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袋内微生物定植及其对牙周病治疗的意义共39页
牙周病学 :绪论
3. 影响龈沟液量的因素
机械刺激:刷牙、咀嚼、 吹干、放滤纸条等 取样方法:放滤纸条深浅、其他采样方法 性激素:排卵期、妊娠、口服避孕药(血管通透性) 牙周手术和创伤(破坏上皮屏障) 龈沟(袋)的深度
4. 龈沟液的内容物(1)
含有约40 ~ 95种成分(molecular components) pH为7.54-7.89, 有炎症时偏酸性 电解质:Ca, P, Mg, Na, K, F 等 * 有炎症时钙↑,易使牙面吸附粘蛋白,牙石量↑ * 氟接近血清浓度,有利于牙颈部釉质再矿化
14.1
————————————————————————————————
海淀区1374名3~5岁幼儿园儿童中,95%有探诊后出血(牙龈有炎症),人均患牙数5.79个。
(2007年)
龋和牙周病何者患病率高?
拔牙原因的分析
12%
31%
57%
1953年
15% 41%
44%
1986年
龋病
牙周病 n=11433
• 防御:PMN吞噬可在数分钟内发生;还有溶酶体酶、抗体、补体等 • 使游离龈紧贴牙面 • 提供DAT细胞的营养,也提供细菌的营养 • 有利于釉质再矿化,也有利于牙石的矿化 • 有些药物在龈沟液中的浓度高于血清浓度
• 研究和诊断的手段:疾病程度、治疗效果、预测疾病进展 的markers 。
思考题:龈牙结合部的防御机制
牙周组织的特殊性(上皮、结缔组织、矿化 组织 ),生物学特性和代谢率差异大; 唾液和龈沟液从不同渠道参与病理过程
始动因子:口腔和菌斑生物膜中有500+种微生 物 ,具体的特异致病菌(群)尚不明确
宿主反应是发病与否和严重程度的决定因素。
(仅10%-15%人患重度牙周炎)
牙周病学 :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偶见 3. 长期使用可能出现一过性的白细胞减少,周围神经
病变等 4. 抑制华法令的代谢,从而延长凝血时间 5. 抑制乙醇的代谢,导致严重的痉挛、恶心、呕吐 6.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7. 血液病患者或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二 作为牙周炎的辅助治疗 牙周脓肿等急性炎症、
SRP后仍有5mm以上的牙周袋并有出血等部位
局部用药
影响局部用药疗效的因素 1. 药物能否到达病变部位,尤其是器械难于达到处 2. 到达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 3. 药物在病变部位发生有效作用的时间 4. 价格和效果
局部药物治疗 (Local Delivery of Antibiotics)
甲硝唑(metronidazole)
一、特点
(又名灭滴灵)
是最常用的治疗厌氧菌感染的药物
1. 干扰、阻断细菌的DNA合成 2. 杀灭专性厌氧菌Pg、Pi、Fn,以及螺旋体 3. 不易引起菌群失调,不易产生耐药菌株 4. 和大多数药物无配伍禁忌,如和阿莫西林合用
可对Aa有效
甲硝唑(metronidazole)
二、临床应用 1.对牙周炎和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能改善牙龈出血、牙周袋溢脓等症状。 对HIV相关性牙周炎急性期症状的控制也有效 2. 常规使用:200mg/tidX7天 3. 不提倡单独使用甲硝唑,应同时进行机械治疗(SRP)
4. 和阿莫西林配合使用,用于治疗侵袭性牙周炎
甲硝唑(metronidazole)
3.抗菌谱的交叠可以增加药物治疗效果, 并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联合用药和序列用药
二、临床应用 1.联合用药: I. 甲硝唑+阿莫西林(或Augmentin):可有效清除
第四章 与牙周病相关的微生物讲义
讲稿第四章与牙周病相关的微生物一、前言1.牙周病概况牙周病是口腔两大类主要疾病之一(龋病),是导致牙齿脱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当牙龈、牙周膜、牙骨质、牙槽骨等组织患病时,均属牙周病的范围。
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有半数以上的人群,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患。
在我国患病率超过龋病,成为非常突出的保健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1984)提出健康人的十项标准中,第8条为“牙齿无洞,无疼痛,牙龈不流血”。
要达到此标准,我国还有很大差距。
2.概念和分类(1)概念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组成,将牙牢固地附着于牙槽骨,又称为牙周支持组织。
