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众传媒变迁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会让书法绝迹。
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快,手机 在电脑等带来生活方式改变的 主题思想 上网用户也增加很快;网络改变 同时,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上购物等) 联系教材 大众传媒的变迁 1.据材料一,概况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并说说互联网的影响。 问题探究 2.你认为书法会在电脑的广泛使用等冲击下消亡吗?说出你的理 由。 1.特点:我国网民依然在不断增加;手机的普及也推动了互联网 的发展;网络活动中,微博与购物发展很快。影响:积极影响为 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加强了人际沟通与交往,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消极影响是容易导致青少年上网成瘾等等。(注意从正 反两方面分析其影响) 答案提示 2.不会。理由: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依 然应用较广,传统艺术会得到保护。 会。理由:书法是一种传统的缓慢的书写方式,不适合现代生活 的高节奏,在现代生活中也很难得到推广和练习。(选取其中一种 观点回答,能自圆其说即可)
3 014 518 9 021 717
——人民网
请回答: (1)分析上表中四种传媒发展的速度,哪种最快? (2)大众传媒有何影响? 【答案】(1)速度最快的是互联网。 (2)消极影响是混淆视听,让人获取错误信息,导致错误判 断甚至对社会不安。积极影响是正确的舆论导向,使人们获取
正确信息,从而对事务作出理性的决断。
材料二 以下为某次采访的节选资料 记者:进入现代社会,随着书写工具的改换和电脑的介入, 书法的实际书写功能已被淘汰,它在现实中的被需要程度也在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含解析)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近代以来报刊业、影视业和互联网兴起、发展的主要史实。

2.分析报刊业、影视业和互联网等各传媒业的主要特点。

3.探究报刊业、影视业和互联网等各传媒业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主要影响。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①

1.电影

(1)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3)在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4)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

(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电视事业

(1)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3)影响

①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

②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互联网的兴起┄┄┄┄┄┄┄┄③

1.诞生: 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诞生。

2.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特点

(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介”。

(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影响

(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

①[思考] 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待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刊?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声电影──《歌女红 牡丹》。
《渔光曲》是中 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 誉的影片。
电影插曲 《义勇军进行曲》
胡蝶
阮玲玉
3、新中国初期电影
《翠岗红旗》
新中国成立以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 题材的故事纷纷被搬上银幕。
4、改革开放以来的电影






知名导演
许 鞍 华
陈 凯 歌
总结: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介绍学术文 化、社会生 活
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 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探究:报刊业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 产生了什么影响?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推动政治 运动及民主革命进程。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 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共创办的政论性报刊与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 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 用(。3)新中国成立后:
1994年3月,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并 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1995年5月, 张树新创立第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 瀛海威,中国的普通百姓开始进入互联网络。 2000年4-7月,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 网易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
互联网渐渐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互联网 的发展
章炳麟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考点同步解读

1.概述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史实

核心素养聚焦

1.课前思考:古代的大众传播媒介都有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变化和发展?报刊、影视、互联网作为大众传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分别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各有什么样的利弊?你认为目前什么方式是人们使用最多的传媒方式?

2.通过观看老电影和使用E-mail的实践等活动,加深对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方式的感性认识,并正确对待各自的利弊,尤其对互联网,在肯定它对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要对其弊端有充分的认识和警惕。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3.以“网络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朋自网上来,不亦……”或者《我与网络》为题,写一篇小文章,要反映出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现状,并能表达出自己对网络的看法。

4.设计一张表格,调查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写一份调查报告,并根据自己的调查给同学们提几点关于使用网络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近现代报刊产生、发展及繁荣;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的概况;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四大媒介;

(2)通过对近代传媒的发展变迁,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电视迅速普及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

(3)通过学习近代传媒的发展变迁,比较出四大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和历史比较法对本课探讨和学习;

