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图解笔记

合集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一~十八)

通论(一)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玉书、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较好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采用《广韵》和《集韵》的反切,保留反切意在溯源,用来标志这个字的中古音。

古代汉语笔记

古代汉语笔记

古代汉语笔记

第⼀章古代汉语概论

⼀、什么是古代汉语?

1定义:古代汉族⼈民使⽤的语⾔叫古代汉语。

A.远古汉语时期:商以前(前11世纪以前);

B.上古汉语时期:周、秦、西汉;

C.中古汉语时期:东汉、隋、唐、五代;

D.近代汉语时期:宋、元、明、清、民国前期

E.现代汉语时期:五四运动以后(1919⾄今)。

3⽂⾔与⽩话

⽂⾔⽂:以先秦⼝语为基础形成得上古书⾯语,以及后代模仿这种语⾔所写的作品。

古⽩话:六朝以后在北⽅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语。

《海上花列传》吴语⼩说吴语歌谣:冯梦龙《⼭歌》

⼆、古代汉语的内容

⽂字、⾳韵、训诂、词汇、语法、修辞、诗词格律、古代⽂化常识

三、学习古代汉语的意义:

阅读古代⽂献,理解古代⽂化,丰富、研究和掌握古代汉语。

四、学习古代汉语的⽅法

1重视学习⽂⾔作品《左传》《史记》

2重视理论的学习,阅读相关理论书籍

3学会使⽤⼯具书和⽹络

如何使⽤⼯具书?

排检⽅法:《中国语⾔学论⽂索引》

1⾳序法:根据汉语语⾳系统编排和检索的⼯具书的⽅法,包括韵部排检法、注⾳字母排检法、汉语拼⾳⽅案排检法。

《⼴韵》按206韵排列《佩⽂韵府》《经籍籑zhuàn诂gū》按平⽔韵106韵排列

《词诠》(杨树达)按照注⾳字母排检《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案排检2形序法:按照汉字的结构以及形体特征编排和检索⼯具书的⽅法,具体分为部⾸法,笔画笔顺法、四⾓号码法等。

《说⽂解字》(许慎)最早按照部⾸排列540部

《中国⼈名⼤辞典》《中国古今地名⼤辞典》都是按照笔画检索

《四库全书总⽬提要》按照四⾓号码排检。

《四库全书总⽬》⼆百卷,卷⾸四卷,也称《四库全书总⽬提要》,清代纪昀主编。共收录书⽬10254条,按经、史、⼦、集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笔记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笔记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笔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SANYHUASANYUA8Q8-

古代汉语笔记(王力)

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笔画少的列前,笔画多的列后。笔划相同时,再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这部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敕编纂的,书成於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它是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又按十二地支分成子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各分上中下三卷。今本装订成一册,全书共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释字体例先音后义。每字下面先列历代主要韵书的反切,然后解释字义,每义之下一般都引古书为证。如果这个字有别音别义,便再解释别音别义。它解释字音和字义,除引用古代韵书或字书的解释之外,一般还引用古注。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王引之奉旨作《字典考证》,纠正引书错误2588条,1981年王力作《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纠正音读错误八类共5900条。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第一单元、工具书

第一節字典

字典是以解释单字的形、音、义为主要目的的工具书。

“字典”一詞出现于《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之为字书。古代的字书外延较广,与今天字典相当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常見的字書有以下几种。

一、《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简称《說文》,東漢許慎撰,《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字书。

《说文》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但直至二十一年后,亦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許慎病卧在床時才讓其子許沖將書献给朝廷。

《說文》的“文”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独体的称“文”,合体的称“字”。

全书共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字形不同意义和读音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叫异体字,古称“或体”“重文”。

首创部首分类法,从汉字中归纳出540个部首,將所收字按540部排列,同部首的字排在一起,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540个部首的排列順序是“据形系联”,即大致以部首形体相近的特点为依据列次。各部内部的字,则是根据“依类相从”的原则排列,即按照字的意义,将表示同类事物的字或者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这就是段玉裁所说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