(解剖图)牙周组织由软组织和硬组织组成,软组织是牙龈和牙周膜,硬组织是牙骨质和牙槽骨。
牙龈:是由复层扁平上皮及固有层组成的粘膜。
是口腔粘膜覆盖于牙颈部及牙槽骨的部分,呈粉红色,坚韧而有弹性。
上皮部分将支持组织与外界环境分开。
解剖结构:游离龈、附着龈、牙龈乳头组织构成:上皮、结缔组织,无粘膜下层牙周膜:是位于牙根与牙槽骨间的致密结缔组织,主要由主纤维组成,一端埋入牙骨质,一端埋入牙槽骨,将牙悬吊于牙槽窝内,富含血管、神经牙骨质:解剖学上是牙体的一部分,但功能上属于牙周,因为它参与了使牙稳固于牙槽窝内,以及牙周病变的发生和修复,并且源于牙周膜是覆盖在牙根表面的钙化结缔组织。
牙槽骨:上、下颌骨包绕和支持牙根的部分(2)分类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对牙周病就进行了详细论述,但迄今对牙周病的分类世界上还未得到统一,而是在不断进行改进和发展。
总体来说,广义上的牙周病是指牙周组织的各种病理情况,包括牙龈病(gingival disease)和牙周炎(periodontitis);狭义牙周病仅指牙周炎。
牙龈病:是只发生在牙龈组织的疾病。
牙周炎:是累积四种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
分析牙周病的治疗
分析牙周病的治疗发布时间:2021-05-17T07:51:40.872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8期作者:古欣怡[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免疫学、遗传学以及生物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山东协和学院摘要:牙周病在口腔疾病中比较常见,是导致牙齿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牙周组织遭受破坏,常常会引起牙齿松动和脱落,从而降低咀嚼功能,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据研究发现,人体口腔内的细菌多达上百种,而其中与牙周病相关的细菌就有十余种。
比如直型弯曲菌、共生放线菌等都是引起牙周病的主要细菌。
近几年,医学界通过研究发现,牙周病患者口腔内的细菌要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同时不同的病菌对牙周病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关键词:牙周病;病因;治疗研究;进展;牙菌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免疫学、遗传学以及生物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人们通过不断的探索以及实践证明,牙周病一种由于牙菌斑感染而导致的疾病。
细菌不断的破坏牙周组织而引起牙周病。
牙周病是一种感染性的疾病,据调查,近几年罹患牙周病的人越来越多。
患有牙周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牙结石增多的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牙龈萎缩的情况,有的患者牙槽骨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
同时,牙周病也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它是引起中老年人牙齿缺失的关键原因。
其中主要的牙周病包括牙周炎以及牙龈炎。
不同程度的牙周炎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是不尽相同的。
一般来说在牙龈炎阶段,患者往往会出现牙结石以及牙龈肿痛的现象。
早期牙周炎,伴随着一定的牙龈炎,同时牙槽骨轻度吸收、形成牙周袋。
中期牙周炎通常会有牙齿移位松动的现象出现。
而晚期的牙周炎患者有牙齿松动脱落的现象,并且牙槽骨几乎被完全破坏。
1 牙周病的病因牙周病是由特定的致病菌导致牙齿支持组织被破坏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
其病理变化主要是炎症,表现有牙龈红肿、出血、疼痛、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周溢脓以及牙齿松动、咀嚼功能下降、牙齿脱落等。
1.1 局部促进因素长期忽视口腔卫生,使牙石和牙垢堆积在牙齿周围、食物残渣嵌塞牙间隙、潜藏的菌斑不断作用而引起牙周病。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牙周袋的形成(口腔内科)
(三)袋内容物 菌斑、软垢、龈沟液、食物碎渣、唾液粘蛋 白、脱落上皮和白细胞等.
