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第七版生理学肺牵张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
呼吸运动的调节
讲稿:呼吸运动的调节【目的要求】1.观察各种理化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2.分析各因素的作用途径,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课堂提问及解答】1.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2.呼吸为什么有节律?3.调节呼吸运动的环节?答1:呼吸中枢是指(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等部位)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正常呼吸运动是在各呼吸中枢的相互配合下进行的。
答2:呼吸节律形成的机制;基本呼吸节律形成的学说(1)起步细胞学说(2)N元网络学说等。
答3: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包括(1)肺牵张反射(2)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3)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4)其他反射。
【实验原理】1.CO2↑→(+)中枢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2.H+↑→(+)外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3.O2↓→(+)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重点难点】:呼吸运动调节的反射弧【观察指标】呼吸频率、幅度、PaO2、PaCO2、pH【方法与步骤】1.兔常规操作。
行气管插管和颈总动脉插管。
我们这里与以往不同的是,气管插管的一端通气口要与呼吸传感器相连,然后进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器,记录呼吸波。
颈总动脉插管插好以后,取血作血气分析,以作我们后面实验的对照。
我们取血的时候要注意抗凝和隔绝空气。
所以我们在取血前,要用肝素将注射器血管管壁湿润,取血的时候,将前面流出的几滴血弃去,取血后,立即将密封盖盖好,用手指弹一弹注射器血管壁,使血液与肝素混合,防止凝血,取完血后,大家还要记注,要用肝素将插管内的血液全部推回动脉。
2.增大无效腔。
等大家记录一段稳定的呼吸波后,并且已经取血做了血气分析,我们就可以做无效腔增大对呼吸的影响。
我们的器械盘里准备了一根长的橡胶管,将这根橡胶管连接在气管插管的(侧管)另一个通气口上,记录呼吸波形。
5分钟后从动脉插管处取血作血气分析。
然后,观察家兔的呼吸,等到它的呼吸恢复到正常以后,才可做下一步的实验,这个大概需要5-10分钟。
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第七版呼吸部分
⑶ 呼吸过程
① 平静呼吸
吸气运动 主动
呼气运动 被动
频率12~18次/分
平静呼吸运动过程:
吸气运动 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等收缩
呼气运动 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
廓减小,肺依自身回缩力而回位
② 用力呼吸
吸气和呼气 都是主动的
用力呼吸运动
吸气肌: 膈肌,肋间外肌、 辅助吸气肌收缩。
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 学第七版呼吸部分
呼吸: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外呼吸
气体在血液 中的运输
内呼吸
呼吸过程的三个环节:
肺通气 ⒈外呼吸
肺换气 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⒊内呼吸(组织换气)
第一节 肺通气
肺通气:
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 程
实现肺通气的器官:
呼吸道、肺泡和胸廓
终末细支气管
原因:
① PO2下降程度>PCO2升高程度
② CO2扩散比O2快,不易潴留 ③ PO2↓ ,PCO2↑→ (+) 呼吸
↓ 利于CO2排出
说明:0.84是平均值,不是指肺的每部分都是 整个肺: V/Q=0.84 肺尖部: V/Q比值↑ 2.5 肺底部: V/Q比值↓ 0.6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2.神经元网络学说 延髓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①起步细胞学说:20世纪80年代
一、呼吸的中枢调控
(一) 呼吸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 的神经细胞群
根据呼吸神经元放电与呼吸节律的关系
吸气神经元 呼气神经元 吸气—呼气神经元 呼气—吸气神经元
中脑-脑桥横断 脑桥上-中部横断
脑桥-延髓横断
2021厦门医疗招聘备考资料: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2021厦门医疗招聘备考资料: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呼吸运动是整个呼吸过程的基础,呼吸肌的节律性舒缩活动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双重控制。
虽然呼吸节律起源于脑,但是呼吸运动的频率、深度、吸气时间和呼吸类型等都受到来自呼吸器官自身以及血液循环等其他器官感受器传入冲动的反射性调节,如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肺牵张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和防御性呼吸反射。
