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中医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学时:81学时学分:4.5学分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是介绍和阐释中医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课程,是探讨和研究中医学理论体系必修的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中医学其它各门课程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6学时)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了解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重点:中医理论体系与中医学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第二章精气、阴阳、五行学说(12学时)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在中医学中的具体应用;了解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重点: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难点:五行制化和胜复第三章藏象(20学时)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方法,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和主要病理变化,掌握六腑的生理功能,掌握脑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掌握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关系;熟悉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熟悉五脏与形体、官窍之间的关系;了解脏腑的生理特性,了解五脏与液、志、华之间的联系,了解心包络与命门学说的概念。

重点:脏腑的生理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

难点:脏腑的生理特性,肾阴、肾阳、肾精、肾气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三焦的部位形态及功能掌握精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生理功能,掌握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掌握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掌握气、血的生成和运行,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功能)。

重点:气的分类,血液运行,津液代谢。

难点:气的分类。

第五章经络(6学时)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和经络的生理功能,掌握十二经脉的名称分类,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流注次序和表里关系,掌握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督、任、冲、带脉的循行路线和主要功能;熟悉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熟悉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了解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的循行特点和主要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中医基本理论的内容?A. 五行学说B. 阴阳学说C. 八纲学说D. 脏腑学说2.中医基本理论中,阳对应的属性是?A. 寒B. 热C. 阴D. 湿3.中医基本理论中,病因学说主要包括以下哪一项?A. 六淫B. 五劳七伤C. 精神因素D. 饮食不当4.中医中,人体的防御系统被称为?A. 免疫B. 抵抗力C. 气虚D. 抗生素5.中医中,主要用于养生的方法是?A. 针灸B. 推拿C. 草药D. 饮食调养6.下面哪一种中药性质味道偏寒凉?A. 附子B. 生姜C. 人参D. 枸杞7.中医理论中,脉搏的数量和质地反映了哪一方面的情况?A. 中药的煎煮时间B. 病情的变化C. 饮食的调节D. 灼烧伤的程度8.下面哪一项不是中医的四诊之一?A. 望诊B. 问诊C. 听诊D. 切诊9.中医中,主要通过哪些方法辨识病情?A. 洗澡B. 摸诊C. 闻诊D. 拉诊10.中医基本理论中,气血的生成与哪一脏腑的功能相关?A. 心脏B. 肺脏C. 肾脏D. 肝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中医基础理论中,阴阳学说的原理和应用。

【答】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它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来描述万物变化。

阴阳是根据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进行划分的。

阴阳学说的应用包括诊断、治疗和养生等方面,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维护身体健康。

2.中医基础理论中,五行学说的原理和应用。

【答】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它以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来描述和分析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的原理包括相生相克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应用于中医诊断、治疗和药物选择等方面。

3.中医基础理论中,脏腑学说的原理和应用。

【答】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体器官为基础,研究脏腑之间的生理和病理关系。

脏腑学说的原理包括脏腑功能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它应用于中医诊断、辨证施治和养生等方面。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卷20)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卷20)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结石引起疼痛的性质是A.灼痛B.绞痛C.重痛D.窜痛E.刺痛【答案】B2、与喘息气短.呼吸困难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A.脾与肺B.心与肝C.脾与肾D.脾与肝E.肺与肾【答案】E3、动形养生的目的有A.调和气血B.疏通经络C.调节情志D.健身延年E.通利九窍【答案】A B D E4、如果阴阳双方失去互为存在的条件,则可出现的是A.阳损及阴B.孤阴不生C.独阳不长D.阴阳离决E.阴损及阳【答案】B C D5、在治病求本指导下的基本治则有A.扶正祛邪B.正治反治C.同病异治D.异病同治E.早治防变【答案】A B6、饮食不洁会导致的病证有A.肥胖症B.肠胃功能紊乱C.肠道寄生虫病D.肠道传染病E.食物中毒【答案】B C D E7、按五行生克规律,肝的“所胜”之脏是A.心B.肺C.肾D.胆E.脾【答案】E8、体质偏寒者,饮食应注意的是A.宜凉忌热B.甘润生津C.宜温忌寒D.辛辣之品E.滋腻之品【答案】C9、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即使外感风寒,也应注意慎用麻黄.桂枝等发汗力强的辛温发散之品所体现的治则是A.治病求本B.未病先防C.既病防变D.因时制宜E.异法方宜【答案】D10、心藏象的系统联系包括A.在志为喜B.在体合脉C.在窍为舌D.在液为汗E.在季为春【答案】A B C D11、586:中医观察体型主要包括A.形体之肥瘦长短B.脏腑之虚实盛衰C.皮肉之厚薄坚松D.经络之气血盛衰E.肤色之黑白苍嫩【答案】A C E12、某女,55岁。