龈下牙石的机械刺激,引起袋内出血。
袋内容物具有较大的毒性.
三、牙周袋分类
根据袋底位置与相邻牙槽骨的关系 ▪ 骨上袋:水平吸收 ▪ 骨下袋:垂直吸收
▪ 根据累及牙面的情况 ▪ 单面袋 ▪ 复合袋 ▪ 复杂袋
小结
袋底与釉牙骨 袋底与牙槽 质界的关系 嵴顶的关系
骨吸 收 方式
原因
骨上袋 骨下袋
龈袋
袋底位于 ECJ根方
袋底位于 ECJ根方
袋底位于 ECJ处
袋底于牙槽嵴 顶冠方
袋底于牙槽嵴 顶根方
袋底于牙槽嵴 顶冠方
水平型 炎症
垂直型 炎症+牙合 创伤
无
炎症
思考题
1.从正常牙龈到牙周炎的发展过程有几个阶段?各 阶段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牙周袋底的结合上皮不规则地向根方及 结缔组织内增殖。
其退行性变的严重性与深度不一定一 致。
软组织壁中的组织破坏和修复决定牙龈的色、 形、质。
临床表现
暗红色 质地松软 龈色粉红且致密 表面光亮,点彩消失 探诊后出血
探诊疼痛 袋内溢脓
组织病理变化
局部血循环阻滞 龈纤维和胶原破坏 外侧壁纤维性修复 上皮萎缩,组织水肿 毛细血管增生充血 袋内壁溃疡 袋内壁有化脓性炎症
牙周袋的形成有利于菌斑的沉积,形成恶性循环。
二、牙周袋的病理
(一)软组织壁
A:牙龈上皮 C:龈沟上皮 D:结合上皮 B:龈缘 E:釉质空隙
二、牙周袋的病理 (一)软组织壁
袋上皮--细菌微生物与结缔组织间的唯 一屏障,常有糜烂溃疡,是病原菌侵 入机体的途径
结合上皮冠根长度变短,结缔组织水 肿,退行性变,炎细胞浸润,血管增 生,可见坏死灶
牙周病用药ppt课件
三、药物缓释制剂 米诺环素微球、多西环素凝胶
四、根面处理药物 枸橼酸溶液、乙二胺四乙酸钠
五、牙周塞治剂 含丁香油的塞治剂
局部用药的特点
用药剂量小、局部病损区药物浓度高 避免“首过效应” 毒副作用小、疗效好 局限的或个别部位受累的牙周病在常规
治疗后仅局部用药
布洛芬、双氯芬酸钠
[药理作用]
1.抑制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活性,降低花生四 烯酸的代谢,减少前列腺素和白三烯合成,减 轻牙槽骨的吸收 2.抑制前列腺素从炎症细胞中释出,减轻炎症 反应和骨吸收 3.减弱细胞因子对前列腺素的诱导,减少PG的 合成,从而减少骨吸收
临床应用]
少、以局部应用为主 助治疗: 牙周炎、急性感染、冠周炎及牙周术后疼
[药理作用]
浓度为0.025%时,抑制厌氧菌 浓度为3.125%时,抑制放线菌
[临床应用]
辅助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炎,一日2~3次 与氯已定溶液交替使用
牙周袋用药
牙周袋用药:
牙周袋内冲洗药物和其他药物
冲洗:
使用水或抗菌药液对牙龈缘或牙周袋内进行冲洗, 以清洁牙周,改善局部微生态环境的一种方法
牙周袋用药
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 1. 牙石 2. 牙面着色 3. 食物嵌塞 4. 咬合创伤 5. 解剖因素和不良习惯、医源性因素
牙周病主要临床症状
牙龈出血和炎症 形成牙周袋 牙槽骨吸收 牙松动和移位 牙周病的活动性
药物作为辅助治疗的原因
存在一些机械不易到达的部位 微生物可侵入牙周组织 口腔内其他部位的微生物 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牙周组织的急性感染 某些全身性疾病患者 预防或减少菌斑的形成
药物缓释制剂
缓释剂: 活性药物缓慢、有控制地从剂型中释放
牙周病概述 牙周病的发病因素 牙周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三)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子的证据
• 1)实验性龈炎观察 • 2)流行病学调查 • 3)机械除菌或抗菌的治疗效果 • 4)动物实验研究 • 5)宿主免疫反应
四、牙菌斑生物膜的生态学
牙菌斑生态系 (periodontal ecosystem) :正常菌群 之间以及与宿主牙周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称牙菌斑生态系
④损害宿主牙周组织:1.菌体表面物质;2.有关的致病酶;3.毒素;4.代谢产物
