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型钢混凝土结构发展及设计方法的比较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型钢混凝⼟(SteelReinforcedConcrete,以下简称SRC)结构是指在型钢周围布置钢筋,并浇筑混凝⼟的结构。
型钢分为实腹式和空腹式。
实腹式SRC构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空腹式SRC构件的抗震性能与普通混凝⼟(ReinforcedConcrete,以下简称RC)构件基本相同。
因此,⽬前在抗震结构中多采⽤实腹式SRC构件。
实腹式型钢可由钢板焊接拼制⽽成或直接采⽤轧制型钢。
SRC构件的内部型钢与外包混凝⼟形成整体、共同受⼒,其受⼒性能优于这两种结构的简单叠加。
与钢结构相⽐,SRC 构件的外包混凝⼟可以防⽌钢构件的局部屈曲,并能提⾼钢构件的整体刚度,显著改善钢构件的平⾯扭转屈曲性能,使钢材的强度得以充分发挥。
此外,外包混凝⼟增加了结构的耐久性和耐⽕性。
与RC结构相⽐,由于配置了型钢,⼤⼤提⾼了构件的承载⼒,尤其是采⽤实腹型钢的SRC构件,其抗剪承载⼒有很⼤提⾼,并⼤⼤改善了受剪破坏时的脆性性质,提⾼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1 国外的研究 1.1 欧美地区SRC结构的应⽤与研究 20世纪初,欧美就开始对SRC柱进⾏了研究。
1908年Burr做了空腹式SRC柱的试验,发现混凝⼟的外壳能使柱的强度和刚度明显提⾼。
1923年加拿⼤开始做空腹式配钢的SRC梁的试验。
在1989年的美国钢筋混凝⼟设计规范ACI2318中,将型钢视为等值的钢筋,然后再以RC结构的设计⽅法进⾏SRC构件设计,这种⽅法的优点在于对SRC结构设计时考虑了构件的“变形协调”和“内⼒平衡”,但没有考虑型钢材料本⾝的残余应⼒和初始位移。
在1993年的钢结构设计规范C2LRFD中,采⽤极限强度设计法来设计SRC结构,将RC部分转换为等值型钢,再以纯钢结构的设计⽅法进⾏组合结构设计,并考虑了残余应⼒和初始位移。
英国在理论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于1969年将建筑中的SRC柱列⼊英国钢结构规范BS449的第三部分,随后将桥梁中的SRC柱列⼊英国标准BS5400的第五部分。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3 3卷 第 1期 2007 年 1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E T Cn 瓜 E
V0 . 3 No. 】3 1
Jn 20 a. 07
・7 ・ 7
文章一号 :0 9 8 5 2 0 ) 1 0 70 10 . 2 (0 7 0 . 7 - 6 0 2
构件 的抗 震 性 能 与 普 通 混凝 土 ( e fre o c t, R i ocdC nr e 以下 简 称 1 国外 的研 究 n e
RC结构 的应 用与研 究 R) C 构件基本相同 。因此 , 目前 在抗震 结构 中多采用 实腹式 S C 1 1 欧 美地 区 S R . 2 世纪初 , 0 欧美就开始 对 S C柱进 行 了研究 。10 年 Br R 98 ur 构件。实腹式型钢可 由钢板焊接拼制而成或直接采用轧制 型钢 。
拱轴线 的形式 , 提高温室结构安 全 , 温室 的造价 , 降低 达到优化 设 计 的 目的。
参考文献 :
优化 y 2 0 9 1 89 .3 .6 拟合 圈 . . 1 1 8 2 y 206 .5
1 58 .8 159 .9
117 .9 0 64 .7 12 9 .3 0 7 5 .3
R 构 其抗剪 承载 力有很 大提 高 , 大 并 指在 型钢周 围布置钢 筋 , 并浇筑混凝 土 的结构 。型钢分为 实腹式 其是采 用实腹型钢的 S C 件 , 大改善了受剪破坏时 的脆性性质 , 提高了结构 的抗震性能 。 和空腹式。实腹式 C构件具有较好 的抗震性能 , 而空腹式 S C R
艺的要求 , 要求拟合成双圆线 。确定雪荷载 , 由于矢跨 比为 0 3 , 4 结语 .0 。 以非均匀雪载为主 , 优化时计算模 型如 图 1 所示。优化结 果及拟 1 文中的数值方法概念清淅 、 ) 完整 、 易懂 , 不经 过有限元 复杂 合的双圆线各点坐标见表 1双圆线半径 R= .8偏差平方和为 , 45, 计算 , 收敛快 , 易为广 大设计 人员 理解 和接 受。2 该方 法可 以作 ) 008 同时表 2 .9 , 列举 半径 R= .,. ,.8 4645 45 的拱架三种工况下 为其他拱形温室拱轴线 的确 定方法 。如 日光温室方 法一样 , 5 只不 的计算结果 。 过要改变初始点的 坐标 。3 该方 法也 可 以求 更 复杂 的拱轴 线 的 ) 衷 1 优化结粟爰拟合成的双圜线拱坐标值 m 优化 。比如拱上部荷载 随拱轴线 变化 的情 况 , 这要在 每次迭代过 结点号 l 2 3 4 5 6 7 程 的一开始处理荷载 。 X/ m 一3. —2 9 67 5 . 1 —2 3 3 3 一 1 7 一1 1 67 .3 .5 . 6 —0 5 33 .8 0 总之 , 用该方法 可以帮助设计 人员快速从 温室结构性能确 定 优化 Y 0 ・ 073 .l 12 1 .4 1 6 l .2 18 1 .9 20 o 2 1 0 .5 .0
国内外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的比较
桂林
5 10 4 0 4)
要: 文章简要介绍国 内外有关型钢混凝土 结构设 计规范 , 并对规范 中的设 计方法进行了分析 比较 . 可供我 国的工程技术 人员进 行结构设
中囤分类号 ;U 7 T 3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7 7 5 (0 60 — 0 8 0 1 0 - 3 92 0 )1 0 8 — 2
维普资讯
8 8
安微建 筑
2 0 年 第1 06 l 期
图 肉 外 型 混 凝 土 嬉 构 设 计 法 曲 1 较 c : C
郑之 俊 , 杰 光 王
( 林上学院 , 西 佳 广
摘
计 时参考。 关键词 : 型钢 混凝土 : 设计规范 ; 设计方法 : 分析比较
限强度设计 法来设计 S C结构 , R 将钢筋混凝土部分转换为等值 型钢 , 以纯 钢结构 的设 计方法进 行组合结 构设计 , 考虑 了 再 并 残余应力和初始位移 。 此方法是否符合构件 的实际受力行为 但
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 1 . 3前苏联 S C结 构设计规 范 R
前苏联 S C结构虚用 比较晚 ,电子建设 部于 15 年颁布 R 91 了 S C结构的设计 规范 , R 其设计方 法采用极限强度法 ;9 8年 17 又 出版了 S C结构设计指南 c 3 8 其 内容主要是 以实腹式 R N —7 , 型钢 为主 , 并强调 了箍 筋和纵筋 的作用 , 为型钢与混 凝土之 认 间具 有可靠 的粘 结力 , 即将 型钢与混凝 土视为一 个整体 , 其设 计方法几乎是完全套用钢筋混凝 土结构 的设计方法 。
Co p rs n o h sg eh d o RC i h o l m a io ft e De in M t o fS n t eW rd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应用3篇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应用3篇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应用1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建筑结构的需求逐渐增加,而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在近年来也越来越广泛。
现在,许多新型的建筑物,如高层住宅、商业建筑和天桥等,都使用了型钢混凝土结构。
因此,下面将探讨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和应用。
第一部分: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型钢混凝土结构是一种组合使用钢材和混凝土的结构形式。
它将钢材的强度和韧性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震性相结合。
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型钢混凝土结构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研究。
1.1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型钢混凝土结构的优良性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跨度的应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可以满足大跨度结构的需求,使建筑结构更加灵活多变。
(2)快速施工——型钢混凝土结构可以预制或预制混凝土构件,使其具有快速、高效的施工特点。
(3)抗震性能强——由于构件受力均匀,型钢混凝土结构比传统钢结构更具有抗震性。
(4)经济——与传统钢结构相比,型钢混凝土结构更节约材料,更节约成本。
1.2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进展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结构形式和解决方案。
(1)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型钢与混凝土相结合的方式,增强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2)型钢混凝土筏板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可用于较大的屋盖结构,使结构更加刚性和坚固。
(3)型钢混凝土柱——通过使用混凝土多孔型钢来改善大变形性,提高柱的承载能力。
