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音乐

合集下载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音乐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音乐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音乐

由周至秦,天下大势合而分,分而再合。秦灭诸侯成就帝业,为天下一统,在文化上推行大一统的文化政策,其中包括统一文字、划一度量衡、车同轨、货同筹等措施。秦始皇在征服六国后,将从六国掠夺来的乐妓及钟鼓乐队也都"统一"到秦宫廷中来。据《说苑》卷二十的记载,阿房宫中"皆有钟磬、帷帐、妇人、优倡……锦绣文彩,满府有余,妇女倡优,数巨万人,钟鼓之乐,流漫无穷"。秦亡之后,汉王朝在休养生息,创造安定局面的同时,也仍然需要构筑大一统的文化格局。从这方面的实际建树看,汉代的音乐文化,整体上呈现为宏大通达的气势,虽然与先秦音乐有很多的不同,但是也并非没有传承,而是在对先秦文化的吸收中,重新塑造出新的文化气质,无论是先秦理性风格,还是楚汉浪漫气息;无论是神明天人之乐的斑斓奇异,还是世俗民众之乐的现实情趣,在当时多种社会音乐行为方式中,都有新的创造与发展,形成新的艺术风格。

第一节乐府音乐

秦时,宫廷中就设有音乐机构"乐府"。集"六国之乐"于咸阳宫。秦亡后,汉袭秦制,"乐府"机构亦延承下来。至汉武帝时,乐府音乐机构得到了扩大和进一步的发展,遂有汉武帝立乐府之说。《汉书·礼乐志》记"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便是这一现实情况的反映。

汉代的乐府作为宫廷音乐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制乐以为宫廷活动服务。因此,汉乐府的任务有相当一部分,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赋制配成曲,编演歌舞于宫廷演出。当时汉乐府广泛吸收各地音乐甚至少数民族和外域音乐,并且还设立了相应的采风制度,这也是乐府最有意义的工作。所谓"博采风俗,协比音律"(《史记·乐书》),就是乐府的重要职能之一。

原始社会音乐

原始社会音乐

第一章原始社会音乐名词解释: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首歌曲,主要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2、“伊

耆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属于远古氏族伊耆氏的乐舞。是初民祈年的乐舞,是伊耆氏在每年12月中举行的崇奉万物的蜡祀活动。3、《弹歌》:原始乐舞,反

映了原始狩猎生活。4、《云门》:原始乐舞,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5、《箫

韶》:原始乐舞,舜时期宗教性乐舞。6、河姆渡骨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

会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几十只骨笛,它们是一些小骨管,开两或三孔。7、

夔:古史传说时期虞舜的乐官。第二章夏商时期的音乐名词解释:1、《大夏》: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2、《大濩》:西周时期六代

乐舞之一,内容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3、编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5件一组的

商代编铙。4、编磬:由几个罄组成一套编磬。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

编磬,铭文分别是“永启”,“夭余”,“永余”。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名词

解释:1、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

乐教育。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除此之外的另外

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2、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我国周代

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每隔八位生一律。这种计算方法见于《吕氏春秋·音律

秦汉时期的音乐教育

秦汉时期的音乐教育

秦汉时期的音乐教育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但是,因为建国时间太短,仅短短的二十余年,就被汉所灭,还来不及进行大规模的文化建设。所以,一谈到秦代,就似乎没有文化可言。其实,秦代文化中,也有一些非常闪光的亮点,比如李斯的小篆,在中国书法史,可以称为空前绝后之作。再比如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在中国雕塑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伟大作品。在音乐上,最值得一提的是弦鼗的诞生。

先秦的弦乐器,无论是抚弹的琴、瑟、筝,还是击弦的筑,全部都是横放在案上或膝上演奏的,而后代广泛使用的抱于怀中演奏的弦乐器还没有出现。

据说秦始皇征调百姓去修筑万里长城,弄得民不聊生,苦不堪言。闲暇的时候,民工们就把自己的苦闷悲痛和对家人的思念编成歌来唱,没有伴奏的乐器,他们就把鼗鼓(鼓的一种,就是今天的巴浪鼓。鼓旁有绳系两耳,鼓上有柄,演奏时左右转动柄,两耳击鼓发声)调过来,在鼓面上安上弦,把鼓柄作为音板来弹奏,就成了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抱在怀中演奏的弹拨乐器——弦鼗。后来为了区别于从西域传入的曲颈琵琶,又把弦鼗叫做“汉琵琶”。在弦鼗的基础上,才出现了三弦、秦琴、阮、月琴一类抱于怀中演奏的弹拨乐器。

