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颖传-韩愈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考试试题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考试试题华中科技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中国语文》试卷(A)(闭卷)(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且答题纸与试题纸分开交)学号姓名院系班级得分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题14分,多选、少选、错选一律不得分)1、中国古代散文最远可追溯到()。
A、结绳记事B、甲骨卜辞C、岩画D、铜器铭文2、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内涵包括()。
A、功业意识B、慷慨文风C、生命意识D、悲凉文风3、“五四”时期出现了散文创作的盛况,其时产生了()等散文名家。
A、郁达夫B、邹韬奋C、周作人D、张承志4、()属于90年代“文化散文”。
A、林语堂的《纽约钓鱼》B、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C、史铁生的《我与地坛》D、范长江的《塞上行》5、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A、渐变性B、不平衡性C、社会制约性D、任意性6、中古汉语的声调包括()。
A、平声B、上声C、去声D、入声7、“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句中使用的修辞格是()。
A、比喻B、对偶C、拟人D、夸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骚传统是指()和()形成的传统。
2、唐代“古文运动”是针对六朝以来盛行的()而提倡散文的“散文化”。
3、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中比、后比、收结。
4、元明清的戏剧主要是杂剧和()两种体制。
5、现代文学中率先兴起的散文作品,是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论,统称()。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进()的概念,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强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
6、1930年代,文坛上风行过幽默小品与闲适散文,推动这一风气的是后来被称为“幽默大师”的(),他创办了()等刊物,大力提倡幽默。
7、《有关大雁塔》是()的诗歌作品。
8、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就是语言的()分类。
《毛颖传》教学反思
《毛颖传》教学反思《毛颖传》是一篇寓言文体,通篇拟人,处处双关的“千古奇文”,因其用语诙谐幽默,构思新奇,深深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
因此,这篇800多字的文言文,竟然两节课就完成了,且学生们体悟颇深。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处地方引起了大家的争论,那就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写作背景,本文大约写于唐宪宗在位时,当时韩愈因上书获罪被贬,后得赦,终于回长安任国子监博士,因而对龙颜易变、皇帝寡恩、群臣倾轧、宦海浮沉、人心痛楚早就蓄积于心中。
于是文中一方面大力表扬毛颖能尽其所能,一方面暗中讽喻皇上的寡恩薄情。
其中,讽喻皇上的寡恩薄情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毛笔已经“发而秃”,已经不“中书”了,把它搁置起来是很正常的,怎么算是薄情寡恩呢?就算是联系到人的身上,臣子年老体衰,不能为君王效力,自然要回归故里,终老于乡,这更是自然的事,非要牵扯到帝王薄情未免太过了。
而赞同的一方则认为,文章的最后,作者已经非常明确的提出:“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就已经很鲜明的把批评的矛头指向了帝王,说给以的奖赏不能酬谢毛颖的功绩,却因为他年老而疏远他,秦皇真是刻薄寡恩。
但是在持反对意见的同学看来,这太牵强了,只是为了表达自己不满强行牵引,一时之间,相持不下。
此时,我细读文本,发现了一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节。
这个关节就在于文章写到秦皇发现毛颖“不中书”的态度上。
我引导大家细读这一章节,很快有同学发现,皇帝对毛颖的态度不够亲切重视。
我问她(曲钊睿)从哪里看出来,她说是“嘻笑”,她觉得皇帝看到中书君老了,应该感觉怜惜才对,不应该笑话他。
大家觉得有道理。
还有一处,就是“因不复召”,皇帝让他回去后,再也没有召见他。
作为一个和自己曾经朝夕相处,为自己平定天下立下大功的臣子,就算是老了,也应该感念旧情,不时的召见一下,或慰问一下,而秦皇竟然再也没有召见过他,这足以看出秦皇对他就是“飞鸟尽,良弓藏”,没有了可用的价值,也就不再想起他,难道不薄情吗?这次,全班的同学都认可了。
韩愈的《毛颖传》与“文房四宝”的别名
韩愈的《毛颖传》与“文房四宝”的别名
黄文彰
【期刊名称】《语文知识》
【年(卷),期】1994(000)009
【摘要】笔墨纸砚古称“文房四宝”,是古人书写不可缺少的工具。
到唐朝,韩愈写了一篇《毛颖传》的古文,文房四宝就有了各自不同的拟人别名。
《毛颖传》是一
篇“设幻为文”的寓言,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
由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黄文彰
【作者单位】江苏通州市石港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
【相关文献】
1.天接云涛连晓雾——韩愈《毛颖传》创作的文学渊源探析 [J], 夏云
2.新时期以来韩愈《毛颖传》研究述论 [J], 张智炳
3.韩愈《毛颖传》的文体学价值 [J], 栾为
4.小说也可有益于治理——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韩愈《毛颖传》研究 [J], 马晓斌
5.论韩愈《毛颖传》的仿作及其文学价值 [J], 杨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时期以来韩愈《毛颖传》研究述论
、
寓 意主 旨的 多样解 读
《 毛颖传 》 借为 毛笔立 传 , 其 文末 的“ 吾 尝谓 君 中 书, 君 今 不 中书 耶 ?对 日 : ‘ 臣所 谓 尽 心 者 。 与“ 赏 不 见酬 , 以老 见 疏 , 秦真少 恩哉 ! ” 耐人 寻味 , 使人 生慨 , 由慨 见 疑 。对 其 主 旨的 寻 解 是 《 毛颖 传》 研 究 中 风 光 占尽 的部 分 。郭 预 衡 主 编 的 《 中 国古 代 文 学 史 》 认 为