第二部分: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2.1 高层建筑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型钢混凝土结构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可以有效减轻自重,满足承载能力要求,同时也可以提高抗震性能。
例如,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和东京晴空塔都是采用的型钢混凝土结构。
2.2 商业建筑在商业建筑中,型钢混凝土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将大跨度和灵活性与施工现场吻合。
例如,广州机场是一座面积很大的商业建筑,其屋顶结构使用了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稳定、经济、美观等特点。
浅析型钢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特点与功能以及运用评述
浅析型钢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特点与功能以及运用评述摘要:型钢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施工方法,但是作为个案运用中被我国上海著名结构专家否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钢结构的方案。
案例简介,该公共建筑项目位于某市的核心位置,总建筑面积1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地上建筑共有七层,建筑高度50m。
地下二层,10米。
屋面是型钢混凝土大梁(高4米,宽2米,长约16米),这些大梁需要承受建筑四周悬挂的全玻璃幕墙荷载,柱网尺寸为16米X16米,在四角分别设置筒体,形成大空间室内布局。
单边长度由七跨组成,平面尺寸达117米X117米。
该公共建筑形态上是长方形,并在四角斜切而成的“ 钻石型” 建筑,三层以上往外悬挑,最大悬挑尺寸为 16米。
外方设计院负责建筑方案设计,结构为型钢混凝土柱和梁,屋面是型钢混凝土大梁(高4米,宽2米,长约16米),构成了N个类似小型游泳池。
中方设计院认为采用钢结构方案更加合适。
两种结构都是现代施工中较为新颖的施工方案,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型钢混凝土结构同时具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刚度大,承载能力强,抗震能力强,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建筑结构。
钢结构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钢结构的材质均匀,制作精度大,施工周期短,也是一种良好的施工方法。
因此,本文同时分析了两种建筑方式的施工经济成本、工期、安全以及建筑功能,用以比对分析。
关键词:钢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结构功能;个案运用评述引言:钢结构是建筑方面运用普遍的一种建筑方式,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性能稳定,质量好,也具有易于装配的特点,这种方式装配出的建筑物质量好、密度高,还能大大的缩短工期,是一种绿色节能的建筑方式。
由于我国钢铁研究逐渐进步,炼造技术也取得了进步,因此,促进了钢结构工程的发展。
随着工程实施的逐渐推进,钢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也得到了更新和发展。
工程建设也不断的增加,因此,也就不断完善了钢结构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技术。
型钢混凝土设计效果可靠性
型钢混凝土设计效果的可靠性探究【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型钢混凝土构件研究的深入及计算伦理的逐步成熟,型钢混凝土的研究逐步有构件转向体系,普通混凝土转向高性能混凝土,由单一型钢混凝土体系转向型钢混凝土、混凝土、钢筋预应力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结构体系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型钢混凝土结构及特点,其次比较了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最后探究了型钢混凝土设计效果优化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型钢混凝土,设计,src,结构1.型钢混凝土结构及特点分析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src)是指在混凝土中主要配置型钢,并且配有一定的受力钢筋的结构,是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一种主要形式。
钢型分为实腹式和空腹式。
实腹式src构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而空腹式src的抗震性恩能与普通混凝土(rc)基本相同。
在日本称之为钢骨筋混凝土结构,在欧美国家称之为混凝土包钢结构,在前苏联则被称为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高、刚性大,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耗能性,因而特别适用于地震区。
钢型混凝土结构是把型钢埋入钢筋混凝土中,型钢、钢筋、混凝土三位一体整体工作的一种独立结构形式。
其受力性能优于这三种结构的简单叠加。
与钢相比,src构件的外包混凝土可以防止钢构件的局部屈曲,并能提高钢构件的整体刚度。
该结构形式比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承载力大、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的优点;与纯钢结构相比,具有防火性能好,结构局部和整体稳定性能好,节省钢材的优点。
2.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比较2.1 src结构设计方法美国的src结构设计规范均采用极限强度设计方法。
对src构件道德设计方法主要依据换算截面法,对构件强度计算时需要考虑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剪力传递。
日本au-src设计规范采用二次设计法。
一次设计按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二次设计以极限强度验算保证有水平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主要以强度叠加为理论基础,忽略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
2.2 src结构强度设计src的结构强度包括受弯构件强度、受压构件强度、受弯构件抗剪强度、受压构件抗剪强度。
钢混(型钢-混凝土)结构特点及发展
精心整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自古以来,人类习惯用多种材料来构筑能减轻自然界不利因素地结构物,实用项目很难见到完全采用单一材料建造地完整结构物.从广义上来说,用竹索和木板跨越山谷地吊桥也是一种组合结构,在土木结构中最普通地结构构件,钢筋混凝土构件就是典型地组合结构之一.这种组合构件中钢筋借助于混凝土地扶助,充分发挥其抗拉能力强地特长,帮助混凝土克服抗拉能力弱地缺点,又受到混凝土地保护而免受侵蚀,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是目前得到广泛应用地组合结构地成功典范.目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房屋建筑、桥梁、地下建筑、海洋项目、特殊容器等领域得到重视,并不断发展.新材料还在不断涌现,还会出现新地组合结构.但就目前来说,在土木项目领域内,从经济与实用地角度来看,钢和钢筋混???????(1)将钢筋混凝土板锚固在钢梁上形成地组合梁.???????(2)将型钢或焊接钢骨架埋入钢筋混凝土而形成地梁????5、组合墙:由混凝土和平面钢板结合而成地墙板.????6、组合壳体:就是由混凝土和曲面钢板结合而成地壳体.????各类组合结构中,根据型钢或骨架地类型不同、型钢或骨架与混凝土部件相对位置地差别又可分为若干不同地形式,例如SRC组合梁可分为实腹、空腹SRC组合梁,SRC组合柱又可分为实腹、空腹SRC组合柱,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又派生出充填型、外包型、充填外包型钢管混凝土柱.?????????????????????????????????????????3组合结构地特点???????(1),除了在???(2),节省投资.???(3)???(4)??????????????????????3.2组合梁地特点?????组合梁首先从截面组成上充分发挥了型钢与混凝土材料各自地特长,与钢筋混凝土梁相比,还有以下优点:????(1)节约钢材,因为截面材料受力合理,混凝土替代部分钢材工作,使其用钢量大幅度下降.如采用塑性理论进行设计,还可降低造价.????(2)减小截面高度,因为相当宽地混凝土板参与抗压,组合梁地惯性矩比钢梁地大得多.可以达到降低梁高、增加层净高地效果.????(3)延性好,因为耗能能力强,整体稳定性又好,在实际地震中表现出良好地抗震性能.????(4)刚度好,混凝土板与钢梁共同工作,抗弯模量增大,致使挠度减小,刚度增大.????(5)抗冲击、抗疲劳性能好,实际项目表明用于梁桥、吊车梁地组合梁比钢梁具有更好地抗冲击、抗疲劳能力,3.3?????????(1)钢,通常????(2)????(3)????