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3.2.3规律与方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 2.3.3规律与方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 2.3.3规律与方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3课时规律与方法[学习目标定位] 建立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知识结构模型,会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会判断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能运用守恒法分析解答原电池中的计算题目。

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方法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为E1,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总能量为E2。

若E1>E2,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若E1<E2,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放热过程(1)放热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原电池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部分化合反应等。

(2)放热过程:浓H2SO4溶于水、生石灰溶于水、固体NaOH溶于水、新化学键的形成等。

3.常见的吸热反应和吸热过程(1)吸热反应: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大多数盐的分解反应、大多数氧化物的分解反应等。

(2)吸热过程:化学键的断裂、多数铵盐溶于水等。

典例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

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 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Q1+Q2>Q3B.Q1+Q2>2Q3C.Q1+Q2<Q3D.Q1+Q2<2Q3二、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判断方法1.根据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正极,阴离子移向的极为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判断原电池的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5.根据现象判断溶解的一极为负极,增重或有气泡放出的一极为正极。

理解感悟在判断原电池正、负极时,不要只根据金属活泼性的相对强弱,有时还和电解质溶液有关,如Mg-Al和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由于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虽金属性Mg>Al,但在该条件下却是Al作负极。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学案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2.了解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分区。

3.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归纳、比较。

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比较,掌握“位、构、性”的关系。

2.自主学习。

引导自主探究,分析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科学创新品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习重点: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学习难点:“位、构、性”的推导。

学习过程: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自主学习:(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看书并认真观察下表,填空并画出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线,标出其附近的元素符号。

2、课堂练习:X 、Y 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两种元素。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 的非金属性比Y 强的是位构 性()A、X原子的电子层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二)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3、探究思考:1、标出下列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aCl MgCl2 AlCl3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2、总结最高正化合价与什么有直接关系?得出结论: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4、探究思考:写出下列化合物中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a2CO3与CH4 H2SO4与H2S HCl与HClO4分析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其原因。

得出结论:。

5、课堂练习:某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XO4,则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若其水溶液呈现酸性,且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6、课堂探究练习:(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预测未知物的位置与性质Ra(镭)是原子序数最大的第ⅡA族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是第ⅡA族中最大的B、遇冷水能剧烈反应C、位于第七周期D、Ra(OH)2是两性氢氧化物2、寻找所需物质在能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如;在能找到制造农药的材料,如;在能找到作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高中化学必修三二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三二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三二教案
时间:一个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及其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2. 了解化学键的性质和分类。

3. 能够区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化学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解化学键的性质及分类(15分钟)
1. 阐述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定义及性质。

2. 结合实验仪器或模型图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化学键的特点。

三、讨论和练习(20分钟)
1. 分组讨论化学键的性质和分类。

2.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和讨论。

3. 教师进行答疑和解惑。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
1. 综合讲解化学键的性质及分类,并强调各类型化学键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2. 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拓展化学键的应用领域。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作业,希望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化学键的性质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化学键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实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此外,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化学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学案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3、能写出1~36号元素及各主族元素符号【学习重难点】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周期表的结构。

【课前预习】一、原子序数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原子序数===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规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把相同的元素,按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相同的元素,按递增的顺序从上而下排成纵行。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填写下表:【堂上探究】一、元素周期表1、排列规则2、结构观察教材附录后的元素周期表,完成下列表格。

通过以上表格,互相交流你发现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观察教材附录后的元素周期表思考下列问题:a、为什么元素周期表有18列(纵行),但族却只有16个?b、主族、0族、副族、Ⅷ族的构成元素有什么区别?C、哪个族包含的元素种数最多?②完成下列表格。

通过以上表格,互相交流你发现的规律?试一试:测试你的快速记忆的能力(看周期表1分钟,然后从左向右依次写出16个族的序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周期表结构记忆口诀:7周期分3短4长1不完全,16族含7主7副Ⅷ和03、图列了解图列中各符号的意义: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1、完成下列表格。