下面主要讨论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一、化学感受器(一)外周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但后者主要调节循环功能,真正起调节呼吸的主要作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还是颈动脉体。
所以在动脉血PO2降低、PCO2或H+浓度升高时,CO2、缺O2、H+浓度上升,均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对颈动脉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外周化学感受器敏感的是动脉血中的PO2下降、PCO2升高或H+浓度增加,而对动脉血中O2含量的降低不敏感。
由于CO2较容易扩散进入外周化学感受细胞,使细胞内H+浓度升高增加;而血液中的H+则不易进入化学感受器细胞,故血液的H+对细胞内的H+浓度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因此,相对而言,CO2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比H+强。
中枢化学感受器不接受缺O2的刺激。
(二)中枢化学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为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而不是CO2.但血液中的CO2可以迅速自由通过血脑屏障,使中枢化学感受器细胞外液中的H+浓度升高,从而袭击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而血液中的H+几乎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故血液pH的变化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较弱,也较缓慢。
二、CO2、H+、缺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一)CO2吸入气中CO2含量在0%~7%之间上升时,可引起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肺通气量增加可以增加CO2的排出。
但CO2过多,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呼吸中枢的活动,引起呼吸困难、头痛、头昏、甚至昏迷,出现CO2麻痹。
(二)H+动脉血H+浓度升高时,可导致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H+浓度下降时,呼吸运动受到抑制,肺通气量降低。
人卫。第七版生理学。肺牵张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ppt
[典题例析] [例2] (2010· 福建高考)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
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
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 业是 A.电报业 C.铁路交通业 ( )
B.大众报业 D.轮船航运业
[解析]
[答案]
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
(三)防御性呼吸反射
1.咳嗽反射cough reflex
咳嗽时可将呼吸道内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但剧烈 咳嗽时,因胸膜腔内压↑,阻碍 V血回流,使V压 和脑脊液压↑。
2.喷嚏反射sneeze reflex
喷嚏时清除鼻腔内的刺激物。
3.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引起的呼吸反射
肺毛细血管充血、肺泡壁间质积液时,肺毛细血管旁感 受器( J- 感受器)受到刺激,反射性引起呼吸暂停, 继以浅快呼吸、Bp↓、心率↓。
会生活。
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
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A.电话 C.电报 B.汽车 D.火车 ( )
解析:从“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推断为火车。 答案:D
[典题例析] [例1]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
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 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 ( )
2. 右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上登载的
一幅漫画,其要表达的主题是( A.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 B.西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D.西方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
解析: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到各国举的灯笼是火车形状, 20世纪初的这一幅漫画正反映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 权益。B项说法错误,C项不能反映漫画的主题,D项时 间上不一致。 答案:A
生理学┃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生理学┃呼吸的反射性调节生理学· 呼吸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呼吸节律虽起源于脑,但呼吸运动的频率、深度和样式等都受到来自呼吸器官自身以及血液循环等其他器官系统感受器传入冲动的反射性调节。
下面讨论几种重要的呼吸反射。
