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术..共21页
零点定位系统原理(一)
零点定位系统原理(一)零点定位系统原理解析什么是零点定位系统零点定位系统(Zero-point localization system,简称ZLS)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技术实现的定位系统。
它可以在室内、室外等各种环境下实时精确定位用户的位置信息,具有高精度、低功耗、易扩展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智能城市、室内导航等领域。
原理概述零点定位系统主要依赖于以下核心原理:1. 无线信号传播原理零点定位系统通过接收和处理无线信号,实现对用户位置的定位。
无线信号具有传播特性,包括信号强度、时延、多径衰落等参数,这些参数可以被用于计算用户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和位置信息。
2. 多基站测距原理零点定位系统基于多基站的信号强度测距原理,通过多个基站同时接收用户的信号,根据信号的强度来确定用户与各个基站之间的距离。
根据三边定位原理,通过多个距离信息可以计算出用户的具体位置。
3. 信号指纹定位原理信号指纹定位是零点定位系统的主要方法之一,它通过采集多个位置的信号特征,并建立起一个信号数据库。
当用户的信号特征与数据库中的某个位置的信号特征匹配时,就可以确定用户的位置。
工作流程零点定位系统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采集:在建立零点定位系统前,需要先采集不同位置的信号数据,包括信号强度、时延等参数。
2.数据处理和建模: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建模,包括对信号特征进行提取,建立信号指纹数据库等。
3.定位算法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定位算法,可以是基于距离的算法、基于指纹匹配的算法等。
4.定位计算:根据选定的算法,对用户的信号特征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出用户的位置信息。
5.位置输出:将计算得出的位置信息输出到用户设备或应用程序中,实现实时定位。
应用场景零点定位系统在以下场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智能家居: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位置服务。
•室内导航:提供在室内环境下的定位和导航服务,方便用户找到目标位置。
•物联网:为物联网设备提供位置服务,实现设备的管理和控制。
基于无线电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研究
基于无线电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研究一、导言随着无线通信和室内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室内定位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在室内定位系统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定位精度较低、易受干扰等。
而基于无线电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则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基于无线电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进行研究。
二、基本原理无线电可见光通信技术是一种将无线电和可见光通信技术结合的新型通信技术。
它利用LED灯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通过调制和解调技术将数据传输到接收设备。
在室内定位系统中,利用LED灯发射的光信号进行定位。
基于无线电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如下:首先,通过在室内布置多个LED灯,每个灯的位置已知。
然后,将每个LED灯连接到一个控制器,控制器负责控制每个LED灯的亮灭状态和发送的数据。
接下来,用户的定位设备通过接收LED 灯发射的光信号,通过信号处理算法判断该用户的位置。
最后,根据用户的位置进行相应的定位服务。
三、关键技术1. 光反射模型:光信号在室内环境中会受到墙壁、家具等物体的反射和衰减影响。
因此,建立准确的光反射模型对定位精度至关重要。
研究者通过实验和模拟,建立了一种准确的光反射模型,用于预测光信号的衰减和传播路径。
2. 多路径干扰抑制:在室内环境中,光信号存在多路径传播的情况,即光信号会经过多条路径到达接收设备。
这种多路径传播会导致信号的重合和干扰,影响定位精度。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多路径干扰抑制算法,通过控制LED灯的发射时间间隔和相位差,减少多路径传播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3. 定位算法:定位算法是室内定位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基于无线电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利用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定位。
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定位算法,通过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用户的位置。
四、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无线电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无线电测距原理
无线电测距原理
无线电测距原理是一种基于无线电波传播速度来测算物体距离的技术方法。
它利用无线电信号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很快这一特点,通过测量无线电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之间的时间差,从而计算出目标物体与测距设备之间的距离。