⑤铁摄取:铁对需铁菌(如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的生长和毒性都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⑥牙菌斑矿化成牙石:龈上菌斑的矿化成分来源于唾液,龈下菌斑的矿化成分来源于龈 沟液。
(二)引发宿主免疫反应在牙周病发病中的间接作用
• 随着对牙周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虽然认识到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 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但是牙周病的许多组织破坏不是感染微生物物直 接引起的,而是宿主在对感染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免疫应答过程中 间接引起的,因此,有学看者提出牙周病是全身免疫反应的局部表现。 宿主的反应一方面取决于患者的免疫状态(包括遗传因素),另一方面 取决于宿主对细菌及其毒性产物刺激的免疫炎症反应,如白细胞、补 体、抗体、细脚向因子、前列腺素及金属蛋白酶等,均可导致牙周组 织破坏。总之,宿主免疫反应的复杂性与牙周微生物的复杂性是一致 的,机体在阻止微生物入侵或扩散时发生的免疫反应,也会损害局部牙 周组织,宿主免疫的保护-破坏机制也是牙周病进程的重要环节。
龈下菌斑隐藏在龈沟或牙周袋内不受口腔清洁的影响。 龈沟或牙周袋有良好的理化环境,有营养物质(蛋白质)供给。非 附着性龈下菌斑不直接与牙面附着,G阴性菌易穿过上皮屏障,进 入牙龈组织和龈沟底内,诱发牙周病
6个主要微生物复合体:红、橙、黄、绿、紫、蓝
牙周病的微生物学
3.3 中间普雷沃菌 Prevotella intermedia
在妊娠性龈炎有高的检出率,与可利用雌二醇和 孕激素有关
致病证据:在牙周炎患者有高检出率、在实验动 物诱导混合感染;患者血清抗体水平升高;
致病机制:产生多种侵袭性蛋白酶如明胶酶、卵 磷脂酶;产生脂肪酸、吲哚、硫化氢等毒性因子 ;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和巨噬细胞的吞噬 力等
※ 栖牙密螺旋体 Treponema denticola
※ 中间普雷沃菌 Prevotella intermedius
※ 微小消化链球菌 Pertostreptococcus micro
3.2 Haemophi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
伴放线菌嗜血菌,原名伴放线放线杆菌 (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
维上皮细胞的间隙和结缔组织中 毒性因子包括外膜蛋白 (OMP) 和多种致病性酶类:
纤维蛋白溶酶、胰酶样蛋白酶、透明质酸酶、酸性 磷酸酶、硫酸软骨素酶及肽酶等 可抑制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淋巴细胞 DNA 、 RNA 、蛋白质的合成
3.6 Fusobacterium necleatum
具核梭杆菌是革兰阴性、无芽胞、不解糖或弱发酵 碳水化合物的梭形厌氧杆菌,形成恶臭味的菌落
3.9 其它牙周病原菌
直形弯曲菌 (campylobacter rectus) 原名直 形沃林菌 (Wolinella rectus) ,是革兰阴性的 厌氧可动杆菌。可产生白细胞毒素( LTX )
啮蚀艾肯菌 (Eikenella corrodens) 是嗜二氧 化碳的革兰阴性小杆菌。在难治性及活动性 牙周破坏性病灶位检出率高
4.2 慢性牙周炎
与牙周病相关的微生物
粘附作用 内毒素 蛋白酶、硫酸脂酶及一些有机酸 作用于甲硝唑,使其产生乙酰胺而
失去抗菌作用
75
齿垢密螺旋体
(Treponema denticola)
密螺旋体属 生物学性状
不易着色,G 螺旋紧密规则 专性厌氧,营养复杂 生长缓慢,2周后出现菌落
76
齿垢密螺旋体
G+球菌 成对或链状排列 无芽胞 专性厌氧 菌落小,不溶血 35-37℃ pH 7.0-7.5
致病性
透明质酸酶、肽酶等
44
微小消化链球菌
45
中间链球菌
(Streptococcus intermedius)
链球菌属 G+球菌 成双或短链排列 菌落小,甲型或乙型溶血或不溶
