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练习题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练习题及答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稳定的生物集合体,它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生物群落、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范围等。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且精密的系统,它的稳定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一些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练习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学习和巩固知识。

练习题一:选择题1.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指()。

A. 生物因素B. 非生物因素C.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D. 哺乳动物和鱼类2. 下列哪些属于生物因素?()A. 水、土壤、气候B. 植物、动物、微生物C. 石头、沙子、矿石D. 风、雨、阳光3. 下列哪些属于非生物因素?()A. 讲台、钢琴、电脑B. 草原、森林、湖泊C. 太阳、光线、温度D. 狮子、老鼠、猴子4. 生态系统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

A. 动物B. 眼睛C. 植物D. 蕨类植物5. 下列哪个层次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A. 个体B. 种群C. 群落D. 城市答案:1. C2. B3. C4. C5. D练习题二:填空题1. 氮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它包括氮气在大气中与()结合形成含氮化合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生物体内,并在生物体内不断循环利用。

2.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等。

3. 生态系统中的()是指一种生物体与其所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总和,包括物种的多样性、生物的数量和分布等。

4.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这对调节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非常重要。

答案:1. 氧气、固氮细菌、蛋白质2. 合理、减少3. 生物多样性4. 光合作用练习题三:解答题1. 解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食物链是指一个生物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通过食物的关系所构成的线性序列,显示了能量和物质的传递。

生物必修一生态系统的关系经典练习题

生物必修一生态系统的关系经典练习题

生物必修一生态系统的关系经典练习题
问题一
一个森林生态系统包括多种生物,如狼、兔子、鸟类和植物。

狼捕食兔子,兔子吃掉植物。

试描述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解答一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狼和兔子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狼通过捕食兔子来获取食物。

同时,兔子会吃掉植物作为食物来源。

可以说,狼、兔子和植物之间形成了食物链的关系。

问题二
在一个湖泊的生态系统中,鱼类和水生植物是主要生物。

鱼类通过吃掉水生植物来获取能量,并提供食物给湖泊中的其他生物。

试描述这个生态系统中鱼类和水生植物之间的关系。

解答二
在这个湖泊的生态系统中,鱼类和水生植物形成了互相依赖的关系。

鱼类通过吃掉水生植物来获取能量,并提供食物给湖泊中的
其他生物。

水生植物则为鱼类提供了食物来源。

可以说,鱼类和水
生植物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问题三
某个生态系统中只有植物和光合细菌,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
合成营养物质。

试描述这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光合细菌之间的关系。

解答三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光合细菌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阳光中获取能量,并通过合成营养物质提
供给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则为植物提供帮助,协助其进行光合作用。

可以说,植物和光合细菌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以上是生物必修一生态系统的经典练习题和解答。

生态系统中
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多样,通过理解这些关系,可以更好地
理解和研究生态系统的运作。

生态系统的组成练习题

生态系统的组成练习题

生态系统的组成练习题1.下列选项中,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正确答案)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答案解析:“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只有生产者;“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只有无机环境;“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缺少非生物成分。

2.凤尾菇是常见的食用蘑菇,它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正确答案)非生物成分答案解析: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凤尾菇是真菌,属于分解者。

3.在草原上,兔吃草,兔又会被狐狸和鹰捕食,这四种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兔草(正确答案)狐狸鹰答案解析: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兔、狐狸和鹰属于消费者。

4.当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时候,爱好学习的小刚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自己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角色呢生产者消费者(正确答案)分解者非生物因素答案解析:人属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阳光、空气、水属于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成分(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阳光、空气、水属于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

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肉食动物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分解者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等,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自身和其他生物利用。

因此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

7.“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反映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合作捕食(正确答案)竞争寄生答案解析:“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说的是大鱼、小鱼分别为了维持生存获取食物,属于捕食关系。

8.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写出的某一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其中书写正确的是阳光→草→兔→狼草→昆虫→青蛙→蛇(正确答案)蛇→青蛙→昆虫蝗虫→鸟→细菌和真菌答案解析:阳光属于非生物成分,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成分;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

生态系统练习题

生态系统练习题

有关生态系统练习题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解析:选C。

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为分解者;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和光合细菌等是生产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成分;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是生产者,在捕食虫子时为消费者。

