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工业低碳经济转型_机遇_挑战及应对_杜人淮

合集下载

低碳经济转型的挑战与机遇分析

低碳经济转型的挑战与机遇分析

低碳经济转型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一转型不仅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伴随着诸多挑战。

低碳经济转型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

首先,能源结构调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目前,传统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全球能源消费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要实现向低碳能源的转变,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往往受到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能源存储技术的不足也制约了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

产业结构调整也是一大挑战。

许多传统产业,如钢铁、水泥、化工等,能源消耗高、碳排放量大。

要实现这些产业的低碳转型,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承担高昂的成本。

同时,可能会导致部分企业在短期内面临生产经营困难,甚至可能出现倒闭和失业等问题。

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技术和资金匮乏,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更大。

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但目前相关技术仍存在诸多瓶颈。

例如,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电池回收等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而且,新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存在较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低碳经济转型还面临着政策和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虽然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推动低碳发展,但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仍存在不足。

例如,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机制还不够健全,碳定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

在国际层面,由于各国的利益诉求不同,全球气候治理的合作机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低碳经济转型的进程。

然而,低碳经济转型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从能源领域来看,可再生能源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新中国国防工业走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新中国国防工业走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新中国国防工业走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作者:杜人淮,曹超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6年第6期杜人淮曹超编者按:杜人淮教授是我国系统研究军民融合发展理论,系统总结研究我国人民军工的创建发展历史的资深专家,作为权威学者他为上述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据考证,我国军民融合理论和人民军工创建发展历史的许多重要研究成果都出自他之手。

在纪念人民军工创建85周年,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周年之际,本刊隆重推出杜教授专门为本专栏撰写的首篇专题文章——《新中国国防工业走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飨读者。

自1931年10月我党创办第一家兵工厂——官田兵工厂开始,我国国防工业(人民军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军民分离到军民深度融合走过了85年的艰难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工业既要为军队建设提供武器装备等物质保障,又要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物质技术支撑。

为了更好地处理国防工业建设发展中的“军”与“民”关系,我党经过了长期艰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并针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安全形势和建设任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方针,最后确立了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和全面推进国防工业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方针。

中国国防工业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建造的近代军事工业,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防工业则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人民军工。

自1931年10月我党创办官田兵工厂开始,我国国防工业(人民军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军民分离到军民深度融合走过了85年的艰难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对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规律进行了长期艰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并最终确立了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和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

国防工业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最直接和最重要领域,同我们党探索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道路历程相一致,我国国防工业最终走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也经历了一个长期艰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过程。

杜人淮教授学术讲座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杜人淮教授学术讲座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杜人淮教授学术讲座
题目: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时间: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15:00
地点:将军路校区经管楼704室
主办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
承办单位:技术经济与创新管理研究所
杜人淮,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名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全军军事经济研究中心理事、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理事、江苏省军工学会常务理事和军民融合发展专委会主委。

系全军院校育才奖获得者,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主要从事国防经济理论与实践等问题研究。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防工业发展的军民融合战略研究》、军队科研课题《军民融合发展与国防市场有效需求研究》、《基于增强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新型工业化的军民融合式发展研究》等16项课题研究。

先后在《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和国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理论文章和学术论文150多篇,出版个人专著《国防工业有效运行的制度安排:政府与市场》,并主编、副主编著作、教材等20余部。

20余项研究报告分别由《人民日报内参》、《解放军报内参》等呈报中共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共60余项研究成果分获全军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碳中和目标下工业转型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碳中和目标下工业转型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碳中和目标下工业转型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各国共同的目标。

对于工业领域而言,这一目标的提出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工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其转型发展对于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

首先,能源结构调整是工业转型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长期以来,工业生产高度依赖传统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然而,为了实现碳中和,必须大幅降低对这些高碳能源的依赖,转而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但目前可再生能源在稳定性、成本和存储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这给工业生产的连续性带来了挑战。

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初始投资成本较高,对于许多工业企业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

其次,技术创新的瓶颈也是工业转型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要实现碳中和,需要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支持,如高效的能源转换技术、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以及低碳生产工艺等。

