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课题二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2.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烧杯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制定出可行的实验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酸和碱两类不同的物质,如果把它们两者的溶液混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又会有什么特点?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取的信息思考回答问题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同时又为课题的引入作铺垫。
学生上讲台演示: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②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
③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提出猜测后动手实验,实验后讨论交流,分析原因突破平时在教师指导下实验现象总明显的惯例,使学生形成悬念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做好准备。
启发:溶液的酸碱性我们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指示,如果我们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滴上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在点滴板上进行上述实验,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按课本要求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通过比较实验获得新的知识,增强了求知欲。
边分析边书写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现在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消失了,生成了其他物质。
NaOH+HCl = NaCl+H2O像NaCl这样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盐。
再举例:其实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学生仿写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Ca(OH)2+2HCl = CaCl2+2H2O1、书写化学方程式;2、理解盐、中和反应;3、了解盐的概念。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
O 32、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Ca(OH)2 + 2HCI == CaCI2 +2 H2O3、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Ca(OH)2 +H2SO4 == CaSO4 +2H2O [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讲解]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硫酸钾、氯化钙、硫酸钙)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
我们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板书]一、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练习]1.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A CuO B Cu(OH)2 C CuSO4 D HCI 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 Zn +2HCI == ZnCI2 + H2 T B CuO + 2HCI == CuCI2 + H2O C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D AgNO3 + HCI == AgC I J + HNO3[过渡]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下面就进一步来学习中和反应的应用。
[板书]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板书]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图片展示]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讲解]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
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板书]2 .处理工厂的废水[讲解]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
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你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板书]3 .用于医药[讲解]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
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也可服小苏打(碳酸氢钠)。
初三酸和碱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三酸和碱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引言酸和碱是初中化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和培养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酸和碱实验能够直观地展示酸碱反应的现象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本文将围绕初三酸和碱教学设计及反思展开,从教学准备、教学策略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酸和碱教学,学生应能够:- 完整地描述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能够正确运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反应的观察;- 理解并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2. 教学资源准备- 酸和碱的示例物质(如醋、酒精、泡腾片等);- 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等);-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如试管、滴管、酚酞溶液等);- 课件和教学辅助工具。
3. 教学环境准备准备一个安全、整洁的实验室环境,确保实验器材的齐全和完好,避免事故发生。
同时,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能够有助于相互合作和交流。
三、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在教学开始前,通过引入相关的现象、问题或者故事,激发学生对酸碱教学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哪些酸和碱?”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2. 通过实验示范教师可以进行酸和碱的简单实验示范,如将酸碱指示剂加入不同的酸碱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或者呼吸吸管吹入酸碱溶液中观察气体的变化等。
通过实验示范,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酸碱反应的现象和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酸碱的性质和特点。
3. 学生实验操作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亲手进行一些简单的酸碱实验操作,如酸碱中和实验、酸碱指示剂检测实验等。
通过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 讨论和思考在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进行联系和总结。
例如,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解释为什么酸和碱混合后会发生中和反应,或者生活中常见的酸碱反应的现象有哪些等。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课题二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运用PH值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烧杯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3、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的酸碱性强弱;4、通过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实验的探究,知道一些劣质洗发液对头发的损伤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树立科学就在身边,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精神;2.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和“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以及“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探究,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实质及其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2、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3、酸碱性和酸碱度是区别。
三教学难点:1、中和反应的实质;2、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材料启发、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推理分析、小组讨论。
五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六教学用具:课时一:实验试剂: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
实验器材:烧杯、滴管、玻璃棒。
课时二:实验试剂:PH=1的盐酸、PH=7的蒸馏水、PH=14的氢氧化钠溶液、4束头发;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食醋溶液、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自来水;不同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自备的蒸馏水、橙汁、柠檬汁、西瓜汁、牛奶、厨房洗洁精、肥皂水、洗发液、护发素溶液、食醋、茶水、牙膏水、草木灰、收集的雨水、河流中的水等物质。
