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4.1练习 鲁教版必修1 新课标.doc

合集下载

2019-2020版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题:第三单元测评+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版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题:第三单元测评+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我国某地喀斯特地貌景观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形成图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海浪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溶蚀2.关于图中甲、乙两岸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甲——凸岸——侵蚀B.甲——凹岸——沉积C.乙——凸岸——沉积D.乙——凹岸——侵蚀1题,形成图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溶蚀,D对;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等海蚀地貌,A错;风力侵蚀形成风蚀蘑菇等风蚀地貌,B错;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等,C错。

故选D。

第2题,根据凹岸、凸岸理论,图中甲位于河流凸岸,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A、B错。

乙位于河流凹岸,形成的外力作用是流水的侵蚀作用,D对,C错。

故选D。

2.D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一种典型地貌。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

读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景观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4.与房山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植被B.植被、土壤C.土壤、地形D.岩石、水文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喀斯特地貌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第4题,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经流水的溶蚀作用而成,故D正确;与土壤、地形、植被等因素关系小,可排除A、B、C。

4.D右图是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新月形流动沙丘照片。

读图,完成5~6题。

5.根据沙丘形态判断,该地盛行()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6.该沙丘可能位于()A.内蒙古高原B.鄂尔多斯高原C.准噶尔盆地D.塔里木盆地5题,流动沙丘的迎风一侧坡度缓,背风一侧坡度陡。

结合图示指向标,根据沙丘形态判断,该地盛行东北风。

故选C。

2019-2020版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二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版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二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示意位于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读图,完成1~2题.1.该日,湖陆风的转变及对应的时刻是()A。

陆风转湖风8:30—9:30B。

陆风转湖风10:00-11:00C。

湖风转陆风12:00—13:00D。

湖风转陆风13:00—14:002。

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湖陆的热力差异B.湖陆的湿度差异C.湖陆的海拔差异D.湖陆的面积差异1题,可以借助海陆风知识分析,若陆地气温高、湖泊气温低,则陆地为低压区、湖泊为高压区,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即湖风,此时湖泊上空湿润水汽吹向陆地,则岳阳市空气湿度变大;相反则为陆风,岳阳市空气湿度逐渐减小。

图中10:00—11:00是湿度明显变化的时间段。

故选B。

第2题,热力差异导致气压差异,从而形成风向的转变,即根本原因是湖陆的热力差异。

B 2。

A读图,完成3~4题。

3.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纬度范围是( )A。

南北纬10°之间B。

南北纬10°~40°C.南北纬30°~60°D。

南北纬50°~80°4.设全球降水量、热带蒸发量、温带径流量最大值所在纬度范围分别为①②③,则海洋表层盐度()A.①>②>③B。

①〉③>②C.②>①〉③D。

②>③>①3题,可以从两方面判断,一是根据图上方的蒸发量和降水量两条折线的数值大小进行分析判断,图中蒸发量明显大于降水量的在南北纬10°~40°之间;二是通过径流量图下方的径流量进行判断(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在南北纬10°~40°之间径流量为负值,说明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2019-2020版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题: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版含

2019-2020版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题: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版含

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1~2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2.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1题,岩浆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

图中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④是地核。

第2题,①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②圈层横波能通过;③圈层横波消失,最可能为液态;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大。

2.C暑假期间,小明同学到黄果树瀑布旅游,拍摄了如右景观。

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A.2B.3C.4D.5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各圈层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3题,图中有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四个圈层。

第4题,连续而不规则的是水圈,图中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其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一部分来自太阳辐射能,一部分来自地球内能。

4.B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6.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5题,a、b、c为地球外部圈层,b为生物圈;地球内部圈层由d、e、f、g四部分组成;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横波速度减为0。

第6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壳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是一个连续圈层。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练习: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测评 Word版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练习: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测评 Word版

姓名,年级:时间:第四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图,完成第1~2题.1。

若①是自然资源,③是能源,则②不可能是( )A。

常规能源B.水资源C.矿物能源D.可再生能源2。

若①是矿产资源,③是工业燃料,则②可能是()A.煤炭、石油、天然气B.铁矿、水能、沼气C。

地热、天然气、煤炭D.石油、水能、铁矿解析:第1题,水资源属于自然资源,但不属于能源。

第2题,煤炭、石油、天然气既是矿产资源,又是工业燃料.答案:1。

B 2。

A导学号58734106读世界某自然资源的主要分布图,完成第3~4题。

3.该自然资源是( )A.森林资源B。

煤炭资源C.土地资源D.冰川资源4.有关该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近年来数量不断减少B.取之不尽,用之不竭C.已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D。

