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科学实验计划(全学年)
青岛版3-6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进度表
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科学实验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实验水平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
二、主要任务及目标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引导学生基本能亲手完成各个实验,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三、具体工作措施1.该实验室设兼职管理员,即科学实验室管理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1)实验员必须拟定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实验单等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实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科学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6)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1)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4.实验室器材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实验器材)的每日整理工作,并作好相应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2)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申购等工作;(3)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保管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青岛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五四制)
第一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
1杯子变热了
物体的导热性、热传递实验
热传导实验材料酒精灯铁架台
分组
2水变热了
水的热对流实验
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试管夹大试管
分组
3谁热得快
不同颜色物体吸热本领对比实验
自备
分组
4它们会生热吗
不同物品是否会生热实验
温度计
分组
5温度计的秘密
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物体在水中溶解
烧杯玻璃棒药匙
分组
加快溶解实验
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玻璃棒药匙
15蜡烛的变化
蜡烛的变化
自备
分组
16食盐和水泥
蒸发盐水的实验
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石棉网水泥
分组
17铁生锈
铁生锈的实验
试管铁钉
分组
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
18静止和运动
19距离和时间
测量速度
软尺秒表
分组
20斜面
斜面的实验
小车测力计斜面
温度计烧杯
分组
7水温的变化
热水降温规律
温度计烧杯铁架台
分组
8哪杯水多
液体体积的测量
量筒锥形瓶烧杯平底烧瓶广口瓶量杯
分组
9有趣的不倒翁
第三单元水的科学
10认识太阳
11太阳和影子
研究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手电筒铅笔
分组
12用太阳计时
13制作计时工具
第四的科学单元
14认识水
观察水
分组
15有趣的浮沉现象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青岛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五四制)
三年级上册(13组分组)
课题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实验安排表
序号
实验名称
类型
器材准备
演示
分组
1
认识物体
√
杯子,玻璃棒,石块,糖等
2
给文具分类
√
文具盒,调色板,毛笔等文具
3
哪杯水热
√
水,杯子,温度计等
4
水温的变化
√
水,量杯,温度计,手表
5
改变浮和沉
√
橡皮泥,食盐,牙膏,水盆等
6
表面张力的实验
√
注射器,大头针,硬币,叉子等
7
水往高处走
√
实心玻璃棒,玻璃片,布条等
√
饮料瓶两个,胶带,锥子等
16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
电池,灯泡,电线,电闸盒,
灯座
17
哪些物体容易导电
√
木棒,皮筋,铁钉,硬币等
18
水变咸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食盐,白糖,小苏打,石子等
19
怎样加快溶解
√
糖,筷子,热冷水,杯子等
20
做一杯饮料
√
小勺,量筒,糖,水,饮料粉等
21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
纸片,易拉罐瓶,方便袋,蜡烛
飞旋的陀螺
√
卡纸,火柴棒,胶水,剪刀等
31
光与我们的生活
√
塑料片,卡纸,剪刀,胶水等
32
测量重力
√
测力计等
33
火山
√
酒精灯,土豆泥,地壳等
34
做一块卵石
√
酒精灯,碎块砖等
35
声音的产生
√
小鼓,杯子等
36
谁能传播声音
青岛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2018.10.26
2018.10.30
三年级
水的浮力
探究水的浮力
演示实验
气球、水槽、木块、钉子 等
2018.11.15
2018.11.16
三年级
改变浮和沉
使学生知道改变浮和沉的方法
演示实验
水槽、鸡蛋、铁钉、牙膏 、食盐、橡皮泥等
2018.11.20
2018.11.21
三年级 证明水的表面有张力的实验
年 级
三年级
xx小学2018——2019学年三年级第一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实验名称
“吹蜡烛”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类 型
隔着不同的物体吹蜡烛能吹灭吗? 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蜡烛、火柴、瓶子、木块
通知时间
2018.9.13
实验时间
2018.9.20
三年级
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