以, 这是 一 篇 与 ‘ 明 道 ’的 原 则 完 全 违 背 的 游 戏 文
章。 ” _ 8 ] 6 韩文选本几乎 都倾 向于他 寓 , 是 韩 愈 指 斥 以 “ 秦皇” 为 隐 喻 的 整 个 统 治 阶层 。 对 《 毛颖传 》 主 旨意 蕴 的探 索 , 卞 孝萱 《 韩愈 < 毛颖 传 >新 探 》 ( 《 安 徽 史
[ 关键词] 新时期 ; 韩愈 ; 毛颖传 ; 研 究 述 论 [ 中图 分 类 号 ] I 2 0 7 . 6 [ 文献标志码] B [ 文章编号3 1 0 0 3 — 6 1 2 1 ( 2 0 1 4 ) 0 1 — 0 0 4 5 — 0 4
作 为 中唐 古 文 运 动 领 袖 之 一 的 韩 愈 , 以其“ 陈 言 务去” 的 主 导 理 论 及 富 于 开 创 风 气 的 创 作 标 举 了 古 文 运动的实绩 , 肆 力 于 儒 学 的 复 兴 。然 而 , 韩 文 也 有 语 近 滑 稽 的俳 谐 文 , 不 仅 当时 , 就 是 在 当 代 引 起 最 大 争 议 与 较 多 评 论 的 首 当《 毛颖传 》 。笔 者 以 涉 学 术 探 讨 为基准 , 统 计 出文 学 史 6部 、 韩愈研究专著 ( 主要 针 对 韩文选集) 5部 、 学术 论文 1 3篇 , 它 们 立 论 角 度 主 要 集 中于 对 《 毛颖传 》 的寓 意 主 旨 、 艺术手法 、 小说 因素 、 文体创新 、 后世仿作等五方面进行探讨 。
《韩愈传》翻译-旧唐书韩愈传翻译
《韩愈传》翻译:旧唐书韩愈传翻译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名仲卿无声名地位。
韩愈三岁时便成了孤儿寄养在堂兄家中。
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
大历至贞元之间(766~805)文章大多崇尚仿古模拟扬雄、董仲舒的著述风格而独孤及、梁肃学问最为深奥受到知识界推崇。
韩愈同这一班人交往锐意钻研希望自己在一代人中崭露头角。
及至应进士科考文章投递到公卿之间前宰相郑余庆极力为他播扬声誉因此韩愈一时便出了名。
不久韩愈便中了进士。
宰相董晋出京镇戍大梁征召韩愈为巡官。
董晋调任徐州张建封又聘请他做幕僚。
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从不畏惧或回避什么操行坚定纯正却不善于处理一般事务。
后来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时朝政落到多家权贵手中宰相不能决断机要事务宫中宦官到民市强行买卖的弊端谏官上奏批评皇上不听取。
韩愈曾呈递数千言的奏章竭力陈说皇上不接受反而发怒将韩愈贬为连州阳山县令后酌情移近任江陵府属官。
元和(806~820)初年韩愈被召为国子博士又升都官员外郎。
当时华州刺史阎济美因公事停止华阴县令柳涧的职务让他代行属吏职事。
数月后阎济美被罢免离开官衙去住公馆柳涧便煽动百姓拦路索取前些年的军务劳役费。
后来刺史赵昌查出柳涧煽动之罪将此事上奏贬柳涧为房州司马。
韩愈因公差经过华州闻知此事认为继任刺史庇护前任便上疏为柳涧辩护皇上将奏疏留在禁中不予处理。
皇上命监察御史李宗..核查查得柳涧贪污受贿的事实再度贬柳涧为封溪县尉。
因韩愈妄加议论又将他降为国子博士。
韩愈认为自己才学高深却屡次遭贬斥于是做《进学解》以自喻。
文章写道:“国子先生早晨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校舍前教诲他们说:‘学业精深来自勤奋学习荒废由于玩乐;德行养成依靠深思熟虑德行败坏由于因循苟且。
现今圣君贤臣相遇法律政令俱已制订铲除了凶险邪恶之辈选拔了德才兼优的人。
具些许长处者一概录用以一技而出名的人无不授职。
发掘搜罗鉴别挑选除去污垢磨出光辉。
或许有学问欠佳而侥幸中选者谁说学识渊博的人得不到举用?诸位学子只须担心学业不能精深不用害怕主管官员不能明察;只须担心德行不能养成不要害怕主管官员不公正。
笔、墨、纸、砚的雅称
笔、墨、纸、砚的雅称
笔
唐代文学家韩愈一篇《毛颖传》,以小说形式借笔拟人,写出文人的普遍遭遇。
文中以“毛颖”为笔的拟人称号,其文曰:“秦始皇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由此,“管城”、“管城子”、“中书君”、“毛先生”等作为笔的雅号在文人中传开了。
韩愈还戏称笔为诸毛。
自韩愈为笔赐名后,其他文人亦效仿。
因笔束毛而成,故又称毫。
宋梁同翰称笔为柔毛,白居易称笔为毫锥,唐冯贽拜之为龙须友。
墨
墨出青松烟。
唐朝文嵩撰《松滋侯易元光传》,以墨拟人。
易水产名墨,故墨姓易。
墨黑而有光者贵,故名元光。
据《云仙杂记》载,墨有“青松子”、“松滋侯”、“龙香剂”、“黑松使者”、“龙宾”、“松烟督护”、“玄香太守”、“毫州诸郡平章事”、“九锡”等爵名。
此外,墨还有“乌金”、“燕正言”、“组圭”、“体玄逸客”等称谓。
纸
文嵩的《好田寺楮知白传》是为纸作传封爵的。
楮可制纸,色白,故名楮知白;田寺和纸音近,故爵号好田寺候。
苏东坡把纸称为“麦光”,米芾称纸为“云肪”,汉代服虔称纸为“方絮”。
砚
文嵩《即墨侯石虚中传》曰:“石虚中,字居默,南越人,拜即墨侯。
”“石虚中”、“居默”、“即墨侯”成了砚的拟人代称。
砚还有“璧友”、“石友”、“陶泓”之称。
小说也可有益于治理——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韩愈《毛颖传》研究
④ 章士钊先生认为“ 相得而益彰 ”《 ,柳文指要》 1 页。 第5 2 ⑤吴文治先生认为“ 故事性很强 ”见《 , 柳宗元评传》 北京 : , 中华 书局 ,9 2 第12 。 16 年, 4 页 ⑥唐 ・ 李肇 《 国史补》 “ 唐 :其文尤高 , 不下史迁。……真 良史才也” 。 ⑦钱钟书 :谈艺录》 北京 : 《 , 中华书局 ,9 4 , 8 页。 l 8 年 第3 4 ⑧裴度 :寄李翱书》 见《 唐文) 3 卷 ; 《 , 全 5 8 章士钊先生认为“ 问而 为《 不 毛颖传》 之类”见 《 , 柳文指要》 l页 。 第5 1 ⑨《 上韩昌黎书》 《 、上韩 昌黎第二书》 见《 , 全唐 文) 8 卷 ; 64 钱钟书先生认 为“ 张文 昌( ) 书 , 籍 二 亦半为《 毛颖传》 而发” 《 ,谈艺 录》 4 ; 第6 页 “ 韩愈 写了两封信 回答他” 参见金性尧 《 阑话韩柳 》 北京 : , 夜 , 中华 书局2 0 年 , 1 页 ; 两信 (答 张籍 书》 < 04 第 7 韩 < 、重答 张籍书》 , 韩 ) 见《 昌黎全集》 北京 : , 中国书店 ,9 1 ; 19 年 高步瀛引韩 集樊注 :籍此 书(上韩 昌黎 书> , “ 《 ) 乃与公酬答于 贞元佐汴 时 , ……< 毛颖 传> ……后
不 敢暇 ”地读完后 , ) 不但连连称 “ ” , 奇 ③ 还大 呼有 “ ” 总 功 ,
山, 俘毛颖 , 献上 , 受宠重用 、 屡建功勋。毛颖能干 , 什么都 能写, 是, 于 无不 喜欢 。拜 中书令 , 秦始 皇 称之 为 “ 中书 君 ” 以后 , 。 因老而失宠 , 去官职 , 免 但仍 自信尽心竭力 。 在 这件 事上 , 可谓 “ 秦 少恩” 。居 中山 的毛颖后人 , 繁衍 昌盛 , 名气 日大。⑥
韩愈《毛颖传》原文和译文
韩愈《毛颖传》原文和译文原文:毛颖者,中山人也。
其先明视,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
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
”已而果然。
明视八世孙*(需兔),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
