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的测量》教案(可打印修改)

合集下载

密度的测量 教案

密度的测量 教案

课题:密度的测量课型:实验课时:1时时间:12月8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

(3)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2)学会间接测定一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在自己动手中找到物理研究的乐趣,培养对自然学科的情趣。

(3)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体验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三、教具天平和砝码,量筒,细线,烧杯(分别盛有水和盐水),胶头滴管,金属块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密度是,纯水的密度是,它表示2、密度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单位是3、要求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几个量的大小?(二)新授1、怎样测出一个长方体木块的质量和体积?有多少方法?2、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器材:3、量筒的使用(1)如何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2)如何用量筒测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教师强调注意问题:视线,凹液面,单位4、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步骤讨论:(1).如何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写出你的方法。

拓展:如何测塑料块的密度,写出你的方法。

教师强调:质量和体积测量的先后顺序,原因?5、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讨论(1)、如何测量一杯盐水的密度,写出你的方法。

(2)请你为上述实验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教师强调:盐水体积的测量,注意问题(三)巩固练习1. (08天津)薛悟理同学在实验室里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某种矿石的密度.采取了如下的实验操作:A.将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D.将矿石放在左盘中。

初中物理密度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如天平、量筒等)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 能够通过实验测量常见物质的密度,并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及其公式2. 测量工具的使用3. 实验测量常见物质的密度4.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物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分这些物质?2. 学生回答:颜色、味道、气味等。

3. 教师总结:除了这些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密度来区分物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 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通过密度公式可以计算物体的质量或体积,也可以根据已知质量或体积求解未知密度。

3. 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天平、量筒等。

三、实验测量(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测量对象(如铜块、铝块等)。

2. 使用天平测量测量对象的质量和量筒测量体积。

3.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测量对象的密度。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生活中的密度应用(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学生回答:鉴别物质、设计容器、浮力等。

3. 教师总结: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需要学会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密度概念、密度公式、测量工具使用、实验测量和生活中的密度应用。

2. 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密度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测量工具(如天平、量筒等)进行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测量。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测量常见物质的密度,并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密度测量教案

密度测量教案

密度测量教案教案标题:密度测量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定义。

2. 学习使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的密度。

3. 掌握密度计算公式,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4. 培养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教学资源:1. 密度计2. 不同材料的物体(如木块、金属块、塑料块等)3. 天平4. 游标卡尺5. 笔记本和铅笔6. 实验报告模板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密度的概念,并简要说明密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与物体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实验探究:3. 将不同材料的物体分别称量得到质量(m)。

4.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尺寸(长、宽、高),计算出物体的体积(V)。

5. 让学生使用密度计计算出每个物体的密度(D=m/V)。

6.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讲解与讨论:7. 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引导他们发现不同材料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密度。

8. 解释密度计算公式,并与学生一起计算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密度。

9.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密度是一个物质的固有属性。

拓展活动:10. 提供更多不同材料的物体,让学生预测其密度,并使用密度计进行测量验证。

11.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与物体浮沉、混合物分层等现象之间的关系。

12.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探究其他影响密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

实验报告:13.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分析和结论等部分。

14. 指导学生在报告中体现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如假设、实验设计、结果验证等。

评估与反馈:15. 对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评估,包括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和报告撰写能力等方面。

16. 针对学生的评估结果,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教学延伸:17.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应用密度的知识,如选择合适的浮力器材、判断物体沉浮等。

18. 引导学生了解密度在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6.3《密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6.3《密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问题:
(1)请简要说明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2)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浮力原理的实例。
4.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问题:有人认为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用处不大,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你的理由。
5.请家长协助,拍摄一段家中物体浮沉的实验视频,并上传至班级群。要求在视频中解释实验现象,分析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密度吗?密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学生分享自己对密度的理解和在生活中遇到的与密度相关的问题,教师总结并给予肯定。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单位,让学生对密度有更深入的认识。
2.演示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展示实验操作步骤,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测量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的测量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合作能力。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密度概念、计算公式、测量方法以及实验注意事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3.教师强调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五、作业布置
本章节《密度的测量》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密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合作讨论等途径,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实践操作、逻辑思维、合作沟通等综合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密度的测量 教案