汉代就不同了,立国时间长,国力强盛,使其有时间和财力来发展乐舞。

中国历代皆有乐府一类的音乐机构,掌管歌乐舞蹈的收集、整理、

制作及演出,其中,尤以汉乐府的成就及影响最大。

汉乐府的最大成就是采诗,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民间乐歌的采集整理活动,使大批优秀的民间歌谣得以保存和流传。这些民间歌谣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喜怒和爱憎。乐府更重要的任务是为诗赋配乐,他们仍然把眼光投向民间,到民歌中去汲取养料。

中国音乐教育史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借鉴价值

中国音乐教育史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借鉴价值

中国音乐教育史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借

鉴价值

“中国素以‘礼乐之邦’著称于世,有着数千年的乐教文化传统,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发端不比任何一个文明古国晚,甚至更早。”对中国音乐教育历史的深入把握,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音乐教育史在促进当代专业音乐教育发展中的重大价值。

一、中国音乐教育史的发展脉络

1.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称之为原始形态的音乐教育。新石器时代后期已具备产生学校的社会条件。我国学校音乐教育起源于“成均之学”。据《周礼、礼记》记载,“均”即“调”,它是我国传统音乐学中的一个术语和概念。当时的社会现象如大量乐舞和乐器的出现,充分表明“成均之学”是我国音乐教育史上最早的音乐学校。

2.夏商西周时期的音乐教育。

2.1夏商时期的音乐教育。夏代的“痒”、“序”和“校”都是音乐教育的学校,当然教育的内容不仅仅只是音乐。“殷人尊神”、“以乐造士”是商代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比如“尊神”的各种仪式中,就包括唱歌、跳舞、鼓乐等内容。夏商时期,习武为了争战,习乐为了祭祀,乐教受重视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2.2西周时期的音乐教育。西周统治者视“乐教”为“国教”,通过“乐教”的手段来达到“治国安民”的政治目的,形成了“礼乐治国”的教育思想。周代的音乐教育,包括两个部分,即职业音乐教育与学校音乐教育,两者都由“大司乐”主要负责领导和管理。职业音乐教育机构体系庞大,支脉较多,主要包括音乐教育、音乐表演和音乐行政三个大方面。就音乐教育这点来说,它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学校。

3.春秋时期的音乐教育。春秋时期的音乐教育主要以儒家的音乐教育思想为正统,而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在音乐教育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对音乐教育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包括选编、整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即最早的音乐教科书--《诗经》;创办私学,重视音乐教育,把“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作为6门课程等;主张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中国音乐史教案初中版

中国音乐史教案初中版

中国音乐史教案初中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不同时期的音乐特点。

2. 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人物、作品和音乐制度。

3. 提高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重点:

1.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2. 重要音乐人物和作品。

3. 音乐制度的了解。

教学难点:

1. 不同时期音乐特点的把握。

2. 音乐人物和作品的深入了解。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音乐史的学习兴趣。

2. 播放中国古代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味。

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

1. 远古时期音乐:介绍远古时期的音乐活动,如乐舞活动,以及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

2. 夏商周时期音乐:介绍夏商周时期的音乐制度,如六代乐舞、乐悬制度、礼乐制度。

3.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编钟,以及乐律学的发展。

4. 秦汉时期音乐:介绍秦汉时期的音乐机构乐府,以及音乐体裁的发展。

5.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机构,如鼓吹乐、古琴艺术。

6. 隋唐时期音乐:介绍隋唐时期的歌舞发展,以及音乐作品的繁荣。

三、课堂互动(15分钟)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时期的音乐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2. 问答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加深对音乐史的理解。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

1. 总结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强调音乐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2. 拓展学习: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音乐史书籍,了解更多的音乐史知识。