然而,目前许多关键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达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水平。

以 CCS 技术为例,虽然在理论上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着成本高、效率低以及潜在的环境风险等问题。

此外,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而且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这使得许多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犹豫不决。

再者,工业转型面临着资金和成本的巨大压力。

改造现有的生产设施、引进新的节能设备和技术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同时,由于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短期内可能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一些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这种成本压力可能会成为他们转型的障碍。

此外,在转型过程中,如果企业不能合理控制成本,可能会面临财务困境,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人才短缺也是工业转型发展不可忽视的挑战。

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既懂工业生产又掌握低碳技术和能源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浅述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浅述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浅述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盈利,工业经济逐渐成为了各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工业经济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转型。

这种转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种机遇与挑战在于很多的方面,下面就来浅述一下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1. 技术创新促进了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这种技术创新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也为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快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优化生产流程、精细管理产品品质,从而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竞争力。

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升了工业经济的效益随着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传统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具有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愈发凸显。

而新兴产业通过高效的生产方式和创新的产品服务模式,正在逐渐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优化了工业经济的产业结构。

这种新兴产业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灵活度高等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工业经济的效益。

3. 国际市场需求提高了工业经济的发展空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为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国际市场需求的提高为工业经济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新的国际市场环境下,工业经济可以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获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挑战1. 技术应用带来的管理变革虽然技术创新给工业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实践中,技术的应用也会带来很多管理变革。

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需求。

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管理流程等都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这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产业结构变革带来的转型困难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新兴产业的崛起势必会对传统产业带来挑战。

我国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由于发展阶段不同,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目标和重点领域有根本性差异。

我国低碳发展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一、温室气体排放控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得到一定控制。

多年来我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展植树造林、实行计划生育以及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努力,为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出台《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明确提出了2015年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注入新活力。

IEA数据显示,1990年我国GDP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4.97kg-CO<sub>2</sub>/US$,2008年为2.50kg-COO<sub>2</sub>/US$,从1990年到2008年,中国GDP的二氧化碳强度下降了49.7%,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只下降了16.1%。

“十一五”期间,我国万元GDP能耗下降19.1%,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超过20%。

2.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增量惊人。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虽然排放强度得到一定控制,排放总量依然处于快速上升阶段。

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是我国温室气体最重要的排放源:1994年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约28亿吨,2008年增长到65亿吨(IEA数据);尤其是2000年以来,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年均增长速度超过9%;根据IEA数据,2000~2008年期间,我国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发展中国家排放总量的45%,其增量占全球排放增量的48.1%。

2008年我国人均排放4.91吨,虽然只是发达国家人均水平的40%,但已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2%。

中国经济低碳转型面临的困境及应对举措

中国经济低碳转型面临的困境及应对举措
点 。发展 低碳经 济成 为世 界经济 发展 的大势 所趋 , 并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居全球第二。 甚至有数 据称 ,全 球 每年 新增 的温 室气 体排 放 量 ,中 国就 占
4 %。不 少专 家认为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将 于 2 2 0 00 年达到峰值 , 才有可能 出现拐点 。 随后 无论 从 国际 义务 上讲 , 还是从 国内经济社会 发展要求看 , 都需要扭 转 和
放 总量 和 比率 不高 。 达 国家 当前 的主要 任 务是 要削 发 减居 民生活 消费 中碳排 放 , 现低碳 “ 实 社会 ” 。相 比较
而言 .发达 圈家 的减排 压力要 远远 小于 发展 中国家 ,
中 国经 济低 碳转 型 的 外在 必备 要 素 。作 为 以T 业 品 制 造 为主业 的经济 体 ,不 仅要 主 动承 担 节能减 碳责
制 . 而 利用 减量 机 会 降低 他们 的总碳 足 迹 ; 从 另一 方 面 .对碳 价 上升 的 预期会 推 动 开发 低 碳技 术 和低 碳
产 品激 励机制 的形 成 。碳 价提 高 的重 要表 现 , 是对 就
城市通常被认为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 , 因
而 中 国经济 的 低碳 转 型在 很大 程 度 上有 赖 于城 市 的 低碳化 , 包括 城 市 的能 源低 碳 化 、 产低 碳 化 和消 费 生 低 碳化 等 。我 国不 仅处 于工 业化快 速发 展 阶段 , 而且 处 于城 市化 的加速 发展 时期 。 人分 析认 为 , 22 有 到 00
型, 政府 和 企业 需制 定和 实施 必要 的发 展 战略 。 重视 和加 强低 碳技 术创新及 运 用 , 强化制 度创 新和 制度 约 束保
障 功 能