(2)通过历史分期、社会调查、文字表达等方式渗透历史学习的新思维、新方法;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近代中国电影概览
电影《三毛流浪记》根据张乐平的 同名漫画改编。 2005 年,在中国电 影诞辰100周年之际,被评为“我最 难忘的百部中国电影”之一,王龙 基扮演的三毛被评为“中国电影百 年百名经典银幕形象”之一。该片 于1981年在巴黎6家电影院连演60天, 轰动巴黎。该片还荣获葡萄牙第 12 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意大利第 14 届季福尼国际青少年电 影节荣誉奖。
北京电视台(后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 家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标志着 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创办之初的《新闻联播》和 播音员李娟
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长虹牌液晶电视
改革开放后,电视的普及和电视 节目越来越丰富。
世界电视发展简况
人类第一台电视机
卫星电视转播站
电视普及的因素
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②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 ③电视信息量大,有利于开阔人们视野。 ④电视技术的进步、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以及党 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 发展并走向成熟
胡 蝶
《歌女红牡丹》( 1931 )中国第一部有 声电影,胡蝶主演。结束了中国电影无 声的历史。
《歌女红牡丹》剧照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事业 相当发达,诞生一批蜚声中外的进 步影片
我国第一部获国际电影奖项的作 品《渔光曲》,图为该片剧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优质课教案_5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优质课教案_5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课型】

高一新授课

【课程标准】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材分析】

一堂成功的课需要有一条贯以始终的线索,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魂”。其实这个“魂”并不难找,教材的编写者往往就会给予一些提示。譬如人教版教材在单元导入部分,设置了学习建议一栏,提出本单元的核心问题,可以作为对课程线索的参考。具体来说本单元的学习建议有二,其中第一点提示:“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并找出导致这种变迁的因素。”我们注意到,“大众传媒的变迁”一课是人教版必修二的第16 课,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的第3 课,其他两课分别是第14 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和第15 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单元中各课标题均使用了“变迁”一词,说明其正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认为本课的主旨不仅在于罗列报刊、影视、互联网各自的发展历程,更在于让学生体会一百多年来,由大众传媒之进步所引发的社会生活方式转变。

学习建议的第二点则提出:“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世界形势的变化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学习本单元的内容,还要注意联系当时的世界形势。”就本课来说,从报刊的照搬模仿,到互联网与世界发达国家基本同步发展,其背后是中国对世界的不断追赶、靠拢、甚至超越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在内容设计中,需要在兼及世界传媒演进背景的基础上,建立将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置于现代化进程之一隅的视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材分析)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材分析)
1945年4月13日《新华日报》
一个民主国家,主权 应该在人民手中,这是天 经地义的事;如果一个号 称民主的国家,而主权不 在人民手中,这决不是正 轨,只能算是变态,就不 是民主国家…不结束党治, 不实行人民普选,如何能 实现民主?把人民的权利 交给人民!
--
论 《新华日报》1945年9月27日社
谁来监督?“此种监督权谁操之?曰:舆 论操之。舆论无形,而发挥之代表之者,莫若报馆。 虽谓报馆为人道之总监督可也。”“若立法、司法 两权之独立,政党之对峙,皆其监督之最有效者也。 犹虑其力之薄弱也,于是必以舆论为之后援。西人 恒有言曰,‘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为一切自由之 保障’,......而报馆者即据言论、出版两自由以 实行监督政府之天职者也。” 报纸为什么能监督政府?“报馆者,非政府之 臣属,而与政府立于平等之地位者也。不宁惟是, 政府受国民之委托,是国民之雇佣也;而报馆则代 表国民发公意以为公言者也。”
传播速度快,增长见闻,通外情,解民情
《定军山》
民国第一影星胡蝶
民国影星阮玲玉
该片是“文革”后国内第一部表现爱情的电影作品, 《庐山恋》放映后,其中的两位主角张瑜和郭凯敏成 为当时年轻人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影片中男女主角的 吻戏更是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中国大银幕第一吻。
凭借这部电影在第 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 上获得最高奖金熊奖; 这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 A类电影节上获得最高 奖的中国电影。 世界 开始了解中国,关注中 国。