慢性胃炎10余年,因过食肥甘复发,症见食少纳呆,胸闷脘痞,腹胀便溏,舌苔厚腻。

其病机是A.脾虚湿困B.脾胃气虚C.肝郁脾虚D.肝胃不和E.脾胃虚寒【答案】A13、阴偏胜概念和病机的表述包括A.病机特点为阴盛而阳未虚B.临床表现以实热证为主C.阴盛则热D.阴盛则阳病E.以寒.静.湿为其临床特点【答案】A D E14、容易出现气血两虚证候的是A.心与脾B.肺与肝C.脾与肾D.肝与肾E.心与肾【答案】A15、具有“满而不能实”生理特点的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脏腑E.经络【答案】A16、温燥的常见发病季节在A.夏末初秋B.近冬深秋C.长夏季节D.冬末春初E.春末夏初【答案】A17、泻南补北法中的“南”指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B18、具有“通行元气和运行津液”生理功能的为A.胆B.膀胱C.胃D.三焦E.小肠【答案】D19、与大肠的传导作用有关的脏腑有A.胃气的通降B.肺气的肃降C.肝气的疏泄D.肾气的推动和固摄E.脾气的运化【答案】A B C D E20、与大肠的传导作用有关的脏腑有A.胃气的通降B.肺气的肃降C.肝气的疏泄D.肾气的推动和固摄E.脾气的运化【答案】A B C D E21、某女,40岁。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内容提要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阴阳五行学说 精气血津液神 藏象 经络 病因 病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
人体是个有 人与自然环 人与社会环
机整体
境的统一性 境的统一性
生理
病理
诊治
生理
病理
疾病 防治
生理
病理
疾病 防治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病,证,症的基本概念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第一节 阴阳学说
2. 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升、出(阳) 降、入(阴) 常态——阴阳平衡;病态——阴阳失衡
第一节 阴阳学说
3. 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
三、精的贮藏与施泄
(一)精的贮藏
先天之精——贮藏于肾 剩余部分
后天之精——经脾气的转运输送至各脏腑组织, 化为脏腑之精 ——供给脏腑生理活动需要
(二)精的施泄
• 形式:
分藏于各个脏腑之中,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 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繁衍生命
四、精的生理功能
(一)繁衍生命 (二)生长发育 (三)濡润脏腑 (四)生髓化血
也” 《丹溪心法》:“气有余便是火”
(三)防御作用
1.含义:气具有护卫肌肤、抗御邪气、维护 机体健康的作用
2.生理表现
(1)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如《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驱邪外出,防止病邪损害机体 (3)自我修复,恢复健康
3.病理表现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doc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doc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一、选择题1.中医学是以什么为基础的学科?A. 经验学科B. 实证学科C. 哲学学科D. 数理学科答案:A2.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五脏六腑B. 阴阳五行C. 经络气血D. 三焦九窍答案:A、B、C3.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 针灸B. 草药C. 推拿D. 手术答案:A、B、C4.中医所讲的“气血阴阳”是指什么?A. 人体的营养物质B. 人体的生命活动能量C. 人体的体液循环系统D. 人体的神经系统答案:B5.中医的“望闻问切”是指下面哪些内容?A. 观察患者的面色B. 听患者的言语C. 问患者的病史D. 触摸患者的脉搏答案:A、B、C、D二、填空题1.中医所讲的“五脏”指的是肺、肝、心、脾和(胃)。

2.中医所讲的“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3.中医的基本理论是以(阴阳)和(五行)为核心。

4.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是(针灸),通过调节人体经络和气血来治疗疾病。

5.中医草药的治疗原理是通过草药的药性作用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三、简答题1.中医的“阴阳”理论是什么?中医的“阴阳”理论是指万物存在于世界上的一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阴阳理论认为,宇宙万物和人体都有阴阳之分,阴阳是相对的,互为存在。

在人体中,阴阳相互作用,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阴阳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2.中医的“五行”理论是什么?中医的“五行”理论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五行理论认为,人体的五脏对应着五行,五行相生相克,相互制约,保持了人体的动态平衡。

五行理论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中医的“经络气血”理论是什么?中医的“经络气血”理论是指人体内经络系统的运行和气血的循环。

中医认为,经络系统是连接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通道,气血通过经络系统流动,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经络气血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理论知识一.判断题:(共20题。

正确答“A”错误答“B”,每小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

)1.《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 )2.五行中,木为土之所不胜,木为金之所胜 ( )3.李东垣倡导“相火论”,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之为“寒凉派”( )4.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 )6.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疗局部的病变,也必须从整体出发 ( )7.一般情况下,单个.孤立的症状不具有诊断价值 ( )8.证比病能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9.脾能统血主要是脾气推动作用的体现()10. “肝者,罢极之本也” ( )11.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变化。

( )12.“阴平阳秘”是阴阳在对立制约和消长中取得的动态平衡()13.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14.“重阳必阴,重阴必阳”,是指阴阳的相互转化()15.按照阴阳划分方法.五脏之中,心脏属阴。

( )16.阴偏衰的治疗原则,《内经》称为“阴病治阳” ( )17.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构成的。