其形成与岩浆活动联系密切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资源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故为冰川资源。

第4题,由于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其数量会逐渐减少.。

D 4.A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

图中d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A.土地B。

劳动力C。

资本 D.技术6.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A.数量B.质量C。

类型 D.区位5题,从图中可看出d曲线所代表的因素在采猎文明阶段没有产生影响,农业文明影响也较微弱,在工业文明阶段的影响明显加强,结合选项可知应是技术.第6题,工业文明阶段,非农业用地大大增加,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区位的优劣上。

6.D后天性资源是指由于传统资源或能源相对匮乏,人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种资源。

下图为不同社会阶段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曲线图。

读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b阶段两个空白框为该阶段内人类活动作用程度较强的两种自然资源类型,这两种自然资源可能是()A。

2019-2020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4单元+第2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

2019-2020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4单元+第2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后篇巩固探究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它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社会属性是指它必须有承载体,即要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才称为灾害。

现在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活动有关。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会发生自然灾害B.人类完全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C.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D.洪水、干旱属于气象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2.下列各组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是()①滑坡、泥石流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④火山爆发、台风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1题,自然灾害具有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发性、群发性、潜在性等特征,可以说突发性是自然灾害的特点,但不能说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

第2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紧扣“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自然灾害”这两个条件去分析四个选项。

环境污染不属于自然灾害;④属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只有①②可能由人类活动(如植被破坏、工程建设、过度开采地下水等)诱发。

2.A2018年5月,南方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造成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持续遭受洪涝灾害。

据此完成第3~4题。

3.南方多地发生洪灾的原因主要有()①地形以平原为主②降水较多③农业用水少④城市排水设施落后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4.长江干流易发生大洪水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人口、城市密集B.支流众多,河道弯曲C.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D.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3题,持续的强降雨是发生洪灾的主要原因,同时城市排水设施落后加剧了洪涝灾害。

第4题,长江干流易发生大洪水,与河道特征、支流分布状况、流域内的地形和植被情况等自然因素有关,但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4.C洪水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做好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可大大减轻洪水所造成的损失。

2019-2020版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第四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自然灾害及常见类型

2019-2020版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第四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自然灾害及常见类型

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成因第1课时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①玉树大地震②冬春华北地区特大干旱③俄、美卫星相撞④央视新址火灾⑤纳米比亚、安哥拉暴雨洪水灾害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央视新址火灾都不具备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

2018年12月24日上午9时左右,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和岩浆喷涌而出,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此完成2~3题。

2.该地区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B.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生长边界D.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3.按自然灾害成因和发生过程,火山爆发属于()A.生物灾害B.地质灾害C.气象灾害D.海洋灾害2题,该地区位于地中海沿岸,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岩层错动,岩浆从裂缝中喷出,形成火山,D对。

A、B、C错。

第3题,按自然灾害成因和发生过程,火山爆发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有关,属于地质灾害,B对。

生物灾害、气象灾害与火山爆发无关,A、C错。

海洋灾害主要有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海啸和风暴潮等,D错。

3.B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4~5题。

4.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C.降水集中,且多暴雨D.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破碎5.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A.地震B.泥石流C.滑坡D.塌方4题,气温日较差大不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且该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不是很大。

第5题,植被破坏后,地面因缺乏植被保护,易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

5.B6.读我国东南沿海某村落附近某自然灾害实景图和等高线图、该地气候资料图,指出图中村落受到哪种地质灾害威胁,并解释理由。

(江苏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阶段综合测评4(第十~十二课时)(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江苏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阶段综合测评4(第十~十二课时)(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阶段综合测评(四) (第十~十二课时)(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图(1997~2006年),完成1~2题。

1.图中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地震、洪涝、干旱B.泥石流、风雹、风暴潮C.风暴潮、火山爆发、干旱D.风雹、洪涝、滑坡2.地震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原因是( )①破坏面积广②突发性强③防御难度大④社会影响深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A2.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每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大小。

