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间舞蹈简介ppt课件
藏族歌舞ppt课件
![藏族歌舞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98801f0912a2161579291b.png)
• 新民歌:藏族民歌也产生了一种新颖、热烈的反映新时
代的内容和风格,这就是通称的西藏新民歌。新民歌以颂 歌为主,它用丰富而生动的语言,热烈而朴实的感情,歌 颂新社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赋予民歌丰富多彩的内容, 如《家乡变换新颜》《毛主席的光辉》、《唱不完心中美 意》等。《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藏族民风的歌曲,直到 今天,依然成为西藏地区音乐的一种代表和象征。
藏族歌舞
藏族歌舞
• 《果卓》,即是汉语谐音的《锅庄》,随 着汉语在民族地区的普及,在各省的藏区, 基本已都使用《锅庄》这个称谓。圆圈形 式的《锅庄》舞蹈,是所有藏族极为熟悉 和喜爱的自娱性舞蹈。在节日或农闲时表 演,男女围成圆圈,边歌边舞。
2014年7月28日,第八届康巴文化旅游艺术节暨玉树赛马 会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扎西科赛马场闭幕。当日,扎 西科赛马场成了歌舞的海洋。闭幕式上,12000人参与演出 的万人锅庄,创造了藏族广场舞蹈参与人数的世界之最 ,目前,该舞蹈已通过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可。
民族的就是 世界的,藏民 歌不仅是我们 的骄傲,更是 世界的骄傲!
藏族民歌
• 特点: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
• 分类:劳动歌曲、生活歌、新民歌
• 劳动歌:劳动歌藏语称“勒谐”,种类甚多,几乎在
各种劳动中都有特定的歌曲。有的节奏鲜明,与劳动动作 紧 密配合,如打唱及一领 众和等形式
藏族歌舞
• 果谐:是一种古老的歌舞形式,流传在西 藏广大农村的一种拉手成圈,分班唱和, 载歌载舞,顿地为节,连臂踏歌的自娱性 集体歌舞。常见于村头、广场、打麦场上。 在节日里,人们往往从日出跳到夜晚,从 深夜唱到天明。
藏戏
•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 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 故而得名。 •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 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 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 声帮和。 • 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演出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主要是开场 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为“雄”,主要表演正戏传奇; 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
藏族民间舞蹈详细介绍
![藏族民间舞蹈详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c929ce6168884868662d62e.png)
藏族人民居住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
信奉喇嘛教。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藏族地区是歌舞的海洋,藏族民间舞蹈多为载歌载舞的形式,音乐一般都具有活跃、热烈、朴实的特点,有的乐曲相当优美。
卫藏、康、安多3大方言区的民间音乐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区别。
藏族与汉族自古以来交往频繁、关系密切,在文化上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藏族与汉族的音乐语汇有许多共同之处:都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五声性的歌曲随处可见。
如《爱木错》、《孔雀吃水》、《古来亚木》、《尤子巴母》、《却非突西》、《阿节总巴》等,也有一些六声或七声性的歌曲。
藏族歌舞音乐中,“堆谐”的调式多为宫调式,也有羽调式或商调式的乐曲,有的乐曲出现宫、羽交替调式;“弦子”的调式多为羽调式,也有徵调式、商调式;“果谐”的音乐常用宫、羽、徵调式。
藏族歌舞音乐多为同一首歌曲用分节歌的形式反复演唱,很少变换调性。
器乐往往是随腔伴奏,即兴发挥。
乐曲结构多为慢一中一快或慢一快,慢速时音符密集,快速时音符简化。
藏族民族乐器有札木聂、扬琴、牛角胡、根卡、二胡、竖笛、大号、大鼓、热巴鼓、镲、串铃等。
藏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有:“堆谐”、“果谐”、“弦子”、“锅庄”、“囊玛”、“噶尔”、“热巴”等。
堆谐“堆谐’堤西藏西部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
“堆”是地名,藏族人把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昂任、定日、拉孜、萨加及阿里一带叫做“堆”,“谐”是歌曲的意思,而舞蹈往往与歌曲结合在一起,因此,上述地区的农村歌舞就叫做堆谐。
