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特质课堂活动探微-文档

合集下载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语文活力课堂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积极、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和愉悦度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质: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活力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需求,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语言知识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形式,主动参与语文教学,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在文学欣赏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文本,发挥主观能动性,体验文学魅力。

二、多元化教学手段语文活力课堂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互联网、实物展示等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帮助学生扩大语文知识面;可以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进行语文积累和记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注重情感因素的培养语文活力课堂注重情感因素的培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美的情感、表达真情实感。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情景再现等形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可以通过语文游戏、语文趣味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情绪和兴趣;可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关心与鼓励,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投入。

四、注重动手实践语文活力课堂注重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语文知识、运用语文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手工制作、实验演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应用拓展等形式,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可以通过文学写作、演讲表达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五、注重赏析与创新语文活力课堂注重文学赏析和语文创新的培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品味与鉴赏,激发学生的文学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小说构思等语文创作活动。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探微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探微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探微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是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探微,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启发和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引导。

语文教学内容广泛,有诗词、文言文、现代文学作品等,而这些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枯燥难懂。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挖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有趣的视频、进行课外阅读推荐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本上的知识点讲解,更应该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际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写作作业、口头表达、演讲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

语文教学应该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应该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和提升。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文字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

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感的学科,它能够帮助学生产生共鸣、发掘内心情感,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引导和培养。

可以通过朗诵优美的诗词、分享文学名著中的感人故事、进行情感表达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商。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兴趣引导、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思维拓展和情感培养。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真正的成长和提升。

希望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让语文学科真正成为学生的心灵家园和学习乐园。

《兴味盎然语文课堂探微》 Word版

《兴味盎然语文课堂探微》 Word版

兴味盎然语文课堂初探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训练科学争辩院我觉得打造“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不仅是我们工作室的奇特愿望,也是现代课堂理念的具体体现。

有意思的是,这四个字分别解读,还是对语文课堂结构的廓清和重建。

一堂“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应当有这样四个环节:激趣导入——兴:这个字可读“xīng”,是课堂的起兴预备部分,也可读“xìng”,是激发课堂爱好的部分。

它主要呈现师生课前预备的相关素材,激发学习爱好,为后面的学习张本;同时检查呈现自主学习(预习)效果,为后面的学习奠基。

阅读理解——味:这是课堂学习的主要部分,它是一个动词——品尝,体现了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理解、观赏、运用。

在课堂中“授之以渔”,让同学沉下心来走进文本,自主学习,提高观赏和理解力量是其要旨。

它还是一个名词——味道,语文课就要有语文味。

问题的设置、课堂的结构、同学的力量培育与训练都要让“语文味”溶于其中,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

合作探究——盎:热忱洋溢,心情高涨。

这是合作探究的部分。

它应当是共性的空间,灵动的展台,思维在这里延长,思想在这里碰撞,同学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联系生活,提高思辨力量。

目标反馈——然:对的,不错的,这样的意思。

经过了自主学习,沟通呈现后,还需要进行学习小结和当堂检测。

这是一个豹尾的设计,它体现了现代课堂不是空中楼阁,落到实处才是硬道理。

通过这个环节,让同学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一课一得,夯实基础,提升力量。

简言之,“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结构。

意在通过课堂格局的建构,努力使课堂有爱好点、品尝点、探究点、落实点、生长点,使课堂阅读形式的设计有具体支撑,使课堂目标更加具体,同学的主体意识体现得更为充分。

下面我以人教版八班级下册《我的母亲》为例,说说我们的“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期盼各位专家的指导。

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是一篇传统课文,大凡教这篇课文,无非是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感谢之情,通过具体事例把握母亲的性格特点和典型形象,品尝一下描写生动的句子,大同小异。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语文活力课堂是指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语文素养的课堂模式。

它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语文活力课堂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动力。

而在活力课堂中,教师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故事、展示精彩的语文作品、进行趣味横生的语文游戏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语文活力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传统的语文课堂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知识点讲解,而活力课堂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会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去理解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活力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演讲、写作、辩论等方式,锻炼自己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活力课堂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通常是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课堂氛围比较呆板。

