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阶段综合实践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走出课堂巧实践 方向与建议 1.设计土地荒漠化的模拟实践。 2.调查当地城镇分布,查阅中心地理论相关原理,运用中心地理论解 释城镇分布和城市的辐射功能。 3.调查当地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为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 提出建议。 4.查阅资料,说明当地产业结构特点及其变化状况,并分析原因。 展示与评价 略。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 生物措施
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
①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②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 技术措施
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2.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①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抽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
坝淤地,建水库、水电站和水渠等);②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 工程措施
浑、加固堤坝等;③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建筑物等;
④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
(1)说明塞罕坝原始森林破坏后,风沙紧逼北京的原因。 答案 (1)(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强盛;塞罕坝原始森林破坏后,北 京失去绿色屏障(,冬季风长驱直入,导致风沙南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利于风沙南侵;北京离浑善达克沙地距离近。
2021-2022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课件第2单元 第1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
C.③处平整土地
D.④处修筑梯田
(2)平整土地可以减少( )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雨水下渗
D.雨水蒸发
(1)D (2)A [第(1)题,由图示区域位置可知,该地位于黄土高 原。根据①②③④四处的位置可知,①处较平坦,可以平整土地, ②处是陡坡,应种草护坡,③处为沟谷,应打坝建库,④处为缓坡, 可修筑梯田。第(2)题,平整土地可以减小坡度,增加雨水下渗,从 而减少地表径流。]
[名师点拨] 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要兼顾生态、经济与社会效 益,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来治理严重的 水土流失,还要优化产业结构,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2.优化产业结构 (1)以生__态__农__业__为基础,发展农__副__产__品__加工业,提高产品商品率。 (2)积极发展特__色__农__业__、旅游业。 (3)以能__源__开发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2)该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
D.地面沉降
(3)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
A.径流量减小,河道泥沙淤积少
B.径流量增大,季节变化减小
C.输沙量增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有利于内河航运
(1)A (2)B (3)C [第(1)题,通过读图分析可以判断出该地位 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变化大体相同,从河流的 水文特征可以判断出该流域以雨水补给为主,故选 A。第(2)题,读 图可知,该河流中游汛期月平均输沙量可达 1 亿吨,说明该流域水 土流失严重。第(3)题,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大,易 造成下游水库和河道泥沙淤积。]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2章第2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讲解。首先介绍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以及转型发展的措施;其次,以焦作市为例,具体分析焦作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以及它的转型之路。本节课的内容是对第一节中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内容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运用典型案例,说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判断该资源型城市所
处的生命周期位置。
2.通过典型案例,说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分析该城市发展的方向。
3.归纳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方向的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身边城市调査研究与分析中,
为该城市的发展献计献策。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周期。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3.地理实践力:绘制资源枯竭型城市兴衰与转型的思维导图,。
4.人地协调观:树立因地制宜的城市发展观。
1. 说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特征。
2. 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方向。
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老师】图片上展示了焦作之前和现在的景观,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景观?
【学生】看图回答。
【老师】过去的焦作市有黑色的煤山,漫天的黑烟以及各式各样的工厂。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焦作市的发展随之滞后。但是如今的焦作市在调整产业方向之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思考:焦作市从煤炭之城到如今的绿色之城,其中的转型过程是怎样的呢?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_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
[答案] 土地(草地)退化。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大,导致荒漠化。
(2) 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超载放牧,引起草地退化。
(3) 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答案] 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和“草库伦”;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
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1.荒漠化的实质——土地退化
2.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三、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荒漠化的防治 遵守一个方针,避免一种现象,采取四项措施。具体图示如下:
2.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4. 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①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②下风向形成黄土层③荒漠化导致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④影响海上航运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C
[解析] 土地荒漠化造成地表裸露,提供了沙源,容易出现沙尘暴等灾害天气。土地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导致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
生态脆弱区也称①_____________,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②___________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③___________能力低、④___________差的地区。我国荒漠化地区面积广大,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出现各种环境问题,是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
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二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第一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
——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一)
课标要求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必
备知识
一、生态脆弱区
1.概念:生态脆弱区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稳定性较________、抵抗外来干扰和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较________、易于生态________且难以________的区域。