这种舞蹈后来在整个西藏流传,舞蹈逐渐演变为脚下打点的踢踏舞的形式,以拉萨地区最为盛行,人们称它为“踢踏舞”或“拉萨踢踏舞”。
现在的堆谐实际上是指流传在西藏各地的踢踏舞。
传统的堆谐音乐中,大部分都带有宗教色彩。
歌词还有歌颂爱情的,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爱情生活。
堆谐的表演具有固定的程式,包括引子、歌曲、尾声。
舞蹈气氛热烈、动作灵活。
音乐节奏鲜明、开朗、活泼。
藏族舞教学课件
![藏族舞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eb1354d4d8d15abf234ebb.png)
藏族舞教学课件藏族舞教学课件教学目的:通过对藏族民间舞典型风格动作的学习、分析总结、传授,使学生从形态入手,再进入对神态的'初步了解和掌握,加强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增强其艺术表现力的目的。
教学要求:通过对藏族民间舞踢踏、弦子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它们的艺术特色。
从风格和动感上了解和掌握踢踏、弦子的韵律感和审美特征。
一、藏族舞蹈上肢动作类(一)、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1、齐眉晃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
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
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
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
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
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
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二)、基本动作练习二、藏族舞蹈下肢动作类踢踏类(一)、颤踏动律训练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1、碎踏规格及要领: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等。
可进、退、转体。
动作短句:2/4中速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进。
[2]-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退。
[3]-4:(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七方向。
双手由外及里“抹”。
5-8:(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五方向。
双手由里及外“摊”。
[4]-8:反复[3]-8动作。
体对三、一方向。
2、颤踏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动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盖颤动(变支撑腿),同时抬起另一只腿。
藏族舞ppt课件
![藏族舞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1da2c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f.png)
藏族舞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的藏族舞主要依靠口传身授 的方式进行传承,这种传承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藏族舞的传
播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现代化的 传承方式如学校教育、媒体传播 等逐渐被引入藏族舞的传承中, 为其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舞蹈编排与创作
编排原则
藏族舞的编排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动 作的连贯性、节奏的协调性、情感的 表达等,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创作灵感
藏族舞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如自 然景观、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通 过舞蹈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 求。
舞蹈实践与训练
基本功训练
学习藏族舞需要经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包括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平衡性等方面的训练。
呼吸
通过调整呼吸来控制舞蹈动作的 力度和节奏,使舞蹈更具表现力 。
2023
PART 03
藏族舞的音乐与服饰
REPORTING
音乐特点与乐器
音乐特点