无线电测距原理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发射:测距设备通过天线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出去。
这些信号可以是特定频率的连续波、脉冲波或者调频信号。
2. 接收:目标物体反射无线电信号,设备中的接收天线接收到这些反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3. 时延测量:设备记录下无线电信号的发送时间和接收时间,得到两者之间的时间差。
这个时间差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测量,比如使用定时器、计数器或者其他精确的时钟设备。
4. 距离计算:根据无线电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通过时间差和速度的关系,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与测距设备之间的距离。
通常,无线电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近似为光速。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无线电信号在传播中的误差和干扰。
这包括大气条件、信号传播路径上的障碍物和其他电磁干扰源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提高测距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信号处理、校正和滤波等步骤。
无线电测距原理广泛应用于航空、军事、测绘、雷达、通信等领域。
通过无线电测距技术,可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精确定位和距离测量,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术
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术TOA是通过测量信号从发射器发射到接收器接收的时间来确定距离的。
当无线电信号从发射器发出后,经过空气传播到达接收器,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会测量从信号发出到接收到的时间差,再根据信号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及时间差来计算距离。
RSSI则是通过测量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来确定距离的。
由于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阻尼、衰减等因素的影响,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因此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来推测距离。
多普勒效应测量则是通过测量接收到的信号频率的变化来确定移动物体的速度和方向的。
当移动物体靠近接收器时,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变高;当移动物体远离接收器时,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变低。
通过测量频率的变化量,可以推测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GPS是使用最广泛的无线电定位技术之一,它利用一组卫星在轨道上发射无线电信号,并通过接收器接收到这些信号来计算自身的位置。
通过接收到多个卫星的信号,并使用三角测量的原理,可以准确地确定自身的位置。
基站定位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来确定移动设备的位置。
当移动设备与基站进行通信时,基站会记录下与设备通信的信号参数,通过测量被记录的信号参数的变化,可以计算设备的位置。
无源定位是一种通过被动地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确定设备位置的技术。
这种技术适用于无法主动发送信号的设备,例如无线电频谱分析仪、无线电信号监测系统等。
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参数,并结合信号传播模型和统计方法,可以推测设备的位置。
总之,无线电定位技术通过测量信号的到达时间、信号强度和频率变化等参数来确定移动设备或物体的位置。
通过不同的实现方式和算法,可以实现各种应用场景下的定位需求。
第2章-无线电导航基本原理(3-5)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从90年代开始利用GPS共视技术参加国际原子时合作。
tAGPS tBGPS (tA tGPS ) (tB tGPS ) tAB
对于远程导航系统而言,系统的工作半径主要 看信号的衰减程度,需要进行具体的工程测定。
对于中近程视距导航系统而言,系统的工作半 径主要取决于系统的视距
视线距离
d0 d1 d2
(R0 h1 )2 R02 (R0 h2 )2 R02
2R0 ( h1 h2 )
uu21
u1 (x, y, z) u2 (x, y, z)
u3 u3 (x, y, z)
u
u1 u2
,
X
x
y
u3
z
u1
u1 x
* x
u1 y
*
y
u1 z
* z
u2
用超长波即用奥米伽台授时,其授时精度约 μs左右。
用长波即用罗兰C台链兼顾授时,其授时精度 可达到μs。
用卫星超短波信号作搬钟,可以全球时间同 步,授时精度可达到ns精度
2.4.1 单向时间同步
单向时间同步,也叫做单向授时,实际上是一 种无源(被动)同步方式。
基本出发点是利用伪距中钟差的信息。
(xu xs )2 ( yu ys )2 (zu zs )2
rc c tsu
已知用户的位置和源的位置,就可以估计出两者之 间的钟差,从而完成时间同步。
无线电技术原理
无线电技术原理无线电技术原理指的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息的一种技术。
通过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无线通信和远程控制等功能。
下面将介绍无线电技术的原理。