(4)组合梁截面地上翼缘为宽大地混凝土板,增强了组合梁截面中钢梁地侧向刚度,可以防止钢梁在使用荷载下发生扭曲失稳.????(5)与钢结构方案相比,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地整体性强,抗剪性能好,耐震性能大大提高.????(6)可利用钢梁作为混凝土板地模板支撑,并承担作用在钢梁上地混凝土板重和施工荷载,无需从地面搭设满堂红脚手架,加快了施工进度.????(7)与混凝土楼盖相比,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可以在钢梁上焊接托架或牛腿,供支撑室内所敷设地管线,不必像混凝土梁那样需在混凝土中埋设预埋件.????因为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具有上述—系列优点,在国际上特别是西方工业国家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和应用.在我国,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地应用面还不大,这主要是受到了下述国情地制约:?????(1)与混凝土楼盖相比,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地用钢量要大一些.不过,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地不断发展和钢产量????(2)钢.国???(3不多,????(4)用o?????(1). ????(2)组合柱地承载能力普遍较高,自重轻,变形能力强,耐疲劳,抗冲击性能好.????(3)组合柱地施工可减少工序,因为准确定位地钢骨可为设置模板提供方便,尤其是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地外包钢管直接为混凝土地浇筑提供了模板.?????????????????????????????????????4?组合结构地发展与应用?1、组合结构地发展历史????组合结构早在19世纪末已经存在,尽管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要利用两种材料组合以后新增地强度和刚度,单纯地想要减轻钢管内部地锈蚀而灌入混凝土,为了改善钢结构地耐火性能而在其外围包裹混凝土,就这样开创了组合结构地实际应用地历史.1879年英国地SEVERN????年白石????1908Mackay,美国、,梁、SRC,而且往,?????通过40年代许多学者大量地研究,对组合梁地设计与施工有了更多地认识,并建立了组合梁按弹性理论地设计方法,而且美国洲际公路协会在1944年制定地《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列入了有关组合梁设计地内容.紧接着美国在1946年《房屋钢结构设计、制造、安装规范》也列出了组合梁地有关内容.1948年英国规范《型钢在建筑中地应用》在构件截面回转半径地计算中还考虑了外包混凝土地刚度增大作用.在1949年由前苏联建筑科学院建筑技术研究所编制了《多层房屋劲性钢筋混凝土暂行设计技术规程》,同时结合实际应用又进行了一系列构件试验,以完善组合结构地设计理论.50年代我国开始在桥梁项目中采用组合结构,还编制了公路铁路组合梁桥地标准图,同时对房屋建筑中应用地组合梁结构进行了研究.德国在二次大战以后地重建工作中迫于钢材缺乏,大量采用组合梁结构,通过项目实际应用在1955年制定了有关规定《桥梁组合梁》,1956年又颁布了有关标准《房屋建筑组合梁》,日本建筑学会在1951年成立了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分组,对此作了专门研究.在1958年制定《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程》提出了组合结构承载力地简化计算方法.继1953年在0SAKA首先架设神崎大桥后,日本又架设了许多组合梁桥,并于1959年颁布了《钢道路桥组合梁设计施工指南》.日本于1959年建立了H型钢地生产线后,对实????《钢算方法年美国颁布《规范》1975破坏.前苏联在1978年制定了《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指南》(CN3—78).1979年英国标准协会制定了《钢、混凝土及组合梁桥》.1979年美国钢结构学会ASSC制定了《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规范》.在1980年日本建筑学会考虑1975版钢骨钢筋棍凝土结构计算规范地完整性,将方形钢管也列入规范?1984年欧洲规范地草案在英国完成,该草案是以CEB(欧洲国际混凝土委员会)、ECCS(欧洲钢结构协会)、FIP(国际预应力联合会)、IABSE?(国际桥梁与结构项目协会)在1981年共同颁布地《组合结构》规范为基础修订而成地,是目前国际上一部比较完整地组合结构规范.1986年我国交通部制定了《公路桥涵设计规范》,还有同年颁布地《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对组合梁地计算方法及构造措施作了规定.1987年水利电力部提出了SDJ-69-87《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项目篇)》对钢管混凝土结构地设计作了具体规定.1988年由建设部颁布地国标《钢结构设计规范》(GBJl7—88)第12章专门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地设计方法做出了规定.国家建材工业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与中国船舶总公司第九设计院一起主编了部标《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CJ?01-89).国家能源部下属地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在1991年颁布了《火力发电厂主厂房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暂行规定》DLGJ9 9—9l对钢管混凝土结构、外包钢混凝土结构以及组合梁结构地设计与构造作了规定.目前国内对钢骨凝土组合结?2????? 1. 8m,?????80年代开始,式单轨铁路桥、组合框架桥、组合衍架桥以及组合桥墩等等.现已发展到土木结构地许多领域,例如筒仓地钢板混凝土壁足以两个钢板筒体之间充填混凝土来建造地;核反应堆中地压力容器用钢板作为衬里外包钢筋混凝土而构成组合结构;用连续地下组合墙建造组合井筒型基础;在隧道丁程中坑道采用组合弓形体;离岸项目中海洋石油平台用组合墙作为防冰墙;同时还用于港湾钢结构地加固(在原钢结构损坏部分外包混凝土而构成组合结构);另外还有用组合结构来建造防冰堤、深海石油平台地支柱等.?????组合结构在我国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其优良性能和技术经济指标使它在我国有着更广泛地应用前景,随着试验研究和实际应用地不断发展,可以预见组合结构将迅速推广而成为继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之后地主要结构形式.。
浅谈型钢混凝土梁的设计_1
浅谈型钢混凝土梁的设计发布时间:2022-10-18T01:41:23.334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1期作者:蔡望[导读] 本文首先简述了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情况以及其优缺点和型钢混凝土梁计算的方法,蔡望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400015摘要:本文首先简述了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情况以及其优缺点和型钢混凝土梁计算的方法,接着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型钢混凝土梁在大跨度结构中运用要点,提出了一些型钢混凝土梁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大跨度结构;型钢混凝土梁;挠度0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建筑的功能要求日益增加,复杂的建筑功能也促使大跨度结构也不断涌现。
型钢混凝土梁,具有构件承载能力高、抗震性能好、在挠度和裂縫控制中相较普通混凝土梁具有明显的优势;与钢结构构件相比较,约比全钢结构节约钢材1/3左右,造价降低较多且后期维护费较低、耐火性能较好,因而得到广泛使用;但型钢梁柱节点复杂、构造要求较多,需现场吊装、混凝土浇筑复杂,对设计和施工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笔者结合设计经验,对工程中常用的型钢混凝土梁,从设计的角度进行简要探讨。
1型钢混凝土梁的结构类型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 SRC)结构是以型钢为骨架并在型钢周围配置钢筋和浇筑混凝土的埋入式组合结构体系。
早年美国及日本为了解决钢结构建筑的耐火、耐久性以及避免受压屈曲,在静载中取得一定的效果;在日本关东大地震采用钢结构外包钢筋混凝土的建筑 (中日本兴业银行大楼)没有震害,SRC结构良好的抗震性得以确认,以后再经过多次大地震害调查, 又进一步证实实腹式型钢的结构(SRC结构)的抗震性能是优越的[1]。
目前SRC结构构件在各种结构体系中的,一般是部分或全部采用型钢(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组成的结构,在现行的《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 138-2016)中统称组合结构。
型钢混凝土结构根据内部配钢形式的不同分为实腹式和空腹式两大类。
论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及应用
按 照强 度 叠 加 计 算 受 弯 承 载力 型钢 承 受 弯 矩 :
M | 仁6 9 3 2 . 8 5 k N・ m