第2题,地震发生速度快,难监测,防御难,造成的损失大。

]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多发,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

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西南地区山崩、滑坡、泥石流灾害比中南地区更为频繁多发的原因有( )①地壳运动更为强烈②降水强度更大③地形更为复杂崎岖④植被覆盖率更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下列各项防御和减轻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措施中,比较可行的有( )①加强科学研究,进行灾情监测预报②大量开采山石,修建梯田③恢复植被,实施护坡工程④大量迁移居民至平原地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C4.C [西南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地形崎岖是其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

大量开采山石、修建梯田、会破坏地表结构,加剧灾害的发生,大量迁移居民至平原地带不切实际。

] 下图是2016年1月23日郑州天气预报截图,读图,回答5~6题。

5.读图可知此时郑州最有可能经历的天气是( )A.滑坡B.洪涝C.寒潮D.台风6. 该天气系统给郑州带来的影响是( )A.大风加重污染B.低温造成冻害C.降雪影响交通D.浓雾阻碍出行5.C6.B [第5题,根据表资料可知郑州1月23日至1月26日天气晴朗,前期温度低,后期逐渐转暖,最有可能经历寒潮天气。

第6题,天气晴朗不会出现降雪影响交通,风力较小不会出现大风加重污染。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第四单元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B【解析】自然灾害的防避既需要政府领导下的有组织的社会行动,又需要广大公民积极科学地参与。

作为现代公民,应该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学习灾害自救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参与救灾的社会责任感。

2.【答案】A【解析】表中有震级、震中距等相关资料,可以明确判断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和是否位于震中,但是没有震源深度的详细信息,不能明确判断出两地的震源深度。

3.【答案】A【解析】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从材料中可以看出B、C、D项,但无法看出该地地质脆弱。

4.【答案】B【解析】洪涝、海啸为水文灾害,台风、寒潮为气象灾害。

5.【答案】C【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我国洪水频度河流中下游频度高,东部较西部频度高,南方较北方频度高,平原较山区频度高。

选C。

6.【答案】A【解析】修建水库,可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可以有效地防止洪灾;B、C、D为非工程措施。

选A。

7.【答案】B【解析】图中所示地质现象为滑坡与泥石流。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从两者定义可知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坡度较大的山地。

8.【答案】B【解析】华北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房屋朝向南时阳光射入时间最长,四地中a朝向西南,b、c都朝向南方,d朝向东南方;滑坡多发生在陡坡,泥石流多形成于山谷,所以房屋应避开陡坡和山谷,a、c、d都位于山谷附近,b点位于山脊的相对平坦处,综合考虑,b点是最佳地点。

9.【答案】A【解析】该类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范围广大,出现次数多,应该为干旱,故A正确;台风只能影响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洪涝灾害频次极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基本不受寒潮天气影响。

2019-2020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1单元+单元活动 辨别地理方向+Word版

2019-2020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1单元+单元活动 辨别地理方向+Word版

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课后篇巩固探究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和正西方向分别前进1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是()A.回到M点B.在M点正西方C.在M点正东方D.在M点正南方2.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A.一直向东B.先东北再东南C.一直向西D.先东南再东北1题,从图中的经纬度分布及数值的变化看,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因此经度间隔相同的MN 纬线段和OP纬线段相比,MN较长,故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和正西方向分别前进100千米后其最终位置在M点正东方。

第2题,飞机从M点沿最短航线飞到N点,应先向东南方向飞,再向东北方向飞。

2.D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A点在B点的()A.东南方向B.西北方向C.正南方向D.正北方向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A点到B点方向是向西南B.从C点到D点方向是先东北后东南C.从A点到B点方向同从C点到D点方向相同D.从A点到B点方向同从C点到D点方向正好相反3题,图中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说明中心为南极点。

A点更靠近南极,在B点的南方;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劣弧定向法可以判断出A点在B点的东方。

第4题,过图中的南极点S作AB和CD的垂线,分别交于E、F两点(如下图),根据经纬网定向法可以看出:A→E的方向是向西南,E→B的方向是向西北;C→F的方向是向西南,F→D的方向是向西北。