( )18.五行之间“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即是相克。

()19.脾主升清,胃主和降 ( )20.肾病影响到肝脏,即是“母病及子” ( )二.单项选择题(共140题。

每小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

)1.中医学是产生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古罗马 B.古希腊 C 中国 D 埃及2.编撰《千金方》,提出“大医精诚”,并开创了医学伦理学先河的医家是( ) A.张仲景 B.孙思邈 C.皇甫谧 D.扁鹊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难经》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4.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 )A.《神农本草经》 B.《黄帝内经》 C.《伤寒论杂病论》 D.《难经》5.下列哪部著作可以与《内经》媲美并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 )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诸病源候论》 D《难经》6.肝其华在( )A.面B. 爪甲C. 毛 D .发7.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 (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诸病源侯论》 D.《神农木草经》8.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王清任 B.张仲景 C.张介宾 D.陈无择9.心其华在( )A. 面B.唇C. 毛 D .发10.下列著名医家被后人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 )A.朱丹溪B.张从正C.王清任 D.刘完素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丹溪 B.刘完素 C.叶天士 D.吴鞠通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李中梓 B.李东垣 C.陈无择 D.叶天士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 )A.王清任 B.吴又可 C.李东垣 D.张从正14.在六淫邪气中,为阴邪的是下列哪种( )A.风邪B.暑邪C.寒邪D.火邪15.在七情中,和肝关系比较密切的是下列哪种( )A.喜B.怒C.悲D.恐16.在下列选项中属于五行病理关系的是( )A.相生B.相克C.五行制化D.相乘17.“气有余,则制己所胜”是指下面哪种情况( )A.太过引起的相乘B.太过引起的相侮C.不及引起的相乘D.不及引起的相侮18.精气学说认为,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是( )A.血液 B. 津液 C.胆汁 D.精气19.以下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因素是 ( )A.四时气候 B.情志因素 C.地区方域 D.以上都是20.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C.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D.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和自然界.社会的统一21.气的根本属性是 ( )A.静止B.运动C.向上D.向下22.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 )A.动静B.水火C.上下D.晦明23.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24.“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25“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说明阴阳之间存在哪种关系( )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2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 )A.心B.肺C.肝D.脾2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A.心B.脾C.肝D.肺2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 )A.心B.肺C.肝D.脾2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 )A.心B.肺C.肝D.脾3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A.心B.肺C.肝D.肾3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3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 )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33.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前半夜B.后半夜C.上午D.下午34.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A.阳胜则阴病B.阳病治阴C.阴损及阳D.重阴必阳35.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 )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36.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 ( )A.取象比类法B.推演络绎法C.以表知里法D.试探法37.有太仓之称的是下面哪个脏器( )A.胆 B.膀胱 C.胃 D.大肠38.属于阴的味是( )A.酸 B.辛 C.甘 D.淡39.属于阳的味是( )A.酸 B.苦 C.咸 D.甘40.阴阳二气的运动是阴阳交感得以实现的( )A.表现 B.物质 C.基础 D.结果4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 ) A.对立 B.互根 C.消长 D.转化42.下列那一项不属于阴阳互根的关系 ( )A.阳在外,阴之使也B.独阴不生,孤阳不长C.阴在内,阳之守也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43.阳损及阴,阴损及阳,说明明阳之间的关系是( )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互相转化D.阴阳消长平衡4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45.体现阴阳转化关系的是( )A.阳胜则阴病 B.阳损及阴 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46.根据阴阳学说,下列属阳的是 ( )A.寒凉 B.沉降 C.兴奋 D.向下47.根据阴阳学说,下列属阴的是( )A.外向的 B.温热的 C.运动的 D.静止的48.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阳( )A.滋润 B.抑制 C.凝聚 D.推动49.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阴( )A.推动B.升浮 C.滋润 D.兴奋50.以阴阳概括说明事物,下列属阳的是( )A.声音洪亮B.晦暗C.声音低怯D.呼吸微弱51.脉之形态属阳者( )A.沉B.细C.滑D.小52.脉之形态属阴者( )A.浮B.大 C.洪 D.涩53.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补益正气B.补虚泻实C.消除邪气D.调理阴阳54.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在强调( ) A.阳气的重要性 B.秋夏重在保养阳气C.秋冬重在保养阴气 D.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55.阴阳偏胜形成( )A.实证B.里证C.热证D.表证56.“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 ( )A.表证B.寒证 C.里证 D.实热证57.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其治疗方法是( )A.实者泻之B.虚者补之C.寒者热之D.热者寒之58.“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 )A.阳偏盛证B.阴偏盛证 C.阴偏衰证 D.阳偏衰证59.“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 )A.阳偏盛证 B.阳偏衰证 C.阴偏盛证D.阴偏衰证60.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A.形式B.物质C.现象D.根源61.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础是( )A.脾主升清 B.脾主统血 C.脾胃后天之本 D.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62.属于阳证范围的是( )A.寒证B.表证C.里证D.虚证63.属于阴证范围的是( )A.热证B. 实证C. 虚证D.表证64.下列选项和肺关系最密切的是( )A.饮食物的运化B.宗气的生成C.情绪变化D.血液逸出脉外65.在补阳时适当配以补阴药的治法,称为(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66.“热者寒之”的治法适用于( )A 阳胜则热之证 B.阴盛伤阳之证 C.阴阳两虚之证D.以上都不是6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阴阳的道路是( )A.天地B.男女 C.左右 D.水火68.阴阳互损可形成( )A.实热证B.虚寒证C.阴阳两虚证D.虚热证69.“阴盛则阳病”的含义是( )A.阴不足则阳相对亢盛B.阳有余以致阴液受损C.阴消亡则阳无所依D.阴邪有余以致阳气受损70.“阳盛则阴病”的含义是( )A.阴不足则阳相对亢盛B.阳有余以致阴液受损C.阴消亡则阳无所依 D.阳不足则阴相对有余71.寒湿内袭脾胃而引起的脘腹冷痛,泄泻清稀,称为( )A.阴盛则内寒B.阳虚则外寒C.阴虚则内热D.阴盛则格阳72.患者素体虚弱,自汗易感冒,近2年呼吸困难加重,气少不足以息,动则加剧,可以诊断为( )A.