1. 电磁波传播原理:无线电技术的基础是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波动现象。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光速,在空气等自由空间中传播的距离几乎不受限制。
2. 调制与解调:为了在电磁波中传输信息,需要将信息信号调制到无线电波载波上。
调制是指将信息信号的特征或参数通过某种方式变化,使其携带在无线电波中。
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调频调制(FM)和调幅调制(AM)。
而解调则是将调制后的无线电波还原为原始的信息信号。
3. 发射与接收:无线电技术中,有发射和接收两个主要的过程。
在发射过程中,信息信号经过调制后,通过发射机将调制后的信号转化为无线电波,然后通过天线辐射出去。
在接收过程中,接收机的天线接收到发射出来的无线电波,然后经过放大、解调等处理,最终提取出信息信号。
4. 路径损耗和衰落: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路径损耗和衰落的问题。
路径损耗是指无线电波在传播中途遇到的障碍物、地形、大气等因素造成的信号衰减。
衰落则是指无线电波受到多径传播、多普勒效应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信号强度的波动。
5. 频谱管理:由于无线电波是有限资源,为了有效利用频谱,需要对频谱进行管理和规划。
频谱管理是指对频谱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协调,以避免频谱资源的浪费和互相干扰。
综上所述,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包括电磁波传播、调制解调、发射接收、路径损耗和衰落,以及频谱管理等方面。
这些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使得无线电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通信、广播、遥控等领域。
紧急无线电示位标工作原理
紧急无线电示位标工作原理紧急无线电示位标(EPIRB)是一种用于紧急救援的无线电设备,通常用于水上和航空器的应急情况。
它的工作原理是向救援机构发送紧急信号,以便他们能够迅速定位并提供援助。
以下是紧急无线电示位标的工作原理:1.触发装置:EPIRB通常配备有手动触发装置,以便用户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手动激活它。
一些EPIRB也具备自动触发功能,例如当设备浸泡在水中时,会自动激活。
2.GPS接收器:许多现代EPIRB装备有内置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用于确定设备的精确位置坐标。
3.无线电发射器:EPIRB内置有强大的无线电发射器,通常在406兆赫兹(MHz)频段上工作。
一旦触发装置被激活,EPIRB会开始发射紧急信号。
4.卫星通信:EPIRB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如COSPAS-SARSAT(全球搜索与救援卫星系统)或其他地区性系统,将紧急信号发送给卫星。
5.地面站:卫星接收EPIRB发送的信号,并将其传输到相关的地面站。
这些地面站通常由搜索与救援机构运营。
6.定位:地面站接收到EPIRB的信号后,使用信号中包含的GPS坐标或其他信息来确定EPIRB的精确位置。
7.派遣救援队伍:一旦地面站确定了EPIRB的位置,它会通知相关的搜索与救援机构,以便派遣救援队伍前往救援现场。
总体来说,EPIRB的工作原理涉及触发设备的激活,然后使用GPS 和卫星通信系统将紧急信号发送到地面站,最终实现救援队伍的调度。
这些设备在海上、航空和其他远离陆地的场合中非常重要,可提供紧急援助并拯救生命。
因此,EPIRB的使用和维护至关重要。
测绘技术中的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巧一、引言测绘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各行业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
其中,无线电定位技术是测绘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它利用无线电信号进行测量和定位,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优势。
本文将分析无线电定位原理以及技巧,探讨其在测绘中的应用。
二、无线电定位原理无线电定位原理基于电磁波的传播和接收原理,利用无线电信号的到达时间差异或信号强度差异等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
其基本原理可分为到达时间差方法和信号强度差方法两类。
到达时间差方法利用信号发射源到接收点的距离差异来计算目标物体的位置。
当一个接收器接收到两个或多个信号发射源发出的信号时,通过计算信号到达接收器的时间差,可以得到信号发射源所对应的距离差值。
结合接收器位置和信号发射源的已知坐标,就可以通过多边定位原理计算目标物体的具体位置。
信号强度差方法利用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衰减的规律,通过测量信号接收点的信号强度差异推算目标物体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信号强度与距离呈反比关系。
因此,通过测量目标物体与多个接收器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异,可以得到目标物体与各个接收器之间的距离比例关系。
结合接收器位置和信号发射源的已知坐标,就可以推算目标物体的位置。
三、无线电定位技巧1. 多接收器布局无线电定位技术的定位精度与接收器的布局密切相关,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通常情况下,使用三个以上的接收器可以进行多边定位,提高测量的可靠性。
合理的接收器布局包括选择接收器的位置,使得信号发射源与接收器构成能够产生明显差异的角度。
同时,可以考虑使用不同类型的接收器,以获取更多的数据并减小测量误差。
2. 信号预处理技术无线电信号容易受到传播环境和干扰的影响,为了提高定位精度,需要对信号进行预处理。
常见的信号预处理技术包括滤波、降噪和增强等。
