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考研《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带方歌).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付方歌)
第一章解表剂
麻花汤(麻桂杏甘)
功用:发汗解表,选宣肺平喘
主治:风寒表实证
病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
辨证要点:外感风寒表实证基础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桂枝汤
功用:解肌发表调,调和营卫
主治:风寒表虚证
病机:“太阳中风”外感风寒,营卫不和
配伍特点:1、发中有补,散中有收,祛邪而不至过汗,和营使发汗有源2、辛甘化阳,酸甘化阴,阴阳并补,调和营卫。
辨证要点: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
九味羌活汤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配伍特点:1、辛温升散药和寒凉清热药和用,外散风寒,内清里热,使汗而不峻,清而不滞2、体现了“分经论治”辨证要点: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的常用方,恶汗发热,头痛恶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
小青龙汤(心肝将喂小青龙,妈要跪下)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
配伍特点:1、解表散寒和温化水饮并行2、辛散温燥与酸收润敛相合
辨证要点:恶汗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功用:辛寒清热,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六淫,邪热雍肺证
病机:风热入里或风寒化热入里,邪热壅肺,肺失宣降
配伍特点:麻黄配石膏,解表与清肺并用,麻黄配杏仁,宣肺与降气结合,全方寒热并用,但石膏倍于麻黄
辨证要点:邪热壅肺之咳喘的常用方。发热,咳喘,苔薄黄,脉数
第二章泻下剂
大承气汤(大笑之后)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证3、里实热证
病机:伤寒邪传阳明肠腑,入里化热,并与肠中燥屎结滞,腑气不通。
配伍特点:1、攻下药陪理气药,理气攻下法2、药力迅猛,涤荡阳明腑实,釜底抽薪法3、峻下热结,以救阴液,急下存阴法。
《方剂学》知识点整理(表格完整版)
苍耳: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肺经通鼻窍祛风湿止痛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紫菀:苦甘微温归肺经,化痰止咳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喘而无汗服之宜
石膏大枣与生姜解肌透疹此方良
中医儿科学
一、胎怯:
1、肾精薄弱--益精充髓,补肾助阳--补肾地黄汤。
2、脾肾两虚--健脾益肾,温运脾阳--保元汤
整理记忆为:元宝晚节不保,被盗窃了。不--补肾地黄汤,保/元宝--保元汤。窃--胎怯
二、硬肿症
1、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通经活血--参附汤
2、寒凝血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
整理记忆为:硬要去种党参。硬种--硬肿症,参--参附汤。党--当归四逆
三、胎黄
1、湿热郁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
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
3、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整理记忆为:得胎黄的茵茵仍坚持学习。茵、茵--茵陈蒿汤和茵陈理中汤。学--血府逐瘀汤。
四、感冒:
1、风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风热;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邪;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
4、时邪感冒:银翘散和普济消毒饮。
整理记忆为:对新加坡发生抢劫普通老百姓金银珠宝一事感到惊讶。感到--感冒。新加坡--新加香薷饮。惊--荆防败毒散,金银珠宝--银翘散,普通老百姓-普济消毒饮。
五、咳嗽:
1、风寒;疏风清散寒:金沸草散。
2、风热;疏风清热。桑菊饮
3、痰热;清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4、痰湿;燥湿化痰止咳。三拗汤合二陈汤
5、阴虚燥咳;养阴润肺,兼清余热。沙参麦冬汤
6、气虚咳;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
整理记忆为:老师讲课讲得嗓子都沙哑了,搞到要吃金嗓子清清喉咙,但学生连3剩2=6都不懂。讲课--咳嗽,金嗓子--金沸草散,嗓子--桑菊饮,清清--清金化痰汤,沙哑--沙参麦冬汤,3剩2--三拗汤合二陈汤,6--六君子汤。
中医方剂学方歌大全,附药物主治功效(表格整理版)
中医方剂学方歌大全,附药物主治功效(表格整理版)
中医方剂学由总论和各论组成,总论中方剂的治法、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较重要。各论主要考查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方中特殊药物的作用等,如何才能熟练掌握方剂学中药物的主治功效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份非常实用的方歌大全,建议收藏起来慢慢学。
方剂学是绝大多数考生在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学习过程的难点所在,很多童鞋在学习时经常出现一看就懂一做就错的情况,之所以出现学不会方剂的原因在于大家对方剂学的定位、考核要点和记忆方法没有足够的认识。以上方歌需要大家进行理解性的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
中医方剂学总结及速记歌诀
四物汤:
要归穷地。
血虚阳浮发热:
当归补血汤(黄芪5:1)
心脾气血两虚、脾不统血:
归脾汤:
白将神骑远,草人早归龙眼乡。
气血双补气血两虚:
八珍汤
阴血、阳气虚,肺痿:
炙甘草汤:
卖大wk.baidu.com之人叫姜志弟。
补阴、肝肾阴虚:
六味地黄丸:
朱丹弟服泻药。
阴虚火旺:
大补阴丸:
黄母归来猪脊熟。
肝肾阴虚、肝气郁滞:
风邪初中经络:
大秦艽汤:
川胶归地信访归,甘服三白二活黄芩膏。风中头面经络:
牵正散:
风寒湿邪滞留经络:
小活络丹:
汝弟要南二屋。
风毒痰阻之破伤风:
玉真散:
白妈只枪南房。
平肝熄风:
热盛动风:
羚角钩藤汤:
竹贝炒钩藤,要苓弟服桑菊。
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
镇肝熄风汤:
练牛者因要升天,干母卖古龟。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
四七汤:
苏苓后半生早。
防风汤:
黄大琴归,放心服葛艽肉炒姜。
乌头汤:
干妈要黄屋。
薏苡仁汤:
麻贵二伙已放苍芷归屋炒姜。
人参五味子汤:
四君子汤+麦味服枣
参附龙牡救逆汤:
参附龙母炒芍。
xxxx。
外感风寒,内有蕴热:
方剂学重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方剂学重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解表剂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渗透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
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9g)桂枝杏仁(各6g)甘草(3g)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君药麻黄,臣药桂枝,佐药杏仁,使药甘草(兼佐药)