脾气虚B.心气虚C.肾阴虚D.肺气虚73.可以用阴阳互根解释的是( )A.热极似寒.寒极似热B.热极生寒.寒极生热C.阴胜则寒.阳胜则热D.阴损及阳.阳损及阴74.属互根互用不及者 ( )A.此消彼长B.此消彼亦消C.彼此不消长D.此长彼亦长75.阴阳偏胜总的治疗原则是( )A.阳病治阴B.热者寒之C.实者泻之D.寒者热之76.阴阳偏衰总的治疗原则是( )A.阳病治阴B.热者寒之C.实者泻之D.虚者补之77.脾病传肾属于( )A.相生B. 母病及子C.相乘D.相侮78.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A.脾病及肺B.脾病及肾C.肝病及肾D.肝病及心79.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 )A.培土生金B.佐金平木C.泻南补北D.抑木扶土80.佐金平木法主要适用于( )A.心火耗伤肾阴B.心火耗伤肺阴C.肝火耗伤肺阴D.肝火耗伤肾阴81.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曲直8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 )A.大肠B.皮毛C.五志之恐D.五色之白83.哪项不属于五行之“土”( )A.五脏之脾B.六腑之胃 C.五味之酸 D.五官之口84.下列五行生克关系中哪项是错的( )A.木克土B.火生土C.土克水D.金生木85.属于肾的生理特性的是( )A.为阳脏 B.喜润恶燥 C.为刚脏 D.主蛰守位86.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A.水和火B.土和水C.金和木D.金和土87.下列何项归属五行之“土”( )A.目 B.舌 C .口 D.鼻88.下列何项归属于五行之“金”( )A.筋 B.脉 C.肉 D.皮89.下列何项归属于五行之“水”( )A.恐B.脉C.肉D.皮90.在五行学说中,五季中的“长夏”应归属于( ) A.木 B.火 C.土 D.金91.下述说法,哪一项不是“土”的特性( )A.曲直 B.稼穑 C.承载 D.受纳92.下述说法,哪一项不属于“金”的特性( )A.从革B.寒凉 C.收敛 D.肃杀93.“火脏”是指( )A.肝 B. 肾 C.脾 D.心94.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木克土 B.土克水 C.水克火 D.火克木95.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肝病诊断依据的是( )A.面色赤B.喜食酸味C.易怒D.目赤96.在五行学说中,不属心病诊断依据的是( )A.面色赤B.喜笑无常C.喜食酸味D.舌红97.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脾病诊断依据的是( )A.面色萎黄B.口泛甜味C.唇淡无华D.多唾98.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肾病诊断依据的是( )A.面见黑色B.善恐C.易骨折D.多汗99.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肺病诊断依据的是( )A.面色白B.易悲C.爪甲枯槁D.鼻塞100.以下不属五行相生关系传变的是( )A.肝火犯肺B.肾病及肝C.心病及肝D.脾病传肺101.按五行生克的关系肝为脾之( )A.母B.子C.所胜D.所不胜102.“肝火犯肺”是属于( )A.子病犯母B.相克C.相乘D.相侮103.女子经血来源于( )A.肝血B.营气C.精气D.宗气104.肺主一身之气,主要决定下面哪种气的生成( ) A.卫气 B.元气 C.宗气 D.营气105.肝所不胜者为下列哪项( )A.心B.脾C.肺D.肾106.按五行生克规律心之“子”是( )A.脾B.肺C.肝D.肾107.下列哪一项不是说明病理变化的( )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五行制化D.侮其所不胜108.按五行相克乘侮的关系,肾病及脾者属于( )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109.脾病及肝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A.相乘B.相侮C.母病及子D.子病犯母110.用五行生克乘侮说明肝病及肺属( )A.相乘B.相侮C.母病犯子D.子病及母111.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A.脾病及肺B.肺病及肾C.肝病及肾D.肝病及心112.属于“母病及子”的是( )A.肺病及肾B.肝病及肾C.心病及肝D.肺病及心113.按照五行相生规律来确定的治法是( )A.抑木扶土B. 佐金平木C.泻南补北D.金水相生114.按照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A.培土生金B.滋水涵木C.金水相生D.抑木扶土115.下列引申意属“木”的是( )A. 炎热B.升发C.寒凉D.肃杀116.相侮是指( )A.五行的递相资生B.五行的递相克制C.五行间生克平衡D.五行中反向克制117.藏象的基本含义是( )A.五脏六腑的形象B.内在组织器官的表象C.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D.内脏及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118.五脏.六腑及奇恒之府的主要区别依据是 ( )A.解剖形态差异B.分布部位不同C.功能特点不同D.经脉阴阳属性不同119.人体是—个有机整体,其生理病理以何为中心( )A.五脏B.六腑C.经络D.气血120.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B.虚实交替,藏而不泻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D.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121.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122.下列哪项不属于奇恒之腑( )A.髓B.女子胞C.三焦D.胆123.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胆B.女子胞C.髓D.大肠124.既是“气之根”,又是“先天之本”的是( )A.肾B.肺 C.脾 D.肝125.“血府”是指( )A.肾 B.肝 C.脾 D.脉126.与调畅情志关系最密切的是( )A.肾藏精的功能B.肝主疏泄的功能C.肺主治节的功能D.脾运化的功能127.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 ( )A.化生血液B.运行血液C.固摄血液D.以上都不是128.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 )A.津液B. 营气C.元气D.血液129.下列哪项指心而言( )A.生之本B.后天之本C.先天之本D.封藏之本130.具有“壅遏营气,令无所避”作用的是( )A.筋 B.脉 C.骨 D.皮131.下列属于心的生理功能是( )A.调节情志 B.藏神 C.主统血 D.主藏血132.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舌为心之苗B.心藏神C. 心在体为骨D.心其华在面133.心在志为( )A.怒 B 思 C.恐 D.喜134.心在液为( )A.津B.汗C.尿D.涎135.与心相表里的是( )A.大肠B.小肠C.肺D.肾136.“娇脏”是指( )A.心B.肺C.脾D.肝137.肺所以称“华盖”是因为( )A.易受邪侵B.不耐寒侵C.不耐热侵D.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138.属于“肝气郁结”临床表现的是( )A.情绪抑郁,乳房胀痛B.面红目赤,耳鸣耳聋C.神疲乏力D.大便秘结139.肺朝百脉是( )A.百脉由肺统帅B.肺将血液输送至全身C.百脉会聚于肺D.百脉之血汇聚于肺,经气体交换,输布全身140.脾统血主要是指( )A.控制血液运行的流速B.增加内脏血液的容量C.控制血液的外周流量 D.控制血液在脉道内运行三.多项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不给分,共20题,每题1分,)1.“金元四大家”指的是( )A.刘完素B.朱丹溪C.李东垣D.张从正2.肺的生理功能有 ( )A.主气,司呼吸B.通调水道C.朝百脉D.主治节3.中医学认为物质在体内的运动形式是( )A.升B.降C.出D.入4.肾的生理功能有( )A.藏精B.主水C.纳气D.主疏泄5.中医的“证”包括了( )A.病变的原因B.病变的性质C.病变的部位D.邪正的关系6.属于阳的属性有( )A. 兴奋B.明亮C.潜藏D.温煦7.属于阴的属性有 ( )A.抑制B.内守C.晦暗D.推动8.阴阳学说认为,阴和阳之间的平衡( )A.是绝对的B.是相对的C.不是静止的D.不是绝对的9.脾的生理特性有( )A.喜燥恶湿B.主升清C.主升举内脏D.脾为刚脏10.五脏分阴阳,在五脏中属阴的是( )A.心B.肝C.肾D.脾11.八纲中以阴阳为总纲,其余六纲中属阴的是( )A.里 B.寒 C.虚 D.表12.以下事物具有阴阳联系的是( )A.天 B.夜 C.水 D.火13.下述具有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是( )A.上B.升C.火D.降1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肝系统的有( )A.胆B.爪甲C.目D.筋15.下述情况属于阴阳转化现象的是( )A.阴虚内热B.阳虚外寒C.寒极生热D.热极生寒16.症见寒象的病人,其病机当是( )A.阳虚B.阴虚C.阳胜D.阴胜17.“土爰稼穑”的含义是( )A.生化作用 B.受纳作用 C. 承载作用 D. 滋润作用18.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是( )A.补其不足B.虚则补之C.损其有余D.实则泻之19.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不足B.肝阳偏亢C.心火偏旺D.肺阴亏损20.金水相生法治疗何脏之阴虚( )A.心阴虚B.肺阴虚C.肝阴虚D.肾阴虚◆实验实训(单项选择题。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重点概括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重点概括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重点概括《中医基础理论》要点主讲人:邓先立时间:2013年1月20日14:00 地点:会议室参加人员:全体医护人员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学科;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1、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变化、运动和发展规律或本质的学科。