A 区 为 五层 框 架 结 构 , B区 、 c区 、 D 区 为 四 层框 架 结 构 , 局部 有 半 地下室 , 采用现浇钢筋混 凝土结构 , 主 要 柱 网为 8 0 0 0 x 8 0 0 0 。
荷载标准值 : q ( 1 4 . 6 + 3 . 0 ) x 6 . 0 + 2 5 . 6 = 1 3 1 . 2 k N/ m
荷载设计值 :
q =( 1 . 3 5 x1 4 . 6 +I . 4 x 0 . 7 x 3 . o ) x6 . 0 +1 . 2 x 2 5 . 6 1 6 6 . 6 k N/ ma
实 配钢 筋 : 1 2 . 2 5 , A = 5 8 9 0 mm , 配筋 率 : p = 0 . 0 0 6 5 。
按《 型 钢 混凝 土组 合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 中的 5 . 1 . 2计 算 :
8 =1 O 0 / 1 4 2 0 = 0 . 0 7, 8 2 =1 4 0 0 / 1 4 2 0 = 0 . 9 8 6
域 内。 该 项 目建 筑 面 积 总 计 3 5 5 4 8 m2 ( 不含 老 图书 馆 建 筑 面 积 ) ,
图 1 偏心受压承载力示意图
型 钢 采 用 Q3 4 5钢 , 截 面 Hx Bx  ̄x t =1 3 0 0 x 4 0 0 x 2 0 x 3 5 , e =
3 00 N/ am2 r , A =5 26 00 mm2 , W 。 =22 0 09 . 04 c m。 , I , =1 4 30 5 87 . 83 c m 。
浅析型钢混凝土结构特点的分析以及应用
浅析型钢混凝土结构特点的分析以及应用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类型的逐渐增多,使得居民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其中大型建筑与高层建筑的快速增加,也加快了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
本文就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意在更好的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完善建筑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结构;发展;特点;设计与应用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水平使得建筑工程类型变得多样化起来,与此同时,在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也跟随而至,在多层混凝土钢结构设计中也存在一些细节问题。
型钢混凝土结构(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是指通过在型钢周围布置钢筋并且进行浇筑得到的混凝土结构。
通常可以分为实腹式型钢混凝土结构和空腹式型钢混凝土结构两种。
实腹式型钢混凝土结构相比空腹式型钢混凝土结构要更为出色。
同时制作成本也更高。
要发展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技术,首先要对其特点进行了解。
一、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发展1、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型钢混凝土结构最早出现在20世纪欧美国家。
由于钢筋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逐步替代了木材和石料,欧美国家开始对如何进一步增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钢性做了研究。
直到20世纪初,经过众多国家的实验,发现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钢性十分出色。
同时针对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和设计。
在此之后,直到20世纪中期,我国开始接触到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相关技术,然而受到我国当时经济建设的限制,片面的为了节约钢材,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我国一度停止使用。
直到20世纪末期,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大型建筑和高层建筑在建筑工程中的比例大幅度上升。
为此,型钢混凝土结构被重新应用于建筑中并且在实际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为了实现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大型承重建筑当中的经济价值,我国针对型钢混凝土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研究,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国内外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比及研究
国内外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比及研究作者:罗闻捷来源:《建筑与装饰》2018年第09期摘要型钢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组合结构体系,其能充分利用钢与混凝土各自的优点,具有高强经济的特点。
本文从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历史应用、研究现状出发,对比分析国内外不同规范的异同,以综合评判此类结构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规范对比;强度叠加法;抗震设计引言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SRC结构)是钢与混凝土组合成的结构形式。
具备了比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大、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的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具有防火性能好,结构局部和整体稳定性好,节省钢材的优点。
SRC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
1918年,日本的内田祥山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座SRC结构大楼。
在欧美,达拉斯的第一国际大厦(72层)等均采用了SRC外框架+内筒结构。
在我国,80年代后以金茂大厦为代表的众多4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几乎都采用了巨型SRC柱或SRC核心筒墙等形式。
1 型钢混凝土的研究现状SRC结构最初是利用混凝土对钢骨的保护作用,起到耐久耐火的作用。
对SRC构件性能进行大量的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
苏联的SRC理论坚持极限强度理论,认为钢与混凝土完全共同工作,并认为在极限状态下型钢达到完全屈服状态;欧美对SRC结构的研究是从配空腹式角钢骨架开始的。
20世纪60年代,Bondnal提出了描述柱工作性能的强度理论;以东京大学的平井善胜、仲雄尾等研究小组的理论实验为基础,日本建筑学会于1958年制定了以累加强度为基本体系的《钢骨混凝土规范》。
我国自80年代起对SRC结构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包括受弯、受压构件和节点的受力性能、轴压比限制、构件的徐变与收缩、抗震承载力等,并通过模拟振动台实验、拟动力实验,深入研究了静力动力特性和分析方法。
2 美国规范的设计方法美国的SRC规范主要包括:ACI编制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ACI 318-14;AISC编制的《钢结构设计规范》AISC-LRFD 99和ANSI/AISC 360-10;NEHRP编制的FEMA P-1050这三类。
浅谈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浅谈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摘要:本文介绍了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点、研究现状及其工程应用,探讨了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方向。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一引言近20年来,钢管混凝土结构逐渐被应用于建筑结构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结构中,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钢管高强混凝土和钢管超高强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也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一般的,我们把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以下的钢管混凝土称为普通钢管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以上的钢管混凝土称为钢管高强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100以上的钢管混凝土称为钢管超高强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结构是由混凝土填入钢管内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组合结构。