《说文》对每个字的说解,都是首列小篆字形,接着解释其意义,然后按“六书”分析其字形结构。部分字还用“读若”、“读与某同”等术语注出读音。《說文》专解释字的本义和分析字的形体,而不涉及引申义,这对于我们了解汉字本义和形体结构之间的联系极有帮助。

《说文》一书经过数百年的流传,特別是经过唐代李阳冰的主观篡改,訛誤相当严重。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之阳早格格创做

《古代汉语》(王力)条记

一、挖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办法主要有三种:

A 、按音序排列.当前通止依照汉语拼音字母序次排列(汉语拼音规划);古代依照仄火韵106韵排列(上、下仄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进声17韵).

B 、按部尾战笔划排列.共一部尾的字归正在所有,部尾的先后以笔划几为序;共一部尾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几为序.笔划相共时,正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普遍是把起笔分成面(、)、横(一)、直(ㄧ)、撇(ノ)四种大概面、横、直、撇、合(┐)五种依次排列.

C 、按编码排列.通止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圆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程序是左上角、

左上角、左下角、左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弛玉书籍、陈廷敬等编,正在明代梅膺祚《字汇》战弛自烈《正字通》前提上编成.依照部尾排列,分成214部,正在按十二天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格式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籍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籍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举止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籍局.部尾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籍馆,陆我奎、圆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汇为主,兼瞅百科知识的大辞书籍.部尾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尾.注音反切,局部采与浑代李光天《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础奠定了汉语新颖词汇典的编写格式格局.1958年建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籍,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控制.采与汉语拼音字母战注音字母注音,采与《广韵》的反切.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第⼀单元、⼯具书

第⼀節字典

字典是以解释单字的形、⾳、义为主要⽬的的⼯具书。

“字典”⼀詞出现于《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之为字书。古代的字书外延较⼴,与今天字典相当的只是其中的⼀部分。常⾒的字書有以下⼏种。

⼀、《說⽂解字》

《說⽂解字》简称《說⽂》,東漢許慎撰,《說⽂解字》是我國第⼀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字书。

《说⽂》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年(公元100年),但直⾄⼆⼗⼀年后,亦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許慎病卧在床時才讓其⼦許沖將書献给朝廷。

《說⽂》的“⽂”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独体的称“⽂”,合体的称“字”。

全书共收字9353个,重⽂1163个。字形不同意义和读⾳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叫异体字,古称“或体”“重⽂”。

⾸创部⾸分类法,从汉字中归纳出540个部⾸,將所收字按540部排列,同部⾸的字排在⼀起,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540个部⾸的排列順序是“据形系联”,即⼤致以部⾸形体相近的特点为依据列次。各部内部的字,则是根据“依类相从”的原则排列,即按照字的意义,将表⽰同类事物的字或者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起。这就是段⽟裁所说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

《说⽂》对每个字的说解,都是⾸列⼩篆字形,接着解释其意义,然后按“六书”分析其字形结构。部分字还⽤“读若”、“读与某同”等术语注出读⾳。《說⽂》专解释字的本义和分析字的形体,⽽不涉及引申义,这对于我们了解汉字本义和形体结构之间的联系极有帮助。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

精心整理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一~十八)

通论(一)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较好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采用《广韵》和《集韵》的反切,保留反切意在溯源,用来标志这个字的中古音。

《古代汉语常识》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古代汉语常识》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要学点天文 学
一、经部 二、史部
三、子部 四、集部
常用文言虚字
1
第一类:
2
第二类:
3
第三类:
4
第四类:
5
第五类: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最 新