2、小结结构与位置的关系:【巩固练习】1、某些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写出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高中化学新版必修二教案

高中化学新版必修二教案

高中化学新版必修二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周期性律的概念,能够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能够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形成;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2.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及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各类元素样品、试管、燃烧炉等;2. 教学课件:包括元素周期表的基本信息和周期性规律的描述。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2. 提出问题: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有哪些?这些规律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二、讲解(30分钟)1. 介绍周期性律的概念和历史背景;2. 解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包括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副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等分类;3. 讲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如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等性质随周期和族数的变化规律;4. 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如根据周期性规律预测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三、实验操作(4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利用元素样品进行实验操作,验证周期性规律;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3.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预测元素化合物的形成规律和性质。

四、总结(10分钟)1. 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2. 总结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及应用;3. 提出评价问题:元素周期表对化学研究有何重要意义?教学反思: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提高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与总结,学生能够加深对周期性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学习兴趣。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2学案:2.2.3 规律与方法 Word版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2学案:2.2.3 规律与方法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时 规律与方法[学习目标定位] 学会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把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能利用化学平衡的标志推断平衡状态。

一、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1.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

2.计算公式:v (B)=Δc (B )Δt。

其中Δc (B)为物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Δt 为时间的变化量,v (B)为物质B 的化学反应速率。

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方程式的联系在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用各物质表示的该化学反应在确定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在反应中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各物质在反应中变化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即:对于反应a A +b B===c C +d D(A 、B 、C 、D 均不是固体或纯液体)有v (A)∶v (B)∶v (C)∶v (D)=a ∶b ∶c ∶d 。

典例1 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状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小的是( )A .v (D)=0.4 mol·L -1·s -1B .v (C)=3 mol·L -1·min -1C .v (B)=0.6 mol·L -1·s -1D .v (A)=0.15 mol·L -1·s -1典例2 化学反应N 2(g)+3H 2(g)2NH 3(g)在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5 min 内NH 3的质量增加了1.7 g 。

求v (NH 3)、v (N 2)、v (H 2)。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总结典例3 高温下,酷热的铁跟水蒸气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3Fe(s)+4H 2O(g)===Fe 3O 4(s)+4H 2(g),下列条件的转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 .加正催化剂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2_元素周期律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2_元素周期律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1-20号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为例,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根据元素周期表,以1-18号元素为例,让学生自主得出元素原子核外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归纳法、比较法。

通过归纳1-20号元素的性质,(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原子核外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化学知识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复习引入,复习原子结构,由已知推出未知。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给出数据让学生自主总结出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质量小、速度快、运动空间小)①核外电子的质量:9.10×10-31kg②炮弹的速度2km/s,人造卫星7.8 km/s,宇宙飞船11 km/s;氢核外电子2.2×108m/s③乒乓球半径:4×10-2m;原子半径:n×10-10m由具体的数据让学生自己发现微观运动与宏观运动的不同,从而为后面学习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打下伏笔。

(2)多媒体展示电子层模型示意图(书P13 图1-7),给学生感性认识,更易于理解电子的分层排布。

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理解电子层与电子能量的关系以及电子层的符号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3)学生活动。

复习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书P13表1-2,并观察多媒体展示的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情况,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书上只是提供了1-20号元素的电子层排布,如果要推出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我认为还需要增加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所以在教学时补充了这一点,这更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推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全套精品导学案:第一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全套精品导学案:第一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导学案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初步了解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二、预习内容(一)1.钠、镁、铝的性质比较:1.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从Na C1 ,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2. 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从左右,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3. 元素周期律(1)定义: 。

(2)实质: 。

三、提出疑惑疑惑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3.重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4.难点:探究能力的培养二、学习过程(四)Al(OH)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元素周期律有什么新的认识?说说看。