居东郭者曰*(夋兔),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
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
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曰见亲宠任事。
译文:毛颖,是中山人。
他的祖先明眎,辅助禹治理东方的土地,养育万物有功,因而封在卯地,死后当了十二生肖神之一。
明眎曾经说:“我的子孙是神灵的后代,不可与其它东西一样,应当从口中生出子女。
”后来果然如此。
明眎的八世孙*(需兔),世人传说他在殷朝时居住于中山,学到了神仙的法术,能够隐藏在光线中使唤鬼物,偷了嫦娥、骑着癞蛤蟆上了月亮,他的子孙于是隐居不做官。
居住在中山东城外的叫*(夋兔),狡猾善跑,与韩卢比较高下,韩卢不及他;韩卢恼起火来,与宋鹊商量,杀掉了他,把他一家都剁成了肉酱。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往南方去攻打楚国,驻扎在中山,准备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围猎,来使楚国畏惧。
召来左庶长、右庶长与军尉,用《连山》占卜这件事,得到了一个天运、人事的预兆。
占卜的人祝贺说:“今天所猎获的,不长角也不生牙,是穿着粗布短衣的人,口缺须长,有八孔,盘腿坐在脚背上。
只选取他们中的佼佼者,书写竹简就依靠这些人,天下大概就会统一文字,秦国就会兼并诸侯吧!”于是去打猎,围住毛氏家族,选出他们中的狡狡者,用车子载着毛颖回来,在章台宫向秦始皇献上俘虏,使他的家族聚居在一起,加以管制。
韩愈赠文《毛颖传》
韩愈赠⽂《⽑颖传》韩愈,字退之(公元768-824),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
25岁中进⼠,29岁开始做官,曾多次上书指陈时弊。
任监察御史时,因上书请求减免关中灾民的赋税,被贬为阳⼭(今⼴东阳⼭县)令。
后因随裴度平淮西有功,升为刑部侍郎,不久⼜因上书反对皇帝迎拜佛⾻,触怒了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以后曾历任国⼦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
韩愈韩愈不是政治家,他的主要成就在⽂学⽅⾯。
在中唐时期,以韩愈、柳宗元为⾸的⼀些作家,为了复兴儒学,倡导了古⽂运动。
这个运动,反对⾃六朝以来占统治地位的骈⽂。
所谓骈,即⼆马相并的意思。
骈⽂要求字句对称,上下成对,讲究⾳韵。
最初它本是为了便于朗读,根据汉语的特点组织成美观的、对偶的形式,读起来容易上⼝。
这对我国古典⽂学艺术技巧的提⾼曾起过作⽤。
特别是⼀些优秀的骈⽂,⾄今仍给⼈以美的享受,有借鉴价值。
但是发展到后来,它便成了僵死的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的东西。
尤其是六朝时期,⼀些贵族⽂⼈,⽤骈辞丽句来掩盖他们⽣活的空虚,抛弃思想内容,追求典故的堆砌和⾳韵的和谐,使它不能起到真实地反映现实⽣活,抒发情感的作⽤,成为⽂学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
中唐时期,唐王朝虽然已经⾛向没落的道路,但由于刚刚平定安史之乱后不久,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因此,⼀些志⼠⽂⼈,如韩愈、柳宗元等,为了使中央集权能够加强,封建统治能够巩固,阶级⽭盾能够得到缓和,除了在政治上主张改⾰外,在⽂学上也要求⾰新。
要求建⽴⼀种更为实⽤的⽂体,以便宣传政治和思想的改⾰主张,提倡恢复秦汉以前的那种内容充实、⾃由活泼的⽂风。
这就是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运动。
古⽂运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散⽂⾰新运动,从⽽开创了我国⾃中唐以后所流⾏的、以唐宋⼋⼤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苏轼、苏洵、苏辙、曾巩,其中唐两位:韩、柳;宋六位:欧、王、三苏、曾)为代表的散⽂传统。
这个传统影响深远,⼀直延续到“五四”新⽂化运动以前。
毛颖传-韩愈
毛颖传【作者】韩愈【朝代】唐毛颖者,中山人也[1]。
其先明眎[2],佐禹治东方土[3],养万物有功[4],因封於卯地[5],死为十二神[6]。
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後,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7]。
”已而果然。
明眎八世孙䨲[8],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9],窃姮娥、骑蟾蜍入月[10],其後代遂隐不仕云。
居东郭者曰㕙[11],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12],卢不及。
卢怒,与宋鹊[13]谋而杀之,醢[14]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15]南伐楚,次中山[16],将大猎以惧楚。
召左右庶长与军尉[17],以《连山》筮之[18],得天与人文之兆[19]。
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20],衣褐之徒[21],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22],独取其髦[23],简牍是资[24]。
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25],载颖[26]而归,献俘於章台宫[27],聚其族而加束缚焉[28]。
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29],而封诸管城[30],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31],自结绳之代[32]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33],及至浮图[34]、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
又通於当代之务,官府簿书[35]、巿井贷钱注记[36],惟上所使。
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37],下及国人,无不爱重。
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38]。
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39],与上益狎[40],上尝呼为“中书君”。
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41],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
颖与绛人陈玄[42]、弘农陶泓[43],及会稽褚先生[44]友善,相推致[45],其出处必偕[46]。