国防工业特定制度安排下的政府和市场作用_杜人淮

国防工业特定制度安排下的政府和市场作用_杜人淮

军民两用生产的制度安排,对国防工 足军用和民用需要的产品。当军事专 军品市场的产品和厂商进行严格的认定
企企

业运行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重要 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如果军工厂商进行的是军事专用
用和军民两用得到合理界定后,就应 当进一步解决如何进一步发挥市场机 制的调节作用。如果是军事专用的军
和监督。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机制将在 政府主导下发挥作用。如果市场准入为 产品准入,市场机制作用发生在产品市
的生产主要依赖于政府,供给缺乏弹 用规范和标准,是指那些未进行及时 部件的生产也不一定非要都进行保密
性,政府拥有许多市场不可替代的功 更新,且落后于商业规范标准的军用 生产。因为现代武器装备系统所需要
能,比如:军用标准的制定和修改,对 标准。与此相适应,所谓必要的商业规 的分系统和零部件不仅数量惊人,而
业业 理目 念标
国 燃
生产,就意味着军品和军品生产只能 品生产,由于需要进行专用投资,厂商 场,市场竞争主要是产品的竞争,政府

航建 空成


用于和服务于军事目的。在这种情况 的沉淀成本较高,市场机制作用可通 主导着产品性能和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认
报国 国内
下,由于政府是军品惟一需求主体,军 过特许权竞争方式在军工厂商之间展 定。如果市场准入为厂商的准入,市场
充分发挥,有必要对军品生产规范和 用领域,对此类产品进行保密生产不 场机制的作用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发
标准进行调整和改革。基本思路是:取 仅没有必要,而且也
消不适当的和过时的军用规范和标准, 难于进行彻底保密。
采用必要的商业(民用)规范和标准。 至于军事专用品,如
所谓不适当的军用规范和标准,是指 果 是 采 用 公 开 技 术

国防工业低碳经济转型若干问题探讨_杜人淮

国防工业低碳经济转型若干问题探讨_杜人淮

52010#7国防工业低碳经济转型若干问题探讨t杜人淮内容提要:随着低碳经济浪潮的兴起,国防工业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不仅是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当务之急,而且是谋求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

从世界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看,国防工业的低碳经济转型发展,既面临着难得机遇,又遇到严峻挑战,应坚持战略先行、技术引领和制度创新,以抢占低碳经济转型发展的先机,夯实低碳经济转型发展的基础,确保低碳经济转型发展取得实效。

关键词:国防工业低碳经济转型发展中图分类号:E0-054文献标识码:A作者: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职。

一、国防工业低碳经济转型是历史发展的机遇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而且同中国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环境保护、能源安全等既定目标相一致。

在此背景下,国防工业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将为国防工业的科学发展提供难得机遇。

(一)借助低碳转型浪潮,推动国防工业优化升级国防工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要彻底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传统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国际社会大力倡导和努力发展低碳经济之际,国防工业可借助世界和中国低碳经济转型浪潮进行优化升级。

随着工业化发展,节能减排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为积极响应国际社会节能减碳倡议,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把这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中国和世界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高度重视,以及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国防工业低碳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利环境和条件。

为推动低碳经济快速发展,完成节能降耗指标,我国政府还加大了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

比如,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施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中,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资金安排超过2000亿元。

低碳经济四大挑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四大挑战

低碳经济四大挑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四大挑战

低碳经济四大挑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四大挑战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工业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

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

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发展低碳经济面临挑战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

“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发展低碳经济面临挑战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

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

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

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发展低碳经济面临挑战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资料显示,1993—2005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