2.下列有关某草原上“草→田鼠→蛇”这一简单的食物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入田鼠体内的能量,除用于田鼠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外,其余的以热能形式散失了B.被田鼠摄入体内的能量,不一定传给下一营养级C.该食物链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能量流动D.一条蛇捕食了一只田鼠,这只田鼠10%~20%的能量被这条蛇同化了解析:选D。

流入田鼠体内的能量,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作用的消耗,另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一部分的能量可流向下一营养级、分解者等。

田鼠摄入体内的能量,有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这部分能量不会传给下一营养级。

能量传递效率是针对营养级来说的,而不是针对个体。

3.(2015·东北师大附中质检)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③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解析:选A。

题图中①代表生态系统的结构,②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③代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④代表生产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某些自养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也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产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该图漏掉了信息传递。

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B、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D、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正确答案:B2、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

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C、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D、保持生态平衡正确答案:A3、形成次级生物量的生物类群是()。

A、真菌B、化能合成细菌C、蕨类植物D、蓝绿藻正确答案:A4、判断以下群落类型属于群落分类单位中的哪个层次分类单位。

典型草原( )。

A、群系B、植被型组C、植被型D、植被亚型正确答案:D5、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 )。

A、能量越来越少B、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C、能量越来越多D、能量基本没有变化正确答案:A6、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A、瓦尔明B、达尔文C、坦斯利D、奥德姆正确答案:C7、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 )A、土壤顶级B、地形项级C、偏途顶级D、气候项级正确答案:D8、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A、温带B、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正确答案:C9、物种在自然界中生长的地方最可能的是( )。

A、无天敌B、生境条件最好的地方C、该种竞争能力最大的地方D、环境条件较稳定的地方正确答案:C10、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

A、生态学原则B、植物区系学原则C、群落学-生态学原则D、动态原则正确答案:C11、关于水环境和陆地环境比热容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环境放热比陆地环境更快B、水环境的比热容比陆地环境大C、水环境比陆地环境在温度变化上缓冲性更大D、水环境吸热比陆地环境更慢正确答案:A12、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

第八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练习题

第八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练习题

第八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练习题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一.单项选择(每题2,计60)1. 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A.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 生产者C. 消费者D. 分解者2.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黄羊、野兔等动物后,其生存数量首先减少的是()A. 生产者B. 消费者C. 次级消费者D. 三级消费者3. 由于施肥不当,造成西瓜苗大量死亡,随后西瓜地里的细菌和真菌将()A. 不能生存B. 数量下降C. 数量上升D. 数量不变4. 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A. 初级消费者B. 次级消费者C. 生产者D. 分解者5. 下列哪项是生态系统中形成食物网的原因()A. 生物之间有间接关系B. 生物之间有直接关系C. 生物之间有食物关系D. 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6.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A.能量与营养级 B.能量与个体大小C.能量与个体数量 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释放到大气中有多种形式,其中起主导作用7.在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把CO2的是()A.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C.分解者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D.化工厂对碳酸盐的分解作用并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的生物()8. 能够把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CO2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以上都是9. 在生态系统中,当狼捕食山羊时,它是()A. 第二营养级和初级消费者B. 第三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C. 次级消费者和第二营养级D. 初级消费者和第二营养级10.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网和食物链B.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 食物链、食物网D. 阳光、热能、空气11.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属于()A. 生产者和消费者B. 生产者和分解者C. 分解者和消费者D. 消费者和分解者12. 下列哪一组名词,可能用于同一生物体上()A. 生产者、异养生物B. 异养生物、草食动物C. 自养生物、寄生生物D. 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13.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A.二氧化碳B.碳酸盐 C.碳酸D.碳水化合物14. 在某一个养分充足的淡水湖中,有很多绿藻,使得这一水域不适合人们旅游消遣。

高一生物生态系统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生物生态系统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生物生态系统专项练习题及答案答案:1. 生态系统是指某一地理区域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的生物共同体和所处环境的总和。

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生物间相互作用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2. 生态系统的分类有许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常见的分类是按照环境的特征来划分,如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另一种分类是按照生物群落的特征来划分,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和沙漠生态系统等。

3. 能量的流动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过程。

光能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

能量流动呈现出食物链、食物网和能量金字塔等形式。

4.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共生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并受益。

竞争是指不同种类或同种类生物之间争夺有限资源的行为。

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的行为。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上获取营养。