大众传媒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德先生”(民主Democracy ) “赛先生”(科学Science )
胡蝶
阮玲玉
互联网的那些事
• 1994年3月,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 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1995年5月,张树新创立第一家互联网 服务供应商————瀛海威,中国的普 通百姓开始进入互联网络。 2000年4- 7月,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 易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人 数在2011年底已经突破5亿,达到5.13 亿人,与2011上半年相比增加了2800 万人。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高达 38.3%,与去年相比增加了4个百分点。
• 互联网能替代报刊,影视吗?
互联网的那些毒
• 17岁少年熬夜上网猝死 家属痛哭流涕 2011年2月12日晚,刚刚初中毕业不久的韩岩准备在13 日出去打工,临行前和同学约好到网吧打游戏,13日凌 晨2时许,韩岩突然倒地,嘴里不停地吐着白沫,浑身抽 搐着。同学赶紧打120求救,急救车赶到后,经过医生的 检查,韩岩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 90后小伙彻夜上网虚脱猝死 2011年1月5日下午2点左右,一名90后男子通宵上网后 猝死于网吧内。根据网吧管理员称,这名男子自下午到达 网吧开始上网后,在网吧包夜,直到早上时仍未离开。虽 然自己不再玩游戏,但仍坐在座位上看别人游戏。中午时 候管理员发现其身体状况有异样,便打电话报警,警方赶 到时该男子已经死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5-16《大众传媒的变迁》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5-16《大众传媒的变迁》ppt课件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
B.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 共52分) 反馈点4 拓展与综合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务报》,清末维新派的报刊,旬刊。上海强学
会被封禁后,会员黄遵宪、汪康年等倡议以学会余款创办报馆, 以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于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出版《时务报》。 该报以变法图存为宗旨,设论说、谕折、京外进事、中西报译等 栏目,梁启超连续发表《变法通议》等重要文章。其他维新人士 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 旧势力,颇受读者欢迎。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基础自测
课后作业
1.了解我国近现代大众传媒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 作业 目标 特点。 2.认识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发展的史 实,认识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 带来的巨大变化。 作业 设计 限时:40分钟 满分:100分
(Ⅰ)基础自测——第一时间反馈
6.“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 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 周杰伦的歌曲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北京不可能出 现的是( )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定在咖啡馆、西餐厅、电 影院 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上海 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 D.徐小姐爱好很多,如读书、阅读《申报》、看北京电视 台播放的电视节目等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 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 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 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 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1.中国近代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和中 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分别创办于( )
C A.上海、北京 C.广州、上海
B.北京、上海 D.广州、天津
A 2.下列报刊以宣传维新思想为主要的是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事业
(1)形成与发展:
1895.2,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 电影
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
1905年11月,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 部电影──京剧《定军山》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 电影──《歌女红牡丹》
1935年,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 际荣誉的影片。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新华日报》
3.近代中国电影事业起步的标志是
A.《定军山》首映成功
A
B.《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
C.《渔光曲》获国际奖D.《风云儿女》拍摄成功
4.改革开放以来,电视在我国迅速得到普及,主
要原因在于
A
A.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B.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C.人民政府大力扶持 D.电视价格逐步降低
(3)社会风俗的特点:既具有追新慕异、去土 存洋的特点,又表现为新旧并存现象。
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26张ppt)

(一)中国报刊业的形成阶段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于1833年7月在广州创 办的。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 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19世纪中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 有: 《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
(2)中国报刊业的发展阶段
因为人的视觉具有一种短暂的记忆功能, 能将迅速连续移动显示的图像连接起来, 如图像的形状和位置相差甚微,并以每秒 10幅以上的速度在人眼前显示的话,人眼 所看到的将是一组活动着的图像。
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
在电影发明仅仅10年后,中国就有了自己 摄制的第一部电影。
1905年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 京剧《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标要求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 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 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 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 的故乡在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 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
思考: • 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整理出我国报刊业。
20世纪三四 十年代
渔光曲 风云儿女
1935年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
发展 繁荣
新民主主 《红色中华》报《新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 义革命时期 华日报》《解放日报》锋 的相 胜对利的发斗挥争了,重为要夺的取作革用命

大众传媒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

对个人的影响
获取信息:大众传媒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娱乐休闲:大众传媒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内容 社交互动:大众传媒成为人们社交互动的重要平台 价值观塑造:大众传媒对个人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媒体融合的趋势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的融合
媒体形态的多样化
媒体内容的创新
媒体Biblioteka Baidu术的不断进 步
人工智能在媒体中的应用
社交化和互动化: 未来媒体将更加 注重社交化和互 动化,通过社交 媒体、短视频等 平台实现用户之 间的互动和交流。
跨界融合和创新: 未来媒体将不断 进行跨界融合和 创新,探索新的 业务模式和发展
方向。
汇报人:
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变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社交媒体的兴起与普及 移动设备的普及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对社会的影响
传递信息:大众传媒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能够迅速传播新闻、知识和文化。 塑造价值观:大众传媒所传递的信息和价值观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推动社会进步:大众传媒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娱乐功能:大众传媒还具有娱乐功能,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人工智能技术对 媒体行业的影响
人工智能在新闻 采编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社交 媒体管理中的应 用
人工智能在媒体 内容创作中的潜 力与挑战
未来媒体的发展方向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万立玲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万立玲

学校临清二中学科历史编写人万立玲审稿人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课标要求: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

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报刊业发展的过程,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

2.掌握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分析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3.了解“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认识互联网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图表,加深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讨论,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全面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特别是精神生活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明确大胆借鉴、勇于创新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获得信息?