(一)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化学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是一种反射性活动,称为化学感受性反射(chemoreceptor reflex)。
这里的化学因素是指动脉血液、组织液或脑脊液中的O2、CO2和H+。
机体通过呼吸运动调节血液中O2、CO2和H+的水平,而血液中的O2、CO2和H+水平的变化又通过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呼吸运动,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中这些化学因素的相对稳定和机体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
1.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chemoreceptor)是指其适宜刺激为O2、CO2和H+等化学物质的感受器。
根据所在部位的不同,化学感受器分为外周化学感受器(peripheral chemoreceptor)和中枢化学感受器(central chemoreceptor)。
(1)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1930年,比利时生理学家Heymans首次证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在化学感受性呼吸调节中的作用,于193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动脉血PO2降低、PCO2或H+浓度升高时受到刺激,冲动分别沿窦神经(舌咽神经的分支,分布于颈动脉体)和迷走神经(分支分布于主动脉体)传入延髓孤束核,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和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后者见第四章)。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虽都参与呼吸和循环的调节,但颈动脉体主要参与呼吸调节,而主动脉体在循环调节方面较为重要。
颈动脉体的解剖位置便于研究,因而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颈动脉体。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其每分钟血流量约为其重量的20倍,100g该组织的血流量约为2000ml/min(每100g 脑组织血流量约为55ml/min)。
人卫版生理学第五章呼吸
2.胸廓的弹性阻力 胸廓的弹性阻力则是由胸廓的弹性组织所
形成。胸廓的弹性阻力的作用方向,则视胸 廓扩大的程度而异:
①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肺容量≈67%), 不表现有弹性回缩力;
②胸廓缩小时(肺容量<67%),胸廓的弹 性回缩力向外=吸气的动力,呼气的阻力;
③胸廓扩大时(肺容量>67%),胸廓的弹 性回缩力向内=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
潮气量 肺通气量
(ml)
(ml/min)
肺泡通气量
(ml/min)
平静呼吸 12 浅快呼吸 24 深慢呼吸 6
500 250 1000
6000 6000 6000
4200 2400 5100
表明:1.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更有 效
2.肺泡通气量比每分通气量更能反应肺通 气的真实效能.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一) Hb与O2结合的特征
1. 反 应 快 、 可 逆 、 不 需 酶 的 催 化 , 受 PO2
的影响 (PO2高时结合, PO2低时解离)
Hb+O2
PO2低(组织)
PO2高(肺)
HbO2
2. 是氧合,而不是氧化:
Hb的Fe2+与O2结合后仍是二价铁。
3. 1分子Hb可结合4分子O2 ,
健1康gH成b人可H结b浓合度O约2为. 150g/L血液,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气体分子不停的进行着无定向的
运动,其结果是气体分子从分压高 处向分压低处发生净转移,这一过 程称为气体扩散。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就是物理性的 扩散过程。
(一)气体的分压差
混合气体的总压力是各组成气体的分压力的
总和。
各组成气的分压=混合气总压力×该气体的
容积百分比
肺牵张反射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肺牵张反射(Hering-Breuer反射)是一种生理学上的自主神经反射,它与肺部充盈和牵张有关。
该反射有时也被称为肺牵张防御反射。
以下是对肺牵张反射的生理学解释:
肺牵张反射:
肺牵张反射是一种保护性机制,用于防止肺泡过度扩张。
当肺部充盈到一定程度时,感受到肺牵张的肺部感受器(肺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会通过迷走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发送信号。
这些感受器对肺泡的充盈程度非常敏感。
反射机制:
1. 激活感受器:当呼吸导致肺部充盈时,肺泡的压力感受器被激活。
2. 传递信号: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vagus nerve)向脑干的延髓核(medullary respiratory center)发送信号。
3. 抑制呼吸中枢:这些信号抑制了呼吸中枢,减少呼吸神经元的兴奋性,导致呼吸停顿或减缓。
4. 防止过度充盈:肺牵张反射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肺泡过度充盈,从而防止肺部的损伤或过度膨胀。
肺牵张反射在正常的呼吸调控中起到重要的平衡作用,确保呼吸运动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同时防止肺泡的过度膨胀。
生理期末题库 呼吸