5. 生态系统对环境的稳定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能够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调节等方式维持其稳定性,保持环境的相对恒定和适宜。

6. 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污染因素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种群减少甚至灭绝,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7. 保护生态系统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8. 高一生物生态系统专项练习题题目一:下图是一个生物群落的能量金字塔,请结合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能量金字塔图示]a) 请列出能量金字塔中图示的三个生物群落。

b) 根据能量流动的原则,能量从金字塔的哪一层流向哪一层?c) 为什么金字塔的顶端生物数量较少?答案:a) 图示的三个生物群落依次为植物群落、草食动物群落和食肉动物群落。

b) 能量从金字塔的底层(植物群落)流向顶层(食肉动物群落)。

生态学练习题-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学练习题-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五章生态系统一.名词解释1.次级生产2.能量流动3.营养级4.生态金字塔5.物质循环6.生态平衡7.生态系统8.反馈9.食物链10.生态效率11.生产者12.消费者13.分解者14.食物网15.同化效率16.生态生长效率17.消费效率18.林德曼效率19.负反馈20.正反馈21.初级生产22.总初级生产量23.再循环24.库25.流通率26.周转率27.信息28.氨化作用29.硝化作用30.反硝化作用二.选择题1.下列方法中能增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d)A.增加生物种类B.增强能量输入C.减少能量输出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2.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6级,其原因是(a)A.储存的能量逐级减少B.生物量逐级减少C.热量逐级丢失D.生物体变少了3.进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大约有多少可以传给下一营养级(d)A.1% B.2% C.5% D.10%4.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除去生产者后,分解者的变化曲线是(b)A.B.C.D.5.在一个能量金字塔中,构成金字塔基层的生物可能是(a)A.一种细菌(化能细菌)B.一种真菌C.酵母菌D.草食性动物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c)A.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B.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D.生态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保持生态平衡7.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d)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②①D.③①④8.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次是(b)A.猫头鹰和食草虫B.青草和猫头鹰C.食草虫和猫头鹰D.食草虫和青草9.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c)A.照射到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B.照射到该系统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C.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10.在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是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a)A.N1M1>N2M2B.N1M1=N2M2C.N1M1<N2M2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11.没有造成食物链缩短的为(c)A.围湖造田B.开垦草原C.稻田养鱼D.砍伐森林12.用飞机反复大面积喷洒DDT,其最可能的结果是(b)A.消灭了该地区的害虫B.抗DDT的变异类型害虫比例增大C.消灭了该地区的杂草D.使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增加13.下例实例中,不属于初级生产量的是(a)A.蘑菇的生产量B.苔藓的生产量C.蕨类的生产量D.海带的生产量14.下例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d)A.酸雨B.温室效应C.臭氧减少D.汞等有害物质的积累15.一个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标志是(d)A.分解者大量减少B.生产者大量减少C.动物大量减少D.食物网简化16.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c)A.生物多样性B.生物量C.初级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17.生活在一个森林中的所有昆虫组成一个(d)A.种群C.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18.没有开花植物的生态系统是(d)A.荒漠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19.一个山坡上的一片毛白杨生态系统是一个(b)A.空间概念B.功能实体C.形态现象D.物种集合20.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组生物的一组名词是(A)A.分解者、腐生生物B.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C.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D.生产者、异养生物21.利用各营养级所固定的总能量值的多少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叫(c)A.生物量金字塔B.数量金字塔C.能量金字塔D.不属于任何一种22.下列属于营养级之间的生态效率的是(b)A.同化效率B.林德曼效率C.生长效率D.都不属于23.生长效率最高的一类生物是(a)B.小型动物C.大型动物D.哺乳动物24.某生态系统中含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能使猫头鹰增多的因子是(d)A.蛇多、鹿多、草少B.鹿少、蛇多、鼠少C.兔少、草少、鼠少D.蛇少、草多、鹿少25.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a)A.太阳能B.足够的有机物C.氧气D.水分26.下列平均净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c)A.温带森林B.北方森林C.河口D.开阔大洋27.下列平均净初级生产力最低的生态系统是(d)A.温带森林B.农田C.热带雨林D.大陆架28. 下列平均净次级生产量最高的生态系统是(D)A.热带雨林B.北方针叶林D.开阔大洋29.下列平均净次级生产量最低的生态系统是(b)A.热带雨林B.北方针叶林C.大陆架D.开阔大洋30.对于一个森林生态系统而言,净初级生产量主要通过下列(d)进行传递A.捕食食物链B.牧食食物链C.寄生食物链D.碎屑食物链31.某池塘中蓝藻、硅藻和水草大量繁殖,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d)A.有毒物质进入B.水温升高C.水土流失D.过多的N、P进入32.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按其营养功能分,属于(b)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因细菌的种类不同而不同33.下列情况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倒置的是(d)A.几平方米的草地上生活着的几只蝗虫B.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活着一只老虎C.几十平方公里的草原上生活着数十只田鼠D.一株玉米上生活着几千只蝗虫34.近几十年来,大气中的CO2浓度不断增加,以下哪项不是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d)A.砍伐热带雨林B.许多国家荒漠化加剧C.燃烧大量石油产品D.世界范围内经初级生产量增加35.在一火力发电厂附近地衣不能生长,是因为大气中含有较多的(b)A.COB.SO2C.CO2D.NO36.当食草动物从未超载的天然草场上移走后,该草场上会发生(a)①植物竞争强度增加;②植物竞争强度降低;③植物种类增加;④植物种类减少。