答案:3.A 4.C5.关于用罗盘辨别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保持仪器水平状态下,将刻度盘上的180°指向目标B.在罗盘上根据指北针在刻度盘上的读数,可确定目标相对于观测者的方位角C.如果指北针指向45°,记作NW45°D.如果指北针指向300°,表明目标物位于观测者东北方向:照准—保持仪器水平—读数。

在保持仪器水平状态下,将刻度盘上的0°指向目标,根据指北针在刻度盘上的读数,可确定目标相对于观测者的方位角。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1 练习 鲁教版必修1 新课标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1 练习 鲁教版必修1 新课标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1 练习鲁教版必修1 新课标一、选择题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2.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3.2011年3月1日12时(区时),一艘由横滨开往旧金山的货轮经过5分钟越过180°经线(如图所示),此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是( )A.3月2日12时5分B.3月1时11时55分C.2月28日12时5分D.2月29日12时5分解析:图中区域自然带的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纬度地带性。

图示区域位于中高纬度,北太平洋西岸。

受千岛寒流影响,自然带P 在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偏低。

图中轮船越过的区域,180°经线刚好与日界线重合,因此应进行日期的变更。

同时,从航行方向来看,轮船由东12区进入了西12区,日期应减1天。

xx年为闰年,2月份有29天,日期不应为28日。

答案: 1.A 2.B 3.D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4~5题。

4.从地理学角度看,古诗描述的是(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5.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解析:中国塞北和江南之间的差异为南北差异,即高低纬度之间的差异,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为热量。

答案: 4.A 5.D读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6~8题。

6.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7.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 ℃,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A.1 000 米B.2 000 米C.3 000 米D.4 000 米8.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影响B.季风影响C.西风影响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解析:从图中自然带分布南低北高可知,该山地位于南半球,北坡为向阳坡,光热条件较好,故同一自然带分布的下限要高于南坡。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四单元单元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四单元单元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单元整合提升,[学生用书P107])1.什么是自然资源?2.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或生产情况,自然资源是如何分类的?3.自然资源有哪些特征?4.不同的发展阶段,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有什么不同?5.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什么是自然灾害?它可分为哪些类型?7.洪水和洪灾有什么区别?8.洪灾有哪些危害?9.哪些原因可能导致洪灾?10.人类活动对洪灾的形成有什么影响?11.如何防治洪灾?12.气候为什么会变化?13.全球气候的变化规律是什么?14.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什么影响?15.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16.什么是遥感?应用了什么原理?17.遥感过程有哪些环节?18.遥感有哪些优点及其应用领域?19.如何判读遥感影像?,[学生用书P108])教材P 84活动(1)采猎文明阶段,人口数量少,对水资源的利用仅限于生活,人类虽逐水草而居,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制约性较弱.(2)农业文明阶段,随着人口增多,水除用于生活外,还用于灌溉、航运、养殖,水资源的数量直接影响灌溉面积、航运里程和通航时间的长短,而水的质量地区差异较小。

(3)工业文明阶段,水的用途更加广泛,对其数量要求急剧增加,因水污染问题,水资源的质量对人体健康和产品质量等影响日渐突出.教材P 85活动据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表可知,我国绝大多数土地荒漠化是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与堆积作用而成的,其面积分别占退化土地面积的45。

7%和44.1%。

由中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成因及其面积比例表可知,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成因主要是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草原过度农垦,三者合占荒漠化面积的85.1%.因此我国北方地区荒漠化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造成的。

所以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注意避免耕地减少、水土流失、次生盐渍化等问题,通过植树种草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土地资源的进一步退化。

教材P 89活动(1)气象灾害①洪涝是因降雨过多或强度过大而引起的江河决堤、山洪暴发、内涝积水不退、淹没田地、人员伤亡等水灾。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练习: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练习: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示意某时昼半球状况。

该日,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动。

读图,完成第1~2题。

1.此时一架飞机从①地起飞,10小时后到达④地。

到达时④地的区时为( )A.18:00B.22:00C.21:40D.22:202。

若不考虑天气的影响,此时下列四地中相同物体日影最长的是()A.①B。

② C.③ D.④解析:第1题,读图,图示为昼半球,④地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间,是正午12时.图中显示,该地经度是40°W,所以该地使用西三区的区时,即45°W经线的时间,此时区时是11:40.根据图中经度判断,经度差是20°,所以①地经度为100°W,起飞10小时后到达,④地也经过了10小时,所以区时是21:40,C项正确.第2题,图示昼半球是以太阳直射点为圆心的大圆,离圆心越远,离大圆越近,即离晨昏线越近的点,太阳高度就越小,影子越长。