四、当堂检测1.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叙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B.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D.从硅到氯负价从-4-12.已知X 、Y 、Z 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 4>H 2YO 4>H 3ZO 4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 >H 2Y >ZH 3B.非金属活泼性:Y <X <ZC.原子半径:X >Y >ZD.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关系:Y=21(X+Z) 3.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A .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B .核电荷数逐渐增大C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4.元素X 的原子核外M 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元素-2Y 的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则这两种元素可形成的化合物为A .XY 2B .X 2Y 3C .X 3Y 2D .X 2Y5.A 、B 均为原子序数1~20的元素,已知A 的原子序数为n ,+2A 离子比-2B 离子少8个电子,则B 的原子序数为A .n +4B .n +6C .n +8D .n +106.X 、Y 、Z 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 、Y 位于同一族,Y 、Z 处于同一周期。

优秀教案化学(人教必修2)3.2.2学案设计

优秀教案化学(人教必修2)3.2.2学案设计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2课时苯学习目标了解苯的主要物理性质、结构特征、化学性质。

学习过程【科学探究1】实验步骤:(1)在一试管中倒入1 mL苯,观察苯的颜色与状态,认识苯在常温下的颜色和状态。

(2)再向试管中加入3 mL水,振荡后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3)往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酒精,振荡后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4)苯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观察现象。

1.苯的物理性质:色、气味的液体,易,密度比水,溶于水,毒,是一种重要溶剂,沸点:80.1 ℃易挥发,熔点:5.5 ℃,若用冰冷却,可凝结成色体。

【科学探究2】法拉第发现苯以后,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立即对苯的组成进行测定,他发现苯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2.3%,苯蒸气的密度为同温同压下乙炔的3倍,你能确定苯的分子式吗?它可能有哪些结构式?假设1:若分子内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能否通过实验验证呢?通过什么实验可以验证呢?对于苯的分子式猜想的验证:(1)试管中加入2 mL苯,加入1 mL溴水,振荡后静置。

(2)试管中加入2 mL苯,滴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静置。

实验(1)现象:。

实验(2)现象:。

结合乙烯的知识,你的假设与事实相符吗?你的结论是什么?假设2:若分子内全部为“碳碳单键”,但1 mol苯能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2.苯的分子结构:苯分子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是一种介于和之间的的键。

苯分子具有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或。

3.苯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①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苯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为。

化学方程式:。

(2)取代反应:①与液溴取代: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用作催化剂,溴苯是色(状态),密度比水,可用来检验HBr,现象为。

②与硝酸取代(硝化反应):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用作催化剂。

(3)加成反应:苯与氢气在的催化下发生加成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元素周期律3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元素周期律3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D.P 和 As 属于第ⅤA 族元素,H3PO4 酸性比 H3AsO4 的弱
[4]:根据元素周期表 1—18 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 属 于 金 属 元 素 的 有 _5_ 种 , 金 属 性 最 强 的 元 素 与 氧 反 应 生 成 的 化 合 物 有
__Na2O 、 Na2O2 __(填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2)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He、Ne、Ar__(填元素符号,下同);
知识地位 学习的化学知识。
【引言】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有了元素周期
律以后,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原子结构和性质,也可以根据元
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学生活动一】
预备知识:
1、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
2、画出 S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并且从示意图判断 S 元素位于第
二、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学生活动五】
1、标出下列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
NaCl MgCl2 AlCl3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2、总结最高正化合价与什么有直接关系?__最外层电子数__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 最外层电子数 = 主族序数 = 价电子
(3)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是___碳和氢___;
(4)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稀有气体除外)_____ Na ______;
(5)推测 Si、N 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___ NH3__大于_SiH4___(填化学式)。
一、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总结归纳

《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教学案2-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人教A版必修二精品)

《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教学案2-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人教A版必修二精品)