生态系统练习题

生态系统练习题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小高山的所有植物B.小高山的所有生物和环境
C.小高山的所有动物D.小高山的所有生物
2.一片农田是生态系统,一个小小的生态瓶也是生态系统,他们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A、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阳关、空气、水
D、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3、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A、大米鼠蛇人
B、阳光青草蛇人
C、青草鼠蛇鹰
D、营养物质鼠蛇鹰
4、下列能完整构成食物链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C、狐狸吃兔子,兔子吃草
D、猫头鹰捕食田鼠,狐狸也吃田鼠
5、以下关于食物链“野草食草昆虫鸡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是生产者
B、昆虫、鸡和人都是消费者
C、人的能量来自鸡
D、这条食物链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瓶。

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做型生态系统
B.影响该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C.该生态瓶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
D.该生态瓶里可以建立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真菌。

小学科学练习题生态系统

小学科学练习题生态系统

小学科学练习题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生态单位。

生态系统中包含了各种不同的生物群落、各种不同的地质和气候条件。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极为复杂,其中生物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同时也和非生物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下是一些小学生科学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题目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哪些元素组成?请简要描述各个元素的功能和作用。

答案: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

生物因素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能量的转移和物质的循环的角色。

动物通过食物链相互连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质供给其他生物。

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和氮循环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非生物因素包括土壤、水、空气等,它们提供了生物生存的基础条件。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来源,水是生物的生命之源,空气中的氧气则是动物所需。

题目二:能量转移与食物链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转移方式和食物链的组成。

答案: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的形式进行转移。

食物链以食物的传递来表示生物之间食物链的关系。

食物链通常由植物(生产者)→草食动物(第一级消费者)→肉食动物(第二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第三级消费者)等组成。

能量从一个级别传递到另一个级别时,会有一部分能量损失,因此食物链中的转化效率逐级降低。

题目三:生态平衡什么是生态平衡?为什么生态平衡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答案: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状态。

在生态平衡下,生物种群的数量和种类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以保持。

生态平衡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它能够保持生物种群的适度数量,防止某些物种的过度繁殖而导致资源争夺和生态失调。

同时,生态平衡还能保持食物链的相对稳定,确保各种物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能够持续维持。

题目四:生态系统保护简述一些保护生态系统的措施,以及为什么保护生态系统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重要性。

答案:保护生态系统的措施可以包括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生态系统练习题

生态系统练习题

生态系统练习题一、选择题1.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A.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C. 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D. 只有消费者和分解者2.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功能?A. 能量流动B. 物质循环C. 物种多样性D. 信息传递3.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主要是指:A. 植物B. 食草动物C. 食肉动物D. 分解者4. 以下哪个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A. 植物B. 动物C. 土壤、水分、气候D. 微生物5.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A. 非生物→生产者→消费者B.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C. 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D. 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二、填空题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______和抵抗力稳定性。

7.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______的,物质循环具有______的特点。

8.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等。

9. 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______的集合。

10.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通过______来实现。

三、简答题11. 描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12. 解释为什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全球性的。