教学反思:

秦汉朝代的音乐文化与历史价值

秦汉朝代的音乐文化与历史价值

秦汉朝代的音乐文化与历史价值

秦汉朝代是中华文明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黄金时代。

在此期间,中国古代音乐得到了高度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本文将从音乐文化与历史价值两个方面来探究秦汉朝代的音乐文化。

一、音乐文化

秦汉朝代的音乐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创作

秦汉时期的音乐创作相当活跃,形成了多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在民间音乐文化

方面更是达到了巅峰。秦汉时期,宫廷乐队称为“乐府”,他们为皇帝、贵族演奏。乐队由歌唱家、乐器演奏家、作曲家组成。同时,在农村和城镇,各种各样的节日和宗教仪式上都有民间乐曲的演奏。这些音乐包括古代曲子、戏剧、歌谣和器乐等。

2.乐器制作

秦汉时期,乐器制作颇具特色,形成了许多精美的乐器,如“瑟”,“琵琶”,“筝”等。这些乐器都是能够表现不同音乐风格的,如“瑟”音柔和温馨,适合表现古典音乐;“琵琶”用作表演强烈的音乐,如军乐等。它们在表演中,展示了无限的音乐魅力和灵动性。

3.音乐演出

秦汉时期大规模的音乐演出展示出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形式。在演出方面,

乐师们的技艺精湛,演出的裁判公正,是使民众喜欢的原因之一。考虑到不同人的音乐品味,演出中包括了多重类型的音乐,如器乐、民谣和古典音乐等。

二、历史价值

秦汉朝代的音乐文化不仅在表演艺术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在历史

与文化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宗教方面

秦汉时期,宗教的发展推动了音乐艺术的发展。例如,佛教和道教传入了中国,使得音乐被广泛应用于宗教活动中。宗教性乐曲在整个秦汉时期都被保留下来,这些乐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宗教偏好、信仰和文化。

秦汉三国时期的乐器发展与音乐文化

秦汉三国时期的乐器发展与音乐文化

秦汉三国时期的乐器发展与音乐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秦汉三国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这段历

史时期的音乐文化也出现了不少变化和发展。在这篇文章中,我

们将重点探讨秦汉三国时期的乐器发展和音乐文化,以期为读者

带来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一、秦汉时期的乐器

秦汉时期的乐器品种主要包括瑟、筝、琴、鼓、箫、笙、管等。这些乐器不仅在宫廷、寺庙、民间等各种场合得到广泛应用,而

且也成为当时文人士大夫和各种艺术家的必备之物。

其中,秦汉时期的箫是比较典型的乐器之一,由于其造型优美,使用广泛,被誉为“君子之器”。箫在当时的音乐中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其音调纯净,具有极佳的音乐表现力,被广泛应用于各种

场合。

与箫相似的还有笙,笙音柔和悦耳,成为当时宴席赏乐中不可

缺少的乐器之一。同时,其他乐器如瑟、筝、琴等也得到了不断

的改进与创新,通过对乐器音色和结构的改进,使得音乐表现力得到更加精确和完美的呈现。

二、音乐文化的发展

除了乐器的发展和改进,秦汉三国时期的音乐文化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这个时期,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还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广泛地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种视听文化,音乐在古代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秦汉三国时期,许多流行的音乐作品如《广陵散》、《昭君怨》、《梁祝》等,都得到了更加完善的发展和创作。同时,各种音乐艺术如歌舞、曲艺、戏曲等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传承,其中的成就在后代的音乐人中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启示作用。

除了这些音乐的创作和发展,秦汉三国时期的音乐家和艺术家也拥有着相当高级的艺术技能和技巧。例如,当时的音乐家高云应就因其卓越的才华,被官方委任为乐官,成为了当时宫廷音乐的指挥者和领导者。

秦汉时期的音乐艺术

秦汉时期的音乐艺术

秦汉时期的音乐艺术

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发展阶段之一,也是我国文化艺术的辉

煌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音乐艺术得到了较为明显的繁荣与发展,成为了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音乐艺术的特点