藏族舞的音乐通常具有高亢、激昂的 特点,节奏明快,旋律优美。
乐器
藏族舞常用的乐器包括长鼓、法鼓、 铜钦、笛子等,这些乐器在舞蹈表演 中起着重要的伴奏作用。
艺术效果
音乐和服饰的完美配合,使得藏族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华 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
PART 04
藏族舞的表演与实践
REPORTING
表演形式与场合
表演形式
藏族舞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独舞、双人舞、群舞等,每种 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表演场合
藏族舞通常在宗教仪式、节庆活动、婚礼等场合表演,是藏 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民间舞蹈
![藏族民间舞蹈](https://img.taocdn.com/s3/m/1efd848aaeaad1f346933f96.png)
1
藏族民间舞蹈概述
2.藏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
“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族舞蹈的共同特点,被称为藏族舞蹈 的五大元素,这构成了藏族舞蹈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这五大元素的形成 与藏族人民的社会制度、风俗信仰、历史条件、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生产方式等有密切 的关系,是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凝成的审美标准。
(2) 丁字步位,如图3-23所示。
(3) 大丁字步位,如图3-24所示。
2
体态与动律
6.基本动作规律和特点
藏族舞蹈手、臂的运动规律一般离不开外晃内盖、绕、抛、拉、抽、摊、抹等元素。 (1) 外晃内盖。右手逆时针、左手顺时针为晃,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为盖。 (2) 绕是指袖子在手腕的操作下形成360°的圆,它多为水平面的流动。绕动要松弛、协调。 (3) 抛是指在晃手流动基础上小臂向上发力形成大的半弧线,臂稍用劲。 (4) 拉是指手在外将袖向身体方向回拉,臂的流动要有意识。 (5) 抽是指以胳膊肘带动向外发力,留手于后呈直线外出。在抽的基础上小臂将袖直线快出。 (6) 摊抹。摊指手心朝上由里至外;抹指手心朝下由外至里。摊抹多是双手同时动作,动作 时稍用内在的力量。 在藏族舞的各种样式中,动律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膝部分别做连续不断的、小而快的、有弹 性的颤动或连绵的屈伸。这种步法形成的重心移动,带动了松弛的上肢进行运动,使手臂动作 多为辅随而动,上身动作不能有丝毫的主动。
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点外,藏族舞蹈在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 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此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 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1
藏族民间舞蹈概述
2.藏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
藏族民间舞蹈ppt课件
![藏族民间舞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97ae3352d380eb63946d1a.png)
民族文化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折射出永恒的生命力; 现场欣赏藏族舞蹈《青藏高原》 ,共同品味 也只有具备生命力的民族文化,才能广泛交流和传播。 民族舞蹈在身边的亲切 ! 藏族的民族音乐从雪域高原走向世界。勤劳勇敢的藏族 同胞们正在迎来雪域文化新的春天!
现了豪爽、粗犷的高原风格。
锅庄(果卓)
——粗犷有力,矫健奔放, 劳动气息强!
- 感锅 受庄 粗 犷 豪 迈 的 风 格
“ 果 卓 ” ——
弦 子 又 弦 具与 子 有豪 怎迈 样的 的锅 风庄 格相 特比 征,
——
“ 巴 谐 ” ——
堆 谐 ” 踢 踏
请 看 老 师 大 跳 家 一 一 段 起 跳 一 跳
现场欣赏藏族舞蹈青藏高原共同品味民族舞蹈在身边的亲切现场欣赏藏族舞蹈青藏高原共同品味民族舞蹈在身边的亲切
藏族民间舞蹈
源 于 生 活 的 民 间 舞 蹈
藏 族 民欣 间赏 舞一 蹈组 在生 表活 演中 形的 式民 上间 有舞 什蹈 么组 (巴谐) ——柔美、舒展,延绵连贯, 富有歌唱性! 各 异 踢踏(堆谐) ——活泼、欢快,节奏鲜明! 的 舞 ——热烈、豪放的舞姿,神秘动 鼓舞(卓谐) 蹈 听的鼓点节奏,强调技巧性! 形 藏族舞蹈的共同特点: —— 含胸俯身,重心下沉,绵延不断的颤膝;体 式
“ ——
你 感 受 到欣 了赏鼓 藏︽ 族鼓舞 人潮 民︾ 怎︐ 样在 的这 精段 神鼓 ︖舞 中 ︐ ——
“ 卓 ” ——
高于生活的精神追求
探究活动
分组讨论,藏族人民通过舞蹈 寄托了一种怎样的精神追求,从而 体现了舞蹈的社会功能?
敬奉神灵,祈福求安;
抒发情感,欢娱民众。
欣赏《雪域雄鹰》,感受藏族舞蹈融入时代 特征的动人气质!