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

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经济逐渐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低碳经济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本文将探讨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1.1 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低碳经济重视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通过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和发展绿色技术,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例如,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大气污染。

1.2 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不仅可以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机遇。

发展绿色产业和环保技术创新,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并为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例如,发展清洁能源行业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1.3 提升国际竞争力低碳经济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全球对低碳经济的需求增加,具备低碳经济优势的国家将更具竞争力。

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加强国家在清洁技术、环保产业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二、低碳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2.1 技术和经验不足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但目前在一些领域仍然存在技术和经验不足的问题。

例如,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相比传统能源仍然存在技术和经济上的限制。

因此,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低碳技术的研发水平和应用能力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2.2 能源转型和结构调整困难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能源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但这往往面临着困难。

传统能源依赖和高碳经济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根深蒂固,转型需要面对利益关系、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挑战。

因此,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能源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2.3 资金和投资不足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投资,但目前在一些地区和领域资金和投资仍然不足。

低碳经济发展机遇及挑战

低碳经济发展机遇及挑战

低碳经济发展机遇及挑战一、低碳经济发展机遇及挑战的概述二、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1. 减少环境污染2.促进产业升级3. 提高国际竞争力4. 推动技术创新5.促进可持续发展三、低碳经济发展的挑战1. 技术转化成本高2. 政策难度大3. 产业规模偏小4. 资金短缺5.社会转型面临多重挑战四、低碳经济发展案例分析1. 英国的低碳经济发展2. 瑞典的低碳经济发展3. 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4. 美国的低碳经济发展5. 德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五、结论一、低碳经济发展机遇及挑战的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能源、环境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加剧了世界资源的竞争和相应的环境问题。

若不能切实解决环境问题,将对各国的社会、经济、安全等多方面带来严重影响。

低碳经济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和新方向,具有很大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1. 减少环境污染低碳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减少碳排放和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有效地降低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缓解大气污染的问题。

低碳经济也可以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等环保技术,以及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2. 促进产业升级低碳经济发展将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低碳经济将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的发展,带动国家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

低碳经济也可以促进传统产业的清洁化、信息化、智能化,增强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 提高国际竞争力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低碳经济发展将吸引国际投资,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

低碳经济的产业逐渐形成,将构建国际合作的必要基础,提高国际竞争力。

4. 推动技术创新低碳经济发展可以促进技术创新。

低碳经济需要开发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推广清洁能源和生态产品等技术,这将促进技术研发和创新,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5. 促进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将促进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

中国经济低碳转型面临的困境及应对举措

中国经济低碳转型面临的困境及应对举措

中国经济低碳转型面临的困境及应对举措
杜人淮
【期刊名称】《现代经济探讨》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中国经济低碳转型受制于外在环境的逼迫,是在中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推动的,且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储备滞后于发达国家,中国经济低碳转型面临不少困境.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低碳转型,政府和企业需制定和实施必要的发展战略,重视和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及运用,强化制度创新和制度约束保障功能.
【总页数】5页(P5-9)
【作者】杜人淮
【作者单位】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经济学教研室,南京,2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1
【相关文献】
1.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绩效的历史变迁与地区差异 [J], 李婧;朱承亮;安立仁
2.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安全的挑战及应对举措 [J], 仝奇;师旭
3.中国经济低碳转型面临的困境及应对举措 [J], 张娅丽
4.中国经济的低碳转型 [J], 何建坤;
5.全球气候治理新机制与中国经济的低碳转型 [J], 何建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索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的实现模式_杜人淮

探索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的实现模式_杜人淮

转型升级和更好地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目标。

为此,迫切需要探索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的有效实现模式。

一、延伸裂变模式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的延伸裂变模式,是指国防工业充分发挥军工科技、设备、人才等优势,通过军用科技和产品的民用开发与转化等军转民方式,使国防工业的发展突破军民界限向民用领域不断延伸和深度拓展,从而不断裂变出军民结合产业、军工关联民用产业等新的产业,或者促进原有民用产业实现自我裂变,由此带动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实现路径、方式和方法。