,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充满了韵律感、节奏感和动感。在这个

时期里,音乐艺术被视为神秘而又神圣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地用

于婚丧嫁娶、宴会、宗教仪式和官方场合等。秦汉时期的音乐以“雅、颂、歌、舞”为主要形式,以拍子清晰、声音高亢、音调独特、乐器多样等特点为标志。

二、秦汉时期的乐器

秦汉时期,乐器的种类已经非常丰富,包括了弦乐器、管乐器、鼓乐器、铜乐器、木乐器、革乐器等多种类型。其中,弦乐器是

当时最为流行的一种乐器,比如说琴、瑟、筝、箫等等。这些乐

器具有独特的声音效果和表现力,在演奏时能够给人一种沉浸式

的感觉。

三、秦汉时期的音乐流派

在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是“宫商角徵羽”,这个流派的音乐形式曲调旋律都很优美,被视为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代表之一。此外,还有“越音”、“淮南子乐”等流派,每个流派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四、秦汉时期的音乐家

古代音乐家大都出身于贵族,被视为文化艺术的重要守护者。在秦汉时期,有很多著名的音乐家,比如说羊欣、钟子期、丘处机等等。这些人在音乐艺术的发展和推广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音乐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唱。

五、秦汉时期的音乐文化传承

秦汉时期的音乐文化传承至今,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古代音乐的传承方式很特殊,主要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因此它的流传过程很长,也很神秘。在现代,由于法律法规和意识的相关限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共同课)期末复习题——名词解释篇

第一章原始社会音乐

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 首歌曲,主要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2、“伊耆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属于远古氏族伊耆氏的乐舞。是初民祈年的乐舞,是伊耆氏在每年12 月中举行的崇奉万物的蜡祀活动。

3、《弹歌》:原始乐舞,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4、《云门》:原始乐舞,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5、《箫韶》:原始乐舞,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6、河姆渡骨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 年的几十只骨笛,它们是

一些小骨管,开两或三孔。

7、夔:古史传说时期虞舜的乐官。

第二章夏商时期的音乐

1、《大夏》: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

2、《大濩》: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

3、编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5件一组的商代编铙。

4、编磬:由几个罄组成一套编磬。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磬,铭文分别是“永启”,“夭余”,“永余”。

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1、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它的目

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

和音乐表演职能。

2、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这也是我国

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每隔八位生

湖南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考试大纲 中西方音乐史737

湖南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考试大纲  中西方音乐史737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737 考试科目名称:中西方音乐史

一、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中国音乐史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一、远古及夏、商时期

二、两周时期

1.西周时期的音乐

2.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三、秦汉时期

1.乐府

2.鼓吹乐

3.相和歌

4.百戏

5.器乐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1.民间音乐

2.文人音乐

3.各民族乐舞的相互传播交流

4.乐律理论与音乐思想

五、隋、唐、五代时期

1.宫廷雅乐

2.宫廷燕乐

3.梨园与教坊

4.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六、宋、元时期

1.城市音乐

2.歌曲

3.说唱音乐与戏曲音乐

4.器乐

七、明、清时期

1.戏曲音乐的繁荣

2.说唱音乐的繁荣

3.器乐

4.乐律理论

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

一、传统音乐的发展

1.民歌

2.说唱音乐

3.戏曲音乐

4.民族器乐

二、学堂乐歌

1.沈心工

2.李叔同

三、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音乐

1.学校音乐教育

2.音乐社团

3.工农革命运动中的音乐

4.萧友梅

5.黎锦晖

6.赵元任

7.刘天华

四、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音乐

1.左翼音乐运动与救亡歌咏运动

2.青主

3.黄自

4.聂耳

5.冼星海

6.其他革命音乐家

五、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的中国音乐

1.沦陷区的中国音乐

2.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国音乐

3.解放区的中国音乐

4.重要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

考试要点:

考生必须掌握中国古代音乐史和近现代史横纵两方面的知识,对不同时期的音乐文化史实、音乐文化现象、音乐种类、风格流派、音乐形态、传承方式和音乐文化交流等领域有清晰认识,并能常常关注到中国音乐史学界关于音乐史中的人物、事件、文献、乐器、乐谱等多方面的讨论和研究成果,对音乐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方法等方面亦须多加研究和思考,对中国音乐历史发展总体脉络和阶段性发展特点有一定理解,对特定历史时期音乐现象、音乐体裁、音乐特征有较强解析能力,能独立思考和回答一些综合概括性问题。