56第五章呼吸一、名词解释(pulmonary ventilation) (gas exchange in lungs) (internal respiration) (respiratory membrane) 弹性阻力(elastic resistance) 顺应性(compliance) 潮气量(tidal volume)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alveolar surfactant) 肺活量(vital capacity)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 每分通气量 (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 ,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 ,血红蛋白氧容量(oxygen capacity) ,血红蛋白氧含量(oxygen content),血红蛋白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发紺(cyanosis),氧解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 ,波尔效应(Bohr effect)\ 何尔登效应(Haldane effect),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或黑-伯反射(Hering-Breuer reflex) \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proprioceptive reflex)二、选择题【A 型题】1. 肺通气的原动力是A. 大气和肺泡之间的气体分压差B. 肺内压变化C. 胸内压变化D. 肺本身的舒缩活动E. 呼吸肌的舒缩活动2. 平静呼吸时,关于胸膜腔内压的叙 述,正确的是 A. 只有吸气时低于大气压 B. 呼气时高于大气压C. 吸气时和呼气时均等于大气压D. 呼气初胸内压绝对值高于吸气末E. 吸气与呼气过程中均低于大气压 3.有关胸内压的叙述,下列哪项不疋硕 A. 胸内压=肺内压一肺回缩力 B. 一般情况下是负压 C. 胸内负压有利于静脉回流1..2..3.4.5.6..7.-8..9..10.11.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肺通气 肺换气 内呼吸 呼吸膜第五章呼 58.57D. 产生气胸时负压增大E. 使肺维持一定的扩张程度 4.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内压将 A. 等于零 B. 负值减小 C. 更负D. 等于肺泡内压E. 等于大气压*5.平静呼吸时,吸气的阻力主要来源于A. 肺泡内液-气表面张力B. 肺弹性成分的回缩力C. 胸廓弹性回缩力D. 气道阻力E. 惯性阻力6. 下列选项中,能使肺的静态顺应性降 低的因素是 A. 气胸B. 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C. 气道阻力增加D. 惯性阻力增加E. 黏滞性阻力增加 7. 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将导致A. 肺难以扩张B. 肺弹性阻力减小C. 肺顺应性增大D. 肺泡内液体表面张力降低E. 肺泡回缩力减小8. 某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 困难缺氧,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 合征,其起病的主要原因是 A. 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B. 支气管痉挛 C. 肺纤维增生 D. 呼吸中枢发育不全 E. 气道阻塞•9.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 寧谬的是A. 花降低肺泡内衬液的表面张力B. 能增加肺的顺应性C. 当肺泡直径变小时,使肺泡内衬 液的表面张力增加D. 当缺乏时,肺泡出现明显的萎陷E. 由肺泡II 型细胞分泌 10. 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原因是A. 肺泡表面张力B. 支气管口径C. 气流形式D. 肺组织的弹性阻力E. 气流速度 11. 肺总容量等于A. 潮气量+肺活量B. 肺活量+功能余气量C. 余气量+补吸气量D. 余气量+肺活量E. 余气量+功能余气量12. 正常人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约为用 力肺活量的 A. 70% B. 80% C. 90% D. 96% E. 99%13. 可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PO 2和PCO2变化幅度的肺容量是 A. 深吸气量 B. 功能余气量 C. 肺活量 D. 用力呼气量 E. 余气量14. 平静呼气末,肺内的气体量为A. 余气量B. 呼气储备量C. 功能余气量医学生理学应试习题集58D.吸气储备量E.肺总量15.下列有关肺总量的叙述,僂谬的是第五章呼 58.59A. 在不同个体,有年龄和性别的 差异B. 与身材有关C. 是指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D. 与体育锻炼有关E. 是肺活量与功能余气量之和 16. 决定每分钟肺泡通气量的因素是A. 余气量的多少B. 肺总量的大小C. 肺活量的大小D. 呼吸频率、潮气量与无效腔的 大小E. 呼吸频率与无效腔的大小 17. 潮气量增加(其他因素不变)时,下列选项中将增加的是 A. 补呼气量 B. 余气量 C. 补吸气量 D. 肺泡通气量 E. 呼气储备量18. 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之差为A. 无效腔气量X 呼吸频率B. 潮气量X 呼吸频率C. 功能余气量X 呼吸频率D. 余气量X 呼吸频率E. 肺活量X 呼吸频率19. 如果潮气量减少一半,而呼吸频率加快一倍,则 A. 每分通气量增加 B. 每分通气量减少 C. 肺泡通气量增加 D. 肺泡通气量减少 E. 肺泡通气量不变* 20.正常人体气体交换的关键因素是A. 生物膜的通透性B. 气体的溶解度C. 交换部位两侧气体的分压差D. 通气/血流比值E. 温度21.体内CO,分压最高的部位是A. 组织液B. 细胞内液C. 毛细血管血液D. 静脉血液E. 肺泡内气体*22. CO?通过呼吸膜的速率比Q 快的主 要原因是A. 原理为易化扩散B. 分压差比0大C. 分子量比。