2.分布:我国生态脆弱区大多位于________、林牧、________等复合交错带。二、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
1.黄土高原概况
(1)范围:________以西、日月山以东、________以南、________以北。
(2)地理位置的过渡性:黄土高原地处沿海向内陆、平原向________、半湿润向
________ 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2.脆弱生态的原因
地理要素特性及表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气候较为________ 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降水集中
________季节,且多________
雨季加剧________,________季
降水少不利于植被恢复
黄土土质________ 黄土以细粉沙为主,土质________,具有
明显的________节理
遇水易分解,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地形沟壑纵
横
________________ 易受到________的侵蚀
人类活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________
加剧
环境破坏后________复
1.水土流失:面积________,时空分布________。
2.自然灾害多发:________、以及洪水和________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灾害。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区域发展知识总结清单整理(带背诵表格)中图版
第二章区域发展知识总结清单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产业辐射:大都市将产业向周边转移,带动周边地区产业优化升级
2.交通辐射大都市交通便利,公路、铁路、航空等综合运输通道联系周边,带动了周边地区人员、
物资流动
3.科技人才辐射:上海高校、科研院所集中人才密集,每年向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
的人才,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产业和技术创新发展
4.资金辐射
老旧工业区的振兴(产业结构变化)
一、调整产业结构(多元化)
1.对传统工业:
①进行技术改造和关停并转②依托××(煤炭钢铁)产业优势,延长产业链,形成××(化工,
机械制造等部门)③发展××产业的精深加工(矿产资源)
2.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如生物医药材料等新兴企业
3.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多样化(如利用老工业区及其建筑发展服务业,旅游业等)
4.(发展第三产业)
二、保障措施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设施,更新能源设施,建立现代通信、物流设施)
2.重视教育文化发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推出产业转型(重视教育,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尊
重历史,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
3.治理污染,发展绿色能源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三、辽宁阜新的转型(有大量土地、劳动力,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
1.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具体见上)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3.发展壮大现代化服务业(工业遗产旅游资源)
4.积极推进环境的恢复与整治
生态问题的治理
一、水土流失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地表形态的不稳定性与黄土的易侵蚀性(地表破碎、沟河纵横、土质疏松)
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课件
1)
2019
单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富裕的国家通常是瑞士、
挪威、卢森堡等。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
银行宣布世界人均财富排名第一的国家却是澳大利
亚(图2.1)!其人均财富的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
人力资源、工业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活动。
自然资源对澳大利亚能够成为世界人均财富的首富有
多少贡献?
【材料】
【思考题】
结合案例,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特点,分析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结合案例,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特点,分析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结合材料,针对区域自然资源种类及分布特征,客观评价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目录CONTENTE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01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02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01
哎呀小小草素材PPT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位置
土地气候
资源自然
条件
区域发展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2019
【思考题】
下图为中国城市分布图,读图思考中国城市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并分析原因?
问题:中国城市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
中国城市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东部地
区城市的数量多,等级高,西部地区城
市的数量少,等级低。
原因:东部地区地处季风区,水源充足,
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广,地势平坦,土层
深厚、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城市的
形成与发展。
孟加拉国:位于恒河一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热充足,人口稠密,但却是世界上极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日本:地处西北太平洋,多火山、地震,少平原、耕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成为世界上极为富裕的国家之一。
2019
我国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地处山区,自然条件恶
高中地理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2(新教材):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学会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2.能从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的角度,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意义。
一、区域整体性
1.区域要素:可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1)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人文要素:人口、文化、经济等。
2.体现
(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
(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判断
1.捕鱼、采矿、风能发电,是人类与自然界发生的直接联系。(√)
2.区域的文化会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界没有任何影响。(×)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1.区域差异
(1)特点:普遍存在。
(2)表现: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2.区域关联
(1)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2)影响: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3.关系: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连线将下列地理现象与其所属区域关联方式连接起来
。
答案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分析如下:1.区域要素比较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章末总结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章末总结
综合思维——产业结构的优化
广义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产业产值的比例关系。所谓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就是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休斯敦距墨西哥湾80千米,1901年石油钻探成功,逐步发展成为“世界能源之都”。20世纪80年代中期因受世界油价暴跌等因素影响,休斯敦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为提振经济,休斯敦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改变单一的石油工业模式,促进经济多元化,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今成为美国的“航天中心”和“医疗保健中心”。位于休斯敦东南的加尔维斯顿早期建有区域重要的海运港口,但受海洋灾害等影响逐渐衰落。
不合理的资源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定期休渔制度