秦汉战争音乐教案

秦汉战争音乐教案

秦汉战争音乐教案

教案标题:秦汉战争音乐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秦汉战争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探索秦汉时期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在战争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音乐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秦汉战争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秦汉时期的音乐文化及其在战争中的作用;

3. 音乐欣赏与分析。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秦汉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3. 秦汉时期的音乐作品(如《广陵散》、《阳关三叠》等);

4. 音乐欣赏评价表格;

5. 分组合作活动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秦汉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该时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战争中的作用,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通过PPT介绍秦汉战争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2. 分享秦汉时期的音乐文化,包括音乐类型、乐器、演奏形式等;

3.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战争中的作用,如鼓舞士气、传递信息等。

三、音乐欣赏与分析(20分钟)

1. 播放秦汉时期的音乐作品,如《广陵散》、《阳关三叠》等;

2.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3. 分组讨论音乐中所表达的信息和情感,并填写音乐欣赏评价表格。

四、合作活动(15分钟)

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秦汉时期的音乐作品;

2. 要求学生根据所选音乐,设计一段表演,展示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或战争场景;

3.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并互相欣赏评价。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重点强调音乐在战争中的作用;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共同课)期末复习题——名词解释篇

第一章原始社会音乐

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 首歌曲,主要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2、“伊耆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属于远古氏族伊耆氏的乐舞。是初民祈年的乐舞,是伊耆氏在每年12 月中举行的崇奉万物的蜡祀活动。

3、《弹歌》:原始乐舞,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4、《云门》:原始乐舞,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5、《箫韶》:原始乐舞,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6、河姆渡骨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 年的几十只骨笛,它们是

一些小骨管,开两或三孔。

7、夔:古史传说时期虞舜的乐官。

第二章夏商时期的音乐

1、《大夏》: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

2、《大濩》: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

3、编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5件一组的商代编铙。

4、编磬:由几个罄组成一套编磬。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磬,铭文分别是“永启”,“夭余”,“永余”。

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1、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它的目

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

和音乐表演职能。

2、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这也是我国

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每隔八位生

考研中西方音乐史知识总结习题:论中古时期的音乐交流

考研中西方音乐史知识总结习题:论中古时期的音乐交流

论中古时期的音乐交流

1.秦汉时期

2.魏晋南北朝时期

3.隋代

4.唐朝

1:秦汉时期:

①张骞出使西域,曾得《摩诃兜勒》一曲带回长安。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西亚音乐文化传入渐多,如胡笛、胡箜篌等乐器以及杂伎、乐舞等。而公元前一世纪,佛教的传入新疆,公元一世纪传入内地,佛教音乐也随之传入。

②李延年还根据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摩诃兜勒》更造新声二十八解,李延年是乐府机构的领导者,为乐府的繁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魏晋南北朝时期:

曲项琵琶与五弦琵琶于350年前后,由印度传入、筚篥也由西域引进,月氏人乐器羯鼓、腰鼓也由龟兹传入中原,另外竖箜篌、都昙鼓、铜钹、羌笛等都由西域传入。

3:隋朝:

①开皇乐议,关于中西音乐关系的一场辩论。

②音乐理论,苏祇婆将西域龟兹的五旦七声理论,传给了郑译、万宝常,他们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发展出84调理论。

③中日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日本曾先后派出了二十三批遣隋使与遣唐使来到中国。

④高丽音乐传入我国,隋唐时被列为“多部乐”之一。

4:唐代

①多部乐中,新疆的(龟兹伎、疏勒伎),中亚的(安国伎、康国伎),印度(天竺伎)、朝鲜(高丽伎)。

坐立部乐,多种外来音乐与本土音乐交融,不分地域,只分演奏形式。

②唐代“燕乐”大量流传到日本,成为日本雅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唐乐”保存至今的曲谱有《秦王破阵乐》《兰陵王》