藏戏课件ppt图文
![藏戏课件ppt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4f60c34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f.png)
宗教与民俗
藏戏中融入了许多宗教和 民俗元素,反映了藏族人 民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习俗 。
国际影响
藏戏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代表,在国际上享 有很高的声誉,为世界文 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02
藏戏表演艺术
角色与演员
角色类型
藏戏中有多种角色类型,如英雄 、丑角、神仙等,每个角色都有
独特的表演特点和性格特征。
舞台灯光与音效
藏戏的舞台灯光和音效也是非常 重要的,通过灯光和音效的配合 ,能够营造出更加浓郁的氛围和
情感效果。
03
藏戏剧目介绍
《文成公主》
总结词
历史剧目的经典之作
01
总结词
情感表达丰富
03
总结词
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05
02
详细描述
讲述了唐朝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的 传奇故事,是藏戏的传统经典剧目之一。
总结词
音乐与舞蹈元素丰富
详细描述
该剧目中融入了大量的音乐和舞蹈元素,使表演更 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具有宗教哲学内涵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通过诺桑王子的故事,传达了因果报应、善恶有报的宗 教哲学思想。
《朗萨雯波》
总结词
反映社会现实
详细描述
以19世纪西藏社会的现实为背景, 讲述了朗萨雯波一家人的命运和遭 遇。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藏戏在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吸收和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丰 富了自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
对其他戏剧形式的借鉴意义
独特的表演风格
01
藏戏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艺,如面具、舞蹈、唱腔等,为其他
戏剧形式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丰富的剧目内容
02
藏戏拥有众多传统剧目,涵盖了历史、神话、民间故事等多个
藏族民间舞蹈
![藏族民间舞蹈](https://img.taocdn.com/s3/m/d85d968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c.png)
藏族民间舞蹈藏族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藏族人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表达方式。
藏族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舞蹈技巧和文化内涵,深受世人喜爱。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藏族民间舞蹈的起源、特点以及对藏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起源与发展藏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吐蕃王朝时期。
在那个时代,舞蹈作为一种传统形式,被广泛用于祭祀、庆贺丰收和庆祝胜利等活动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藏族民间舞蹈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将音乐、舞蹈和服饰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藏族舞蹈艺术。
二、特点与表现形式藏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在于它独特的舞姿和舞蹈技巧,充满了浓厚的藏族文化氛围。
首先,藏族民间舞蹈注重舞者的身体表达和舞蹈技巧的呈现。
舞者通过身体的曲线、动作的连贯和灵活的舞姿,表现出惟妙惟肖的形象和动态美。
他们潇洒自如的舞蹈动作,以及整齐划一的队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藏族民间舞蹈的音乐和服饰是其独特之处。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藏族舞蹈的音乐多样且富有节奏感,常常使用传统乐器,如羊角、手鼓和弦乐等。