具体地讲,就是国防工业通过发挥军工科技、设备、人才等优势,通过开发民用先进科技和研制民用优势产品,并使之商业化、资本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等,以及通过把军工先进技术和军工优势产品转为民用,或直接参与民用产业的改造与发展等,不断将军工产业链延伸至民用领域,从而不断催生军民结合产业、军工关联民用产业等,不断壮大城镇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提升城镇产业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城镇产业就业容量、城镇就业吸纳能力和承接农业转移等人口支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城镇化率和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通过延伸裂变模式助推新型城镇化的内在机理是:国防工业通过开发民用科技、民用产品,并使之商品化、资本化、产业化、规模化等不断向民用领域延伸,以及通过直接将军工技术、军工产品等转为民用向民用领域延伸→国防工业或通过其开发的民用科技、民用产品商品化、资本化、产业化、规模化等裂变出军民结合产业和军工关联民用产业,或通过军工技术、军工产品等直接转为民用裂变出军民结合产业和军工关联民用产业→对城镇产业发展产生倍增效应,进一步带动和促进城镇整个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不断增强城镇产业的就业容量和城镇对人口的吸纳能力→承接和吸纳不断增加的农业转移等人口,不断提高城镇化率→刺激和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镇管理和城镇环境等不断改善和发展→不断推动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深度融合,不断促进城镇建设和发展→推动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不断跃升。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_现实需求_内在机理和战略举措_杜人淮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_现实需求_内在机理和战略举措_杜人淮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JNIP )2014年第6期第30卷(总第178期)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现实需求、内在机理和战略举措杜人淮(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03)摘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和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是我们党和政府新形势下确立的国家重大战略。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正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客观上需要发挥国防工业优势,通过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

这有助于优化城镇布局和空间结构、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为了更好地使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有必要破除军民相互分割的建设模式、发挥好战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理顺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关键词: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新型城镇化;内在机理;战略举措中图分类号:A8;A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774(2014)06-0051-05收稿日期:2014-09-29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2012年度项目“国防工业发展的军民融合战略研究”(12BJY077)作者简介:杜人淮,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和战略。

截至2013年末,我国的城镇化率达53.37%,据美国地理学家诺色姆提出的城市化三个阶段S 趋向理论[1],我国已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城镇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城乡发展差距扩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难度与就业压力加大等困境,迫切需要立足国情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而通过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有益的尝试。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现实需求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科学有效推进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作为我国整体工业水平和科技水平代表的国防工业,不仅是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物质和技术基础,而且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带动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客观上需要国防工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军民融合发展。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者:海海杰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想弄明白,必须先要知道什么是低碳经济?它与我们现有的经济形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有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等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通过保障供应,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

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型的、以提高能源等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为核心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被提出来了,来替代传统的经济形式。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未来经济形式走向的必然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自身能源储备的不足,使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例如,到2030年,预计中国80%以上的石油需求将依赖进口;其次,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已做出了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第三,随着能源价格的攀升,如果不降低能耗,必将挤压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能源成本占总成本比例甚至高达五成的高能耗产业更是如此。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要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礼德”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通道。

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必然选择。

在这种必然的选择之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又将有什么机遇呢?在一些传统行业中,我国比一些发达国家落后几十年。

低碳经济_未来四十年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精)

低碳经济_未来四十年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精)

5近几年来, 在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暖,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时候, 越来越多的政治家、科学家、经济学家认识到, 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矛盾最终的出路。

一方面, 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 另一方面, 通过对新技术的投入和发展绿色经济, 可以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增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低碳经济的提出既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 又超出了气候变化本身。

全球的政治家们抓住这个概念, 重组全球的能源结构, 可能引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 形成工业革命、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可以说, 低碳经济将可能引发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目前,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世界主要发达国2009年 8月第 4期总第 145期August 2009No.4 Total No.145China Opening Herald开放导报【低碳经济:机遇与挑战】低碳经济:未来四十年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郭万达,郑宇〔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 ,广东深圳518029〕[摘要]本文分析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指出, 目前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发达国家纷纷将对低碳经济投资作为刺激经济的主要抓手,低碳经济将是未来 40年新的经济增长点, 是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有鉴于此, 本文建议, 应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国家战略,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国际谈判和有关国际标准的制订中。