③朝鲜的音乐,分为“唐乐”和“乡乐”两类,唐乐的乐器,“皆中国之制”显然是从中国传去的音乐。

最新第三章秦汉时期的音乐

最新第三章秦汉时期的音乐

第三章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

教学目的:了解我国秦汉时期音乐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中古音乐时期与远古音乐时期在音乐形态上的不同,对汉乐府的建立、任务及解体应重点了解。

重点、难点:乐府、鼓吹、相和歌、百戏、相和三调

教学过程:

第一节概述

一、历史背景

汉承秦制。汉初,由于统治阶级采取了发展封建制的政策,西汉文景之世与汉武帝时期接连出现两个科学文化发展的高峰,音乐文化的发展也相应进入了中古伎乐时期.

二、音乐概况

中古伎乐的发展,延续着春秋以来散乐发展的遗绪,体现着世俗性的特点。

第二节西汉的国家音乐机构——乐府

一、乐府的建立:

1、乐府在秦朝就已有之。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附近出土了一只秦代错金甬钟,钟柄上镌有秦篆“乐府”二字,可作为秦时乐府存在的佐证。资料记载,秦时“乐府”隶属“少府”,专掌供皇帝享用的世俗舞乐;而“太乐”则专管宗庙祭祀乐舞。至于秦时乐府的具体情况已不得而知。“汉承秦制”建立“乐府”早在汉高祖刘邦时就已提出。《史记·乐书》载:“王者功成作成作乐,治定制礼。其功大者其也备,其治辨者其礼县”。由于高祖时“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食货志》),所以这一愿望,连后来的惠、文、景帝等也没有得以实现,直到汉武帝时方得实现。

2、西汉建立后,统治阶级比较重视封建教化的作用。至汉武时,接受了儒生董仲舒的建议才把“乐府”建立起来。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四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科明,民所知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这是汉武帝定郊祀之礼于乐府在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基础。

秦汉时期的音乐发展与流派

秦汉时期的音乐发展与流派

秦汉时期的音乐发展与流派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一种艺术形式之一,音乐在秦汉时

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繁荣。在这个时期,音乐融入到了各个领域,成为了社交娱乐、宗教仪式以及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秦汉时期也涌现了许多音乐流派,对中国音乐史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秦汉时期音乐的发展与繁荣

秦汉时期,音乐成为了上层社会人士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

部分。各种宴会、婚庆、葬礼等社交活动都少不了音乐的陪伴。

同时,在宗教仪式和政治活动中也大量运用了音乐。从历史文献

来看,秦汉时期音乐的形式和种类极其丰富,涵盖了器乐、歌曲、舞蹈等多个方面。

其中,秦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器乐之一就是磬。磬是一种由青

铜或石头制成的敲击乐器,音色清脆悠扬。磬在宗教仪式和政治

活动中被广泛使用,被誉为“清官音乐”。此外,箫、鼓等乐器也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组合形式的乐队在秦汉时期也开始出现。

在歌曲方面,秦汉时期的音乐主要分为雅乐和俗乐。雅乐主要

由宫廷和贵族阶层演奏,内容通常是祭祀歌曲或官方歌曲。俗乐

则是民间歌曲,通常在婚庆、葬礼等场合中演唱。此外,秦汉时

期也出现了新的音乐形式,比如曲子,它是由唐宋曲调演变而来的,旋律优美、富有变化。

秦汉时期音乐的流派

秦汉时期涌现了很多音乐流派,它们或以器乐为主,或以歌唱、舞蹈为主,各具特色。

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乐舞。乐舞是一种以歌唱和舞蹈为主的

音乐艺术形式,它在秦汉时期得到了高度发展。乐舞分为雅乐和

俗乐,雅乐主要由官方和贵族演出,受到的影响也较少,具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而俗乐则以民间乐舞为主,流传广泛,流派也更

中国音乐史总结

中国音乐史总结

中国音乐史总结

中国音乐史总结篇1

中国音乐史总结

中国音乐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漫长且丰富多彩。以下是对中国音乐史的总结:

1.远古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以前)