目录
07 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 的语言形式美
09 常用文言虚字
08
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 要学点天文学
本书除择选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常识》《中国古代的历法》《文言的学习》等数篇关于古代汉语的一些常 识性论文、讲义等外,又补充了一些王力先生写作的与古代汉语相关的趣味性小文,内容通俗易懂,以普及为目 的,方便读者对古代汉语有一个初步了解。王力先生对古代汉语的研究极为精深,见解不凡,可给读者提供较佳 参考。
古代汉语常识
0 1
第一章 什 么是古代汉 语
0 2
第二章 为 什么要学习 古代汉语
0 3
第三章 怎 样学习古代 汉语
0 4
第四章 古 代汉语的文 字
0 6
第六章 古 代汉语的语 法
0 5
第五章 古 代汉语的词 汇
(一)字形和字义的 关系
(二)繁体字
(三)异体字 (四)古字通假
(一)古今词义的差 别
0 6
六、赢缩
0 3
三、晦,朔, 望,朏 (fěi), 弦

《古代汉语》笔记

《古代汉语》笔记

《古代汉语》笔记

《論語》

一、“之”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1.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的《子張》篇,p206

二、倒裝句

1.“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有子之言似夫子》p207

2.“有是哉,子之迂也”————《子路》篇的(1)p194

三、“其”字表“自己”之意的句子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篇的(6)p197

2.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子路》篇的(1)p194

四、“以”有“用”之意的句子

1.“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何以文为:文采有什么用呢?——《颜渊》篇的(4)p192

2.“一以貫之”——《里仁》篇的(2)p182

五、“以”有“因為”之意

1.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衛靈公》篇的(3)p198

2.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因循”之意)也”——《先進》篇的(3)p188

(這句話中的“以”等於“因”,表“因為之意,屬於“陰陽對轉”的現象)

五、字词辨析

1.“盗”和“贼”《古代汉语》p236有答案

在上古时期,他们与现在的意思恰好相反

盗:偷东西的人,偷。

贼:抢东西的人,乱臣,杀害,损害。

六、衍文

1.愿車馬衣輕裘

七、意合複句

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篇的(2)p186

八、取消句子獨立成分

1.2.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颜渊》的《4》p192

九、賓語前置

1.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的《子張》篇,p206

2.于予與何誅——《公冶長》篇的(1)p182

十、話題句

1.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篇的(4)p183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笔记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笔记

古代汉语(上)笔记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㈠定义: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区别的,是古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确切的说,是指古代汉民族的书面语言,习惯上,把五四以前历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也叫做古代汉语。上限: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语言开始下限:五四运动

语言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书面语分为文言和白话,白话分为古白话和现代白话

㈡研究对象:古代汉语主要研究文言文而不是古白话

㈢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⒈性质:古代汉语是中文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它和现代汉语一样,同属语言课,具有较强的工具课性质。

⒉内容:文字、词汇、语法、语音等几个主要方面,还有修辞、古书的注解、诗词格律等内容,还有文言文标点、翻译。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㈠可以培养阅读古书的能力

㈡有助于提高分析、研究、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三、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㈠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学习古代汉语知识,也要多读文言作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㈡文选、常识、常用词相结合,重点是词汇

第一章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什么是工具书

㈠定义:工具书是广泛汇集某一方面知识或文献资料,用特定的体例系统地加以编排,专门供人们在学习中解决疑难问题的书籍。

㈡特点:备查性、概括性、易检性

㈢工具书的作用:⒈解决疑难⒉可以提供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

二、工具书的分类

㈠字书

⒈定义:字书现在称为字典,它是解释单字的形体、读音、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周《史籀篇》是最古老的字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比较完备的字书,自从清代《康熙字典》问世,才开始使用“字典”命名。

⒉常用字书:《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典》、《新华字典》⑴《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许慎,字叔重,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人称“五经无双许叔重”。公元100年写成初稿,公元121年定稿完成,它是我国语言史上第一部解释字义、分析字形、辨识声读的字典。该书正文14卷,叙1卷,共15卷,全书共收字9353字,重文(异体字)1163个,它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540部。它首创部首解字法,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说文》的释字体例,每字之下,先解字义,然后按“六书”分析字形,最后辨识声读,后代很多学者都研究这部书,作注者很多,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是“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版本参阅:中华书局1963影印版、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岳麓出版社1997年。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十一)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十一)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十一)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十一)