续表
◆方法技巧 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流程 (1)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 ①湿润地区:植被破坏→产生水土流失→诱发滑坡、泥石流。 ②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水资源减少、产生土壤盐渍化→加剧土地荒漠化。 (2)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等)问题分析中,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自然与人为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
……
……
……
……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瑞士利用其技术、金融等 优势,发展称为世界发达 国家之一。瑞士手表已成 为瑞士的代名词。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课堂活动--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较大。山 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 产基地(图2.7)。1949年以来,山西省累 计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煤炭外 调量最高时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量的314 左右,近年来仍维持在1/3的水平。煤炭 工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最高时超过全 省工业增加值的1/3, 2015年占15%。近 些年,山西省的煤炭产量下降,经济增速 较为缓慢。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
……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位于三角洲, 地势地平
孟 加 亚热带季风气 拉 候,水热充足 国
人口数量过亿,人口 稠密,劳动力充足
自然条 理 件优越 论
区域发 现 展较好 实
世界上极 不发达的 国家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学习 目标
2
1.结合实例,理解自然条件
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多种多样的区域-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问题:以上分界 线是否固定在秦岭
这条山脉呢?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特征
可 变 性(边界)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
……
……
……
▋区域--划分
&问题:同学们, 左图为我国的三大 自然区,他们是按 照什么来进行划分
的呢?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目录 | CONTENTS
01 不同类型的区域
02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03 课后练习
01
不同类型的区域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
……
▋区域
&问题:同学们左图为中国行政区划图,右图为中国三 大自然分布图,他们是如何确定的?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
……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问题:上 海市是我国 经济最发达 的城市之一, 长三角城市 群是我国规 模最大的城 市群,两者 之间的发展 存在着什么
关系?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长三角发展 的领头羊
长三角发展 的壮大上海
市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wenku.baidu.com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第2节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高中地理学案:
第二节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
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1.结合鲁尔区的背景资料,分
析资源型工业区发展过程中存
在的问题。(区域认知、综合思
维)
2.针对鲁尔区发展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实现区
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地
理实践力)
3.掌握解决资源开发与区域可
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一
般方法。(人地协调观)
1.鲁尔区兴起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2.鲁尔区在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了哪
些工业部门?
3.鲁尔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
题?导致其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是什
么?
4.为了再度振兴,鲁尔区采取了哪些
措施?
一、鲁尔区的昔日辉煌
1.区位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德国西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
(2)水陆交通发达:莱茵河纵贯南北,利珀河、鲁尔河横穿东西,铁路、公路密布。
(3)资源丰富:煤炭资源极为丰富;靠近莱茵河及其支流,水源充足;离法国的洛林铁矿较近。
(4)广阔的市场:德国及其所在的欧洲西部工业发达,市场广阔。
2.鲁尔区的发展概况
(1)主要工业部门:炼焦、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
(2)工业地位: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图表点拨]1.教材第34页图222,该图展示出:
(1)鲁尔区地处欧洲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
(2)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利珀河和鲁尔河横贯东西,铁路、公路密布,区域内水陆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
(3)鲁尔区的主要城市有埃森、杜伊斯堡、多特蒙德等。
2.教材第35页图223,该图展示出: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 资源 环境与区域发展 知识梳理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知识梳理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知识梳理】
一、黄土高原范围:
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土地开发利用中长期存在的问题。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横跨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南、陕西、山西七省区。
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形成原因---流水侵蚀
黄土高原的的成因----风力堆积作用
二、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
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3.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淤积在下游河床,使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
①地理位置的过渡性,使生态环境脆弱。
(平原向山地高原、湿润区向干旱区、森林向草原、农业去向牧区的过渡)
②土壤质地特殊性:黄土土质疏松,遇水易分解;
③降水集中性: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④坡度较陡,地质灾害频繁。滑坡、塌陷、泥石流加剧水土流失。
⑤植被稀疏
⑥自然灾害频繁
2.人为因素(主要):
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和露天开矿)、无计划地修路、修窑洞等工程活动
②破坏植被: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毁林开荒、营造宫殿、战争、森林火灾等
四、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
1.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心是水土保持,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生产体系。
2.基本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开展煤区土地复垦工作,注重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精品教学课件(共235页)
A.发达的经济实力
B.雄厚的农业科技力量
C.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D.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
(1)C (2)A (3)B [第(1)题,由材料可知,以色列气候干旱, 降水少,让沙漠开满鲜花改造的是水分条件,应修建水利工程和技 术措施改造水源,C正确。第(2)题,以色列位于地中海东岸,是地 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冬季优势自然条件是气温较高,A正 确;地形平坦没有季节差异;夏季高温少雨时昼夜温差大、光照充 足。第(3)题,新培育品种需要有雄厚的科技力量,B正确。]
(4)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区域空间结构和经济区域的 类型,如我国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促使许多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为工 矿业用地,交通用地面积扩大,逐步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 地。