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47]之,因免冠谢[48]。
读《毛颖传》
作者: 韩兆琦
出版物刊名: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82-86页
主题词: 《毛颖传》;韩愈;毛笔;俳谐;《史记》;蒙恬;柳宗元;喜武;太史公;论赞
摘要: <正> 《毛颖传》在韩愈的集子里是一篇突出的以滑稽闻名而又感慨淋漓、才情横溢的文章。
这篇文章大约写于唐宪宗元和一、二年间,即公元八○六或八○七,当时韩愈作国子博士。
这篇文章写出后曾遭到许多人的指责,据当时的记载看来主要是讥笑他的“俳谐”,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不严肃”。
柳宗元曾为此专门写了《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来为韩愈辩护,说“俳谐”并不违反“圣人之道”,而且在教育后进时还有解倦提神的效用;并极力推崇这篇文章,说它的气势如同“捕龙蛇,搏虎豹,急与之角而力不敢暇”。
这些话都是就文章的形式方面说的。
若从直到后晋刘昫写《旧唐书》还攻击韩愈,说他“作〈毛颖传〉,讥戏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纰谬者”的情形来看,恐怕这篇文章受攻击不只是因为它的形式。
韩愈的简介及作品风格
韩愈的简介及作品风格韩愈的简介及作品风格韩愈,唐朝中期的大文学家之一,在官场和文学上皆有不俗的造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愈的简介及作品风格,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韩愈(768~824),字退之,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
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
韩文分论说、杂文、传记、抒情四类。
他的论说文多以明儒道反佛教为主要内容,逻辑性强、观点鲜明、锋芒毕露,能体现他的文风。
《师说》、《原毁》、《争臣记》是代表作。
他的小品文笔锋犀利、形式活泼,《杂说四·马说》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特点。
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
《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
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韩愈是一个语言巨匠。
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阱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理论上: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
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文之称。
诗歌创作他在诗歌创作上也有新的探索。
所谓以文为诗,别开生面,用韵险怪,开创了说理诗派的诗风。
当然,他的诗也存在着过分散文化、议论化的缺点,对后代有不良影响。
论说文韩愈在论说文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它们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
韩愈生平与创作简介
韩愈生平与创作简介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文学家。
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马说》《师说》《祭十二郎文》《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都是很著名的文章。
一、生平经历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今属辽宁)。
故他又自称昌黎人,世称韩昌黎。
韩愈的高祖、曾祖、祖、父都做过朝官或地方官。
但其“三岁而孤”,由其兄韩会抚养。
韩愈在《与凤翔邢尚书书》中自言“生七岁而读书,十三而能文”,可能与韩会的抚育有关。
父辈能文者有韩云卿,李白称他“文章盖世”。
韩愈也说:“愈叔父当大历世,文辞独行中朝。
”由此看来,韩愈既出生于官宦之家,叔父与兄又都以文章名世,这样的门第对于他后来的趋向有一定的影响。
韩愈时,家道已中落,而且韩会早死,韩愈随寡嫂颠沛流离,《祭郑夫人文》云:“就食江南,零丁孤苦。
”韩愈二十岁时,赴京师求官,又曾“穷不自存”。
韩愈初到长安谋考进士,在《答崔立之书》中说:“仆始年十六时,未知人事,读圣人之书,以为人之仕者,皆为人耳,非有利乎己也。
及年二十时,苦家贫,衣食不足,谋于所亲,然后知仕之不唯为人耳。
乃来京师,见有举进士者,人多贵之。
仆诚乐之,就求其术。
”但此后举进士,三次落第,终于寄食于人。
直到贞元八年(792),韩愈二十五岁,始中进士。
这次考试,由陆贽主考,梁肃、王础为佐,号称得人。
“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
除韩愈外,还有李观、李绛、崔群、欧阳詹、王涯、冯宿等,“皆天下之选”。
韩愈此后又应吏部博学鸿词科考试,但前后三年,终于落选。
此后,韩愈便上书宰辅,以求闻达。
贞元十一年(795)三月之内三次上书,竟无消息。
于是离开京师,到地方为佐吏,先佐汴州,又佐徐州。
直到贞元十八年(802),韩愈才得国子监四门博士。
韩愈简介——精选推荐
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称韩吏部。
谥号“⽂”,⼜称韩⽂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语⾔,破骈为散,扩⼤⽂⾔⽂的表达功能。
宋代称他“⽂起⼋代之衰”,明⼈推他为唐宋⼋⼤家之⾸,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章巨公”和“百代⽂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集》⾥。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者,是尊儒反佛的⾥程碑式⼈物。
⽣平 作者:佚名 唐贞元⼆年(786年)韩愈⼗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考试,⼀连三次均失败,直⾄贞元⼋年(792年)第四次进⼠考试才考取。
按照唐律,考取进⼠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
贞元⼗⼆年(796年)七⽉,韩愈⼆⼗九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
这是韩愈从政开始。
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边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边利⽤⼀切机会,极⼒宣传⾃⼰对散*新的主张。