配伍特点:一为麻、桂相须,开腠畅营,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大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12g) 桂枝甘草杏仁(各6g) 石膏(12g)生姜(9g)大枣(3g)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芍药(9g)细辛、干姜、甘草(6g)桂枝(9g)五味子(6g)半夏(9g)【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君药麻黄桂枝臣药干姜细辛佐药五味子芍药半夏佐使炙甘草
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芍药(9g)甘草(6g)生姜(9g)大枣(3g)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疼,鼻鸣咽干,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君药桂枝臣药芍药佐药姜枣佐使炙甘草
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芍药(6g)生姜(9g)甘草(6g)大枣(3g)葛根(12g)
【功用】解肌发表,升津舒筋。
(完整版)方歌总结方剂学
。。麻黄汤。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风寒表实证。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桂枝汤。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风寒表虚证。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桂枝汤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
。。九味羌活汤。
。发汗袪湿,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湿兼里热。
。九味羌活与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九味羌活汤组成。羌活。防风。苍朮。细辛。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甘草。。。香薷散。
。袪暑解表,化湿和中。
。阴暑(夏月感寒挟湿)。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香薷散组成。香薷。厚朴。白扁豆。
。。小青龙汤。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寒内饮。(素有痰饮,感受风寒)。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小青龙汤组成。麻黄。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芍药。半夏。炙甘草。
。。止嗽散。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风邪犯肺。(外邪将尽,咳嗽不止)。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苑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百部。紫菀。白前。桔梗荆芥。陈皮。甘草。
。。银翘散。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邪在卫分)。
。银翘散主上焦屙。竹叶荆牛鼓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银翘散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荆芥穗。豆豉。淡竹叶。芦根。桔梗。甘草。
。。桑菊饮。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邪在肺卫)。
中医考研方剂学方歌
新加香薷饮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祛湿功效兼若加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清络饮
清络饮用荷叶边竹丝银扁瓜翠添鲜用清凉轻清剂暑伤肺络服之安
肥儿丸
肥儿丸中用使君豆蔻香连曲麦槟猪胆为丸空腹下虫疳食积一扫清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重镇安神丸
重镇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生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镇心泻火复可康
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里热安然入睡梦乡甜
祛暑益气汤
王氏祛暑益气汤
善治中暑气津伤
洋参冬斛荷瓜翠
连竹知母甘粳襄
桂苓甘露饮
桂苓甘露猪苓膏
术泽寒水滑石草
祛暑清热又利湿
发热烦渴吐泻消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
枳实芩夏白芍将
煎加姜枣表兼里
妙法内攻并外攘
石膏汤
石膏汤用芩柏连
麻黄豆豉栀子全
散寒发汗兼解毒
表里三焦热盛宣
磁朱丸
磁朱丸中有神曲
安神潜阳治目疾
心悸失眠皆可用
癫病痫症服之宜
甘麦大枣汤
金匮甘麦大枣汤
妇人脏燥喜悲伤
精神恍惚常欲哭
养心安神功效彰
六一散
六一散中滑石草
清暑利湿有功效
益元碧玉与鸡苏
砂黛薄荷加之好
乌梅丸
乌梅丸用细辛桂
黄连黄柏与当归
人参椒姜与附子
温里寓中在安蛔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疡疮毒总能消
完
五积散
五积散治五般积,麻黄苍芷与川芎
枳桔桂苓甘草补,陈皮半夏两姜葱
理气解表兼散寒,除积调经辩证从
完
珍珠母丸
珍珠母丸归地参
犀沉龙齿枣柏仁
朱砂为衣茯神入
镇心潜阳又安神
天王补心丹
补心丹用枣柏仁
二冬生地当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
远志茯苓养心神
保和丸
保和神曲与山楂莱菔苓翘陈半夏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效堪夸
木香槟榔丸
方剂学重点总结
1 、《五十二病方》: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伤寒明理论》: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普济方》: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方剂的基本结构-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者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两种意义。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者主证作用的药物;
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者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i。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加强以治疗作用,或者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ii 。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者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者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iii。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i. 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ii.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