13.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和重要性。

四、论述题14. 论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五、案例分析题15. 某城市公园为了美化环境,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

几年后,这种植物在公园内迅速繁殖,导致本地植物生长受阻。

请分析这种现象对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六、计算题16. 假设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2000千卡/天,初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为生产者的10%,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为初级消费者的20%。

请计算次级消费者每天能获得多少千卡的能量?答案:1-5: A, C, B, C, B6: 恢复力稳定性7: 单向流动,循环8: 细菌,真菌9: 所有生物种群10: 食物链和食物网11-16: 根据具体内容自行作答。

初中地理生态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生态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生态系统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根据生态系统的层级,以下哪个顺序是正确的?A. 个体→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B. 个体→生物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C. 个体→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物圈D. 个体→生态系统→生物圈→生物群落答案:C2. 生态位是对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内的生活方式的描述,其中不包括以下哪项?A. 物种存活所需的温度范围B. 物种获取食物的方式C. 物种与其他物种的关系D. 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答案:A3. 下面哪个因素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A. 多样化的物种组成B. 适当的环境扰动C. 过量的资源利用D. 充足的生物间相互依赖关系答案:C4. 生态系统中,以下哪个层级包含生物群落?A. 个体B. 种群C. 生态位D. 生物圈答案:D5.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以下哪个层级中能量损失最多?A. 太阳→植物→食草动物B. 太阳→食草动物→食肉动物C. 植物→太阳→食肉动物D. 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植物答案:B二、判断题1.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正确2.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没有重要意义。

答案:错误3.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只限于一个地理区域。

答案:错误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增加物种的多样性来提高。

答案:正确5.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太阳到生物圈,再到大气圈。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什么是生态系统?答: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因素(如土壤、气候等)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自然系统。

它由一系列生物体、它们所处的环境以及能量和物质的流动组成。

2. 请简要描述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

答: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包括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个体是指具有独立生命特征的生物单位;种群是指同种个体在某一地理区域内的总体;生物群落是由多个种群构成的,它们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共同生活;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互动网络;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

生态系统试题

生态系统试题

生态系统试题1.下列可以称为生态系统的是()A.某湖泊中浮游生物和分解者B.一个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某池塘中的水蚤和水草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鱼虫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大兴安岭林区B.黄河中的鲤鱼C.昆明湖中的生物D.草原上的羊3.在一片草地上属于分解者的生物是()A.草B.蚱蜢C.牛D.蜣螂4.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捕捉了全部猛禽,雷鸟的数量会()A.缓慢上升B.迅速上升C.仍保持相对稳定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5.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是()A.青蛙捕食蝗虫B.蛇捕食青蛙C.松鼠吃蘑菇D.牛吃青草6.食物链中开始的生物通常是()A.食草的B.进行光合作用的C.食肉的D.腐生的7.生态平衡意味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恒空不变的。

()8.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

()9.见图是一个生态系统,据图回答:(1)图中生产者是_____。

(2)图中消费者是_____。

(3)图中分解者是_____。

(4)A、B、C三者间的数量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10.在一定的_____内,_____与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_____。

1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_____和_____。

12.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包括_____、_____和_____。

13.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是指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

14.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利用_____制造_____,因而叫做____。

15.在生态系统中,动物自己不能将_____合成_____,只能吃_____的,因而叫做____。

【同步测练】一、选择题1.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有剧烈变化的自然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 B.湖泊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2.从生态系统角度来看,下列词组中由小到大顺序正确的是()A.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B.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C.生物体群落种群生物圈生态系统D.生物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3.在湖泊生态系统中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鲢鱼、草鱼、青鱼依次分布在()A.水的中层、上层、下层 B.水的上层、中层、下层C.水的下层、中层、上层 D.水的中层、下层、上层4.下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

初三生物生态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生物生态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生物生态系统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下列哪个不属于非生物因素?A. 水源B. 土壤C. 太阳光D. 植物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式主要有几种?A. 1种B. 2种C. 3种D. 4种3. 下列哪个层次是生态系统中能量转化的最终归宿?A. 生物圈B. 生物群落C. 生物个体D. 生物种群4. 下列哪个生态因子对于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都至关重要?A. 温度B. 光线C. 水分D. 气压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以下哪个因素的限制?A. 生物的数量B. 物种多样性C. 生物的分布范围D. 群落的大小二、填空题1.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可以由**物**、**物**、**化合物**和**化合物**四个层次组成。