同时,舞者们所穿的传统服装也是藏族民间舞蹈的一大特色,它们绚丽多彩、充满装饰和细节,彰显了藏族人民的独特风采。
三、对藏族文化的重要意义藏族民间舞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保持和传承藏族文化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首先,藏族民间舞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舞蹈,藏族人民能够表达他们的感情、展示他们的智慧和展现他们的价值观念。
舞蹈作为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形式,能够将一代人的智慧和人生经验传递给下一代人。
其次,藏族民间舞蹈也是社区和群体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们一同动作协调,呈现出一种团结一心、紧密合作的精神风貌。
这种群体的团结意识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区的和谐与发展。
最后,藏族民间舞蹈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它不仅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也为人们了解世界上不同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契机。
藏族民族舞蹈组合ppt课件
![藏族民族舞蹈组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38d4e48bd63186bdebbc1a.png)
• 上身的动作晚于下身的动 作。
• 3.连靠步:
• 一个方向的连续做跟点, 一拍一次双屈膝。
• 4.长靠步:
• 5.拖步:
•
前脚向前或向旁擦地
面拖着走,有下沉下落的
屈膝动作,后脚也是擦地
面拖着走。
• 6.三步一撩
•
四拍完成,可向前向
后或向旁左右脚交替步三
次,然后撩步一步。
常见舞蹈队形有以下四种
藏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
• 在动律上的共同特点是膝部分别有连续不断的、小而快的颤动,连绵 柔韧的屈伸,上肢也被连带松弛,使手臂也多附带随着动。膝盖关节 保持松弛状态,上身则要求绝对不能主动。
• 弦子舞,藏语称“仪”,意为载歌载舞的游戏。是一种有乐器伴奏的 群众性的自娱圆圈歌舞。 弦子舞的舞蹈动作以双膝关节的自然颤扭和 摆动双腿、旋转为特征,舞姿比较开朗,“颤”、“开”、“摆”、 “扭”及“舞彩袖”构成了弦子舞的特点。 跳弦子舞时,由多数男子 拉马尾胡琴伴奏,边拉边唱边跳,女子以舞彩袖为特征,舞彩袖可以 借助它作为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能造就一种欢乐飞腾、优 美舒展的艺术境界,表达向往幸福美满生活的思想感情。 弦子舞舞姿 优美舒展,刚柔兼备,旋律欢快流畅,节奏鲜明开朗,基本动作有点 摆步、双扭步、垫步跳、双绕手、单扭步、左右悠腿、前进点步、辗 转、前踏后撤步等。
• D. 圆圈式:这是围着圈圈跳舞的方式,在 民族舞蹈中,十分多见
•
人人
•
人人
•
人
人
•
人人
•
人人
谢 谢 观 赏
• 常用基本手位
• 常用脚的基本脚位
• 1.一位:双手手心贴 • 脚的基本位置有大丁
藏族舞蹈节目
![藏族舞蹈节目](https://img.taocdn.com/s3/m/a190d48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a.png)
藏族舞蹈节目
摘要:
一、藏族舞蹈的简介
1.藏族舞蹈的历史背景
2.藏族舞蹈的特点
二、藏族舞蹈的分类
1.民间舞
2.古典舞
3.宗教舞
三、藏族舞蹈的著名节目
1.锅庄舞
2.弦子舞
3.热巴舞
四、藏族舞蹈的价值与意义
1.文化传承
2.民族认同感
3.艺术价值
正文:
藏族舞蹈是我国西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的独特韵味和艺术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一、藏族舞蹈的简介
藏族舞蹈起源于西藏高原,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民间舞蹈。
其舞蹈动作丰富多样,既有草原民族的豪放,又有高原民族的独特韵味。
藏族舞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强烈的节奏感、丰富的表情和独特的舞姿上。
二、藏族舞蹈的分类
藏族舞蹈可以分为民间舞、古典舞和宗教舞三类。
民间舞主要是藏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舞蹈,如锅庄舞、弦子舞等;古典舞则是经过历史演变,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舞蹈,如朗玛舞、囊玛舞等;宗教舞主要源于藏传佛教,如金刚舞、骷髅舞等。