G-杆菌 单根鞭毛 无芽胞,无荚膜 在血平板上,菌落形态通常有三种类型
直径为1.0~1.5mm,灰黑色,光亮、圆形、凸起 直径为5mm,灰色、半透明,菌落嵌入琼脂内 菌落边缘沿琼脂表面呈干燥性滑动,可相互融合且直
径大于5mm
63
直形弯曲杆菌
64
直形弯曲杆菌
(Campylobacter rectus)
为牙周微生物提供营养源
26
牙周微生态学
牙周微生态失调和牙周病
微生物和宿主、微生物之间存在广 泛而复杂、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 关系,共同维持着口腔微生态平衡。
牙周的微生态失调是牙周病发生发 展的关键。
27
牙周微生物 致病性
28
牙周微生物致病性
致病物质
侵袭力
粘附 侵袭性酶 荚膜
非特异性免疫
牙周上皮组织 吞噬细胞(双重作用) 体液因素
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患者袋底微生物的影响
组进行 牙周基础 治疗 , 对照组采 用药物 治疗 . 分别在 治疗前 、 治疗后 l 周和 治疗后 1 个月测定茵斑指数 ( L) 探诊 PI、 深度 ( D 、 P ) 出血指数 ( I , B ) 并观察 袋底微 生物的 变化 。结 果: 试验组 牙周基础 治疗 l 周后 P IP B 均明显 降低 , L、 D、 I 牙周袋底的球 菌比例 明显增加 , 菌和螺旋体 比例 明显 降低 , 杆 对照组 P IP B 均轻度 降低 。 L 、D、I 牙周 袋底 的球 菌、 杆 菌和螺旋体 比例 无明显改 变, 两组 比较各项指 标差异均 有统计 学意 义 : 牙周基础 治疗 1 月后各 项指标与 l周时 个 无明显改变。结论 : 牙周 基 础 治 疗 对 牙 周 炎患 者 袋 底 微 生 物 影 响 明 显 . 过 减 少致 病 菌 改善 牙 周 状 况 。 通
作者单位 :2 4 3 广东 省中山市人 民医院 口腔科 ( 5 80 苏 楠 )5 8 0 广东省 中山市博 爱医院 口腔科 ( ;2 4 3 胥 红) 葵, 吴纪
组成,这些微生物所 占的比例与牙周病的严重程度有 关 , 通过毒性 产物 、 原酶或其本 身侵 入牙周组 织 , 它们 胶 直接 引起 组织坡 坏 ;同时菌斑 细菌及 其产 物 可 引发 宿 主产 生免疫 反应 和炎症 反应 , 间接损 害牙周 组织 ] 。
关键词 牙周 炎 牙 周刮 治 术 微 生物
菌 斑 控制 是 牙科 医疗 的基本 原 则之 一 。 牙龈 只 能 够 耐受 小 量 菌 斑 存 在 的刺 激 , 除此 之 外 , 需 要 用 减 均 少菌 斑来 防止牙 龈 和牙 周疾 病 …。牙周 基 础治 疗是 菌 斑 控 制 和治疗 牙 周 炎 最常 用 的措 施 , 研 究 探讨 牙 周 本 基 础 治疗对 牙 周 炎患 者袋 底 微 生物 的影 响 。 1 资 料与 方 法 11 病 例选 择 5 . 6例牙 周炎 患者 , 3 男 0例 , 2 女 6例 , 年龄 2 8~6 7岁 ( 均 4 . )所 有 患 者 全 口牙 不 少 平 56岁 , 于2 0颗 , 月 内未服 用 抗 生素 ,2个 月 内未 接受 牙 3个 1 周 治疗 , 妇女 未怀 孕 , 身健 康 , 其他 系统 疾病 。 全 无 12 治疗 方 法 将 患 者 分 成 两 组 , 组 2 . 每 8例 , 照 对 组 口服 乙酰 螺 旋 霉 素 片 ( .g 每 天 4次 ) 甲硝 唑 片 01 , 、 (. g 每 天 3次 )试验 组 在 药 物 治 疗 同 时进 行 牙 周 02 , , 基础 治疗 ( 括 口腔卫 生 宣教 、 包 洁治 、 刮 )并 于 治疗 深 , 前、 治疗 l 后 和 1 月 后进 行检 测 。 周 个 13 临床 检 查 . 记 录 第 一磨 牙 近 中位 点 ( 一 磨 牙 第 缺 失 记 录 第 二 磨 牙 ) 菌 斑 指 数 (lqeidxP I 、 的 pau e ,L) n 探 诊 深 度 ( rbn e t ,D) 出 血 指 数 ( l dn po igd ph P 、 bo ig o
第四版《牙周病学》ppt课件
(第四版)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口腔医学类专业) 人民卫生出版社
精品课件