滤波技术可以去除噪声和干扰信号,提取目标信号;降噪技术可以消除信号传播过程中的干扰,提高信号质量;增强技术可以通过放大信号的强度,提高信号的可检测性。
无线电定位技术综述
陕西理工学院电子信息讲座论文无线电定位技术作者:***指导教师:**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班级:电子101学号:2022年4月26日无线电定位技术摘要:无线电定位一般分为有源定位和无源定位,一般为雷达台站、通讯卫星(或侦察飞机)以及接收仪的设备的运用,通过对空间三位位置的分析再由信号的处理将其显示出来的。
本文通过对雷达台站、卫星以及空间定位方法介绍及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等方面的论述来说明当今定位系统(GPS)以及未来的走向做一定的分析。
关键字:有源定位;半有源定位;无源定位;雷达台站;通讯卫星;空间TODA定位技术;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Abstract: radio positioning is generally divided into active and passive location, generally for radar stations,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 or reconnaissance aircraft ) and a receiving instrument equipment to us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pace three position by the signal processing to be displayed.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radar stations, satellites and space positioning method is introduced and the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of signal aspects and so on to explain current positioning system ( GPS ) and future to do some analysis.Keywords: active positioning; semi active positioning; passive location; radar stations;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space TODA positioning technology; signal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引言: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无线电技术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经历了二十世纪的洗礼,无线电技术已经运用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术..23页PPT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5无线电定位(第五章)
第五章 无线电定位无线电定位通常是指在地面上利用无线电波测定测量船艇至岸上控制点的距离或距离差,从而确定船艇位置。
本章主要论述电磁波传播知识、定位原理、点位坐标计算等有关内容。
5.1 电磁波传播5.1.1 电磁波的产生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在其周围空间感生磁场,并遵从如下规律:⎰⎰∂∂=dS t DHdl (5—1)同时变化的磁场在其周围空间感生电场,并遵从如下规律: ⎰⎰∂∂-=dS t BEdl (5—2)式中:H —磁场强度;D —电位移矢量;E —电场强度;B —磁感应强度。
因此,若在空间某区域有变化的电场(或变化磁场),在其临近区域将产生变化磁场(或变化电场),这变化磁场(或变化电场)又在较远区域内产生新的变化电场(或变化磁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产生新的变化磁场(或变化电场)。
这种变化电场和变化磁场交替产生,由近及远地在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
如图5—1,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E 和H 互相垂直,且两者都与传播方向垂直。
根据物理学中的概念,电磁波是一种随时间t 变化的正弦(或余弦)波。
若设电磁波的初相角为0ϕ,角频率为ω,振幅为e A ,则有电磁波y 的数学表达式:)(0sin ϕω+=t A y e (5—3)如果取t 为横轴,y 为纵轴,则上述关系可用图5—2来表示。
图 5—1 电磁波传播图 5—2 电磁波及其参数的图示若设电磁波的频率为f ,周期为T ,相位为ϕ,且当0=t 时初相位为0ϕ,则:f πω2=, Tf 1=,002ϕπϕωϕ+=+=ft t (5—3) 电磁波在一个振荡周期内的传播距离被称做波长,通常以λ表示。
若以v 来表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则有如下关系: vT fv==λ (5—4) 式中:f 的单位为‘赫兹’;v 的单位为‘米/秒’;λ的单位为‘米’。
电磁波的分类可以根据频率或波长来划分。
如表5—1所示。
5.1.2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一、大气层的构成通过大量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大气在垂直方向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术
实验二:线调频信号及匹配滤波仿真实验
• 在LFM信号时宽带宽积很大的时候,频谱近似:
S()A
2exp{j[(0)2
k
2k
]} 4
0
0
2
o th e r s
LFM信号能否近似的表示成为上式,取决于时宽带宽积D。当D越大, 近似程度越高,通常雷达体系中,D都在几千到几万,满足条件, 可以近似为上式。
• 将相对运动所引起的接收频率与发射频率之间的差频称为多普勒频 率,用 表示用 f d 表示
fdfrf0 c2 vfv0c2vf0
fd
d
/22vr
