保持统一、稳定、进步、发展,社会和谐和内部的民族团结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我自己从事的专业是社会学,这20多年来一直在全国各地从事社会调查,包括1987年到西藏去做社会调查,1997年去新疆做社会调查,这20多年里一直是在这些地方开展各类专题的实地调查研究。

而且从我本人的经历来说,我在1968年到1973年期间作为北京知青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旗的草原牧区插队,所以对这三个主要的民族自治地区有相当长时间的观察和感受。

中国应该对建国以来的民族理论、制度和政策进行反思社会学家讨论问题的时候,不是从书本上的理论和文字概念出发,更不是从政府的文件出发,而是从社会事实出发。

从这些年我们都可以看到的社会事实来看,在座的各位可能都能够同意下面这三个判断。

第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的GDP、政府税收、人们衣食住行都得到了很大改善,沿海省份和大都市地区居民的改善幅度更大一些,即使是在西部边疆地区,当地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也是非常显著的,贫困人口的数量大幅减少。

但是在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的同时,西部地区一些地方的民族关系却在急剧恶化,而且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

这是一个大家都承认的基本事实。

第二,新中国建国以来政府提出的民族理论、设立的民族制度、制定的民族政策,包括开展民族识别工作,建立各地区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建立民族学校和民族高校体系、设立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学科等等,这些应当说都是受到前苏联很大的影响。

我们长期宣讲的“民族”定义是斯大林提出的,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列宁、斯大林的论述。

在具体做法上,除了苏联、南斯拉夫和中国之外,好像世界上没有其他的现代国家在国民身份证上标明他属于哪一个“民族”,而且族际通婚的孩子必须申报父母所属“民族”中的一个,这些制度性的做法在其他国家都没有。

而且在许多国家里,这种做法是违反国家宪法的,因为这种身份差异会使社会把自己的国民区分为不同等级,给予区别性的待遇,而这是不公平的歧视行为。

在民族理论、制度、政策方面,我们长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苏联在1991年以民族为单位解体了,学习苏联体制的南斯拉夫随后也解体了。

这也是一个事实。

第三,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欧洲人来到美国之后曾经把当地土著印第安人当作杀戮消灭的对象,北美印第安人原来约有1500万,最少时只剩下26万,后来又逐步增加。

一直到1924年才在人口普查的对象中包括了印第安人。

另外,美国黑人现在约占总人口的12.6%,他们的祖先都是从非洲贩运过来的奴隶,一直到南北战争才废除了奴隶制。

上个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才废除了带有歧视性质的种族隔离制度。

尽管美国社会在今天仍然存在种族差别,从整体上来看,黑人群体在就业、地位、收入等方面仍然处于劣势,社会中也仍然会出现歧视现象,但是我们应当承认,美国的种族关系整体来说比起历史上情况有了显著改善,标志之一就是2008年有黑人血统的奥巴马在选举中高票当选美国总统,一个黑人家庭成了白宫的主人。

这在以前是美国人不可想象的。

所以,第一我们看到这二三十年来中国的民族关系在新疆、西藏等地持续恶化;第二看到我们在民族问题上曾经的学习榜样苏联忽然解体,而且这一以“民族”为单元的民族分裂运动还在向自治共和国这一层蔓延,包括俄罗斯的车臣、格鲁吉亚的南奥赛梯和阿布哈兹,还有近日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同时我们也看到美国现在已经没有当年政治色彩浓厚的黑人运动,现在美国黑人如果发生示威活动,他们的要求既不是争取独立或自治,也不是要求优惠待遇,而是反对种族歧视,要求真正兑现美国宪法所赋予的平等的公民权。

从这三个基本事实出发,我认为目前中国应该从根子上对建国以来所推行和宣传的民族理论、长期实施的民族制度和民族政策,进行一个必要的反思。

我主张反思,并不是说以前走的路、做过的事都全都是错的,因为1949年以来在中国大地上所做的事情是没有先例的,一个几亿人的国家,那么深重的历史包袱,一方面具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同时又有很深重的思想枷锁,当时所进行的社会实践和体制变革是没有前人可以效仿的,所以我们的党和政府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前进,如果发现当初设想的道路的实践效果不理想时,就应当及时进行反思和必要的调整,这就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大概从2004年开始,我一直在公开呼吁我国学术界应当对建国以来的民族理论、民族制度和民族政策进行深刻系统的反思,思考一下哪些方面需要坚持,哪些方面出现问题需要调整,而且即使要进行调整的话,也需要在学术界和社会中取得一定共识,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讨论,看看我们应当朝哪个方向走,应当走几步,应当走多快。