由于钢管混凝土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钢材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各自的优点,同时克服了钢管结构容易发生局部屈曲的缺点。
近年来,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新施工工艺的产生,工程应用日益广泛。
钢管混凝土结构按照截面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圆钢管混凝土结构和多边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等,其中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和圆钢管混凝土结构应用较广。
二、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众所周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
但抗弯能力很弱,而钢材,特别是型钢的抗弯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弹塑性,但在受压时容易失稳而丧失轴向抗压能力。
而钢管混凝土在结构上能够将二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可使混凝土处于侧向受压状态,其抗压强度可成倍提高.同时由于混凝土的存在,提高了钢管的刚度,两者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承载能力。
钢管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兴的组合结构,主要以轴心受压和作用力偏心较小的受压构件为主,被广泛使用于框架结构中(如厂房和高层)。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迅速发展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施工性能,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2.1 承载力高、延性好,抗震性能优越钢管混凝土柱中,钢管对其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管内部的混凝土又可以有效地防止钢管发生局部屈曲。
研究表明,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高于相应的钢管柱承载力和混凝土柱承载力之和。
建筑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设计中的特点和方法
建筑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设计中的特点和方法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组合的设计与建筑形式不仅可以有效确保整体建筑工程的强度及其荷载能力,同时也可以减轻其整体重量,并实现建筑工程可用空间的进一步增加。
凭借着这些优势,此种结构设计模式在当今的建筑工程领域中备受关注,而其设计特点与设计方法也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
基于此,本文采用实例分析法,对某工业厂房建设项目中的钢筋结构与混凝土结构设计特点及其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设计;特点引言就目前的房屋建筑工程来看,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是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
经实践应用与分析发现,无论是钢结构还是混凝土结构,都会具备一些独特的优势与不足。
以下是对这两种结构形式的主要特点所进行的分析。
1建筑工程中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主要特点1.1强柱弱梁在建筑工程的钢结构设计过程中,主要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是钢结构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特性,即质量良好、实效性好,在这样的条件下,若是水平承载力过大,则梁体会出现塑性铰,二是钢结构的质量不佳或较差,塑性铰可以出现在柱子上。
为始终确保梁的承载力大于柱子,需要在钢结构设计过程中把握好一些要点,比如要严格遵循强柱弱梁这一原则。
具体来说,通过应用强柱弱梁这一原则,钢结构的抗压性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整体荷载性能也可以得到提升,即便是受到外力作用,依然可以恢复至稳定状态。
鉴于此,在进行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时,考虑稳定性这一要求,设计人员必须认真分析钢结构的承载力,确保塑性铰可以出现在梁上。
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为保障和提高建筑钢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设计人员必须始终保证钢结构的设计方案可以与计算方法的参考方案一致。
1.2结构稳定在建筑钢结构的稳定性中,要求各个方面的稳定性均必须保障。
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设计人员可以统筹全局,具有全局意识,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最佳的稳定性结构,继而保证钢结构中的每一个布局均具备良好的稳定性。
型钢混凝土结构研究及发展
型钢混凝土在结 构抗震 、防 火 、减轻结 构自 重提 高结 构
Hale Waihona Puke 承载力 、增大结构 有效使 用面 积方面 的优 点 ,已经被 广泛 的
接受和认可 。
我国从 20世纪 50年代开始 应用型钢混 凝土结 构 ,研 究 起步较晚 。 60年代 ,由 于片面强 调节约 钢材 ,型钢混 凝土 就 没有了 。进入 80年代以后 ,随着经济的 发展 ,我 国又兴起 型 钢混凝土结构的研 究和 应用 。全国 许多 单位 对型钢 混凝 土 结构构件 (包括梁 、柱 、节点等 )的 承载力 、刚度 、裂缝 以及 延 性进行了试验 ,依据试验结果进行了 有关设计 理论与计算 方 法的研究 。 1997年参 照日 本规 程 ,原 冶金 部 编制 并颁 发 了 《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 YB 9082—97) , 2002年建设 部 又颁发 了《型 钢 混 凝 土 组 合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 JGJ l38— 2001) 。我国 现采用的 SRC结构计算 方法是根 据《型钢混 凝 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JGJ l38—2001)基 于钢 筋混凝土结构 的计算方法 ,不同之处是对 型钢 承载力的考虑 。
∫ 所做的功为 W out (为水平荷 载所做 的功 V d x及轴 力所 做
[收稿日期 ] 2008 - 12 - 11 [作者简介 ]韦希 ( 1982~ ) ,男 ,陕西 人 ,硕 士研究 生 ;赵
冬 (1960~) ,男 ,陕西人 ,教授 ,博士生导 师 ,建 筑工程新技 术 研究所副所长 。
量 ∫d s′)会发生变化 。如图 1和图 2所示 ,变 形达到极限点
后 ,受拉型钢拉应变有一定程度 的变小 ,释放所吸 收的能量 , 构件轴向开始被压缩 ,轴力 产生的附加能量 值开始增大 。导 致受压区混凝土所负 担的 能量增 加 ,被逐 渐压溃 ,从 而使 受 压区型钢失去与混凝土 的粘结 作用 , (表 现为 构件的 强度 衰 减 )并释放吸 收的 能量 使压 区混 凝土 所负 担 的能 量 继续 增 大 ,如此反复最终使型 钢混 凝土柱破坏 。
型钢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综述
202
技术应用Biblioteka 国内许多学者对型钢高强混凝土结构做了系统的研究,对 型钢高强混凝土梁、柱、剪力墙的承载能力、抗剪能力以 及粘结滑移等进行了试验,结果都表明了高强混凝土的加 入对型钢混凝土结构性能的提高。
2. 型钢 ECC 结构 ECC 材料是一种具有高延性、高抗拉能力的一种纤 维增强水泥基材料。ECC 的高延性也使得其具有非常好 的耐久性,国外学者对 ECC 结构进行了全寿命周期的评 估也证明了这种材料具有很好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性。ECC 材料与型钢有很好的界面粘结,远超于传统混凝土;同时, ECC 的高延性使得其在高荷载下能与型钢变形协调,组 合使用可解决型钢混凝土结构有滑移的缺点 ;ECC 的高 延性使其不易开裂,组合使用也可解决前面提到的开裂问 题。国外学者将 ECC 直接与型钢组合使用,舍去了传统 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通过多方面的试验表明 :使用 ECC 的显著提高了结构的延性,变形能力是传统型钢混 凝土的几倍以上 ;承载能力也大大提高,当型钢采用高强 钢时,这种结构的性能更优。 3.FRP 加强型钢混凝土柱 用 FRP 圆筒加强型钢混凝土柱的横向约束,解决混 凝土脱落的问题 ;FRP 具有很好的抗腐蚀能力,因此也 能提高型钢混凝土柱的抗腐蚀能力 ;同时,FRP 圆筒还可 以直接用作混凝土浇筑的模板,减少施工费用加快施工速 度。国内外学者也对多种截面形式,多种 FRP 约束形式 的加强型钢混凝土柱进行了研究,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证实了这种结构的工程应用潜力。 4. 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柱 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柱中与 FRP 加强类似,但该构 造措施能够有效减小甚至避免钢管的局部屈曲,充分利用 钢材的受拉性能,约束内部的混凝土。有了外部钢管的约 束,内部钢筋便不必再加入,与型钢混凝土柱中的配筋相 比,外包钢管可以简化施工过程,有效约束内部混凝土, 防止其在地震作用下剥落,提高抗震能力。 5.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已应用非常广泛,国