生: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

师:很好,这些都属于大众传媒的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近代以来,随着人与人之间联系的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的大大加强,就越来越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于是大众传媒出现,最先是报刊,随后是广播、电影、电视等相继出现。目前已形成印刷媒介、电波声像媒介两大体系,并正在崛起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体系。那么这些大众传媒在中国是如何发展的?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课件]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截至1996年10月31日,上网电脑29.9万 台,www网站1 500个,上网人数62万人, 到了1999年底,上网电脑即已达到350万 台, www网站有15153个,上网人数890 万个。到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达 到1580万,次于美国、日本、德国、英 国而位居世界第五。
讨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会不会影响其他媒介的 发展?
不同的媒介各有自己的优点和 自己的特色栏目,能满足不同层次 的人群的需要,互联网的普及并没 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而是同时 出现向上发展的趋势,无论是报刊、 电台、还是电视,传播手段越来越 丰富。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旧民主主义时期 2.新民主主 义时期 3.建国后 4.改革开放后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
建国初,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 题材 改革开放后,电影走向辉煌的新 时代
大家知道我国哪些在国际上获 奖的电影、导演和影星呢?
新中国成立以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 纷纷搬上银幕;文革时期中国的电影事业走入低谷; 同样是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
八十年代有《阿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
1、电影
2、电视
三.“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
小结:报刊既是一种新闻媒介,也是一种舆论 工具。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是近代中国政治斗 争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中国近代政治斗争变迁 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报刊业欣欣向荣,发展迅速。中国近代的 电影反映了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是中国近代 史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电影 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中国 的电视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互联网 引入中国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中国电视业 和互联网的发展,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和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

鹏版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鹏版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 一 媒 介
第 二 媒 介
第 三 媒 介
第 四 媒 介
形成(19世纪中前期至19世纪末)→发展(19世纪末至改革开放前)→繁荣(改革开放 以后)
知识拓展:
1.早期来华外国人在中国办报,多以传教士为主,以教会为依 托。 2.早期传教士所办报纸,多以中国人为翻译。 3.传教士所办报纸影响:消极----虽然有宣传宗教思想之考虑; 积极----1)宣传民主科学思想等进步成果,促进思想觉醒。有不 乏以“开导民智为己任”者, 2)传教士所办报纸对近代中国社会及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发表了 各种意见,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3)传教士所办报纸还刺激了中国人的办报活动,对于中国人自 办近代报刊产生示范效用。
百年电影必须关注的三部
时期或时间 代表
1905年 1931年 1935年
影响
《定军山》 标志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歌女红牡丹》 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第 一部有声电影。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渔光曲》
以左翼电影为主流,主要反映社会下层生活。
《风云儿女》 的插曲 1948年 建国后初期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 启蒙作用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色中华》报、 《新华日报》《解 放日报》 《人民日报》《光明 既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 日报》 中央精神的最主要的媒体,也是世 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 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扩大信息量;拓宽报道领域;丰富 人们生活