师生活动 (1)请学生写出直线方程常见的 几种形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比较各种直线方程的形式特 点和适用范围. (3)求直线方程应具有多少个条 件? (4)学习本节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 方法?
9、布置作业 第 106 页习题 3.2 第 10 题 和第11题.
巩固课堂 上所学的知识 和方法.
学生课后独立思考完成.
使学生进 一步理解二元 一次方程与直 线的关系, 体会 直解坐标系把 直线与方程联 系起来.
学生阅读教材第105页,从中获 得对问题的理解.
7、课堂练习 第105练习第2题和第3(2) 问 8、小结 题
巩固所学 知识和方法. 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 直线方程的理 解有一个整体 的认识.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检查、 评价.
求出直线 l 的斜率以及它在 x 轴 与
y 轴上的截距,并画出图形.
y 轴上
的截距.求直线与 x 轴的截距,即求直 线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 为此可在方程
法.
中令 y =0, 解出 x 值, 即为与直线与 x 轴的截距. 在直角坐标系中画直线时, 通 常找出直线下两个坐标轴的交点.
6、 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个解 与坐标平面中点的有什么关系? 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之间有 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检查、评 价、反馈.指出:对于直线方程的一般 式,一般作如下约定:一般按含 x 项、 含
4 ,求直线的点 3
y 项、常数项顺序排列;x 项的系数
斜式和一般式方程.
为正;x , y 的系数和常数项一般不出 现分数;无特加要时,求直线方程的结 果写成一般式.
5、例6的教学 把直线 l 的一般式方程
我 们把 关 于 关 于 元一次方程 A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学案1-1-3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学案1-1-3学案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核素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

2.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3.掌握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过程一、原子的组成1.由下表可以得出哪些结论?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性和电量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不显电性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1.675×10-27相对质量1/1 8361个碳14原子6 6 82.质量数:3.质量数(A)=+[思考]1.碳14中的14指什么?2.原子的质量数是否就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3.氧原子的质量数为16,质子数为8,那么它的中子数是多少?4.硫的二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8,中子数为17,那么它的质量数是多少?二、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1X的含义:。

2U三种原子的中子数各为多少?三、三个概念1.元素:。

2.核素:。

3.同位素:。

4.三者的关系:[练习]1.下列各组粒子属于同位素的是()A.35Cl和37ClB.40K和40Ca和O32O和D2O22.1H、2H、3H、H+、H2可以表示()A.氢的五种同位素B.五种氢元素C.化学性质不同的氢原子D.氢元素的五种不同粒子四、相对原子质量[思考]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回事吗?1.原子(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4.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已知氯元素有两种天然同位素,并测得35Cl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为75.77%,相对原子质量为,37Cl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为24.23%,相对原子质量为,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多少?随堂检测1.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中含有具有放射性的氡Rn),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该核素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2.在Li N Na Mg Li C中:(1)和互为同位素。

高中化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元素周期表 第3课时

高中化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元素周期表 第3课时

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要求: 了解原子结构与同位素、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 Z X 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要求: 具有把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同位素、质量数和A Z X 的含义 【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 。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导入】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所介绍的原子结构的知识。

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1、原子序数= =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 和核外带负电的 构成的。

原子核由 和 构成。

[归纳与整理]一、原子结构质子 1、原子 核外电子[思考与交流]从表格得出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哪种微粒?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 叫做质量数。

2、质量数与质子数和中子数间的关系。

质量数(A )= +在化学上,我们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

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出其质子数,左上角标出质量数AZ X 。

[课堂练习]1、若有某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质量数为272。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原子核内中子数的关系是( )A. 大于 B . 小于 C. 等于 D. 不能肯定原子核3、X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核内中子数为,则gX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mol)是( )A. (m-n)×W/mB. (m-n-1)×W/mC. (m+n)×W/mD.(m-n+1)×W/m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

如组成氢元素的氢原子,就有以下三种:我们把原子叫核素。

[提问]上面的11H、21H和31H就是核素。

那么11H、21H和31H间我们把他们互称为什么?[归纳与整理] 二、核素:同位素:同位素的特点:[课堂练习]4、在63Li、147N、2311Na、2412Mg、73Li、146C中:(1)和互为同位素。

高中化学 3.4.3规律与方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 3.4.3规律与方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3课时规律与方法[学习目标定位] 建立有机化合物知识结构模型,会检验或鉴别某特定有机物,会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式,会判断有机反应类型。