生理学B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人卫第七版)
生理学B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所属课程名称:生理学 B课程英文名称: Physiology B所属课程编号:41032011;4103201面向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医学检验、护理学;医学影像学(五年制)课程总学时: 72理论学时: 72实验学时: 0课程学分:4.5本课程所属院系: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大纲主撰人:董榕 Tel:83272425 E-mail:shenglidongrong@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各种生物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科的一个分支。
它对活体功能活动规律的认识均来自于实验的观察和总结,所以生理学亦是一门实验学科。
学习生理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内容正常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内外环境变化对机体功能的影响,为今后学习其他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为在医疗、护理、预防等医学工作中有效地防治疾病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医学生来说,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以活体研究为对象的机能学学科。
生理学的内容是通过大量的医学实践与动物的实验研究,从而积累了许多关于人体生理功能的认识。
通过对生理学课程的学习,要掌握内容相关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人体功能活动的影响,了解内容熟悉内容获得这些基本理论的途径与方法。
认真学习生理学内容,可为后继医学课程的学习及在今后的医学实践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内容:1.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2.体内的控制系统:反溃控制系统的概念,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控制的概念和意义。
熟悉内容:1.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的三个水平。
2.生理学研究的方法:急性实验法和慢性实验法。
了解内容:1.人体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2.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3.学习生理学的指导思想。
教学内容:人体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的三个水平。
呼吸生理PPT课件
生理无效腔
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
15
不同呼吸频率、潮气量对肺通气量及肺泡通气量的影响
被测者 呼吸频率 (次/分) 潮气量 (毫升) 500 肺通气量 (毫升/分) 8000 肺泡通气量 (毫升/分) 5600
正常安静
16 8
32
深慢呼吸
浅快呼吸
1000
250
8000
8000
6800
3200
结论: 在一定的呼吸频率范围内 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更为有效。
肺血流量 (5L)
正常值
0.84
肺泡无效腔
>0.84
<0.84
功能性短路
19
大气、肺泡气、血液、组织中的PO2 和 PCO2 大气 肺泡气 动脉血 静脉血
(mmHg)
组织
PO2
PCO2
159
102-104
97-100
40
30
0.3
40
40
46
50
20
肺泡
CO2(40)
O2(102)
CO2(46)
41
复习思考题
1.胸膜腔内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生理意义? 2.切断迷走神经,呼吸运动会有什么变化?其机制如何? 3.试述缺氧和CO2增多时对呼吸影响的主要机制。
42
何尔登效应何尔登效应haldaneeffecthaldaneeffect第四节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中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元群pbkf最基本的呼吸中枢是延髓产生呼吸节律呼吸调整中枢脑桥促吸气向呼气转化初级中枢在脊髓支配呼吸肌运动长吸中枢脑桥促进吸气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一肺牵张反射二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三防御性呼吸反射张张反反射射肺扩张肺扩张抑制吸气抑制吸气兴奋呼气兴奋呼气呼气呼气吸气吸气兴奋吸气兴奋吸气抑制呼气抑制呼气缩缩反反射射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肺牵张反射主动脉体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三呼吸的化学性调节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血po适宜刺激coco22对呼吸的影响对呼吸的影响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主要途径主要途径动脉血中动脉血中pcopco22升高升高2mmhg2mmhg就可反射性引起反应就可反射性引起反应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动脉血中动脉血中pcopco22升高升高10mmhg10mmhg才能引起反应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呼吸运动是⼀种节律性的活动,其深度和频率随体内、外环境条件的改变⽽改变。