型钢混凝土结构中钢结构深化设计浅析
型钢混凝土结构中钢结构深化设计浅析摘要:型钢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建筑结构,本文对型钢混凝土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并对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结构深化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钢结构;深化设计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稳步发展,建筑的结构形式和技术水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大量高层建筑的涌现,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出现,不但满足了对建筑本身强度和稳定性的需要,也满足了建筑工程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水平的需要。
钢结构的深化设计是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之前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也是工程设计得到实现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对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深化设计工作进行深入研究。
1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概念及特点1.1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概念及特点型钢混凝土结构主要是指在混凝土中配置型钢,从而形成一种建筑结构体系。
型钢混凝土结构也可称为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包钢混凝土结构。
型钢具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强度、刚度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因此在现代高层建筑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型钢混凝土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1.1承载能力高:型钢混凝土的含钢量较高,其结构比外形相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要高出个倍多,所以要相同的何载状况下,使用型钢混凝土能够有效减小构件的截面尺寸,从而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和降低建筑的层高,大大的提高了建筑经济效益。
1.1.2施工方便:型钢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已经形成了钢结构,在承载力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模板的支撑,甚至不需要设置支撑,可直接将模板悬挂在型钢上,所以型钢混凝土可以有效减少模板支撑的成本,也能够使施工速度得到提高。
因为型钢混凝土不需要临时立柱,也有利于设备的安装。
1.1.3耐火性和抗腐蚀性较强:型钢混凝土较普遍的钢结构有着较强的耐火性和抗腐蚀性,而且它外包的混凝土与型钢结构一起受力,也可节省大量的钢材。
1.1.4延性较强:型钢混凝土尤其是实腹式的型钢混凝土结构,比普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延性好,所以也具有较好的抗震性,非常适合应用于高层建筑和地震频繁地区。
谈型钢混凝土结构
・
3 ・ 6
20 12年 1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CTURE
V0 _ No. l38 3
J n 2 1 a. 02
文章编号 :0 9 6 2 ( 0 2 0 —0 60 10 —8 5 2 1 ) 3 0 3 -3
日本 对 S C结 构 研 究 较 早 , 关 试 验 也 在 国 际上 处 于 领 先 地 R 相 位 。最 先 , 日本 的 型 钢 混 凝 土 结 构 主 要 是 以 钢 骨 为 主 , 筋 为 辅 钢
对 于现代社会 的新 一代 高层 、 高层 建筑 , 超 世界 各 国都 已经 的 结构 , 来 出现 了 以 空腹 式钢 骨 为 主 ,9 0年 以 后 , 渐 以实 腹 后 17 逐 趋 向于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 , 并且 型钢混凝土 结构凭借 自身 的特 式为主 。通过齐 田时太郎 的轴心受 压柱试验 、 田捻 的偏 心受 压 槟 点被 广泛 应用于各 类工 业 、 民用 建筑 与桥 梁结 构 中。 目前 , 论 柱试验 及 日本建筑学会 的 S C结构分会 的研究 , 不 R 对型钢 混凝土结
混凝 土 , 称为混凝 土包 钢结构 。早 在 10 9 2年加拿 大 的 Maky进 ca 行 了空腹式 S C梁试验 , R 认为混凝 土与 型钢能协 同工作 ;9 8年 10
1 型钢 混凝 土 结构 概念
R 认为混凝土外壳可 以提高柱 的强 型钢混凝 土 结构 , 称 S C( t lR if cd C nrt s u— B r做 了空腹式 S C柱 的试验 , 简 R Se eno e oce t c e r e r ur 度, 但实 际中并没有考 虑这 一 因素 , 到 l 直 9世 纪 4 0年代 , 才意 识 trs 结构 , ue) 主要是在 混凝 土 中配置 型钢形 成 的一种 建筑 结构 体 到这一有利作用 , 折算 刚度后 再按 照普 通钢结 构设 计 , 而折 算 刚 系。其 自身强度高 、 刚度 大 、 抗震性 能 良好 等优点 , 为 了现 代城 成 度 法一直沿用至今 。 市 中高层 建筑 中的首选结构 。
型钢混凝土柱和钢管混凝土柱结构设计方法的比较
型钢混凝土柱和钢管混凝土柱结构设计方法的比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各种新技术被应用到建筑业中,对于建筑物来说基本的设计就是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当前在建筑中应用最多的结构是:刚一混凝土组合结构。
经过不断的改进和优化,这种结构的应用也更加的成熟,并逐渐的向结构体系方面发展。
承重构件和抗侧力构件是组合结构体系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一般采用的是型钢混凝土和钢管混凝土。
将两种结构相结合应用,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
在结合这两种结构的是要注意二者之间的差异,设计师在设计时要注意到这一点。
1.钢管混凝土柱结构与型钢混凝土柱结构工作原理比较钢管混凝土是指将混凝土填入薄壁圆形钢管内形成的组合结构构件。
由于混凝土不是一种均匀的材料,混凝土中砂石和骨料之间会有一些缝隙,当超过混凝土的承受力时,混凝土的缝隙会继续扩大,使得混凝土分成若干与轴向压力方向大致平行的微柱,进而破坏混凝土。
将混凝土填入到圆形钢管内,钢管可以提供给内部混凝土侧向压力,进而限制混凝土之间的缝隙继续扩大,提高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和变形能力。
在一些比较薄的钢管内部填入混凝土,内部的混凝土对钢管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可以防止钢管承受压力过大后发生变形和失稳。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出了钢管混凝土柱的工作原理:钢管混凝土柱利用的钢管对内部混凝土的侧向压力来达到约束混凝土的目的,钢管内部的混凝土受到的是三个方向上的应力,限制了混凝土的纵向裂变,同时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和压缩能力。
而在钢管内部填筑混凝土以后,可以提高钢管本身的稳定性,增强了钢管混凝土的抗压性能。
型钢混凝土柱是指在配置混凝土时采用型钢作为主要的受力骨架,其他的构件采用钢筋来受力。
在配置混凝土时加入型钢,使得混凝土和型钢能够相互制约。
型钢可以制约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而型钢被混凝土包围在内侧,当建筑结构的承载力超过构件以后,型钢的局部不会发生变形。
型钢混凝土柱的承载力要远远高于钢筋混凝土柱,由于型钢混凝土柱的型钢是集中配置的,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是分散配置的,因此型钢混凝土柱的刚度要比钢筋混凝土刚度高。
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比较