探究常温下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
分组实验
温度计、铁架台、烧杯、 水、计时器
2018.12.19
2018.12.17 2018.12.20
验证空气成分的实验
判断空气至少有两种气体组成
演示实验
蜡烛、去底的塑料瓶、培 养皿、红色水、火柴
2018.12.23
2018.12.24
证水的表面有张力
分组实验
水、广口瓶、滴管、曲别 针、抹布、托盘
2018.11.22
2018.11.29
三年级
探究毛细现象的实验
三年级
做雨量器
探究毛细现象
分组实验
毛巾、水槽、水
2018.12.3 2018.12.10
通过制作,认识雨量器的构造
大饮料瓶一个、剪刀、尺
分组实验
青岛版3-6年级小学科学实验进度表实验计划(精品资料).doc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水槽、测力计、钩码
分组
10.14
5
12改变浮和沉
改变浮和沉
水槽、测力计、
分组
10.21
6
13水面的秘密
水的表面张力
烧杯、滴管
分组
11.17
7
14水往高处走
毛细现象实验
铁架台、水槽
分组
11.24
8
20空气在哪里
空气在哪里
水槽、集气瓶或烧杯、托盘天平
分组
12.22
9
21空气的成分
分组
3.17
6
8土壤的种类
不同种类土壤渗水实验
漏斗、广口瓶
分组
3.31
7
10保护土壤
模拟水土流失实验
烧杯、量筒、喷壶
演示
4.7
8
11认识光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
水槽、激光灯、成像屏及支架
分组
4.21
9
12玩镜子
不同平面镜子中的像
平面镜、曲面镜、支架
分组
5.6
10
13筷子“折”了
光的折射实验
烧杯、激光灯、水槽、
4
6指南针
制作指南针
指南针、条形磁铁
分组
3.18
5
8太阳和影子
测量太阳的高度
太阳高度测量器
分组
3.25
6
11灯泡亮了
简单电路
小灯泡、开关、导线、电池盒、灯座
分组
4.3
7
12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串联、并联电路
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电池盒
分组
4.1
8
13谁的本领大
2024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篇)
2024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质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认识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3.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内容:1.常见的固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石头、铁、金子、和面粉。
2.常见的液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水、牛奶、果汁和油。
3.常见的气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
4.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学会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感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实验教学法: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常见的固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1.老师出示石头、铁、金子和面粉等物质,让学生观察、感知。
2.引导学生用手摸摸这些物质,感受它们的硬度和粗糙度。
3.让学生想一想,这些物质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4.学生分组,小组内讨论并展示自己对这些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5.整理汇报,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互相学习。
第二课:常见的液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1.老师出示水、牛奶、果汁和油等液体物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
2.让学生说出这些液体的特点,如颜色、味道和流动性等。
3.学生分组,小组内讨论并展示自己对这些液体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4.整理汇报,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互相学习。
第三课:常见的气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1.老师出示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物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
2.让学生说出这些气体的特点,如无色、无味和轻重等。
3.学生分组,小组内讨论并展示自己对这些气体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4.整理汇报,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互相学习。
第四课: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区分1.让学生再次回顾前三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2.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区分这三种物质。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1、小车的运动教科书说明: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
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
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的。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课前准备: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秒表、小桥模型、测力计、钩码“我们的表现”表格、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活动过程:1、游戏导入(1)组织游戏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师生交流游戏规则。