三、藏族舞蹈的著名节目
锅庄舞是藏族民间舞蹈中最著名的一种,舞者围成圈,双手叉腰,双腿跳跃,节奏鲜明,气氛热烈。
弦子舞则是一种优美抒情的舞蹈,舞者手持弦子,随着音乐旋律展现出藏族人民的美好生活。
热巴舞是藏族古典舞蹈中的代表,舞姿华丽,动作高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藏族舞蹈的价值与意义
藏族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藏族人民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
通过藏族舞蹈,人们可以了解藏族的历史、文化和信仰,增强民族认同感。
《民间舞基本功训练》课件第四章 藏族舞蹈基本功训练
![《民间舞基本功训练》课件第四章 藏族舞蹈基本功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a42ab8d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3.png)
颤膝 屈伸
01 02
准备动作为双脚小八字 步站好,双手自然下垂。双 膝松弛,有弹性地连续小颤, 重拍在下,一拍两颤。
第三节 组合练习
1. 动律组合练习 2. 踢踏组合练习 3. 综合练习
一、动律组合练习
(一)颤踏组合
1.准备动作 自然位站立,体对1点方向。
一、动律组合练习
(一)颤踏组合
2.动作组合 [1]-8:原地颤膝。 [2]-8:原地颤膝,左手起做4次前后摆手。 [3]-4:原地碎踏,双手经肩前提起送至斜上
摆动时自然弯曲。
7.横向摆手 单臂在身体前后做横向的摆动,左右手交替在身体前后摆动,手腕带动手臂,胳膊肘放松,摆
动时手臂自然弯曲。
二、基本动作
(二)下肢基本动作 1.抬踏步
准备动作为双脚小八字步 站好,双手自然下垂。双脚交 替做单脚抬踏,原地进行。可 配合体旁前、后手摆动。
单脚抬踏 01 交替抬踏 02
准备动作为双脚小八字步站好, 微屈膝,双手自然下垂。右脚抬踏 1次,同时左脚微抬。
二、基本动作
(二)下肢基本动作
a
b
退踏步
二、基本动作
(二)下肢基本动作
3.碎踏
准备动作为双脚小八字步站立,双手自然下垂。颤膝 带动双脚,交替全脚踏地。
左脚脚跟在右脚脚心位置,与右脚大概成90°的丁字步 。右腿落地屈膝,同时抬左腿,左脚落下的同时右脚冈答, 双臂可做体前交叉、摊掌。
第四章
藏族舞蹈基本功训练
目 录
CONTES
01 藏族舞蹈概述 02 基本动作 03 组合练习
第一节 藏族舞蹈概述
1. 藏族舞蹈简介 2. 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一、藏族舞蹈简介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与它邻接的 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区。
藏族舞蹈课件ppt
![藏族舞蹈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1446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1.png)
总结词
手势是藏族舞蹈中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
藏族舞蹈的手势非常丰富,包括合掌、摇臂、甩袖等,每种手势都有特定的含义和情感表达。在训练中,要注重手势的规范性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通过对手势的掌握,提高舞蹈的表现力。
总结词:身体协调性是藏族舞蹈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03
藏族舞蹈的音乐与服饰
热巴舞
这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舞蹈,舞者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技巧展示力量与美,通常由专业的热巴舞者表演。
弦子舞
这是一种抒情性较强的舞蹈,舞者通过身体的柔软摆动和手部的细腻动作,配合弦乐器的伴奏,表达情感和故事。
藏族舞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藏族人民的历史、信仰、风俗、审美等文化元素。
通过舞蹈,藏族人民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珍视、对幸福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感恩等情感和价值观。
民间舞蹈是藏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总结词