贞元⼗六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年(801年)通过铨选。
这时期写的《答李翊书》,阐述⾃⼰把古⽂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在⼀起的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运动的代表作。
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四岁,被任命为国⼦监四门博⼠,这是韩愈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
任职四门博⼠期间,积极推荐⽂学青年,敢为⼈师,⼴授门徒,⼈称“韩门第⼦”。
贞元⼗⼋年(802年)写了名作《师说》,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
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两个⽉,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饥状》,因遭权⾂谗害,贬官连州阳⼭令。
韩愈三年任职阳⼭令,深⼊民间,参加⼭民耕作和鱼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民⽣⼦以其姓字之。
” 在阳⼭令任上,⼀⼤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与青年学⼦吟诗论道,诗⽂著作颇丰,今见之《昌黎⽂集》有古诗⼆⼗余⾸,⽂数篇。
(完整版)韩愈生平简介
韩愈生平简介1、生平韩愈一生经历大致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4岁以前。
3岁丧父。
受兄韩会抚育。
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
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
后迁居宣城。
7岁读书, 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究心古训,并关心政治,自称“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与凤翔邢尚书书》),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
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
第二阶段,25至35岁。
先登进士第。
然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
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原道》、《原性》、《答李翊书》、《师说》、《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此日足可惜赠张籍》、《山石》等。
第三阶段,36至49岁。
先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
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
宪宗即位,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
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
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
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南山诗》、《秋怀诗》、石鼓歌》等。
第四阶段,50至57岁病故。
先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贯彻了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
淮西平定后,升任刑部侍郎。
他一生排斥佛教。
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
为兵部侍郎时,镇州王庭凑叛乱,他前往宣抚,成功而还。
最后这一阶段,政治上较有作为。
重要诗文有《平淮西碑》、《论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等。
2、命名趣话韩文公名愈字退之,说起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话:韩愈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
转眼到了入学的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书来,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
旧唐书韩愈传.docx
旧唐书·韩愈传旧唐书卷第一百六十列传第一百一十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於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於一代。
洎举进士,投文於公卿间,故相郑余庆很是之延誉,由是知名於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於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
时华州刺史阎济美以公事停华阴令柳涧县务,俾摄掾曹。
居数月,济美罢郡,出居公馆,涧遂讽百姓遮道索前年军顿役直。
后刺史赵昌按得涧罪以闻,贬房州司马。
愈因使过华,知其事,以为刺史相党,上疏理涧,留中不下。
诏监察御史李宗奭按验,得涧赃状,再贬涧封溪尉。
以愈妄论,复为国子博士。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曰: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召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毁於随。
方今圣贤重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予哉!门生事前生,於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於六艺之文,手不断披於百家之编。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烧膏油以继晷,常矻矻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惶幽眇。
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於既倒。
先生之於儒,可谓有劳矣。
沉醉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
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春秋谨严,左氏夸张。
毛颖传