《牙周病学》第四版配套光盘涵盖了书中各章提要、思考题和图、 表,部分章节还包括重点内容的要点总结,示范病历、病例介绍以 及操作视频(超声龈上洁治,超声龈下刮治,喷砂)亦穿插在相应 的章节中。此外,特意增加了三份较完整的牙周炎患者的诊治病例, 以使初学者对牙周病的检查、诊断、病因分析、危险因素评估、预 后判断、治疗设计、基础治疗和综合治疗有全面清晰的认识。
精品课件
Ⅶ.伴牙髓病变的牙周炎(periodontitis associated with endodontic lesions)
牙周-牙髓联合病损
Ⅷ.发育性或后天性(获得性)异常(developmental or acquired deformities and conditions)
A.促进菌斑性牙龈病或牙周炎的局部牙齿因素 B.牙齿周围的膜龈异常 C.无牙区的膜龈异常 D.咬合创伤
A.皮肤黏膜病损 1) 扁平苔藓 2) 类天疱疮 3) 寻常性天疱疮 4) 多形性红斑 5) 红斑狼疮 6) 药物性 7) 其他
精品课件
B.变态反应 1) 牙科修复材料
a.汞 b.镍 c.丙烯酸树脂 d.其他 2) 对下列物质的反应 a.牙膏 b.漱口水 c.口香糖添加剂 d.食品及添加剂 3) 其他
6.创伤性病损 (人为的、医源性、意外)
A.化学性损伤 B.物理性损伤 C.温度性损伤
7.异物反应
8.未明确者
精品课件
表3 1989年和1999年牙周炎分类的变迁
成人牙周炎 青春前期牙周炎 青少年牙周炎 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伴有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 (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 顽固性牙周炎(取消)
牙周病的微生物学特征与治疗策略研究
牙周病的微生物学特征与治疗策略研究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与口腔微生物的关系密切。
本文将从牙周病的微生物学特征出发,探讨其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一、牙周病的微生物学特征牙周病是由牙菌斑中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牙周病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厌氧与需氧菌,其中以放线菌、梭菌、杆菌和球菌为主。
这些微生物生活在牙菌斑中,通过它们的代谢产物和细菌外毒素,引发牙周炎症反应,损伤牙周组织。
牙周病微生物学特征的研究表明,某些菌群的比例异常增加或减少,与牙周炎的病情密切相关。
例如,放线菌、黑色素产生菌等良性菌数量减少,而梭菌、螺旋体等致病菌的数量增加。
这种微生物学紊乱导致了牙周病的发展和进展,并加重了炎症反应。
二、牙周病的治疗策略牙周病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非外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两类。
非外科治疗注重于控制牙菌斑的形成,消除炎症反应,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而外科治疗则针对病变严重的患者,通过手术干预来修复和恢复牙周组织的健康状态。
1. 非外科治疗(1)口腔卫生管理: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预防和治疗牙周病的关键。
患者需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去除牙菌斑和预防牙龈炎发生。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常用于牙周袋的控制。
抗生素如金霉素能有效抑制牙周炎症的发展。
另外,局部应用抗菌药物也可以减少菌群的数量,改善牙周病。
2. 外科治疗(1)牙周手术:对于牙周病进展较快、病变严重的患者,牙周手术是恢复牙周组织健康的重要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清除病变组织,修复牙周袋和复合物的形成,提高牙齿固位和口腔功能。