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如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丰富的音乐活动。在这个时期,音乐被用来祭祀、庆典和娱乐。同时,还出现了多种乐器,如石磬、骨笛、琴瑟等。

2.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

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和《周礼》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民间音乐如歌谣、曲艺等也得到了发展。

3.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秦汉时期,音乐成为了国家机构的一部分。秦朝设立了“乐府”,负责收集和整理民间音乐。汉朝的音乐发展更加繁荣,乐器种类增多,音乐风格也变得丰富多样。

4.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9年)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成为了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著作《声无哀乐论》和《乐府诗集》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民间音乐如山歌、小调等也得到了发展。

5.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至960年)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音乐的高峰期。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多样,如唐大曲、琴曲、佛教音乐等。此外,隋唐时期设立了“教坊”,对民间音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规范。

6.宋元时期(公元960年至1368年)

宋元时期,中国音乐继续发展。这个时期的音乐形式以唱作为主,如词曲、戏曲等。同时,乐器演奏和音乐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宋代的“乐府”和元代的“行省”成为了重要的官方音乐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音乐

由周至秦,天下大势合而分,分而再合。秦灭诸侯成就帝业,为天下一统,在文化上推行大一统的文化政策,其中包括统一文字、划一度量衡、车同轨、货同筹等措施。秦始皇在征服六国后,将从六国掠夺来的乐妓及钟鼓乐队也都"统一"到秦宫廷中来。据《说苑》卷二十的记载,阿房宫中"皆有钟磬、帷帐、妇人、优倡……锦绣文彩,满府有余,妇女倡优,数巨万人,钟鼓之乐,流漫无穷"。秦亡之后,汉王朝在休养生息,创造安定局面的同时,也仍然需要构筑大一统的文化格局。从这方面的实际建树看,汉代的音乐文化,整体上呈现为宏大通达的气势,虽然与先秦音乐有很多的不同,但是也并非没有传承,而是在对先秦文化的吸收中,重新塑造出新的文化气质,无论是先秦理性风格,还是楚汉浪漫气息;无论是神明天人之乐的斑斓奇异,还是世俗民众之乐的现实情趣,在当时多种社会音乐行为方式中,都有新的创造与发展,形成新的艺术风格。

第一节乐府音乐

秦时,宫廷中就设有音乐机构"乐府"。集"六国之乐"于咸阳宫。秦亡后,汉袭秦制,"乐府"机构亦延承下来。至汉武帝时,乐府音乐机构得到了扩大和进一步的发展,遂有汉武帝立乐府之说。《汉书·礼乐志》记"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便是这一现实情况的反映。

汉代的乐府作为宫廷音乐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制乐以为宫廷活动服务。因此,汉乐府的任务有相当一部分,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赋制配成曲,编演歌舞于宫廷演出。当时汉乐府广泛吸收各地音乐甚至少数民族和外域音乐,并且还设立了相应的采风制度,这也是乐府最有意义的工作。所谓"博采风俗,协比音律"(《史记·乐书》),就是乐府的重要职能之一。

采歌诗以作乐,是自周代以来就有的文化传统。"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天子五年一巡狩,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礼记·王制》),就是这类观念在后世的保留和反映,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初统治阶级的自信心。这也是汉乐府与秦乐府在其文化职能上最不相同之处。至于西汉末年,"风俗使者"自"采风"中归来,假称天下风俗齐同,伪造地方歌谣以歌颂功德,已是不敢正视现实的欺瞒做法了。

汉武帝时乐府采集的各地各类歌诗,据《汉书·艺文志》所载,有"歌诗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其中提到的地名有吴、楚、汝南、燕、代、雁门、云中、陇西、邯郸、河间、齐、郑、淮南、河东、雒阳、河南、南郡等地区。这可以说是古代史上仅次于周代的地方音乐采集、整理活动。

汉乐府的音乐可以说是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音乐表演形式。相和歌、鼓吹乐、郊祀乐歌、歌舞百戏以及各类夷俗音乐,都在乐府音乐活动中得到了提高与发展。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就有对这类音乐活动的文学性描写。汉乐府音乐的总体风格,可说是绮丽华美。汉人扬雄以汉代的织锦霞蔚般的美丽来比喻汉赋的宏丽,而在当时,汉人也曾以同样的方式来类比音乐。如《汉书》记"女工有绮縠,音乐有郑卫,今世俗犹皆以此虞悦耳目"。这与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所称各类音乐歌舞"所以娱耳目而乐心意者,丽靡烂漫于前,靡曼美色于后"也是一致的。