毛颖传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进而理解寓言主题;2、认识文章通过嬉笑诙谐的寓言形式体现严肃而重大主题的寓庄于谐的写法;3、领会作者善于把握人与物之间的相似点,达到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构思艺术。
一、写作背景:本文作于韩愈三十六至四十七岁间,韩愈仕途坎坷,早年四度应试,才中进士。
三次参加博士宏词考试,均不中选。
多方投书求官,亦未成功,后才找到幕僚的职位。
又因上书获罪被贬,后得赦。
终于回长安任国子监博士。
以后十二年,官职屡经迁调,或升或降。
作者又亲历当朝宰相张九龄被罢、将帅封常清受戮、张巡、许远忠心报国而身后寂寞等事,因而对龙颜易变、皇帝寡恩、群臣倾轧、宦海浮沉、人心痛楚早就蓄积于心中。
《毛颖传》以游戏笔墨,借为毛颖立传而指斥统治者对有功劳的老臣“少恩”,抒发作者大半生宦海沉浮遭遇的“郁积”,表达了作者一贯重视人才的思想。
二、文体介绍寓言:一种带有劝喻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微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先秦时代,诸子著作中就包含了大量寓言。
唐宋时期,寓言创作进入繁盛阶段。
八大家中柳宗元、韩愈、苏轼为高手。
本文看似传记,但实际上是寓言。
三、预习检测(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B.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C.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D.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答:B译为:于是开始狩猎,围捕毛(毛颖)家一族,拔下它们的毛,将毛尖(颖:原意是尖端.此处还暗指毛颖即兔子)装车带回,到章台宫将俘虏献给皇帝,聚集他家族的人将它们束缚起来(暗指束缚兔毫做笔).“围”与“毛氏之族”是动宾短语,不可分开,故排除CD.“载”“颖”也是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故选B.(2)下列与本文相关的文化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
韩愈《毛颖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韩愈《毛颖传》原文及译文赏析毛颖①传韩愈毛颖者,中山人也。
其先明眎,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
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
”已而果然。
明眎八世孙羺,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
居东郭者曰鵕,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②,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
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
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
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曰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
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巿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
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
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
虽见废弃,终默不泄。
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
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官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
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
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试之,因免冠谢。
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
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
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
”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
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
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於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
战国时有毛公、毛遂。
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
韩愈传文言文挖空翻译
愈幼聪颖,好学不倦。
年十五,游京师,得见李翱、杜牧等名士,遂心向往之。
及长,举进士,登第后,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
愈性好直言,不畏权贵,屡遭贬谪。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愈以监察御史身份,上疏言事,极论时弊,直指权贵,时人称为“直言极谏”。
宪宗闻而嘉之,擢为右庶子。
愈既仕,益务求直言,不避权要,时人称为“韩直臣”。
愈文才横溢,善为文章,尤工于诗。
其文多论政事,言辞激切,颇有战国纵横家之风。
诗亦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尝作《进学解》一篇,自谓:“吾闻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吾虽不才,愿效此舟,逆流而上,以期有成。
”此言深得时人赞赏。
愈尝游历四方,广交朋友,访求贤士。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愈游历江南,途经湖南,与柳宗元相遇,二人遂结为莫逆之交。
愈与宗元同游洞庭,作《洞庭晚秋》诗,传为佳话。