(2)种植牙:在部分病情严重且无法保留的患者中,种植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种植体的植入,恢复牙齿的固位和咀嚼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微生物学特征对治疗策略的指导意义牙周病的微生物学特征对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对不同微生物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治疗方案。
例如,针对牙周袋中寄生的梭菌,可以选择抗生素或抗菌药物进行局部应用,以减少致病菌的数量。
常见的菌斑控制方式对牙周病的影响
常见的菌斑控制方式对牙周病的影响摘要:目前牙周病成为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
是一种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上以细菌为主的感染性疾病,同时又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的始动因素。
成年人患病率达50%-85%,是成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由于细菌感染是牙周病的主要诱因,因此菌斑控制是牙周病治疗和预防的关键。
近几年漱口水开始在国内流行起来,使用漱口水被看作一种时尚。
有些人还用漱口水或牙线代替牙刷这一常规的口腔清洁用品。
那么漱口水和牙线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对菌斑的控制效果哪一种更好?本文想测试通过牙刷,牙线,漱口水这三种常用的菌斑控制方式。
通过三种方式对菌斑的控制效果来讨论对牙周病的影响。
宣传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提高人们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正确的选用菌斑控制的方式,减少牙周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菌斑控制;牙周病;Bass刷牙法;漱口水;牙线目的通过采取三种常见的菌斑控制方式后观察对牙周病的影响以及对大众如何选用正确的产品和采取正确的方式控制菌斑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
方法以无全身系统性疾病的60名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B.C.D四组。
在经过口腔专业维护,口腔专业人员对牙线,牙刷,漱口水的应用进行正确指导后,A.B.C三组均分别仅使用牙刷。
牙线。
漱口水。
D组为三种方式同时使用。
24小时后通过对患者自身菌斑指数和牙周指数的变化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变来统计3种方式的效果结果所有纳入的牙周维护期患者均完成了整个实验,无任何不良反应。
经过牙刷,牙线,漱口水清洁后A.B.C组PLI.GI均下降,D组(三种方式均正确使用)PLI.GI下降更多。
结论:这三种方式对菌斑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牙刷,牙线是采用机械性的物理措施来进行菌斑控制,漱口水是采用化学方法对菌斑控制.刷牙只能清除40%—50%的菌斑而对于邻面只能清除30%。
刷牙采用巴氏刷牙法,刷头要适合每个人的口腔大小。
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一日3次。
牙周病的微生物学特征与治疗策略
牙周病的微生物学特征与治疗策略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它主要由牙龈组织的慢性炎症引起,并逐渐损坏支持牙齿的结缔组织。
微生物在牙周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了解牙周病的微生物学特征对于制定有效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一、牙周病微生物学特征牙周袋内的微环境提供了各种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包括氧气含量、pH值、二氧化碳浓度等。