2. 某个地区的所有生物群落的总称称为**生**。

例如,森林、草原、河流等。

3. 下图为一条食物链,填写A、B、C、D四个空格中的生物名称。

植物→ A → B → C → D4. 消费者分为三类:**B**消费者、**C**消费者和**D**消费者。

其中,二级消费者主要食**A**。

三、解答题1. 请解释什么是食物链,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答: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形成的有机连接。

例如,一个典型的食物链可以是:草→ 兔子→ 狐狸。

在这个食物链中,草是第一级生产者,兔子是二级消费者,狐狸则是三级消费者。

2. 请简述生态金字塔的作用,并画出一个示意图。

答:生态金字塔是用来描述生态系统中能量、生物数量或生物体积的分布关系。

它可以直观地展示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群体之间的相对大小和数量关系。

画出生态金字塔可以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

示例图示:◆◆◆◆◆◆◆◆◆◆3. 解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人类的重要性。

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人类非常重要。

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提供可靠的食物来源和生物资源,维持地球上的空气、水和土壤环境的稳定,保护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物平衡。

初二生态系统练习题

初二生态系统练习题

初二生态系统练习题
1. 请简要解释以下生态学中的概念:
a) 生态系统
b) 种群
c) 生物圈
d) 气候带
2. 选择题:
a) 下列哪个不属于生物圈的组成部分?
1. 水域
2. 大气层
3. 岩石
4. 生物体
b) 下列哪个因子会对种群大小产生影响?
1. 种群生物的竞争
2. 摄入食物的数量
3. 气候变化
4. 所处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
c) 若一种生物在一个特定区域消失,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将是:
1. 没有影响
2. 破坏性影响,导致物种灭绝
3. 改变环境平衡,但不至于物种灭绝
4.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难以预测,因此无法确定
3. 简答题:
a) 解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并给出一个例子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b) 生物圈中的能量流动存在一个能量损失的过程,请解释这个过程以及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如何转化。

c)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请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以及它为生态系统提供的益处。

4. 应用题:
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鱼是主要的食物链成员。

根据调查,科学家发现湖水中增加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请回答以下问题:
a) 预测这种毒性化学物质会如何影响湖泊的食物链?
b) 预测若湖水中毒性化学物质的浓度进一步增加,将会对湖泊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
c) 提出一些建议来减少湖水中毒性化学物质的浓度,并保持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

以上就是初二生态系统练习题,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你学习进步!。

备战中考生物专项练习题——生态系统(全国通用,含答案)

备战中考生物专项练习题——生态系统(全国通用,含答案)

备战中考生物专项练习题(全国通用)生态系统1.兔吃草,狐狸吃兔。

这三种生物之间形成的食物链应写成()A.草→狐狸→兔B.草→兔→狐狸C.兔→草→狐狸D.狐狸→兔→草2.下列可以称为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鱼缸中所有鱼、水草、虫B.池塘及池塘里的所有生物C.一个池塘的全部鱼类和浮游生物D.垫江牡丹湖中的全部微生物3.“3.29西昌木里森林火灾”令人痛惜,究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燥和大量的枯枝败叶堆积。

枯枝败叶堆积未被分解,是因为生态系统中哪种角色没有扮演好?()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包含的食物链为树→虫→鸟→细菌和真菌B.树、虫、鸟、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C.该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D.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5.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是()A.生物圈B.农田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1.(2021·邵阳)农民在农田里喷洒一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杀虫剂。

下图为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图中方框面积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体内所含杀虫剂的多少。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丁→丙→乙→甲B.乙以丙为食C.四种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丁D.图中的乙就是要喷杀的害虫2.(2021·黄石)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森林B.森林中的所有动物C.森林中的所有植物D.森林中的所有生物3.(2021·乐山)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有“地球之肾”美称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淡水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4.(2021·黄石)腐烂的树桩上长出的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5.(2021·成都)某同学为制作生态瓶准备了玻璃瓶、池塘水、螺蛳、小鱼、小虾,他还必须补充的材料是()A.金鱼藻B.自来水C.河沙D.锦鲤6.(2021·黄石)有关“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食物链反映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B.鼠、蛇、鹰都是消费者C.该食物链中还需加上分解者D.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1.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一条完整食物链的是()A.草→蝗虫→食虫鸟→鹰B.蝗虫→草→食草籽的鸟C.鹰→食虫鸟→蝗虫→蛇D.草←蝗虫←蛇←食虫鸟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B.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看做一个生态系统C.沼泽是典型的淡水生态系统D.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3.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内部因素是()A.生产者B.消费者C.气候条件D.生物的种类和数量4.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无机物的生物成分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包括以上三项5.图1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图2表示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