密度的测量   教案

密度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密度的概念。

(2)掌握密度的公式,意义,密度的单位及换算。

(3)掌握水的密度为1000kg/m3,并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

(4)正确使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通过本节的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从实验中获得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2)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学以致用。

(3)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培养认真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和亲切感。

二.教学重点水的密度概念,单位;正确使用量筒,天平等器材三.教学难点密度的概念,计算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师问:同学们在家里是否关注过家里每月的水费,并且水电局是如何得出家里的水费的呢?生答:通过家里的水表师展示水表的图示,并指出水表直接读出的是水的体积数,而水的单价是。

师问如何将从水表中直接读出的体积数转化为水的质量,质量与体积之间是否存在的一定的数量关系。

(二)探索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实验器材:量筒,天平,烧杯实验步骤:1.用量筒量出20立方厘米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

2.用量筒量出40立方厘米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

3.用量筒量出60立方厘米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

4.算出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算出单位体积水的质量。

5.将有关数据填入表格。

其间复习量筒和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表格:体积/立方厘米质量/g 质量/体积/(g/cm3)1 202 403 60师问:从表格中大家能够得出哪些信息?生答: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师从实验总结:(1)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2)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式一个恒量。

即质量/体积=1克/厘米3含义:体积为1CM3的水的质量为1g(三)密度的概念师讲: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而其它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是一个常数,例如体积为1CM3的酒精的质量为0.8g;体积为1CM3的铁的质量为7.9g师问:那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在科学上称为什么呢?师自答:我们将这个比值称为密度,即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用ρ表示根据定义可得出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单位:克/厘米3或者千克/米3换算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四)密度概念的深入:师问:请大家仔细观察书本第10页常见物质的表格,发现什么?师总结: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都不同,因此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测量技术教案分享

密度测量技术教案分享

密度测量技术教案分享一、教学内容密度测量技术是常见的物理测量技术之一,是工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中必备的测量手段。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密度测量技术的原理、方法、应用和注意事项,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密度的定义、密度测量的方法、密度的应用以及密度测量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密度的定义以及密度单位的常用表示法。

2.掌握冰浮法、比重法、浮力法、吸水量法等几种常用的密度测量方法。

3.了解密度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掌握密度测量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三、教学过程3.1 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内的物质质量,通常表示为ρ(rho)。

其公式为:ρ = m / V式中,ρ 表示物体密度,m 表示物体的质量,V 表示物体的体积。

密度的单位一般有千克每立方米、克每立方厘米、克每毫升、磅每立方英尺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单位表示法为克每立方厘米(g/cm³)。

3.2 密度测量方法常用的密度测量方法有冰浮法、比重法、浮力法和吸水量法等。

(1)冰浮法冰浮法是一种常用的密度测量方法,在该实验中,将所测物质放在水中,通过观察物质的浮沉情况来测量其密度,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杯清水。

2.将密度测量器(比如密度计)放入水中,等其稳定后记录器显示的数值。

3.准备一个托盘,将其放在水面上。

4.将所测物体放在托盘上,观察其浮沉情况。

5.根据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判断其密度大小。

(2)比重法比重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体与同体积物质质量的比例来确定物体密度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两个相同体积的瓶子(或者沉没器)。

2.将水倒入某一个瓶子中,将另一个瓶子空旋电子天平上,记录器显示零位。

3.将所测物体放入另一个瓶子中。

4.将空瓶重量重置为零。

5.将水加入空瓶子中,加入的水量应当达到与所测物质相同体积的水量,记录器将会显示出准确的质量。

6.比较两个瓶子中物体的质量,得出物体密度大小。

《密度测量》教案

《密度测量》教案

《密度测量》教案。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一份关于密度测量的教案,旨在向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关于如何设计富创新性的密度测量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明确。

对于本实验来说,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了解密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2、掌握如何用测量仪器进行密度测量实验3、能够合理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值二、教学内容在制定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以及实验室条件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

1、密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在进行密度测量之前,我们应该先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或者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的概念。

2、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接下来,我们需要列举出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