2、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学科。

3、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4、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体系。

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想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基础,以辩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和方法①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百家争鸣);②医药知识的积累(扁鹊利用情绪变化治病的精神疗法。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③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直接观察法(解剖方法)和间接观察法(是把活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通过运用精气、阴阳、五行学说进行类比推理);“心主身之血脉”。

);④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精气学说作为古代哲学中朴素的唯物论思想,地中医学的唯物主义生命观的建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作为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推动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也促进了中医学方法学体系的建立。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建立。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第20套)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第20套)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患者神疲肢倦,食欲不振,兼见舌苔厚腻,其病机是A.实中夹虚B.虚中夹实C.由实转虚D.真实假虚E.真实假虚【答案】B2、人体的生长发育迟缓,或出现早衰,由于气的功能减退的是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答案】A3、368:“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强调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是A.水谷之精B.卫气C.营气D.肾精E.自然界清气【答案】A4、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关于女子生命过程表述正确的有A.七岁肾气盛B.二七天癸至C.三七肾气平均D.五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E.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答案】A B C D E5、“气为血之帅”的内涵包括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答案】A B C6、循行于下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胃经【答案】B7、精亏者出现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的原因是A.气不摄精B.血不生神C.精不化神D.津不载气E.气不化神【答案】C8、与女子胞关系最密切的经脉有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跷脉【答案】A B9、统藏失司所致出血反映的两脏病变是A.脾与肺B.心与肝C.脾与肾D.脾与肝E.心与脾【答案】D10、“五神脏”包括A.心藏神B.肺藏魄C.肝藏魂D.脾藏意E.肾藏志【答案】A B C D E11、六淫外邪中,其性趋下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答案】C12、内燥多见的脏腑包括A.脾B.肺C.大肠D.肝E.胃【答案】B C E13、手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A.从足走头B.从头走足C.从胸走手D.从手走头E.从足走腹【答案】C14、阴胜则A.热B.躁D.动E.虚【答案】C15、六淫外邪中,致病易导致肿疡的是A.风邪B.寒邪C.火邪D.湿邪E.燥邪【答案】C16、属于“实则泻之”治法的是A.滋阴B.温阳C.活血D.填精E.生津【答案】C17、属于胃的生理特性的是B.喜满C.喜润D.喜运E.喜升【答案】C18、肺气虚损,可出现的症状有A.自汗B.痰饮C.少气D.呼吸气急E.易患感冒【答案】A B C D E19、以阴阳三分法划分的常见体质类型包括A.偏阳质B.阳虚质C.阴虚质D.偏阴质E.平和质【答案】A D E20、小儿的体质特点是A.脏腑娇嫩B.代谢缓慢C.形气未充D.易虚易实E.易寒易热【答案】A C D E21、与心主血脉功能密切相关的有A.面色B.脉象C.意识D.舌色E.心胸部感觉【答案】A B D E22、“阴病治阳”适用证候是A.虚热证B.实热证C.虚寒证E.寒热错杂证【答案】C23、肝血不足导致筋脉拘急,其传变形式是A.脏与脏之间传变B.脏与腑之间传变C.腑与腑之间传变D.形脏内外传变E.表里传变【答案】D24、与唾关系最密切的脏是A.心B.肝C.肺D.肾E.脾【答案】D25、有关脏与象关系描述错误的是A.脏变决定象变C.象变反映脏变D.象反映脏E.象变决定脏变【答案】E26、某女,37岁。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D)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E.春秋战国时期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A.XXXB.XXX.XXXD.XXXE.XXX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A.心B.脾C.肝D.肾E.肺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侮E.五行制化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A.胆B.胃C.三焦D.脾E.脑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A.鼻B.耳C.口D.舌E.目7.“罢极之本”是指(A)A.肝B.肾C.脾D.胆E.心8.五脏中,与满身气机调节干系亲昵的是(A)A.肝与肺B.心与肺C.脾与肺D.肾与肺E.心与肾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A.元气B.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化气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C)A.宗气虚B.胃气虚C.脾气虚D.肾气虚E.肺气虚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A.正经B.经别C.经筋D.别络E.奇经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A.拇指端B.食指端C.中指端D.小指端E.无名指端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A.偏阴质B.偏阳质C.痰湿质D.阴阳平和质E.气虚质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A.XXXB.XXXC.XXX.燥邪E.以上都不是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A.怒则气上B.思则气缓C.悲则气消D.惊则气乱E.劳则气耗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A.正气不足B.邪气侵袭C.正邪相争D.体质虚弱E.气候异常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盛转阳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A.脾肾B.肺肾C.心肺D.脾肺E.心肾20.阳病治阴的办法,合用于以下哪类病证(C)A.阴偏盛B.阳偏盛C.阴偏衰D.阳偏衰E.XXX则阴病二、多项挑选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以下每题的5个备选谜底中最少有2个是正确的。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主要取决于以下哪一项?A. 气血B. 脏腑C. 经络D. 阴阳2. “五行”学说中,木对应的季节是:A. 春B. 夏C. 秋D. 冬3. 在中医中,肝开窍于:A. 鼻B. 目C. 耳D. 口4.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医的“四诊”内容?A. 望B. 闻C. 问D. 切5. 根据中医理论,肾藏精,其主要功能是:A. 调节水液代谢B. 贮藏精气C. 促进生长发育D. 调节体温...(此处省略15题)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些属于中医的“六淫”邪气?A. 风B. 寒C. 暑D. 湿E. 燥F. 火2. 中医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导致“气滞”?A. 情绪抑郁B. 饮食不当C. 过度劳累D. 外感风寒E. 睡眠不足3. 根据中医理论,以下哪些脏腑与“水液代谢”有关?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此处省略2题)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相生关系是:木生______,火生______,土生金,金生水,水生______。

