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归纳内容 概括中心 分析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阐释】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且对这些部分作独立的研究;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再现事物各部分多种多样的、丰富的内在联系。分析是细节性的、局部性的研究,只针对某一点进行独立研究;综合是整体性的、全局性的研究,既要忠于原文又要超越原文,进行通盘思考。分析综合不是互相孤立、可以截然分开的,分析以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为前提,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的全面、深刻的认识。一般思维是先综合后分析再综合。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考查在理解文意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难点所在。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的一个思维过程,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信息,正确把握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某个观点成立的根据等。

文言记叙文,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分析理解文章主旨,看文章写了什么人物、什么事件、什么问题,分析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分析了解作者的思路及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旨。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不同的,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指所读文章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语段中,作者的观点、看法、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明显,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题的难度也往往较大。它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

作者在文章中表述自己观点态度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

①间接表达——可能借叙述人物、事件时选用褒贬义词等来表现,可能假托文中一个人物之口说出来,也可能借笔下正反两方面人物的不同描述表现出来,还可能借转述别人的评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②直接表达——议论中的中心论点、分论点、记叙性文字中的议论抒情、说明性文字中的评述性语言等。

【考题直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008湖南卷)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成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州,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以治闻。由万州相次九颅州而治之。一再至日鄂州。二辞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日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视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日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③之。州之吏民皆日“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莱所,皆是,然后欢日:“公,神明也。”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公刚果有气,外严内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郎为许田令,时丁晋公尚少,客其县。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与之游,待之极厚。及公佐峡州,晋公荐之,遂拜著作。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故其仕

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彭、岳、阆、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递归焉。以景祜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三。

(选自《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有删节)

【注】①狴(bì):监狱。②簧(zé):竹席。③鞫(jū):审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颜之所以推荐欧阳颍自建宁县往万州代职,是因为他认为万州难治理,需任用非常善于治理的人的缘故。

B.歙州民风不正,人们好打官司,不畏牢狱。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席,以便在牢中过得安然舒适。

C.欧阳颍认为富家失盗是富家二子所为,将其抓获,严加审问,二子供认不讳,后又起获了赃物,百姓叹服。

D.欧阳颍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才干,经丁晋公推荐拜著作佐郎,其后多次任知州之职,景祜元年在家去世。

【试题解析】

湖南省2008年高考文言文选的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文章――《尚书职方郎中分司南京欧阳公墓志铭》。墓志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散文的范畴,但从行文叙事的角度看,这篇文章又近似史传。鉴于以往高考文言文阅读大多从史传文选材,湖南卷从2004年起,有意避开史传文,从古代散文中选材。为了避免人们有意无意地忽视史传文的重要性,2008年的文言文阅读题,命题者有意选择了欧阳修这篇介乎经典散文与史传文之间的文章。欧阳修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这篇文章虽然是墓志铭,但没有某些墓志的“谀墓”的弊端,比较实事求是。整篇文章以叙事为主,思想健康,中正平和,优美精练,语言现象丰富,平易而又有一定的难度,作为文言文阅读题的材料是合适的。

分析四个选项可以看出,B项中表述主要考查考生对“其视入狴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恬如也”中的“视”“犹”等的理解,文意是说,歙州人把进监牢戴枷锁看得如同戴冠束带和躺在竹席上睡觉一样轻松,是比喻的说法,并非是事如此,表述中没有考虑“视”“犹”的意义,而是作为既成事实来描述,与文意相左。另原文中“带”是与“冠”连在一起的是“束带”之义,表述中有“自带凉席”的话,将“带”和“凉席”连在一起,造成了一定的迷惑性,故本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考题陷阱】

一、偷换概念,以偏概全

例如2006年全国卷一第10题B项:“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未再发生过的事情”表述不当。原文有这样几句话:“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意思是说泉陵侯朗,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至于其他盗匪有无抢掠侵犯只能是不确定。这是从侧面强调何远治理有方,而不是选项中所说未曾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这里就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二、时态不当、前后勾连

2004年全国老课程卷第14题B项:“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这里“虽然中途曾经后悔”表述不当。原文有“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几句,这里“惧有后悔”是担心以后会后悔,但并不等于现在已经后悔。所以题干把未然当成己然,表述上犯了时态混淆的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