虽然我一直在提倡对中国现行的民族理论、制度和政策进行反思,也通过发表的文章在讨论我们在反思中应当考虑和借鉴的视角和方向,但是直至今天我并没有提出过任何政策调整的具体步骤,没有说过我们现在就需要做什么,应该马上做什么。

我的文章一直是提出建议,认为我们在一些问题上,在理论、制度和政策的调整方面可以朝着“去政治化”的方向想一想,可以朝着如何调整现有的“汉族-少数民族二元结构”的思路上想一想。

目前在学术界包括政府官员中尚未取得广泛共识的情况下,贸然地提出非常具体的做法,我担心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这也是前几年胡鞍钢和胡联合提出的“第二代民族政策”引起很大反弹之后,我只好赶快又写了一篇文章,说明我的观点与他们观点之间的重要区别。

“第二代民族政策”一下子提出很多具体的政策建议,我的文章没有涉及这些具体作法,而且我认为我对问题的提法和思路与他们是有明显差别的。

胡鞍钢教授是专门研究体制改革的,谈到民族问题时马上就想怎么来具体操作。

但我觉得这个问题兹事体大,触及到我国的三大基本制度之一,而且到现在为止,所有出版的马列主义民族理论教科书都仍然在讲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介绍列宁的“论民族自决权”,中央政府文件也一再重申“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此,要触动关于民族基本理论和制度的讨论是一个非常慎重的大事。

所以,我还是主张先在学术界讨论,而且这些讨论的方向、思路和视角应当得到少数民族精英人物和少数民族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如果没有少数民族干部、知识分子和民众的支持,在这一方面的任何改革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成效。

在今天,谁也不敢说自己的观点就代表了真理。

我们只是一个学者,我的思考是基于自己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和在民族地区大量的实地调查,我从1987年开始在北京大学开设民族社会学课程,也读了大量西方学者写的苏联解体之后剖析苏联解体原因的相关著作,所以,我是在自己的生活实践、实地调查和理论思考中提出问题,而不是从经典著作和政府文件出发来思考问题。

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讨论中,我认为最重要的首先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能搞“两个凡是”,要从事实出发而不是从书本和文件出发。

当我们发现现有的理论不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目前民族关系恶化的原因,这时就需要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至于在我们在反思中提出的哪些观点有道理,哪些没有道理,或者在学术界达成共识之后又该怎么具体去做,这些都是需要慎重对待和大家来共同讨论的。

如果不断强化民族意识所有矛盾都会被说成是“民族问题”这些年来,我们在新疆、西藏、内蒙、甘肃、青海等地开展实地调查,当地居民的民生问题是我们调研的主题,我们的调查专题包括了贫困问题、双语教育、流动人口、老城区改造、劳务输出、大学生就业、援疆和援藏项目的社会效应等。

我认为西部地区当地少数民族民众的民生问题绝对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我们必须防止在一个贫富差距大的社会,穷人仇恨富人,富人鄙视穷人。

如果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相对富裕的民族和一些相对贫穷的民族,那么阶级矛盾就和民族问题叠加起来,再加上彼此之间在语言、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别,那是肯定要出大问题的。

但是,我们也会看到在边疆地区出现的很多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在汉族地区同样存在。

比如在广东、浙江、安徽、福建这些比较发达的省份,山区里的农民和少数民族民众同样也没有充分享受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利益,在这些地区也会发生很多群体性事件,不管是针对当地某个企业还是基层政府,其中许多群体性事件是与经济问题相联系的,因为当地的民众在资源开发上没有获得利益,反而因环境污染给他们的生产和健康带来损害,但是这些群体性事件并没有构成民族问题,不满的群众会把抗议的矛头直接指向伤害他们的企业、警察、城管或者县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