注意安全。
(2)交流反思:谈话:你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学生:使劲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
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三年级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以前的学生。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册书22课。
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1、科学在我们身边:(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水的科学:(10---1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4、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5--19)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新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实验汇总
新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实验汇总实验一:向一杯水中不断加食盐,食盐能否一直溶解活动目的:探究一定量的水中食盐能否一直溶解。
活动材料:烧杯、食盐、玻璃棒、水。
活动步骤:1.先把食盐分成若干小份。
2.向一定量的水中每次加1份,搅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1份。
3.持续观察,看有什么发现。
活动现象:加入某一份食盐后,长时间搅拌,食盐也不能溶解了。
活动结论: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实验二:在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多活动目的: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活动材料:食盐、小苏打、50ml水两杯、玻璃棒。
活动步骤:1.用天平分别称出7包食盐和7包小苏打,每包3克。
2.最两杯50小温变相同的水,一个杯中加人一包食盐,另一个杯中加入一包小苏打,同时搅拌。
3.待食盐或小苏打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包。
4.重复步骤3,直到食盐或小苏打不能再溶解。
活动现象:一般情况下,食盐加到第7包后就不能再溶解了;小苏打加到第2包后就不能溶解了。
活动结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实验三:分离木屑和铁屑活动目的:将木屑和铁屑分离。
活动材料:木屑、铁屑、小盘子、磁铁等。
活动步骤:1.把木屑和铁屑倒在小盘子里混合。
2.把磁铁放到小盘子里,慢慢移动。
活动现象:铁屑附着在磁铁上,而木屑留在盘子里。
活动结论:用磁铁可以把混合在一起的木屑和铁屑分离。
实验四:分离沙子和白糖活动目的:将沙子和白糖分离。
活动材料:沙子、白糖、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烧杯、玻璃棒等。
活动步骤:1.把沙子和白糖混台,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2.静置一段时间。
3.待沙于完全沉花后,把糖水缓慢倒人另一个烧杯中,分离出沙子。
4.将精大倒人蒸按血中,给蒸发四中的糖水加热,直至分离出白糖。
活动现象:白糖能溶解在水中,沙子很难溶解,沉在了水底。
给糖水加热,蒸发皿中的水蒸发,最留下了白糖。
实验五:研究玻璃的特点实验材料:厚度与大小相同、透明程度不同的玻璃片,课本。
青岛版(六三制新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
一、实验名称: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1.动物的四肢)实验目的:研究猫足的肉垫的作用实验器材:凳子,毛巾实验步骤:1.用凳子腿来模拟猫足,其中一个凳子的腿上扎上毛巾,模拟猫足的肉垫。
2.同时用同样的力量、高度、速度,让“猫”“走”起来,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及结论:1.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小,不容易打滑;而没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大,容易打滑;2.实验说明:猫足的肉垫有消音、防滑的作用,有利于猫捉老鼠。
二、实验名称:观察鱼(2.动物的皮肤)实验目的:探究鱼身体表面粘液对鱼生存的影响实验器材:气球、洗洁精等实验步骤:1.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
2.在气球表面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
实验现象及结论:1.气球表面很滑。
2.实验结论:鱼身体表面的粘液减少鱼游泳的阻力。
三、实验名称:观察鸟翅膀的特点(3.动物的翅膀)实验目的:探究鸟羽毛的特点。
实验器材:羽毛、小盘、滴管剪刀实验步骤:1、掂一掂,感受鸟的羽毛的总量。
2、在羽毛上滴上水,观察现象。
3、用剪刀剖开羽毛看结构。
实验现象及结论:1.鸟的羽毛轻;2.不易沾水;3.羽毛中间有空隙。
结论:鸟的羽毛质量轻,防水,中空结构,有利于鸟飞行。
四、实验名称:翅膀大小对鸟飞行的影响(3.动物的翅膀)实验目的:探究翅膀大小对鸟飞行的影响实验器材:A4纸实验步骤:1、用两张同样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
2、在室内无风的条件下,将两架纸飞机从同一高度同时放飞。
3、观察哪架纸飞机飞行时间长。
实验现象:“翅膀”越大的纸飞机飞行时间越长,越平稳。
实验结论:翅膀大小对鸟飞行有影响。
五、实验名称:根的吸水性实验(6.植物的根)实验目的:探究根的吸水作用实验器材:植物、植物油、玻璃瓶、水、棉花、彩笔实验步骤:1、在瓶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的根放入矿泉水瓶中。
滴入植物油防止蒸发。
3、用棉花固定好植物,用彩笔标记水的高度。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玻璃瓶中的水少了实验结论:根有吸收水分作用。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现象
实验一:铁屑附着在磁铁上,而木屑留在了盘子里。
实验二:白糖能溶解在水中,沙子不溶解,沉在了水底。给白糖
水加热,蒸发皿中的白糖水最终会变成粘稠物或变黑。
实验结论
实验一:用磁铁可以把火鹤在一起的木屑和铁屑分离。
实验二:沙子和白糖混合后可以分离。
带叶枝条的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又多又大。