读图,此时四地中相同物体日影最长的是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远、离晨昏线最近的点,四地中①离晨昏线最近,A项正确。

答案:1.C 2.A(2016·北京高考)2016年8月21—25日,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在北京举办.往届大会曾在华盛顿、首尔等地举办。

读图,完成第3题。

3。

本届大会期间,北京( )A。

适逢中国农历处暑节气B.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C。

比首尔正午太阳高度大D.比华盛顿日出时间晚,一个节气时间间隔一般为15天,秋分为每年的9月23日左右,所以8月23日左右为处暑,A选项正确。

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出现在秋季;北京和首尔均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且首尔纬度低于北京的纬度,任何时候首尔的正午太阳高度都大于北京;大会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北京位于华盛顿东边,日出时间早于华盛顿.读图,完成第4~5题.4。

若图中曲线为等高线,b地海拔小于d地,则( )A.该区域属于向斜构造B. a地可以看到c地C. b地可能发育溪流D。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单元检测试卷四含解析鲁教版必修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单元检测试卷四含解析鲁教版必修

单元检测试卷(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我国某河流域略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河为( )A.汉江B.闽江C.西江D.渭河2.甲河干流的南、北支流比较,南岸支流( )A.流程长,较稀疏B.流经地区坡度较大C.水质清,无结冰期D.流经地区多为红壤3.图中虚线不可能是( )A.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界线B.一月均温0℃等温线C.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答案 1.D 2.B 3.A解析第1题,从经纬度及水系分布判断甲为渭河。

第2题,渭河南岸支流源于秦岭山地,坡度较大,流程短,流经地区多为棕壤;因位于秦岭以北,河流有结冰期。

第3题,虚线所在的经纬度位置决定了其不可能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界线。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发源于云南省东部,其上游称南盘江,东出云南后穿越广西的西北部和中部,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后改称黔江。

读“红水河流域图”,回答4~5题。

4.红水河被称为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导致其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因素有( )①降水②气温③地形④植被A.①④B.①②C.①③D.③④5.下列不符合红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A.大量开垦坡地,发展种植业B.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旅游C.发展交通,促进对外经济联系D.结合资源优势,发展能源工业答案 4.C 5.A解析第4题,水能资源与其流域的地形(起伏大)和降水(降水多)有密切的关系。

第5题,大量开垦坡地易造成水土流失。

特威德河是一条重要的区域性河流,一直以来,它为捕鱼业和商贸业提供了一个避风的港口。

20世纪60年代,当地政府在特威德河河口修建了两座堤坝,结果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据此完成6~7题。

6.特威德河河口修筑堤坝是为了( )A.减少泥沙堆积,保证河口通航能力B.拓宽通航航道,提高船只通行速度C.增加停船泊位,扩大港口的吞吐量D.杜绝风浪影响,保障船只通航安全7.特威德河河口堤坝的修建,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A.海水倒灌频繁发生B.河口鱼类资源减少C.黄金海岸海滩退缩D.堤坝南侧泥沙堆积答案 6.A 7.C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特威德河为商业贸易提供了避风港口,河口修筑堤坝是为了减少泥沙堆积,防止淤浅河道或码头,保证河口通航能力,A对。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辨别地理方向(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辨别地理方向(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跟踪检测(四)判别地理方向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1.下图中2号综合楼位于售楼中心的( )A.西南方B.东北方C.东南方D.西北方解析:选A 图中的指向标朝下,说明图中左侧为东方,右侧为西方,上为南方,下为北方,由此可知2号综合楼位于售楼中心的西南方。

读图,回答2~3题。

2.在图中甲处水平放置罗盘,则罗盘上的指北针( )A.指向丙B.指向乙C.指向丁D.背向丙3.甲在丁的( )A.西北B.东南C.西南D.东北解析:2.A 3.B 由图中经度数的变化可判定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而确定为北半球经纬网示意图,因此在甲处放置罗盘,罗盘上的指北针会指向北,而丙位于甲的正北方,甲在丁的东南方向。