这一部分内容应该非常详尽,包括每件实验器材的名称、规格、用途等详细信息。

此外,教师应该向学生展示每种器材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安全措施等信息。

3、实验操作步骤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我们应该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操作步骤。

这一部分内容应该非常详细,并且应该向学生展示每个步骤应该如何执行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实验结果。

4、实验数据分析当学生完成实验操作之后,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如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如何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值等问题。

三、教学方法在进行密度测量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实验操作等。

这些教学方法都很有效,但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定。

在课堂讲授和实验演示方面,我们应该使用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在实验操作方面,我们应该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以促进他们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学评价。

这一部分内容应该包括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评分方法以及评分依据等信息。

此外,我们还应该向学生提供一些积极的建议和反馈,以帮助他们在接下来的实验操作中不断进步。

《密度的测量》教案

《密度的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密度的测量》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法点拨
本节在复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复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复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1、测量固体的密度:
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

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采用排液法测量。

测量石蜡等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压入法”。

测量石头等密度比水的密度大的固体的体积,直接用细线系好被测物体,使其慢慢浸没在水中。

2、测液体的密度
三.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做实验,并通过实验得出测量固体、液体密度的最佳方法。

二.通过做习题进行巩固。

四.指导练习
五.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行的实验综合了许多前面所学的知识,对于复习巩固前面学习的内容、了解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很大帮助.测定物质的密度的方法不仅有这一种方法,今后还要深入地学习.密度知识在初中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与我们后面学到的许多知识都有联系.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这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六.作业布置。

物理实验教案物质密度的测量

物理实验教案物质密度的测量

物理实验教案物质密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简单仪器测量物质的密度。

2.练习计算物质密度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1.弹簧秤: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2.游标卡尺:用于测量物体的尺寸。

3.量筒: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

4.置液台:用于稳定测量液体。

5.各类固体和液体样本。

三、实验原理与步骤1.实验原理物质的密度是指其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多少,即密度=质量÷体积。

利用弹簧秤测量质量和量筒测量体积,即可计算物质的密度。

2.实验步骤(1)固体样本的密度测量:①将待测固体样本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其体积。

②使用弹簧秤将待测固体样本的质量测量出来。

③根据公式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待测固体样本的密度。

(2)液体样本的密度测量:①将待测液体样本倒入量筒中,使其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并记录液体的体积。

②使用弹簧秤将放有待测液体的量筒的质量测量出来。

③设液体的初始体积为V1,量筒质量为m1、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罐中,再次称量量筒的质量m2④这时量筒中的液体体积为(V1-(m2-m1)),质量为(m2-m1)。

⑤根据公式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待测液体样本的密度。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1.固体样本的密度测量:样本质量:m=50g样本长度:l = 5cm样本宽度:w = 2cm样本高度:h = 3cm样本体积:V = l × w × h = 5cm × 2cm × 3cm = 30cm³样本密度:ρ = m ÷ V = 50g ÷ 30cm³ ≈ 1.67g/cm³2.液体样本的密度测量:量筒质量初始值:m1=10g量筒质量最终值:m2=30g初始体积:V1 = 50cm³量筒质量:m=m2-m1=30g-10g=20g液体体积:V = V1 - (m2 - m1) = 50cm³ - 20g = 30cm³液体密度:ρ = m ÷ V = 20g ÷ 30cm³ ≈ 0.67g/cm³五、实验注意事项1.在测量固体样本时,应保持样本的表面光滑,减少误差。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1教学目标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2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基本熟练了密度的计算以及单位的换算。

2、学生对天平的使用已经了解,但不清楚量筒的使用。

3重点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完成下面的问题:(1)量筒上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1mL= ____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4)液体的体积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都可以用量筒来测量,使用时应先观察量筒的_______和________,如右图所示,观察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

这个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

4、测液体密度实验中:⑴ 原理是:ρ=__________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读出___________内液体的__________。

③称出___________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八年级物理上册 6.3《测量物质的密度(一)》教案 (新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6.3《测量物质的密度(一)》教案 (新版

《密度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

学会使用量筒。

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1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2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1密度的公式: ,只要知道其中任何两个,就可以求第三个数。

2仪器:测质量m ,用天平测量;测体积v :如果是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尺子测量相应数据计算得出。