实验一: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
连续波发射机
测速传感器
混频器
传感器输出信号
放大滤波
AD
串行接口
DSP
PC机 FFT
实验一: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
实验要求: 1.掌握雷达测速原理, 2.了解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仪器原理及使用。 3. 使用Matlab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回波多
0.4
0.2
0
-15
-10
0
-10
-20
-30
-40
-50
-15
-10
0 -4 -13.4
Chirp signal after matched filter
-5
0
5
Time in sec B
Chirp signal after matched filter
-5
0
5
Time in sec B
Chirp signal after matched filter (Zoom)
• 通过线性调频信号(LFM)、匹配滤波器和脉冲串谱分析的仿真实验, 利用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借助MatLab信号处理软件更好地掌握雷达 数字信号处理的整体过程。
无线电导航原理及系统3-11
Zi
Ze 0
0 1Ze
自学
其中 为地球自转引起的天球坐标系和地心地固坐标系的旋转角度。
✓地平坐标转换 为地固坐标
✓载体坐标转换 为地平坐标
无线电测量原理
➢ 无线电导航通过测量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的电信号参量(如幅度、 频率及相位等)进行导航定位,它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联合概念。
➢ 在无线电导航的设计中,往往构建一定的机制使得实际中测量的无 线电参量与角度、距离等导航几何参量建立对应关系;然后利用几 何参量与待求导航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解方程或者其他等效
Zb O
Yb Xb
载体坐标系示意图
坐标系转换
航行体的导航参量是与特定的空间坐标系相关联的,坐标 系不同则导航参量将会发生变化
例:
➢ 利用卫星导航定位的飞机编队成员之间需要知道彼此的相 对位置关系,此时就需要将其它飞机在地心地固坐标系中 的位置坐标,转化为某编队成员所在的地平坐标系中的相 对位置坐标。
a、b、f分别为参考椭球的长半轴、短
半轴和扁率,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tg a b2 2tg (1f)2tg
➢ 在实际计算中,为了方便往往在某一范围内把椭球 面当作球面来处理,一般取该点所有方向的法截面 曲率半径的平均值作为近似球面半径,称为平均曲 率半径R,可推导出它的计算公式为:
R RNRM
➢上述几种曲率半径有时可以直接应用,如已 知某载体的东、北向速度,则可以求得载体的 经、纬度为:
三.无线电导航定位原理
定位解算
先设导航参数的概约值(初值)为 X ˆ[x ˆ1,x ˆ2,..x ˆ.m.]T
则几何参量在该估值点展开为 定义 YH X
YY(X ˆ) X YXX ˆ(XX ˆ)
无线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
• 后来发展起来的卫星定位系统是美国的子午仪 系统(Transit),1958年研制,64年正式投入 使用。由亍该系统卫星数目较小(5-6颗),运 行高度较低(平均1000KM),从地面站观测到 卫星的时间隔较长(平均1.5h),因而它无法 提供连续的实时三维导航,而且精度较低。 为 满足军事部门和民用部门对连续实时和三维导 航的迫切要求。1973年美国国防部制定了GPS 计划。1993年正式投入使用
混合定位技术的优缺点
• 优点:可靠、灵活、稳定的定位方案 适用于任何空中接口的网络满足运 营商的网络规划、业务产品、部署规划和预 算限制的要求
• 缺点:在某一定位技术失效的情况下,造 成整个混合定位瘫痪
无线电定位
• 英文 radio positioning • 利用无线电技术测定点位的工作。 • 无线定位技术是一项古老而又年轻的技术。定 位通常是指确定地球表面某种物体在某一参考 坐标系中的位置。移劢定位是指通过收集和分 析网络相关数据,确定移劢台(MS)在公共陆地 移劢通信网(PLMN)中的地理位置信息(经纬度坐 标)。经过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处理,便可能在 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把正确的信息发送 给正确的人,幵可实现对移劢终端用户的位置 迚行实时监测和跟踪。
• 缺点:前期工作量大,且不适于环境变化 较快的区域。
混合定位技术
• 混合定位技术:将基于GPS和基于无线网络 或移动台的定位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同 时利用A-GPS(网络辅助的GPS定位)信息和地 面网定位信息来混合定位。
AGPS(Assisted GPS:辅助全球卫星 定位系统)
A-GPS技术是一种结合了网络基站信息和
主要功能
1.空间位置服务 ①定位 ②导航 ③测量 2、时间服务 ①系统同步 ②授时
RTK技术原理及应用
➢ 适用情况:对误差的特性、机制及产生原因有较深刻了解,能 建立理论或经验公式
➢ 所针对的误差源 • 相对论效应
改 正 后 的 观 测 值 = 原 始 观 测 值 + 模 型 改 正
• 电离层延迟
• 对流层延迟
• 卫星钟差
➢ 限制:有些误差难以模型化
消除或消弱各种误差影响的方法②
求差法
➢ 原理:通过观测值间一定方式的相互求差,消去或消弱求差观 测值中所包含的相同或相似的误差影响
3.4 RTK作业误差
与卫星有关 与传播路径有关 与接收机有关 与观测环境有关
3.5 多基站RTK
流动站处理方式 ➢单站处理
• 根据信号强度或距离选择基准站进行常规RTK作业 • 在某基准站出问题的情况下进行切换。 • 本质上是常规RTK。 • 要求流动站通信设备具备自动扫频功能。
的位置、速度和时间。还可显示一些附加数据,如到航路点 的距离和航向或提供图示。
GPS控制网
国家测绘局
1.2 GNSS定位的基本原理(1)
绝对定位
1.2 GNSS定位的基本原理(2)
需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如何确定卫星的位置 ➢如何测量出站星距离
1.3 GPS卫星信号的组成和观测值类型(1)