实验器材:烧杯若干、滴管若干、PH试纸、标准比色卡、表面皿、玻璃棒,学生自备的用于装生活中常见液体的小药瓶。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目标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实验准备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至红色刚好褪色。
蒸发实验所得溶液结晶。
相关的CAI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第一板块:问题结构引导性材料请一名同学朗读课前准备的有关焦裕禄主要事迹的材料;介绍附近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纪录片)。
问题1: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问题2:能否利用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提出解决的办法?要利用到哪个知识点?该知识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同学们在讨论回答上面的问题后,教师做简要的评价,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本第60页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问题3:课文中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问题4:你还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哪些应用了中和反应的实例?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问题5:你能写出本课题中关于怎样处理工厂废水的反应原理吗?问题6: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没有想过对谁提出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拟订一份调查报告给有关部门,其中包括你了解的情况和改进的方案。
点评:问题结构是构成教学思路的基本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智力保证。
教师展示问题结构的技巧是,先给学生“焦裕禄事迹”等各方面的材料,为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将学生的思路送进“前沿阵地”,然后再层层深入。
教学设计:课题2___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并初步理解盐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对中和反应和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一些细微、短暂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2)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实验探究相结合四、教材分析:本课以中和反应的原理为核心内容,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证明中和反应的产物,初步了解盐的概念。
通过活动与探究,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HClCuCO 2NaCl Fe 2O 3Fe Cu CO 2H 2SO NaCl CuNaOH H 2SO CO 2NaCl CaCO 3H 2SO NaCl CuCO 2H 2SO 入口他几条路 通过盐酸“羊”选择哪条路才不会羊入狼口,通过明显的现象学生知道盐酸可以与铁、氧化铁、碳酸钙反应,而盐酸为什么遇见氢氧化钠时也是遇见狼哪?引出中和反应 (一) 中和反应 1、活动与探究[演示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先后倒入少量NaOH 和稀HCl 溶液,振荡。
[设疑]:无色的NaOH 和HCl 混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呢?[讲解]:从实验中,我们无法看出NaOH 和HCl 是否发生了反应。
[设疑]: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个反应是否发生了?酸和碱是两类不同的物质,如果将这两类物质放在一起,它们会发生反应吗?○1、取一个50ml 烧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2、往1中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 ○3、分组观察现象,讨论结果并派代表汇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酸和碱之间的反响)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课题人教版第十单元第二节(酸和碱之间的反响)教材分析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响。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响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特意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为了说明中和反响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关于中和反响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局部知识的认识。
学情分析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了解酸碱能反响,进一步强调这类反响是中和反响。
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一般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本节内容主要选择了引导探究法,通过创设情景、设计实验以及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来探究中和反响,从探究中层层启发,发觉问题,分析问题。
不断提供动脑思考的探究情景,提供动手练习的时机,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响2.了解中和反响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会利用酸碱指示剂来推断酸碱发生反响2.从宏观到微观解释中和反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 使学生能灵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逐渐建立微观世界观,提高学科素养。
2.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和人体健康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和反响的概念及科学探究方法中和反响在生活中的应用难点:能运用微观知识解释中和反响的实质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几点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极限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制造性。
本节课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响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探究问题,并且通过现象得出结论,进行反思等。
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由学生来解决,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充当一个辅导角色,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初中化学教案《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共2篇)
初中化学教案《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响》〔共2篇〕第1篇:初中化学教案《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响》一、教材分析^p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消费有亲密的联络,所以,教材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一些性质,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引入中和反响比拟自然;同时,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还能增强对这局部知识的认识。
教材设计了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响的探究实验来让学生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响。
为了说明中和反响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而后再通过讨论的方式理解中和反响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消费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目的:⑴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响,理解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
⑵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响的探究方法,会用分析^p 、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⑶培养理论联络实际,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响。
4、教学难点:中和反响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
二、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p :通过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及其用处有了初步的认识,课题2提出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响,顺应了学生深化学习的需要,会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欲望。
酸碱溶液混合后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响能否发生可能会产生疑惑,这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学生在本单元课题1中已经掌握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这就为实验探究该问题准备了条件。
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还为学生从离子的角度认识酸碱之间的反响作了铺垫。
但要较好地认识中和反响的本质,对于一些抽象才能欠佳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些困难。
关于中和反响的概念,学生可能会错误的认为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响。
2、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探究法、归纳练习法。
3、难点打破:⑴引导学生分析^p 实验结果表达的结论。
⑵采用比照法,将实验所表达的结论进展归纳,提炼。