若为液体或不规则物体,使用量筒进行测量。

二新课教学:(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密度的公式?2在实验室测量物体质量的器材是什么?如何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 3在实验室测量物体体积的器材是什么?如何测量固体和液体体积? (1)量筒是以什么为标度的?是毫升还是立方厘米。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 (3)量筒的使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1量筒: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一种仪器 使用前: ①看清量程 ②看清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相平(水,如果是水银则是凸液面)。

注意:若俯视,读数偏大, 若仰视,读数偏小。

vm=ρ量筒测量体积的方法: (1)测量液体的体积:将液体倒入量筒中,直接读数即可得到体积v 。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测量步骤:①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1v ,②将被测物体用细线拴好,缓慢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2v .③被测物体的体积为12-v v v =。

(3)物体也能放进量筒,但是沉不下去:助沉法。

压入法:测量步骤①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1v ,②用一根体积可以忽略不计的大头针等物体把被测物体轻轻压入水面 使被测物体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2v .③被测物体的体积为12-v v v =。

悬重法:测量步骤①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先把小重物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1v ,②再把小重物和被测物体一起浸入水中,记下体积2v.③被测物体的体积为12-v v v =。

测密度的实验教案

测密度的实验教案

测密度的实验教案教案标题:测密度的实验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实验,学生将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够测量物体的密度。

2. 学生将学会使用适当的实验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

3. 学生将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不同物质的样品(例如:水、油、铁、木块等),容器,天平,量筒,计时器,测密度表格等。

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

教学步骤:引入:1. 使用投影仪或幻灯片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2.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并与他们讨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将不同物质的样品准备在容器中,例如:水、油、铁、木块等。

2. 使用天平测量每个样品的质量,并记录在测密度表格中。

3. 使用量筒测量每个样品的体积,并记录在测密度表格中。

4. 让学生计算每个样品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并填写在测密度表格中。

5.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比较不同样品的密度,并解释结果。

实验分析与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是如何影响物体浮沉的,并与他们讨论密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应用,例如:为什么油漂浮在水上?为什么一些物体可以浮在水中而另一些物体则下沉?3.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例如:如何通过测量密度来判断一个金属样品的纯度?总结:1. 回顾实验的目标和步骤,确保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强调学生对密度的应用和意义的理解,并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相关问题。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密度的现象,并与他们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测密度实验,并与同学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

2. 引导学生研究密度与其他物理性质(如温度、压力等)之间的关系,并探索这些关系的应用。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检查学生填写的测密度表格,并评估他们对密度计算的理解。

初中密度的测量教案

初中密度的测量教案

初中密度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

2. 学会使用量筒和天平进行密度测量。

3.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

2. 密度测量实验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量筒、天平、待测物体。

2.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密度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会沉入水底或浮在水面上。

2. 讲解密度的定义和单位。

二、实验步骤(15分钟)1. 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演示如何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3. 讲解如何计算密度,并给出密度公式。

三、学生实验(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待测物体。

2. 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四、数据分析(10分钟)1. 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 学生分析数据,讨论为什么不同物体的密度不同。

五、实验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2. 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六、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一块矿石的密度。

2. 学生讨论如何应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密度测量实验,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学会使用量筒和天平进行密度测量。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和天平,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2. 在数据分析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密度公式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 在拓展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密度的测量》教案

《密度的测量》教案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重点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分析测量物质密度的过程中,测量顺序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量筒、烧杯、自来水、盐水、小石块、石蜡块等,天平及砝码(根据学生数和分组情况确定数量)。

一、新课导入地质勘探、科学考察需要对各种矿石样品进行密度的测量,工农业生产中经常也需要对产品、种子等进行密度的测量。

应该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呢?密度的测量有哪些常见的方法?二、新课教学1.量筒的使用(1)由公式ρ=m V可知,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即可算出物质的密度,可是如何测量物质的体积呢?由此引出量筒。

(2)如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呢?教师出示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分度值。

【教师强调】与许多测量仪器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实验时,应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提问】使用量筒时应如何读数呢?【教师归纳】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的底部相平;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的顶部相平。