[关键词]低碳经济金融危机经济增长点[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623(200904-0005-05[作者简介]郭万达(1965— ,江西定南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院长,研究员。

研究方向:宏观经济。

郑宇劼(1973— ,福建龙岩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信息部部长。

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家纷纷将刺激经济的重点放在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智能电网等领域, 将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作为新的战略增长点。

国防工业运行中的政府与市场定位缺陷及矫正_杜人淮

国防工业运行中的政府与市场定位缺陷及矫正_杜人淮

7 国防工业运行中的政府与市场定位缺陷及矫正*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杜人淮 * 本文为全军军事经济研究中心2005年委托课题《政府职能转变与国防工业运行效率》(批准号J Y20050016)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经济体制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制正处于转型的历史时期,合理定位国防工业运行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不仅对提高国防工业运行效率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从目前我国国防工业运行中的政府和市场定位情况看,仍存在不少缺陷。

为实现国防工业的有效运行,使国防工业更好地服务于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需要对国防工业运行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进行矫正和优化。

一、国防工业运行中政府与市场定位的主要缺陷国防工业运行中的政府和市场定位缺陷,是指政府或市场未能有效地履行它们各自在国防工业运行中的职能,出现了所谓“政府失灵”或“市场失灵”现象,导致国防工业运行低效率或无效率。

国防工业为政府主导性产业,政府和市场的定位缺陷主要体现为政府职能的错位,包括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工业运行中的政府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调整和优化,但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不完善等因素影响,政府在国防工业运行中的职能越位和缺位问题比较突出,并影响到市场作用的发挥,制约着国防工业运行效率的提高。

(一)政府的越位和市场作用的缺失。

政府职能的越位,是指政府超越自身应该行使的职能范围,插手了一些不该由政府管或管不好的事情,从而出现政府失灵现象。

政府的越位将导致市场作用的缺失,使市场机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影响国防工业的有效运行。

从目前中国政府对国防工业干预和控制情况看,政府存在比较明显的越位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政府超越自身职能,替代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职能。

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已经逐步确立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但考虑到国防工业的特殊性质,政府在国防工业的市场化改革方面采取的是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长期以来包办了一些本该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功能,致使国防工业的市场化改革长期滞后于其他产业市场化改革步伐,并造成国防工业运行的低效率。

低碳世界中的中国_地位、挑战与战略

低碳世界中的中国_地位、挑战与战略

低碳世界中的中国_地位、挑战与战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凸显,国际社会普遍呼吁建立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在低碳世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中国在低碳世界中的地位、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起首,中国在低碳世界中的地位无可轻忽。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碳排放量在全球排名中居高不下。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也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最大生产和消费国,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进步潜力巨大。

因此,中国在低碳转型中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中国政府乐观响应气候变化问题,并实行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低碳进步。

然而,中国在低碳世界中面临许多挑战。

起首,中国的能源结构依旧过于依靠高碳能源,如煤炭。

煤炭是中国主要能源来源,但其燃烧会导致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

中国需要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缩减对化石燃料的依靠。

其次,中国的工业部门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业化进程中,许多行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气。

降低工业碳排放将是中国低碳转型的关键所在。

此外,中国农业部门也存在碳排放问题,包括土壤耕作、农畜产品生产等。

因此,中国需要在农业领域加强碳排放管理和控制。

要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低碳进步战略。

起首,中国在能源领域实行了多项政策,如鼓舞进步可再生能源、推行能源转型和提高能源效率等。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国,这为可再生能源的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中国加强工业碳排放管理,通过节能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实现碳排放的缩减,并推动企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设备。

此外,中国还加强农业碳排放管理,鼓舞农夫改变传统农业方式,实行更为环保的农业生产措施。

另外,作为全球贸易大国,中国还提出了“绿色丝绸之路”倡议,将绿色进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

这一倡议旨在增进可持续进步和低碳经济合作,通过推广清洁技术和绿色产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防工业低碳经济转型:机遇、挑战及应对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杜人淮自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5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6首次提出/低碳经济0概念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0(Lo w-Carbon E cono m y,LCE)成为全球热点。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并逐渐成为各国各级决策者的共识。