呼吸节律虽然产⽣于脑,但其活动可受来⾃呼吸器官本⾝以及⾻骼肌、其他器官系统感受器传⼊冲动的反射性调节。
1.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引起的吸⽓抑制或兴奋的反射为肺牵张反射。
它有两种成分: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反射。
2.肺扩张反射是肺充⽓或扩张时抑制吸⽓的反射。
感受器位于从⽓管到细⽀⽓管的平滑肌中,是牵张感受器,阈值低,适应慢。
当肺扩张牵拉呼吸道,使之也扩张时,感受器兴奋,冲动经迷⾛神经粗纤维传⼊延髓。
在延髓内通过⼀定的神经联系便吸⽓切断机制兴奋,切断吸⽓,转⼊呼⽓。
这样便加速了吸⽓和呼⽓的交替,使呼吸频率增加。
所以切断迷⾛神经后,吸⽓延长、加深,呼吸变得深⽽慢。
肺扩张反射有种属差异,兔的,⼈的最弱。
在⼈体,潮⽓量增加⾄800ml以上,才能引起肺扩张反射。
所以,平静呼吸时,肺扩张反射不参与⼈的呼吸调节。
但在初⽣婴⼉,存在这⼀反射,⼤约在出⽣4-5天后,反射就显著减弱。
病理情况下,肺顺应性降低,肺扩张时使⽓道扩张较⼤,刺激较强,可以引起该反射,使呼吸变浅变快。
临床助理医师考点:呼吸运动的调节
临床助理医师考点:呼吸运动的调节2017年临床助理医师考点: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的活动,其深度和频率随体内、外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劳动或运动时,代谢增强,呼吸加深加快,以下是店铺带来的详细内容,欢迎参考查看。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1.呼吸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元群。
它广泛分布于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等,正常的节律性呼吸是在各级中枢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1)脊髓:脊髓不能产生呼吸节律,脊髓的呼吸运动神经元只是联系高位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的中继站。
(2)低位脑干:指脑桥和延髓。
呼吸节律产生于低位脑干。
延髓是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
(3)高位脑:呼吸运动还受脑桥以上中枢部位的影响。
大脑皮层属于随意的呼吸调节中枢,低位脑干则属于不随意的自主呼吸节律调节系统。
这两个系统的下行通路是分开的。
2.呼吸节律的形成:关于正常呼吸节律的形成,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即起步细胞学说和神经元网络学说。
起步细胞学说认为,节律性呼吸可能是由延髓内前包钦格复合体节律性兴奋引起的;神经元网路学说认为,呼吸节律的产生依赖于延髓内呼吸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1.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指化学因素(如动脉血、组织液或脑脊液中的O2、CO2、H+)对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1)化学感受器:是指其适宜刺激是上述化学物质的感受器。
1)外周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主要是颈动脉体)。
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动脉血PO2降低、PCO2升高或H+浓度升高时受到刺激,冲动分别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2)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部的浅表部位,左右对称。
其生理性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
2)CO2、H+和低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1)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
一定水平的PCO2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基本活动是必需的`。
人卫版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并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是浸浴在机体内部的细胞外液中,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液等。
2、稳态(homeostasis):也称内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3、反馈(feedback):受控部分功能状态的变化作为反馈信息作用到一定的感受器,后者将反馈信息输送回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调节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活动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为反馈。
4、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例如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等。
5、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进行,称为正反馈。