【教师提问】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量筒直接测量,那么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教师总结】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可采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

即先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水和完全浸没于水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

2.测液体的密度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表格,并尝试着测量盐水的密度。

密度的测量教案

密度的测量教案

密度的测量教案教案标题:密度的测量教案目标:1. 理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掌握常用实验设备和技巧,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密度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实验设备的使用;3. 密度的测量技巧。

教学难点:1. 确定物体的质量和体积;2. 进行密度计算。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包括天平、容量瓶、量筒等实验设备;2. 不同物质的样品(如金属块、塑料块、木块等);3.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让学生观察各种物体,并提问:“为什么不同物体的重量和体积不同?”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密度的概念。

教学活动1: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 使用白板或黑板,介绍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2. 解释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D)等于物体的质量(m)除以体积(V),即D = m / V。

3. 提供实际例子,让学生推断密度的计算结果。

教学活动2:密度的测量1. 介绍实验设备的使用,例如天平、容量瓶和量筒。

2. 指导学生用天平测量不同物质的质量,并记录结果。

3. 指导学生用容量瓶或量筒测量相应物质的体积,并记录结果。

4. 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各物质的密度。

5.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比较和讨论。

教学活动3:密度的测量技巧1. 介绍一些常见的密度测量技巧,如确保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避免气泡等。

2.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设备的准确读数和单位使用。

小结和延伸:1. 回顾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确保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2. 总结密度的测量步骤和技巧,加强学生对实验方法的理解。

3. 给予学生密度计算的进一步练习,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评估与反馈:1. 设计简单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密度或解决相关问题。

2.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意见。

拓展学习:1. 鼓励学生自行研究其他测量密度的方法和技巧,如水银柱法等。

2. 提供更复杂的密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

三.密度的测量教案

三.密度的测量教案

三、密度的测量
――――潮水中学薛若岩
一、教材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天平使用的基础,再来学习测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测量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新教材以测量物质的密度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学会鉴别物质的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会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

(3)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物找到物理研究的乐趣,培养对自然学科的情趣。

三、教学资源:
天平、量筒、金属块、细线、烧杯(分别盛有水、盐水),胶头滴管
多媒体
四、教学设计思路:
注重自然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坚持培养学生的自主动物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动手操作规程。

五、教学过程:。

密度测量实验的详细教案二

密度测量实验的详细教案二

密度测量实验的详细教案二。

一、实验目的1、了解密度的概念。

2学习使用胶管、滴管等仪器进行液体体积的测量。

3、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与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密度是指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就是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密度的计量单位通常是克/立方厘米(g/cm³),也有时使用克/毫升(g/mL)。

本实验中使用的液体是水,密度是已知的。

我们将在实验中使用一种叫做比重瓶的器具来进行体积的测量。

比重瓶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比较物体密度的一种器具。

比重瓶是一个玻璃瓶,容积已知,有塞子和长颈,使用时应先将空瓶重量称出,然后加入待称物质,勾上塞子,加满液体后将塞子充分压入瓶口,余液从长颈中流出,以保证瓶内液体无气泡。

然后再将比重瓶和瓶内液体的重量同时称重,计算出液体重量后即可求出体积。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材:比重瓶、密度样品(水)、电子天平、胶管、滴管。

2、测定比重瓶的空瓶重量:使用电子天平测量比重瓶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3、放入待测液体:在比重瓶中加入约为定量管容积一半的水,并用塞子封口。

注意:加水时要慢慢滴加,以免发生过多的气泡。

4、称量比重瓶及装有液体的重量:用电子天平精确地测量比重瓶和装有液体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5、计算液体的体积:利用上述测量结果计算出液体的体积。

公式为:V = w / ρ其中,V表示体积,w表示该比重瓶装有液体时的重量减去空比重瓶的重量,ρ表示该液体的密度。

6、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四、注意事项1、灵敏度要求高于5mg。

准确度要求高于0.1%。

2、在加液体时要慢慢滴加,以避免产生气泡影响测量结果。

3、在一次性测量时,比重瓶和液体的重量都应该一次性称量完毕,不能中途出现操作失误。

4、在保持比重瓶中液体充分稳定的情况下,读数时要防止晃动和震动。

五、实验结果本实验中使用的液体是水,密度是已知的,为1.00 g/cm³。

通过本实验,可得到水的密度实验值与标准值的误差应该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一般误差不应大于±0.1g/cm³。