随着低碳经济浪潮的兴起,国防工业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不仅是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当务之急,而且是谋求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

低碳经济时代推动国防工业转型发展,核心目标是把国防工业建设成为更节能、更绿色、更繁荣的产业。

从世界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看,国防工业的低碳经济转型发展,既面临着难得机遇,又遇到严峻挑战,需要有效的应对之策。

一、国防工业低碳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关于低碳经济,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

通常认为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发展低碳经济。

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而且同中国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环境保护、能源安全等既定目标相一致。

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

在此背景下,国防工业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将为国防工业的科学发展提供难得机遇。

(一)借助低碳经济浪潮,推动国防工业优化升级。

国防工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要彻底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传统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可见,发展低碳经济和推动国防工业转型升级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在国际社会大力倡导和努力发展低碳经济之际,国防工业可借助世界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浪潮良机进行优化升级。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节能减碳问题早已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1997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气候会议和签订的5京都议定书6,被认为是一次具有里程碑式/低碳经济0重要会议和协议,并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则被认为是又一次/低碳经济0的/里程碑式的重要会议0。

为积极响应国际社会节能减碳倡议,中国实施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节能减碳行动。

中国政府郑重承诺,2010年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

全国单位GDP 能耗三年累计下降1011%,节能约219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COD)三年累计分别下降8195%和6161%。

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把这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中国和世界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高度重视,以及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国防工业的低碳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利环境和条件。

推动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完成节能降耗指标,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

正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9年3月就倡议,将全球GDP的1%(约7500亿美元)投入到可再生能源、可持续交通运输和生态基础设施保护等绿色领域,以促进可持续复苏。

中国已成为大力推行低碳经济的国家之一,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展迅速,目前在国内10个城市率先推动LED绿色照明和电动汽车的发展。

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合作的/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0,以及与国际融资公司(I FC)合作的/中国能效融资项目0,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以担保方式为银行提供部分风险补偿,目前已分别促成9亿元和50亿元人民币的节能投资,且至今基本保留了原始担保金。

在中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施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中,用于节能减碳和生态建设资金安排超过2000亿元。

若把国防工业低碳经济转型发展纳入国家节能减碳和发展低碳经济整体规划,国防工业就可以从国家低碳发展的资金等支持计划中分上一杯羹,推动国防工业的优化升级。

另外,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中国市场对国际低碳技术具有特殊重要的吸引力。

中国节能减碳和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许多国际合作机会,合作的领域将涉及资源清洁利用,再生能源技术,环境管理和污染处理,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

合作的层面不仅包括国家和国家层面,而且包括国际组织和地方层面。

国防工业搭上低碳领域国际合作便车,可借助国际合作渠道获得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自身的转型发展和优化升级。

(二)获取新的发展商机,拓展国防工业发展领域。

国防工业部门主要从事军品科研生产任务,长期面临着军品任务不足问题,而面向市场开发民品又遭遇巨大竞争压力,低碳经济的兴起无疑将为国防工业发展提供新的商机。

随着人们节能减碳意识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发展低碳经济政策措施所发挥的作用不断显现,低碳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形成大的气候,并成为一些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的节能减碳不仅取得明显的进展,而且正在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引擎。

研究表明,通过一系列的政府政策和行业举措,中国已在过去的15年里持续地提高了经济领域的/碳效率0,将每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每年减少了419%,而美国和德国的这一数字仅为117%和217%。

另外,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141万亿元,占当年GDP的417%。

其中,节能产业270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6600亿元,环保产业4800亿元,就业人数达2500多万人,其中再生资源产业的就业人数达1800万人。

在这一背景下,国防工业低碳经济转型有利于拓展新的发展领域。

国防工业的低碳经济转型,不仅意味着国防工业本身要逐步转向/绿色产业0,而且意味着其业务范围逐步向其他/绿色产业0延伸。

从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条件来看,最有可能成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新兴产业或产业簇群是生物、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和海水氢能源产业等。

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绿色产业0基础,我国目前水力、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能产业均实现了高速增长。