2. 中医认为,人体的“三宝”指的是精、气和______。

3. “四气”指的是温、热、______、寒。

...(此处省略7空)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2. 阐述“阴阳平衡”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3. 解释“五行相生相克”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

4. 描述“脏腑功能失调”可能导致的常见症状。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2. 分析中医“治未病”理念,并结合实例说明其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六、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某患者主诉长期疲劳、头晕、面色苍白,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可能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七、附加题(10分)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中医与西医在治疗方法上的主要差异。

必背助理中医基础学

必背助理中医基础学

中医基础理论(20分)1、正治(逆治)逆其证候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逆是指采用方药或施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

2、反治: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疗的一种治疗方法。

从是指采用方药或施术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

方法:◆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

◆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用寒凉的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真热假寒证。

◆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用补益的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

◆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食积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瘀血所致的崩漏;膀胱湿热所致的尿频、尿痛等证。

3、《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4、《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5、怒伤肝、怒则气上;喜伤心、喜则气缓;思伤脾、思则气结;忧伤肺、悲则气消;恐伤肾、恐则气消,惊则气乱。

6、十二经络体表分布:在四肢:太阴、阳明在前缘;少阴、太阳在后缘;厥阴、少阳在中线。

在头面部:阳明经行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后头部;上阳行于头后侧部。

躯干部:手三阳均行经肩胛部;足三阳则阳明行于胸腹,太阳行于背部,少阳行于肋部;足三阴均行于腹部。

循行于腹部的经脉,由内向外的排列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起于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最后又回到肺经。

9、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交手三阴经,这样“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地循行。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医基础理论概述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的基础,是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医药临床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中医诊断学是指根据中医理论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诊断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外在表现来诊断疾病。

闻诊是通过闻气味或听病人的声音来辨别疾病。

问诊是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对话,通过病人的主诉、病史等获得病情资料。

切诊是通过按摩全身的穴位来探查病情,了解疾病的程度和位置。

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中药学主要包括中草药的性味归经、药物成分、药物剂型和药物的质量控制等内容。

中药学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总结,建立了中药的性味与归经理论,即通过中药的味道和性质来判断其对脏腑的作用。

中药学又研究中草药的药效成分,通过分离和鉴定药物中有效的化学成分来解释中药的作用机制。

方剂学是研究中药组方和药物配伍的学科。

方剂学主要包括对古代名方的研究、方剂的分类和药物配伍的原则等内容。

方剂学通过对历代名方的整理和总结,发展出了千余种中药方剂。

方剂是多种中药组合而成,通过合理的药物配伍来调理病人的脏腑功能和平衡阴阳的关系。

中医药临床基本知识是指在临床实践中需要了解的中医理论和方法。

包括常用的中药和方剂的临床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等内容。

中医辨证论治是指根据中医理论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即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个体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中药和方剂治疗。

总的来说,中医基础理论是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掌握中医基础理论,有助于提高药师对中医药学的理解和应用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

精选最新版2020年中医基础理论期末完整考试题库888题(含答案)

精选最新版2020年中医基础理论期末完整考试题库888题(含答案)

2020年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题库888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饮在肠间,症见腹满食少,肠鸣沥沥有声的是哪一类饮证?()①痰饮②悬饮③支饮④溢饮【答案】①2.下列哪项是人类赖以以生存的必要条件?()①六淫②六邪③六气④内生六气【答案】③3.风为阳邪,是因为什么?()①风性开泄②善行数变③轻扬向上向外④风邪致病最多【答案】③4.下列哪项是风性开泄所致的临床表现?()①面目浮肿②汗出恶风③病变部位游走不安【答案】②④病变变化多端5.风邪致病出现“头颈强痛”,是什么致病特点所为?()①风为阳邪②易袭阳位③为百病之长④善行数变【答案】②6.病见高热.心烦.面赤.脉洪数,是暑邪的何性所致?()①暑性炎热②伤津③耗气④挟湿【答案】①7.暑邪侵人见四肢倦怠,胸闷,头重如裹是什么原因?()①暑性炎热②伤津③耗气④挟湿【答案】④8.湿邪困脾见泄泻.尿水.水肿是什么原因?()①湿伤阳气②湿阻气机③湿性重浊④湿性趋下【答案】①9.感受湿邪常见头重如裹,全身肌肉困重发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①湿伤阳气②湿阻气机③湿性粘滞④湿性趋下【答案】②10.“燥性干涩”伤津液的机理是什么?()①腠理疏松开泄②升散蒸发③消烁津液④砂伤津液【答案】④11.火邪致病为什么见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症?()①耗气。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2.“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XXX。