初中物理密度的测量实验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密度的测量实验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密度的测量实验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物理实验中,密度的测量是一个常见的实验内容。

本文将根据这一主题,设计一个初中物理密度的测量实验教学。

实验名称:密度的测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掌握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天平、容量瓶、实验器皿、水、不同物体(如木块、金属块等)。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清洁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实验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2-3人。

3. 实验设计:a) 实验一:测量物体质量步骤:-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

- 将测得的质量数据填入实验记录表。

b) 实验二:测量物体体积步骤:- 使用容量瓶装满水,并记录容量瓶刻度。

- 将不同物体放入容量瓶中,记录容量瓶刻度变化。

- 通过计算容量瓶刻度变化得到物体的体积。

- 将测得的体积数据填入实验记录表。

c) 实验三:计算密度步骤:- 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数据,计算不同物体的密度。

- 将计算得到的密度填入实验记录表。

4. 数据处理与分析:a) 统计各组实验数据,计算不同物体的平均密度。

b) 对比不同物体的密度,让学生分析不同材料的密度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5. 实验总结:a) 学生通过实验,理解了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b) 学生通过计算得到不同物体的密度,掌握了密度计算的基本步骤。

c) 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物体的密度,了解了不同材料的密度差异,并能够解释其原因。

d) 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注意事项:1. 实验中应注意安全,禁止乱扔物体,避免伤害。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记录的规范性。

3. 实验结束后,要清洁实验器材,并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通过这样一个初中物理密度的测量实验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同时,通过对比不同物体的密度,学生还能够对不同材料的密度差异有更深入的认识。

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优秀范文5篇]

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优秀范文5篇]

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所用教材《物理》第1册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目标1.学会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理解实验原理密度定义式ρ=m/V,并学会测量密度的实际方法。

3.学会设计实验步骤,并且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4.能够认识到实验中不当操作引起的误差,并且分析对最后测得的密度值有什么影响。

教学重点1.理解实验原理,并且能够理解实验中使用的密度计算公式。

2.设计实验步骤对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进行测量,学会判断什么方法才是最佳方案。

3.能够对实验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并且确定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实验中过程中使用的密度计算公式。

2.理解实验中的测量误差是怎样产生的,怎样的操作才能尽量避免实验误差。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用具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石块、盐水、细绳教学方法1.ppt展示讲解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

2.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演示实验。

教学过程及内容 1.引入大家首先看一下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和皇冠的故事。

国王叫一个工匠替他打造一顶金皇冠。

可是,有人向国王报告说:“工匠制造皇冠时,私下吞没了一部分黄金,把同样重的白银掺了进去。

”于是国王就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想办法鉴定皇冠里面有没有掺入白银。

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阿基米德想出了怎样的方法?有一天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发现人向装满水的浴盆里面沉的越深,浴盆里的水溢出来了越多。

于是他想到:如果把皇冠放入水中,排出的水,和同样重的金子排出的水量不相等,那么皇冠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装满了水的容器,如果向容器中加入一个物体,那么容器里的水就会溢出,并且溢出水的体积和加入的物体的体积相等。

所以我们测出排出的水的体积,就能够知道物体的体积。

这种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叫做排水法。

如果我们要判断皇冠是否是纯金的,可以找一块和皇冠同样质量的黄金,用排水法测出它们的体积。

已知密度ρ=m/V,如果皇冠时纯金的,那么皇冠的密度就等于金的密度,并且皇冠和黄金的密度相等,因此他们排出水的体积就相等;反之,如果皇冠里面掺入了白银,那么皇冠的密度就介于黄金和白银之间,而皇冠和纯金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就一定不相等,因此排出水的体积就是不等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重点
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
分析测量物质密度的过程中,测量顺序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量筒、烧杯、自来水、盐水、小石块、石蜡块等,天平及砝码(根据学生数和分组情况确定数量)。