民间舞蹈来源于藏族人民的生活实践,通常在节日、庆典等场合表演。民间舞蹈的动作、节奏和服饰都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展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民间舞蹈的表演风格欢快、热烈,表达出藏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详细描述
05
观察舞台布置与服装
基本动作练习
音乐节奏的把握
情感表达
与团队成员的配合
01
02
03
04
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如转圈、跳跃、屈膝等,掌握动作的技巧和节奏感。
通过反复练习,培养对藏族舞蹈音乐节奏的敏感度,使舞蹈动作与音乐更好地融合。
在表演过程中,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舞蹈传递藏族文化的内涵和故事。
在集体表演中,注重与团队成员的配合,保持动作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Tibetan dance 藏舞
![Tibetan dance 藏舞](https://img.taocdn.com/s3/m/70ea80e9c1c708a1284a44ce.png)
弦子舞(Xie Dance)
弦子舞。藏族称“谐”。弦子舞是藏族人民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自乐性歌舞。
在节庆、婚嫁、集会时,人们欢聚一堂,舞 时围成圆圈,领舞者边歌边舞,拉着弦子 (藏族一种拉弦乐器)伴奏,余者随之,时 而向圈内聚拢,时而散开,双手甩动长袖, 动作优美。
跳弦子舞时没有固定的场所,可在较平坦的 地方 ,如院坝、房顶、房间内都可以成为 舞场,凡爱好者,男女老幼皆可涉足舞场。
果谐是藏语音译,“果”意 为圆圈,“谐”意为舞。果 谐流行在藏族广大农村的村 广场、打麦场上,是农民群 众喜爱的一种自娱性的古老 的民间歌舞,不用乐器伴奏 (有的地区用串铃伴奏), 男女分班一唱一和,此起彼 落,载歌载舞。在农村长大 的人,从小在果谐的歌声和 舞步的熏陶下,人人都能跳 果谐。
踢踏舞(Duixie Dance)
锅庄舞是一种无伴奏的集体舞。它是随着藏民 族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因此, 锅庄舞有了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 劳动歌舞,有颂扬英雄的歌舞,有表现藏族风 俗习惯、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歌 舞。
人们这样赞誉锅庄舞内容之丰富,“天上有多 少颗星,卓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卓 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 舞姿”。
动歌舞今天已被搬上舞台,成为历史上劳动艺术的纪念。
1.锅庄 (果桌) 2.弦子(谐) 3.果谐舞 4.踢踏舞(堆谐) 5.跳神
锅庄舞(Guozhuang Dance)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 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 之一。
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 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 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 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 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 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 尔变换“龙摆尾”图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 雀吃水》、《古来亚木》、《尤子巴母》、《却非 突西》、《阿节总巴》等,也有一些六声 或七声性的歌 曲。 藏族歌舞音乐中,“堆谐”的调式多为宫调式,也 有羽调式
或商调式的乐曲,有的乐曲出现宫、 羽交替调式;“弦 子”的调式多为羽调式,也有徵调式、商调式;“果谐” 的音乐常用宫、羽、徵 调式。藏族歌舞音乐多为同一首 歌曲用分节
子最为出名, 故又叫“巴塘弦子”。在牧区,有一些热 巴艺人表演的弦子,称“热巴弦子”。 弦子的舞姿婀娜, 动作舒展、柔美。音乐速度较慢,旋律优美抒情、延绵 连贯、婉转
而深情, 极富歌唱性。 演奏弦子音乐,凡遇长音时,弦 乐器牛角胡(与二胡形制相似,琴筒用牛角制成,蒙以 蛇皮) 由于弓子较短,都演奏成每拍两个带连线的八分 音符同音反
0|尼 0||:吉尼松松:||松松松松|松松||。”《爱戈穹 木这木》的结尾为 藏语“吉尼|松松|希额|古久|这 O|这 O|||。” 弦子( 弦子(谐) “弦子
”,藏语称其为‘页”、“依”或“康谐”,流行于康、 卫藏地区。表演时由一名操牛角胡或二胡 的领头人边拉 边舞,所以俗称“弦子舞”,它是典型的农业区的歌舞, 以巴塘的弦