而在活力课堂中,教师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进行互动交流。

教师会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语文活力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情感素养、思维素养、道德素养等。

活力课堂通过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分析、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讲解经典文化、传统美德等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语文活力课堂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如何打造一个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现实教学中,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存在着学生被动听课、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够。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语文课堂的活跃度和生动性,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进行对语文活力课堂特质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语文学习环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这不仅是对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也是对教育教学现代化的一种追求。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语文活力课堂是当今教育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效果备受关注。

对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对于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研究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还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研究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探讨语文活力课堂的定义语文活力课堂是指在语言文化学科教学中,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的课堂模式。

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情感体验,追求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在语文活力课堂中,教师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合作和表达,促使学生充分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语文活力课堂是指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语文活力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师生共同参与、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

在语文活力课堂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下面我们来对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进行详细的研究。

语文活力课堂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但在语文活力课堂中,教师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语文活力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语文学科是一门需要大量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注重的往往是知识的传授和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而在语文活力课堂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语文活力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和记忆,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在语文活力课堂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要有独立的见解,要有敢于挑战和创新的勇气,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空间。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使他们具有更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活力课堂具有学生主体地位、师生互动合作、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等特质。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探微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探微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探微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阵地。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高。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单一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知识灌输和缺乏学生参与等。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进行探微,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方法。

一、教师角色转变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课程的特点,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人士的角色,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扮演起引导者、激发者和启发者的角色。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知识的掌握。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示范演练等,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通过讲解、韵律朗读、诗歌演唱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参与感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表达空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

四、重视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与人格的培养。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体现的情感、价值观和人生观,引起学生的共鸣,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五、注重阅读的培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
语文活力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现代教学中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

该教学模式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挥自身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研究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生参与度高
语文活力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展示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与传统课堂的老师讲学相比,语文活力课堂更加强调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课堂展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获得知识。

二、学生能力全面发展
在语文活力课堂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实际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三、课堂氛围轻松活泼
语文活力课堂的课堂氛围通常是轻松活泼的,学生和老师之间有一种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

这种课堂环境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压力,使学生更加自信和充满活力。

四、内容多样化
在语文活力课堂中,老师通常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传授知识,以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学习。

例如,老师采用文本解读、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任务挑战等方式,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趣味化的学习方式。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语文活力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其特质包括多方面的要素,如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教学方法的活泼生动性等。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特质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以及其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是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之一。

语文活力课堂注重在教学内容上做文章,教材内容的丰富多样性是其一大特点。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可能会沿袭老一套的教学内容,比如对课文的句子成分、词语解释等进行机械式的分析,但在语文活力课堂上,教师会加入更多的教学内容,如课外阅读、写作指导、作品赏析等,使学生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活泼生动性是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之二。

语文活力课堂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语文知识。

三、学习氛围的舒适性是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之三。

语文活力课堂提倡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和谐,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积极,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这样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放松心情,更好地接受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包括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法和舒适愉快的学习氛围,这些特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采用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法,营造舒适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进一步完善语文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语文活力课堂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有意识的互动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旨在探究如何通过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就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展开研究,以期为语文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一、多元化教学方法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之一是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以讲解和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兴趣。

而在活力课堂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比如讲授、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游戏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去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诗歌赏析时,可以采用合唱、朗诵、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诗歌之美,提高审美能力。

在教学作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写作、小组合作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升写作技能。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开放式讨论与思辨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还体现在开放式讨论与思辨上。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学过程较为封闭。

而在活力课堂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思维启发者和引导者,通过提出问题、激发思考、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作品,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

在教学语法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语言现象让学生自行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通过开放式讨论和思辨,学生在互动中构建知识,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情境化教学与跨学科融合情境化教学与跨学科融合是语文活力课堂的另一特质。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教学自然景物描写时,可以引入地理、生物等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描写中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提高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语文活力课堂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与能力为中心、以情感与态度为导向的语文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动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能力。

下面将从内容设置、课程形式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对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进行探讨。