生态系统练习及答案

生态系统练习及答案

第五章生态系统练习及答案一、填空体1、生态系统由和组成,而后者又包括、、。

2、生态系统的类型有:、、、、、等。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如:。

但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原先的适应可能会变成不适应,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

4、动物具有的与其栖息环境颜色相适应的色彩,叫做。

动物的色彩鲜艳、或有斑纹,同时有毒或有臭味,叫做。

动物在外表或色泽斑纹等方面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形态叫。

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点是、、。

生态系统可以通过来达到稳定。

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

6、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的干扰超出一定的限度,生态就会。

二、选择题1、某中学校园生物角内的所有生物组成了一个()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2、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深度为11084米)里有鱼虾类生存,但没有绿色植物,这主要是因为那里……()A.没有二氧化碳B.温度太低C.没有阳光D.没有无机盐3、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抗御旱涝、稳定全球生态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生态系统是……()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淡水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4、要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A.减少分解者的数目B.增加食物网中的生物种类C.改变环境中的湿度D.减少消费者的数目5、蜜蜂采蜜后会在同伴前“跳舞”,这种行为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哪一项功能?()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交流D.食物网6、具有净化水体的功能、被誉为自然界“肾脏”的生态系统是()A.荒漠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7、下列哪项是导致生态系统失去稳定性的自然因素?()A.引进物种B.原油泄漏C.火山爆发D.工业废水排放8、我国地域辽阔,从东向西分布着森林、草原和荒漠,自北向南分布着寒温性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热带雨林,这一现象属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生物练习题2006-10-191.如右图所示,在快速旋转的轮子边缘放置四粒萌发种子,请判断其根、茎的生长方向将是()A.根向外,茎向圆心B.根向圆心,茎向外C.根、茎均向外D.根、茎均向圆心2.下列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过程,对其曲线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①甲图A点时,生长素浓度促进植物生长,C点时,生长素浓度抑制生长②甲图B点时若为茎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C点时不可能为茎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③乙图B点时害虫种群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大于A点害虫种群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④乙图A点时,害虫不存在抗药个体⑤丙图曲线表示胰麦芽糖酶对淀粉水解为麦芽糖的催化特性⑥丙图曲线表示肠脂肪酶对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的催化特性A.①④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③⑥3.所示,在下列四个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相等,如果物种甲是人类所需的资源,那么,能提供甲最多的生态系统是()。

4.下列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萤火虫发光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D.雄鸟的“求偶炫耀”5.角鮟鱇生活在深海区,其雄性个体很小,寄存在雌性个体头部或体侧,从雌鱼血液中吸收养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寄生B.种内互助C.共生D.种内斗争6.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A.通过兔子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D.流入到狐狸体内7.紫茎泽兰具有生长迅速,繁殖力强,光合效率高、能产生毒素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并能毒害动物等许多特点。

试判断引入紫茎泽兰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A.增加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B.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C.改变其他物种的生活习惯D.改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8.南京古泉生态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养蚯蚓、养蘑菇和种植果树等生长过程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循环系统。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沼气池中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随时间变化的顺序依次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B.从生态学角度看,人与畜禽的关系只是捕食关系C.农场内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D.果园内以猪粪、鸡粪为饵料养殖的蚯蚓能改良土壤,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9.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苍蝇能垂直起落和急速改变方向,这是由于苍蝇的后翅演变成一对哑铃形的平衡棒。