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比较本文从材料性能、经济效益、加固方法、未来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做出了比较。
标签: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分析比较一、前言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都能用于建筑施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钢结构有许多混凝土结构所不具备的优点,钢结构因为其优越的性能占据了市場的很大一部分份额。
下面随着笔者一起来探讨。
二、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能的比较混凝土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在取材、持久性、可塑性、耐火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不但应用在住宅、厂房等工民建中,还在水塔、核反应堆等特种结构中应用。
缺点是施工工期长,混凝土用量大,自重大,基础费用大幅上涨等。
由于钢结构具有轻质、高强、抗震、承重能力强等优越性能,其力学性能也十分良好,因此在建筑行业中得以广泛应用,特别是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结构要求比较高的建筑体内,都应用得十分广泛。
同时钢结构本身可以作为劲性结构承担结构荷载和施工荷载等优点,钢结构施工时无须支横、拆模也降低了建筑施工的成本,加快了施工的进程,并且很多钢结构在出厂的时候都已经生产完毕,在施工现场只需通过焊接和螺栓将其进行整体组合安装起来即可,适应全天候的施工作业。
建筑行业使用的建筑材料,有的是使用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来实施,但是由于水泥本身对环境就有一定的污染,而钢结构能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对环境破坏较少,能减少对施工环境的污染,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材质,在建筑行业中得以广泛的使用,同时对于我们建筑行业来解决环境问题找到了突破口。
同时相对于其它建筑形式来说,钢结构建筑可以超越结构的束缚,创造多种形式的空间和形象。
另外,斜线、曲线在钢结构建筑中作为一种常见的造型手段创造出了许多新奇、优美的建筑形象。
其强大的造型潜力是砖混结构形式建筑难以做到的。
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经济性的比较钢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周期短,资金利用率高。
钢结构构件均在工厂预制加工,现场安装,干作业比重大,基本不受气候影响,配套的组合楼盖或型钢混凝土构件等均可同步多工序作业。
国内外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比及研究
国内外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比及研究摘要型钢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组合结构体系,其能充分利用钢与混凝土各自的优点,具有高强经济的特点。
本文从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历史应用、研究现状出发,对比分析国内外不同规范的异同,以综合评判此类结构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规范对比;强度叠加法;抗震设计引言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SRC结构)是钢与混凝土组合成的结构形式。
具备了比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大、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的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具有防火性能好,结构局部和整体稳定性好,节省钢材的优点。
SRC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
1918年,日本的内田祥山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座SRC结构大楼。
在欧美,达拉斯的第一国际大厦(72层)等均采用了SRC外框架+内筒结构。
在我国,80年代后以金茂大厦为代表的众多4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几乎都采用了巨型SRC柱或SRC核心筒墙等形式。
1 型钢混凝土的研究现状SRC结构最初是利用混凝土对钢骨的保护作用,起到耐久耐火的作用。
对SRC构件性能进行大量的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
苏联的SRC理论坚持极限强度理论,认为钢与混凝土完全共同工作,并认为在极限状态下型钢达到完全屈服状态;欧美对SRC结构的研究是从配空腹式角钢骨架开始的。
20世纪60年代,Bondnal提出了描述柱工作性能的强度理论;以东京大学的平井善胜、仲雄尾等研究小组的理论实验为基础,日本建筑学会于1958年制定了以累加强度为基本体系的《钢骨混凝土规范》。
我国自80年代起对SRC结构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包括受弯、受压构件和节点的受力性能、轴压比限制、构件的徐变与收缩、抗震承载力等,并通过模拟振动台实验、拟动力实验,深入研究了静力动力特性和分析方法。
2 美国规范的设计方法美国的SRC规范主要包括:ACI编制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ACI 318-14;AISC编制的《钢结构设计规范》AISC-LRFD 99和ANSI/AISC 360-10;NEHRP 编制的FEMA P-1050这三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7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工 程 技 术2009 NO.09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科技创新导报1 前言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以下简称SRC)结构是指在型钢周围布置钢筋,并浇筑混凝土的结构。
型钢分为实腹式和空腹式。
实腹式SRC构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而空腹式SRC构件的抗震性能与普通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以下简称RC)构件基本相同。
因此,目前在抗震结构中多采用实腹式SRC构件。
实腹式型钢可由钢板焊接拼制而成或直接采用轧制型钢。
常用的SRC梁、柱构件截面形式见图1。
SRC构件的内部型钢与外包混凝土形成整体、共同受力,其受力性能优于这两种结构的简单叠加。
与钢结构相比,SRC构件的外包混凝土可以防止钢构件的局部屈曲,并能提高钢构件的整体刚度,显著改善钢构件出平面扭转屈曲性能,使钢材的强度得以充分发挥。
采用SRC结构,一般可比纯钢结构节约钢材达50%以上。
此外,外包混凝土增加了结构的耐久性和耐火性,欧美国家最初发展SRC结构就是出于对钢结构防火和耐久性方面的考虑。
与RC结构相比,由于配置了型钢,大大提高了构件的承载力,尤其是采用实腹型钢的SRC构件,其抗剪承载力有很大提高,并大大改善了受剪破坏时的脆性性质,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2 国内外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很多学者对SRC构件的性能进行大量试验和研究,在计算模型、计算和分析方法及简化计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75年Virdi和Dowling[1]借助设计曲线与大量SRC理论的分析及100多根柱破坏试验结果,证明了利用纯钢柱欧洲曲线,并引入新长细比定义这一方法来计算SRC柱的轴向破坏荷载是行之有效的。
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设计精度,而且还证明了SRC柱与钢柱内在的联系。
对于偏压柱采用特定系数表示的直线和抛物线逼近柱子M-N相关曲线,根据这些特定系数确定柱子界面强度[2]。
该方法一直沿用,并编入了1985年欧洲统一规范EC4《组合结构》。
在1989年的美国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ACI-318[3]中,将型钢视为等值的钢筋,然后再以RC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SRC构件设计,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对SRC结构设计时考虑了构件的“变形协调”和“内力平衡”,但没有考虑型钢材料本身的残余应力和初始位移。
在1993年的钢结构设计规范AISC-LRFD[4]中,采用极限强度设计法来设计SRC结构,将RC部分转换为等值型钢,再以纯钢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组合结构设计,并考虑了残余应力和初始位移。