一、新课导入
地质勘探、科学考察需要对各种矿石样品进行密度的测量,工农业生产中经常也需要对产品、种子等进行密度的测量。

应该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呢?密度的测量有哪些常见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1.量筒的使用
(1)由公式ρ=可知,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即可算出物质的密度,可是如何测量物m V 质的体积呢?由此引出量筒。

(2)如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呢?
教师出示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分度值。

【教师强调】与许多测量仪器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实验时,应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提问】使用量筒时应如何读数呢?
【教师归纳】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的底部相平;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的顶部相平。

【教师提问】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量筒直接测量,那么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
【教师总结】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可采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

即先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水和完全浸没于水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
的体积。

2.测液体的密度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表格,并尝试着测量盐水的密度。

【教师提问】测盐水的密度,为什么要先测盐水和小烧杯的总质量?且采用剩余法?引导学生讨论,并形成共识。

【教师点拨】测盐水密度时,如果先测盐水体积,量筒中盐水倒入小烧杯后,总有一部分残留在量筒中,质量偏小。

同样,如果先测小烧杯的质量,再将盐水倒入小烧杯测出盐水和小烧杯的总质量,最后将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总有一部分盐水残留在小烧杯中,使盐水体积偏小。

3.测固体的密度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表格,并尝试着测量石块的密度。

【教师提问】测石块密度时,为什么不先测石块的体积?
【教师总结】若先测石块体积,石块沾水,测出的质量会偏大。

【教师提问】如何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固体(如塑料块)的体积呢?
【教师总结】可采用“悬垂法”。

具体的做法是:先测出悬挂重物浸没于量筒中时液体对应的体积,然后将物体与重物系在一起浸入量筒中读取此时的体积,两者的差值便是物体的体积。

还可采用“针压法”,具体的做法是:先读出量筒中适量水的体积。

再用针将物体压没于水中,读取此时的体积,两者的差值便是物体的体积。

三、课堂小结
1.量筒的使用{测量液体的体积测量固体的体积
)
2.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步骤:
(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一部分的盐水倒入量筒,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3)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4)计算盐水密度:ρ=m1-m2
V
3.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步骤:
(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其体积V1;
(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量筒的示数V2;
(4)计算石块的密度:ρ=
m
V2-V1
四、检测反馈
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矿石的密度。

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如图(1)所示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

用天平称矿石的质量,把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

用量筒量出矿石的体积如图(3)所示,由此可知,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答案 左 3.675
2.实验室现有如下四种规格的量筒,应用密度知识要一次较准确地量出100 g酒精,那么可以选用的量筒是( )
A.测量范围是0~100 mL、分度值为1 mL的量筒
B.测量范围是0~200 mL、分度值为10 mL的量筒
C.测量范围是0~250 mL、分度值为5 mL的量筒
D.测量范围是0~400 mL、分度值为10 mL的量筒
答案 C
3.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煤油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
m0;(2)在矿泉水瓶里装满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1;(3)用矿泉水瓶装满煤油,用
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4)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煤油的体积V;(5)计算煤油的密度。

这些步骤中可省去的是( )
A.(1) B.(2)或(4)
C.(3) D.都不能省去
答案 B
4.小明为测量“花花牛”牌牛奶的密度,用天平、玻璃杯、量筒等器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1
B.将适量的牛奶倒入杯中
C.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
D.将杯中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
E.计算牛奶的密度ρ=m2-m1
V
(1)你认为这个方案有什么缺点?
(2)请你提出改进实验的办法。

(3)如下图所示为用天平测玻璃杯质量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情况,则玻璃杯的质量为________g。

答案 (1)不应先测空玻璃杯质量。

(2)先测牛奶和玻璃杯总质量m1,倒入一部分牛奶到量筒内,再测出剩下牛奶和玻璃杯总质量m2。

(3)33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量筒的使用
1.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
2.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
二、测量液体的密度
1.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倒入量筒部分盐水,读出量筒的示数V
3.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4.计算密度ρ=m1-m2
V
三、测量固体的密度
1.测出石块的质量m
2.将量筒中加入适量水,记下示数V1
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沉没入量筒的水中,记下示数V2
4.计算密度:ρ=
m
V2-V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