愈之文,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文风峻洁,议论犀利,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愈尝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此言道出了文学创作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韩愈一生,以文会友,以言传道,虽屡遭挫折,终不改其志。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愈以刑部侍郎之职,参与平定藩镇之乱,功绩显著。
宪宗甚嘉之,擢为刑部尚书。
愈晚年,身体多病,然仍勤奋不息。
元和十四年(公元820年),愈病逝于长安,享年三十二岁。
宪宗闻之,为之辍朝三日,赠太子少傅,谥曰“文”。
韩愈之传,盖因其文才横溢,品行高洁,历尽艰辛,不改其志,故能名垂青史,为后世所敬仰。
今人读其传,犹能感受到其风骨之高,文章之妙,真可谓一代文宗也。
(注:以下为挖空翻译部分)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也。
生于唐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卒于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20年)。
愈少孤,()母郑氏教之读书,刻苦自励,遂成一代文宗。
愈幼聪颖,()好学不倦。
年十五,游京师,()得见李翱、杜牧等名士,遂心向往之。
及长,()举进士,登第后,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
愈性好直言,()不畏权贵,屡遭贬谪。
韩愈传原文翻译
韩愈传原文翻译韩愈传原文翻译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
其赋、诗、论、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韩愈传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韩愈传原文翻译 1《旧唐书韩愈传》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颖传【作者】韩愈【朝代】唐毛颖者,中山人也[1]。
其先明眎[2],佐禹治东方土[3],养万物有功[4],因封於卯地[5],死为十二神[6]。
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後,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7]。
‛已而果然。
明眎八世孙䨲[8],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9],窃姮娥、骑蟾蜍入月[10],其後代遂隐不仕云。
居东郭者曰㕙[11],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12],卢不及。
卢怒,与宋鹊[13]谋而杀之,醢[14]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15]南伐楚,次中山[16],将大猎以惧楚。
召左右庶长与军尉[17],以《连山》筮之[18],得天与人文之兆[19]。
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20],衣褐之徒[21],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22],独取其髦[23],简牍是资[24]。
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25],载颖[26]而归,献俘於章台宫[27],聚其族而加束缚焉[28]。
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29],而封诸管城[30],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31],自结绳之代[32]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33],及至浮图[34]、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
又通於当代之务,官府簿书[35]、巿井贷钱注记[36],惟上所使。
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37],下及国人,无不爱重。
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38]。
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39],与上益狎[40],上尝呼为‚中书君‛。
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41],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
颖与绛人陈玄[42]、弘农陶泓[43],及会稽褚先生[44]友善,相推致[45],其出处必偕[46]。
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47]之,因免冠谢[48]。
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
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
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49]。
‛因不复召,归封邑,终於管城。
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
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於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50]。
战国时,有毛公、毛遂[51]。
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52]。
《春秋》之成,见绝於孔子[53],而非其罪。
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
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
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54]!注释[1]‚毛颖者‛二句:毛颖,中山人。
此指毛笔产自中山。
毛颖,毛笔的别名,文中借作人名。
毛,指兔毛。
颖,指毛笔的锋毫。
中山,战国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定县一带,以产紫毫毛笔出名。
东汉蔡邕《笔论》:‚若迫於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
‛[2]其先明眎(shì):毛颖祖先明眎。
明眎,兔子的别名。
《礼记·曲礼》下:‚兔曰明眎。
‛[3]佐禹治东方土:辅佐夏禹治理东方国土。
佐,辅助。
[4]养万物有功:四时之中,春的位置亦在东方,春天万物生,故言。
[5]卯地:即‚东方土‛。
古代按十二地支划分方位,卯位是指东方。
[6]十二神:指十二生肖(属相)。
[7]吐而生:传说兔子是口吐而生,故兔嘴上唇开裂。