结论: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类及形状》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类及形状
实验分类
探究实验
实验材料
木块、牛奶、牙签、塑料袋等
实验步骤
1、观察木块木块用手摸一摸。
2、把袋装牛奶用手轻轻捏一捏,再放到水槽里,用牙签扎一个小孔,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
将橡皮用细线固定好,提起橡皮,将其放在纸屏与手电筒之间,使纸屏、橡皮和手电筒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1)打开手电筒,观察纸屏上有什么。
(2)关闭手电筒,观察纸屏上有什么。
(3)拿走橡皮,打开手电筒,观察纸屏会出现什么现象。
我的发现
打开手电筒,纸屏上会出现橡皮的影子。
关闭手电筒,纸屏上橡皮的影子消失。
一段时间后,玻璃瓶中的水变少了。
实验结论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植物的茎》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茎运输水分的实验
实验分类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茎是否能运输水分
实验材料
凤仙花、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
1、剪取一根凤仙花枝条
2、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里滴入红墨水,把凤仙花枝条插入矿泉水瓶中。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实验计划(全学年)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
学的志趣和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
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
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
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
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HDLSD1301KXFZ006 制作指南 指南针 条形磁铁 分
6指南针42
针
组
第二单元太阳和时间
7认识太阳
HDLSD1301KXFZ007 测量太阳 太阳高度测量器 分
8太阳和影子49
的高度
组
9用太阳计时
HDLSD1301KXFZ008 制作计时 自备
分
10制作计时工具416
工具
组
※
第三单元电的本领
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
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目标:
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
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
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培养
HDLSD1301KXFZ009 简单电路 小灯泡 开关 导线 分
11灯泡亮了423
电池盒 灯座
组
HDLSD1301KXFZ010 串联、并 小灯泡 灯座 开关 分
12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430 联电路 导线 电池盒
组
HDLSD1301KXFZ011 检验物体 小灯泡 灯座 开关 分
13谁的本领大57
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实验一: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的作用活动目的: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对鱼生存的影响。
实验材料:气球、洗洁精等。
实验步骤:1.给气球装满水,摸一摸气球的表面。
2.在气球表面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
3.比一比两次触摸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对它们的阻力,有利于鱼的生存。
实验二:植物的根能否吸水活动目的:探究植物的根能否吸收水分。
实验材料:玻璃瓶、水、带根的植物、植物油、棉花、彩笔等。
实验步骤:1.将玻璃瓶中注入清水。
2.只把植物的根完全浸没到水中,滴入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3.用棉花等材料固定植物,用彩笔标记水的高度。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玻璃瓶中的水变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三:茎运输水分的实验活动目的:探究茎是否能运输水分。
实验材料:凤仙花、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1.剪取一根凤仙花枝条。
2.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里滴入红墨水。
2.把凤仙花枝条插入矿泉水瓶中。
3.将插有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阳光下,有利于促进水分的吸收,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把茎分别横切和纵切,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功能。
注意事项:做此实验的时间不宜过长。
因为时间过长,就会因为蒸的横向运输使垄内不只导管被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会被染上红色。
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实验四:叶的蒸腾作用实验活动目的:探究叶的蒸腾作用。
实验材料:一株植物、两个透明塑料袋、皮筋等。
实验步骤:1.选择两根长势相同的枝条,把其中一根枝条的叶去掉。
2.把透明塑料袋分别罩在两根枝条上,并把袋口扎紧。
3.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水珠的变化。
实验现象:带叶枝条的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又多又大。
实验结论: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实验五:探究叶表面是否有气孔的实验活动目的:探究叶的表面是否有气孔。