大众传媒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 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其创办及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 作 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用
章炳麟
朱执信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 15日创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 二年改名《新青年》 。《新青年》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 的刊物 。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
普通电器;
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
电视台的覆盖面积;
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4、电视的优点: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具有可视性、 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 多角度、覆盖面广的优势; 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 开始实施,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消灭 5、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 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7 000万人收听、收 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时期或时间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 的报刊(艾小梅,汉口)
1873年
《昭文新报》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材料:
材料一: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世变迭起,重 以沧桑,由同治视嘉庆时,其见闻异矣。由今日视同治时,其见 闻尤异矣。更阅数十年,人心风俗之变幻必且倍甚于今日。 ——清《上海县续志·序》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 污俗”的政令,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与此同时,宋教仁, 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了社会改良会,力主“以人道主义去君权 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在章程中更把它具体 化为三十六条。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街头剪辫子的情景。 材料四: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 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材料二】 1895年到l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 报刊有ll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 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 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 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 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 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请回答: (2)据材料二,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 出特点。 报刊的种类较多; 中国人自办为主; 政论报刊影响最大; 内容丰富,贴近民众
D
1958年北京电 视台开始试播
“第四媒介”的主要功能有( ) ①能传播文字、图象和声音 ②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 力 ③可查询资料、浏览新闻 ④可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 ⑤双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 及时沟通
D
A、①② C、③④⑤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 (2010.山东省聊城高三期中考试)某历史教研网站 上设计了一个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及习俗 变迁的网页,其中的网页链接包括服饰、社会习 俗、饮食居住、礼仪、大众传媒、交通通讯。如 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应是 • A.流行语言 B.网络普及 • C.自驾旅游 D.民航大国
缺陷:
1、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 2、利用网络进行犯罪 3、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
思考:四大媒介,它们的发展对人 们的社会生活有何影响?
1、 使人们进入信息时代,有利于全球化。
2、促进生产、生活、教育方式的发展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
(2007海南三校联考)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 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以下说 法不正确的是 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B.影视是音像媒介,在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 传播手段 D.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次替代的过程
近代农村社会受西方影响较小的 根本原因是( )
A、农民过着田园牧歌式的幸福生活
B、小农经济的落后和封闭 C、远离大城市 D、西方列强侵略程度较轻
探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征
1、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思想的 变化而不断变化; 2、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3、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通商口岸、城市 变化明显;农村和内地变化不大。 4、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 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结合,且保留了中 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既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 又保留本民族特色)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 工业化进程。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 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顺应时代变革。
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 进中国社会的进步
B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 http://www.m1905.com/bbs,网址设置 “1905”的寓意是( )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B
2、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诞生: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发展: 在改革开放以后(电视逐渐普及;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
单元知识结构
中 国 近 现 代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迁 表现 1、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 3、大众传媒的变迁
1、随经、政、思的变化而变化; 2、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3、地域不平衡 4、既有半殖民地色彩,又有本民族特色 内因:经、政、思
特征
原因
外因:西方文明的影响
影响 (政治、经济、思想)
【材料三】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 。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在 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制度,唤醒民众觉悟, 支持配合政治革命。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
1931年《歌女红牡丹》 拍摄成功,标志着中国 有声电影历史的开始 1905年《定军 山》首映,标 志着中国电影 事业的起步
A
探讨: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
1、外因:西方文明(生活方式、民主思想等)的影响。
2、内因: 政治上:近代政治运动的影响(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重大事件和政府的政策(新中国成立、改 革开放等;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经济的不断发展; 思想上:思想解放运动(向西方学习、中体西用、维 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民主科学思想等)
都发挥主要作用。 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中华报》 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 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 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 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 报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 生活
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等
繁 荣
改革开放后,党报发挥主导宣传作用; 专业性报刊如雨后春笋
(2009.辽宁月考)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 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 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 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 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 的媒介是: A.电影电视 B.电报电话 C.报刊杂志 D.铁路交通
D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 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 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 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 不可能出现的是( )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 厅、电影院 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若去 北平出差也可选择乘坐飞机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 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1935年《渔光曲》在莫 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 荣誉奖,这是中国第一 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 成为电影主题。
电影发展历程
时期 1905年
代表
《定军山》
影响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中国电影从无声→有声的标志 1935年 1935年 建国后 《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女》 插曲后来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主要的 电影题材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0世纪80 年代中期后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
(2009.山东省临清市)1920年,某人到 广州旅游,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在影剧院看电影《歌女红牡丹》 C.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先生”
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印刷媒介)走向繁荣
2、影视事业的发展 3、互联网(“第四媒介”)
表现 形 成
19c中前期,洋人在华办报, 外文:《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 中文:《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 19c70s起,国人办报
社会影响
发 展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 影响:报刊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 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 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 重大启蒙作用。
C
• (浙江高考押题卷)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 的体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

A.都创办于19世纪末 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D.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
C
学以致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 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 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 存,然手无权柄可操,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 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请回答:
思考:改革开放后 电视会得到普及 的原因有哪些?
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的原因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电视技术的进步 3.国家的政策支持
三、互联网(第四媒介) 1、互联网的诞生:
20世纪60年代诞生,90年代风靡全球。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第四媒介”---互联网
优势:
1.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 2.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有很强的感染力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