一、有机物的检验或鉴别的依据1.溶解性通常是向有机物中加水,观察其是否溶于水。

如鉴别乙酸与乙酸乙酯,乙醇与氯乙烷,甘油和油脂等。

2.与水的密度差异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可知其密度比水的密度是小还是大。

如鉴别硝基苯与苯、四氯化碳与己烷等。

3.有机物的燃烧(1)观察是否可燃(大部分有机物可燃,四氯化碳和多数无机物不可燃);(2)燃烧时黑烟的多少(可区分乙烷、乙烯和乙炔,乙烷和苯,聚乙烯和聚苯乙烯);(3)燃烧时的气味(如识别聚氯乙烯、蛋白质)。

4.常见物质的鉴别典例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二、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方法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是解答有机化学试题的基础,而确定有机物结构式的训练则是提高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

要确定有机物的结构式,首先应确定有机物的实验式和分子式。

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确定的基本思路可总结如下:典例212 g某有机物X完全燃烧后生成17.6 g CO2和7.2 g H2O。

(1)如果X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跟金属钠、碳酸钠均能反应并放出气体,则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X是易挥发有果香味的无色液体,并能水解,则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跟醇、羧酸都能发生酯化反应,且两分子的X之间互相反应生成如下环酯:,则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与方法学案

规律与方法学案

规律与方法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4课时规律与方法[学习目标定位]建立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知识结构模型,学会原子组成规律的应用,会比较判断微粒半径的大小,能根据“位—构—性”关系进行元素推断。

一、原子结构组成规律及其应用1.原子的基本构成微粒及应用2.三个基本关系(1)数量关系: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2)电性关系:①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③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典例1一定量的锎(252 98Cf)是有用的中子源,1 mg 252 98Cf每秒约放出×109个中子,在医学上常用做治疗恶性肿瘤的中子源。

下列有关锎的说法错误的是( )中,中子数为15498)CfB.锎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252中,电子数为9898)Cf中,质子数为9898)Cf典例2核内中子数为N的R2+的离子,质量数为A,则n 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A.[n(A-N+8)/(A+16)] molB.[n(A-N+16)/(A+16)] molC.[n(A-N+8)/A] molD.[n(A-N+16)/A] mol二、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规律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方法规律1.核电核数相同(同种元素),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1)原子半径大于相应的阳离子半径:r(原子)>r(阳离子),如r(Na)>r(Na+)。

(2)原子半径小于相应的阴离子半径:r(原子)<r(阴离子),如r(Cl)<r(Cl-)。

(3)当元素原子可形成多种价态的离子时,价态高的,半径小,如r(Fe)>r(Fe2+)>r(Fe3+)。

2.原子半径(1)电子层数相同(即同周期)时,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例如:r(Na)>r(Mg)>r(Al)>r(Si)>r(P)>r(S)>r(Cl)。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1.3.3规律与方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1.3.3规律与方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1.3.3规律与方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定位] 建立化学键知识结构模型,会判断化学键类型,会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会正确书写物质的电子式,知道化学键、分子间力、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规律。

一、化学键类型与物质类别的判定方法(1)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因为离子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形成的离子结合而成的。

(2)第ⅠA、第ⅡA族的金属元素的单质与第ⅥA、第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发生反应时,一般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离子化合物。

(3)金属阳离子与某些原子团(如NO-3、CO2-3、SO2-4、OH-等)之间,通过离子键而形成离子化合物。

(4)多种非金属元素之间可能形成离子键,常见的是铵盐,如NH4Cl、(NH4)2S等。

(5)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极性或非极性共价键),如NaOH、Na2O2。

(6)只含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HCl、H2SO4、H2O等。

(7)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非金属单质,如N2、H2、Cl2等。

(8)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如等。

典例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B.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D.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典例2下列每组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A.NaCl、HCl、H2O、NaOHB.Cl2、Na2S、HCl、SO2C.HBr、CO2、H2O、CS2D.Na2O2、H2O2、H2O、O3理解感悟稀有气体单质中不存在化学键;多原子单质分子中存在共价键;非金属化合物分子中存在共价键(包括酸);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的存在(Na2O2、NaOH、NH4Cl);共价化合物中不存在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可由非金属构成,如:NH4NO3、NH4Cl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规律与方法
[学习目标定位] 建立典型烃的知识结构模型,学会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学会有机物分子中原子共面的判断方法。