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实验大全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共计20 个)1.动物的四肢实验名称: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实验器材:2个方凳、4块方巾、4根线绳实验目的:研究猫足的肉垫的作用。
实验步骤:1.用两个方凳的4条腿来模拟猫足,其中一个凳子的腿上扎上4块小毛巾,模拟猫足的肉垫。
2.同时用同样的力量、同样的高度和同样的速度,让“猫”“走”起来,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及结论:1.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小,不容易打滑;而没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大,容易打滑;2.实验说明:猫足的肉垫有消音、防滑的作用,有利于猫捉老鼠。
2.动物的皮肤实验名称:观察鱼实验器材:(1)鱼缸、鲤鱼;(2)气球、洗洁精、水槽、线绳。
实验目的:观察鲤鱼身体表面的特征及作用。
实验步骤:1、观察鲤鱼身体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思考对鱼的生存有什么帮助?2、摸一摸鱼的身体表面的鳞片、黏液和侧线有什么发现?想一想,这些特点对鱼的游泳有什么作用?3、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推想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鱼的背部和腹部的颜色不一样,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浅色,近乎白色,这种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能起到保护作用;鲤鱼的鳞片硬硬的,能保持鱼的外形,保护内部器官;表面附有黏液,滑滑的,能在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侧线能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3.动物的翅膀实验名称:观察鸟翅膀的特点实验器材:(1)羽毛、小盘、滴管、烧杯、剪刀;(2)2张方形折纸实验目的:观察鸟的翅膀,认识鸟的翅膀适应环境的特点。
实验步骤:(一)1、掂一掂,感受鸟的羽毛的总量。
2、在羽毛上滴上水,观察有什么现象?3、用剪刀剖开羽毛看结构。
实验现象及结论:鸟的羽毛轻;不易沾水;羽毛中间有空隙。
这些特点说明鸟的羽毛具有质量轻,防水,有护体、保温、适于飞翔等功能(中间为空隙,以减轻羽毛的质量)。
(二)1、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
2021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教学工作计划_教学工作计划_
2021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作为三年级的科学实验教师,制定工作计划能够让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
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20xx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20xx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一)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可喜之处: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二、教材分析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本册教材有五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主要引导学生发现在自己所熟悉的游戏中的科学知识,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主要引导学生探究太阳与时间的关系;第三单元:电的本领,学习简单的电路的连接,知道电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了解我们的身体的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强健身体;第五单元:动物王国,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昆虫、鸟、哺乳动物等的特征。
三、实验目标(一)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三)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实验计划
一、课标要求:
教材以学生科学探究为核心,通过“科学在我们身边”让学生了解周围的生活,初步探索周围的科学。
“我们怎么知道”在这里是对科学探究方法的初步训练与感知“水的科学单元”通过以物质世界中学生最熟悉的物质水入手,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质世界。
,而“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是学生通过对天气观察进一步将科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我们周围的空气”体会和认识空气的有关用途和性质。
以及空气对我们人类生活的用途和意义。
从而让学生走近科学感知科学,科学方法掌握技能,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体验过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让学生认识科学、掌握科学、探究科学、设计了“用感官判断玩具的特征”、“认识周围常见的动植物”、它们都与学生平日生活相关,便于学生直接感受“科学在我们身边”的道理,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更重要的是教科书在培养学生方面层次性强,较好的树立了开放教学观念,科学课不仅局限于教室,而是将学生领入到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设科学课,重要的是他们对科学这个词有着神秘感,同时生活中的许多为什么也激起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我希望通过我的科学课学生能够热爱科学,培养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三年级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高年级的学生。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目标:
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