第二节歌舞百戏

百戏是歌舞杂乐、角抵、杂技、幻术等多种表演形式的总称。百戏在先秦时期,就已有多种表演形式。《史记·李斯列传》曾记秦二世时,甘泉宫中就有"角抵俳优之观"。汉代是百戏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在当时的社交活动中,百戏被用来招待群臣宴享乃至外国使节。

汉代百戏的表演,在张衡的《西京赋》中有相当生动而详尽的描写。其中既有"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吞刀吐火,云雾杳冥"的杂技魔术,也有"总会仙倡,戏豹舞罴,白虎鼓瑟,苍龙吹篪"、"女娲坐而长歌,声清畅而委蛇"的化装及音乐表演。从某种意义上讲,百戏是一种世俗生活中的神人之乐,这与汉代"天人感应"、"人副天数"一类神学意识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有关。所以,在其题材内容上,经常可以看到历史、神话人物的形象。在汉郊祀乐歌中,就有这类表演。如汉郊祀乐歌《练时日》的表演中,当神灵驾车降临时,就呈现为"左苍龙"、"右白虎"、"五音饰"、"羽旌纷"的乐舞表演形式。后来,估计这种歌舞形式在世俗音乐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

汉代百戏的演出活动可以说是载歌载舞,这些在今存汉画像石上有较集中的反映。百戏音乐的歌舞表演,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为百戏表演伴奏的钟鼓乐队,吹奏笙、笳、排箫,弹瑟击筑,敲击编钟、编磬,并且带歌唱和俳优的表演,正所谓"击鼓歌唱作俳优"(《汉书·霍光传》)。汉百戏画像石中常可见到盘鼓舞表演的场面:一位男伎挥舞长袖,在地上七个盘鼓之间边舞边唱,这与张衡《舞赋》中描写的"盘鼓焕以骈罗,抗修袖以翳面,展清声而长歌"是相一致的。

汉代,在长安、洛阳这类大都市中,百戏可谓风靡一时,有不少专演百戏的娱乐场所。一些达官贵戚之家,也豢养了专门表演百戏的倡优。甚至一般富豪吏民,也收养歌者数十人,以供享乐。百戏在当时,是一种综合性很强、且充满生机、趣味的艺术活动方式,从现存汉画像石的表演方式来看,经常是与宴享活动一块进行的。百戏中的歌舞、杂戏、音乐和化装表演的艺术活动,也对后世传统戏曲艺术的形成,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第三节相和歌

相和歌的名称,最早见于汉代。作为北方民间谣曲,相和歌与先秦以"相"为节奏乐器的乐歌形式,有着前承的关系。在先秦社会音乐生活中,有以"相"伴奏的劳动歌曲。"相"本身就是由舂米、筑墙、夯土的劳动工具发展而成的击节乐器,又称"舂牍"。先秦时期,所谓"邻有丧,舂不相"(《礼记·曲礼》)的记载,以及《史记》中所述秦国大夫百里奚死后,"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的故事,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以"相"为伴奏的歌谣在当时社会音乐生活中的流行情况。

这种歌谣的写作,甚至还成为先秦思想家关注和运用的艺术创作形式。例如战国时的荀子,就曾写过说唱歌谣体的文学作品《成相篇》,其中的唱词韵律,呈现为有规律的节奏性特点,其唱词为:"请成相,世之殃,愚门音愚门音堕贤良。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怅怅"。歌中反映当时政治昏暗,排斥贤良之士,要求君主能够懂得用贤良之士为政,否则就像唱歌没有节奏(没有"相"击节),怎么会不迷惘呢!

相和歌最初只是民歌的清唱,即所谓"徒歌";后来衍化成清唱加帮腔,称为"但歌",其演唱形式是"无弦节,作伎最先唱,一人唱,三人和";以后再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