GPS卫星信号的组成部分 ➢ 载波(Carrier)
1.5 GNSS误差源的分类
➢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卫星轨道误差 卫星钟差 相对论效应
➢ 与传播途径有关的误差
电离层延迟 对流层延迟 多路径效应
➢ 与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
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的偏移和变化 接收机钟差 接收机内部噪声
消除或消弱各种误差影响的方法①
模型改正法
➢ 原理:利用模型计算出误差影响的大小,直接对观测值进行修 正
无线电研究科学资料
一、无线电的定义与基本原理无线电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频率范围从 3kHz 到300GHz。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辐射与接收来实现信息的传输。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在导体周围产生磁场。
如果电流是变化的,那么产生的磁场也是变化的。
变化的磁场又会在其周围产生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形成电磁波向空间传播。
二、无线电的发展历程1.早期探索o19 世纪,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o赫兹通过实验首次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无线电通信的兴起o20 世纪初,马可尼成功地进行了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实验,标志着无线电通信时代的开始。
o此后,无线电技术在通信、广播、航海、航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现代无线电技术的发展o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线电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出现了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等新型无线电应用。
o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无线电通信的质量和效率。
三、无线电的应用领域1.通信领域o移动通信: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通过无线电信号实现语音、数据和图像的传输。
o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
o无线局域网:在家庭、办公室、公共场所等地方,通过无线接入点实现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1.广播领域o调幅(AM)广播和调频(FM)广播通过无线电波向广大听众传送音频信号。
o数字广播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广播的音质和抗干扰能力。
1.导航领域o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实现对物体的定位和导航。
o航海、航空等领域也广泛应用无线电导航技术。
1.其他领域o无线电遥控:用于遥控玩具、无人机、汽车等设备。
o无线电监测:用于监测无线电信号的强度、频率等参数,保障无线电通信的安全和秩序。
四、无线电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1.挑战o频谱资源紧张:随着无线电应用的不断增加,频谱资源日益紧张,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频谱资源。
UWB定位原理
UWB优点:UWB技术解决了困扰传统无线通信技术多年的有关传播方面的重大难题,具有对信道衰落不敏感、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截获率低、系统复杂度低、能提供数厘米的定位精度等优点。
1.系统结构的实现比较简单当前的无线通信技术所使用的通信载波是连续的电波,载波的频率和功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利用载波的状态变化来传输信息。
而UWB技术则不使用载波,它通过发送纳秒级非正弦波窄脉冲来传输数据信号。
UWB系统中的发射器直接用脉冲小型激励天线,不需要传统收发器所需要的上变频,从而不需要功用放大器与混频器。
UWB系统允许采用非常低廉的宽带发射器。
同时在接收端,UWB系统的接收机也有别于传统的接收机,它不需要中频处理,因此,UWB系统结构的实现比较简单。
2.高速的数据传输民用商品中,一般要求UWB信号的传输范围为10m以内,根据经过修改的信道容量公式,民用商品数据传输速率可达500Mbit/s,UWB技术是实现个人通信和无线局域网的一种理想调制技术。
UWB技术以非常宽的频率带宽来换取高速的数据传输,并且不单独占用已经拥挤不堪的频率资源,而是共享其他无线技术使用的频带。
在军事应用中,UWB技术可以利用巨大的扩频增益来实现远距离、低截获率、低检测率、高安全性和高速的数据传输。
3.功耗低UWB系统使用间歇的脉冲来发送数据,脉冲持续时间很短,一般在0.20~1.5ns之间,有很低的占空比,系统耗电很低,在高速通信时系统的耗电量仅为几百微瓦至几十毫瓦。
民用UWB设备的功率一般是传统移动电话所需功率的1/100左右,是蓝牙设备所需功率的1/20左右。
军用的UWB电台耗电也很低。
因此,UWB设备在电池寿命和电磁辐射上,与传统无线通信设备相比,有着很大的越势。
4.安全性高作为通信系统的物理层技术,UWB技术具有天然的安全性能。
由于UWB信号一般把信号能量弥散在极宽的频带范围内,对于一般通信系统来说,UWB信号相当于白噪声信号,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UWB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低于自然的电子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从电子噪声中将脉冲信号检测出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