例如妊娠反射、排尿反射等。
6、负反馈的调定点(set point):是指自动控制系统所设定的一个工作点,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只能在这个设定的工作点附近的一个狭小范围内变动。
一旦偏离调定点的范围,则可通过反馈控制使其回到调定点范围。
7、重调定(reset):调定点并非永恒不变,而在一定的情况下调定点的变动称为重调定。
8、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反应快速,准确,持续,时间短,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9、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反应速度慢,不够精确,作用持久,范围广。
可分为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和神经分泌等。
10、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范围小,幅度小,机体内较少的调节方式。
00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节律性呼吸虽然起源于脑,但可以受到来自呼吸器官本身以及血液循环等其他系统感受器传入冲动的反射性调节。
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适宜刺激是H+;外周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体:窦神经(舌咽神经的分支);呼吸调节;CO2、O2、 主动脉体:迷走神经;肺牵张反射 : 中枢化学感受器(主要作用、慢) 外周化学感受器(次要,快) : 中枢化学感受器通过血脑屏障慢,限制了对呼吸中枢的作用;外周化学感受器:低O2的刺激作用完全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且较慢;防御性呼吸反射(咳嗽、喷嚏反射) 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仅在特殊情况下低O2刺激才有重要意义;1、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调节机体通过呼吸运动 调节动脉血中O2、CO2、H+水平(1)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主动脉体是调节呼吸和循环的重要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动脉血Po2降低、Pco2升高或H+浓度升高时受到刺激,冲动分别经窦神经(舌咽神经的分支,分布于颈动脉体)和迷走神经(分支分布于主动脉体)传入延髓,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和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颈动脉体主要参与呼吸调节;主动脉体主要参与循环调节;颈动脉体含球细胞(Ⅰ型)和鞘细胞(Ⅱ型),周围包绕毛细血管窦,血供丰富;Ⅰ型有大量囊泡,内含乙酰胆碱、儿茶酚胺、神经活性肽等,这些细胞起着感受器的作用;颈动脉体还有传出神经支配,通过调节血流和化学感受器的敏感性来改变化学感受器的活动;Ⅰ型细胞受到刺激后,细胞质内Ca2+浓度升高,触发递质释放,引起传入神经纤维兴奋;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是感受器所处环境的Po2的下降,而非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 而且,从实验中可以发现,Po2、Pco2、H+三种因素对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有相互增强的现象,这种协同作用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机体发生循环或呼吸衰竭时,常常是Pco2升高、Po2降低同时存在,它们的协同作用可加强对化学感受器的刺激,而促进代偿性呼吸增强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防御性呼吸反射
1.咳嗽反射cough reflex
咳嗽时可将呼吸道内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但剧烈 咳嗽时,因胸膜腔内压↑,阻碍 V 血回流,使 V 压 和脑脊液压↑。
2.喷嚏反射sneeze reflex
喷嚏时清除鼻腔内的刺激物。
( 一 ) 肺牵张反射 pulmonary stretch reflex(黑-伯反射)
指肺扩张或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包括肺扩张肺缩小反射。
1.肺萎陷反射pulmonary deflation reflex
肺萎陷较明显时引起吸气的反射。
在平静呼吸调节中的意义不大,但对阻止呼气过深
和肺不张等可能起一定作用。
2.肺扩张反射pulmonary inflation reflex:
过程:肺扩张→肺牵感器兴奋→迷走N→延髓→ 兴奋吸气切断机制N元→吸气转化为呼气 。 意义: ①加速吸气和呼气的交替,使呼吸频率增 加。②与呼吸调整中枢共同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特征:①敏感性有种属差异; ②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这种反射不明显, 深呼吸时可能起作用; ③病理情况下(肺充血、肺水肿等)肺顺应 性降低时起重要作用。
(二)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肌梭和腱器官是呼吸肌的本体感受器。肌梭收到 牵张刺激时反射性引起其所在的骨骼肌收缩,即 为骨骼肌牵张反射(muscle stretch reflex)。 当吸气阻力升高时→呼吸肌本体感受器兴奋→传 入冲动频率↑→α 和γ N元同步兴奋→反射性增强 吸气肌收缩力,以克服阻力保证肺通气量。 特征:平静呼吸时作用不明显,当运动或气道 阻力升高(如支气管痉挛)时作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