其中,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连续3年实现翻倍增长,总装机容量已居世界第四位;太阳能发电总量居世界第一位,太阳能光伏产业也实现了高速增长。

面对我国低碳产业或产业簇群的新兴,除核能产业外,我国国防工业所涉猎低碳产业领域非常有限。

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努力进入和开拓低碳产业领域,将是国防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

低碳经济的发展必将转变人们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低碳替代高碳也必然会产生一轮新的需求,国防工业低碳经济转型可从中获得新的发展商机。

这种商机首先来自节能减碳和发展低碳经济对低碳技术的需求。

低碳经济的发展,无论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利用,还是低碳或无碳能源开发,都离不开低碳技术的开发、推广和运用,低碳技术发展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作为高科技产业,不仅核工业等工业部门本身就是低碳工业,而且国防工业还可以利用自身的高科技优势,大力开发低碳技术。

另外,国防工业的发展商机还来自人们基于低碳理念对低碳产品的需求,包括低碳军品和民品。

随着人们低碳意识确立,低碳和无碳产品将成为人们需求的主流。

对国防工业来讲,开发这个市场和占领这个市场具有很大的商机。

同样重要的是,国防工业开发的成熟和先进低碳技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潜力也非常巨大,包括传统的欧美市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成熟和先进的低碳技术产品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会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和合作前景。

国防工业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国际合作界定和把握涌现出的新商机。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比较迅速,在这过程中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的大量需求和快速增长一时也难以改变。

同时,随着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不断增长。

可以预见,我国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将面临繁重的节能减碳任务和巨大的节能减碳压力,开发低碳技术,研制和生产低碳与无碳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国防工业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大有作为,从中能够获得许许多多的商机。

(三)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提高国防工业运行效率。

提高国防工业运行效率,推动国防工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国防工业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科学技术持续创新和制度创新。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

低碳经济时代,不仅意味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而且意味着观念和体制机制的创新。

国防工业的低碳创新能够从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促进国防工业运行效率的提高。

/低碳0强调的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高能耗、多污染为代价的新发展思路。

从表面上看,/低碳0可被视经济发展受到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新的条件约束。

但环保和节能降耗等这类条件并不意味着就是消极地限制和约束发展,而是通过与新约束条件相匹配的技术和制度创新,创造和扩大市场规模,激发人的创造性和盈利能力,从而促进发展。

因而,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不会放慢经济增长,反而会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当前,全球不少国家和企业已经尝到了低碳经济带来的好处。

据统计,德国风能发电设备2005年的出口收入已达约60亿欧元,占全球风力发电设备交易额的一半左右。

日本在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先,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设备出口国,仅夏普公司的光伏发电设备就占世界的1/3。

国防工业的低碳经济转型,无疑为国防工业长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国防工业的发展和运行效率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

发展低碳经济本身就需要低碳技术的创新、技术进步和技术的突破。

所谓低碳技术,也称为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是指提高能源效率来稳定或减少能源需求,同时减少对煤炭等化石燃料依赖程度的主导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概括起来讲,低碳技术包括碳捕获、碳封存、碳替代、碳减量等技术。

国防工业的低碳经济转型,要求用先进高效节能生产制造技术替代落后低效耗能生产制造技术,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而且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

军工企事业单位面向市场开发低碳技术,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

构建军民融合国防工业体制,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国防工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是推动国防工业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国防工业的低碳经济转型,意味着低碳技术的开发和低碳技术在科研生产领域的广泛运用,以及低碳或无碳产品的研制生产和市场开拓,这对军民融合有更高的要求。

现有军品科研生产体制下国防工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其低碳或无碳产品的研制生产,不仅表现为低碳或无碳军品的研制,而且表现为低碳或无碳民品的研制生产;低碳技术的开发,不仅表现为低碳军事科技的开发,而且表现为低碳军民两用或民用科技的开发;低碳技术的应用,不仅表现为低碳军事科技的应用(包括低碳军事科技的民用转化),而且表现为低碳民用科技的应用(包括低碳民用科技的民转军用,以及国防工业部门采用民用部门的低碳民用科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