4.下列有关罗盘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罗盘上的刻度0°正对南方B.罗盘上的北方对准目标C.罗盘上的读数读的是指南针的位置D.在任何地区均可使用罗盘解析:选B 罗盘上的刻度0°对准目标,也就是罗盘上北方对准目标。

在罗盘上必须分清指北针,指北针指的是目标的方位。

在磁性大的地区无法使用罗盘,因为那里的磁性会干扰罗盘正常工作。

下图是居住在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的达斡尔民族的传统民居,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方向代表南方的是( )A.甲B.乙C.丙D.丁6.6月份,房屋的主人早起迎接日出,其面部朝向是( )A.朝向丙丁之间的方向B.朝向乙丙之间的方向C.朝向甲乙之间的方向D.朝向甲丁之间的方向解析:5.B 6.A 图示民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房屋应是坐北朝南,因此乙代表的是南方;夏季时日出方向为东北方向,故房屋的主人早起迎接日出时面部朝向是东北方,对应图中丙丁之间代表的方向。

7.右图是某一同学用罗盘正确测量某一物体时罗盘指针状况(画斜线的部分代表磁针红色一端),则这一物体位于观测者的(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解析:选A 罗盘水平刻度盘上0°、90°、180°、270°分别代表北(N)、东(E)、南(S)、西(W)。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含答案)一、宇宙1.宇宙的含义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宇宙的特征(1)物质性——天体:①含义: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例如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

②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2)运动性——天体系统: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其关系如下图:3.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达到150亿光年。

[温馨提示](1)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2)总星系不等于宇宙,它是我们目前已知的宇宙范围。

二、太阳1.太阳系示意图图中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2.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核心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①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②人类的新能源。

3.太阳活动(1)概念: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日冕层、B色球层和C光球层。

(3)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C层的为黑子,B层的为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

(4)对地球的影响:①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现象。

③产生极光现象。

④使地球上气候异常的概率增大。

[温馨提示]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殊的天文观测仪器时才能看到。

三、地球1.普通性(1)从运动特征看,与其他七大行星相似。

(2)从结构特征看,与水星、金星、火星相似,均属类地行星。

2.特殊性(1)表现:目前所能探测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2)请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按照因果关系连接起来:[思考启迪]为解决地球上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们曾提出移民月球的构想,要想把这一想法变成现实,你认为应重点解决月球上哪几方面的问题?提示:①解决昼夜温差大的问题,控制合适的温度;②寻找或解决生存用水问题;③通过氧气的制造和存储运输,保证氧气的供应。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同步:单元活动4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同步:单元活动4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后篇巩固探究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内容说明航天遥感的特点是( )A。

探测范围广B。

时效快,精度高C。

连续性强D。

准确定位2.就航天遥感而言,其探测的范围越大,则( )A.获得资料的速度越慢B。

获得资料的周期越长C。

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D.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解析:第1题,图中“我一次就可以把半个地球照进去”反映了航天遥感探测范围广的特点。

第2题,遥感探测的范围越大,其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但分辨率一般会越低.答案:1。

A 2。

C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地震.受此影响,我国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发生里氏5。

9级地震,并引发多处滑坡和雪崩.救援指挥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 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为救灾物资的顺利送达提供了空间指导。

据此完成第3~4题。

3。

救灾人员如何根据卫星图片判断居民点的位置?在假彩色卫星影像上居民点呈现()A.深蓝色 B.灰白色或浅蓝色C.绿色D。

红色4.在假彩色卫星影像上河流与公路相比通常( )①宽度基本不发生变化②宽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宽③相对比较平直④弯曲多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题,在假彩色卫星影像上居民点、城市、道路等人工建筑,呈现灰白色或浅蓝色。

第4题,在假彩色卫星影像上,道路的宽度往往不发生变化,而河流的宽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宽;道路相对比较顺直,而河流则弯曲多变。

B 4.D2016年9月15日,第14号台风“莫兰蒂”在福建厦门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属于超强台风.据此完成第5~6题。