一、内容设置:1. 知识点贯通性强: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将知识点割裂开来讲解,缺乏知识的贯通性,而活力课堂注重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共性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形成知识框架,提高语文学习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2. 知识内容丰富多样:活力课堂不仅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独立思考、创作表达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语文文化融入:活力课堂注重将语文知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讲解古代文学作品、文化传统等,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课程形式:1.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活力课堂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讨论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 个性化教学:活力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宜的学习经验和成就感。

3. 创新型教学设计:活力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设计创新型的课堂活动、游戏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方式:1.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活力课堂注重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小组合作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活力课堂注重评价过程性和结果性的统一,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成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合作精神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语文(心得)之语文课堂教学探微

语文(心得)之语文课堂教学探微

语文论文之语文课堂教学探微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

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

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

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教学目标的设置难易适度,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心理特点、年龄特征、智能水平;考虑学生的智能的发展的不平衡,心理的个性差异及教学内容的难易深浅。

设置目标要做到:要有层次性。

层次的设计应是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逐层深入。

目标要适中,应是学生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目标太高,学生达不到,影响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厌学;目标太低,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轻松达到,易养成学生的骄傲情绪和惰性。

1.备课过程(1)反复研读课文,把握重点、难点:为了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能有比较快的恰当的反应,必须对课文比较熟悉且有自己的研究。

对课文的语言、结构、中心、特色、学习重点和难点等都作了细致的探究和思考,做到了然于心。

(2)查阅相关资料,摘录重要内容:除了看《教师用书》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包括课文理解,教学设计,课件等,将重要内容进行剪切备用。

(语文教师要想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个性特点,十分重要的是把教材吃透,教材到底讲的什么,要把它搞清,而不是说,上课就是讨论,课堂就是茶馆店,这就叫改革了。

学生一定要学到东西,学有所得,他才有兴趣;学无所得,他怎么会有兴趣呢?因此,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特点,教师一定要胸中有书,教材要烂熟于心,也就是说教材要熟悉到如出我心,如出我口。

现在流行的话就是教师跟教材对话,跟作者对话,对话不能停留在浅层次,读了以后有些不了解的问题,可以深入剖析,教材的灵魂是什么,核心是什么,它用怎样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它的语言的表现力在什么地方,生命力在什么地方。

个性化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探微-8页word资料

个性化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探微-8页word资料

个性化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探微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

而当内涵缤纷多姿的文本内容衍化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同一种结论的时候,当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被抽象为几条枯燥干瘪琐碎沉闷的概念的时候,当质疑问难在只唯书只唯上唯“家”面前而怯懦畏惧不敢再有任何丝毫浪漫想象的时候,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失败和读书人的莫大悲哀了。

于是,呼唤个性化阅读,已成为一股异常强劲的带雨的春潮。

那么,什么是个性化阅读呢?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性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别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1.施行个性化阅读的前提首先,阅读的个性化不是随意化。

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应与每篇文章特定的思想、情感和基调相吻合。

教师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中就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如散文,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传达情感。

一篇好的散文,我们反复朗读中整体感知到作者感情的流淌,心灵的震荡,对如烟往事的回忆和现今生活的拷问。

学习这类文章时,就不能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全凭学生自己的想法去读课文、回答问题。

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研究每篇文本的特点,时常设计一些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朗读和理解每类文章的方法,这也是个性化阅读教学。

其次,万变不离其宗,“个性化阅读教学”离不开“突出品味揣摩研究语言”。

语文就要研究它的语言,这样的课才有语文味,这样的课才叫语文课。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吴忠豪认为:语文教学的个性是学习语言,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充分体现语文的本质属性,这是语文教学的根。

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精神,也就抓住了工具,抓住了人文。

因此我认为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最大指标应是学生如何以“课本为本”,由课内到课外,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升华人文内涵。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

关于语文活力课堂的特质研究语文活力课堂是指在语文教育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热情,创造积极、丰富、有趣的学习环境,强调学生主体地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堂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语文活力课堂强调教师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创造丰富的教学场景,如展示、讨论、调查、实验、小组合作等。