科学家根据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成了新型导航仪。

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A.间接使用价值B.直接使用价值C.潜在使用价值D.生态价值10.下图甲为自然界碳循环示意图,乙为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则与乙图中橫坐标密切相关的是甲图中标号()A. ②③B. ⑤⑦C. ⑥D. ④大气CO2化石燃料植物动物微生物甲①②③④⑤⑥⑦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乙11.在农田中存在水稻、螟虫和青蛙三种生物,其生物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甲乙丙1 2 3 4 5 6 7 年份生物量A.甲是水稻,乙是螟虫,丙是青蛙B.从第一年到第五年,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C.第六年,由于大量捕捉青蛙,三种生物的数量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D.假如第七年适量喷洒农药,将使水稻产量增加,但容易形成抗药性强的螟虫种群12.在实验室里有一个封闭的生态球,已经维持了一年多,各类生物一直生活的良好,后来仅仅移动了一下位置,结果生物全部死亡。

它原来是放在()A、冰箱冷藏室里B、药品厨旁C、窗台上D、恒温培养箱里13.在下图中,每个字母代表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则最可能表示人和含能量最多的生物分别是( )A 、A 和分解者B 、B 和分解者C 、B 和CD 、B 和A 14.右图所示成分可构成一个( )A .食物网B .捕食C .种间关系D .生态系统 15.人们常用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 A .能量和营养级 B .个体大小与营养级C .个体大小与个体数量D .个体数量与生物类型16.棉红铃虫是棉田害虫,它在蛹期生活在茧内。

金小蜂将卵产在茧内的蛹体中,金小蜂幼虫以蛹体为食。

以上事实揭示的生物现象是( )①共生 ②寄生 ③捕食 ④种内斗争 ⑤种间斗争 ⑥适应的相对性A .①⑤⑥B .①③⑤C .②④③D .②⑤③ 17.生态平衡失调在功能上的重要标志是( )A .生态组分出现缺损B .生物种类和数量比例变化C .群落垂直分层结构减少D .能流受阻和物质流中断18.在生态系统中,全部初级消费者所消耗的能量比全部次级消费者所消耗的能量( )A 、多B 、少C 、相等D 、大约相等 19.在一个湖泊的水中,什么情况下氧的浓度最高( )A .夜间、有污染B .夜间、无污染C .白天、有污染D .白天、无污染 2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要能保护自己,在它的环境中必须存在( )A 、肉食动物B 、草食动物C 、分解者D 、寄生生物 21.下图是物质循环的简图,请据图回答:O 2③ ④ ⑦A B ① ⑥ ⑧CO 2 ⑤ ② H 2O(1)A 表示________________,①和⑥有关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B 的同化类型______________,④⑤⑧共同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 _。

(2)②③共同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是在植物体内的_____________中进行的。

(3)大气中 CO 2的来源有 、 、______________ 。

(4)大气中 CO 2含量的升高会造成__________效应。

2001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专家警告说,这种效应将使全球每年因气候变暖而造成的损失将达到3000多亿元。

为了防止CO 2在大气中含量的上升,可采取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等措施(写2条)。

(5)使用农药DDT 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 ,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始终与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的。

(7)在一个由草、兔、狼组成的食物链中,①如果将狼杀绝,则兔群的数量将会_________________;②如果经光合作用产生了60mol 氧气,则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注入狼体内,再转变成可直接利用的能量最多有_______________KJ 。

22.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影响生长素的重新分配”。

实验材料用具:若干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尖端、若干相同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个实验支架(支架的材料托中,放置了6块已编号的相同琼脂块。

相同两个琼脂块之间用不透水的云母片完全分割开)。

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预期实验结果:放置a1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置a1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底座 D B A C 分解者高三生物练习题参考答案1-5ADADB6-10BDBBD11-15CCDDA16-20DDADA21.(1)生产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异养型呼吸作用(2)水的光解叶绿体基粒(3)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4)温室效应大面积植树造林、尽量减少使用化石燃料(5)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6)能量流动(7)先上升后下降,然后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464.422.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设计能力。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单一变量的原则。

将装置放在黑暗中排除光线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联想课本中放置过尖端的琼脂块含生长素,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形成迁移,完成实验设计。

①主要实验步骤第一步:将3个胚芽鞘尖端分别放置在实验支架材料托的琼脂块上。

第二步:将实验支架在黑暗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第三步:移走胚芽鞘尖端,然后将材料托中的琼脂块取出,分别放在6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

第四步:分别测量和比较不同处理的胚芽鞘弯曲程度。

②预期实验结果:弯曲度大弯曲度小弯曲度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