3.属于阴中之阳的是肝。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五行相克。

5.被称为“孤府”的是胆。

6.肾开窍于耳。

7.“罢极之本”是指肝。

8.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肝与肺。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心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气能生津。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肾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经筋。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偏阳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燥邪。

16.错误的是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正邪相争。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阳损及阴。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脾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阴盛格阳。

文章格式错误已经被删除,以下是改写后的文章: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阴阳是中医学的基本范畴,它是中医学对事物本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基础。

阴阳学说是对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进行概括和归纳的理论体系。

阴阳学说中的阴和阳是相对的,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阴和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世界万物的本质和规律。

阴阳学说在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治疗的基本思想就是调节阴阳平衡。

阴偏盛和阳偏盛是阴阳失调的表现,阴偏盛指阴气过盛,阳偏盛指阳气过盛。

阴偏衰和阳偏衰是阴阳失调的另一种表现,阴偏衰指阴气不足,阳偏衰指阳气不足。

XXX则阴病是指阳气过盛导致阴气不足,从而引发疾病。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道是甘味。

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心、肝、脾、肺、肾。

在五行中属木的有胆。

阴阳失调的病机变化包括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

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是肺。

中医基础理论综合-试卷20_真题-无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综合-试卷20_真题-无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综合)-试卷20(总分54,考试时间90分钟)1. B1型题A.酸B.苦C.甘D.辛E.咸1. 属于“水”的味是A. B.C. D.E.2. 属于“木”的味是A. B.C. D.E.A.感受阳邪B.正气的强弱C.体质的强弱D.邪气的种类与性质E.感受阴邪3. 病情的轻重主要与什么有关A. B.C. D.E.4. 疾病的病位主要与什么有关A. B.C. D.E.2. A1型题1. 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A. 《素问》B. 《伤寒》C. 《黄帝内经》D. 《小儿药证直诀》E. 《难经》2. 精气神学说中的“神”说的是A. 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B.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C. 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D. 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E. 以上均是3.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这句话说明了阴阳的A. 交互感应B. 消长平衡C. 互根互用D. 对立制约E. 相互转化4. 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重的色脉关系是下列哪一个A. 主色胜客色B. 客色胜主色C. 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生D. 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克E. 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同5. 下列情志相胜关系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怒胜思B. 思胜恐C. 恐胜喜D. 惊胜怒E. 喜胜悲6. 五行中,“火”的“所不胜”之行是A. 土B. 水C. 木D. 金E. 以上均非7. 心在志为A. 喜B. 恐C. 悲D. 思E. 怒8. 四肢肌肉的壮实主要取决于A. 肾主骨的功能B. 肝主筋的功能C. 脾主运化功能D. 肺主气的功能E. 心主血脉功能9. 与爪甲的色泽和坚脆有关的主要脏腑是A. 肺B. 胃C. 肝D. 心E. 脾10. 下面哪一个脏具有“主疏泄”功能A. 肾B. 肺C. 肝D. 脾E. 心11. 下面哪个是胃的生理功能A. 受盛化物B. 主持诸气C. 受纳腐熟D. 传化糟粕E. 以上都不是12. 下列有“化物”功能的脏腑是A. 小肠B. 大肠C. 胆D. 膀胱E. 胃13.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A. 动气B. 卫气C. 营气D. 宗气E. 元气14. 在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A. 气能生血B. 气能摄血C. 血能载气D. 气能行血E. 以上都不是15. 经络系统中,“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为A. 别络B. 奇经C. 正经D. 经筋E. 经别16. 下列哪一经的名称是错误的A. 手少阴心经B. 足少阳胆经C. 足太阴肾经D. 足太阴脾经E. 手太阴肺经17. 具有“主胞胎”功能的奇经是A. 督脉B. 任脉C. 冲脉D. 阴维脉E. 带脉18. 下列不属于体质评价指标的是A. 适应能力B. 心里发育水平C. 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D. 身体的功能水平E. 生长速度19. 六淫中具有病程长,难以速愈的邪气是A. 寒邪B. 火邪C. 湿邪D. 暑邪E. 风邪20. 与全身气虚关系最密切的是A. 肺脾肝气虚B. 脾肾气虚C. 肺肾气虚D. 心肺气虚E. 脾肺肾气虚21. 导致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病机变化的是A. 正胜邪退B. 邪正相持C. 正虚邪恋D. 邪盛正衰E. 邪去正虚22. 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A. 正气B. 劳复C. 食复D. 复感新邪E. 药复23. 四季养生中正确的是A. 春季养肺B. 夏季养脾C. 秋季养肝D. 冬季养肾E. 长夏养心。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模拟测试(卷20)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模拟测试(卷20)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素问·痹论》所谓“水谷之悍气”是A.谷气B.清气C.宗气D.营气E.卫气【答案】E2、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外感病邪是A.风邪B.暑邪C.疠气D.风邪E.燥邪【答案】C3、人体之精生成的物质来源有A.先天之精B.吸入清气C.水谷精微D.脏腑之精E.生殖之精【答案】A B C4、与任脉交会的经脉有A.足三阴经B.手三阴经C.冲脉D.阴跷脉E.阴维脉【答案】A C E5、六淫中,易伤津耗气的邪气是A.燥邪B.风邪C.湿邪D.暑邪E.寒邪【答案】D6、营气的生理功能有A.化生血液B.温养全身C.营养全身D.防御外邪E.调节腠理【答案】A C7、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的动力是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C.阴阳消长D.阴阳互根E.阴阳转化【答案】A8、后天之精的来源有A.生殖之精B.水谷之精C.吸入清气D.脏腑之精E.血能化精【答案】B C9、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A.元气B.中气C.宗气D.营气E.卫气【答案】A10、郁怒太过,肝气郁结,可见的临床表现有A.两胁胀闷B.喜太息C.头目胀痛D.月经不调E.咽部有异物梗阻感【答案】A B C D E11、具有约束纵行诸脉作用的奇经是A.任脉B.带脉C.阴维脉D.督脉【答案】B12、体质的评价指标包括A.身体形态结构B.身体功能水平C.身体适应能力D.心理发育水平E.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答案】A B C D E13、某女,38岁。