5.气象卫星云图的获得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是()A。

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D。

数字地球6.分析多幅卫星云图可以获知()①台风中心位置②台风的强度和速度③台风所造成的降水范围④台风的移动方向⑤台风的登陆地区A。

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C。

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解析:第5题,气象卫星云图的获得主要采用的是遥感技术。

2022高中地理4.1练习鲁教版必修1新课标

2022高中地理4.1练习鲁教版必修1新课标

练习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2022·试题调研以下图是 2022 年我国能源花费构造展望图,图中比重增添是与 2022 年对比得出的。

读后回答 1~ 2 题。

1.与 2022 年对比, 2022 年我国A.以洁净能源花费为主B.花费比重增添的均为可重生能源C.天然气花费增幅最大D.水电花费大幅度降落2.图示煤炭比重增添的变化,说明A.煤炭仍旧是我国的主要能源B.焚烧煤炭产生的环境污染总量减少C.煤炭产量大幅降落D.我国能源花费构造中,煤炭比重略有降落分析:第 1 题,由图中折线可知天然气比重增添最多,增幅最大。

第 2 题,图示煤炭比重增添为负值,即煤炭比重降落。

答案:自然资源固然各有特色,但作为自然资源的整体还拥有必定的共性特色。

综合所学知识达成 3~5 题。

3.以下相关自然资源基本特色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各样可重生资源的散布,一般拥有显然的地划分异规律②自然资源的地域散布,一般都拥有均衡性的特色③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它的散布无规律可循④自然资源的数目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可不停扩大和提升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4.以下陆地自然资源中,表现非地带性散布规律的是A.土地资源B.丛林资源C.石油资源D.光热资源5.以下对于陆地自然资源之间的互相关系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①山地中丛林被大批砍伐,山中的泉水会减少②在河流中、上游过度截流用水,下游可能会出现断流③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域,矿产资源也会丰富④植树种草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不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分析:自然资源的散布拥有不均衡性;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作用限制,拥有地质成矿规律。

土地资源、丛林资源、光热资源属可重生资源,它们的散布拥有地带性规律;石油资源属不行重生资源,其散布表现了非地带性。

淡水资源的多少与降水量多少、植被覆盖率相关,与矿产资源没相关系;植树种草有益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益于成立优秀的生态系统。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3.创新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作业评价:
1.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
2.评价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实践操作和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3.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目标: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在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过程和情感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章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内容,为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2)新课:以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讲解陆地水体类型、特点、相互关系等知识点,穿插提问、互动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当地的水体类型、分布及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c.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和水体有哪些影响?
2.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3.教学目标: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思维能力:高中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4.1练习鲁教版必修1 新课标
一、选择题
(2011·试题调研)下图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预测图,图中比重增长是与2005年相比得出的。

读后回答1~2题。

1.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 )
A.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B.消费比重增加的均为可再生能源
C.天然气消费增幅最大D.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
2.图示煤炭比重增长的变化,说明( )
A.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B.燃烧煤炭产生的环境污染总量减少
C.煤炭产量大幅下降
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略有下降
解析:第1题,由图中折线可知天然气比重增加最多,增幅最大。

第2题,图示煤炭比重增长为负值,即煤炭比重下降。

答案: 1.C 2.D
自然资源虽然各有特点,但作为自然资源的整体还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

综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各种可再生资源的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②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一般都具有均衡性的特征③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它的分布无规律可循④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④
4.下列陆地自然资源中,体现非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
A.土地资源B.森林资源
C.石油资源D.光热资源
5.下列关于陆地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山地中森林被大量砍伐,山中的泉水会减少②在河流中、上游过量截流用水,下游可能会出现断流③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矿产资源也会丰富④植树种草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不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不平衡性;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作用制约,具有地质成矿规律。

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光热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它们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石油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其分布体现了非地带性。

淡水资源的多少与降水
量多少、植被覆盖率有关,与矿产资源没有关系;植树种草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

答案: 3.D 4.C 5.C
读沿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6~7题。

6.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甲地纬度低B.甲地距海近
C.甲地气候干燥,降水少D.甲地缺少地面植被覆盖
7.甲地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有( )
①复种指数高②小麦颗粒饱满③瓜果甜度高④水稻种植面积广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解析:从题干和图中信息可知甲地纬度高于乙地。