这些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主动参与,充分体验语言运用和交流的快感,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二、启发性教学语文活力课堂更注重启发学生思考的能力。

教师不仅仅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还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学生在此类环境下,会自然而然地构建自己的语文学习框架。

三、学生主体参与语文活力课堂追求学生的自主性,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堂活动。

教师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目的,制定教学内容并接受学生在课堂上针对问题的提问。

四、人文化倾向语文活力课堂强调课程内容的人文化和综合性。

让学生学会理解艰涩的文言文,帮助学生追求文学的内在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语文不只是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而是实现人文追求和个人发展的媒介。

五、以学生为本语文活力课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感、认知和道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修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同时,给学生创造实现自我价值和个性特长的舞台,学生自然会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

六、注重语境语文活力课堂注重语言使用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细致、深入地思考使用语言的背景和意义。

学生将会在本学科练习中获得语言运用的更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总之,语文活力课堂强调让学生在课堂中成熟,注重对学生品质和整体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接纳多种文化不同之间语境、形式、思想和价值观的本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特质课堂活动探微
语文特质课堂活动指的是能够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区别于其他学科只有语文学科独有的课堂活动。

语文特质课堂活动包括个性朗读活动、语言学用实践活动、角色假设活动、课堂表演活动。

这些语文学科特有的课堂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一、个性朗读活动
朗读本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最常态的活动。

然而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尴尬地发现,在小学初中还能大声朗读、大胆表演的学生,上了高中,竟然越来越不愿开口读书。

究其原因是教师不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的认知和感受,使朗读这种活动失去了新鲜感和挑战性。

朗读活动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倡导个性朗读。

个性朗读让学生愿意读,有兴趣读,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读,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体验文本。

在学习《将进酒》一诗时,笔者就开展了个性朗读活动。

学生兴致很高,有的同学认为这首诗主要是写愁,而且是“万古愁”,因此就用低沉,缓慢,悲痛的语调读;有的同学则认为此诗气势磅礴,因此要用高昂,嘹亮的声调读;有的同学则认为此诗李白借着酒兴抒发不平之气,因此要读出醉醺醺的感觉。

无论怎样读都是学生对文本特有的感知和理解,笔者让他们充分地体验、充分地展示,让他们自己在别人个性化的
朗读中倾听、比较,从而有所感悟,最终在充满灵性与情趣的学习中得到发展与提升。

二、语言学用实践活动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看,是一个美丽而博大的知识海洋,沉淀着丰富的知识板块,蕴藏着精粹的知识宝藏,有很多精选的语言现象。

但是,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语言的积累不外乎记几个字的读音,强调几个容易写错的字形。

因此在平时的接触中,我们经常会觉得,很多学生语言贫乏,词汇量少得可怜;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文字苍白,或词不达意,或平淡干涩。

究其原因,我们大多主观地归结为看书太少,或是天生的语感不强,可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语言积累重视不够。

应该利用语文课堂这个主阵地,耐心策划,精心运筹,将语言学用实践活动融于课文的整体教学之中。

语言学用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动脑想,动笔做的课堂实践活动,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挖掘利用文本资源,创设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诸如仿写、补充、联想、接续、提要、诠释等形式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力,扎扎实实地推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诗圣杜甫在《蜀相》中颂赞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仰以及惋惜之情。

但其实更重要的是“蜀相”是个充满历史使命感的政治名词,从“蜀相”这个角度写,既符合杜甫身处乱世,渴望圣君贤相匡扶摇摇欲坠的大唐江山的
心境,同时又准确地暗示他报国无门、功业未就的郁闷和隐痛。

教师要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杜甫的郁闷和隐痛,可以巧妙地利用补充这种形式的语言学用实践活动。

《蜀相》中颈联颂赞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那么诗人自己呢?我设计了这样一道补足题:______天下计,两朝______老臣心。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马上开始议论纷纷,各种不同的补足在课堂上呈现,比较出色的有:一腔热血天下计,两朝无视老臣心;三次上书天下计,两朝不顾老臣心;一心为国天下计,两朝冷落老臣心。