通论(十一)

1、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某词属于某一词类还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中的职务也有一定的分工。这种情况,古今是相同的。但是在上古汉语里,有些词临时改变词性,如名词用如动词、形容词用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如“秦师遂东”。由于仿古的关系,在后世古文家的作品里,还常常可以见到词类活用的情况。

2、名词用如动词

鉴别某一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由上下文决定。就一般情况说,代词前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肯定了宾语以后,则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

3、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不是由兼语式改造过来的,但它是以动宾式的结构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比兼语式的句法精炼。

A、动词的使动用法

a、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

1)不及物动词后面带有宾语。如:“亡郑”“归楚公子”“行之”“鸣鼓”“进之”“退之”“则修文德以来之”

2)有时虽不带宾语,但从上下文意思来看,仍是使动用法!如: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是使远人来)

b、及物动词用如使动比较少见:

要判断是纯粹的及物动词还是使动用法,非从上下文观察不可。因为两者的区别不在形式上,只在意义上。

如: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食”为使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胜之(纯及物)=败之(使动)

武丁朝诸侯(使动)-孟子将朝王(纯及物)欲因此时降武(使动)-涉间不降楚(纯及物)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十六~十八)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十六~十八)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十六~十八)[一、二册完毕]

通论(十六)

1、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现代汉语中“珍珠”;“微妙”在先秦是双声;“威望”在先秦反而不是双声;“栗烈”古今都是双声。

2、叠韵:两个字的韵相同(韵头不同也算叠韵),如现代汉语中“光芒”;“芣苢”在上古是叠韵;“知识”在上古却不是;“辗转”古今都是。

3、三十六字母:按传统说法,有所谓三十六字母,字母实际上就是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如见溪群疑等。这三十六字母大致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而上古的声母系统,据初步研究共有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参见附录四)

4、双声叠韵和上古汉语的构词法有密切的关系。上古汉语里的双音词很少,而其中,除了叠音词(如“夭夭”)之外,不少双音词的两个音节有双声叠韵的关系。这些双声叠韵词大都用来描绘声色形状,古书注解常常用貌字来解释。古人称之为“连绵字”。连绵字也有不属于双声叠韵的,但绝大多数属于双声叠韵。

5、双声叠韵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A、形容词性的连绵字:

a、双声:觱发、缤纷、容与、憔悴、滑稽、便嬖

b、叠韵:虺隤、窈纠、觳觫

c、双声兼叠韵:辗转

B、名词性的连绵字:

a、双声:蟋蟀、蝃蝀、伊威

b、叠韵:芣苢、仓庚、鎡基

C、AB是纯粹的双音词。此外,还有一些经常用在一起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也往往有双声叠韵的关系(有的非常接近连绵字,有的只能算两个词):

a、双声:玄黄、洒埽、亲戚、妻妾、肯綮

b、叠韵:涕泗、刚强

郭锡良《古代汉语》作业笔记

郭锡良《古代汉语》作业笔记

古代汉语笔记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

通论(一)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较好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采用《广韵》和《集韵》的反切,保留反切意在溯源,用来标志这个字的中古音。

《古代汉语》两册笔记图片

《古代汉语》两册笔记图片

《通论二》

《通论三》

《通论四》

《通论五》

汉字的构造

一、文字学家主要靠字形来辨别本义(因汉字属表意文字),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汉字形体构造。

二、”六书“说(先有汉字,后推断有”六书“)

(1)班固以及郑众说见书p160页。(最好看一下)

(2)许慎定名,班固定序的”六书说“(重,顺序勿乱)

造字法4个: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用字法2个: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尤其注意,这里不是说”令“字和”长“字互相假借,是”令“字是一例,“长”字是一例,书里在其他地方也提到了)

(3)“转注”三家说法(17年简答题6分)p161

(4)引申与假借的区别:引申和被引申者意义相联系,有本义和引申义之分;