咳嗽咯血月余,由于经常急躁易怒,情志抑郁,而出现咳嗽.胸痛。

中医病机是A.心脾两虚B.肝火犯胃C.肝火犯肺D.肝气乘脾E.心肾不交【答案】C14、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的脏是A.心B.肺D.肝E.肾【答案】C15、调和脏腑辨证论治的正确表述有A.实则泻腑B.虚则补脏C.虚则补其母D.实则泻其子E.抑强扶弱【答案】A B C D E16、中医学的系统思维包括A.天人合一B.以人为本C.恒动变化D.整体宏观E.动静相召【答案】A D17、大怒最易损伤的脏是B.肝C.脾D.肺E.肾【答案】B18、在老年病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病机是A.气滞水停B.气虚血瘀C.气血两虚D.气随血脱E.气不摄血【答案】B19、大实有羸状,是指A.真虚假实B.实中夹虚C.由实转虚D.真实假虚E.因虚致实20、生殖之精的主体是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水谷之精D.脏腑之精E.营养之精【答案】A21、护肾养生的主要方法是A.饮食有节B.节欲保精C.劳逸有度D.积精全神E.运动锻炼【答案】B22、与喘息气短.呼吸困难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A.脾与肺B.心与肝C.脾与肾E.肺与肾【答案】E23、属于外感病因的有A.外风B.内风C.痰饮D.暑邪E.疠气【答案】A D E24、阳虚之体慎用寒凉之品是A.因时治宜B.因人制宜C.因地制宜D.治病求本E.阳病治阴【答案】B25、可用母子关系概括的是A.水和火C.金和木D.木和土E.金和火【答案】B26、肺与脾的关系表现在A.宗气生成和津液代谢B.血的生成运行C.气机的调节D.呼吸运动与消化吸收E.阴液互资互济【答案】A27、属于证的概念内涵有A.病因B.病位C.病性D.病势E.病症【答案】A B C D28、“重感致复”,其诱因是A.新感病邪B.过于劳累C.正虚未复D.疾病初愈而复感外邪E.环境因素变化致复【答案】D29、脑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A.主宰生命活动B.主司精神活动C.主司感觉运动D.主神志E.主决断【答案】A B C30、某女,38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医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2.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
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的概念
要点:
1.阴阳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对立制约
2.阴阳互根互用
3.阴阳交感互藏
4.阴阳的消长
5.阴阳的转化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要点:
1.五行的含义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
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五行相生与相克
2.五行制化
3.五行相乘与相侮
4.五行的母子相及
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五单元藏象学说
要点: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第六单元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
6.肺与肝的关系
7.肺与肾的关系
8.肝与脾的关系
9.肝与肾的关系
10.脾与肾的关系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要点:
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2.五脏的外华
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第七单元六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点: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3.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肠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小肠的关系
2.肺与大肠的关系
3.脾与胃的关系
4.肝与胆的关系
5.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八单元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
要点:
1 脑的生理功能
2 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细目二:女子胞
要点:
1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 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
细目一:精
要点:
1.人体之精的概念
2.人体之精的功能
3.人体之精的分类
细目二:气
要点:
1.人体之气的概念
2.人体之气的生成
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4.人体之气的功能
5.人体之气的分类
细目三:血
要点:
1.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运行
4.血的功能
细目四:津液
要点:
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3.津液的功能
细目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
1.气与血的关系
2.气与津液的关系
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第十单元经络
细目一:经络学说概述
要点:
1.经络的基本概念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
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要点:
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
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要点: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十一单元体质
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
要点:
1.体质的概念
2.体质的构成
3.体质的特点
细目二:体质学说的应用
要点:
1.体质与发病
2.体质与病因病机
3.体质与诊治
4.体质与养生
第十二单元病因
细目一:六淫
要点:
1.六淫的概念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
要点:
1.疠气的概念
2.疠气的致病特点
细目三:七情内伤
要点:
1.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
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细目四:饮食失宣
要点:
1.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细目五:劳逸失度
要点: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细目六:痰饮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形成
3.痰饮的致病特点
细目七:瘀血
要点: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致病特点
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
第十三单元发病
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要点: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
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要点:
1.环境与发病
2.体质与发病
3.精神状态与发病
细目三:发病类型
要点:
1.感邪即发
2.徐发
3.伏而后发
4.继发
5.合病
6.复发
第十四单元病机
细目一:邪正盛衰
要点: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细目二:阴阳失调
要点:
1.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细目三:精,气、血失常要点:
1.精的失常
2.气的失常
3.血的失常
4.精、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
1.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五:内生“五邪”
要点:
1.内生“五邪”的概念
2.风气内动
3.寒从中生
4.湿浊内生
5.津伤化燥
6.火热内生
细目六:疾病传变
要点:
1.疾病传变的形式
2.病性转化
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
细目一:预防
要点:
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细目二:治则
要点:
1.治则、治法的概念
2. 治病求本
3.正治与反治
4.治标与治本
5.扶正与祛邪
6.调整阴阳
7.调理精气血津液
8.三因制宜
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夭
细目一:养生
要点:
1.养生的原则
2.养生的方法
细目二:生命的寿夭
要点:
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
2.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