根据烃的燃烧规律会比较烃的耗氧量,会确定烃的分子组成。

甲烷、乙烯、苯分子结构及其性质比较
一、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
1.同系物的判断方法
(1)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是判断物质是否是同系物的依据,二者缺一不可。

(2)同系物属于同一类物质。

如甲烷、乙烷同属烷烃。

除烷烃外,其他烃类也存在同系物关系。

(3)同系物具有相同的通式,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相差14 n)。

2.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
(1)结构不同,分子式相同是判断化合物是否是同分异构体的依据。

(2)结构不同分两种情况:①属于同类物质但分子中原子的连接顺序不同;②分子式相同但不属于同类型物质;③同分异构体的分子式相同,因此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如NO和C2H6。

3.烃的一元取代产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等效氢法
烃分子中等效氢原子的种类有多少,其一氯代物种类就有多少,判断等效氢原子的方法有
(1)同一碳原子上所连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2)同一碳原子上所连的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3)同一分子中处于轴对称或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4)若烃CxHy的m元取代物有n种同分异构体,则其(y-m)元取代物也有n种同分异构体。

典例1下列各组内的物质不属于同系物的是( )
典例2 在有机物中,一溴代物有两种的是( )
①CH 3CH 2CH 3 ②CH 3—CH 3 ③CH 3CH 2—CH 2CH 3 ④(CH 3)2CH —CH(CH 3)2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关于有机物分子中原子共面的判断方法 1.典型分子的空间结构
(1)甲烷(),正四面体结构,C 原子居于正四面体的中心,分子中的5个
原子中任何4个原子都不处于同一平面内,其中任意3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2)乙烯(),平面结构,分子中的6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

(3)苯(),平面结构,分子中的12个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内。

2.对以上基本结构组合成的复杂分子的判断思路
(1)以上3种分子中的H 原子如果被其他原子(如C 、O 、N 、Cl 等)所取代,则取代后的分子构型基本不变。

(2)共价单键可以自由旋转,共价双键不能旋转。

典例3 在①丙烯 ②氯乙烯 ③苯 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三、烃的燃烧规律
根据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nHm +(n +m 4)O 2――→点燃nCO 2+m
2
H 2O 可知有如下规律:
(1)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的多少决定于________的值,______________的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2)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的多少决定了氢的质量分数,即m n 的值,m
n 越大,耗
氧量越多。

(3)最简式相同的烃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和质量分数都不变,一定质量的混合烃完全燃烧时消耗O 2的质量不变,生成的CO 2和H 2O 的质量不变。

(4)气态烃完全燃烧时,若温度低于100 ℃,则反应后的气体体积一定减少(1+m
4)体积,
若温度高于100 ℃时,则有:m =4 时,完全燃烧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m <4时,完全燃烧后气体的体积________;m >4时,完全燃烧后气体的体积________。

典例4 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A .CH 4 B .C 2H 6 C .C 3H 6 D .C 6H 6
典例5 室温时,某气态烃20 mL ,与过量氧气混合,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浓H 2SO 4,再恢复到室温,原混合气体的体积减小50 mL ,剩余气体再通过苛性钠溶液,体积又减少40 mL 。

求气态烃的化学式。

1.下列烷烃中,进行一氯取代后,最多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的是( )
2.已知二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从而可以推知四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 A.2种B.3种
C.4种D.5种
3.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个平面的是( )
4.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的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比丁烷更易液化
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
5.在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气态烃各 1 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A.CH4B.C2H6C.C3H8D.C4H10
6.某气态烷烃是20 mL,完全燃烧时,正好消耗同温、同压下的氧气100 mL,该烷烃的化学式是( )
A.C2H6B.C3H8C.C4H10D.C5H12
7.a mL三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氧气混合,点燃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常温、常压),体积共缩小2a mL。