甲地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总量多;充足的光照,较大的昼夜温差,利于光合作用和糖分的积累。

答案: 6.C 7.B
读某地秸秆利用示意图,完成8~9题。

8.围绕秸秆有四种不同的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 D
9.在四种利用方式当中,最不利于恢复土壤肥力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 B
(2011·杭州高一质检)下图是美国马奇蒂博士对世界一次新能源替代趋势的研究成果。

读图回答10~11题。

10.一次能源M1和M2分别是( )
A.石油和水能B.煤炭和石油
C.石油和煤炭D.煤炭和水能
11.天然气将成为21世纪初期世界的主要能源,相当于M1、M2,主要是因为天然气( ) A.分布广,储量大
B.开采、运输、使用的技术难度不大
C.是可再生能源
D.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解析:图中表示一次性能源利用比重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注意与社会技术发展的结合。

第10题,由图可知,M1这种能源开始使用较早,并在20世纪初所占比例最大,后其地位逐渐下降,到21世纪初被天然气替代,可判断M1、M2分别是煤炭、石油这两种能源。

第11题,天然气燃烧后基本无灰渣,同时所排放的废气也远少于煤炭和石油,故它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答案:10.B 11.D
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d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B.劳动力
C.资本D.技术
13.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
A.数量B.质量
C.类型D.区位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资源在人类历史发展时期的意义。

第12题,从图中可看出d曲线所代表的因素在狩猎文明阶段没有产生影响,农业文明影响也较微弱,在工业文明阶段的影响明显加强,结合选项应是技术。

第13题,工业文明阶段,非农业用地大大增加,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区位的优劣上。

答案:12.D 13.D
二、综合题
洲名
欧洲 A B 北美洲 C D 项目
径流总量
3 100 131 900
4 22
5 5 950 10 390 1 965
(立方千米)
人均径流量
2 100 1 960 5 500 8 640 21 000 27 800
(立方米)
(2)在以下坐标图中,按由多到少的顺序和图例要求画出六大洲人均径流量柱状图。

(横坐标每个数字代表一个大洲,每小格只有一个基数,在此位置可画出各洲相应柱状图。

)
(3)一个地区的径流量的多少取决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对比关系。

世界上江河径流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

(4)目前许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除表中所反映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外,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有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和绘制图表的能力。

第(1)题,由表中径流总量和人均径流量判断各大洲的名称,人均径流量最多的大洲是大洋洲,径流总量最多的是亚洲,其次是南美洲,因此表中A为亚洲,B为非洲,C为南美洲,D为大洋洲。

第(2)题,结合第(1)题分析及表中数据、图例画出即可。

第(3)题,属基础知识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4)题,表中资料反映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这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的自然原因。

另外,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需水量增长速度远超过可供水量增长速度,并且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水体污染加重,可用的水资源减少是导致“水荒”的人为原因。

答案:(1)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大洋洲。

(2)略
(3)降水量蒸发量巴西
(4)地球上水资源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较快,水污染严重
15.我国石油资源形势十分严峻,人均占有量还不到世界的1/10,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国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十几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变化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中俄石油管线建设谈判多年,俄罗斯最终决定放弃安大线(安加尔斯克—大庆),修建泰纳线(泰舍特—纳霍德卡),如下图。

材料三我国目前和将来拟开辟的部分石油进口线路示意图(下图)。

(1)从材料一可知,我国成品油从________年开始净进口;原油从________年开始净进口,主要从________地区进口。

(2)为什么我国比较重视从俄罗斯输入石油?
(3)铺设泰纳线,面临的主要难题有哪些?
(4)依据材料三,对我国石油运输而言,中缅输油管道、克拉地峡运河航线与现行的马六甲海峡航线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5)为确保国家石油安全,除实现石油进口的多元化外,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分析,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1993 1997 中东(2)实现石油输入多元化,减少对单一源地的依赖,保证供油安全;陆上输入比海上运输更安全;距离我国东北地区较近,该区石油冶炼和输送等基础设施完备(答对两点即可)。

(3)冻土地带施工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

(4)线路短,可节省时间和运输费用;加大石油进口的安全性。

(5)优化能源结构(扩大煤炭、水能、核能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努力开发本国的油气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