⑶将实验得出的结论与实际生活联络起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设计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活动与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过程与方法:通过测试,让学生感受用pH试纸比指示剂能更好地表示物质的酸碱性;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质PH的读数分析,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观念;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疑点:1、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蕃茄pH进行了解。
2、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
3、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导学生取几次的平均值。
教学重点:测试方法活动方式:学生主持;分组实验;实验准备:分组准备①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mL的pH=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人相同的头发)。
②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③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青和红西红柿、牛奶、鸡蛋、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水、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等教学过程: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师:再请同学们看61面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溶液的pH<7显酸性,pH>7显碱性,pH=7显中性。
生2: 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用pH试纸来测一些物质的pH。
今天的主持人为A(男)同学和B (女)同学。
(主持人上台)A:说是主持,我们会和同学们一样,也要做实验,我们一起做,一起讨论。
B:各组还要把结果写在黑板上,看哪组做得最好,→(两位主持人在讲台上做).学生分组实验:测稀硫酸、稀盐酸、水、氢氧化钠溶液的PH(老师在黑板上画表)点评: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
第四单元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设计二
第四单元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设计二从容说课本课题围绕中和反应展开,分两部分探究。
第一部分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引入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而后又通过讨论的方式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从酸碱性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入手,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介绍了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并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亲自体验pH的测定方法。
最后通过资料和活动探究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pH试纸。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pH试纸、标准比色卡、线;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橘汁、糖水、牛奶、番茄汁、肥皂水、汽水、自来水、洗洁精、醋、酱油、头发样品、五种不同pH的溶液。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1.能 2.不能[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共6篇)
酸碱中和反响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酸碱中和反响教学设计《酸碱中和反响》教学设计顺河初中余海明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响。
(2)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p 、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络实际。
(4)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响。
2.中和反响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察、分析^p 、归纳、联络生活、活动理论。
四、教具准备:老师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五、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中和反响及其应用。
六、教学过程〔一〕知识回忆、设境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想看魔术吗〔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开场做实验•纸折好的白花→喷少量酚酞→喷适量的NaOH溶液→花由白色变红色→喷适量HCl溶液→花由红色变白色。
•观察现象,分析^p 原因你们想知道这个微妙吗?要想揭开这个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响。
〔二〕感悟新知、合作探究中和反响1、学生感受没有现象的反响,探究借用指示剂。
•【学生实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观察:无现象•分析^p 原因: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反响了、没反响〕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前面同学们已学过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响吗?要正确答复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展活动与探究。
接着引导学生进展实验探究方案一:稀NaOH溶液〔无色〕→滴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变红→→滴加稀盐酸→振荡→溶液红色变无色方案二:稀盐酸〔无色〕→滴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无色→滴加稀NaOH溶液→振荡→→溶液无色变红色2 方案三稀NaOH溶液〔无色〕→滴石蕊溶液→振荡→→ 溶液变蓝色→滴加稀盐酸→振荡→→溶液变紫色方案四:稀盐酸〔无色〕→滴石蕊溶液→振荡→→ 溶液变红色→滴加稀NaOH溶液→振荡→→溶液变紫色3、深化探究中和反响生成物,掌握中和反响和盐的概念•取适量方案1反响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放在石棉网上微热,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② ②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二、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和碱性质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认识2、教学重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化学教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3、教学难点:从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4、课型:探究、讨论5、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和反应【设问】如果把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有什么变化呢?【活动与探究】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2~3滴酚酞溶液,测溶液的温度,用滴管取盐酸逐滴加入,到溶液刚变为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
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的温度有什么变化?2、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3、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到干,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了解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的本质。
2、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4、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5、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教学过程:一、导课1、提问:a、为什么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b、为什么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2、提问:将酸和碱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知识。
初中化学《酸和硷之间会发生什幺反应》教案 教学反思及说课
初中化学《酸和硷之间会发生什幺反应》教案教学反思及说课《酸和硷之间会发生什幺反应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硷之间会发生什幺反应》的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酸和硷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所以,教材从酸硷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目前学生已经了解常见的酸和硷,知道酸硷指示剂的作用。
已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学生渴望通过自主**来认识物质,对化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硷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培养学生髮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验化学充满**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係,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四)教学重点: 酸硷之间的中和反应.(五)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过程.(六)教具:提供药品是:naoh溶液、盐酸、石蕊溶液、酚酞溶液二、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主要採用“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实验**、归纳总结、多**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在本节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1、实验**法:通过实验**,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我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法、学法的认识,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思考:为什幺被蚊虫叮咬过之后会觉得痛痒?有什幺办法会消除肿痛?课件展示:**:“宝宝金水”问:①“宝宝金水”的作用是什幺?②“宝宝金水”的主要成份是什幺?我这样设计的目的:①运用多**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②为课题的引入作铺垫。