无论哪一句拿出来和歌颂诸葛亮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相比,杜甫这种报国无门、功业未就的郁闷和隐痛就更加直观,更加明晰。

这样的语言学用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角色假设活动
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的角色假设活动,是指以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感受和体验为基础,通过充满情趣的角色假设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

角色假设活动应该包括三个环节,依次为角色体验,角色追问,角色自省。

角色假设活动的过程,伴随着思维的过程,语言内化、锤炼、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丰富的过程。

在教授《外国小说欣赏》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小说《半张纸》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假设你是年轻的房客,当你站在
妻小的墓前,你会说什么?这就是角色体验,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以及在充分调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许多不同的回答。

有的是控诉:你们怎么这么狠心,抛下我孤零零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有的是淡定:希望你们在天国幸福。

有的是超脱豁达:谢谢你,我的爱人,你陪我走过了最美的一段历程,我一定会好好活下去。

不同的体验应该有不同的理由,所以我进一步追问,你为什么会这么说?持第一种说法的同学认为年轻的房客短短
的两年时间经历了人生中如此的不幸,他觉得造物不公,所以心情愤恨。

持第二种说法的同学认为年轻的房客两年间有快乐也有不幸,他的心饱经沧桑,因此他很淡定。

持第三种说法的同学认为年轻的房客经历了恋爱的陶醉,新婚的甜蜜,家庭的温馨,亲人的关爱,同时也经历了失业,经历了朋友远走,经历了妻小离世,快乐是财富,不幸亦是财富。

他把这一切都看作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因此他会更坚强,更乐观,更豁达。

因此他在感谢妻子的同时也会更好活下去。

通过角色追问后,同学们开始角色自省:自己体验的年轻房客有没有偏离人物的性格,有没有偏离事物发展的逻辑和规律,最合理的应该是怎样的。

角色自省以后很多同学倾向于第三种说法。

环环相扣的角色假设活动深化了学生对小说人物的理解,也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极大的丰富。

四、课堂表演活动
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表演,可以激活课堂的活力,使学生在活泼生动的课堂上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一般的表演活动
是排演成熟后的成果展示,而课堂表演不一样,表演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将之“形诸于外”的体验过程,课堂表演的这种动态生成过程,使其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

表演不是目的,而是过程,一种深读课文,感受语言文字含义,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过程。

笔者认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不提倡表演整篇文章完整的情节,而是就文本中某一段话,或者某个角色的一个动作,说的某几句话进行表演,这种表演活动费时少,学生的参与面广,最能展示学生对文本和角色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

笔者在教授苏教版必修五课文《长亭送别》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马儿的行,车儿快快的随”这句唱词中崔莺莺对张生离开自己上京赶考的依恋,设计了还原场景的表演活动,要求同桌的同学互相协作,互相配合用动作来演绎“马儿的行,车儿快快的随”。

稍做准备以后,多对同桌自告奋勇依次到讲台前表演,两个人中其中一个演张生骑的马,另一个演崔莺莺坐的车。

演的时候可谓笑声不断,因为有的变成了“马儿快快的行,车儿快快的随”;有的演成了“马儿的行,车儿的随”;有的则是“马儿快快的行,车儿的随”;当然也有正确还原场景的。

演的不好甚至不对都不要紧,关键是从刚才同学直观的表演中,我们看出了,如果是“马儿快快的行,车儿快快的随”那是郎无情妹有意,如果是“马儿的行,车儿的随”那就是郎有意妹无情,如果是“马儿快快的行,车儿的随”那则是郎无情妹无意,只有“马儿的行,
车儿快快的随”才是郎有情妹有意,离别在即,两人都恋恋不舍,谁都不愿离去。

假如说对两句话的理解,我们老师采用最传统的讲授方式,可能嘴皮磨破都未必能让学生领会这其中的高妙。

但是运用了表演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刻程度,引起了他们感情的共鸣,让他们对中国古代经典充满兴趣,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和鉴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