这些条件对于特定类型的微生物有利,从而形成一个复杂而稳定的菌群。
1. 正常菌群与致病菌正常情况下,人体口腔中存在多种益生菌,如链球菌、放线菌等。
这些益生菌能够抑制致病菌的增长,并维持口腔健康。
然而,在牙龈发生慢性炎症后,致病菌数量逐渐增加,导致正常菌群失衡。
2. 牛杆菌属与黑色素变异链球菌牙周病的致病菌主要包括牛杆菌属和黑色素变异链球菌。
牛杆菌属是厌氧细菌,具有强烈的致病性,能够产生毒素并引起牙龈组织的损伤。
黑色素变异链球菌则是一种常见的口腔致病菌,其产生的黑色素可以帮助其抵御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3. 生物膜与多种微生物在牙齿表面形成的生物膜是微生物密集聚集的地方,这些微生物相互作用并形成复杂的关系网。
这个微生物聚落结构提供了保护致病菌不受外界干扰和治疗手段影响的环境。
二、牙周病的治疗策略1. 牙面清洁与预防合理有效地进行口腔卫生是预防和控制牙周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建议每天至少刷牙两次,并使用牙线或间隔刷进行间隙清洁。
定期到口腔医师处进行专业的洁牙,除去牙石和菌斑。
2. 口腔抗菌剂的使用口腔抗菌剂可以帮助清除致病菌,并阻断它们的生长。
常用的口腔抗菌剂包括口腔漱口水和含氯己定等。
选择合适的抗菌剂需要根据患者口腔情况和微生物学特征进行个体化治疗。
3. 牙周袋冲洗与缩窄术对于已经形成牙周袋的患者,冲洗牙周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冲洗可以将致病菌清除,并刺激组织修复。
对于较深的牙周袋,可考虑进行缩窄术,以减少局部微生物数量。
4. 抗生素治疗在严重感染或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应考虑使用口服或局部应用抗生素治疗。
牙周病微生物学-
牙周病的始动因子——牙菌斑生物膜
• 牙菌斑生物膜(dental plaque biofilm)牙 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濑掉 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 、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 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
• 特点:以生物 整体生成的微生物生态群体 ;细菌能抵抗宿主防御机制发挥作用。
2023/12/31
食物对龈上菌斑的影响
1. 牙菌斑不是食物残余。 2. 食物种类、口腔功能静止与否
可以影响菌斑形成。
2023/12/31
龈下菌斑
1. 附着性龈下菌斑
attached subgingival plaque
2. 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unattached subgingival plaque
引起口腔疾病的很多病毒是DNA病 毒,通过接触唾液、血液或生殖分 泌物存留于儿童或成年早期患者。 疱疹病毒是口腔中重要的DNA病毒 。其感染特点是免疫损伤。
2023/12/31
病毒与牙周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广泛存在于患者体液当中,血液、精液、脑脊 液中密度最高。
无特效药救治 须严格实施抗感染消毒原则,加强防护措施。
1965 Löe 报告的实验性龈炎 临床观察:菌斑多,牙龈炎症也重。
总体清除菌斑,对牙周病治疗有效。 不能解释的现象
牙周病的位点差异和个体差异
2023/12/31
特异性菌斑学说
• 主要观点:不同类型的牙周病由不同 的特异性细菌所致
• 依据:局限性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深牙 周袋中检出Aa。
• 存在问题:不同类型的牙周病并未能 分离出其特殊的致病菌
• 一般这些菌群对宿主无害,甚至有益,称 之为口腔正常菌群或固有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