东汉王充《论衡·奇怪篇》:‚兔吮毫而怀子,及其子生,从口而出。
‛[8]䨲(nóu):刚出生的幼兔;此泛指兔。
[9]匿光使物:指隐身形於光日下,能驱使诸物。
[10]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姮娥,即嫦娥。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於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
‛月中有蟾蜍亦是神话传说。
《初学记·天部》上引《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何?兔,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於阳也。
‛[11]㕙(jùn):狡兔。
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五:‚昔者,齐有良兔曰东郭㕙,盖一旦而走五百里。
‛[12]与韩卢争能:《战国策·齐策》三:‚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㕙)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庐逐东郭逡(㕙),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於前,犬废於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韩卢,战国时韩国的良犬名。
东汉郑玄注《礼记·少仪》:‚守犬、田犬问名,畜养者当呼之名,谓若韩卢、宋鹊之属。
‛[13]宋鹊:战国时宋国的良犬名。
《广雅》:‚韩卢、宋鹊,犬属。
‛[14]醢(hǎi):肉酱。
此处用作动词,剁成肉酱。
[15]蒙将军恬:蒙恬,秦朝名将,相传为毛笔的发明者。
[16]次中山:次,临时驻扎,停留。
中山国为赵所灭,始皇十九年灭赵,二十一年伐楚,当时秦自中山移兵伐楚,故上文说‚南伐楚‛。
[17]召左右庶长与军尉:左右庶长,即左庶长,右庶长,秦朝官爵名。
军尉,武官名。
[18]以《连山》筮之:《连山》,夏朝的占卦之术,与殷之《归藏》、周之《周易》,统称《三易》。
筮:用蓍草卜卦。
[19]天与人文之兆:指自然与人事的征兆。
《周易·贲卦·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20]不角不牙:兔不生角,也无犬齿。
[21]衣褐之徒:褐,粗布衣服。
此指全身有毛的兔子。
[22]八窍而趺(fū夫)居:北宋陆佃《埤雅·释兽》:‚盖咀嚼者,九窍而胎生,独兔雌雄八窍。
‛此乃古人不明兔子生理结构的一种妄言。
趺,两足交叠而坐。
居,同‚踞‛,蹲。
[23]髦:毛中长毫;引申为同辈中不群者。
[24]简牍是资:此言兔毫笔是简牍书写的工具。
简牍,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
资,依仗,凭借。
[25]豪:豪杰。
此处双关,又指兔毫之长者。
[26]颖:原意是尖端。
此处还暗指毛颖即兔子。
[27]章台宫:秦宫殿名,秦王及秦始皇日常处理政务起居的重要场所。
[28]聚其族而加束缚焉:暗指束缚兔毫制笔。
[29]赐之汤沐:古时诸侯朝见天子,事前要沐浴斋戒,以表虔诚。
后来天子赐给诸侯的以供‚沐浴之资‛的封地为汤沐邑。
此也指制笔过程中,将兔毛用热水洗净。
汤,热水。
沐,洗发。
[30]管城:县名。
周时管叔的封地,今河南郑州。
也暗指制作毛笔时必需竹管。
下文的‚管城子‛是以封号的形式来指毛笔,后来成了毛笔的别名。
[31]强记而便敏:强记,记忆力强。
便敏,便利敏捷。
[32]结绳之代:指远古尚无文字,靠结绳记事的时代。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
‛[33]‚阴阳、卜筮‛一句:阴阳,指阴阳家的书。
卜筮,指占卜的书。
占相,指相面的书。
医方,指医药之类的书。
族氏,指族谱之类的书。
山经,地理方面的书。
地志,方志之类的书。
字书,文字之类的书。
图画,指图册之类的书。
九流,泛指各流派。
百家,指诸子百家。
天人之书,天道人事之书,泛指图书。
[34]浮图:梵语,此指佛教。
[35]官府簿书:官府的文件和簿册。
[36]市井货钱注记:商贾交易的货物钱财的账簿。
市井,商贾交易的场所。
[37]‚自秦皇帝‛一句:秦皇帝,秦始皇。
扶苏,秦始皇长子。
胡亥,秦始皇少子,即秦二世。
丞相斯,指李斯,秦国丞相。
中车府令高,指赵高,任中车府令,掌皇帝乘舆之事。
[38]终默不泄:始终沉默而不泄露曾书写过的内容。
默,沉默不语。
泄,泄露。
[39]累拜中书令:累拜,依次升迁。
中书令,官名。
原主文书奏章,后掌机密大政,至唐为中书省的长官,官位极高。
这里与下文的‚中书君‛皆为双关语,表示可以用来书写的意思。
后来‚中书君‛成了毛笔的别名。
[40]益狎:更加亲密。
[41]以衡石自程:衡,秤。
石,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自程,指皇帝自定的每日审阅公文的限量。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程),不中呈不得休息。
‛[42]绛人陈玄:指墨。
唐时绛州(今山西绛县)贡墨,墨以陈旧为佳,故拟其姓陈。
玄,黑色。
[43]弘农陶泓:指砚。
唐时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贡瓦砚,瓦砚是陶土烧制的,故拟其姓陶。
砚中盛水,故取名泓。
[44]会稽褚先生:指纸。
唐时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贡纸,纸以楮木为原材料,故拟称褚先生。
[45]相推致:互相推荐延请。
[46]其出处必偕:出处,出仕或退隐。
指笔、墨、纸、砚的使用与搁置。
必偕,必定在一起。
[47]拂拭:擦拭。
表示受到皇上的恩宠。
[48]免冠谢:脱帽谢恩,执行使命。
双关语,指脱下笔帽写字。
[49]臣所谓尽心者:暗指笔心用尽。
[50]‚其一姬姓‛四句:姬是周朝的国姓。
毛,周朝初年所封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宜阳县。
周文王第八子名郑,封於此。
鲁、卫、毛、聃,都是周朝所封的诸侯国。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
‛杜预注:‚十六国,皆文王之子也。
‛[51]毛公、毛遂:毛公,赵国隐士,后为魏国信陵君门客,事见《史记·魏公子列传》。
毛遂,赵国平原君门客,曾自荐於平原君,说服楚王出兵援赵攻秦,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2]蕃昌:蕃衍昌盛。
[53]《春秋》之成,见绝於孔子:孔子作《春秋》,绝笔于‚获麟之年‛(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481年,鲁国猎获了一只麒麟,孔子听说以后非常伤心,他认为,麒麟是神灵之物,在太平盛世才会出现,而现在正逢乱世,出非其时,而被人抓获),孔子叹道:‚吾道穷矣!‛《春秋》写成之后,毛笔就被孔子弃置不用了。
[54]‚秦之灭诸侯‛五句:秦朝灭掉诸侯,一统天下,毛颖参与其中且立有功勋,但是奖赏不抵其酬劳,今又因老而见弃,所以说秦王朝对待毛颖一族太少恩德了。
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