假借是两个字读音相同,一个音有文字一个没有,没有的用了有的那个字。(5)象形是造字最基本的原则,上古汉字基本上是象形字。

(6)形声是最能产的造字方法。

三、形声字的意符:

(1)意符表示着形声字本义所属意义范畴。

(2)声符表示形声字的声音范畴。

(3)意符相同的形声字在意义上大都和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者行为有关。p164 (4)意符相同不意味着词义相同。绝大部分的意符不等于本义。

(5)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形声字的几个意思,要判断哪个是本义,就可以借意符来判断。p164

(6)意符与部首不是同一概念,意符是相对于声符而言,而部首相对于该部其他字而言。但绝大部分情况下一个字的意符就是一个字的部首。

整理稿古代汉语图解笔记

整理稿古代汉语图解笔记

王力版古代‎汉语图解讲‎义

一、‎语法:

(‎一)词法‎

虚词:古‎代汉语中一‎个字形代表‎几个不同的‎虚词。

‎实词

1.‎虚词:

‎(1)以代‎词用法为主‎的虚词:

‎之‎代词:‎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爱公孙段,‎欲立之

‎‎‎‎‎‎相当于“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那么‎你之后就没‎有人再继续‎了)

‎‎‎‎‎相‎当于“我”‎:幸来告语‎之

‎‎‎指事代词‎“这”:‎之二虫,又‎何如。‎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出嫁了‎)

助词‎介‎词,连词:‎“的”:民‎之主也;‎以君之力‎,不能毁魁‎父之丘。(‎这样的)‎‎‎‎‎‎云梯之‎械(这样的‎)。

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寡人之于国‎也。

‎“之‎”字本意:‎到(某地)‎去

其‎相当‎于“之+的‎”代‎人,作定语‎:其妻归,‎告其妄

‎‎‎‎‎代‎物:问其主‎

‎‎‎‎‎代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主谓结构‎的主语:而‎观其辟人也‎

‎作语‎气词‎表示委婉的‎语气:吾其‎还也(我还‎是走吧)

‎‎‎‎表示‎推测的语气‎:民其无知‎也(百姓大‎概无知吧)‎

‎‎‎增‎加反问的语‎气:如之何‎其废之

‎‎‎‎表反问‎“难道”:‎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其”字本‎意:箕

是‎‎代词,代前‎边出现的人‎,事:闻君‎行圣人之道‎,是亦圣人‎也(这)

‎‎(译作:‎这、这个、‎这样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和这‎个相反)

‎‎‎‎‎‎‎天下‎皆是也(这‎样的)

‎‎作指事代‎词:是岁大‎旱(这);‎居是邦也(‎这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力版古代汉语图解讲义

一、语法:

(一)词法

虚词:古代汉语中一个字形代表几个不同的虚词。

实词

1.虚词:

(1)以代词用法为主的虚词:

之代词: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爱公孙段,欲立之.

相当于“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那么你之后就没有人再

继续了)

相当于“我”:幸来告语之.

指事代词“这”:之.二虫,又何如。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出嫁了)助词介词,连词:“的”:民之.主也;以君之力,不能毁魁父之.丘。(这样的)

云梯之.械(这样的)。

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寡人之.于国也。

“之”字本意:到(某地)去

其相当于“之+的”代人,作定语:其.妻归,告其.妄

代物:问其.主

代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主谓结构的主语:而观其.辟人也

作语气词表示委婉的语气:吾其.还也(我还是走吧)

表示推测的语气:民其.无知也(百姓大概无知吧)

增加反问的语气:如之何其.废之

表反问“难道”: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其”字本意:箕

是代词,代前边出现的人,事:闻君行圣人之道,是.亦圣人也(这)

(译作:这、这个、这样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和这个相反)

天下皆是.也(这样的)

作指事代词:是.岁大旱(这);居是.邦也(这个)

现代汉语中,“之”、“其”、“是”作为代词已不用了。

者特殊代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者代词名词+者(复指代词),就是指代名词本人:陈涉者.,羊城人也

动词+者,指示发出动作的主体,者字词组

语气词表示假设语气“…的话”:不然者.