3.理解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资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资源的自然分布和经济分布。自然分 布是指资源天然存在的地质和地理分布;经济分布则是指具有效用 并能予以经济利用的资源分布状况。 (2)实现资源从自然分布到经济分布的途径是:加大资源供给地 带的资源开发力度,使之向资源贫乏区流动;强化资源需求地带对 替代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力、畜力、水力为主;产业 对于尚未完全
革命以来,以煤炭利用为 弄清其用途和
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开发利用途径
石油、天然气逐渐成为主要 的不可再生资
能源。目前,核能、太阳 源最好不要轻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区域发展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二章区域发展
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 1 - 第二节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 - 3 - 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5 - 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 9 -
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一、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1.大都市的概念: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2.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
(1)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是集聚作用,其次是辐射带动作用。
(2)现代大都市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空间集聚企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在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集聚
第二阶段:辐射功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1.上海的位置: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缘,我国海岸带与长江的交会处。
2.上海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3.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3.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需要改造自然 (1)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 人地和谐 。如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 ,是人类 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功典范。 (2)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终究会受到大自然惩罚。如美 国 大平原 地区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黑风暴”。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农业社会, 土地资源 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工业社会, 矿产资源 对区域 发展影响较大。
(2)甲地1月日均最高温与日均最低温差值大于7月的主要原
因是( A )
A.1月晴天多,7月阴天多
B.1月阴天多,7月晴天多
C.1月雨天多,7月阴天多
D.1月雨天多,7月晴天多
解析:第(1)题,乌龙茶生长于多云雾的环境中,甲地是我国乌 龙茶主产地。据图2分析,甲地昼夜温差小,说明云雾比较多, 所以盛产乌龙茶的主要气候要素为昼夜温差小,D项正确;昼 夜温差小,水汽含量大,光照差,且光照充足不是有利条件,A项 错误;降水丰富不是盛产乌龙茶的条件,B项错误;土壤不是气 候条件,C项错误。第(2)题,从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 国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晴天 多,7月受夏季风的影响,阴天多,故选A项。
(2)石油资源具有分布不均的特点。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因 为石油的开发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石油资源贫乏的地 区,不宜通过发展石油工业来促进区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第一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
——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一)
课标要求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必
备知识
一、生态脆弱区
1.概念:生态脆弱区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稳定性较________、抵抗外来干扰和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较________、易于生态________且难以________的区域。
2.分布:我国生态脆弱区大多位于________、林牧、________等复合交错带。二、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
1.黄土高原概况
(1)范围:________以西、日月山以东、________以南、________以北。
(2)地理位置的过渡性:黄土高原地处沿海向内陆、平原向________、半湿润向
________ 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2.脆弱生态的原因
地理要素特性及表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气候较为________ 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降水集中
________季节,且多________
雨季加剧________,________季
降水少不利于植被恢复
黄土土质________ 黄土以细粉沙为主,土质________,具有
明显的________节理
遇水易分解,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地形沟壑纵
横
________________ 易受到________的侵蚀
人类活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________
加剧
环境破坏后________复
1.水土流失:面积________,时空分布________。
2.自然灾害多发:________、以及洪水和________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灾害。
3.影响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导致耕地面积________,肥力________,土地生产力下降。预习自测
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自然原因是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D.植被破坏严重
2.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
A.③⑤
B.③①
C.①④
D.②⑤
下图反映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在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变化范围。据此完成3-5题。
3.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输沙量总体变化趋势是
A.年径流量和输沙量都增大
B.年径流量和输沙量都减小
C.年径流量增大,输沙量减小
D.年径流量减小,输沙量增大
4.产生图示水沙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上游植树造林
C.流域降水增多
D.上游修建水库
5.该变化可能导致下游地区
A.河口三角洲增长减慢
B.淤积增加,河床抬升
C.洪涝灾害加重
D.土地荒漠化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一水土流失的分布及其成因
【情境】下为“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图及延安、重庆的气候统计图,分析思考:
【问题】
(1)归纳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形区。
(2)结合图示信息,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共同特征。
【规律总结】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
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
要原因。
2.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
【对点训练】
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1~2题。
1.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2.下图是几位同学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两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A.草场退化、水土流失
B.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
C.湿地破坏、森林锐减
D.土地荒漠化、石漠化
4.治理图中乙处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是
A.小流域综合治理
B.建立湿地保护区
C.发展立体农业
D.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问题探究二水土
流失的危害
【情境】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问题】
(1)指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