i。药味加减的变化-——--——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桂枝+附子
ii。药量加减的变化—-—--—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
iii.剂型更换的变化——----—理中丸理中汤
4、方剂与治法关系:
i.治法是知道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5 、常用治法:
汗法)
—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甘石汤
(人参)败毒散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杏仁甘草
,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归肺、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用为君
药。因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
中医方剂学方歌最全版
厥、痉病或发狂等。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
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泄热逐水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 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 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泻热逐瘀自安康。 —大黄、牡丹皮、桃仁、芒硝、冬瓜仁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 擅医热实结胸证,泄热逐水效专长。
—芒硝、大黄、甘遂
组成 大黄、炮附子、细辛
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 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序号 1 2 3 4 5
7
方剂名称 麻黄汤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加味香苏散 小青龙汤
桑菊饮
第一章 解表剂
1.1 辛温解表
组成
功用
主治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无汗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脉浮紧。
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 解肌发表调营卫,啜粥温覆汗易酿。
2.2 温下
功用
方剂学笔记整理(终极版)
方剂学笔记整理(终极版)
方剂学重点总结,尤其为准备考试的同学准备,有重点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证,以及重要方剂的方解、用法,临床表现等等、并有标记考点、
重点、帮助大家复习、准备考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考个好成
绩!!
方剂学重点整理
总论部分
1、一些重要的方书: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总论部分《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
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某方剂的特殊用法/某方剂的功用、主治证、临床
表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
药典某方剂配伍某味中药的意义/《伤寒明理论》: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
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方剂配伍某类中药的意义/《普济方》:
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某章方剂的分类/
2、方剂的基本结构-方解★/☆君臣佐使药(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的涵义: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两种意义。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
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i.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加强以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
证的药物;
ii.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iii.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
病格拒。
使药:i.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ii.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方剂变化形式:
方剂变化形式:i.药味加减的变化-------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桂枝+附子
ii.药量加减的变化------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
中医考研学硕方歌
四:方剂学
1.方剂和方剂学的概念。方剂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方剂学发展概况。历代医家在方剂学方面的主要成就:贡献及代表作。
2.治法的概念。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3."七方":"十剂":"八阵"的理论:具体内容及实际意义。
4.方剂与药物的联系与区别。
5.配伍的目的。方剂组成中君:臣:佐:使的具体含义。"君臣佐使"理论对临证遣药组方的指导意义及其在遣药组方中的具体运用。
6.方剂变化运用的主要形式。各种变化的前提及其与功用:主治的关系。
7.常用剂型的概念:性能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8.临床常用各类方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
用注意事项。
9.下列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义:加减应用及注意事项。
(1)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附芪,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加减葳蕤汤:
(完整版)方剂学总结归纳
药剂学总结归纳
第一单元概述
细目一方剂与治法
要点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治法;
在治法的指导下选用适宜的药物组成方剂。
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方剂的功用、主治必须与治法相一致。“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方即是法”
要点二常用治法: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1.汗法:【解表剂】
通过发汗解表、开泄腠理、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表证,麻疹初起疹出不透,水肿腰以上肿甚,以及疮疡、痢疾、咳嗽、疟疾而有寒热表证者.