初中化学: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设计与反思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能够初步运用中和反应来解释生活中一些实例。
(2)巩固刚学习的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促进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维的能力。
通过与之前学习内容的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广泛地运用于生活;感受到实验是化学探究中经常使用地科学方法。
重点: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教材分析: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一pH及其应用。
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教材安排了3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对于化学实验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对比、归纳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
教学策略:做好书本中的演示实验,从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及实验结论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在探究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课件等课型新课课时分配共两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教学准备小试管、滴管、酒精灯、硬质试管、CuSO溶液、NaOH溶液、稀HCl、酚酞溶液、4石蕊溶液、火柴、大烧杯(盛放废液)。
初中化学_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15岁左右的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有了酸和碱的知识,所以学习本课题难度不是很大。
演示实验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来认识并掌握中和反应以及实质。
【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自然的导入新课。
让学生充满兴趣和期待进入新课学习。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演示实验的形式进入新课题,从而引出中和反应。
综观整节课,我在授课过程中基本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以“问题引导→学生活动→问题引导→学生活动→”这样的模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的思维不停步,逐步将学习引向深入,实现了高效教学。
利用学案和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走进功的世界。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标基本理念。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发挥学生了的聪明才智。
整节课的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思路清晰,各环节的设计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均以实现本节课的某个小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
学生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一些性质,教材通过实验来认识中和反应比较自然,学生也容易接受。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介绍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所以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教材安排了1个讨论,1个探究和1个调查研究,目的是通过学社的思考和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这节课需要用1课时来完成。
评测练习1.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A CuOB Cu(OH)2C CuSO4D HCl2.下列反应中,肯定能生成水的是 ( )A.化合反应 B.中和反应C.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3.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A、生石灰B、碳酸钙C、氢氧化钠溶液D、锌粒4.食用松花蛋时常感到有涩味,是因为制作过程中用到了熟石灰等原料。
九年级化学教案: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
课题 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响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响2.理解中和反响在实质中的应用3.会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进而认识物质溶液的酸碱度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1.经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研究,掌握烧杯实验的操作,加强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经过同学间的合作研究—找寻身旁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旁的物质进行科学研究。
3.经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划分身旁一些物质的酸碱性强弱4.经过溶液酸碱度仇家发的影响实验的研究,知道一些低质洗发液仇家发的损害作用。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中和反响的实质应用和“用 pH 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 pH”以及“溶液酸碱度仇家发的影响”的研究,加深对中和反响理解的同时领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亲密联系,进而加强环保意识。
教课要点:1.中和反响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课难点:1.中和反响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差别。
教课方法:实验研究多媒体教课课时安排: 2 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 ]发问:我们已经学习了酸和碱两类不一样的物质,假如把它们二者的溶液混淆,会出现如何的状况呢[活动与研究 ]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当氢氧化钠溶液。
②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
③与本组同学一同察看现象,剖析原由。
指引:溶液的酸碱性我们能够用酸碱指示剂来指示,假如我们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滴上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持续上述实验,又会出现如何的结果呢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指导察看图 10—14小结: NaOH+HCl = NaCl+H2O举例: Ca(OH)2+2HCl = CaCl2+2HCl2NaOH+HSO4 = Na2SO4+2H2O概括、汇总: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钙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这样的化合物称为盐。
酸和碱反响生成盐和水的反响,叫做中和反响。
投影:展现相关中和反响在实质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概括: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如常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能够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2.办理工厂的废水如硫酸厂的污水能够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办理3.用于医药如胃酸过多时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等碱性物质的药物,夏季蚊虫叮咬后可涂氨水、牙膏等碱性物质中和蚊虫分泌的蚁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能够初步运用中和反应来解释生活中一些实例。
(2)巩固刚学习的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促进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维的能力。
通过与之前学习内容的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广泛地运用于生活;感受到实验是化学探究中经常使用地科学方法。
重点: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材分析: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一pH及其应用。
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教材安排了3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对于化学实验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对比、归纳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
教学策略:
做好书本中的演示实验,从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及实验结论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在探究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课件等
课型新课
课时分配共两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溶液、NaOH溶液、稀HCl、酚酞溶液、小试管、滴管、酒精灯、硬质试管、CuSO
4
石蕊溶液、火柴、大烧杯(盛放废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