则三种烃可能是( )
A.CH4、C2H4、C3H4B.C2H6、C3H6、C4H6
C.CH4、C2H6、C3H8D.C2H4、C2H2、CH4
8.下列各物质中,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丙烯和环己烷B.乙烯和己烯
C.乙烷和苯D.正丁烷和异丁烷
第3课时规律与方法
知识结构模型
CH4无色无味气体正四面体碳碳单键能不能不能能不能
C2H4无色无味气体平面形碳碳双键能能能不能能
C6H6无色特殊气味液体平面正六边形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能不能(但发生萃取) 不能能能
解题规律方法
典例1 C [C选项中的两种物质,一方面结构不相似,前者不属于烃类;另一方面组成上除了相差CH2原子团,前者还多一个氧原子。

其余各选项内的物质均符合同系物的概念。

]
典例2 D [CH3CH2CH3的一溴代物有和
;CH 3CH 2—CH 2CH 3的一溴代物有
CH 2BrCH 2—CH 2CH 3和CH 3CHBr —CH 2CH 3;
(CH 3)2CH —CH(CH 3)2的一溴代物有CHCH 3CH 3CHCH 3CH 2Br 和CHCH 3CH 3CBrCH 3CH 3;而CH 3—CH 3
的一溴代物只有CH 3—CH 2Br 一种。

]
典例3 B [在①丙烯CH 2===CH —CH 3和④甲苯C 6H 5—CH 3中,—CH 3是空间立体结构(与甲烷类似),这四个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②氯乙烯和乙烯相同,是六原子共面结构;③苯是十二个原子共面。

]
三、(1)n +m 4 n +m
4
(4)减小 增大
典例4 A [12 g 碳和4 g 氢分别燃烧完全都消耗1 mol O 2,显然,含氢质量分数越大的烃,等质量时耗O 2越多。

故耗氧气最多的是CH 4。

]
典例5 C 2H 6
解析 设该烃的化学式为C x H y 。

C x H y +⎝ ⎛⎭
⎪⎫x +y 4O 2――→点燃
x CO 2+y 2H 2O ΔV
1 x
1+x +y
4-x
20
40
50
120=1+y
450 y =6 120=x
40
x =2 故C x H y 为C 2H 6。

即时巩固练习
1.D [选项A 中等效氢原子有4种,选项B 中等效氧原子有2种,选项C 中等效氢原子有5种,选项D 中等效氢原子有3种。

]
2.B [二氯苯的同分异构体,实际考虑到两个氯原子处于邻、间、对的位置上,故有三种;四氯苯就要替换为考虑两个氢原子处于邻、间、对的位置,故也是三种。

]
3.D [苯环上、碳碳双键上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CH 3是空间立体结构(与甲烷类似),这四个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

]
4.C
5.D [烃的燃烧通式为C x H y +(x +y 4)O 2――→点燃x CO 2+y
2H 2O ,可见等物质的量的烃相比,(x
+y
4
)越大,对应的烃耗O 2量越多。

]
6.B [气态烷烃燃烧的通式如下:
C n H 2n +2+3n +12
O 2――→点燃
n CO 2+(n +1)H 2O
1 3n +1
2
20 mL 100 mL
1
20 mL =3n +12100 mL
,解得n =3,故正确答案为B 。

] 7.A [设三种气态烃的平均分子组成为C n H m
C n H m +(n +m 4)O 2――→点燃n CO 2+m
2
H 2O 体积减少
1 1+m
4
a 2 a 1a

1+m
4
2 a
,m =4。

]
8.A [丙烯与环己烷最简式相同,都为“CH 2”,但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

乙烯和己烯为同系物,正丁烷和异丁烷是同分异构体,乙烷和苯最简式不同,选项A 正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