2。吐法:
通过催吐的方法,使体内有形之邪随吐而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痰涎、宿食或毒物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急需去除的病证。
3。下法:【泻下剂】—骏下
通过荡涤肠胃、通泻二便,以祛除体内有形实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实邪阻结、大便不通、或泄泻不爽,以及淤血、结痰、积水肿胀等证。
4.和法:【和解剂】
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
5.温法:【温里剂】
通过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等作用,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中焦虚寒,寒饮内停、阳气衰微,以及寒凝经脉等里寒证。
6.清法:【清热剂】
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
适用于热在气分、热在营血、热在脏腑,以及虚热证等里热证。
7。消法:-缓消
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
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
考研方剂学总结
方剂学总结
1、七方:“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始于《内经》,至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明确提出。
2、十剂:○陈藏器《本草拾遗·条例》:“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宣可去瘀,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著,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
○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
3、八阵:张景岳:“类为八陈,曰补,和,攻,散,寒,热,固,因。”《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攻方之制,攻其实也”“用散者,散其表证也”“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热方之制,为除寒也”“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凡病有相同者,皆按证而用之,是谓因方。”
一、解表剂:
1.麻黄汤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除营
分之涩,合而为发汗峻剂。
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
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
2.桂枝汤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本方桂枝和芍药药量相等。
3.九味羌活汤
/
【方歌】防止秦琼藏草地,细洒九味羌活汤。(防、芷、芩、芎、苍、草、地、细、羌9味药)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川芎善治少阳厥阴头痛;细辛善于治疗少阴头痛;白芷善于治疗阳明头痛;此三味
与羌活,苍术合用,为本方“分经论证”
的基本结构。
4.小青龙汤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方剂学重点知识总结+236条必背考点
方剂学
【总论】
1、方剂学代表著作: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堪称最古老的方书。(方剂学著作)
《黄帝内经》:“君、臣、佐、使”理论最早的中医学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医学典籍)
《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经典之作,“理、方、法、药”为一体,被推崇为“方书之祖”。
《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宋我的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788首方歌
《伤寒名理论》金人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论著作,开创方论之先河
《普济方》明清载方最多的古代方书
《医方集解》清汪昂开创了新的治法(便于记忆)
《医学心悟》首先归纳“八法”之书
《中国方剂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2、名词解释
治法:即疾病的治疗方法,它是在辨明症状、审清病因及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治法在中医临床用方中处核心地位。
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而成。
{治法是立方依据,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
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营卫、宣发肺气等,以促进发汗,使在表
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中病即止,不宜久煎}
补法:可分为补益气、血、阴、阳
3、方剂剂型:
汤剂: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不便于携带
丸剂: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服用和携带
散剂:小二服用,制作简单,吸收快,节省药材,便于携带与服用
冲击:作用迅速,味道可口,体积较小,服用方便
片剂:用量准确,体积小
4、方剂的配伍的目的:
(1)、提高疗效(提效)
(2)、扩大治疗范围(扩大)
方剂学方歌完整版
方剂学方歌完整版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方中加术治湿痹去桂加薏亦能医三拗汤中麻杏草风寒咳嗽效称奇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甘草桑陈皮桂枝汤:桂枝生姜九芍药大枣十二六甘草解肌发表调营卫风寒表虚此方好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小青龙汤: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麻桂姜辛五味子芍药半夏甘草同止嗽散: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紫菀百部同蒸用伤风咳嗽此方先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辛凉解表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麻疹方芍药甘草四药囊麻疹初起发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扶正解表
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胕实重证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发反跳痛苔黄脉数服之康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温下大黄附子汤: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温脾汤: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温补脾阳是妙方润下
中医考研《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带方歌)
泻白散
清泻肺热 平喘止咳
肺有伏火之 咳喘
咳喘气急,皮肤蒸热, 舌红苔黄,脉细数
清胃散 玉女煎
清胃凉血
清胃热,滋 肾阴
胃火牙痛
胃热阴虚之 牙痛;消渴。
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齿 龈肿痛或溃烂,口气热臭,舌 红苔黄,脉滑数 牙痛头痛,消谷善饥;少阴不 足,肾阴亏需之烦热干渴,舌 干红少苔。
芍药汤
清热燥湿 调气和血
第 2 章、泻下剂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含; 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无汗法当谙。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 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方名 大承气汤
功效 峻下热结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1-
参苏饮
益气解表 理气化痰
再造散
助阳益气 解表散寒
加减葳蕤汤 滋阴解表
麻黄附子细辛 助阳解表
汤
气虚外感风 寒,内有痰湿
证
阳气虚弱, 外感风寒证
素体阴虚, 外感风热证
素体阳虚,外 感风寒证;暴
哑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 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 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 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 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 音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或浮大无力(用辛温发表药后 汗不出) 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 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 咽干(口燥) ,舌红,苔薄白, 脉数 发热(轻),恶寒甚剧,虽厚衣 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 脉沉微 ; 突发声音嘶哑,甚至失 音不语,或咽喉疼痛,恶寒发 热,神疲欲寐, 舌淡苔白,脉 沉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