、统一。 堆谐的音乐可分降谐和觉谐,“降”是慢的意 思,“觉”是快的意思。降谐以歌唱为主,舞蹈动作 较 简单;觉谐为快板歌舞,现在作为舞蹈形式在舞台上表 演的都是觉谐
。降谐的音乐悠扬抒 情,有一个固定的引子。觉谐的音 乐常用紧拉慢唱的方法,音乐欢快、活泼。也有一个固 定 的引子。 根据演唱者句末拖的长音, 器乐配以固定的 音符密集
的问奏。 歌曲可与引子同一调性, 《却 如 非突西》, 亦可转入近关系调,如《松则亚拉》、《库马拉》等。 有少数党谐的引子与一般的引子不同,《唢呀拉》、 《欧西谷巴
》等歌曲即用这一引子。觉 谐的歌曲后面一般都有一段 固定的尾声配合舞蹈的大结束步。只有个别歌曲不用这 种尾声, 如《却非突西》。 一些独立完整的堆谐由降谐 和觉谐两个
“去去去”、“休休休”的呼喊声统一节奏。 果谐的音 乐淳朴、刚健、豪迈、有力。结构简练,一般由慢歌段 和快歌段两部分组成,后者 是前者旋律的简化和紧缩, 以脚顿地为节
,作为乐曲的前奏、间奏及结尾。如《恰地功保由》 等。 还有一些果谐用藏语来代替前奏、间奏和尾声。如《阿 节总巴》、《秋惹木亚拉》慢板转快 板之间的间奏用藏 语“吉
它的变音。也有 人解释为从前人们因在簧火旁围着锅起 舞,跳舞之处叫锅庄;因舞蹈时不用乐器伴奏而必须 唱 歌,所以又叫歌庄,是一种圆圈歌舞。 锅庄是一种古代 传下来的舞
蹈,人们白天外出狩猎,晚上聚集在一起分享猎物,围 锅取食并 跳起舞蹈以示庆贺。 锅庄流传于牧区、半农半 牧区,如西藏昌都、工布、甘孜、藏北草原,四川阿坝, 云南中甸
在前后藏地区广大农村的一种自娱性集体歌舞,以 山南 地区的果谐最有代表性。以 2/4 节拍为主,步法札实稳 健,节奏鲜明,富有劳动气息, 情绪欢快热烈。 果谐属 于农
区古老的歌舞形式,不用乐器伴奏(有的地区用串铃伴 奏),边唱边跳。表演开 始时,领舞者先唱一句,使大 家知道是哪首歌曲,然后大家一起从左向右沿圆圈跳舞, 领舞 者常以
踏舞”或“拉萨踢踏舞”。现在的堆谐实 际上是指流传 在西藏各地的踢踏舞。 传统的堆谐音乐中,大部分都带 有宗教色彩。歌词还有歌颂爱情的,反映了藏族人民的 爱情 生活。
堆谐的表演具有固定的程式,包括引子、歌曲、尾声。 舞蹈气氛热烈、动作灵活。音乐节奏鲜明、开朗、活泼。 舞蹈者必须踏点准确,既不拖,又不往前赶,以保持集 体舞蹈的 整齐
海洋,藏族民间舞蹈多为载歌载舞的形式,音乐一般都 具有活跃、热烈、 朴实的特点,有的乐曲相当优美。卫 藏、康、安多 3 大方言区的民间音乐在风格上有明显的 区别。
藏族与汉族自古以来交往频繁、关系密切,在文化上互 相影响、互相吸收,藏族与汉族的音 乐语汇有许多共同 之处:都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五声性的歌曲随处可见。 如《爱木错》、
复,这两个八分音符之间加上一 个低大二度或小三度的 装饰音,使曲调显得有起伏并取得连绵不断的效果,成 为弦子音乐的 基本特色。用二胡、大提琴等拉弦乐器演 奏弦子音乐都
应保持这种特色。 弦子所唱的歌词内容广泛,多数曲调 可以自由地填入新词。 锅庄( 锅庄(卓) “卓”是藏语 对舞蹈的泛称,现在一般指锅庄。藏语卓的繁称为果卓, 锅庄是
部分组成,结构如下: 降谐(引子→歌曲),觉谐(引 子→歌曲→尾声) 觉谐的音乐往往是降谐音乐的简化、 压缩,加快速度,使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堆谐的伴奏 乐器有札木
聂(又名六弦琴,藏族拨弦乐器,两弦定一音)、竖笛、 胡琴等,有条件的地方 可适当增加乐器,如扬琴、根卡、 横笛、串铃等。 果谐 果谐,藏文原为圆圈歌舞的意思, 是流传
歌的形式反复演唱,很少变换调性。器乐往往是 随腔伴 奏,即兴发挥。乐曲结构多为慢一中一快或慢一快,慢 速时音符密集,快速时音符简 化。 藏族民族乐器有札木 聂、扬琴、
牛角胡、根卡、二胡、竖笛、大号、大鼓、热巴鼓、镲、 串 铃等。 藏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有:“堆谐”、“果 谐”、“弦子”、“锅庄”、“囊玛”、“噶尔”、 “热巴”等。
堆谐 “堆谐’堤西藏西部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 “堆” 是地名,藏族人把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昂任、定日、 拉孜、 萨加及阿里一带叫做“堆”,“谐”是歌曲的意思,而 舞蹈往
往与歌曲结合在一起,因此, 上述地区的农村歌舞就叫 做堆谐。这种舞蹈后来在整个西藏流传,舞蹈逐渐演变 为脚下打点 的踢踏舞的形式,以拉萨地区最为盛行,人 们称它为“踢
及青海、甘肃藏族居住区。 锅庄的舞蹈动作粗犷有力, 矫健奔放,劳动气息强,有模拟禽兽的各种动作。 锅庄 的音乐曲式短小,是 2—4 乐句组成的分节歌,先清唱然 后歌舞
,歌舞时先慢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快,最 后以快速结束。音乐节奏顿挫 有力,比果谐更为粗犷、高亢、豪放。 反映藏族军民血 肉相连,鱼水深情的歌舞曲《洗衣歌》,是汉族作曲家 罗念一同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