表示疑问语气“呢”:何以得擅许秦者.?

放在句尾和“也”连用:……而非邦者.也(哪里见过五六十平方里的小国

不算是国家呢?)

所只能+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表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所.读者(所读的书)

所.仰望而终身也

吾先子所.畏也

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所以”(所凭借的原因):故今具道所以

..

未见所以

..敬王也(没有见到你所用来尊敬王的表现)

或、莫都是不定代词或或.曰……(有人说……)

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

莫否定性不定代词:天下莫.不闻

莫.不中音(没有哪一个声音不符合节拍)

善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都有副词用法或(作状语,表不肯定):或.者不可乎(也许不行吧)

今者或.是之亡矣(大概)

莫(表否定):民莫.有斗心(老百姓没有抗争的决心)焉都是合音词“于之”,“于是”

诸“之于”,“之乎”

焉“于之”,“于是”: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让子路在这儿问路)

不复出焉.(于之)(不再从这儿出去了)

善莫大焉.(于之)

语气词用法:在句尾:于我心有戚戚焉.

则就木焉.(就和死差不多了)

在句首:焉.有仁人在立,罔民而可为也?

诸“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之乎”:有诸.?(有这件事吗?)

孰、何、安、胡、曷——代词,“什么”

孰:指事,指人

何:何事。敢问何.谓也(指的是什么)

安:指地方。沛公安.在(在哪)

回答问题步骤:解释加点字

1)词性;2)功能(用法)3)今译

例:之:助词。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以:介词,宾语省略,可译成“把”。

(2)都有介词用法的虚词

以以介词用法为主:以.五十步笑百步(以:助词,译作“凭借”。和“五十步”组成介宾(名词+以+动词)构,作状语)

树以.青槐(介宾结构,作补语)

树之以.桑(把桑树种在这)

连词(可以连接词、词组、句子):夷以.近(而)(动词+以+动词)

越国以.鄙远:连接目的

以.其无礼于晋:连接原因

为介词: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介宾动宾介宾动宾

如姬父为.人所杀(被,介词)

连词:为.其老,强忍(因为)

出令曰:“为.我葬…”(如果要葬我的话)

秦为.知之(如果,连词)

与介词(两者间不并列):公与.之语(“公”、“之”地位不平等,所以“与”是介词,“跟”)

子厚与.设方计(介词,给)

与.人耕佣(介词,被)

连词(两者间并列):吾与.汝毕力平险(“吾”、“汝”地位平等,所以“与”是连词)

于:介词,引出时间、地点、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历试于.天下(在);伤于.矢(被)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

乎介词:固先乎.吾(相当于“于”,在)

以吾一日长乎.而(“于”)

吾尝疑乎.是。(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

语气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句尾表语气,反问句)

其然乎.,其不然乎.(表疑问句)

(3)以连词用法为主的虚词

而连词:并列:美而.艳

偏正:楚晨压晋军而.阵

连接主谓:假令晏子而.死

人而.无信

代词: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

(作主语)(作定语)

则连词顺承:闻言则.大愧

并列:横则.秦帝,从则.楚王(用在对举的并列复句中)

(就)

转折:则.国家多难,是以不获(然而)

欲速则.不达

假设:五日不雨则.无麦(那么)

谏而不入,则.子继之

条件: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就)

副词:此则.人心之变也(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然——连词,“然而”:然.郑亡

(4)以副词用法为主的虚词

表范围:俱、皆、悉

表否定:不、无

弗: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

(5)语气词

表判断——也,矣;邪

表疑问——耶

表感叹——哉

表否定——莫,不,弗,无

弗:“不+之”晋人弗.许(不许他)

2.实词

(1)名词充当状语(放在动词前,表状态,工具)

一狼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星.罗棋布(像星星一样)

豕人.立而啼(像人一样)

云.朵响应(像云一样)

其后楚日.以消(一天天的)

(2)动词的特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