此方法最突出的优点是很容易得到构件的弯矩与轴力,但由于它是以考虑初始位移和残余应力的纯钢结构为设计基础,是否符合组合结构的实际受力行为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英国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于1969年将建筑中的SRC柱列入英国钢结构规范BS449的第三部分,随后将桥梁中的SRC柱列入英国标准BS5400的第五部分。
对SRC梁,英国钢结构设计规范按组合截面进行弹性设计,即取0.7倍型钢屈服强度用弹性方法计算型钢,然后按组合截面进行修正,忽略混凝土抗拉强度。
欧洲四个国际组织(CEB-ECCS-FIB-IABSE)于1979年联合制定组合结构典型规程草案,并于1981年正式出版了“典型规程”。
该规程建议以SRC梁的腹板以及受压翼缘的钢板是否具有足够的刚度划分截面为密实和纤细。
对两种截面梁的正负抵抗弯矩分别简化为按塑性理论计算和弹性理论计算。
德国于1981年制定DIN18806的第一部分,形成SRC柱草案,并于1984年形成正式版本。
1985年由英、德、法及荷兰四国共同制定了欧洲组合结构设计规范Eurocodes(European Codes, Commission of Euro-pean Communities)。
此规范假定型钢与混凝土完全交互作用,构件截面仅有一个对称轴,将型钢与混凝土均按矩形应力块理论考虑,采用极限强度设计方法设计。
日本从1951年起开始对SRC结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1958年制定了《钢骨钢筋混凝土计算标准及其说明》,此标准的最大特点是在承载力计算方面采用了强度叠加理论。
从1963年到1987年,该标准先后进行了四次修订,最终成为SRC结构设计规范第三版(AIJ-SRC),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设计理论和方法[5]。
该规范在忽略混凝土抗拉强度、遵从平截面假定及不考虑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等条件下,以“强度叠加法”作为理论基础。
日本持续研究和发展SRC结构,主要是由于日本是多地震国家。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参考日本钢骨混凝土设计标准[6],1998年我国冶金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行业标准《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9082-97》。
此规程基本沿用了日本标准的设计方法,包括其名称在内。
将型钢作为等效钢筋,参照我国的混凝土规范及国内外有关规范规程,2002年建设部颁布了行业标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
此规程中的设计方法与我国的混凝土规范相近。
3 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比较[7]综上所述,日本、美国等国的SRC结构设计各具特色,下面分别阐述其优缺点。
3.1 SRC结构设计规范使用范围浅谈型钢混凝土结构发展及设计方法的比较吕会文1 曲延增2(1. 山东烟台市兴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5000;2. 山东烟台百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5000)摘 要: 型钢混凝土结构是指在型钢周围布置钢筋,并浇筑混凝土的结构,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本文主要介绍了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括,及设计方法的比较。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 发展 设计方法 比较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09)03(c)-0087-02(a)SRC梁 (b) SRC柱图1 常用的SRC梁、柱构件截面形式2009 NO.09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工 程 技 术科技创新导报美国NEHRP设计规范包括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全部内容,即包括组合构件、连接及结构体系等部分,并纳入了组合结构的抗震设计规定;美国的ACI和AISC-LRFD的设计规范仅包括组合构件的设计,没有考虑结构的抗震问题。
日本的AIJ-SRC结构设计规范包括梁、柱、连接及剪力墙等部分,并且包括结构抗震设计问题。
3.2 SRC结构设计方法美国的SRC结构设计规范均采用极限强度设计方法。
NEHRP主要以直接引用AISC-LFRD和ACI规范为主,对SRC构件的设计方法主要依据换算截面法,对构件强度计算时需要考虑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剪力传递。
日本AU-SRC设计规范采用二次设计法。
一次设计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二次设计以极限强度验算保证有水平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主要是以强度叠加法为理论基础,忽略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
强度叠加有两种方法,其一是“简单叠加法”,即简单地将型钢与钢筋混凝土分别所承担的弯矩进行叠加,不考虑构件轴力作用,结果偏于保守;其二是“一般叠加法”。
即将型钢和钢筋混凝土分别所承担的弯矩进行叠加,同时又考虑构件轴力作用,计算上较为复杂,但可以得到经济的断面。
3.3 SRC结构强度设计SRC受弯构件强度。
美国的NEHRP规范依据AISC-LRFD的规定计算,即采用换算截面法,只计算型钢塑性抗弯强度;日本AIJ—SRC规范采用强度叠加原理进行计算;前苏联将SRC受弯构件按中和轴位置不同分三种情况,然后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方法计算。
SRC受压构件强度。
美国的NEHRP规范依据AISC-LRFD的规定采用换算截面法,并规定轴向的截面钢材面积不得低于SRC构件全截面面积的4%,否则应以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设计;日本AIJ—SRC规范采用强度叠加原理进行设计,并规定截面钢材面积不得低于SRC构件全截面面积的0.8%:前苏联SRC构件按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方法设计。
SRC受弯构件抗剪强度。
美国NEHRP设计规范只计算型钢抗剪强度,忽赂了箍筋和混凝土的抗剪强度贡献.ACI规范中只考虑了混凝土和箍筋的抗剪强度,忽略了型钢抗剪强度的贡献:日本AIJ—SRC规范采用分别计算型钢和钢筋混凝土的抗剪强度,然后进行叠加计算;前苏联的SRC结构设计指南C113—78中计算型钢腹扳、箍筋抗剪强度,忽略混凝土的抗剪强度贡献。
美国NEHRP规范偏于保守。
SRC受压构件抗剪强度。
日本AIJ—SRC规范中对SRC受压构件的抗剪强度,分别考虑长期与短期荷载效应,即,在长期荷载作用下,采用等值换算截面法;在短期荷载作用下,采用分别计算型钢和钢筋混凝土的抗剪强度,然后进行叠加计算。
美国NEHRP规范同时考虑了型钢和箍筋所能提供的剪力强度,忽略了混凝土剪力强度贡献,其中型钢抗剪强度直接采用了AISC—LRFD的规定计算方法,而内部箍筋抗剪强度沿用了ACI规范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中的箍筋设计;前苏联SRC构件按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设计方法设计。
比较可知,美国设计规范偏于保守。
3.4 SRC结构的构造要求美国规范对SRC结构的构造基本上采用了ACI规范中的规定,在箍筋配置上采用了ACI抗震设计中箍筋配置的内容。
日本规范及前苏联规范在箍筋配置均没有从抗震方面考虑。
作为行业标准,我国的《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9082-97)》就采用了日本规范AIJ—SRC的简单叠加法。
在试验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也提出了多种计算方法,反映在规范规程上,有冶金部的《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9082-97)》(以下简称《钢骨规程》)和建设部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以下简称《型钢规程》)。
《钢骨规程》参照日本规范的叠加方法,进一步提出了较为准确的轴力分配方法,称为改进简单叠加法。
改进简单叠加方法与理论方法和一般叠加法基本吻合。
在《钢骨规程》中,无论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还是刚度、裂缝验算,均采用叠加原理,原理清晰,计算简单。
在《型钢规程》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采用平截面假定,钢骨与混凝土变形协调,通过构件内里平衡方程求解构件承载力。
在承载力计算中,公式较为复杂,适合于已知各配筋条件的承载力验算,而已知内力求配筋则计算复杂。
刚度计算采用钢筋混凝土与型钢钢骨两部分刚度叠加的方法,与《钢骨规程》相近,计算公式有稍有差异。
在《钢骨规程》长期刚度的计算中,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仅考虑混凝土部分的影响,但《型钢规程》中没有区分钢骨部分和型钢部分,公式中用的是整体刚度。
受弯构件裂缝计算两者也不一致,《型钢规程》中将型钢受拉翼缘简化为等效钢筋,并考虑型钢腹板的部分影响;《钢骨规程》中采用叠加原理,通过弯矩分配,计算混凝土部分承担的弯矩,在考虑型钢受拉翼缘影响的基础上,计算裂缝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